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疝气诊疗经验

小儿疝气诊疗经验

小儿疝气诊疗经验
小儿疝气诊疗经验

小儿疝气

锁定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目录

.1简介

.2病因病理

.3症状

.4危害

.5诊断检查

.6治疗方法

.7术后护理

.8治疗法

.9治疗药物

.10偏方

.11治疗手术

.12预防

简介

小儿疝气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现在疝气医院划分到普外科,去了医院就建议手术,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更好的认识疝气病情,走入治疗误区。

病因病理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小儿疝气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

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危害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诊断检查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治疗方法

1.小儿疝气不能等.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

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药物

2.若发现孩子无故反复哭闹,家长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3.幼儿疝气病的治疗

a.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b.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c.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d.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

鱼、肉等。

e.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术后护理

1、治疗后注意保护好伤口,特别是婴幼儿,不要让孩子将覆盖在伤口上的纱布抓掉;

更不能因大小便弄脏纱布面污染伤口,造成伤口感染、化脓。

2、由于术后阴囊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一般2到3天时间就会消退,若肿胀不消

和发硬,可能有淤血,要请医生检查一下。若肿胀和发硬不再发展了,淤血就会慢慢被吸收。

3、因为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伤口会有不同程度上的疼痛,应多哄一哄或转移病儿的

注意力,尽量避免大哭大闹,要是哭闹不止,可注射或口服镇静药,让孩子安静人睡。

4、手术后要让患儿侧身睡,用一块软的棉质尿布折成长条状夹在会阴部,如果右侧手

术,应让孩子左侧卧位,一旦尿了,就不会尿在纱布上而污染伤口。如果非兜尿布不可,应把伤口处的纱布露在尿布外面。

治疗法

疝气治疗带可分为成人型疝气治疗带、儿童疝气治疗带两种(每套包括:短裤1个,中药包1个更换使用更加方便,适用范围:适用于斜疝、直疝、刀口疝等各类疝气

介绍:疝气治疗带是疝气患者最为安全有效的专科器械用品,主要是通过器械固定后,才能起到辅助治疗,而达到目的,本产品具有不手术、不住院、花费低、无痛苦、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不妨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

束带通过会阴部穿过,分别连接腹前部和腰带(束带穿过会印尼部时,不要压住阴囊和睾丸)。首先把疝气患者腹股沟内或阴囊内的肿物回纳入腹腔后(让患者平卧在床上轻轻用手回),把一号球托放在患者的腹沟内环(束带和腰带在腹前的交界处)固定在束带及腰带交界处。起到温阳散寒漏出物回纳的作用。二阶段再放至二号球托而达到理气生机和巩固治疗的目的,如双侧都有疝气的分别把一号和二号球托放至亦可

方法:束带通过会阴部穿过,分别连接腹前部和腰带(束带穿过会印尼部时,不要压住阴囊和睾丸)。首先把疝气患者腹股沟内或阴囊内的肿物回纳入腹腔后(让患者平卧在床上轻轻用手回),把一号球托放在患者的腹沟内环(束带和腰带在腹前的交界处)固定在束带及腰带交界处。起到温阳散寒漏出物回纳的作用。二阶段再放至二号球托而达到理气生机和巩固治疗的目的,如双侧都有疝气的分别把一号和二号球托放至亦可

小儿疝气可用绿色无毒的中医推拿手法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目前承接此项治疗方案的有上海康尧小儿推拿网和北京玉环中医药医院。

治疗药物

小儿疝气验方一

验方组成: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120克。

功能主治:小儿阴囊疝气

用法用量:炖服,每日一剂。

*附注:疝气指少腹附痛、牵引睾丸及睾丸偏大等病患

小儿疝气验方二

验方组成:松树蚂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240克

功能主治:疝气

用法用量:煎水外洗,每日二次

*附注: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小肠气”、“小肠气痛”或“盘肠气”。临床上常见的有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股疝和切口疝,按临床表现可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其中可复性和部份难复性疝通过内服药物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治愈,如为嵌顿性疝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的,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验方三

