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冷库制冷技术知识

前言:制冷是指用制冷设备,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取出热量,使该处的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这个过程是*热传递来完成的。有关制冷的一些常用名词术语简单介绍如下:

1.1 温度

温度被用来表示物质冷与热的程度,温度的高低的程度可用温度计来度量,如玻璃温度计,管内的液体受热后膨胀,液面升高,冷却收缩后,液面降低,液面的高低表示温度的高低程度。下面简要介绍表示温度值的几种标准。

a.摄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作为0度,沸点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均衡的刻成100格,每格为l度,以符号℃表示。

b.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而沸点定为212度、二者之间均衡的刻成180格,每格为l度,以符号oF表示。

c.开氏温标(又称绝对温标) 它以摄氏温标为基础、把水的冰点定为273.16度,水的沸点定为373.16度,理论上把物质中分子全部停止运动之点作为0度,以符号K表示。

常用温标是摄氏、华氏、开氏。它们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

华氏换算摄氏:

摄氏换算成华氏:

开氏与摄氏的关系:

T= t + 273.16

式中: T:开氏温标,K; t:摄氏温标,oC。

1.2 热量

物体温度的高低表示了物体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的程度,温度的高低也表示物体所具有能量的高低,这种能量称为热能。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接触时,两者温度逐步趋于一致,发生了热能从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转移,此时物体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热量。常用的热量单位有:

a. 卡在标准大气压力下,将 l克的水加热或冷却,其温度升高或降低l ℃时,所加进或除去的热量称为l卡,以符号 cal表示。因卡的单位太小,工程上往往采用其1000倍的千卡或大卡来表示。具符号为kcal。

b. 英热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将11b(磅)(11b=0.454kg)水加热或冷却,其温度升高或降低华氏温度l oF,所加进或除去的热量称为一个英热单位,其符号为Btu。

c. 焦耳

在国际单位制中,取热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致,以焦耳表示。焦耳相当于用1N(牛顿)的力,共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l m(米)所做的功。因此,在国际单位制中,焦耳是功和能的单位,采用这种单位使计算简化,焦耳的符号为J。我国法定热量单位为焦耳。

焦耳与卡之间的换算为:

1 kJ(千焦耳)=0.239kcaI(千卡)

l kcal(千卡)=4.19kJ(千焦耳)

其它常用换算公式为:

1 kcal(千卡)=3.969 Btu(英热单位)

l Btu(英热单位)=252 cal(卡)

1 kcal(千卡)=427 kg·m(千克·米)

1 kW(千瓦)=860 kca1/h(千卡/时)

1 美国冷吨=3024 kca1/h(千卡/时)

1 日本冷吨=3320 kca1/h(千卡/时)

1.3 比热

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为相互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以此作为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如 l kg水温度升高l ℃需4.19kJ,则比热值为4.19kJ(kg·℃),而 l kg铜温度升高l ℃只需0.39kJ,则铜的比热为0.39kJ(kg·℃)。不同材料有各自的比热值,下表为几种材料的比热值。

几种材料比热值

物资名称比热kJ(kg·K) 物资名称比热kJ(kg·K) 水4.19氨(液体)4.609冰2.095氨(气体)2.179玻璃0.754空气(干)1.006铜0.390钢0.461

知道材料比热值,就能计算出对它降温所需要除去的热量。例如要将5kg 70℃的水冷却到15℃,则需除去的热量为: Q=mcD t = 5×4.19×(70-15)=l152.25 kJ式中:m: 水的质量,kg; c:水的比热kJ(kg·K);D t:温度差值 K。

1.4 显热

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它属于显热。

1.5 潜热

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1.6 压力

气体由分子组成,亿万分子在无规则的运动中,频繁撞击容器内壁,在内壁单位表面积上垂直产生的力称为压力。在工程中测量气体压力的常用单位是:千克/厘米2、或为mmHg(毫米汞柱),我国的法定单位是 Pa(帕斯卡)。

a. 大气压力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对单位地球表面积形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通常用 B 表示。单位用帕 Pa或千帕 kPa表示。

大气压力随各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存差异。还因季节、气候的变化稍有高低。由于大气压力不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反映空气物理性质的状态参数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在空气调节的设计和运行中,要考虑当地气压的大小,否则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压力分三种:用仪表测定的压力(称工作压力,即表压力)、当地大气压和绝对压力。其相互关系:

绝对压力=当地大气压十工作压力

只有绝对压力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b.水蒸汽分压力与饱和水蒸汽分压力

在湿空气中,水蒸汽单独占有湿空气的容积,并且有与湿空气相同温度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水蒸汽分压力,用Pq表示。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气体,因此湿空气的总压力应由干空气分压力 Pg;

与水蒸汽的分压力Pq迭加而成。

即 P=Pg十Pq

或 B=Pg十Pq

在空调工程中所考虑的湿空气就是大气,所以湿空气的总压力P就是当地大气压力B。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越潮湿,其水蒸汽含量就越多,水蒸汽分压力就越大。当水蒸汽含量超过某一限量时,多余的水蒸汽就会凝成水析出。这说明,此时,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含量达到最大限度、该湿空气处于饱和状态,称饱和空气;此时相应的水蒸汽分压力称为饱和水蒸汽分压力。该压力仅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其压力值越大。

