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家具工艺

明清家具工艺

明清家具工艺
明清家具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

(1)清漆施工工艺:清理木器表面→磨砂纸打光→上润泊粉→打磨砂纸→满刮第一遍腻子,砂纸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细砂纸磨光→涂刷油色→刷第一遍清漆→拼找颜色,复补腻子,细砂纸磨光→刷第二遍清漆,细砂纸磨光→刷第三遍清漆、磨光→水砂纸打磨退光,打蜡,擦亮。

(2)混色油漆施工工艺:首先清扫基层表面的灰尘,修补基层→用磨砂纸打平→节疤处打漆片→打底刮腻子→涂干性油→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光→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干硬→涂刷面层→复补腻子进行修补→磨光擦净第三遍面漆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第三遍面漆→抛光打蜡。

2.施工要点清油涂刷的施工规范打磨基层是涂刷清漆的重要工序,应首先将木器表面的尘灰、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上润油粉也是清漆涂刷的重要工序,施工时用棉丝蘸油粉涂抹在木器的表面上,用手来回揉擦,将油粉擦入到木材的察眼内。涂刷清油时,手握油刷要轻松自然,手指轻轻用力,以移动时不松动、不掉刷为准。涂刷时要按照蘸次要多、每次少蘸油、操作时勤,顺刷的要求,依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左后右、先里后外的顺序和横刷竖顺的操作方法施工。 .木质表面混油的施工规范基层处理时,除清理基层的杂物外,还应进行局部的腻子嵌补,打砂纸时应顺着木纹打磨。在涂刷面层前,应用漆片(虫胶漆)对有较大色差和木脂的节疤处进行封底。应在基层涂干性油或清泊,涂刷干性油层要所有部位均匀刷遍,不能漏刷。底子油干透后,满刮第一遍腻子,干后以手工砂纸打磨,然后补高强度腻子,腻子以挑丝不倒为准。涂刷面层油漆时,应先用细砂纸打磨。

3.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要按要求施工,以保证表面油漆涂刷不会失败。

(2)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

(3)因为油漆都有一定毒性,对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风。

明清家具制作工艺

一、木材的干燥与材料选择

木材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情况。为了使木材性能稳定,不使家具变形,老一代工匠通过实践,把原木材起放到水质清澈的河边或水池中,浸泡一到两年,等木材中的油质排出后取出,待稍干后锯成板材,放到四周通风的凉棚下,使其自然干燥。这种硬木干燥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但经此法干燥的木材,材性稳定,极少变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干燥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生产厂家都采用先进的人工干燥方法,有烘房干燥、微波干燥、紫外线干燥、原子能辐射干燥等。先把木材料锯成板材放进水池中,用蒸气蒸煮,使木材树脂、树胶排掉,再经过人工干燥,使材料定性之后,存放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接触,回性后再进行生产。经过双重处理后所生产的木材达到了相对稳定,既缩短了干燥周期,又保证了家具的质量。

木材干燥符合使用要求后,还要根据家具的使用功能、结构、外观等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明清家具用材广泛,品种繁多,结构精密复杂,不同的家具、不同的部件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不同,这就要求匠师对木材的性能纯熟与胸,开料前考虑材料的硬度、

密度、韧性、色泽、纹理等,使家具的用材与家具结构、强度、外形等要求相一致。

二、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

明清家具之所以能坚固耐用,流传数百年能完好如初,除了选用优质木材外,制作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榫卯结构家具的坚固性,体现在制作上不是靠钉子和胶,而是以精确的榫卯使家具牢固地结合起来,并且方便拆装和修理。明清家具中严谨精密、形制各异的榫卯,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也是明清家具具有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清家具中,不同的家具采用不同的榫卯结合,在平板拼合中,多采用龙凤榫加穿带;横竖材结合中用格肩榫榫等;四面平家具中采用粽角榫;圈椅的靠背采用楔钉榫;案型结构中的腿和牙条结合时采用插肩榫、夹头榫等等。明清家具的常见的结合方式以及榫卯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平板拼合

家具制作中,由于板材的宽度有限,桌案的面心、柜门、椅面等常要用两块或多平板拼合。所谓平板拼合就是在一块木板的侧边开出榫槽,另一块木板的侧边开出相应的榫舌,即“龙凤榫”,然后用鱼胶粘合。榫舌的横截面通常做为燕尾形,以加大榫卯的结合面,防止企口上下移动,并且使拼板不能从横向拉开。现代的企口木地板采用的就是这种榫卯结构。为了进一步防止拼板翘曲变形,还在拼板的横向穿嵌一条做有梯形长榫的木条,即“穿带”。如果是较厚的板材拼合,则用平口拼合,也不用穿带,把厚板的拼口用刨子刨刮平直,使两块厚板的拼贴面完全粘合。厚板也可用裁榫来拼合。

(二)攒边打槽装板结构

攒边打槽装板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框架结构,在明清家具制作中被广泛应用,如柜橱的门,桌、案、椅的面等。其结构主要是将四根长短材攒接成框,然后在中间装板。在框架制作中,将出榫头的两个长边的叫“大边”,将开榫眼的两个短的叫“抹头”或“短抹”。这种结构不仅仅在方形框架中出现,在一些圆形框架中也有应用。框架里面打槽,在框架的的槽框中装入心板,嵌装心板时,与四周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适应心板有不同气候条件的干缩湿胀现象。攒边打槽装板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结构刚中有柔,不会因木材板的胀缩而出现框架散开的现象。在材料使用方面又很节约,使薄板起到厚板的作用。在整个家具的构件中,又能使面框和其它构件有灵活的接合。此外,这种结构避免了木材自身在力学性质方面的缺陷,增加了木材抗压、抗拉和抗弯曲的能力。在制作时,还可根据需要,任意变换木材的纹理方向,嵌装不同质地和肌理的心板,使家具达到科学、美观、实用的目的。

攒边打槽装板,如果是圆形的边框,如香几、圆凳等的面框,需用弧形弯材打槽嵌板心。弯材一般为四段,攒边的方法除用楔钉榫外,还经常采用逐段衔夹的做法,即每一段一端开口,一端出榫,逐一嵌夹,形成圆框,其打槽、装板等与方形边框的制做基本相同。