验方组成:龙眼核8克,荔枝核8克,黄皮果核6克,小茴香4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疝气

用法用量:上药为一剂量水煎,3岁以下儿童煎一次分3次服,日服2—3次。3剂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治愈,重者酌加艾炙,二疗程可能治愈。

偏方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

下。

2、再方。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

3、再方。用楮叶、雄黄,等分为还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盐酒送下。

4、再方(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6、再方。用茴香籽炒过,分作二包,交替熨患处。

7、再方。用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籽(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又

方:用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磺四钱,共研为末,加盐水调面糊成丸子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不过三服见效。此方名"玉环来笑丹"。

8、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9、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0、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

愈。

11、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12、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

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13、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14、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

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5、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16、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7、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18、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籽一两,共研为末,加

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19、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

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20、阴疝(睾丸缩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共研为末,

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连服三次。

治疗手术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同时手术后要对宝宝做好护理:(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及紧急处理办法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及紧急处理办法 手术治疗 4、大龄儿童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这样会使痊愈速度加快。 1、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2、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4、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5、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6、清小肠2分钟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 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 100~300次。 1、疝气患者必须平躺,卧于头底脚高位,用手心轻轻缓慢地将疝 块推向腹腔,或用毛巾蘸水热敷于包块处。 2、如疝气仍无法回纳,需到正规疝气医院请专业医生来处理! 3、如果疝气卡住时间过长,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不得超过 24小时,否则会出现脱水、酸中毒、明显腹胀、患处肿物发暗、发红、触痛明显等严重症状。小肠容易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疝气最好吃哪些食物:要替患儿进补,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 鱼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桃子等。多吃高纤维饮食,包括五谷、谷物、 麸皮、和未加工的水果和蔬菜。 疝气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暂时不宜吃的如绿豆、白菜、黄豆芽、白萝卜、青萝卜等;水果有橙子、雪梨等;油腻煎炸之物如薯片、虾条、朱古力等也不宜吃。少吃易引起便秘及腹内胀气的食物(尤其煮 食的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气泡饮料等)。 猜你喜欢: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得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得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得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得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得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得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与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得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得青年人疝。 (2)传统得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

