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

1、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在全省围绕“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和旅游精品名牌创新战略,树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观念,配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云南省“百镇千村乡村游”工程,打造云南省六大重点乡村旅游区、二十大特色乡村旅游县、五十个特色农业旅游镇、一百个特色旅游村、一千个特色乡村旅游户。

2、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原则

发展云南乡村旅游不仅要遵循旅游业发展自身具有的规律,还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围绕中央和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思路。

(2)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从农村实际情况和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出发,以帮助农村培育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

(3)积极发挥旅游产业经济促进作用。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强、带

动性广、劳动密集性等显著特点,使旅游业同农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广大的农民。引导农户开展旅游活动,开发独具乡土气息的旅游资源,实现农村物产、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价值升值;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实现农副产品就地消费和农民增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民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改善;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4)坚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竞争造成简单粗放式使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要认真探索组织农村农民的方式,开拓思路,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综合协调乡村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使云南省乡村旅游走上品牌化、专门化、民俗化、主题化、生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5)不断增强乡村旅游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一方面各级政府服务农民,通过旅游部门的协调、规划和管理,帮助农民作好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积极开发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组织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旅游服务意识,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农民和旅游者的具有信息、消费和保障三大服务系统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3、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思路

(1)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要本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调查清楚省内乡村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引导农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以旅游为载体,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针对当前云南省农村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建设落后和旅游配套设施缺失的现象,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催化乡村旅游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规避乡村旅游系统的发展风险,维持乡村旅游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云南省农业发展造就了云南农村民俗风情多元化,生产劳作差异化的特征,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

要突出农味,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农业生产习惯来开展农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商务会议、民俗文化、科技教育、康体疗养等各种类型的专项旅游活动。

(2)政府主导,发挥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容忽视,应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不仅要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规范市场、产品推介等方面起到战略性的宏观把握作用,还要积极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去,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农业生产,鼓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使农业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好文化宣传、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乡村旅游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习惯、掌握经营技巧、增强竞争意识;深入农村,挖掘云南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间绝活、民间技艺等来反映云南本土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将其服务管理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深入到每个农民群众的心坎上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3)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旅游产业地位。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发展、抓住重点的原则,农业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互动发展一定要经过科学验证,适度发展。首先,要明确农民的根本是进行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根基,农业生产是国家人口的重要命脉之一,农业产业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明确旅游产业的产业地位,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第二,严格考证旅游产业同农业产业结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发展旅游业,而造成的轻重失衡,农业产业发展退步的后果,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对农业生产起到的补充、促进作用;第三,重视旅游活动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保护农民质朴、善良、淳厚的传统特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杜绝旅游发展占用农民耕地的现象发生。

(4)突出主题,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形象。高度浓缩和提炼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等多方面要素,形成云南乡村旅游形象,集中体现区域特色,并引起旅游者的消费共鸣。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同具有乡土气息的农事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形象,它对于形成乡

村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线路的营销推广、地方乡村旅游的品牌塑造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既要考虑到形象的综合性,即形象内容的多层次性和旅游者心理感受的多面性;还应考虑到乡村旅游形象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即形象一旦形成,便会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印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乡村旅游形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通过旅游产品项目的创新,旅游服务的提升,农村节庆活动的开展来塑造。

(5)项目带动,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通过项目带动策略来打造云南乡村旅游精品、名品、优品,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在整体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将区域内乡村旅游起步早、产品开发较成熟、客源市场初具规模的地区确定为优先发展项目,通过旅游活动策划、产品线路包装等方式,集中打造品牌形象,进一步整合资源来提升竞争力;将乡村旅游资源状况良好,市场潜力大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地区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市场空间,使其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于区域内比较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规划,确立云南乡村旅游支撑发展项目和储备发展项目。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以优先项目带动储备项目发展,以支撑项目配合重点项目开发,实现层级开发、梯度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良性循环开发模式。