(三)横竖材结合

横竖材结合在明清家具中使用得极为普遍,如桌案的横枨与腿部的连结,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与椅腿的相接,或杌凳、椅子的管脚枨与腿足的相交,花牙的横竖材攒接等等。根据家具的构造要求,横竖材接合时采用不同的接合方式。比如大件家具因其受力较大,在交接处多采用“双夹榫”的榫卯形式,双夹榫即在直材的端处并排开出两个榫头,同样榫眼也是两眼,这样使榫卯相接时,接触面更大,增加了横竖材交接处的刚性作用。

1、格肩榫

在方形竖材的交接中,一般以格肩榫相接,格肩榫又可分为大格肩榫和小格肩榫。格肩榫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故不易扭动,坚固耐用。小格肩榫通常在家具交接处表面起涡线时用,它的制作方法是:一根木枨端处开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外面格肩呈没有角的梯形格角,两肩部都为实肩,另一根木枨开出相应的榫眼,靠外面榫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然后拍合。大格肩榫一般在家具交接处采用阳线时应用,

它和小格肩榫的区别是肩部为尖角,肩部都为实肩。大格肩榫又有带夹皮和不带夹皮两种做法。格肩部分和长方形的阳榫贴实在一起的,为不带夹皮的格肩榫,又叫“实肩”。格肩部分和阳榫之间还凿剔开口的,为带夹皮的格肩榫,又叫“虚肩”。带夹皮由于加了开口,胶着面增大,比不带夹皮的要坚牢一些,但如果是较小的材料,则会因为材料剔除较多,而影响榫卯的强度。

方形材料的横竖材接合形式,在角部时有些变化,如丁字形接合时采用全平肩穿鼻榫,又称“齐头碰”。这种做法简单,榫头均呈直角,榫眼呈相应形式。齐头碰在形式上有透榫和半榫的区别。透榫的榫头穿透榫眼而外露,气质较为古朴。半榫因其榫头不露出而表面光洁,不影响家具表面装饰。采用透榫还是半榫主要取决于结构需要的坚牢程度。榫头必须有一定的长度才能保证结构的需要。

圆形材料的横竖材接合,如官帽椅搭脑与后腿的交接,圆形罗锅枨与圆腿的交接,圆形直枨与横枨的交接等,一般开榫头时,两侧肩部里面都挖成圆弧形,交接后使其包裹部分圆形构件。因榫头两肩好象飘动的翅膀,故这种形式又被称为“飘肩榫”。

在明清家具中,用得较多的是格肩榫结构,如“全格肩穿鼻榫”,其横竖材交接后,形成45o格角,这种结构从美学角度和家具的匀称性来看都是合适恰当的。还有一种是“半格肩穿鼻榫”,其制作方法是一面平肩,一面格肩,这样主要是考虑在转角处和其它构件交接时有更大灵活性。

2、夹头榫

夹头榫是从晚唐至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在明清案型结构家具最为常用的榫卯形式。它的制做方法就是在腿端上部开出较深的通槽口,牙头和牙条嵌夹在通槽中,牙条背部有嵌夹腿的槽口,牙头用木板另制,背部开槽插入腿上部和通槽中。四腿上端高出牙条部分为榫头,与桌案面相连,形成完整的案型结构。这种结构,由于四腿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接案面,而使案面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并且能把案面的受力均匀地分布到四条腿上平。夹头榫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复合结构,不仅在明清家具中被广泛使用,直到现在还常使用。

3、插肩榫

插肩榫和夹头榫的外形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可以说是夹头榫的一种变形结构。插肩榫的制做方法是,腿足上端开出槽口,外部开出八字形斜肩,用来嵌夹牙条和牙头,牙条和牙头前面也开出相应的八字形槽口,当牙条和牙头与腿上端接后时,外面的八字形槽口也同时将腿嵌夹起来,使下面形成牢固的底架。腿的顶端开有高于牙条的榫头与面框的大边相连。插肩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上部的压力越大,结构结合越紧密。此外其腿面、牙条、牙头在一个平面上,更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装饰效果。

4、抱肩榫

抱肩榫一般在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接合时使用。抱肩榫在交接时涉及牙条、束腰和上部面板,有时还有托腮,因些构造比较复杂。其制作方法,在腿顶端切出方形实体,两侧为45o斜肩,斜肩与实体间都挖出直角榫眼,实体两侧另开出斜形榫头,顶端开出长短榫头,牙条端头开有榫头和45o斜肩,内侧开有斜形榫槽。装接时牙条从上向下插入拍合,形成牢固的架子。端头的长短榫是为了和面板结合所备。家具的面框由大边和抹头组成,面框下面交角处挖有两个榫眼,大边上开得深,短抹上开的浅,这样就是为了避免大边嵌夹于短抹的榫头,而腿顶端的长短榫也是因此设计,面框拍合后,整个抱肩榫构造完成。

5、粽角榫

粽角榫因其形状与粽子角相似而得名,在江南民间木工中也称作“三角齐尖”,多用于四面平家具中。它的特点是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转角结合都形成六个45o格角斜线。粽角榫在制做时三根料的榫卯比较集中,为了牢固,一方面开长短榫头,采用避榫制作,另一方面应考虑用料适当粗硕些,以免影响结构的强度。粽角榫结构家具外

观上严谨、简洁,气质古朴典雅。

(四)弧形材结合

弧形材结合最为典型的凳例子就是圈椅的椅圈,其交接通常采用楔钉榫。楔钉榫结构精密复杂,在制作时,先把弧形材交接处切割为上下两片对称的合页形状,每片合页端处各设榫头,合页根部的转角处开有榫槽,两段弧形材合上时,端处的榫头拍合进对方的榫槽中,这时,两段弧形材不能上下移动,但还能左右移动,这就需要插入“千斤销”,销孔在两段弧形材接合前已事先开好,此时拼接处已紧密结合在一起,上下左右不能移动。“千斤销”是楔钉榫是不能缺少的构件,否则弧形材接合就会脱开。其制作方法就是用一块小木片,做成一头宽、一头窄的长条形,宽头约15毫米,窄头约9毫米,厚度约4毫米,长度以弧形材的直径而定。销眼要避免和拼合缝成直角,要开成位置斜切为佳,形状和销条相对应。