小儿疝气怎么办

小儿疝气怎么办 发表时间:2019-09-04T11:50:51.46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何菱萍 [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了小儿疝气应该怎么办呢? 旺苍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元628200 实际上,小儿疝气首先会影响到患儿的消化系统,进而导致腹痛、腹胀气、下腹部坠胀等各类症状。再加上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股沟部紧密相连,所以很可能由于疝气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如果疝气病情加剧,甚至会引发肠道坏死、肠梗阻等危害及其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得了小儿疝气应该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小儿疝气? 所谓小儿疝气,其实就是小儿腹股沟疝气,又被称之为“脱肠”,是小儿普外科手术中颇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早在胚胎发育时期,腹股沟处就存在“腹膜鞘状突”,能够更好的将子宫圆韧带固定或者睾丸降入阴囊。而某些孩子出生之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就会导致腹腔内的输卵管、小肠、卵巢等转移到鞘状突,便会形成疝气。同时,如果仅有的腹腔液也流入阴囊内,就会引发阴囊水肿。通常情况下,小儿疝气的发病率为1%-4%,男孩大约要高于女孩10倍左右,而且早产儿的患病几率将会更高,而且大部分发生于两侧位置。 二、引发小儿疝气的病因是什么? (1)小儿腹股沟疝的病因 毫不夸张的说,之所以会出现小儿腹股沟疝,其根本原因在于鞘状突没能够及时闭合。因为鞘状突主要是由子宫圆韧带下降与睾丸而形成,所以孩子在出生一年后会自行闭合。半岁以内婴儿以及新生儿的鞘状突基本没能够完全闭合,这样就会形成小儿疝气,倘若婴儿腹壁不够强健,例如体重过轻的婴儿、早产儿等同行通常更容易引发腹股沟疝。同时还会受到诸如咳嗽促使腹内压增高、婴儿哭闹用力过度、便秘等情况,同样会导致小儿疝气形成。一般来说,右侧睾丸下降会比左侧晚,对应的鞘状突所需要的闭合时间也更长,因此右侧腹股沟疝通常会比左侧多一些,而且单侧又要比双侧多。 (2)小儿脐疝的病因 引发小儿脐疝的根本原因在于脐环未能闭合。具体而言,脐环在胚胎期就已经逐渐形成,而且会随着胎儿发育而出现持续性收缩,很多新生儿的脐环直径大概为1cm左右,一般婴儿在出生后脐环会继续缩小一直到完成最终闭合。由于脐部瘢痕是婴儿先天性薄弱处,那么一旦在婴儿期出现了脐带脱落现象,两侧腹直肌前后鞘脐部未合拢,这样就会留下缺损,进而为小儿脐疝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上婴儿咳嗽、哭闹、腹泻、便秘以及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都会导致小儿脐疝疾病的发生。 三、小儿疝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关于小儿疝气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脐孔或者腹股沟开始出现若有似无的包块,在婴幼儿站立或者哭闹的状态下,会迫使腹腔内压提升,包块就会相应的变大。患儿的疝气早期特征之中,主要表现为外部无明显不适,家长一般是在患儿腹股沟局部发现小肿物,或者是在脐孔处或者阴囊两侧不对称处出现包块。而且伴随婴幼儿的成长,疝囊会随之不断增大,还有可能并发绞窄或嵌顿,更严重者会导致卵巢或者睾丸出现萎缩、梗塞等现象。若有此类现象,家长应该立刻让婴幼儿去正规医院就诊。 四、小儿疝气应该怎么办? (1)检查 对于小儿疝气的检查,主要观察脐孔或者腹股沟区有没有出现典型的包块特征,考虑早期平卧包块有可能隐藏,不过在幼儿站立之后又会显现。因此,最为科学的手段可定是利用B超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测手段。 (2)诊断 关于小儿疝气的诊断,主要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或者向家属询问详细病史来进行病情诊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某些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患儿,另外可能还需要进行B超等检查手段来进行复查。 (3)展开治疗 1、保守治疗 一岁以内的小儿脐疝或者腹股沟疝,有一定几率自愈,因此可以利用保守治疗手段。对于脱出频繁的情况可以利用疝气带进行局部压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疝内容物突出。与此同时,在治疗阶段应该尽可能的少让幼儿出现便秘、哭闹以及便秘等迫使腔内压增高的情况。倘若家属发现幼儿不停的哭闹,而且疝块还不能很好的回缩,那么就代表可能出现了疝气嵌顿,必须要即刻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手术治疗 一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小儿腹股沟疝不可能出现自愈的情况,这样的话就必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段。对于已经超过一周岁的幼儿,但是体质较弱且疝气不大的情况,为了降低麻痹与手术风险,则可以等患儿年龄稍大时再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治疗方式,可考虑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因为此类治疗手段是目前最主要方式,不仅安全可靠,手术风险也较小。 五、小儿疝气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因为小儿疝气多半在婴儿时期发生,所以在此时间段内必须要时刻注意观察孩子阴囊处或者腹股沟部是否有水肿症状,如是心中有疑虑,则应该马上向医生求助。 (2)尽管小儿疝气多半是男孩患病几率高一些,当也应该做好女孩的疝气检查,要观察其输卵管、卵巢是否进入疝囊。 (3)在婴儿时期,家属要谨记断不可将孩子腹部包裹的过紧,避免加重其腹内压力。同时不可以让孩子过早站立,进而避免腹股沟疝与肠管下坠的问题。 (4)若遇上幼儿大便干燥,要考虑采取科学的通便措施,同时让孩子多进食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进而保持大便畅通。对于出现咳嗽的幼儿,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小儿止咳药。 总而言之,小儿疝气无论对于婴幼儿本身而言,还是幼儿家长,整个治疗过程都不免令人心力交瘁。