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读后感10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0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0000字
弟子规读后感10000字

自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读诵《弟子规》了,到四年级我就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了,但是爸爸一直到现在还是让我每星期背诵一次,以让我提高对《弟子规》更深刻的理解。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弟子规》的读后感了,现在已时隔两年半,我对《弟子规》也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更多的同学和有缘众生能学习并信受奉行这本经典。《弟子规》出自《论语》中《学而篇》的第六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主要讲了人们在家中乃至在外面的礼仪规矩和行为准则。

《弟子规》题目的意思是:“弟子”:指要做圣贤弟子;“规”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总体意思是: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

《弟子规》中各章题目的含义:

一、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孝顺父母。就是指在家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孝顺,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且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百善孝当先。”这一篇讲的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应当要理解父母养育我的辛劳,要尽自己所能来回报双亲。我们不能认为父母疼自己爱自己乃天经地义之事,自己也要疼爱父母,我要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二、出则悌: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尊重师长、帮助兄弟。这一篇说的就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与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当我们在家里已经养成了对父母、师长、兄弟的一种恭敬、尊重的态度后,长大踏入社会,自然对周围的人也都有一种恭敬的存心,表现在外面就是以礼待人。一个懂礼貌的人,他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众人的喜欢、获得别人的帮助。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在家、在学校注意这一点。在家里,我应该礼让并亲近和友爱我的兄弟姐妹;而在学校,我应该团结同学并多多帮助他们。

三、谨: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说话处事要慎重,不可以放逸,要注意应有的礼仪和行为规范。所谓“谨言慎行”,古人认为言多必失,即使是应该说话的时候也要考虑再三,如果说话办事很随便,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行为方面,“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第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是做事的能力。学会这三种能力,我们自然也就养成了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力,长大以后才能经受住人生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逆境中奋起,才能挑重担、成大器。因此,我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说话做事要慎重、举止注意礼仪规范,并且要坚持下去,养成好习惯。

四、信: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根本。“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也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因为当人人对你说的话、办的事都产生怀疑时,你就无法在人群当中立足。在学校和社会中,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很难发展。所以,信用跟一个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诚,百行之源也”。我曾经也是在妄语这方面犯下了错误,后来我通过学习经典了解到这是错误的。因此,我以后要去避免妄语,这样不仅在社会中有益,还不会滋生恶业。

五、泛爱众:泛爱众就是博爱大众的意思,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众”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人类生活是以爱心为纽带,没有爱心,人类生活就太痛苦不堪了。这个爱心从哪里来的?这个爱心就是孝心。孝道,正是培养爱心的第一步,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决不会真心爱他人,所以只有当我们懂得了对父母尽孝道,才能把这份爱心继续向外延伸出来爱一切人。这样由近及远,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扩大,进而延伸到爱护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包含有形和无形的众生。因此,我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这种博爱的精神,广爱一切众生。

六、亲仁:“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品德的人,这是讲择师。我们的学习要有进步,一是要有良师,二是要有益友。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和知识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共同进步。因此,我要向老师和身边的优秀同学认真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除了向自己班里的优秀同学学习,还要向学校里的优秀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此外,论语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要去发现周围同学和朋友的优点,并向他们看齐。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近朱者赤”,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近墨者黑”,假如每天身旁都是品行不端正的人,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所以“亲仁”非常重要。因此,在学校,或是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爱说脏话、喜欢欺负同学、喜欢打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我要先劝他们改正这些缺点,但是如果他们不改正,我就远离他们,以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七、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弟子规》一共讲了七个方面内容,前六个方面讲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都是让我们努力去落实而提升自己修养品德的,是讲力行这方面,而学文就是要学习圣贤经典,通过学习能帮助我们力行,这样力行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学文很重要,文不可不学。我以后要在实践前六条后,“有余力,则学文”,学习过程中,首先,我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断的向高目标要求自己;其次,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思考,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改正;第三,要不断的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用实践再去检验自己的学习,这样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中也有很多经典名句,而且都含有很多道理。下面我把我非常有感受的列举一部分:

入则孝篇: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父母的呼唤,做孩子的,应该立刻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父母要求你做的,你不要偷懒,要勤勉去做。父母教育指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以尊敬的态度倾听。父母责备我们时,我们需要以恭敬的态度认真听取父母的话并立刻改过来。

我的感受:这句话是《弟子规》孝篇里很重要的一句话,很好理解。不过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是想做到并不容易。父母做的任何事都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以后应该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说的去做,而且做的时候不拖延,有错误立即改正。要把这句话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身口意都要按这句话所说的去做。愿大家都按这句话来做,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

2.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子女照料父母的时候,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为人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来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我的感受: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大恩,所以我以后要尽自己所能去照顾父母。这些行为虽然是小事,但处处都表现出一个人的那种纯孝之心、知恩报恩的心。

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父母批准了我们才可以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些都是必要的礼貌。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长大以后,应居有定所、事业专注,切勿荒废、空过一生,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我的感受:在家里,只要出门就一定会跟父母道别,回家了要说一声“我回来了”。只要外出,就要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什么时间回来,并且一定会在规定时间内到家。

做到“居有常,业无变”,使父母安心,不为我们担心,也是对父母的孝。因此,在父母面前,我们不要去抱怨,少说一些自己的麻烦,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一个孝子心里常常存着父母,因为心里存着父母,所以他必然

就“出必告,反必面”。如果心里面把父母忘了,很可能这些细节他也就忽略了。我们要体会到,它主要告诉我们对父母要常常惦记在心,常常有安慰父母、让父母安心的这个意念。

4.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也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我的感受:当我们犯错误时,即使是小事,也要听从父母的批评,了解做事的道理,并在第一时间改正,不能无理取闹,不能任性,更不能哭闹,做任何事情必须讲道理,保证错误不再犯。我在没学弟子规的时候,也曾经犯过这类的错误,现在学习了经典,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如果不改错,不听父母的话,甚至一再犯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物品再小,如果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私自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是小偷。这种行为不仅会让父母蒙羞,感到是一种羞耻;而且“偷盗”乃十恶业之一。谚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不及时制止,发展下去就会对品德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啊!我自己肯定不会偷盗,但见到别人偷盗也要尽力去制止。

5.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即使父母有过失,当子女的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态度一定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应做到和颜悦色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我的感受:孝顺并不是一定要对父母百依百顺,人无完人,父母也难免有过错,子女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不闻不问,也是一种不孝的表现。作为子女,爱父母,就有劝导帮助父母的责任,而劝导帮助的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因此,我们在劝谏时绝对不可板着面孔,一派指责的言语,好似在教训父母一样,这样父母肯定是没有办法接受的。而应当见机行事,以

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语,这样效果才更好。

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效沟通”的方法,只有和颜悦色的与对方沟通,问题才会解决得更好。同时,对父母说话不能粗声粗气,更不能声色俱厉,那样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家庭的和睦,也需要有和谐的氛围,我要时刻注意和长辈平辈们说话的方式,这样才能一家人和乐融融。

出则悌篇:

1.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

我的感受:钱财乃身外之物,《道德经》说过:“少则得,多则惑。”平时为了我们的色身,还是需要一定财物的,但够用就可以了,其余的钱可以布施给更需要的众生。所以我不应该贪恋于财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把钱财看的太重,不要小气,我要学会与人分享。而兄弟姐妹之间不因为钱财而起争执,家人之间和睦相处,父母也会安心,会更加开心,这也是对父母的孝。

2.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生活中饮食、坐卧、行走,应谦虚礼让,长幼有序。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我的感受:我们的每一位六亲眷属都深深的爱着我们,而在社会中,尊重他人是一种常识,尊重老师,尊重长者,是一种起码的礼仪常识。“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所以,我不能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把自己的长辈和父母放在心上,为他人着想,并且要尊重我的六亲眷属和其他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3.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有事呼叫人时,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那人不在,自己应当主动帮忙。