(五)腿足与托泥的结合

圆形家具如香几、花几、圆凳等,它们的外形均呈圆形,为了整体一致,它们的托泥一般也为圆形。圆形托泥是用弧形材料拼接而成,交接处靠内部开出来去榫,中间开出上小下大的透眼,其透眼是在两根弧形材交接处各个半个眼,足端面开出和透眼同样形状的榫头,足端榫头插入斗形透眼后,两边弧形材接合,因为榫头上小下大,呈楔榫形,腿足就不能拔出了,托泥亦不会散开。此外,为了装小足,弧形材两边各开半个榫眼,一般小足开“蟹钳榫”,小足拍合后,托泥就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修理时,只有拆下小足才能使托泥交接处松开,拔出腿足。

方形家具的腿足与托泥结合,四周的木档拼接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格角拼接,两根木档端部都格成45角,开格角榫,长边短抹的端部边缘各开半个锥形透眼,腿足下部开相应的榫头,足端放入透眼后,托泥档子接合。此外,托泥的四角一般装四个扁方形小足,作为托泥的坚固件。另一种方形托泥的大边和抹头是开丁字形“来去榫”,抹头榫眼上面再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榫眼,腿足下面开出相应的榫头,足端榫头装入榫眼后,拍合框架,足端榫头就封闭在榫眼中不能拔出。最后同样在托呢的四角加装小足,使腿足与托泥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六)霸王枨

霸王枨是明清家具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枨名“霸王”,寓意有擎天之力。霸王枨上端托着面心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连。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榫头从榫眼下部大处进入,向上推入榫眼的小处,再用木楔垫塞,这样枨子就无法拔出。要想取出枨子,须将木楔取出,把枨子的榫头推落下来即可。霸王枨多用在桌、几等家具中,这样家具四腿之间没有其它构件连结,靠霸王枨将面子的承重均匀地传递到四条腿足上。由于家具四腿之间没有其它构件,因此其下部的空间相应地增大了。

明清家具式样繁多,结构各异,除上述几种结合方式和榫卯形式外,还有许多情况和形式,鲁班馆的老匠师李建元、祖连朋等,从事明清家具修理几十年,还会遇到某种榫卯和它的某一局部做法,是从来没有见过的。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工匠在榫卯结构方面造诣的确不凡,各种各样的榫卯结构值得我们去认真整理、研究和学习。仿古家具制作工艺

2010-02-02 19:14

1、木工工艺

将已经过烘干、筛选的木料组装成白茬成品的过程为木工工艺。

2、雕刻工艺

已选好料的家具部件由木工开榫成形后,将需雕刻的部位送雕刻车间进行雕刻。再由木工将已雕刻成形的零件组装成成品。

3、打磨工艺

已组装成成品白茬的家具需将机械机印、角磨机印、刮刀印、高低不平、刀刻印、锯印、呛茬等打磨圆滑,为油漆工艺提供良好的底坯,这一过程称为打磨工艺。

4、油漆工艺(包括油漆新做与旧做)

根据派工要求按色板对家具进行着色的过程称为油漆工艺。

5、五金铜活

家具在油漆工艺完工后,对家具的拉手、组装件、连接件等进行安装的过程称为铜活工艺。铜活部件的各种名称:

面叶:家具铜饰件。是用钮头和屈曲、穿结固定在家具表面的铜片,或光素、或凿刻或镂有花饰,既能保护木质部分,又能将分散的饰件组织联结起来,具有鲜明的装饰效果。

套脚:家具铜饰件。是套在家具足端的一种铜饰件,既可防止腿足受潮腐朽,避免开裂,又具有特殊的装饰作用。

吊牌:铜拉手之一种,式样很多,但均为片状的铜饰件,是便于牵引柜门或拍子的饰件,较大的器物则用吊环,都用曲曲固定在家具的特定部位。多与面叶配合使用。常见的吊牌、吊环多种多样,上面雕刻各式花纹,是装饰性较强的饰件。

吊环:铜拉手之一种,因是圆环状而得名。

牛鼻环:带铜拉手的一种面叶。

拍子:专门用于箱子上,是装在箱匣类上盖前脸正中部位的饰件,还包括分为上下两半的面叶,拍子用转轴固定在上半个面叶上,拍子和上半个面叶安装在箱盖上,另半个面叶则固定在箱体上。箱子开启时,拍子起吊牌作用,箱子闭合时,拍子与下半个合叶起扣吊作用,可以加锁,拍子錾有花纹,做工精美。

包角:安装在箱体角部的铜质饰件,由三个垂直面组成,每面均錾有图案,具有加固、装饰双重作用。

合页:是装在箱子的上盖、柜子的门边便于活动的构件,由两块铜板共同包裹一根铜轴组成,可开可合,故名合页。合页的造型多种多样,有长方的、圆形的和各种花边的。分为明钉和暗爪两种,明钉常用特制的浮钉钉牢,暗爪则是在

合页内侧焊接两条或三条铜爪,铜爪由两条铜片组成,安装时先用钻在边框上打眼,将暗爪穿过去后,再将透出木框部分向两侧劈分,使合页坚实牢固。

面页:是在柜子或箱子中间衬托扭头、吊牌的饰件,由两块或三块组成,通常用两块,或左右,或上下使用。

扭头:是为上锁而备的饰件,通常在附开的门边上各装一个,如果两门中间有立栓,则在立栓上也装一个。

提环:是装在箱匣两侧供提取搬运而设置的一种构件

6、布艺制作

家具产品的制作完成后,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对家具产品进行布艺配饰,能增强家具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一般是根据客户需求选用相应布料,制作成软垫、座垫、靠垫等。