因此,家长一定要尽量掌握小儿疝气的预防措施,让每一个婴幼儿都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3-11T11:15:39.4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作者:李肖肖王文华 [导读] 避免手术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气腹、超声刀和腹腔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郑州儿童医院手术室;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的术中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年内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术中注意配合护理,术后观察患儿镇痛效果、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气修补术围术期给予患儿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疼痛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关键词】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03-01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先天性因素是小儿疝气发病的主要原因,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是鞘状突未关闭,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疝气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发育不完全。疝囊高位结扎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较好。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术中护理,笔者对我院收治的40例疝气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治疗的40例患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2.02±6.39)岁。患儿入院后均经B超明确诊断。术前行常规心、肝、肺等器官功能术前检查未发现异常,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 1.2.1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 手术前30分钟器械护士提前纳入手术台,整理和计数器械台上的物品,确保器械的性能良好。配合医师铺单,配合巡回护士和外科医生连接导线和光源线,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快速准确地与医生形成手术配合。配合医生在手术后包扎病人的伤口。 1.2.2术中体位护理 接到患儿进手术室后,辅助患儿取用90度健侧卧位,在患儿头颈部下垫上头圈,注意保护耳廓部位,在健侧胸部下垫上小软枕保护腋窝部位神经。在膝关节、踝关节等骨性突出的部位放置软枕防止压疮,同时将棉垫作为辅助骨盆固定架,提升患儿舒适度;在患儿下方大腿后外侧贴电刀铅板,在消毒铺单结束后,为了避免电刀、超声刀互相干扰,将电刀、超声刀分别挡在患儿身体前后两侧。调整CO2压力至12-14mmHg,维持进气量在6-8ml/min,遵照医嘱做好录像工作,术中增密切监测关注患儿的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2.3术中医护配合 腔镜手术视野有限,医护人员必须与麻醉师密切合作,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病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引流管和输液管是否通畅。与医务人员熟练合作,尽量减少切口暴露和气腹针的使用,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1.2.4腹腔镜镜面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需要更高的视野定义,因此必须加强腹腔镜的清洗和检查。术前,将目镜在温水中擦拭干净,然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减少镜面产生的雾气。手术过程中,一旦镜面上出现血液、脂肪颗粒、雾气等污染,应及时取出镜片,用碘伏和干纱布清洗,确保手术前视力清晰。 2.结果 40例患儿术后5例使用镇痛泵,镇痛泵使用率为12.5%;患儿疝气修补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为16%;术后患儿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11.76±1.59)分、(12.33±2.35)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平均出院时间为(3.03±5.10)d;住院期间,出现肺不张2例,经相应的护理及诊治后痊愈,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存在着风险高、难度大等问题。同时,术中不当的腹压和腹腔镜污染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并配合手术所需器械和设备的清点。所有器械均应由器械护士检查,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更换。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医生和护士要求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和医生应密切配合,提高专业技能。器械护士应掌握解剖特点,疝气情况及腹腔镜机械功能的用法、名称等,确保使用器械和设备迅速、准确地传给医生,减少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器械护士应冷静地更换手术台上的器械,取回所有的纱布和器械。在手术结束时,护士检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并记录所有的医疗用品,以防留在体内。腹腔镜手术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手术,为了保持设备的精确性,应特别保持仪器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清洗,腹腔镜手术的无菌消毒效果、镜片的清洁程度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每次手术后,使用器械前,医务人员必须保证仪器彻底冲洗,并用高压气枪吹干,检查设备性能完好后好,放入专用箱体备用。腹腔镜镜头,相机镜头等需要用擦拭镜面纸轻轻擦拭,禁止使用其他敷料或油污进行擦拭纸清洁,从而保护镜头免受破坏。超声刀为手术操作的主要工具,价格昂贵、精密度较高,因此在手术中医生用完后,护理人员在接过仪器时要轻柔小心,避免超声刀跌落、碰撞等,超声波刀头在接受超声刀后,可用盐水浸泡,待血痂自行脱落后,取出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在清洗腹腔镜器械时,护士必须打开螺钉和关节,彻底清除腔内的血痂,用酶清洗剂清除难清洗的蛋白凝块、血斑等有机物,使手术器械处于良好的待机状态。手术室护理工作应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患儿舒适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进行手术,避免手术意外和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气腹、超声刀和腹腔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参考文献: [1]吴灵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27(30):62-63.