于此同时,压力和沸点的关系也很大,降低压力能使液体的沸点降低,增加压力则使沸点升高。因此每一个作用于液体的压力就有一个对应的沸点。例如1.0133×l05Pa下。水在100℃时沸腾;若压力升高到2.41×105Pa,水的沸点为138℃;若压力降低到0.43×105Pa,水的沸点为84.5℃。在制冷系统中,用控制蒸发压力来达到控制蒸发温度的目的。

1.7 蒸发与沸腾

蒸发是指在液体自由表面进行气化的过程。例如,水的蒸发。衣服的凉干过程。蒸发是由于液体表面上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克服液体分子的引力、穿出液面到达空间而形成的。在相同环境下、液体温度越高,则蒸发越快。制冷工程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到蒸发过程,例如冷却塔及空调中的加湿与干燥过程等。红外加湿器的加湿属表面蒸发过程。

沸腾是指液体内部产生气泡形式的剧烈气化过程。例如,水的烧开过程。在一定压力下,液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开始沸腾。在整个沸腾过程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自身的容积膨胀与相变,故气液温度保持不变。如电极加湿器属于沸腾过程。

1.8 导热系数(亦称热导率)

导热系数是表示一种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一个物理量。如两块同样厚的材料,一块是铜块,一块是软木块,把它们放在比本身温度高的环境中,可立即感觉到铜块温度升高,而对软木块则在短时间内感受不到。这说明两种材料对热量传导的能力不同,把这种材料对热量的不同传导能力以数字表示就称为导热系数,其数值等于:当材料层的厚度为 l m,两边温度差为1 ℃,在 1 h内通过 l m 2 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以符号l 表示,单位是 kcal/mh℃,国家法定单位是 W/mK或用 J/mhK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W/mK = 0.860 kcal /mh℃。

不同材料有不同导热系数,它与材料的成份、密度、分子结构等因素有关。

同一种材料,影响其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湿度。密度大则导热系数大,湿度大则导热系数亦大。

1.9 放热系数

当冻结一种物质时,如在表面吹风则它的冻结速度比不吹风时快。表示这种不同物质之间在不同状态下换热能力的物理量称为放热系数,其数值等于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上,当流体和固体壁之间的温度差为 l ℃时所传递的热量。以符号a表示,其单位为 kcal/(m 2 h℃),国际单位制是 W/(m 2 k)或 J/(m 2 h℃)、两者之间换算关系为:1W/(m 2 K)=

0.860kcal/(m 2 h℃)

1.10 比容和密度

单位容积的湿空气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r 表示,即:

而单位质量的湿空气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符号 V表示,即:

式中: m:湿空气的质量,单位为 kg;

v:湿空气占有的容积,单位为 m 3 。

两者互为倒数,因此,只能视为一个状态参数。

1.11 传热系数

热量从高温侧流体透过平壁转移到低温侧流体。

这种热量传递的能力除与两侧温差、传热面积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平壁的导热系数,平壁的厚度及壁面两侧的放热系数有关。

把所有因素列成一个方程式,即:

Q=KFD t (kJ/h)

式中:Q:传递的热量(kJ/h);F:平壁的表面积(m 2 );D t :温差 D t=t1-t2(℃);

K:传热系数 kJ/(m 2 h℃)

K为传热系数,它数值上等于当两侧温差 l℃时、l h通过 l m 2 传热面积,从一侧热流体传到另一侧冷流体所传递的热量。单位是kJ/(m 2 h℃)或 W/(m 2 k)。

1.12 湿度

湿度是表示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汽量多少的物理量,有三种表示方法。

a.绝对湿度

l m 3 湿空气中含水蒸汽的质量。符号为Z,单位为 kg/m 3 ,即:

式中:mq:水蒸汽质量,单位为kg;

V:水蒸汽占有的容积,即湿空气的容积,单位为 m 3 。

绝对湿度使用起来不方便。它不能直接反映出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b. 含湿量

每公斤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称为含湿量,符号为d,单位为 kg/kg(干),即:

式中:mq:湿空气中水蒸汽质量,单位为kg; mg:湿空气中干空气质量,单位为kg。b.相对湿度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分压力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符号j 表示,即:式中:Pq:水蒸汽分压力 Pqb;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分压力从式中可知,j 值小,表示空气较干燥,反之,空气较潮湿。当j =0时,为干空气;j =100%时,为饱和空气。从j 值大小可直接看出空气的干湿程度。 j 和d都是表示空气的湿度参数,含意却不同,d 表示水蒸汽的含量多少,却不能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而j 能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程度,却不能表示水蒸汽的含量多少。

1.13 露点温度

在一定大气压力下,含湿量不变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为水(凝露)的温度。在d不变时,空气温度下降,由未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j = 1O0%。在空调技术中,把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达到除湿干燥空气的目的。

冷库基本知识

第一步:冷库地址的选择

根据使用性质,冷库可分为储藏冷库、零售性冷库、生产性冷库三类。生产性冷库建于货源较集中的产区,还要考虑交通便利、与市场联系等因素。冷库以建在没有阳光照射和热风

频繁的阴凉处为佳,小型冷库最好建造在室内。冷库四周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水位要低,冷库底下最好有隔层,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干燥对冷库很重要。另外在冷库建造之前应按照冷冻机的功率事先架设好相应容量的三相电源,若冷库是属水冷的,应铺设好自来水管,建造好冷却塔。

第二步:冷库容量的确定

冷库的大小要根据常年要贮藏农产品的最高量来设计。这个容量是根据贮藏产品在冷库内堆放所必需占据的体积,加上行间过道,堆与墙壁、天花板之间的空间以及包装这间的空隙等计算出来。确定冷库容量这后,再确定冷库的长度与高度。冷库设计时还要考虑必要的附属建筑和设施,如工作间、包装整理间、工具库和装卸台等。