仿古家具的修护方法

1、木制家具不要靠近火炉和暖气旁,也不能放置在十分潮湿的地方,

因木材遇湿澎胀,遇热收缩,容易变形。

2、木制桌面上,不要放100摄氏度以上的热东西,也不要把酸、咸、

肥皂等放上面,以免油漆滑落。

3、抹桌子的抹布不能用开水,咸水,消毒水冲洗。

4、家具使用中,不论是固定还是经常搬动的,都要放平放稳,以免损

坏结构。

5、搬运木制家具时,要用旧被把东西全捆好,轻搬轻放。

6、家具内放些花椒可以防止老鼠入内。放樟脑丸、烟叶可以防止虫蛀

和蟑螂。放点石灰可防止蚂蚁和潮湿。

7、落地放置的木制家具,四只脚应用小木块或专用垫板垫起来,免受

潮湿,楼房二层以上不需要。

8、涂漆家具要养护,上蜡打光。

9、油漆家具被烫发白时,可以用汽油擦去,也可用花露水或酒精擦去,时间久了的可用地板蜡擦去。

10、家具有了裂缝,用油灰拌填充料拌匀嵌入,可经久不坏。

如何保护家具漆面

1.油漆污点:油漆滴在家具上,未乾时,可用一块有蜡水的布抹掉,或用钢丝绒蘸上蜡油轻轻擦拭,如果油漆已乾,则可把松节水滴在油漆上使之充软,然後用蘸有松节水的布将污物抹掉,最後用灰石和蜡油磨光即可。

2.油漆剥落:清漆家具表面小块油漆剥落後可取同色的广告颜料涂补,然後再以清漆涂在表面,即可完好如初。

3.火灼损伤:先将被火灼过的木质用刀片除去,再用钢丝绒擦乾净,然後用补家具的胶木填好,细磨平滑、最後用家具蜡磨光。

4.抽屉磨损:抽屉道磨损大的修补,可将抽屉拉出翻身,用电烙铁在抽屉道上烫层蜡烛油,使油液渗入木质。用同法在桌柜相应的衬道上也烫上蜡烛油,就可以减少抽屉磨损。

5.漆泽暗淡:木家具漆面光泽的恢复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半杯清水加1/4杯醋,用软布蘸之擦拭,可使木家具光亮如初。二是用酒精或花露水、茶水浸湿软布轻拭一二次,再擦一遍地板蜡,光泽就会恢复。6.裂缝、吼洞:桌、椅、柜若表面油漆擦坏、裂缝、脱落,可进行补

漆。先用砂纸把表面砂光,然後用白胶液拌和相同色彩颜料涂一层,最後用清漆或蜡涂一遍。红木家具经常用湿布或碱水擦,会褪色变白,可用原色生漆补漆,再上蜡保养。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榫卯结构与明清家具

??????????Ё?????Ё?????????????????????????????Ё???????????Ё????????????????╓??Ё????????????????????????Ё??????????Ё???????? ?????? ??????????? ??М?????? ??М????????????"?? ???????????????????↓? ???????????? ???????????? ?????????? ???????????????????????????????????????????????????????????????????? ????????????????????????????П???????????????????????????? ??????? ????? ??????Н????????????└?????????????????????????????????????????????????????????????????????ā??ā?ā??ā??????????? ????Ё????????????? ????????????????? ??????????????????????? ?????????????????????? ?????????????????????????????????????Н?????????? ???????????????????????????????????????????????? ??????????????????????????????????????? ā??ā???????????????ā??ā????????????????????????П????????????П???????????????????? ???????????????????????? 1

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5.1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人的衣食住行,认识其中的著名作品; 2、对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概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赏析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艺术,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以点盖面,重点讲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社会背景。 教具 教材、多媒体影像课件。 学具 课本、课外学生自已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学法指导 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二、新授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于古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生答后师总结: A、衣是指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 B、食是指古人的饮食器具,最早有陶、鼎等,后又有了瓷器。 C、住是指与古人的起居相关的家居、家具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 D行是指与古人出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既可从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等方面领略设计的实用与美观,又可以从中探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状态、宗教礼仪等更深层面的东西。

课件展示: ①从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图片开始至明清织绣的服装为止,准备一个系列的图片,重点放在清代丝织品的服装上,着重讲解清帝王龙袍便服。后妃的服饰也可以准备一些配合使用。 ②南通蓝印花布服装图片、花布手工制作过程图片、历史上常用的花布图案。 ③南京云锦图案、云锦服饰。 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服饰具有多样性,这其中不乏多种经典服装。 课件展示(二):食 “民以食为天”,跟食有关的器物,有青铜的食具,酒具,盛水器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称之为“青铜”。瓷器脱胎于陶器,由于它的轻便,一直被沿用至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祖先,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各自都独立地发明创造了陶器,惟有瓷器是由中国人发明,在公元五六世纪前后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 课件内容: ①各类青铜器图片若干,重点讲解鼎类的社会背景及鼎在那个年代的意义,着重赏析《司母戊大方鼎》。 ②瓷器图片若干、重点图片为清代的一至二幅精美瓷器图片。重点放在元清花瓷(讲一个瓷器即可)厦清代的一个精品瓷器上,主要从造型到胎质、图案、釉色等方面加以阐述。 课件展示一部分瓷器图片,请同学们谈一谈其材料内容及特色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 ①准备历代古人起居的房屋图片若干(带有环境的图片几幅)。典型的明清皇宫(故宫)图片几幅,江南典型的家居图片若干。 ②明清家具图片若干 明清家具,在国际上素有“艺术家具”、“文人家具”之美称,其艺术造诣如此之高,与当时的文人雅士直接参与设计和监制有关,加之均采用紫檀、黄花梨、楠木等名贵木材制造,使之更显尊贵高雅。 故宫太和殿体现了皇家的居住,他们的“大客厅”的布置方式。另一重点讲解江南厅堂的布置及讲究的摆设和皇家大殿形成对比,让学生自己作个小结。 课件展示: 1、由舟到船的过渡型图片若干。(若找不到系统的图片,找一些典型的图片也可)