我的感受:这是告诉我们,时时要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当我们知道处处尊重长辈,常常有服务于长辈的心,长辈交代我们的事一定是立即去做,而且会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辈报告,让长辈放心。当别人交代给我们的事情都能从头至尾做好,有始有终,这样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看我们也顺眼,自然也就能得到长辈的垂爱和提携。我应该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谨篇:

1.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日常饮食不挑剔偏食,适可而止,不要过量。

我的感受:我们要珍惜食物:“粒粒皆辛苦。”在寺院里,我们食用斋饭的时候,首先要念诵供养词,用餐后还要求不可剩一粒米。因为这些饭菜有很多是善男信女供养三宝的,且浪费饭菜有损我们的福德。我要保证做到,每餐饭都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完,不剩饭,不浪费。

2.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先请求允许。如果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用完了要立刻归还;别人借用你的东西,如果有,一定不要吝啬。

我的感受:如果我们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当主人找不到时就会生烦恼,很多的争执、冲突就是因为这些小细节没注意到而引起的。还有一些人出于好奇心,经常去翻别人的抽屉、柜子等,看看有些什么东西,这种行为一旦让人知道,将来别人丢东西了,第一个就会想到你。所以,不该我们拿的或用的,连动都不要动,以免招惹没必要的嫌疑,给自己带来没必要的麻烦,我们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亏欠了德行。我应在向别人借用东西时,先确定好是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只有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3.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解释: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我的感受:这种专注的精神、细心的行为从小就要养成。这句话用在求学中也非常适用,平时的一言一行要谨慎,防范过失的发生。同时,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更要懂得尊敬别人、谨慎自己的内心。我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谨”成为习惯。

信篇: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对自己讲出来的话绝对要放在心上去实践、去履行。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我的感受:《十善业道经》中,对于妄语的解释是说话不诚实、吹牛。因此,不诚信,不仅仅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还会遭来许多恶报。在诚信当中,我认为,承诺的说到做到、不让干的不干、遵守时间、遵守规则等等都是诚信的行为,我要做到不妄语,不积累恶业。

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善行,就立刻向他看齐,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看见他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心里先反省自己。有就要改正,如果没有就警醒不犯同样的过错。

我的感受:这是很好的自省方法,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么我们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而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了。《弟子规》里,有很多劝人为善的警句,例如,道人善,即是善;还有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三字经里面第一句也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做放生,看到一个小姐姐在捞湖里的鱼,我过去劝她,把那几条小鱼放生掉。这种事情虽然小,但是在日常中行善可以积累福报,而在我们日常中所谓的“顺利”和开心的事,也都是通过前世积累的福报而转变的。我应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尽量减少自己的缺点。

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释: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厉,奋发图强,努力赶上。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方面不如他人,心里不必难过,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我的感受:《中庸》上讲:“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我们对德学才艺努力踏实去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学到之后,关键是要力行,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到生活当中。知道自己有过失了,就叫知耻,知耻的人会勇猛改过,才会精进。

而对于物质上的享受够用就好,不论是穿衣、学习用品还是书籍玩具,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跟人攀比,就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购物上,而且很多喜欢攀比的人,看到喜欢的款式就买,得到后很快又厌倦了,就这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辛苦赚来的金钱都用在了这些奢侈、浪费、享受上,就会忘了学习。所以我要向父母和长辈学习勤俭的美德,不攀比,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让自己的内在不断强大。

泛爱众篇:

1.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解释: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我的感受:这样做可以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也可以巩固我们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尊,我们自己不想自尊、面子受到侮辱,那我们也不能够这样对待别人。如果把别人的短处、隐私揭露出来,这样做就跟人家结怨了,自己也把德行败坏了。我以后应该不去故意透露别人的短处,这样我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2.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进一步把善行提升。

我的感受:《普贤十大愿王》中有一愿是随喜赞叹,讲的就是赞美别人善行的功德。如果是其他人也同时听到你的赞叹,他们也会效法这个善人,所以对所有的人都是好事。因此,能够常常称赞他人的优点、长处、善行,这本身就是行善,这是对大众的勉励,希望大众见贤思齐。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称赞众生的功德就是在称赞如来,我以后应多多称扬别人的善事。