第三步:冷库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安装

冷库保温材料的选用必须因地制宜,既要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又要经济实用。冷库隔热材料分几种类型,一种是加工成固定形状及规格的板块,有固定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可根据库体安装的需要选择相应规格的库板,高、中温冷库一般选用10厘米厚的库板,低温冷库及冻结冷库般选用12厘米或15厘米厚的库板;另一种冷库可以用聚氨脂喷涂发泡,把材料直接喷到待建冷库的砖或混凝土仓库中,定形后既防潮又隔热。隔热材料有聚氨脂、聚苯脂等。聚氨脂不吸水,隔热性较好,但成本较高;聚苯脂吸水性强,隔热性较差,但成本较低。现代冷库的结构正向装配式冷库发展,制成包括防潮层和隔热层的冷库构件,做到现场组装,其优点是施工方便、快速,且可移动,但造价比较高。

第四步:冷库冷却系统的选型

冷库冷却系统的选择主要是冷库压缩机与蒸发器的选用。一般情况下,小型冷库选用全封闭压缩机为主。因全封闭压缩机功率小,价格相对便宜;中型冷库一般选用半封闭压缩机为主;大型冷库选用半封闭压缩机,在选用时,也可考虑选用氨制冷压缩机,因为氨制冷压缩机功率大,并可一机多用,但冷库安装及管理比较烦琐。在蒸发器的选用时,高温冷库以选用冷风机为蒸发器,其特点是降温速度快,但易造成冷藏品的水分损耗;中、低温冷库选用无缝钢管制作的蒸发排管为主,其特点是恒温效果好,并能适时蓄冷。

制冷机组选型计算知识

组合冷库,活动冷库.装配式冷库,制冷机组选型计算知识

压缩机组的设计选型:

无论何种品牌的压缩机组的选型,都是根据活动冷库的蒸发温度及冷库有效工作容积来确定,另外还要参考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等参数。

通常高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90×1.16+正偏差,正偏差量根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冷凝温度、入库量、货物进出库频率确定,范围在100-400W之间;

中温冷库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95×1.16+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200-600W之间;

低温冷库压缩机组制冷量计算公式为:

冷库容积×110×1.2+正偏差,正偏差量范围在300-800W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介绍

冷库制冷工艺的定义及其设计的基本内容 制冷工艺是制冷系统中的一个具体概念,是制冷循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联合工艺技术。所有的制冷装置无论大小均需要进行制冷工艺的设计。冷库制冷工艺设计时大型制冷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主要研究食品冷藏供液的制冷装置中制冷工艺的设计,也就是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冷库”是对易腐败食品进行冷加工或冷藏的建筑物,它既要负荷生产的需要,又要负荷流通的需要。 冷库提供的冷冻、冷藏条件,使加工及贮存的易腐败食品保质保量,为农牧也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而制冷工艺设计就是为各空间提供冷源,也就是为各冷间提供不因室外空气参数和室内条件而变化的较为稳定的“温湿度”,以达到延长易腐败食品的贮存期限、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质量的目的,这就是制冷工艺课程的主要任务。冷库设计要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优化、安全适用、质量保证。 完整的冷库设计包括制冷工艺设计、土建设计、电器设计、采暖于通风设计,以及给排水设计等五个方面。其中制冷工艺是先行,是主导,其他设计要根据制冷工艺设计提出的条件、数据来进行设计。各个专业的设计要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共同完成冷库设计。冷库制冷工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即根据制冷机工作的原理,根据易腐败食品冷加工或冷藏的技术要求、卫生要求,参照有关设计规范或标准,合理地选择和装设全部制冷机器与设备(包括管道、阀门、管件、仪表等)。设计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调查,了解建库的确自然、社会情况以及各种物质、技术条件。设计时,吸取同类冷库设计、生产建设经验;参考国内外科学技术新成就;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使冷库系统投入使用时生产流程合理,节约能源,操作维修方便。 国内冷库建设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新建的食品冷库越来越多,而且新增的冷库都在不断应用新技术,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设计、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方面都包含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量,使冷库在使用中真正做到安全、节能、好用。 近二十几年来,人们研究得最为积极的是对CFCs类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研究,其中冷库或其他小型制冷装置用制冷剂的替代研究表明,氨是一种很好的替代物。它不仅在大型冷控股中作为制冷剂,而且随着新研究成果的出现,例如,密封性好的装置和设备的研制成功、低粘度PAO润滑油与氨互溶性的发现等,使氨已可以用于小型的制冷装置及空调系统。目前已研制出专门用氨做制冷剂的氨用小型压缩机。扩

冷库制冷工艺说明书

冷库工程 制 冷 工 艺 说 明 书 辉达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5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方案说明 (2) 二、甲方设计要求 (2) 三、制冷工艺设计 (2) 四、相关建筑设计 (3) 五、相关水系统设计 (3) 六、相关电气系统设计 (4) 七、相关保温设计 (4) 八、其它相关方面 (4) 九、主要制冷设备明细单 (4) 十、辉达公司资质 (5) 十一、冷库布置简图…………………………第页