明清家具种类图示

交椅:交椅的呈现比拟早,他的前身是大家比拟熟习的马扎(胡床)就是讲它是以胡人马背上捆扎物品用的马扎而退化出来的。在胡人到来之前俺们的祖先都是用一张席子坐在地上的。胡人给俺们带来了很多东西,例如胡椒、胡羊(如今叫绵羊)胡桃(核桃)胡琴等等。 交椅的第一个特点是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转缩须叟,重不数斤”转缩须叟是讲在很短的日子内可以翻开,重不数斤就是讲它很轻。第二个特点是可穿插,可折叠,便携。同时它有一个缺陷,由于受力点在中心,就是在”交午处“打了一个圆洞,一定损伤了木头,但偏偏这里是个承重点。中国的椅子大局部是四条腿垂直落地,所谓立木顶千斤,考究个轻举妄动。交椅則不同,一切的力气都在这个穿插点上,让他撑住一切的分量很不迷信。所以不结实,历史上就有苏东坡坐在交椅上由于椅子决裂而摔在地上的记载。 交椅的前身-马扎:(黄花梨,有塌床)

元代黄花梨(有塌床)交椅:

圈椅:它是由交椅演化而来。最分明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非常舒适,颇受人们喜欢。造型圆婉优美,体态饱满劲健,是俺们民族独具特征的椅子款式之一。后来逐步开展为专门在室内运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必穿插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战争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局部还保存着交椅的形状。这种椅子大多成对摆设,独自摆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复杂的纹饰,但都很浅。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依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迷信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明代中前期,有的椅圈在止境扶手处的云头外透雕一组花纹,既丑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们对这种椅式极为推崇,因而事先多把它称为“太师椅”。更有一种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脑。也有的圈椅椅圈从背板向两侧延伸经过边柱后,但不延伸上去。这样就成了没有扶手的半圈椅了,这种椅子造型奇特,可谓新颖别致。 清代紫檀圈椅:

百度文库——9大主流家具风格特点大总结

9大主流家具风格特点大总结! 有人说,每一件家具都有一种风格,每一种风格背后都有一种生活方式。所以,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家具风格,无论是对于心理还是生活,都会有无可比拟的影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家具风格有:中式家具、北欧家具、南欧式家具、美式家具、法式家具、意大利式家具、英式家具、东南亚家具、现代家具等。 1、中式家具 中式家具中向以雕刻著称、雕刻中尤以审文、回文、满卷为意、梯形、凤爪、猫足、几何形体为多;材料以珍贵木材为主,装饰以雕漆、镶嵌、贴附为多;直接彩绘、起线、倒楞最为普遍。 在现在的社会中,则发展成以明、清家具为主的设计风格: 1)明式家具时期(明中期至清早期) 2)清式家具时期(清代中期以后) 明式家具造型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由于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即可以充分显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形态通透、结构紧密,是以硬木家具体现了明代科技。大平板则以攒边方法嵌入边框槽内,坚实牢固,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

清代家具的风格。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 2、北欧家具 人性化的生活意识,高品质的家具材料,使得北欧家具在品味人士里有着高评价的口碑,强调创造温暖色彩的家是北欧家具的重点风格,因此山毛榉、编织布、斑驳色调的陶制品、草编物为主要材质,北欧家具呈现多元及环保概念。 北欧包含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为主之国家。北欧家具的主要特色一方面建立在它的有机造型和轻巧感觉上面,另方面则根植于它的优美材质感和纯熟制作技艺上,北欧的设计家深刻了解“成熟的造型乃是最完美的型式”,遂以圆润自然而具有抽象雕塑感觉的有机型作为家具造型之主要凭依。 同时北欧设计家认为“将材料特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是任何完美设计的第一处理”,因之它们运用灵巧的技法,从木材、编藤、纺织物、金属等所有家具材料的特殊质感中求取最完美的结合与表现,而予人一种非常自然、丰富、舒适、亲切的视觉与触觉感。 3、南欧式家具 南欧式家具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为主,因均为拉丁系之民族和相同的环境,故南欧各国家具皆有其共同之特色。 纪元前以古埃及风格为主要考迹对象,型态粗糙、结构简陋,世纪初以罗马家具为一大特色,风格采用极为严谨的长方形结构,使用铜材,模仿自然物造型为主;中世纪家具以仿罗马风格与拜占庭风格为特色;南欧式家具以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为主,因均为拉丁系之民族和相同的环境,故南欧各国家具皆有其共同之特色。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历数千年我国文化代代相传。为了可以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文明历史,现代的专家不断的进行研究。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很多,如瓷器、字画或是铜币等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征而每个朝代的物品都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特点。因此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研究古代的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明清时代的家具就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明清时代的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比较近的时代,也曾具有繁盛的时期,因此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务。在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都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明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清物品的了解得知。 明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此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为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是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的,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造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家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最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人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俗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好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差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初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格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期间清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社会动荡,文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以堪称清式家具的时期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处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清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重、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分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常喜欢购买一些价格经济实惠,造型时尚另类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用,大方美观之外,同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现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的喜好有很大差别,不难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家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 追溯明代家具制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唐时期,经典明式家具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之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其贵族气象,在家具中极见当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风气,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含义。首先,明式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两种审美观念并存。其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求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的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艺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之绝佳体现。 作为家具自然离不开雕刻。而这些雕刻无不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和社会推崇的文化层面。

明清家具讲解

南京﹒翰名轩产品知识 1、鼓桌鼓凳 仿清宫乾隆皇帝御用茶桌 上海城隍庙豫园边上红木馆二楼即有仿品一套,跟此款大小尺寸一样,一周鼓钉(又叫炮钉)是手工雕出来的。(原来是整根厚料,一个个雕刻出来的。)用料精致,一圈竖枨疏密有间,体态匀称。 2、麒麟插屏 又叫“座屏”。双面透雕麒麟,古人视为瑞兽,传有避邪、兴家之效。常用于玄关、屏风,或置于洗手间门前,以避晦气。还可以放于公司大门正中(里侧)。花格以榫卯结构拼接,底部嵌板双面雕草龙,侧面角花圆雕草龙。此插屏高度及大小恰适于城市商品房型。 3、皇宫圈椅 在圈椅的基础上,在后背增加了嵌装花板,透雕扶手,脚下安装托泥,且在每条脚上附有两条小龙(共计24条小龙),富丽有致,典雅大方。 4、花格鞋柜 门上拼接花格,后面贴附老藤席,透气防尘,可做鞋柜或储藏柜。 5、团龙沙发 每一件沙发都可以视作罗汉床,用料厚实,线条流畅,曲尺之间以榫卯拼接,严密无缝,沙发背板正中雕团形草龙,座面板下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典型明式家具结构。 6、平头琴几(琴桌) 形体优美,线条简约流畅,角花玲珑别致,侧板椭圆开光,以增加其通透感,装饰性极强,堪称明式案几代表作。