小儿腹股沟疝气产生的原因及治疗

小儿疝气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腹股沟疝气是发生在宝宝生殖器周围的一种疝气,而疝气则是指宝宝身体的一个器官或部分组织移位后形成的凸出部分。疝气可以发生在腹股沟、腹部和横膈膜。除了腹股沟疝气,另一种最常见的小儿疝气是脐疝。 小儿疝气(腹股沟疝气)的原因 在胎儿发育时期,男孩的睾丸在腹部发育,然后在出生之前,一对睾丸通过腹股沟和腹部之间组织内的一个管道(称为“腹股沟管”)下降入阴囊。 对女孩子来说,卵巢也是这样通过腹股沟管下降入盆腔(骨盆)。然后宝宝体内这个穿过腹壁的通道就应该闭合了。 有大约5%的宝宝(大部分是男孩子,尤其是早产儿)出生后,这个通道的开口仍然大到足够肠管下滑进入腹股沟管,因此,可能形成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疝气是不能自愈的。 小儿疝气(腹股沟疝气)症状 如果你的宝宝是男孩,得了腹股沟疝气后,你会发现宝宝的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有一个较硬的椭圆形包块,大小跟你的大拇指差不多。但你可能要在宝宝出生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会注意到这个包块。 包块可能会在宝宝很活跃或哭闹(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时鼓出来,当宝宝安静下来后,包块又会复原到腹腔里不见了。 患腹股沟疝气的女孩比男孩少得多,但偶尔也会发生。女孩得腹股沟疝气是因为肠管挤过腹壁,进入了宝宝的腹股沟区,有时候也可进入阴唇(阴道开口处柔软的皮肤)。宝宝身上由于腹股沟疝气而突出的地方摸上去像个有点硬的椭圆形肿块。 小儿疝气(腹股沟疝气)的治疗 对于男孩的腹股沟疝气,医生可能会建议你的宝宝做微创手术来治疗,一般选择在一岁左右进行。因为虽然腹股沟疝气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碍,但凸出的肠管可能会在某个部位被卡住,影响局部区域的血液供应,并且造成组织的永久性坏死,就会对宝宝造成很大的影响。