3.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解释: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十分恶的一件事,这是十分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我的感受: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十善业道经》有一善是不恶口。常常讲人家的过失、张扬人家恶事的这种行为,最开始可能是因为一念私心,要把别人贬低、打倒,久而久之习惯了,动不动就说人家的过失,可能说的时候就在谈笑之间,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是在造恶,就跟很多人结了怨,最后等恶报来时,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愿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亲仁篇:

1.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我的感受:仁者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对仁者也就敬而远之了。古人讲:“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忠言可能不是好听的,但是听了之后能够接受、照做就有好处,因此我们要知道,别人不敢亲近仁者,他就不能提升,我要多亲近仁者,要接受这些仁者对我们的教导和批评,这样我的品德智慧才能更快提升。

2.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释: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会使我们的道德学问一天天地进步,过失就会逐渐地减少。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与圣贤教育,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最后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我的感受:想要学业、道业有所成就,我就应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多去观察、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作为己用。同时,一旦找到了自己由衷佩服的老师,就要用至诚恭敬的心去依教奉行,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恭敬心才能够受教。我要多多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全面发展。

余力学文篇:

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此读书又有何用?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做,而不去学习圣贤教诲,那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执著自己的见解,违背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

我的感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要做到不仅要学会思考、学会计划,还要按照正确的计划去做并去求证。

2.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解释: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我的感受: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无论我们用了什么东西,用完之后,要记得随手放回原位,这样不论是下次使用还是别人使用,都知道去哪里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样做事情便会有始有终,有条不紊。我要爱护自己的书籍和文具用品,在把东西拿出来使用后,立刻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3.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我的感受:这是《弟子规》的最后一句话,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只要乐观,很多事都能被改变。人对自己要有信心,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一生首先要立定志向,“学贵立志”,有了目标、方向,再通过精进不懈地努力,成圣成贤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有心,终有成就的一天。我以后遇到挫折时,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并设立目标,永不放弃。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是儒学入门必学的一本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我们可以把《弟子规》当作七节课程,六节主课和一节副课。开头的《总序》是这七节课的大纲,也是这七节课的题目。六节主课就是《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泛爱众”和“亲仁”。这是我们必修的;而“余力学文”这门副课,则是需要在学好前六节主课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的。

《弟子规》文章并不长,总共是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所以很容易念。这部书总共是一千零八十个字,确实是每个人都应该熟读背诵。熟读背诵以后,关键要在生活当中时时提起,要落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当中,这才能够有受用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2018-03-13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一: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 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 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二: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 它的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勤奋学习。 今后,我向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爱学习、尊长辈,做一个文明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三: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脏乱或穿时找不到它们。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时找不到衣服了,妈妈说:在地上。 ”我到了学校已经迟到了。

从此以后,我立志要做个规范整洁的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四: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 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 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50字偏五:读完>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 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 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2017年高中生的读后感:读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

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0篇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0篇【--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启蒙教育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我看了《弟子规》里面的“护生爱物篇”里面有一句话叫:“放生不杀生,爱护小生命。生态保平衡,美化好环境。”给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就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爷爷家做客,正在外边玩的时候,我忽然看见有个爷爷在拉网,我跑过去问爷爷:“这是什么啊?”那个爷爷得意地说:“不懂了吧,这是粘网,是专门粘小鸟用的,一天能逮十多只呢!”这时,我看见粘网上已经有三只小鸟了,他们在痛苦的挣扎着,却一动也不能动。那几只小鸟好像在无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帮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们放了,可这事还得经过爷爷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所讲的“爱护生物篇”,便委婉的对爷爷说:“爷爷,您知道弟子规这本书吗?这里呀,都是你们这些老一辈对我们的教育和忠告,里面有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有培养我们小学生优良品质的,还有一篇讲:‘人若爱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善事吧!”他听完以后,半