(6)区域联动,拓展乡村旅游市场前景。通过区域联动发展,搭建起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推动平台、产品互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形象共塑平台等。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职能,引导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消费偏好,弥补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通过区域间乡村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旅游线路的搭配组合,更大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最全面的乡村旅游信息;不同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整合,使得区域乡村旅游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对旅游者也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在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实践中,创立乡村旅游专题网站,举办节庆活动,召开乡村旅游产品推介会,或者以博览会的形式推广旅游产品等等一系列的手段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关键在于要把农村的特色、农村的农味挖掘出来、体现出来,吸引更多潜在旅游者的眼球。

4、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1)名村名镇战略。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名村名镇战略的云南省,应该为全国名村名镇工程做出示范作用。对此,首先名村名镇工程要科学地制定遴选标准,筛选真正具有开发潜质的示范性村镇,不能过分追求地区平衡;其次,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把名村名镇逐步转化为社会资源,让全社会来参与开发与建设;再次,实事求是地分期分步推进,对名村名镇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及建立名村名镇考核监督机制,淘汰机制和储备制度;最后,做好名村名镇的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坚持“三先一后”的建设程序,坚持先精心策划和规划,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再进行核心产品的建设。

(2)圈带群空间战略。从云南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承受能力,根据旅游的发展规律,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冲击力。为此在空间格局上实施“绕城、沿路、沿边、沿江、傍景”的发展战略。绕城,即围绕昆明、玉溪、曲靖、大理等经济发达中心城市,大力规划和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圈;沿路,即沿主要交通干道,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带,包括沿铁路、国道和重要省道,特别是交通干道的节点和枢纽的位置展布乡村旅游景区;沿边,即沿边境一线,发展边境特色乡村旅游,包括中缅、中越、中老三大边境区;沿江,即指沿黄金水道,发展乡村旅游带,云南境内分布有六大江河以及各河流水库和大坝所在的区域,尤其值得发展乡村旅游;傍景,即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群,特别是石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版纳、腾冲等。通过“绕城、沿路、沿边、沿江、傍景”空间战略的实施,扩散、带动和示范周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云南乡村旅游王国。

(3)创意乡村战略。创意乡村战略是云南省创造和引领消费需求的重大战略,它包含五层含义:一是规划设计创意,云南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旅游产品设计要具有创意,才能吸引国际和省外客源;二是乡村旅游技术的研发,旅游已经进入到技术竞争时代,云南要把最土的乡村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这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是建立云南乡村旅游研发团队,要保证云南掌握最新的乡村旅游咨询,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力保发展战略的方向进口市场潮流;四是要金融创新,云南乡村旅游在金融等辅助服务方面力争要实现跟城市一样便捷和安全;五是品牌创意,云南乡村旅游要保证品牌概念的吸引

力和有效性,不断刷新自己的自品牌。

(4)产业聚合战略。产业聚合战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乡村旅游与农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新的混合经营模式,甚至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二是旅游产业联动,是指旅游产业链与其它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在相关环节共同聚合形成新的联合体,对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等进行共同开发和经营,以谋求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模式。发展云南乡村旅游,必须由资源出售模式转为资源参与型的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将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业要素参与大旅游产业的合作,建设成跨区域、全方位的旅游产业联动共同体,提高乡村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大旅游产业。

(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

1、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任务

(1)推动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是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指整个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还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产业结构由低集中度、低加工度向高集中度、高加工度发展。同时包括了产品升级、营售升级、生态环境升级等个方面。

(2)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旅游形象是旅游地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高度浓缩和提炼,既体现着区域的特色,又能引起旅游者的消费共鸣。云南乡村旅游发展要通过产品、项目设计,以及各类节庆活动的策划开展逐渐在省内外和国内外形成独特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从而实现云南乡村旅游资源价值的升值和云南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应云南省内各个分区主题形象的精髓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衍生出支撑形象、辅助形象,形成云南省乡村旅游形象体系。

(3)拓展乡村旅游发展市场。云南省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帮助设计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形象,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首先,要积极开发一批成熟完善、文明健康的乡村旅游新产品,并逐步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满足省内外以及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第二,要鼓励旅游企业和各地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活动,拓宽乡村旅游