一、设计方案说明 1、本设计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 (1)制冷工艺设计 (2)相关建筑设计 (3)相关水系统设计 (4)相关电气设计 (5)相关保温设计 2、设计依据:甲方提出的有关要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本设计方案的性质:本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方案,待与甲方及其他专业 会商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予修订。 4、技术方案 (1).冷库主体部分:采用土建冷库形式,库体保温为聚氨脂现场发泡保温; (2).制冷工质部分:采用以氟利昂R22; (3).制冷设备部分:保鲜库部分采用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螺杆并联机组的集中控制技术,节能控制灵活。 (4).库内制冷设备部分:保鲜冷库采用吊顶式高性能冷风机降温技术。 二、甲方设计要求 1、冷库库址: 2、冷库生产用途:保鲜。 3、冷库功能性质:用于蔬菜、水果类等。 4、加工能力:冷藏间容积:6000m3(库温5/-2℃) 5、冷藏间:尺寸见图1。 7、水池:容积1.5m3。 8、制冷主机:采用双螺杆并联制冷压缩机。 9、制冷系统冷凝方式:采用蒸发式冷凝器。 10、制冷剂:采用氟利昂(R22)作为制冷剂。 11、冷凝温度:以+35℃计。 三、制冷工艺设计 1、制冷压缩方式:采用双螺杆并联制冷压缩机。 2、供液方式:采用直接供液方式。 3、融霜方式:电热除霜方式技术,具有轻易安装、操作简单、除霜干净彻

冷库二次制冷技术系统分析

冷库二次制冷技术系统分析 介绍一种冷库二次制冷系统和专业载冷剂。该系统将制冷剂充注量大大缩减,在安全性、环保性上优于直冷系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载冷剂的发展也会影响间接制冷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近年制冷行业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和“环保”两大难题对冷链物流、食品冷加工设施制冷系统的选择和现有冷链物流、食品冷加工设施制冷系统的改造与升级领域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国家关于制冷工程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制定了明确的国家法律文件和行政法规,同时国际范围内也有相应的国际条约,二者共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框架,所有工程行为都需要在这个框架下进行。 国家监管政策及导向 关于氨制冷系统相关政策 国家明确要取缔关闭一批违法企业,治理整改一批隐患企业,提升一批较好企业。要求在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并规定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临界数量为10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定于2017年2月至11月开展专项治理验收工作。对全国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情况开展全面验收,彻底消除作业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和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的两类重大事故隐患,全面提升企业液氨使用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关于氟利昂制冷系统相关政策

截止到2010年1月1日,在全球范围内已实现了CFCs的全面淘汰。在 CFCs淘汰转换工作提前完成的基础上,在2007年9月份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届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又进一步达成了“加速淘汰 HCFCs”的调整案,该调整案规定:对于议定书第5条款缔约方(即通常所说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其HCFCs消费量与生产量到2020年削减35%,到2025年削减67.5%,到2030年完成全部淘汰。 2016年10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会议重点审议了关于 HFCs削减控制的修正案。最后形成了新的“基加利修正案”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自2024年HFCs开始冻结,2029年削减10%,最终2045年实现削减80%。 以保护地球臭氧层不受破坏,我国先后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新建使用含氢氟氯烃生产设施的通知》、《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对其进行管理。在专项治理过程中,应严格避免产生以“氟利昂制冷剂代替氨制冷剂”的简单化做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还明确要求:“对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制冷系统要采用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 间接制冷系统简介 间接制冷系统的原理 间接冷却是指制冷设备在运行时,通过载冷剂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传给制冷剂的一种制冷方式。间接制冷系统是在传统直接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增添了载冷剂循环部分。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储液器(蓄冷器)G中的载冷剂液体经载冷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任务 (2) 3 设计原始资料 (2) 4 冷水机组的选择 (3) 4.1 负荷计算 (3) 4.2 机组的选择 (3) 5方案设计 (4) 6水力计算 (4) 7设备选择 (6) 7.1冷却塔的选择 (6) 7.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6) 7.3水泵的选择 (7) 7.3.1冷冻水泵选型 (8) 7.3.2冷却水泵选型 (9) 8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3)

前言 制冷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 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一)负荷计算 (二)机组选择 (三)方案设计 (四)水力计算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五)设备选择 1、冷却塔的选择 2、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3、水泵的选择 (六)机房布置 1、设备与管道布置平面图 2、机房系统图 3 设计原始资料 (一)建筑物概况:层高4.6米, 层数6层, 总空调建筑面积:为15990m2。 (二)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空调负荷指标:q=120~180 W/m2。 (四)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选择其中部分作为制冷机房(以满足用途为原则,不要占用过大面积)。

冷库课程设计-小型氨系统制冷工艺设计

小型氨系统制冷 工艺设计 (第四组) 制冷工艺设计 一个单层500t生产性冷藏库,采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梁、柱和板建成。隔热层外墙和阁楼采用聚氨酯现场发泡,冻结间内墙贴软木,地坪采用炉渣并装设水泥通风管。整个制冷系统设计计算如下: 1.设计条件 1.气象和水文资料 2.制冷系统 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冷藏间温度为-18℃,冻结间温度为-23℃。 3.冷藏库的平面布置 冷藏库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2. 设计计算 整个制冷系统的设计计算是在冷库的平面立面和具体的建筑结构和围护结构确定之后进行的。首先计算冷库的耗冷量,然后计算制冷机器和设计。计算出程序如下: 1.冷库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主要计算外墙、内墙、阁楼层和地坪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热阻的计算公式为: ,1i i i s R R a δλ==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2121 1 1s w K δδαλλα= + ++???+ 对于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α,外墙表面α取;内墙表面α取;冻结间的内墙表面取。各冷库维护结构及其传热系数的计算见表1-1。 3. 冷库耗冷量的计算

