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第四章胶体溶液

[教学目标]

1.掌握表面现象、表面能、吸附、表面活性剂等概念,掌握分散系的组成与分类

2.认识溶胶的稳定性,掌握溶胶聚沉的方法;了解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认识乳化作用

3.熟悉溶胶的性质

4.了解胶体的概念和胶团结构

[教学重点]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乳化作用

[教学难点]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教学内容]

胶体与医学有密切的关系,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基础物质,体液是胶体物质,许多药物也制成胶体形式使用。因此,学习胶体溶液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第一节表面现象

一、表面现象

1、相和相的分类

2、界面和表面

3、表面现象:吸附、毛细现象、润湿、乳化等。

二、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1、液体内部分子与表面分子的受力差别

2、表面张力(f):

定义:相邻的各部分液面相互吸引的力

f = α×L α—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牛/米);

L —液面分界线的长度(米)

3、比表面能(δ):

定义:一定条件下比表面上所有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单位:J/m2或N/m

4、表面能(Es ):

定义: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

Es = δ×S δ—比表面能;S—表面积

应用:一切物体都有自动降低其势能的趋势,由公式可知:

降低表面能有两条途径:

①减小表面积;②降低表面张力

三、吸附:

定义:是物质在两相界面上浓度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固体表面的吸附:

1、物理吸附——范德华力

2、化学吸附——化学键力

应用

(二)液体表面的吸附:

1、溶液浓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2、表面活性剂:液体表面均匀散布一些物质,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液体的表面能。这些能均匀散布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反之,称为表面惰性物质)结构特点:分子中同时有疏水基团(烷烃基)和亲水基团(羧基、氨基)。例如: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3、液体表面的吸附

4、液体内胶束的形成

(1)液体内胶束的形成:

(2)胶束的种类:

球形胶束;层状胶束;棒状胶束。

(3)胶束的形成与应用

胶束的形成

形成胶束的作用:

①助溶作用

②乳化作用

乳化: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高度分散体系的过程

乳化作用: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性增强的作用

乳化剂亲水性强——形成O/W型

乳化剂亲油性强——形成W/O型

乳化作用在医学上的意义:油脂的消化,药物的制剂

③形成气泡

第二节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1、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1)分散质(相):被分散的物质

(2)分散介质(剂):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

2、分散系的构成

分散相;分散介质

举例说明:(略)

3、分散系的分类: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粗分散系

1、分子、离子分散系(也称为真溶液):

定义:是指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于1nm的分散系。

分散相:溶质;分散介质:溶剂

特点:透明,很均匀,很稳定,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2、粗分散系:

定义:是指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

分散相: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分散介质:其它物质

特点:不透明,不均匀,不稳定,分散相粒子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分类:

(1)悬浊液:由难溶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粗分散系。

(2)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介质中形成的粗分散系。

3、胶体分散系

定义:分散相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分散相:胶粒;分散介质:其它物质

分类与特点:溶胶——透明度不一,不均匀,较稳定,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高分子溶液——透明,均匀,很稳定,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小结:

1、表面现象:

受到具有产生形成表面分子→表面张力→表面能→表面现象→吸附

2、三类分散系的比较:(见教材,略)

第三节胶体溶液

一、胶团结构

1、胶体溶液(即溶胶)的分类:

(1)气溶胶;(2)液溶胶;(3)固溶胶。

2、胶团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

二、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1869年由丁达尔(Tyndall)发现,将溶胶放置暗处,以一束汇聚光通过溶胶时,可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观察到溶胶中有一明亮光柱的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现象。

应用:1、利用该现象来区别其它分散系

2、医用注射液质量检查——应无乳光现象

2.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粒在分散介质中的无规则运动。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而且能够测出在一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1)扩散与渗透

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

由于受到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

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当半径大于5 μm,Brown运动消失。

(2)沉降与沉降平衡:

沉降:

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因受到重力作用而下降的现象。

沉降平衡:

溶胶是高度分散体系,胶粒一方面受到重力吸引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的扩散过程促使浓度趋于均一。当沉降速率与扩散速率相等时,粒子分布达到平衡,此时,愈靠近容器底部,胶粒数愈多,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