销售渠道;第三,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争取在各类主流媒体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第四,要把建立包括农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作为服务工程的重点来抓,加速云南省乡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进程。

(4)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各级旅游部门要配合区域内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计划,并争取与农业、教育、劳动、民政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口合作,实现共同推进和实施;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要特别重视对乡镇一级党委领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培训,明确重心在村镇,关键在带头人,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工作联系点,提供专业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和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

(5)构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促成政府有关公共职能向乡村旅游延伸。进一步加大区县旅游部门的一线服务力度,扩展范围和职责。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科学统计水平。当前的重点是要提供专业的规划和项目开发指导,服务到村,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克服开发雷同化,增强市场经营意识;要制订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推广到户,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提供相应的监管服务,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继续加大对各类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指导力度。

(6)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融入到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将新农村建设目标覆盖到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使旅游型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要推动重点地区乡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当前的重点是推动有条件的乡镇,把乡村旅游的清洁、环保、道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纳入“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道路“通畅工程”等支农工程中加以解决;要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乡村旅游户,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规划期内将云南省发展成为以民族和谐休闲地、乡村怡人彩云南为主题形象,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为主要发展方向,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康体、体验等旅游形式于一体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并独具特色的民族乡村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形成连通城乡的大旅游市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旅游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年的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乡村旅游特色小城镇和乡村旅游特色农村,使云南省乡村旅游成为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3、总体目标体系构架

(1)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乡村旅游作为云南省旅游发展重点和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重要突破口。

(2)开发方向——以城市近郊、特色乡镇、景区景点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作为开发重点,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民俗、文化、生态和休闲的整体氛围,感召并吸引更多海内外旅游者。

(3)空间布局——遵循乡村旅游发展的广泛性、普遍性、依托性,以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行政区划为布局依据,形成“六大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即滇中高原湖泊休闲乡村旅游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区、滇西边境风光乡村旅游区、滇西南热带雨林风情乡村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区、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区。

(4)客源结构——以省内城市居民为主,逐渐辐射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周边省市市场,形成由近及远的国内乡村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其他客源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为机会客源市场,通过品牌打造和产品组合方式吸引机会客源市场,形成乡村旅游主体市场的必要补充。

(5)产品结构——根据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形成八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推出八大专题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十大经典旅游节庆活动。

(6)开发重点——充分利用现有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与整合各类潜在旅游资源,改善云南省乡村旅游综合配套环境,形成十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八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八大专题乡村旅游线路和十大经典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率先建成

二十大乡村旅游特色县、五十大乡村旅游特色镇、一百个乡村旅游特色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形成全省乡村旅游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网络化发展格局。

4、乡村旅游发展指标体系

以云南省“十二五”末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旅游业发展指标为基数,以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全省旅游业发展平均水平的标准,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为战略目标,确立以下数量型发展目标体系:

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实现超倍增计划,在全省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突破35%,达到150亿元,实现农民全年收入突破5000元;乡村旅游总人数超过2500万人次;

产业要素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省A级乡村旅游景区达到100家,其中4A达到30家,3A达到100家以上;建成云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其中50个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万家。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15年,修建4.5万公里通村公路和1.5万公里通乡公路;在省内主要城市设立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50个;新建、改建景区旅游厕所2千个;全省100%的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90%的经营户和80%的服务者得到全面有效的培训。

相关行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3万人,为相关行业提供就业机会165万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促进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建设逐步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生产力50万人。

(三)乡村旅游发展形象与塑造

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离不开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大的背景,离不开对当地区域文化、乡村文化的挖掘,离不开区域旅游开发总体形象的带动,区域总体旅游形象作为乡村旅游形象塑造的基点,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条件,区域旅游资源的赋集状况及其组合状态对区域乡村旅游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地方性等特征,并结合对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文

化和农耕文明等旅游资源特色等因素综合分析,将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形象概括为:云岭乡村,滇国史话;世居民族,农耕史书