腹腔镜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12T09:06:42.9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田文梅朱天兰邓月艳[导读]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儿外科 663000 [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 年 11月~ 2015 年12 月间手术治疗的101例小儿疝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10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 远期随访无复发。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还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疝气; 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普通外科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有研究显示小儿疝气发病率为1% ~ 4% ,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0倍[1]。小儿疝气可以影响到儿童的消化吸收和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发生嵌顿时,还可引起剧烈腹痛、肠梗阻、肠坏死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小儿疝气应该及时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由于小儿交流困难,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因此护理在小儿围手术期的安全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腹腔镜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手术用时短,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愈后效果好[3]。 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1月~ 2015年12月收治小儿疝气病例 101 例, 年龄1岁—7岁,男89例,女12例,其中左斜疝 34 例, 右斜疝56 例, 双斜疝 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 2 护理方法 2. 1 术前护理术前进行访视和评估, 了解既往病史包括变态反应史, 有无出血倾向, 呼吸困难及缺氧发作史。完善各项检查, 如心电图、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 2. 1. 1 心理护理儿童入院后, 因接触陌生环境可产生恐惧心理, 惧怕此病带来的疼痛,而家长多是担心手术安全和预后。因此我们根据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状态, 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首先, 患儿入院后, 主动向患儿和家长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 主动接触患儿,面带微笑, 用温柔体贴的语言进行安抚。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年龄, 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 结合病情以温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小儿疝气基本医学知识、手术前注意事项, 讲解手术麻醉苏醒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由于家长注重患儿恢复,内心比较急切,护理人员注意耐心的解答患者家长的种种问题及解释手术前应该实施的相应准备,注意缓解家长的集躁情绪。还取得患儿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 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并请同病种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 解除家长的顾虑。 2. 1. 2 皮肤准备术前晚协助家长给患儿沐浴, 做好皮肤清洁工作,特别注意清洁脐孔,避免受凉引起感冒。 2. 1. 3 术前禁食小儿疝气患儿术前8h应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h停止母乳喂养, 术前2~ 3 h 禁水。避免禁食时间过长且术后麻醉清醒期可因个体差异而时间延长, 患儿可因长时间不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饥饿, 患儿哭闹不安, 引起脱水、烦躁, 腹压升高, 不利于切口的愈合, 而增加疝复发几率。 2. 1. 4 其他进手术室前常规排空膀胱,以免术中误伤膀胱。 2. 2 全麻清醒期间护理患儿术后麻醉清醒返回房后,小儿全麻下小儿呼吸抑制现象普遍, 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高, 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常规吸氧1~ 2 L/ min。注意有无缺氧症状, 并垫高肩部, 使头偏向一侧, 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使分泌物流出口外, 防止误吸。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并未终止、麻醉药、肌松药仍发挥一定作用, 各种保护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小儿常因分泌物误吸或呼吸抑制引起低血氧症, 可危及生命[4] 。护士应 15 min 或 30 min 巡视病房 1 次, 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口唇颜色及呼吸频率、节律并听心率、心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输液通畅, 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3 术后护理 2. 3. 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清洁, 光线明亮, 空气清新, 温度适宜, 有保暖措施, 避免患儿受凉感冒。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 切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应多哄一哄或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尽量避免患儿大哭大闹, 向家长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提高家长依从性, 尽量安抚患儿在床上休息, 避免下床剧烈活动, 以免增加腹压。 2. 3. 2 注意术后护理尤其是婴幼儿,如被大小便污染, 及时更换, 保持局部切口清洁,预防感染。全麻完全清醒后, 饮食上先喂少量温开水, 观察 15~ 30 min, 若无呛咳呕吐后方可进食, 第 1 天宜少量、多次进食流质饮食, 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 4 出院指导 (1)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2) 合理饮食, 荤素均衡, 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食品或润肠食品, 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3)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尽量避免去人多地方及公共场所, 预防感冒,避免咳嗽。(4) 观察局部和对侧腹股沟或阴囊处有无斜疝复发及发生。(5)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如有腹痛、腹胀或呕吐及时就诊。(6)告知患儿家长定期医院复查。 [ 参考文献] [1]陈晓琳.438 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9(22) : 1129.[2]宫颖.272 例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 , (23 ) 4 :59—60. [3]郝晓霞,刘燕.腹腔镜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的配合及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8:96—97. [4]丁亚萍.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校医2011, ( 25 ) 8 :615—616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的指南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指南(2012 年版) 发表者:丁印鲁(访问人次:29)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 年和2003 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 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 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 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压力腹压和瞬间的腹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 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 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 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 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总结 目的提高腹股沟斜疝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结果80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腹股沟斜疝治疗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标签:腹股沟斜疝;外环横小切口;腹膜前间隙;合成纤维网 本文回顾了我院2010~2013年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获得的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治疗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年龄2~70岁,均为择期手术病例。其中单侧67例,双侧13例。9~17岁12例(11.3%)。18岁以上74例(69.7%)。同时合并隐睾1例,鞘膜积液1例,前列腺肥大4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方法均采用手术方法。15岁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17岁患者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2~8岁患儿采用腹股沟横小切口经外环途径手术方式;>18岁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疝环缺损3 cm我们采用的是双层补片修补法;其中一层补片放入术中建立的腹膜前间隙,将补片展平,下缘盖住股管上口,上缘至内环和海氏三角缝合固定,另一层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1]。 1.3结果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经手术方法均治愈。术后住院5~7 d,近期随访无疝复发,5例出现阴囊水肿,经抬高臀部渐消退。 2手术注意事项 2.1婴幼儿斜疝手术的关键是寻找到鞘状突,找到鞘状突并结扎牢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鞘状突一般位于精索前内侧,术中仔细分层寻找,用蚊式钳提起可疑的透明组织,都能找到。但要做到耐心[2]。 2.2应用双层补片的病例需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游离一个与下层补片大小相当间隙并展开,注意保护腹壁下血管。术中为了可靠的固定,并做到平整,把补片的下角修整成圆角状,以求适应腹股沟的形状,采用多点缝合不留明显缝隙。 2.3防止手术中损伤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腹股沟手术中,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或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关系,可被损伤,所以手术中做好神经性的保护。 2.4严格防止切口感染所有病例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止血,防止形成血肿而感染,对于使用补片的病例,因其材料是聚丙烯,属人体异物,都有潜在的排异