3.电学性质——电泳现象: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液相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解释:胶粒带电。

应用:净化溶剂

(1)简单渗析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性物质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四.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 溶胶稳定的主要因素

胶粒带电;溶剂化作用

2. 溶胶聚沉的方法

聚沉和聚沉值

聚沉方法:

(1)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

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实验演示)

(2)溶胶的相互聚沉

(3)加热

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

一.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点

1. 均相体系

2. 属于胶体分散系

3. 具有稳定性

二.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持作用

1. 对胶粒包裹形成保护层

2. 水化作用形成水化膜

三. 医学意义

结石形成的解释

小结: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略)

单元形成性检测:另案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10总复习:溶液和胶体(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2.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4.(2015 玉山一中高三检测)关于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胶体、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在河海的交汇处易形成沙洲(如珠江三角洲);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⑨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得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⑩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正确的组合是 A.③④⑤⑥⑧ B. ③④⑥⑦⑧⑨ C.③④⑥⑦⑨ D. ③④⑥⑦⑨⑩ 5.(2014 济南质检)在200 mL 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 A 个硫酸根离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同时含有N A 个金属阳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 mol/L B .2.5 mol/L C .5 mol/L D .2 mol/L 6. t ℃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 无水硫酸铜,析出bg 硫酸铜晶体,则 (b -a )g 是( ) 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 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 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7.某温度下,在100 g 水中加入m g CuSO 4或加入n 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m =n 250 160 B.m = n n 925001600+ C.m =n n 1625001600+ D.m =n n 2525001600+ 8. (2014 洛阳高三检测)已知300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Al 3+ 1.62 g ,在该溶液中加入0.1

知识讲解_溶液与胶体(提高)

高考总复习溶液和胶体 编稿:房鑫审稿:张灿丽 【考纲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 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 要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高清课堂:溶液和胶体】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 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现将三种分

要点诠释: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要点二、胶体及其性质 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胶、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有色玻璃、牛奶、豆浆、粥、江河之水、血液等。 2、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 (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FeCl3+3H2O △ Fe(OH)3 (胶体)+3HCl 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H2SiO3胶体的制备: Na2SiO3+2HCl=H2SiO3 (胶体)+2NaCl (3)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 溶液和胶体的分离。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 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 性质 (或操作) 定义解释应用 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 成光亮的“通路”的 现象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使 光波发生散射 区别溶液和胶体

8胶体溶液试题

第八章胶体溶液 1.溶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 A.胶粒带电和水化膜存在B.胶粒很小C.布朗运动的影响 D. 水分子有极性2.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0-8m,则该体系属于( B )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 3.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 C )。 A.带正电B.带负电C.带电D.不稳定 4.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葡萄糖溶液B.酒精溶液C.生理盐水D.蛋白质溶液5.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液体是( D )。 A.苯溶液B.甲醇溶液C.水D.氢氧化铝溶胶 6.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为9×10-8m,它属于(B)分散系。 A.粗B.胶体C.分子D.离子 7.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为( D )。 A.真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溶液8.能产生电泳现象的是( C )。 A.酒精溶液B.丙酮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溶液D.水9.能使Fe(OH)3胶体聚沉的是( D )。 A.水B.酒精C.苯D.Na2SO4 10.能使As2S3胶体聚沉的是( B )。 A.苯B.碳酸钠溶液C.水溶液D.酒精溶液 11.带正电的Fe(OH)3溶胶通电后胶粒向( B )移动。 A.正极B.负极C.不移动D.无法判断 12.胶体聚沉的方法不包括( D )。 A.加热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入电解质D.加压13.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相反电荷的溶胶C.加CaCl2溶液D.加水14.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B )。 A.蛋白质B.蔗糖C.淀粉D.聚乙烯 15.加热Fe(OH)3胶体溶液时发生的变化为( B )。 A.盐析B.聚沉C.电泳D.丁达尔现象 16.不能使Fe(OH)3溶胶聚沉的方法是( D )。 A.加热B.加入AlCl3C.加入NaCl D.加水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胶体颗粒大小在10-9~10-7m之间B.胶体分散系加入电解质不易聚沉