(1)冷库围护结构传热引起耗冷量按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面积原则计算各库房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然后计算耗冷量。 1)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计算见表1-2. 表1-1 冷库围护结构及其传热系数的计算

表1-2 冷库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表

no.3 东墙 西墙 北墙屋顶、阁楼、地 坪 9.185 9.185 22.370 20.000 7.490 7.490 7.490 7.860 68.795 68.795 167.551 157.200 no.6 东墙 南墙 西墙 屋顶、阁楼、地 坪 6.950 10.370 6.950 8.000 6.290 6.290 6.290 5.590 43.716 65.227 43.716 44.720 2)冷库围护结构的耗冷量计算下表1-3. 表1-3 的计算表 序号墙体方向Q 1/W K A αT w T n NO.1 东墙0.194 68.796 1 35 -18 707.809 南墙0.194 167.551 1.05 35 -18 1810.056 西墙0.194 68.796 1.05 35 -18 743.199 阁楼层0.107 157.200 1.2 35 -18 1074.044 地坪0.262 157.200 0.7 33 -18 1467.838 此间合计5802.947 NO.2 东墙0.194 59.920 1 35 -18 616.491 西墙0.194 59.920 1.05 35 -18 647.316 阁楼层0.107 154.400 1.2 35 -18 1054.914 地坪0.262 154.400 0.7 33 -18 1441.694 此间合计3760.414 NO.3 东墙0.194 68.796 1 35 -18 707.809 西墙0.194 68.796 1.05 35 -18 743.199 北墙0.194 167.551 1.05 35 -18 1810.056 阁楼层0.107 157.200 1.2 35 -18 1074.044 地坪0.262 157.200 0.7 33 -18 1467.838 此间合计5802.947 NO.4 东墙0.194 68.796 1 35 -18 707.809 南墙0.233 167.551 1 35 -18 2065.073 西墙0.194 68.796 1 35 -18 707.809 北墙0.194 65.227 1.05 35 -18 704.650 阁楼层0.109 48.480 1.2 35 -18 334.931 地坪0.269 48.480 0.7 33 -18 465.185 此间合计4985.456 NO.5 东墙0.194 37.740 1 35 -18 388.291 南墙0.233 50.320 1 35 -18 620.195 西墙0.233 37.740 1 35 -18 465.146 北墙0.233 50.320 1 35 -18 620.195 阁楼层0.109 45.200 1.2 35 -18 312.270 地坪0.269 45.200 0.7 33 -18 433.712 此间合计2839.809 ) ( n w T T KA Q- =α

冷库设计-制冷更新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市某900 t土建冷库含冷库 和制冰间,制冰能力 60t/d 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 学号 : 指导教师 :

1、冷库概况 1.1、冷库规模情况 该冷库位于市,冷库含冰库和制冰间,制冰能力为60 t/d. 1.2、冷库的气象资料 1.3、冷库的平面布置图 该冷库的贮冰吨位为900t ,贮冰间一间,制冰间一间。 (1) 冷间计算面积 根据公式:1000 1 ∑= η γ S V G 式中:G ——各冷库计算吨位(t ); V 1—各冷藏间的公称体积(m 3); η—冷藏间的容积利用系数; γs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 3) 根据《制冷装置设计》表2-1-4查得贮冰间机制冰密度2γ=7503/kg m 。其中2η=0.5(取贮冰间的高度为4.8m ,根据表2-1-3利用插值法得出)。 依上式得,公称容积:

3200245 .075000 91000m V =??= 冷库高度的确定: 净高为4.8m ,堆码高度为3.5m 。贮冰间有效使用面积为2400/4.8=500㎡,净高4.8m 堆高3.5m ,净长25m 净宽20m 。 (2)制冰间 a 、设计参数 使用地:市,夏季平均气温:31℃。 制冰用水温度:20℃。降温终了温度:-5℃。盐水温度:-10℃。蒸发温度:-15℃。 产量要求:每池20吨。 冻结时间:Z=Cd 2/(-ty)=0.6*192/10=21.66小时 式中C 为系数,取0.6.d 为冰块顶部厚度,厘米。Ty:盐水平均温度。 冰块规格:50kg/块。对应冻结时间计算值18.3小时。 载冷剂要求:使用绿化钙盐水作载冷剂,浓度要求18%~20%。 b 、冰桶规格及冰池设计 1、冰桶规格: 上口:360*190,下口:320*160,高850。 每只桶容积:(0.36*0.19+0.32*0.16)*0.85/2=0.05立方米, 每块冰重50 KG 用镀锌板制作。上口用L40*3角钢围边。用-40带钢做底圈垫底。示意图如下:

冷库制冷系统的概述

冷库制冷系统的概述 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物质(或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物质(或环境)的系统叫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可分为蒸气制冷系统、空气制冷系统和热电制冷系统。其中蒸气制冷系统又可分为蒸气压缩式、蒸气吸收式和蒸气喷射式等多种类型。 1.制冷系统方案设计的意义 制冷系统方案设计是设计工作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其方案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建造费用、操作管理的方便程度、机器设备的先进性及经常运转费用的高低等。因此,在选择、确定方案时,应从先进性、实用性、经济发展诸方面考虑,因地制宜地选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2.制冷系统方案设计的依据 1)制冷装置服务对象,如冷库、空调、工艺用水等。 2)建设规模和投资限额。 3)生产工艺要求。 4)当地水文气象条件,如冷却水温、水量、水质等。 5)制冷装置所处环境。 3.制冷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尽量选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3)制冷系统在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简单,操作管理方便。 4)投资合理,不仅要考虑一次投资和经常运转费用,还要考虑到技术、经济及发展问题。 总之,要使所选方案安全可靠、方便灵活、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 (1)单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由制冷原理可知,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是构成压缩式制冷系统必不可少的四大部件,把它们依次用管道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单级压缩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即可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双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双级压缩由低压级压缩机(低压缸)、高压级压缩机(高压缸)、中间冷却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的双级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其循环是:低压级压缩机由蒸发器吸入低压蒸气,压缩至中间冷却器,在中间冷却器内被冷却,再由高压级压缩机吸入并升压至冷凝压力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凝成液体,再经节流阀供至蒸发器吸热蒸发,如此循环。中间冷却器内的冷源是由高压液体经节流后提供。 (3)综合系统的基本构成实际制冷装置中,有单级压缩系统,也有双级压缩系统,还有既有单级也有双级的综合系统。此时的综合系统并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双级系统合并而成,一般情况下,由于单、双级压缩冷凝压力的一致性,实际上综合系统可以看成是单级系统和双级系统共用冷凝器而构成的。 (4)压缩系统的基本构成是制冷系统中比不可少的。但使用中的制冷系统为了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改善运行的经济性,增设了诸如贮液器、油分离、气液分离器、排液桶、低压循环桶、液泵、调节站、安全阀等设备和阀件,构成了比基本构成复杂得多的实际制冷系统。 5.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原理图 用管线、阀件图例绘制的,能简单的表示出实际制冷系统中机器、设备、阀件、仪表之间互相关系的图称制冷系统原理图。从制冷系统原理图上可以看出机器、设备的规格、

500吨小型冷库设计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猪肉类冷库制冷工程设计 专业:物工专业 班级:物工0903班 学生姓名:肖红斌 指导老师:陈进军 2011年12月1日

本设计为猪肉冷库制冷工程设计,本建筑包括两个冻结间、三个冻结物冷藏间。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冷负荷的计算、设备选型、制冷系统的布置。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通过方案比较,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选择了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根据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进行辅助设备的选型。其次本设计介绍了机房及库房设备的布置,管线的布置及走向,管材、管径等。最后对制冷系统的试压、试漏、及管道的保温问题做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制冷系统、活塞式压缩机、冷负荷

1 工程概况及原始材料 (1) 1.1设计目的 (1) 1.2工程概况 (1) 1.2.1 冷库设计条件 (1) 1.2.2 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2) 1.2.3 维护结构传热面积F的确定 (7) 2 冷负荷计算 (9) 2.1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耗冷量Q1 (9) 2.2食品冷加工耗冷量Q2的计算 (10) 2.3通风换气的耗冷量Q3的计算 (12) 2.4电动机运转耗冷量Q4的计算 (12) 2.5操作耗冷量Q5的计算 (12) 2.6耗冷量的汇总 (14) 2.6.1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计算 (14) 2.6.2 机械负荷Qj计算 (15) 2.6.3 冷库耗冷量估算 (16) 3 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 (18) 3.1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的原则 (18) 3.2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的主要内容 (18) 3.3冷库制冷系统的确定选择 (19) 3.3.1制冷剂种类确定 (19) 3.3.2 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 (19) 3.3.3冷间冷却方式的确定 (21) 3.3.4制冷系统供冷方式的确定 (22) 3.3.5蒸发温度的确定 (22) 3.3.6过热度的确定 (22) 3.3.7冷凝温度的确定 (22) 3.3.8过冷度的确定 (23) 3.3.9蒸发器除霜方案的确定 (23) 4 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 (24) 4.1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24) 4.1.1选型的一般原则 (24) 4.1.2 计算压力比 (24) 4.1.3 -33℃蒸发回路压缩机选型 (24) 4.2冷凝器的选型计算 (29) 4.2.1 冷凝器的负荷 (29) 4.2.2 冷凝器面积计算 (30) 4.2.3 冷却水用量 (31) 4.3 蒸发器的选型计算 (31)

冷库制冷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制冷工艺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库容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急冻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低温冷藏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外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坪..................................................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屋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冷藏间内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急冻间内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急冻间走道外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冷藏间走道外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冷耗量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冷库围护结构传热面引起的冷耗量Q1......................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食品冷加工的耗冷量Q2..................................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库内通风换气热量Q3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电动机运转热量Q4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操作热量Q5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总耗冷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冷却设备的选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冻结物冷藏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冻结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流化床................................................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计算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制冷压缩机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冷凝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油分离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高压贮液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氟泵的选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低压循环桶的选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热虹吸罐的选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八.管径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回气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吸入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排气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冷凝器至贮液桶........................................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制冷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厚度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个人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库效益高新技术

