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糖尿病急性并发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54
糖尿病并发症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清酮体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高发于1型和严重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在DKA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2)高血糖高渗状态(HHS)H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严重高血糖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HHS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约30%~40%无糖尿病病史。
临床表现: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多食不明显,有时甚至厌食。
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
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0 mosm/L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当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发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和阳性病理征。
(3)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CKD) 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的急性
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更加严重,需要及时应对。
本文将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讨论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一、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当患者在注射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饮食不规律等情况下,血糖过低,会影响脑部神经细胞
的正常功能,导致意识模糊、出汗、颤抖等症状。
此时需要及时处理,如补充糖分等措施。
二、高血糖酮症酸中毒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时,身体会分解脂肪,产生大量的酮体,导
致酸碱平衡失调,引发高血糖酮症酸中毒。
该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呼
吸深快、口渴、恶心、脱水等症状,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包括补液、
胰岛素治疗等。
三、高强度运动致酮症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但由于缺乏
胰岛素的调节,会导致血糖过高,产生酮体。
此时患者需要掌握适当
的运动强度,注意补充能量,避免过度消耗脂肪而导致高酮体症。
四、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胃肠黏膜转移酸药物等治疗方法时,会加重乳酸积
累,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此时需要及时停药,并进行乳酸水准检测和适当的治疗。
总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
为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血糖控制,遵循医嘱治疗,注意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保健,及时就医检查,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二、糖尿病人饮食注意事项三、吃什么食物能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1.1、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
与无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由于有高血糖,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突发事件,如心梗、脑溢血、脑梗塞等。
1.2、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特别是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神经病变会让患者痛苦不堪,瘙痒、刺痛、钝痛、剧痛等等。
往往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痛感尤为强烈;而有的会让患者感觉消失,针刺、火烧都没感觉。
1.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早期会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自觉腿发软,浮肿(一压一个坑),小便中有泡沫,腰酸、腰困等等。
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3期以后,就目前医疗技术水平而言,基本没有逆转可能,进而就是肾衰、尿毒症等直接威胁生命。
2、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哪些呢?
从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微血管病及大血管病两大类。
微血管病为糖尿病所特有,主要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也可以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糖通过各种机制使蛋白质变性而造成。
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动脉硬化。
此种病变不仅与血糖升高有关,还与高血压及高血脂有关。
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进一步发展可发生脑卒中、。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据了解,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极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约有1.114亿糖尿病患者(20~79岁),患病率为10.9%。
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即便如此,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仍没有被发现。
形式如此严峻,即使你并未身患糖尿病,也该扔掉每逢佳节胡吃海塞的习惯,督促自己和家人随时注意饮食和锻炼,关注体重和血糖,定期体检。
而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积极就医并遵医嘱治疗,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做法。
控制并发症是“硬指标”糖尿病是种“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发生变化:首先,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病越来越多;第二,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生活作息发生很大变化,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熬夜等,让肥胖人群越来越多。
母义明特别指出,青少年肥胖尤其值得关注,肥胖的时间越久,慢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健康观念还没有跟上,大鱼大肉,没有节制,以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慢病袭来,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人数越来越多。
这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都面临着我们现在同样的问题。
糖尿病的大规模增长是一种多因素综合的社会现象,未来的解决方向是朝着注重预防发展。
“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再去治疗、干预,实际上为时已晚,花费高,治疗效果不理想。
”母义明建议,要树立全民的健康理念,全民从预防做起,才是控制糖尿病等慢病的根本之策。
糖尿病的发病形势不断变化,治疗理念也出现了变革。
据母义明介绍,在20世纪70~80年代,治疗糖尿病的最主要目标是降糖;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发现光降糖不行,还要关注血脂、血压、体重等多重危险。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酮体浓度>2mmol/L时称为酮症,当糖尿病患者的酮体聚集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多为青少年,以1型糖尿病居多,发病前糖尿病往往病情较重,或处于合并感染、劳累等应激状态。
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感染。
其他如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以及急性胰腺炎、败血症等);②胰岛素不适当减量致剂量不足、突然中断治疗或产生耐药性等;③饮食过量;④胃肠疾病致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等;⑤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⑥严重创伤、手术、麻醉、烧伤等;⑦妊娠、尤其是分娩;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
(一)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
主要表现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二)检查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酮体增高,多在4.8 mmol/L以上。
如有条件可测血酮,可早期发现酮症预防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超过33.3mmol/L时多伴有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有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