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胶体》

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专题突破—《溶液和 胶体》 【考纲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 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 要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 2 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现将三种分

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牛奶泥水 要点诠释: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要点二、胶体及其性质 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胶、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有色玻璃、牛奶、豆浆、粥、江河之水、血液等。 2、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 (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 (胶体)+3HCl 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H2SiO3胶体的制备:Na2SiO3+2HCl=H2SiO3 (胶体)+2NaCl (3)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 胶体的分离。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 进行渗析。 性质 (或操作) 定义解释应用 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 成光亮的“通路”的现 象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使 光波发生散射 区别溶液和胶体 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 下,胶体粒子在分散 剂里向电极(阴极或 阳极)做定向移动的 现象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 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而带电荷。有些胶体 粒子为中性分子,如淀 粉溶液,无电泳现象 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 等常用高压电对气体作 用,除去烟尘;分离蛋白 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 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 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 电荷,使胶体粒子聚 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 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 制豆腐;明矾净水;不同 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

表面与胶体习题答案

1 第十三章 界面现象 §13.1 表面张力及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一、表面张力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垂直与表 面的边界,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相切。把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 为表面张力,用γ 表示,单位是N ·m -1。 二、表面功与表面自由能 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使表面积增加dA 所需要对体系作的功,称 为表面功。 用公式表示为:s W dA γ?=,式中γ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 ,p 及 组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 B B B 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U H A G A A A A γ????====???? ( 广义的表面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考虑了表面功,热力学基本公式中应相应增加s dA γ一项,即 由此可得:B B B B B B B B B B B B d d d d d d d d dA d d d d d d d s s s s U T S P V A dn H T S V P A dn S T P V A dn G S T V P A dn γμγμγμγμ=-++=+++=--++=-+++∑∑∑∑ 狭义的表面自由能定义:B ,,()p T n G A γ?=?,表面吉布斯(Gibbs )自由能,单位:J ·m -2。 三、界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S B B A V n s T V n S A T γ??????=- ? ???????,,,,S B B A P n s T P n S A T γ??????=- ? ??????? 四、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对于纯液体,当温度、压力一定时,其表面张力一定。但对于溶液,由于溶 质的加入形成了溶液,表面张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 A.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升高如:NaCl 、KOH 、NH 4Cl 、KNO 3等无机盐类; B.表面张力随浓度增大而降低,通常开始降低较快而后减慢,如醇类、酸类、醛 类、酮类等极性有机物; C.一开始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如含8个碳以上的有 机酸盐、有机胺盐、磺酸盐等。下面就是这三种情况的γ-C 曲线。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胶体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胶体 1.复习重点 1.把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不及鉴不它们的方法; 2.把握胶体的本质特点及性质; 3.了解Fe(OH)3、AgI、硅酸溶胶的制备方法; 4.把握胶体的凝聚方法 2.难点聚焦 〔一〕分散系的概念、种类 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种类及其比较: 依照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由于其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 二、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点: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 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样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例如Fe(OH)3、Al(OH)3胶体确实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 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3、胶体的分类: 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如雾、云、烟 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从胶体微粒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点。由于胶体微粒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