7、卷头琴案 以嵌装卡子花、角花,雕花板等取胜。雕工繁复,榫卯拼接严密,工艺精美,是为典型清式家具。 8、曲尺书桌(拐子书桌) 明式书桌代表款式,面边四周作指甲圆状,线条圆润,用料合理,腿部作拐子型,简洁明快。此桌的尺寸,旧时大概是小姐用桌。9、电话桌(翘头小柜) 小巧精致,两侧角花雕凤凰,适宜置放于客厅角落,沙发旁(放电话),书房和办公桌侧面,或仅作装饰小柜。 10、双门酒柜(新款) 11、明式书桌(1.6m) 典型明式家具,三组合款式,苏州紫檀阁原款高仿品(注意从选材、用料、工艺质量上面加以解说),新款在两侧抽屉下方的围板改为花格。12、曲尺罗汉床 明式家具高仿制品,用料合理,榫卯拼接精准无误。曲尺之间全榫卯拼接制作。床面用料精挑细选,让简约规则的曲尺线条配以木材天然花纹,更增加了其文人气息。(此作较常见款式增加许多用料厚度,以显敦实。)在明清两代,此款常以老花梨(黄花梨)制作。 13、五斗柜 杭州文澜阁高仿品,五斗面纯手工雕花,异常精美,雕饰缠莲枝,是一款美学价值极高的家具。整件家具用料甚多,虽体态较小,但却很重实。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摘要:根据历史背景、风格特征来比较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指出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多变、装饰丰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艺术风格;比较 一、历史背景 (一)明代家具的历史背 1、宋代家具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家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井小店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明式家具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使家具事业得到了科学的发展。 2、明初手工业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明代初期,手工业工人的地位有了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各种工艺技术的专门书籍陆续出现,其中以明代黄成所编着的《髹饰录》为代表,书中全面论述了漆工艺的历史及工艺、分类和特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着。 3、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前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手工业的繁荣,各种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 4、住宅与园林对家具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大、中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兴建大量的房屋和园林,相应地就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家具。 (二)清代家具的历史背景 清朝初期,延续明代家具朴素典雅的风格。康熙中期后,中国经历康乾盛世,满清皇族为了追求富贵享受,大量兴建皇家园林。家具在造型上、雕饰上竭力显示皇家威仪,讲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饰繁复。各地贵族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都反映在家具的制作上,使家具有了炫耀富贵的新精神功能。道光以后至清末,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输入,家具的风格也受到了影响。 二、风格特征 (一)造型 明式家具造型多为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主要基础,对于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问题,处理得当,造型与功能要求相符。家具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後,“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宋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多样化,无论在制作技术和审美意识上,都为明清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积累了经验。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它们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却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故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明朝家具 明代的家具业十分发达,它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以及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硬木输入,为明代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代家具家具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出产的质地坚硬,纹理密致,色泽幽润沉着,花纹华美的优质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紫檀、铁力木、榉木、红木等,同时也采用一些木质轻松,纹理细直的木材,如桐木、楸木、楠木等。明式家具种类繁多,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①椅凳类,有杌凳、坐墩、交杌、长凳、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及帝王的宝座等; ②桌案类,有炕(床)桌、炕(床)几、炕(床)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桌、条案及书画桌案等; ③床榻类,有榻、罗汉床、架子床等; ④柜架类,有摆设古玩瓷器、书籍的架格、衣架、面盆架及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等; ⑤屏风类,有单扇、复扇之分;前者带有底座,又称插屏式座屏风,后者又分三扇、四扇、五扇等不同形式,可以折叠或伸展,使用方便灵活,又称围屏,其上常用手绘或雕刻、镶嵌等手法,装饰山水、人物、花鸟及题字等形象; ⑥其他,如各种橱子、箱、提盒、都承盘、镜台、灯台、官皮箱及纯用于观赏性的微型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

明清家具鉴定 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古典家具的收藏中。在现今存世的古典家具中,明清家具可以说占了绝对的主流,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 曾有不少收藏界的朋友来信询问笔者,他们很喜欢收购古旧家具,但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不知道家具鉴定有什么窍门没有?确实,家具的鉴定不像其他古董,如陶瓷书画,因为有成批的带有年款的作品存世。所以可以很方便地找出参照物。而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家具看,带有年款的家具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就使得家具鉴定与其他古器物的鉴定方式及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明清家具的鉴定有其特殊性。一般说来,我们在鉴定一件家具时,往往说某某家具是明式家具,某某家具是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研究界里,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这是因为清代初年生产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制,还依明式的规格制作,这一时期的家具在结构上和明代家具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我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作法,而进入清代乾隆年以后,由于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及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浸透影响,在家具制作上逐渐刻意崇尚精雕细作及装饰手法的多样性,清式家具开始形成。 当我们具体涉及到家具鉴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不同时期的家具,因受当时的工艺水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 以造型做工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学。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份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政局未稳,统治者一直忙于政事,无暇他顾,对于玩好享乐之事并不刻意追求,家具作为起居之物,自然得不到重视,还在沿袭明代的风格。而到了乾隆皇帝之时,国力强盛,版图辽阔。乾隆皇帝以盛世天子自居,好大喜功,留心翰墨,醉意诗情,有足够的心情来享乐。家具虽然只是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其在造型做工上已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造型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形成了。

