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墙柱钢筋位移方案

最新墙柱钢筋位移方案

最新墙柱钢筋位移方案
最新墙柱钢筋位移方案

墙柱钢筋位移方案

墙、柱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原因分析:

由于墙体竖筋在浇筑砼由于没有焊定位箍,在浇筑振捣时发生了位移。

处理方案:

1. 对于一侧位移,(20mm内)的采用加固的形式(如图一);两侧发生位移的一侧采用植筋的方法,另一侧采用加固的方法(如图二);对于柱钢筋向外位移30~50采取剔槽弯曲同植筋绑扎搭接的方法(如图三)

2. 对于两侧位移的钢筋一侧采取结构植筋的方法,指定有相应资质的植筋单位进行施工,钢筋规格采用同规格的HRB335级钢筋。

3. 根据JGJ145《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之规定植筋深度hefmin/d,≥21d。

4. 化学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采取“慧鱼”或“喜利得”),对获准使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5. 按JGJ145规定: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植筋组成一个检验批。抽样数量按每批植筋总数的1‰计算,且不小于3根。采取现场非破损拉拔试验。

6. 化学植筋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照厂家所提供的养生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钢筋位移处理方案(用)

剪力墙、暗柱局部钢筋位移处理措施 ****项目砼浇筑以后,部分剪力墙、暗柱钢筋局部位移,综合分析后,准备采用相应措施处理,详细如下: 一、钢筋移位问题原因分析 1、部分是由于上道工序模板支设引起的偏差,本身模板支 设就有偏差,钢筋依据模板定位,最终造成部分偏差。 2、部分是由于钢筋两边的限位措施不当,板墙水平钢筋较 小,刚度欠缺,加上限位垫块太少,造成墙体钢筋不在 一条线上,部分钢筋位移。 3、由于浇筑砼时,部分地方振动棒下设困难,泥工班人员 为便于自己施工,任意撬钢筋,撬了过后不复位,造成 局部钢筋位移。 4、值班的工人及管理人员对本方面的问题不重视,浇筑砼 时候,发现一些问题未及时纠正,造成砼浇筑后既成事 实。 二、根据位移不同的情况,具体采用以下三类处理措施: 1、钢筋位移在2cm以内: 如果钢筋位移在2cm范围内的,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可以支设。严禁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弯曲。 2)钢筋位移2cm~4cm: 如果钢筋位移在2cm~4cm的,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

调整到位,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大于4c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c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用扳手将钢筋按照≥1:6的比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采用比钢筋大一号的钻头钻孔成型,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三、竖向钢筋位移预防措施 1、严格管理,加强质量检查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 2、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钢筋班挑选有经验的工人进行钢筋纠正,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全程监控看护,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3、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专用定位箍筋或墙体水平定位筋,在柱、墙钢筋上口多设置定位垫块,保证墙柱一条线。

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

表B3-1 柱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报审表

柱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 腾越宜春凤凰城项目经理部 2014年04月03日

柱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表格 1 序号依据名称编号 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 2011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施工技术交底 2、现场准备 柱模板支设前,完成柱模板定位弹线,检查钢筋偏位情况并进行记录与统计。 3、劳动力与配置计划 表格 2 工种人数 钢筋工 2 混凝土工 1 杂工 1 4、物资配置计划 钢筋校正扳手、加固钢筋(HRB400)、电焊机、电箱、铁锤、钻机、清孔机、 植筋胶等。 二、处理方法与整改措施 1、钢筋偏位小于5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5mm~25mm时,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按国标图集 11G101-1柱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附图1。 3、钢筋偏位在25mm~50mm时,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附图2。 4、钢筋偏位在25mm~50mm时,向外偏超过保护层: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附图3。 5、钢筋偏位大于50mm时,向内偏时: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附图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算。 为方便施工,具体植筋长度可参考下表: 表格 3 序号混凝土等级钢筋直径(HRB400)箍筋直径植筋长度 1 C25 16mm 10 260mm 2 C25 18mm 12 290mm 3 C25 20mm 12 320mm 4 C30 16mm 10 240mm 5 C30 18mm 12 270mm 6 C30 20mm 12 300mm 备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间距不大于100mm