天没有吱声,他不情愿的把小鸟一个一个的从网上摘了下来,放飞了。做完这些事后,他说:“我还有事,我先走了。”说完,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听爷爷说,他的粘网已经被车=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同学们,那个爷爷有实际行动改正了他的过错,成了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是不是也有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呢?让我们共同从自己做起,做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大全(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一: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二: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 记与心得感悟 导读:读书笔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这本书是古代蒙学教案的一个合集,是最浅显的那一类,可以理解为识字的基础教案,算是古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结晶。 《三字经》起源于南宋,后世又不断增补,往往被推为蒙学之首。即便在今日,再不熟悉古文的人,也都知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先强调了好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开始介绍一些常识,如三纲、四时、五行、六畜、七情等,然后再讲读书需循序渐进,读完《小学》等蒙学书,再读四书,四书读熟了再读六经,然后读诸子,最后读史书。由此转而讲中国历朝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一遍,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三字经》可以说是实用性与可读性最强的一篇蒙学著作。 《百家姓》据说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将大约五百个姓按照韵律作了四字一句的编排,句子没有实际意义,此书古时只是作为识字辨姓用的,比较没意思。好在这个版本的书籍编撰者给每个姓注释了起源来历,所以有了点看头。 《千字文》这篇就相当具有传奇性了,据说南朝梁武帝为了弘扬

书法,将王羲之的遗墨搜集而来,凑了一千个不同的字,让他的大臣周兴嗣编成一篇文章。按说,这基本上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任务,但周兴嗣竟然一晚上就编好了,就是如今这篇《千字文》。虽说《千字文》在全文的架构上很零散,形不成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但在这种指定用字强求排列组合的情形下,能够每七八句组成有意义的小段落,在文才上就已经可以惊为天人了。 最后是《弟子规》,这篇是清朝才出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规定了居家在外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虽然有些内容有些过时迂腐,但大多数内容放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衣贵洁,不贵华”“话说多,不如少”,还有比如“勿摇髀”(不要抖腿),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 这些蒙学教案作为千百年来中国幼童的必读物,肯定是有其价值的,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被时代淘汰之物,当今的人即便不背诵,也是该读一读,了解一下的。作者:墨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大全(完整版)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大全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大全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范文1: 弟子规读书心得 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 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但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我们应该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范文2: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 读《城南旧事》有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陌生是因为并没有觉得曾经读过这本书,熟悉源于一些零星的片断开始在大脑闪现越来越清晰,随着忆的迫近,现原来真的曾经读过里面的一些只字片语,更确切的说是《我们看海去》的章节,当然我依然忆不起在何年何时何地读的这一段节选,仅凭着残存的记忆,那一定是很小,很幼稚的时候,又或者难道不是课本里的选文吗。时间的可怕,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范文3:

小时候的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苦难的童年,少年又经过自谋生路的坎坷经历。可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学到了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作者的童年和我们现在相比,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比作者的生活要好百倍,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长大后,好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好报答祖国,为祖国做出奉献,让我们中国立于世界之林。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范文4: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写的。一买到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中我认识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望梅止渴的曹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孙权我最喜欢的人还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是蜀军的主要人物。最主要的情节是空城计: 说司马懿引军十五万,攻西城,西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诸葛亮传令把旌旗藏起来,四座城门打开,每个门派二十个军士扮成老百姓,打扫城门,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一看觉得有古怪,就下令撤退。诸葛亮转危为安真乃神也。 三国演义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知道做人要足智多谋,要胸心宽广,不要鲁莽! 读书心得体会作文200字范文5:

读《弟子规》有感6篇

读《弟子规》有感 6 篇 1 读《弟子规 》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 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 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其中有 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 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 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 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 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 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 既不文明也不礼貌,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 要是老说脏话, 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 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 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 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2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 内涵广傅 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 》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 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 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书读千遍, 其 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 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 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 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谨篇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共7篇) 本文目录 1. 弟子规读后感 2.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 3. 背诵《弟子规》体会 4.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 5. 《弟子规》有感650字 6. 假期《弟子规》读后感300字 7. 小学生寒假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450字:弟子规上二年级的时候,李老师开始教我们学习《弟子规》。我通过一遍一遍的吟诵,渐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通过老师的详解,我知道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 学习《弟子规》最困难的就是背诵了,老师让我们反复读,直到理解,熟记于心。可是,我总有背不会的时候,这时爸爸总是陪伴在我的身边,让我体会到爸爸温暖的爱。记的有一次,我在背诵“事虽小,勿擅为”的时候怎么也背不下来。这时爸爸看见了就对我说:“我来和你一起背吧!”爸爸自告奋勇的说:“我先背。”说着就背了起来:“事虽大!”“停,不是事虽大而是事虽小。”我打断了爸爸的背诵。“对!事虽小,不擅为”“不对,不是事虽小。不擅为,而是事虽小,勿擅为”我又一次打断了爸爸的话。这里我发现我已经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了,原来爸爸通过背错来教我背会《弟子规》的。 还记得有一次,当我背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我正在专心的看书, 正看到精彩处时忽然听到妈妈叫我下楼去买两袋盐,我装作 没听见继续看书,“宝,家里没盐了,帮妈去买两袋盐。”我说:“你自个去买吧!我正忙着呢!”妈妈气匈匈的走来;一把 抢过书说“给我背一遍《弟子规》,《弟子规》你白学了。” 说着,把书给我收了,然后去做饭,边走边说:“你今天不 去买盐,我们就做一顿无盐饭。”我只好下楼买了两袋盐, 提回来。今天想起来,我想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自古以来,“父母命,行勿懒”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可我却是怎么做的呢?学习弟子规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重要 的是教会我如何做人。今后,我一定要体贴父母,孝顺父母, 做个懂孝顺、知感恩的孩子。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450字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 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去做 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 解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 应该对他们大喊大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 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1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2 背诵《弟子规》体会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3 读《弟子规》有感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习本,练习册,漫画书……所有和学习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精选】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的详细参考,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借鉴! 其实我在生活中一直秉承“有余力,则学文”的原则,所以在街上一个和尚发《弟子规》的时候,我就收下了。我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毕竟发书的人是在现代社会看来身份比较特殊而略带神秘的和尚。 看完了书我有一丝了然,和尚所信奉的一直是普度众生,所以才向路人发这种教人向善的书。 在我看来《弟子规》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其中蕴藏着较深奥的哲理。现在一些中小学也会给学生发这本书,学生们对书中所持的主张不一定能够认同,毕竟学生们的人生阅历尚浅,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细细品读书中的句子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想法。 看到《总叙》中“有余力,网则学文”这句话时我很欣喜,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我对未知的渴求很强烈,我认为不知道并不可耻,但不知道还不学习是可耻的。在《入则孝》中,我很赞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两句。作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对父母的需求的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是我们的亲人,他们会无条件的包容我们,而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却不能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的理由。 “爸,我工作忙,过两天再回去看你们吧!”“妈,我得带孩子去学舞蹈,改天再去你们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在《谨》中,我喜欢“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两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岁月匆匆,时不我待。 《弟子规》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书,每次重读我都有新的感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能从中受益。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手机版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

弟子规全文拼音(横版双排)

dì zǐ gu?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 shang r?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ng ?r q?n r?n yǒu yú lì z? xu? w?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 z?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ng fù mǔ z? xū shùn ch?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 z? wyn xià z? qìng ch?n z? xǐng hūn z?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a wú 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 su? xiǎo wù shàn w?i gǒu shàn w?i zǐ dào ku?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 su? xiǎo wù s? cáng gǒu s? cáng q?n x?n shü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n suǒ hào lì wai jù q?n suǒ wù jǐn wai 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yn yǒu shüng yí q?n yōu d? yǒu shüng yí q?n 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n ài wǒ xiào h? nán q?n zyng wǒ xiào füng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n yǒu gu? jiàn shǐ gyng yí wú sa r?u wú shy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 bú rù yua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n yǒu jí yào xiün cháng zh?u ya shì bù lí chuáng