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也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不大,因此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固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2〕依照胶体的性质,明白得胶体发生凝聚的几种方法。正是由于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当加入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粒时,胶体会发生凝聚;加热胶体,胶粒吸附的离子受到阻碍,胶体也会凝聚。假如胶粒和分散剂一起凝聚成不流淌的冻状物,这便是凝胶。 〔3〕利用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不溶液和胶体。 1〕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那么无这种现象。 2〕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三〕胶体的制备方法 制备溶胶的必要条件是要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lnm~100nm之间。由于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固体系,在制备过程中还要加入稳固剂〔如电解质或表面活性物质〕。制备方法原那么上有两种,一是使固体颗粒变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的凝聚法。 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胶溶法等。研磨法是把粗颗粒的固体放在胶体磨中研细,在研磨的同时要加入明胶等稳固剂。胶溶法是通过向新生成并通过洗涤的沉淀中加入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作稳固剂,再经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颗粒而形成溶胶,这种过程称为胶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可制得Fe〔OH〕3溶胶。 凝聚法有多种方法,应用也比分散法广泛,要紧可分为化学反应法、改换溶剂法等。所有反应,如复分解、水解、氧化还原、分解等,只要能生成难溶物,都能够通过操纵反应条件〔如反应物浓度、溶剂、温度、pH、搅拌等〕用来制备溶胶,这些被称之为化学反应法。例如: 〔1〕利用水解反应 教材中介绍的Fe〔OH〕3溶胶的制备,利用的确实是FeCl3的水解反应: FeCl3〔稀溶液〕+H2O Fe〔OH〕3〔溶胶〕+3HCl 假如将碱金属硅酸盐类水解,那么可制得硅酸溶胶: Na2SiO3〔稀溶液〕+2H20H2SiO3〔溶胶〕+2NaOH 〔2〕利用复分解反应 可用稀的AgNO3溶液与稀的KI溶液的反应来制备AgI溶胶: AgNO3〔稀溶液〕+KI〔稀溶液〕AgI〔溶胶〕+KNO3 〔3〕利用分解反应 把四羰基镍溶在苯中加热可得镍溶胶: Ni〔CO〕4Ni〔溶胶〕+4CO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溶液和胶体.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 2- 1溶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 2?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3?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各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换算。 2?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基本单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卜分散系 概念: 分类: (二卜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重点讲“基本单元”,举例后让学生练习。 2?物质的摩尔质量 3?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溶液的组成量度 1?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强调:无量纲,不能用基本单元表示。 2?质量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C B 一般地,有Q B = 1C B

a 4?质量摩尔浓度b B 1k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B的质量摩尔浓度。 对于浓度较稀的水溶液来说,b B~ C B (四)、有关计算 例2- 1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mL —1,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6.0%,试计算c(H2SO4)及c(l H2SO4)。 2 例2 —2欲配制c( H2SO4)=0.10mol L -1的溶液500mL,问应取密度为 1.84g mL 1质量分数为2 96.0%的硫酸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例2 —3 有一质量分数为4.64%的醋酸,在20C时,p= 1.005g mL — S求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五)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对于任意反应: aA + bB = cC + dD 若各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别为aA、bB、cC、dD,则: n (aA) = n (bB) = n (cC) = n (dD) 例2—4 有一种未知浓度的 H2SO4溶液20mL,如用浓度为c(NaOH)=0.100mol ? L —1的溶液25mL恰好中和完全,试问 c ( 12H2SO4)为多少? 七、小结: 1.认真领会“基本单兀”。 2.正确进行各物理量的换算。 3.在解题中始终贯穿“等物质的量”的基本思想。 § 2 —2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溶液与胶体

考点十四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 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 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 程: 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4.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例1](2011·眉山市)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解析]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 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等于200C时,肯定 会有溶质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B 考点十五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答案:√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

胶体溶液解析

第四章胶体溶液 第一节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或分散相;能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叫分散剂或分散介质。 分散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思考:举例说明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体系叫胶体分散系。 第二节溶胶 溶胶是胶体溶液的简称,其分散质粒子(胶粒)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是由大量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聚集体,在分散质和分散剂之间存在有相界面。溶胶具有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由此导致了溶胶在光学、动力学和电学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丁铎尔现象:在暗室中,用一束聚焦的光束照射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溶胶中有一道明亮的光柱,这种现象称为丁铎尔现象。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现出扩散、沉降等与胶粒大小及形状等属性有关的运动特性,称之为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 布朗运动:溶胶的胶粒,在介质中不停地作不定向的、无规则的运动现象,称为布朗运动。由于分散介质的分子从各个方向以不等的力撞击溶胶粒子,胶粒在每一瞬间受到碰撞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不同,所以胶粒处于不停的无秩序运动状态。 2. 扩散: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胶粒的扩散。溶胶粘度越小,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