钢筋偏位专项处理方案

保利达翠堤湾三期A工程项目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保利达翠堤湾三期A工程项目部

2017年6月 23 日 一、编制依据 二、引起柱子和高层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 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剪力墙)模板搭设撑拉不牢,尤其是模板上口的刚度差,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3、柱(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块固定不到位。

4、柱(剪力墙)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5、浇捣砼时柱(剪力墙)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三、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16G101-1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 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C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2。 图2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 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

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3。 图3 5、钢筋偏位(柱>50mm ;墙>30mm)向内偏时: 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植筋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为S ae N d L Y y L ≥、bd y spt s f df a L /2.0=;当植筋深度为 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L min 符合:受压钢筋锚固max(0.3Ls ;10d;100m m),受拉钢筋锚固max(0.3Ls ;10d;100mm)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

钢筋移位处理方案

滨河西片区11#地块安置房项目 钢筋移位处理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钢筋移位处理方案 1#、3#基础部分由于墙体竖筋在浇筑砼由于没有焊定位箍,在浇筑振捣时造成了局部墙筋发生了偏移。 一、分析可能引起的原因如下: 1、测量的原因。测量的人员,仪器,精度不足。 2、模板安装移位,导致钢筋偏位。除了胀模,爆模外,往往是刚度不足,加固不足。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间施工不当。野蛮施工,解开了固定钢筋没有复位,振动棒不好插捣就强行掰开钢筋。护模,护筋等人员没有到位。 4、钢筋作业人员自身原因:绑扎不到位,容易变形;垫块不足,骨架变形;墙撑、临时固定钢筋不足,变形。 二、纠正方法(处理方法): 1.对于一侧位移(20mm内)的采用加固的形式(如图一)。 2.两侧发生位移的一侧采用植筋的方法,另一侧采用加固的方法(如 图二)。 3.对于墙柱钢筋向外位移30~50mm采取剔槽弯曲同植筋绑扎搭接 的方法(如图三)。 4.对于两侧位移的钢筋一侧采取结构植筋的方法,指定有相应资质

的植筋单位进行施工,钢筋规格采用同规格的HRB335级钢筋。 5.根据JGJ145《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之规定植筋深度h efmin/d, ≥21d。 6.化学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对获准使 用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 7.按JGJ145规定: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植筋组成一个 检验批。抽样数量按每批植筋总数的1‰计算,且不小于3根。采取现场非破损拉拔试验。 8.化学植筋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照厂家所提供的养生 条件进行固化养生,固化期间禁止扰动。 图一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麓园(3栋、4栋、5栋、6栋、7栋、幼儿园)施工总承包工程钢筋偏案理处方位一、情况说明:层剪力墙暗楼254栋、栋、6栋、7 栋、幼儿园)施工总承包工程5#3麓园(栋、。30~40mm柱在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少数主筋偏位现象,其中大部分偏出10~20mm,个别偏出针对以上暗柱纵筋偏位问题,我司做了如下处理方案:(1)钢筋偏位位移不大于20mm:厘米,然后用4~5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改变位置的要求。:6这样的处理,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符合钢筋≥1禁止采,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6=120mm 如果钢筋偏位位移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时处理方案1 图钢筋偏位位移小于20mm间:20mm~40mm)钢筋偏位位移在2(. 如果钢筋偏位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4~5 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搭接长度1100mm,弯脚长度为10d。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绑扎到位后用比底板砼强度提高一级的砼浇筑柱子根部。 时处理方案钢筋偏位位移在20~40mm图2 3)钢筋偏位位移≥40m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的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14表面清理干净,用直径. 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植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并经过检测中心拉拔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绑扎。 图3 钢筋偏位位移≥40mm时处理方案 二:钢筋偏位的预防 为了保证在后续的施工中不再出现柱纵筋偏位的问题,本工程在后续的施工中将采取如下措施: (1)柱钢筋的固定采用定位箍进行焊接固定。 (2)加强技术交底,提高工人质量意识,加强钢筋定位绑扎,混凝土浇筑时的监督与巡查,同时增加钢筋纠偏值班人员,从根本杜绝钢筋偏位的质量问题发生。整改情况: 1、对钢筋偏位偏位位移不大于20mm的偏位钢筋在监理见证下进行了校正调直处理: 2、对钢筋偏位位移在20~40mm的偏位钢筋在监理见证下进行了加固处理: 麓园(3栋、4栋、5栋、6栋、7栋、幼儿园) 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经理部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植筋施工方案