暑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3篇

暑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3篇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搜集的3篇“暑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暑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一】 听到《弟子规》是在看了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肖老师就是以弟子规为根本进行教学的。因此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终于机缘结合,我看到了《弟子规》这本书。它是儒家的根之根。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内容是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七个内容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礼仪与规范。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第一时间看到本书真的爱不释手。本书也是教师一本很好的读物。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虽然只是儿童读物,但它已经涵盖了人生的各方面。而这些本身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以修身为本,而后才得以教学。作为教师在家都孝顺父母,何以让学生孝顺父母;作为教师,明明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生呢? 教师见到垃圾不动身拾起,何以要求学生主动捡垃圾;作为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而自己毫无缘由姗姗来迟;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前一定要先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怎么会影响不了学生呢? 教师的职责不仅传道授业。而更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敦厚善良的心性。这需要一段非常长的时间。但自己要无愧于学生。我努力着往这个方向去做。 暑假《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二】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

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

孔融让梨读后感100字

孔融让梨读后感100字 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00字(通用11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精心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范文100字(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 故事里面讲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岁一天,邻居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大家都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应该吃小的啦。又说,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所以把大的梨留给哥哥弟弟吃。大人们听了都称赞孔融是个懂事谦让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并不是叫我们让一个梨,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应该学会谦让,要多关心别人,不要光想着自己。我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像孔融一样有谦让精神的,有爱心的人。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有一天,孔融的父亲给了孔融一个大梨,孔融就把大梨给了哥哥,父亲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大梨给哥哥呀?”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父亲又给了孔融一个大梨,孔融给了弟弟,父亲又问他:“你为什么要给弟弟呀?”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 以前,妈妈买了好吃的,我觉得大的好的理所应当就是我的,我和哥哥也经常因为一些小东西争得面红耳赤。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谦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习它,但不能凡事都谦让。比如:学习上我们要你追我赶,相互比拼,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 大家一定听说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自从我听说过这个故事之后,就有点眼馋,我就在家里上翻翻下找找,终于找到了这个故事。于是,我把这故事认认真真的品读了一下。 这个故事讲了四岁的小孔融在家排名第六,有一次孔融一家在吃梨,他把大梨依次分给了兄长们,而自己则吃最小的梨。我读后十分感动,小小的孔融居然有那么大的孝心,更何况我们比他大很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5篇)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含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动画风格、深入浅出的儒家精髓,很值得后人品读与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 (一) 开学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一本经典书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此书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生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我阅读和背诵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以下方面的道理:第一使我懂得了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儿童。第二,努力做到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我要必须充分表现自已的才华努力学好每一科功课,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充分体现出了做人要讲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是不可取的。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曾经对电脑游戏十分着迷,只要一碰到鼠标,我就完全沉浸在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与妈妈约定的结束游戏的时间一拖再拖,为此,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得已关掉了电脑。如今,我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我的行为,我感

到非常的汗颜,做人是应该讲究信用的,信用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个连信用都不讲的人,他又怎么能够立足社会,成就一番事业呢? 《弟子规》使我认识到了我以前所作所为的不足,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弟子规》时刻警醒自己,做到诚实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靓丽的风景,少一些违约的承诺。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我要把其中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二) 背诵《弟子规》体会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

弟子规读书心得大全500字6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大全500字6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20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弟子规读后感2 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接触过弟子规,那时候只是老师让背一背,而没有深刻的理解。近些天,我看了传统教育,对弟子规又有了性的理解与体会。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对弟子规的总述。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情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出则悌,是圣贤教导

弟子规的读后感50字

弟子规的读后感50字 导语:《弟子规》所讲的道理,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讲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读过原文的朋友应该都有所感悟,下面是的《弟子规》50字左右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读完<>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它的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道理。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友爱兄弟、勤奋学习。今后,我向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爱学习、尊长辈,做一个文明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弟子规读后感50字弟子规读后感50字。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脏乱或穿时找不到它们。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时找不到衣服了,妈妈说:“在地上。”我到了学校已经迟到了。从此以后,我立志要做个规范整洁的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字 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教学计划

《弟子规》教学设计 东沟小学张莎莎 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二、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1) 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