越容易扩散。 3. 沉降: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沉的现象称为沉降。溶胶胶粒较小,扩散和沉降两种作用同时存在。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使胶粒向上扩散,另一方面由于重力作用使胶粒向下沉降。当扩散和沉降这两种相反作用的速度相等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称为沉降平衡。平衡时,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 (三)电学性质 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例如,在一个U型管中注入棕红色的Fe(OH) 3溶胶,小心地在Fe(OH) 3 溶胶上面 注入适量的NaCl溶液。然后分别插入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负极一端的棕红色界面上升,正极一端的棕红色界面下降。结果表明,这种溶胶的胶粒带正电,向负极移动。图示如下: 实验证明,大多数金属氢氧化物溶胶的胶粒带正电,称为正溶胶;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胶、金、银等溶胶的胶粒带负电,称为负溶胶。研究电泳现象,不仅有助于了解溶胶的结构及其电学性质,而且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堂练习:要求背诵丁铎尔现象、布朗运动、扩散、沉降和电泳的概念。 二、溶胶的结构 (一)胶粒带电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溶胶的电学性质,表明胶粒带电。胶粒带电有两种主要原因: 1. 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分散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溶胶粒子中的胶核(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聚集体)具有吸附其他物质而降低其界面能的趋势,通常会选择性地吸附分散系中与其组成类似的离子,使其界面带有一定量的电荷。例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化学反应式为:

溶液和胶体溶液例题(1)

例1-1.计算298.15K 和热力学标准压力下1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解: pV = nRT ; V = nRT /p = 1 X 8.314 X 298.15÷10000 = 24.79 X 10-3m 3 例1-2 某气体在293 K 和 9.97·104 Pa 时的体积为 0.19 dm 3, 质量为 0.132 g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什么气体? 解: pV = nRT ;n = m /M ; pV = RTm /M ;M = RTm /pV 134mol g 1710 19.01097.92938.314132.0--?=?????==pV mRT M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17 g/mol ,可能是NH 3。 例1-3 一个 280 K 的敞开广口瓶里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解: pV = nRT ;V 、p 一定时, n 1T 1 = n 2T 2 ;T 2 时瓶内气体物质的量为 n 2 = n 1·2/3 T 2 = n 1T 1/n 2 = T 1×3/2 = 280 K ×3/2 = 420 K 当温度到达420K 时,有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例3-4 混合气体中有14 g N 2和12.8 g O 2,总压为2.026·105 Pa ,求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先求得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即可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n (N 2) = 14 /28 = 0.50 mol n (O 2) = 12.8 /32 = 0.40 mol 56.0)]O ()N ()N ()N (2222=+= n n n x 44.0)] O ()N ()O ()O (2222=+=n n n x p (N 2) = 0.56×2.026·105 Pa = 1.1×105 Pa p (O 2) = 0.44×2.026·105 Pa = 9.0×104 Pa 例1-5在298K, 常压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氢气”2.500X 10–1 L, 已知298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 kPa, 问:收集到的氢气物质的量和干燥氢气的体积多大? 解: 排水集气法得到的气体是饱和水蒸气与某种纯净气体的混合气体,若忽略水柱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环境压力(即外压)。设该混合气体遵从理想气体方程,可以求得干燥气体的量。设p 为总压,即常压。 p = p (H 2O) + p (H 2) p (H 2) = p – p (H 2O) = 101.325–3.167= 98.158 kPa p (H 2) = n (H 2)RT /V n (H 2) = p (H 2)V /RT = (98.158X 0.2500)÷(8.314X 298.2) = 9.898X 10–3 mol

胶体化学习题

胶体与大分子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 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 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 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 5.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胶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 ) 6.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 ) 7.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稀FeCl3溶液会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盐溶液则又会沉淀( ) 8.在外加直流电场中,碘化银正溶胶向负电极移动,而其扩散层向正电极移动( ) 1、× 2、× 3、√ 4、× 5、× 6、√ 7、 8、√ 二、单选题: 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 (A) 液体;(B)气体; (C) 固体;(D) 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 (A) 是多相体系; (B)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 对电解质很敏感; (D)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 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 通过超显微镜也不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5.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 (A) [(AgI)m·nI-·(n-x) ·K+]x-·xK+; (B) [(AgI)m·nNO3-·(n-x)K+]x-·xK+; (C) [(AgI)m·nAg+·(n-x)I-]x-·xK+; (D) [(AgI)m·nAg+·(n-x)NO3-]x+·xNO3-。 6.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 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 ) (A) (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 (1)负电荷,(2)与(3)正电荷; (C) (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 (1)、(2)、(3)负电荷。 7.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附离子是Ag+ ; (B) 反离子是NO3-; (C) 胶粒带正电; (D) 它是负溶胶。 12.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 上一般可观察到( ) (A) 白光;(B) 橙红色光; (C) 兰紫色光;(D) 黄光。 8.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 (A)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 观察丁铎尔效应; (C)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D) 观察ζ电位。 9.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 )