恒泽?盛世花园A地块1#、2#楼及 地下室一期工程 剪 力 墙 钢 筋 偏 位 植 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7年3月11 日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植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图纸。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混凝土结构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7)《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程》CECS25-90。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恒泽?盛世花园A地块一区1#、2#楼及地下室工程,工程位于柳州市柳江区柳堡路465号。具体情况如下: 2#楼2-30轴交2F轴处剪力墙柱有部分钢筋偏位。 对于上述偏位的钢筋经究研决定请专业队进行植筋处理. 三、剪力墙、暗柱竖向钢筋偏位采取植筋处理 1、针对剪力墙及暗柱竖向钢筋偏位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原设计的间距进行重新植筋处理,所植钢筋规格数量为:Φ10,2根. 2、植筋钢筋型号同原设计钢筋型号. 3、植筋深度为设计钢筋型号的10d。 四、钢筋植筋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 放线定位→标注植筋位置→钻孔→清孔→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保护→检验 4。2.定位 按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标示钻孔位置、型号,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分布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4。3.钻孔 (a)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如遇钢筋宜调整孔位避开,钻孔内碎屑应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并晾晒至干燥。 (b)钻孔孔径d+8mm(d为钢筋直径)。 (c)实际钻孔深度为此钢筋10d基准,根据实际所需锚固力大小,并考虑构造要求,现场拉拔试验或按照有关规范计算确定. 4。4.清孔 (a)钻孔完毕,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将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然后用毛刷将孔壁刷净,再次压缩空气吹孔,应反复进行3∽5次,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孔壁,将孔口临时封闭.若有废孔,清净后用植筋胶填实. (b)钻孔孔内应保持干燥. 4.5。钢材除锈 (a)钢材锚固长度范围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并打磨出金属光泽,采用角磨机和钢丝轮片速度较快。

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墙、柱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一、原因分析: 1、地库基础墙柱钢筋移位问题原因分析 1、基础剪力墙、柱由于加固支撑不到位引起的偏差,钢筋 依据模板定位造成部分偏差。 2、部分是由于钢筋两边的限位措施不当,板墙水平钢筋较 小,刚度欠缺,加上限位垫块太少,造成墙体钢筋不在 一条线上,部分钢筋位移。 3、由于浇筑砼时承台混凝土单向下料造成局部钢筋位移。 4、由于看筋值班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本方面的问题不重视, 浇筑砼时候,发现偏位未及时纠正。 2、偏位柱的位置 (1)D-16/D-B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2)D-15/D-B轴往北、往东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3)D-13/D-B轴往西、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4)D-15/D-C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5)D-16/D-C轴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6)D-15/D-D轴往西、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7)D-14/D-D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20mm,(8)D-13/D-D轴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 (8)16~18轴交B~C轴人防口部剪力墙往东、西方向墙外边线偏10mm,

Image (9)在18轴交A轴线处外墙转角柱往外侧偏保护层15mm 附柱偏位及编号图 3、 处理方案: 结合本司以往的处理案例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现采取以下措施。 1、 对于一侧位移,(20mm内)(如图一),这样的处理符合 11G101-1中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偏位编号为(1)、 (4)、(5)、(8)的参照图一整改 2、 两侧发生位移的一侧采用植筋的方法,(如图二);偏位编 号为(2)、(3)、(6)参照图二整改 3、 对于墙柱钢筋一侧向内、一侧向外位移20mm以上采取剔槽弯 曲同植筋绑扎搭接的方法(如图三)编号为(7)号的偏位柱 参照图三整改。 4、 对于人防口部剪力墙一侧偏位的处理,偏位20mm以内的用扳 手、大锤将归整到位,保证剪力墙模板截面支撑,参照附图 (一)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

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编制依据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一、柱钢筋质量存在得问题 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得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 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得过程中产生歪斜, 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得主筋偏位,排 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得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得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得箍筋上绑扎上 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 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得垂直度与几何尺寸,造成钢筋 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得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得 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得连接,起到 撑顶、反拉与调节垂直度得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 筋并与梁得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得箍 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 与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得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得冲击力,从 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得目得。 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得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d为钢筋直径) 偏移量≦d时 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 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 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