其中,云岭乡村主要突出了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高原和山地特色,同时指出了云南和乡村两个关键地名概念,实现了点题功能。而滇国史话主要突出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云南悠久历史文化形态,世居民族则概括了云南丰富和独特的民族乡村资源,农耕史书则诠释了云南悠久的农耕文明,通过这三个陈述实现破题功能。

同时邀请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以及征集的方法提供以下几个备选方案:

美丽的乡村童话

民族乡村,人类印象

诗意栖居地,民族大观园

民族乡村胜地,农耕文化史书

云南乡村:真人、真情、真山水

民族和谐休闲地,乡村怡人彩云南

云南乡村:一个可触摸生命真谛的地方

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北回归线上的绿色乡村

告别世俗尘网,脱离城市樊笼;性本爱丘山,复返的自然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市场导向开发 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中要表达以下几点: 其一,树立市场意识,开发适销对路的乡村旅行产品。 旅行者选择乡村旅行的动机要紧有几个方面:满足回来乡村的需要,即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来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体验;满足求知的需要,即组织都市青年儿童到农村去体验农家生活,加深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满足怀旧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旅行产品开发中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发一些能满足旅行者上述需要的乡村旅 行产品。 其二,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促进乡村旅行的进展。 乡村旅行市场竞争十分猛烈,只有创建鲜亮的乡村旅行地品牌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乡村旅行地的品牌战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市场调查和当地的旅行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行地的主题形象和目标顾客群;选择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旅行地的旅行产品;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扩大乡村旅行地的市场知名度等。在乡村旅行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能仅仅依靠现

有的农村风俗节庆活动,要将农事活动与旅行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各种各样的“开荒节”、“播种节”、“插秧节”、“收成节”等活动,丰富当地的乡村旅行产品,并利用这些活动扩大当地的市场阻碍。 二、创新治理模式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之因此在乡村旅行进展上走在全国其它地点的前列,与当地政府的重视以及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不无关系。多年来,当地政府每年拿出近100万元举办“桃花节”,又策划宣传了“赏果节”,扩大了当地乡村旅行的市场阻碍;与此同时,政府对乡村旅行经营户实行“三证”(从业资格证、卫生许可证、营业证)治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指导农民增设旅行项目并对其进行培训,为当地的旅行进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实现乡村旅行的创新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治理,完善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制定乡村旅行的服务标准。 从国外的体会来看,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乡村旅行的市场秩序,保证乡村旅行健康、有序进展。在西班牙,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行方面的立法,从立法上确立了乡村旅行的地位。西班牙国家和地点政府还就乡村旅行制定了专门多行业标准,其中有一些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从而从标准上确保西班牙乡村旅行的质量。比如,对乡村旅社,法律规定必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旅游管理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肖艳红 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九襄镇乡村旅游业发展自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策略建议。 一、九襄镇的现状 九襄镇隶属于四川省汉源县,地处县城西北大相岭南麓,流沙河中游二级阶地上,距县城23㎞,地理位置在北纬29°29′,东经102°37′。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050-3268m,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629.1㎜,无霜期300天左右。九襄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近年来,全镇围绕“农业兴城”的观念,加大农业的投入,不仅连续8年是省科技示范镇,更是全省优质水果、蔬菜、高产优质稻基地。近年来,更是依托优良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通过SWOT 分析法对九襄镇的乡村旅游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方面进行分析。 (一)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S) 九襄镇地处大相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尤其是冬季阳光明媚,迥异于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常年阴霾的天气,具备开展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气候资源优势。同时因土地肥沃,自古就是水果之乡,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政策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崭新局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工景观的30000亩梨园,以及赋有梨