胶体电泳深度解析

一、胶体的结构是怎样的? 关于胶体的结构,一般认为在胶体粒子的中心,是一个由许多分子聚集而成的固体颗粒,叫做胶核。在胶核的表面常常吸附一层组成类似的、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当胶核表面吸附了离子而带电后,在它周围的液体中,带相反电性的离子会扩散到胶核附近,并与胶核表面电荷形成扩散双电层。扩散双电层由两部分构成: (1)吸附层 胶核表面吸附着的离子,由于静电引力,又吸引了一部分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简称反离子),形成吸附层。 (2)扩散层 除吸附层中的反离子外,其余的反离子扩散分布在吸附层的外围。距离吸附层的界面越远,反离子浓度越小,到了胶核表面电荷影响不到之处,反离子浓度就等于零。从吸附层界面(图中虚线)到反离子浓度为零的区域叫做扩散层。 吸附层的离子紧挨着胶核,跟胶核吸附得比较牢固,它跟随胶核一起运动。扩散层跟胶核距离远一些,容易扩散。通常把胶核和吸附层共同组成的粒子称为胶粒,把胶核、吸附层和扩散层统称为胶团。 二、胶体为什么会带电? 胶体带电的原因,是由于胶体是高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巨大的界面(总表面积),因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有选择地吸附介质中的某种离子,而形成带电的胶粒。 这里以AgI胶体为例来说明。包围着AgI胶核的是扩散双电层(吸附层和扩散层),胶核和吸附层构成了胶粒,胶粒和扩散层形成的整体为胶团,在胶团中吸附离子的电荷数与反离子的电荷数相等,因此胶粒是带电的,而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式中的m是AgI分子数,m的值常常很大,n的数值比m小得多;(n-x)是包含在吸附层中的反离子数;x为扩散层中的反离子数。 由于胶核对吸附层的吸引能力较强,对扩散层的吸引能力弱,因此在外加电场(如通直流电)作用下,胶团会从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分裂,形成带电荷的胶粒而发生电泳现象。带电的胶粒向一极移动,带相反电荷的反离子向另一极极移动。因此,胶团在电场作用下的行为跟电解质相似。 三、胶体应该带什么电? 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当吸附了正离子时,胶体粒子荷正电,吸附了负离子则荷负电。不同情况下胶体粒子容易吸附何种离子,与被吸附离子的本性及胶体粒子表面结构有关。法扬斯规则表明:

胶体

混合分散体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名词解释: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如把Na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把牛奶溶于水形成的乳浊液;把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悬浊液;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的雾。这些混合物均被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如上述分散系中的NaCl、酒精、牛奶、泥土、水蒸气都是分散质。 (3)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4)介稳体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之间,属于介稳体系。如上述分散系中的水、空气都是分散剂。 分散系=分散相(或分散质)+分散剂 注意: ①溶液这种分散系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②悬浊液或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即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叫溶质,分散剂也不能叫溶剂。 ③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气体 气体→液体等 固体 ④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合金属于溶液;同理,浊液不一定是液体,不洁净的空气属于浊液。 分散体系分类 (一)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溶液:<1nm白酒;胶体:1~100nm,金溶胶;浊液:>1000nm;黄河水。 1、溶液的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 2、胶体分散体系目测是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3、浊液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4、三者并无明显界限 (二)按分散相和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1、液溶胶 将液体作为分散介质(溶剂)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液溶胶: A、液-固溶胶,如油漆,AgI溶胶; B、液-液溶胶,如牛奶,石油原油等乳状液; C、液-气溶胶,如泡沫。 2、固溶胶 将固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不同状态时,则形成不同的固溶胶: A、固-固溶胶,如:有色玻璃,不完全互溶的合金; B、固-液溶胶,如:珍珠,某些宝石; C、固-气溶胶,如:泡沫塑料,沸石分子筛。 3、气溶胶 将气体作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当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时,形成气-固或气-液溶胶,但没有气-气溶胶,因为不同的气体混合后是单相均一体系,不属于胶体范围: A、气-固溶胶,如:烟,含尘的空气; B、气-液溶胶,如:雾,云。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讲解学习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 况