明清家具的区别

明清家具的区别: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明清家具15个经典宝座大呈现

明清家具“宝座”盛宴 15个经典款式精彩呈现 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在明清的古典家具系统中,宝座是属于大型椅子类,只不过在普通的大型椅子上还添加了更加华丽、复杂的雕刻、装饰等等,以此来彰显帝王的绝对权力和无上地位。 一般来说,宝座都是会有着非常繁复的祥云、神龙等雕饰,而且还有涂上金漆,十分华贵。但是宝座的坐面很大,坐在上面时,无法接触到靠背和扶手的,无法得到支撑,长时间坐在宝座上会很疲累的,不过宝座的设计理念就不是为了舒适,而是要彰显出皇帝的威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明清家具中的宝座都有哪些经典款式吧。 【品名】红木雕云龙纹宝座 【详解】宝座红木制,硬板座面,侧沿浮雕八宝纹,面下打洼束腰,浮雕杂宝纹。膨牙三弯腿外翻云纹马蹄,牙条下垂洼堂肚,与腿足一起满雕云龙纹。足下带框式托泥,中心镶双钱纹透棂。面上三面座围,正中稍高,两侧递减,攒框镶心透雕海水江崖及云龙纹,搭脑镂出曲边,浮雕卷草纹。

此器形体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细,只有不惜剖解大料,才能显现出这种格高神秀的艺术韵味。 【品名】紫檀嵌瓷宝座 【详解】宝座靠背及扶手做成九屏风式,正中稍高,并向后呈卷舒式,两侧依次渐低。框内镶影木心,与边框齐平,中间凸嵌豆绿色暗花彩瓷片。座面藤心软屉,前沿连同束腰、牙条微内凹,束腰浮雕绦环,下衬托腮。牙条正中垂洼堂肚,浮雕缠枝莲纹。鼓腿膨牙内翻卷叶纹足,须弥式托泥座,带龟脚。整体比例匀称,加之工精材美,堪称清代家具精品。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比较明清家具不同的艺术特点 发表时间:2009-07-02T13:30:54.40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严小华1 周炎2 [导读] 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木天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广东广州 510620 2、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20)摘要: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和文学、书法、绘画等一样自成体 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典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主要从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比较,阐述了各自体现的不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明式;清式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明清文化带给现代设计的影响更加深远。明清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1 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前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达,文人、学土、商贾、官僚崇尚室内家具陈设,此外,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和参与设计家具,对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一时期的家具具有共同的时代风貌与特色,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这些名贵木材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贾也附庸“雅”,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明式家具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著称。 2 清代家具特点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的工艺水平、工匠的技艺,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清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是“清盛世”时期。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1)造型上浑厚、庄重。 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的大师椅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常见通体装饰,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 由于中国的历史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这时期的家具风格,有所变化。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总之,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这段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结语 中国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底蕴,而且具有典雅、实用的功能,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实,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并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参考文献 [1]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9).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严小华,木天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周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家具史复习资料 (2)

一:西方古典家具 第一章古代家具(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 1.古埃及最常用凳子:X形折叠凳(只限男人使用)、方凳椅子、厚垫(女人使用) 特点:主要采用木材质制作,凳面由织物或动物皮制成或编织而成,略下凹,四条圆柱形腿呈X形,腿下端做成鸭头形状,连接在一横木上,鸭头处用象牙镶嵌成眼镜和鼻孔形状,形象生动。 2.三条腿的凳子和四条腿的凳子:莲花瓣和水滴纹样,车床技术 3.图坦阿蒙椅(宝座):通体贴有金箔,腿部雕刻成狮足形,扶手上装饰着飞翼,神蛇和王冠,靠背上由白银、方解石、琉璃等材料描绘出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王后正在给坐在宝座上的国王涂抹圣油,天空中太阳神光芒四射,人物的服饰都用彩色陶片和翠石镶嵌而成,结构严谨,技术高超。 4.古埃及家具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答:家具造型的对称为原则,比例合理,表现出坚厚、凝重、威严、华贵,装饰手法丰富动人,常采用朝同一方向的动物腿部造型,如狮爪足,充分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使用者权威与地位。构造简单,主要以木销和木钉连接,用浅浮雕装饰,覆盖刺绣品,样式敦实。 5.古西亚的装饰特点 当时,家具的主要装饰方法是浮雕和镶嵌。另外,蜗形图案装饰也已十分普遍。家具腿部底端出现的倒松塔形装饰足以证明当时具有车木制作技术。在椅面和床面等铺有带穗形的垫褥。6简单描绘出古希腊克里斯莫斯椅,并简述其主要特征 答:主要由妇女使用,以优美的线条、适宜的比例和简洁的形体为特征。它由适合人体背部曲线的靠背和向外弯曲的军刀状椅腿构成,座面编织而成,上面放置软垫,其表面几乎看不到多余的装饰。 7.古希腊家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最大特点是考虑人使用的舒适性,体现了古希腊人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重视家具的形式美,以优美的线条,适宜的比例和简洁的形体为特征。 8.古罗马家具的主要特征? 家具造型坚实、厚重、威严、壮丽,加上以雄狮、半狮半鹫的怪兽、桂冠等题材的豪华装饰,构成一种男性化的艺术风格。显示民族特色,严峻的英雄气概。 第二章中世纪家具(拜占庭家具、罗马式家具、哥特式家具) 1.拜占庭家具:造型僵直、庄重,以显示神威,融合东西方韵味,注重色彩的灿烂与装饰的华丽,常用雕刻、镶嵌、绘画方式、象牙雕刻、金属雕刻与织锦技术运用,阿拉伯蔓藤花纹、动植物纹饰 2.罗马式家具:家具粗犷,绘画和雕刻是罗马式家具最常用的装饰手段,家具采用车木构件为垂直支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拱券和檐帽、柱子等作为家具构件的表面装饰手法。 3.哥特式家具:家具造型与垂直线条强调垂直庄重的形态,采用尖顶、尖拱、卷叶式、棂花式、束柱以及浮雕等装饰,给人以刚直、挺拔、严谨的感觉。权威、体量感、身份地位的象征。 典型哥特式家具采用垂直线条,座面下封闭成箱型,座面装有铰链,好比一个带箱子的椅子,靠背较高,采用嵌板结构,垂直高大的形态,火焰式的窗花格、几何图案或亚麻布纹样,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雄伟气派。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 1.意大利文艺复兴家具代表性椅: 但丁椅:因意大利诗人但丁喜欢使用这种左右共有4根S形粗腿折叠式扶手椅而得名。表面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构 藏市网发布时间:2010-3-22 10:51:28 阅读次数:162 明清家具的常见结合构造我国家具结构有悠久而优良的传统。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家具各部位的组合上简洁明了,材料的使用上扬长避短,既合乎力学原理,又大方而美观。明至清前期的家具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以立木作支柱,横木作联结材,吸取了大木梁架和壼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家具的平面、纵或横的断面,除个别变体外,都作四方形。为了消除四方形结体不稳定的缺陷,古代匠师对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各种各样的枨(音cheng)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托泥等,加强了接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牢固的固定起来。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而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去。各构件之间能够有机地交代连结到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那些互避互让、但又相辅相成的榫子(南方叫“榫头”)和卯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古代匠师们能得心应手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精巧的榫卯来,才使明清家具结构合理牢固,造型美观,成为古典家具中的精华。 明代及清前期家具的常见结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本结合 1.平板结合当木材宽度不够用时,用榫槽与榫舌将多块木板拼和起来。 2.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拍合厚板如条案的板面,罗汉床围子,为了不使纵端的断面木纹外露,并防止开裂,多拼拍一条用直木造成