剪力墙竖向钢筋偏位问题处理方案

剪力墙竖向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质量原因 在楼层施工放线检查发现,1-9轴交1-L至1-J轴、2-9轴交2-J至2-M轴及2-12至2-14轴交2-H剪力墙暗柱及剪力墙部分竖向钢筋出现位移,经分析主要原因在钢筋工在钢筋定位错误及没有做到事后检查工作。 二、技术措施 项目部经研究决定,为了尽量减少对剪力墙竖向及暗柱钢筋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采取对剪力墙钢筋出现位移进行如下处理。 1、(1)竖筋偏位2cm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1、(2)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1、(3)剪力墙及暗柱竖筋,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1、(4)剪力墙及暗柱竖筋偏离剪力墙外边线部位进行切割、植筋。 2、(1)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的规定植筋长度为20d。钢筋植入时,钢筋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油污及铁锈,植筋孔内应用吹风机将浮灰吹净,结构胶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2)对于根部采用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根据《砼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对植筋基本锚固长度的

规定与国内常用植筋胶,根据深度h≥15对比,采用较大值15d,植筋锚固深度规格同原钢筋。植筋所用锚固胶购买通过监理及甲方专门确定后,对获准的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合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增添掺料。化学植筋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禁止扰动。 2、(3)因为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环节,钻孔完后内部会有很多混凝土渣垃圾,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孔洞必须清理干净。空压机吹出浮沉,保证孔内干燥无积水。 2、(4)清孔完成后注胶,灌注方式部妨碍孔洞中空气排出。锚固胶选用合格的植筋专用胶水,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不能使胶液大量外流,以少许粘结剂外溢为宜,孔内注胶达到孔深的1/3. 孔内注完胶后应立即植筋。将钢筋缓慢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钢筋外露部分长度保证工程需要。植筋施工完毕后24小时之内严禁有任何扰动,以保证结构胶的正常固化。 四、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上下层柱楼板处、剪力墙。偏位原因: ①墙、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墙、柱模板压脚条未钉设; ②墙、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 ③拉钩未绑扎牢固,模板水泥内撑未设置或设置间距过大, ④墙、柱钢筋未按要求设置塑料垫块 ⑤水平定位筋未设置,或未按照板面标高下设置一道,板面上设置两道水平定位筋的要求进行设置。 ⑥未按照项目部要求设置梯子筋,或将墙、柱竖向钢筋与水平筋点焊固定。 ⑦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⑧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⑨砼浇筑入模时振动棒使用方式不正确,过分振动棒过分振捣导致模板向一侧挤压钢筋后使钢筋移位。 二、处理方式 1、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3、当墙、柱钢筋偏位超过5cm时,采用植筋的方法补上,植筋应采用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理,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

4、当墙、柱钢筋偏位超出截面范围时,应将超出截面范围的钢筋进行割除,并采用植筋的方法将钢筋补上,植筋应采用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理,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2、确保植筋胶的质量,植筋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方可使用。 3、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四、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

钢筋移位处理措施

钢筋位移事宜的处理办法及预防措施 一、对现场存在的墙柱钢筋位移的情况,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 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 20mm:如果钢筋位移在 20mm 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 6~8 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 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 的比例调整钢筋。意思:如果钢筋位移了 20mm,在板以上不小于20× 6=120mm 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钢筋位移>20mm≤40mm:如果钢筋位移在 20mm 到 40mm 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 8 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钢筋位移≥40mm(两侧都出现位移的情况):如果钢筋位移大于 40mm 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直径 14 的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按固化期间禁止扰动,并经过检测中心拉拔试验合格后在进行绑扎。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墙柱钢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一、编制说明 施工中XXXXX施工区域,发现局部墙柱钢筋偏位,对此编制此措施。 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直径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

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四、墙柱钢筋主筋偏位处理措施 针对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时

钢筋笼移位处理措施(经典)