冷库效益高新技术 【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冷库效益有明显提升的高新技术:大型冷库的蓄冷式制冷技术。这种新型制冷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冷库的储存条件,提高库存商品的质量,为冷库企业带来明显的质量效益和成本效益,是值得我国冷藏业推广的高新技术成果。 【关键词】大型冷库,蓄冷式制冷,冷风机,排管 冷库是储存冷冻食品的重要场所。传统冷库在食品储存过程中,食品会发生一些重量和风味上的变化,比如冷冻食品在冷库内的风干失重,冷冻加工成品的“返霜”问题,冷冻食品的脂肪氧化变质导致风味变坏等,这些问题都是食品加工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解决冷库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冷库温度的波动及其累积作用,最终导致了库存食品风干、返霜,品质下降等问题。《冷冻包装食品“返霜”原因探讨》一文对冷库温度波动影响及累积作用进行了测试分析。 传统观念多对冷库温度比较重视,而对冷库温度的波动重视不够。而国家级标准《冷库管理规范》、《中央储备冻肉冷库资质条件》,都对冷库的温度波动有具体的要求:冷库内空气的温度,在一昼夜的波动值不得大于1度。传统冷库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无论是大型的冷库,还是由恒温控制器控制制冷机运行的小型冷库,温度的波动精度都达不到《冷库管理规范》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晶品科技青岛的技术人员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冷库制冷方式---蓄冷式制冷方式。研究人员发现,在冷库温度波动很少的稳定温度场内,冷冻食品几乎不发生风干失重;而在周期性波动的冷库内,测试冻品的风干失重是前者的16倍。因此,解决冷库储存食品风干损耗等问题应首先解决冷库的温度波动问题。 蓄冷式制冷方式稳定冷库温度的原理是: 冷库温度波动,是由于外界热量的侵入。因为冷库的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低,所以外环境热量会持续不断的透过保温层、冷库门等进入冷库内,造成冷库温度上升。而制冷机不可能一刻不停的运行,因此当制冷机停机时,冷库温度上升,制冷机工作时,冷库温度下降,这种传统冷库的运作方式必然造成冷库温度的周期性波动。新型的蓄冷式制冷方式,在制冷机工作时,制冷机同时向冷库和蓄冷器提供冷量,蓄冷器会吸收制冷机产生的部分冷量并蓄存起来,当制冷机停机后,蓄冷器会自动将蓄存的冷量释放出来。制冷机和蓄冷器共同作用,维持冷库24小时持续不停的冷量供应,抵制外界侵入的热量,冷库温度自然就稳定了。 制冷机工作时,由于蓄冷器吸收了部分冷量,抑制了冷库内空气温度的过度下降;制冷机停止工作时,蓄冷器开始释放冷量,抑制空气温度的向上波动。 无论是储存果蔬的保鲜库,还是储存冷冻食品的冷藏库,温度的波动都会造成食品的风干、失水、失重,并降低食品的风味口感。采用蓄冷式制冷,能很好的稳定冷库温度,降低这些不良影响,使冷库内储存的商品质量提高,为企业赢得质量效益。 另一方面,采用蓄冷式制冷技术的冷库,由于低温蓄冷器有着巨大的蓄冷能力,因此冷库企业可以利用电价低谷时段充分制冷降温、蓄冷,而在电价高峰时段,停止制冷机运行(国家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冷库设计制冷更新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厦门市某900t 土建冷库含冷库 和制冰间,制冰能力60t/d 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1、冷库概况 、冷库规模情况 该冷库位于厦门市,冷库含冰库和制冰间,制冰能力为60t/d. 该冷库的贮冰吨位为900t ,贮冰间一间,制冰间一间。 (1) 冷间计算面积 根据公式:1000 1 ∑= η γ S V G 式中:G ——各冷库计算吨位(t ); V 1—各冷藏间的公称体积(m 3);

η—冷藏间的容积利用系数; γs —食品的计算密度(kg/m 3) 根据《制冷装置设计》表2-1-4查得贮冰间机制冰密度2γ=7503/kg m 。其中2η=(取贮冰间的高度为,根据表2-1-3利用插值法得出)。 依上式得,公称容积: 冷库高度的确定: 净高为,堆码高度为。贮冰间有效使用面积为2400/=500㎡,净高堆高,净长25m 净宽20m 。 (2)制冰间 a 、设计参数 使用地:厦门市,夏季平均气温:31℃。 制冰用水温度:20℃。降温终了温度:-5℃。盐水温度:-10℃。蒸发温度:-15℃。 产量要求:每池20吨。 冻结时间:Z=Cd2/(-ty)=*192/10=小时 Ty:盐水平均温度。 冰块规格:50kg/块。对应冻结时间计算值小时。 载冷剂要求:使用绿化钙盐水作载冷剂,浓度要求18%~20%。 b 、冰桶规格及冰池设计 1、冰桶规格: 上口:360*190,下口:320*160,高850。 每只桶容积:(*+*)*2=立方米, 每块冰重50KG

用镀锌板制作。上口用L40*3角钢围边。用-40带钢做底圈垫底。示意图如下: 2、冰桶数量: Nb=(20000)/50=400只。 3、冰桶排列间距 行、列间距皆为150。 4、冰桶排列方案:25行,18列。实放冰桶400个。 (3)平面图如下: 2、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设计原则 (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 (2)系统要运行可靠,操作管理方便,有安全保障; (3)系统应优先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及新技术; (4)要考虑经济性。 、制冷系统流程 双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气液分离设备→低压级压缩机→低压级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高压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液桶→中冷器→高压液体调节站→节流阀→低循桶→氨泵→低压液体调节站→蒸发器进口→蒸发器出口单级压缩回路:蒸发器出口→回汽调节站→气液分离设备→低压循环桶→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高压液体调节站→节流阀→低压循环桶→氨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空调冷热源—制冷”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2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军陈雁 课程设计地点: 32518 课程设计时间: 2015.12.25至2016.1.7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4) 方案设计 (4) 冷负荷的计算 (4) 制冷机组的选择 (4) 水力计算 (5) 设备选择 (6) 设计总结 (9) 参考文献 (9)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 本工程为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公寓楼共五层,建筑面积5026.41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公寓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 1.面积冷指标 q=150W/m2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 Q=A×q=150×5026.41=753961.5w (1--1)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根据标准,宜取制冷机组2台,而且2台机组的容量相同。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Q/2=754/2=377Kw (1--2) 根据制冷量选取HX系列螺杆式制冷机,型号为HX110,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制冷机组性能参数表1--1