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 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4.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 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胶体电性 (1)正电: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 Fe(OH)3 ,Al(OH)3 ,Cr(OH)3 ,H2TiO3 ,Fe2O3 ,ZrO2 ,Th2O3 (2)负电: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 As2S3 ,Sb2S3 ,As2O3 ,H2SiO3 ,Au ,Ag ,Pt.(另外土壤胶粒子也带负电) (3)不带电:像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一类的高分子胶体粒子是不带电的. (4)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聚沉(Coagulation). 胶体稳定的原因是胶粒带有某种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胶粒间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稳定. 因此,要使胶体聚沉、其原理就是: 中和胶粒的电荷或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胶体微粒一般带正电荷, 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 很多有机物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硅酸胶体带负电荷 Soul丶0152 2014-09-29 追问: 那氢氧化铁为什么带负电 追答: 氢氧化铁带的是正电 追问: 我们答案上说氢氧化铁胶体带负电 追答: 胶体粒子的电性判断没有绝对的标准,咱说的都是一般情况,氢氧化铁胶体一般都是带正电,你说的这个题是不是有特别说明在什么样的溶液中,或者其他条件胶体粒子的带电: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当吸附了正离子时,胶体粒子荷正电,吸附了负离子则荷负电。不同情况下胶体粒子容易吸附何种离子,与被吸附离子的本性及胶体粒子表面结构有关。法扬斯规 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在高中制备氢 氧化铁胶体的实验中,操作是向沸水中加入FeCl3溶液,由于Fe3+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OH-浓度较小,溶液中部分Fe(OH)3和HCl起反应: Fe(OH)3+HCl==FeOCl+2H2O FeOCl电离为: FeOCl==FeO+Cl FeO是与Fe(OH)3组成类似的离子,所以被优先吸附使Fe(OH)3胶粒带正电;如果在碱 性环境下,则可吸附OH-带负电。由此,我们常说的氢氧化铁胶体带正 电,是由于制备胶体的实验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而非氢氧化铁胶体一定带正电。

胶体练习测试题

胶体练习测试题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练习题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胶体的是() A.云雾B.烟水晶C.石灰乳D.烟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 3 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加沉淀又溶解,则该溶液是() A、2mol/LNaCl溶液 B、2mol/LHCl溶液 C、2mol/L蔗糖溶液 D、硅酸溶胶 4、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将NaCl溶于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5、除去鸡蛋白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 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B.渗析C.蒸馏D.萃取分液 6、下列各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中,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稀盐酸中滴入硅酸钠溶液B.植物油溶于汽油中 C.蔗糖溶解在水中D.白磷溶解在CS 2 里 7、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①水泥的硬化②用盐卤点豆腐③用FeCl 3 净水④河、海交汇处易沉积成沙洲 ⑤制肥皂时在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中加研细的食盐以析出肥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全部都是 8、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原因是胶粒使光线发生了() A、反射 B、散射 C、透射 D、折射 9、有一种胶体溶液,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对这种胶体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凝聚的是() A.加硫酸钠溶液B.加热C.加硅酸胶体D.加氢氧化铁胶体

溶液与胶体复习题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2.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3.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4.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5.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6.0.2 mol·L-1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力等于0.2 mol·L-1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 7.两个临床上的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 8.将浓度不同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时,水分子从渗透压力小的一方向渗透压力大的一方渗透。( ) 9.c(NaCl) = c(C6H12O6),在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同。( ) 10.一块冰放入0℃的水中,一块冰放入0℃的盐水中,两种情况下发生的现象一样。( ) 1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稀的水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 14.因为0℃的冰与0℃的水的蒸汽压相同,所以把冰投入到0℃的溶液中必可存在两相共存。 15.溶液达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 二、选择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