的抹头。又为了使抹头纵端的断面木纹不外露,多采用与厚板格角相交的造法,即在厚板的纵端格角并留透榫或半榫,在抹头上也格角并凿透眼或半眼。抹头与厚板拍合并用鳔胶粘贴。 3.平板角接合面板与板形的腿足相交,即平板角结合。 4.横竖材丁字形结合大自桌案或大柜的枨子和腿足的连结,次如衣架或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和腿足的相交,或杌凳横枨、管脚枨与椅凳的腿足相交,小至围子、桌椅花牙子的横竖材攒接,都是丁字型接合的例子。 5.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方材或圆材角接合指南官帽椅、玫瑰椅等搭脑、扶手椅和前后腿的接合。它们从外表看为斜切45度相交,但中有榫卯不外露,故为闷榫。 6.直材交叉接合杌凳上的十字枨、床围子攒接卍字、十字绦环等图案,都要用直材交叉。两材在相交的地方,上下各切去一半,合起来成为一根的厚度。 7.弧形弯材接合圈椅上的圆后背,香几或圆杌凳的托泥,圆形家具如香几、坐墩、圆杌凳等面子的边框,都用弧形弯材接合而成,有的也采用“锲钉榫”造法。锲钉榫基本上是两片榫头合掌式的交搭,但两片榫头尽端又各有小舌,小舌入槽后便能紧贴在一起,管住它们不能向上或向下移动。 8.格角榫攒边椅凳床榻,凡采用屉心用绳索、藤条编织而成的,木框一般采用“攒边格角“的结构。四方形的托泥,亦多用此法。四根木框,较长而两端出榫的为“大边”,较短而两端凿眼的为“抹头”。

明清家具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 (1)清漆施工工艺:清理木器表面→磨砂纸打光→上润泊粉→打磨砂纸→满刮第一遍腻子,砂纸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细砂纸磨光→涂刷油色→刷第一遍清漆→拼找颜色,复补腻子,细砂纸磨光→刷第二遍清漆,细砂纸磨光→刷第三遍清漆、磨光→水砂纸打磨退光,打蜡,擦亮。 (2)混色油漆施工工艺:首先清扫基层表面的灰尘,修补基层→用磨砂纸打平→节疤处打漆片→打底刮腻子→涂干性油→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光→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干硬→涂刷面层→复补腻子进行修补→磨光擦净第三遍面漆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第三遍面漆→抛光打蜡。 2.施工要点清油涂刷的施工规范打磨基层是涂刷清漆的重要工序,应首先将木器表面的尘灰、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上润油粉也是清漆涂刷的重要工序,施工时用棉丝蘸油粉涂抹在木器的表面上,用手来回揉擦,将油粉擦入到木材的察眼内。涂刷清油时,手握油刷要轻松自然,手指轻轻用力,以移动时不松动、不掉刷为准。涂刷时要按照蘸次要多、每次少蘸油、操作时勤,顺刷的要求,依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左后右、先里后外的顺序和横刷竖顺的操作方法施工。 .木质表面混油的施工规范基层处理时,除清理基层的杂物外,还应进行局部的腻子嵌补,打砂纸时应顺着木纹打磨。在涂刷面层前,应用漆片(虫胶漆)对有较大色差和木脂的节疤处进行封底。应在基层涂干性油或清泊,涂刷干性油层要所有部位均匀刷遍,不能漏刷。底子油干透后,满刮第一遍腻子,干后以手工砂纸打磨,然后补高强度腻子,腻子以挑丝不倒为准。涂刷面层油漆时,应先用细砂纸打磨。 3.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要按要求施工,以保证表面油漆涂刷不会失败。 (2)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 (3)因为油漆都有一定毒性,对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风。 明清家具制作工艺 一、木材的干燥与材料选择 木材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情况。为了使木材性能稳定,不使家具变形,老一代工匠通过实践,把原木材起放到水质清澈的河边或水池中,浸泡一到两年,等木材中的油质排出后取出,待稍干后锯成板材,放到四周通风的凉棚下,使其自然干燥。这种硬木干燥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但经此法干燥的木材,材性稳定,极少变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干燥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生产厂家都采用先进的人工干燥方法,有烘房干燥、微波干燥、紫外线干燥、原子能辐射干燥等。先把木材料锯成板材放进水池中,用蒸气蒸煮,使木材树脂、树胶排掉,再经过人工干燥,使材料定性之后,存放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接触,回性后再进行生产。经过双重处理后所生产的木材达到了相对稳定,既缩短了干燥周期,又保证了家具的质量。 木材干燥符合使用要求后,还要根据家具的使用功能、结构、外观等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明清家具用材广泛,品种繁多,结构精密复杂,不同的家具、不同的部件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不同,这就要求匠师对木材的性能纯熟与胸,开料前考虑材料的硬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