二氧化碳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讲课稿

C O2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汤玉鹏一、C O2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史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前,C O2(R744),氨(R717),S O2(R764),氯甲烷(R40)等曾被广泛应用。 1850年,最初是由美国人A l e x a n d e r T w i n i n g提出在蒸汽压缩系统中采用C O2作为制冷剂,并获英国专利[1]。 1867年,T h a d d e u s S C L o w e首次成功使用C O2应用于商业机,获得了英国专利。于1869年制造了一台制冰机。 1882年,C a r l v o n L i n d e为德国埃森的F K r u p p公司设计和开发了采用C O2 作为工质的制冷机。 1884年,WR a y d t设计的C O2压缩制冰系统获得了英国15475号专利。澳大利亚的J Ha r r i s o n设计了一台用于制冷的C O2装置获得了英国1890号专利。 1886年,德国人F r a n z Wi n d h a u s e n设计的C O2压缩机获得了英国专利。英国的J&E Ha l公司收购了该专利,将其改进后于1890年开始投入生产。 19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将C O2应用于制冷。 1897年K r o e s c h e l B r o s锅炉公司在芝加哥成立了分公司,生产C O2压缩机。 1919年前后,C O2制冷压缩机才被广泛应用在舒适性空调中。 1920年,在教堂的空调系统中得到应用。 1925年,干冰循环用于空气调节。 1927年,在办公室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 1930年,在住宅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后来又被用于各种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制冷系统。 C O2制冷曾经达到很辉煌的程度。据统计,1900年全世界范围内的356艘船舶中,37%用空气循环制冷机,37%用氨吸收式制冷机,25%使用C O2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发展到1930年,80%的船舶采用C O2制冷机,其余的20%则用氨制冷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比较差,C O2较低的临界温度(31.1℃)和较高的临界压力(7.37MP a),使得C O2系统的效率较低。加上其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多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或海水,基本属于亚临界循环。当水温较高时(如热带海洋上行驶的轮船其冷却水的温度可接近30℃),其制冷效率会更加下降。所以C O2制冷技术并没有进一步开发运用于汽车空调、热泵等。

制冷课程设计54978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1) 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 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 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 六、管径的确定 (5) 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 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 九、设备明细表 (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 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 1.2 冷凝温度k t : 121 ()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其范围是 5~7℃) =39.5℃ 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 =35℃ (过冷度:4.5℃) 查R22 lgp-h 图可知 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

1000吨果品冷藏库制冷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1000吨果品冷藏库制冷工艺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为延安地区1000吨果品冷藏库制冷工艺设计,该库为分配性冷藏库。 根据建筑和冷藏工艺流程的要求及冷藏库的功能,并结合冷藏库要求的存储容量及果品堆码方式,确定了冷藏间的间数及平面尺寸和房间高度。根据保温要求,对冷藏库围护结构保温材料进行了选择,通过比较最终确定选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和泡沫混凝土作为本次设计的冷藏库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并计算保温层厚度,通过校核计算验证本设计确定的围护结构总热阻大于最小总热阻,围护结构的隔汽防潮层蒸气渗透阻满足要求。 本次设计冷藏间设计为6间,库温为0℃,相对湿度90%,4间容量200 吨,2间容量100吨,大小搭配,便于调节与灵活储存。整个库房的公称容积为9374.4m3,机械负荷为128 kW。设置宽为6 m的常温穿堂,兼作预冷间。考虑到经济和无污染,制冷剂采用氨制冷剂,为保证供液稳定,制冷系统采用氨泵供液。库内冷分配设备采用冷风机,为满足库内果品对空气流速的要求,通过气流组织计算,采用均匀风道送风方式。冷风机的融霜采用热氨融霜与水冲霜相结合的方式。 冷却水系统选用循环水系统,以自来水作补水。

关键词:果品冷藏库,冷负荷,冷风机,氨制冷系统,管道 目录 摘要........................................................................ I 1设计基本资料 (1) 1.1 设计题目及目的 (1) 1.2 设计点室外气象参数 (1) 1.3 冷藏库室内设计参数 (1) 2 冷藏库热工计算 (1) 2.1 冷藏库吨位分配及分间 (2) 2.2 果品堆放形式的确定 (2) 2.3 冷藏库尺寸计算 (2) 2.4冷藏库建筑平面设计 (3) 2.4.1 库址的选择 (3) 2.4.2 穿堂设置 (3) 2.4.3 公路站台设置 (3) 2.4.4 冷藏库总平面设计 (4) 2.5库房围护结构的计算 (4) 2.5.1 隔热材料的选择要求及隔热层的施工方法 (4) 2.5.2 外墙结构材料的选择计算 (5) 2.5.3 库房地坪结构材料的选择计算 (7) 2.5.4 库房屋面料的选择计算 (9) 2.5.5 库房内隔墙料的选择计算 (10) 2.6校核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组 (12) 2.6.1 外墙蒸汽渗透阻校核 (12) 2.6.2 屋面蒸汽渗透阻校核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