2016年最新小儿腹股沟斜疝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小儿腹股沟斜疝(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K40.2,K40.9),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53.0-53.1)。除外嵌顿疝及复发腹股沟斜疝。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病史:腹股沟可复肿块。 2.体征: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肿块,可还纳,透光试验(-)。 3.辅助检查:腹股沟、阴囊B超。0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三)标准住院日。 1-4日 (四)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感筛腹股沟及阴囊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 泌尿系B超 肝胆胰脾B超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目前无需应用抗生素 (七)手术日。 手术日一般在入院1-3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八)术后恢复。 术后住院恢复≤3天。 基本对症治疗方案。如出现术后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九)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切口无出血。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相关并发症,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后,在术前发生不适宜手术的情况,如发热,腹泻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股沟斜疝(ICD-10:K40.2,K40.9) 行疝囊高位结扎术((ICD-9-CM-3:53.0-53.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4天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治指南(2012版)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 专业指南 (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2012年6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 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 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小儿疝气诊疗经验

小儿疝气 锁定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目录 .1简介 .2病因病理 .3症状 .4危害 .5诊断检查 .6治疗方法 .7术后护理 .8治疗法 .9治疗药物 .10偏方 .11治疗手术 .12预防 简介

小儿疝气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现在疝气医院划分到普外科,去了医院就建议手术,所以很多患者没有更好的认识疝气病情,走入治疗误区。 病因病理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小儿疝气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3)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