园传说的梨花仙子塑像,使之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植物资源优势。九襄镇具有1800年建镇历史,南丝路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区域内有建于清道光29年(公元1850年)石牌坊,佛静山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九襄老街。 (二)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W) 1.旅游产品单一,旅游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以花卉旅游资源为主,对于优越的气候资源开发较少,导致旅游活动季节性比较明显;且旅游经营方式相对单一,侧重点在观光游览,缺乏休闲度假类产品,无法满足游客市场对旅游产品特色化的需求,游客的重游率难以提高。 2.城镇经济基础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九襄镇因其地理位置及城镇经济的发展缓慢且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所以相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停车场、消防设施和住宿等方面,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势必影响旅游容量,阻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节事活动雷同性较高,品牌形象未深入人心 近年九襄镇以“花海果都?阳光九襄”为定位推出的梨花生态旅游节,但九襄镇的梨花生态节还未成为具有标志性的节事活动,与以成都周边地区以花卉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相雷同,如说起以花卉旅游资源为主的节事活动,人们会想到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婺源的油菜花节等。 (三)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O) 1.日益增大的乡村旅游需求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渴望通过乡村旅游这种方式接触自然,寻求身心的放松。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选题背景 当今城市愈发严重的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不堪重负,每逢闲暇时间,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 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但是,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吃 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千村一面的产品太多,缺乏新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选择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水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发展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丹江口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丹江口市面临着机会 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课题通过分析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策略,争取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研究正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 摘要:以陕西礼泉的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在国内已有的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西礼泉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分析,以此来探析陕西礼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SWOT分析乡村旅游业礼泉县发展路径 全民热衷旅游时代的来临,使旅游逐渐成为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活动。而生态旅游、体验式旅游、民俗旅游等主题的乡村旅游也越来越得到我国人民的青睐。乡村旅游,是以广阔的农村环境为旅游平台,依托农村相对于城市较为轻松的生产生活形式、自然资源环境、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将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市场,把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乡村、求知、回归自然等多样化作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简单地说,就是在乡村体验生活,放松心情。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乡村旅游业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中。在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使当地的经济得到改善和提高,而且,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指导作用。本文将采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礼泉县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做出相应的研究,希望可以对陕西省区

域内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陕西省礼泉县的概况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全县总人口有50万,由于是农业县城,所以其中农业人口占比重很大,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礼泉县政府下面管辖了12个乡镇和5个社区,县内的交通便利,离西安市距离近,是西安的卫星城市,并且位于关中经济区之内,是陕西省的一个三级城市。 二、礼泉县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 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关的匹配起来而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的竞争决策分析模型[2]。运用该方法分析礼泉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为制定礼泉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提供系统的依据。 (一)优势分析 历史资源。礼泉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聚积荟萃,有朱家嘴遗址、宁家遗址和香积寺宝塔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数昭陵了,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被称为“唐太宗昭陵”,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帝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城镇中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较以往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他们渴望全身心的放松,“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旋律,正是契合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而乡村旅游,正是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这样一种“自然”的旅游环境,在国内外迅速走俏。许多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而对于我国来说,乡村旅游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下指导而生的,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以苏州沿太湖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引导,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及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 关键词:苏州乡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tourism in Suzhou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the rapi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ace of urban life is also increasing, the people face more stress in life and work than before, and they are longing for relaxing the body and soul. “Returning to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one’s original nature”is the main topic of world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which is jus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it is the rural tourism can provide urban residents with this kind of na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which rapidly becomes popular at home and abroad. Rural tourism already has quite a scale in the U.S. and Europe, and has been on the way of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While as for our country, rural tourism is generated under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摘要: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开发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化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背景 乡村旅游的出现,是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的标志。从以前的知名景点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到城镇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爆,反映出中国人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自从中国实行了5+2的工作休息制度后,城镇居民的短期短途旅游消费发展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现在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 可以说,在未来的中国居民境内游市场上最有发展空间的细分市场就是乡村游,这个市场的开发现在也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的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协调,经过专业开发设计和建设,形成的以乡村特色

为核心的旅游业态。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瓜果采摘、远足垂钓等简单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固定模式的几种特色模式:现代农业型、乡村休闲度假型、乡村生活体验型。这几种模式在国内比较普及,也比较受城镇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游的本质是以农村土地和合理流转和整合为基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为载体,以政府化或者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推动力的农村生产模式的创新。 从乡村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