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增长期[5-6]。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 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渊电子版冤 圆园员员 年 员园 月第 缘卷第 缘 期 悦 澡蚤 灶 粤 则 糟 澡 郧 藻 灶 杂怎则 早渊耘 造 藻 糟 贼 则 燥 灶蚤 糟耘 凿蚤 贼 蚤 燥 灶冤袁 韵 糟 贼 燥 遭藻 则圆园员员袁 灾 燥 造 缘 晕 燥 援 缘 窑讲座与综述窑 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尧多发病袁愿园豫的患儿于出生后 猿个月内发病 咱员暂 遥先天性 解剖异常是儿童斜疝发病的主要解剖基础袁腹膜鞘状突管未闭锁或闭锁不完全袁成为先天性疝囊袁腹腔脏 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袁于是形成了疝 咱圆暂 遥此外腹内压增高为斜疝的诱发因素袁婴幼儿腹股沟管短袁约 员 糟 皂 袁 内环垂直地通向外环遥如小儿哭闹袁长期咳嗽尧排尿困难尧便秘等造成腹压增加时袁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 冲制约作用袁压力直接指向皮下 咱猿暂 遥 腹膜鞘突管在出生后可继续闭塞袁随着小儿腹肌的生长发育袁腹股沟管长度增加袁斜向潜行通过腹壁 肌层袁腹股沟管和内环的关闭制约作用逐渐增强袁部分腹股沟斜疝经保守治疗 员 岁前可自行消失曰但 圆 岁 之后的患儿临床上很少自愈遥 国内外学者认为大于 员 岁的患儿及反复疝囊脱出的婴幼儿一旦诊断明确袁 为防止斜疝发生嵌顿造成内容物绞窄坏死袁应即行外科手术治疗遥 小儿斜疝解剖基础系鞘状突先天未闭袁不存在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问题袁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关 闭鞘状突便可达到治愈目的遥 高位结扎即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袁解剖上达到内环口遥 传统的手术方法按入路主要分为两种院渊员冤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院取患侧疝囊内环口上方切口袁切开 腹膜袁将小肠上推袁显露内环口袁将疝囊颈腹膜钳夹提起袁剥离腹膜袁分离疝囊和精索袁横断疝囊连续外翻 缝合疝囊颈腹膜 咱源原 缘暂 遥 渊圆冤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院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袁暴露腹外斜肌筋膜袁 显露腹股沟韧带袁寻找至外环口袁打开腹股沟管从其底部挑起精索袁分离解剖出精索动尧静脉和输精管至 内环口处袁显露疝囊颈袁将剩余精索组织于内环口高位结扎袁切断疝囊袁在输精管下方缝合腹内斜肌与腹 股沟韧带 员耀圆 针袁使内环口上移并缩小袁将腹外斜肌筋膜间断缝合至耻骨结节 咱远原 苑暂 遥 传统手术方式亦有改进袁如经腹膜前间隙 咱愿暂 尧阴囊等 咱怨暂 入路方式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而仅行疝囊高位 结扎袁保留了腹股沟管正常的解剖结构袁减少了精索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遥 近年来传统手术方法及 其改进的报告多出自基层医院袁而随着微创手术的概念被临床接受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袁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有逐渐替代开放手术的趋势 咱员园暂 遥 一尧历史背景 圆园 世纪 苑园 年代初国外学者首先应用腹腔镜诊断儿童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 咱员员暂 袁 员怨愿圆 年郧 藻 则 咱员圆暂 实施 了第 员 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袁员怨怨圆 年国外报道腹腔镜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 咱员猿暂 曰国内员怨怨源 年首次报道腹腔 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咱员源暂 袁现代微创外科的核心当属腹腔镜技术袁腹腔镜修补先天性腹 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袁作为一种真正的治疗手段带动了小儿微创外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 咱员缘暂 遥 我国小儿微创外科受区域经济等条件的影响袁表现为大城市大医院集中袁沿海发达城市尧地区起步 早尧发展快袁如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微创中心尧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施行的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 结扎术袁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上述省市医院开展为常规技术 咱员远原 员苑暂 袁微创观念尧微创手术得到医院尧医生尧患 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袁开展医院尧从业医生迅速增加袁病例资料尧临床经验快速大量积累袁出现了数千例的 文献报道 咱员愿暂 遥 腹腔镜疝修补术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袁对大众来说野微创瘢痕小冶曰最主要的优势是腹腔镜手术 操作打击小尧破坏少院不需要解剖腹股沟管尧剥离精索组织袁避免了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损伤精索神 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 李广 综述 侯东生 审校 阅 韵 陨 院员园援 猿愿苑苑辕 糟 皂 葬 援 躁 援 蚤 泽 泽 灶援 员远苑源鄄 园苑怨猿援 圆园员员援 园缘援 园员愿 作者单位院缘员园员圆园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中心普外科 436 窑 窑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 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 年着手准备,2014 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 年版)》,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 1. 腹股沟疝的定义 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腹股沟疝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1) 鞘状突未闭:为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发生腹外疝的动力。 (3) 腹壁局部薄弱: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分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 其他: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内容物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进而发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腹股沟疝的分类与分型 对腹股沟疝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①准确地描述病情;②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 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 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 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