孔桩钢筋笼移位整改措施 一、孔桩钢筋笼移位的质量事故过程简述 3月3日晚9#楼6单元37#孔桩填芯砼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笼没有固定牢固,至使钢筋笼变形移位,当时无钢筋工值班护筋,值班工长疏忽也没有检查到位。 二、孔桩钢筋笼移位的原因分析 2.1钢筋笼制作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主筋与镙旋筋有漏扎(必须满扎)、主筋与加劲箍有漏焊现象(必须满焊); 2.2钢筋笼和就位安装不稳,没有固定牢固(钢筋笼的位置及垂直度较正符合规范后,特别要对上口位置的钢筋固定好); 2.3孔桩填芯砼浇筑过程中无钢筋工值班护筋; 2.4孔桩填芯砼浇筑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意识的淡薄、疏忽; 三、移位孔桩钢筋笼的处理措施 3.1将孔桩填芯砼凿除至钢筋移位的起始点(凿除砼过程中要注意对钢筋的保护),并将凿除的砼清理干净; 3.2较正钢筋笼的钢筋,按规范要求重新进行绑扎; 3.3凿除高度砼用C30砼(高1个等级标号砼)重新浇筑; 3.4加强对所有班组人员、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交底的专题会; 3.5对钢筋班组、事故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罚款处理; 四、总结 质量事故的后果不只是经济的损失,更使项目部和公司的名声受到严重影响,项目部管理人员深刻的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对质量工作的管理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经总结我司将尽快完善如下的工作; 4.1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工程质量能否加以控制的关键,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图 4.2质量管理、责任的工作落实到位 项目经理是该项目的总负责人,对整个工程质量的组织、安排、管理负责; 项目生产经理是该项目的生产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生产、质量管理负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技术工作、质量技术管理负责; 施工员对现场所管辖区域的工程质量管理负直接责任; 其它工种的项目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质量管理负直接责任; 施工班组对本职工作的产品质量负直接责任; 4.3现场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度和奖罚制度

钢筋移位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钢筋移位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在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和柱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所以预防控制剪力墙和柱钢筋移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 1、剪力墙水平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水平筋位置、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墙体水平筋绑扎或焊接要牢固,严禁绑扎钢筋时踩踏水平钢筋导致其移位。 2、剪力墙竖向筋移位的预防:剪力墙的出砼面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3、柱子主筋移位的预防:柱子出砼面的根部5cm和50cm处各加一道临时定位箍筋,要求绑扎或焊接要牢固,在浇筑砼时安排钢筋值班人员专人看护,发现钢筋移位要及时校正。 4、泵送砼出口要设置在钢筋之间空隙内,严禁将泵送砼出口正对钢筋。 5、振捣砼时,振动棒尽量不要触碰钢筋,钢筋值班工人随时检查,发生钢筋移位必须立即校正并固定,同时严禁人为踩踏扭曲钢筋。 ●剪力墙钢筋、柱子主筋移位的处理 1、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内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模板线以外钢筋移位在2cm以外的,在移位钢筋根部将砼凿出深度约5cm的小坑,用扳手将钢筋打弯调正移至模板线以内,并且保证钢筋弯折度大于或等于1:6,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并在打弯处设置加固钢筋(从钢筋出砼面的正确位置处两边按照锚固长度设置加固钢筋)。 3、模板线以内的墙柱钢筋移位处理方式:将钢筋打弯调正,并在打弯处加设加固钢筋(满足锚固要求采取绑扎搭接一根钢筋)。

框架柱主筋偏位处理方案

扬中金源大广场 地下室车库框架柱偏位处理方案 2018年3月 一、框架柱偏位部位与原因分析 地下室车库框架柱偏位部位发生在-5.3M结构平面中,该楼层于2018年2月11日浇筑完成,具体位置是D/7轴框架柱钢筋向南偏移40mm,超出框架柱实际截面尺寸外。为杜绝后续类似偏位事件发生,根据现场在负二、负一层实际测量与分析,发现框架柱筋偏位从结构面以下700mm开始偏位,因结构面以下700mm是无梁板的柱帽部位;柱帽截面大于框架柱,柱筋属于无模板约束状态下,加上浇筑过程中有可能泵管的碰撞,导致柱钢筋偏位。 二、框架柱筋偏位处理方法: 根据框架柱筋偏位情况,准备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正,确保框架柱受力体系不发生改变又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纠偏施工。纠偏措施有“植筋纠偏措施”、“剔凿复位纠偏措施”、“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的纠偏方法。经与监理、甲方沟通,一致同意采用“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进行纠偏施工。 1、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 框架柱局部加长纠偏措施:框架柱筋偏位,在偏位数值的基础上加上箍筋及箍筋外侧保护层后即为加长尺寸,具体加长截面尺寸如下图:

2、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 1、当该层框架柱与上层顶板浇筑之前,在上层大梁筋绑扎之后,把偏位筋 在大梁内部截面切换复位处理,处理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上层结构混凝土。偏位筋利用上层结构截面切换复位到原截面尺寸内,必须满足16G101-1第68页中要求,纠偏措施详图集中大样,详下图。 16G101-1第68页,变截面构造大样 2、上层结构梁截面为600*750,钢筋在大梁内部进行截面切换,满足规范要 求,750/6=125mm,偏位柱筋单面加长70mm小于125mm≦1/6,满足图集

钢筋偏移整改方案

目录 一、1#楼二层墙、柱钢筋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 二、质量整改措施 (1) 三、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2)

一、1#楼二层墙、柱钢筋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部分框架柱主筋直螺纹连接未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操作。 ○2、部分框架柱主筋位移、保护层偏大。 ○3、部分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位移、保护层偏大。 ○4、部分剪力墙钢筋接头位置离楼板结构面距离偏小。 以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这次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 ○1、钢筋工程制作过程中未严格按图集规范要求保证钢筋接头位置距离楼板结构面竖向高度。 ○2、框架柱主筋直螺纹连接未按《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操作,钢筋开丝有的超长,主要是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施工质量责任心有待提高。 ○3、钢筋安装完毕后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定位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泵管震动造成钢筋位移。 二、质量整改措施 对存在以上质量问题经设计、监理、甲方、施工单位共同商讨研究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1、框架柱主筋连接严格按照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严格控制钢筋端头平整度、开丝长度及丝口完整,在钢筋直螺纹套筒接头连接时严格控制用力矩扳手将下钢筋与连接套、连接套与

上钢筋拧到规定的力并做好各项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资料。 2、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 01-26-2003中关于钢筋位移的相应要求,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按照≥1:6的比例调整钢筋意思:如果钢筋位移了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2)钢筋位移>20mm≤4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 3、剪力墙钢筋偏移处理同框架柱钢筋偏移处理措施。 4、部分剪力墙钢筋接头位置离楼板结构面距离偏小,在剪力墙底部采用同墙体钢筋、间距增补钢筋。钢筋高度不少于图纸规范要求0.5m。 三、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1、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对班组实施工程质量奖罚措施,并及时兑现。 2、严格落实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从严要求。 1)箍筋下料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结构构件截面及抗震设计要求取料。 2)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施工队挑选有经验的工人进行钢筋纠正,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施工现场挂牌明确看筋责任人。 3)浇筑完混凝土后,竖向钢筋位移预防措施:应在墙体钢筋上口设置水

剪力墙柱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

剪力墙柱梁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措施 高层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钢筋安装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结构受力情况,除必须遵守施工规定外,加强设计图纸会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使一些钢筋绑扎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以确保钢筋不偏位。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砼管桩,地下二层,地上22层,建筑面积18520平方米,本工程的钢筋分项是难点之一,钢筋用量大、梁柱结点位置钢筋比较密集,而且结构复杂,层高超过4米,施工技术要求高。 2 常见钢筋工程质量问题 2.1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2.1.1 现象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 2.1.2 原因分析①模板固定不牢,再加上门字架整体性、刚度较差,极易晃动,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②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③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④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⑤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⑥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⑦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2.1.3 预防措施①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②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③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④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⑤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⑥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⑦封完模板后应对模板的抗变形能力、刚度、整体性以及垂直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做严格检查。⑧浇筑砼时,现场施工员应时刻注意钢筋位移变化(竖筋移位、水平筋移位)、模板垂直度变化,及时纠偏加固。(木工,铁工,现场施工员应严格控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2.2 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2.2.1 现象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2.2.2 原因分析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作细部设计,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造成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的局面,因此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2.2.3 预防措施①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

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钢筋位移处理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墙、柱钢筋位移处理方案 一、原因分析: 一、地库基础墙柱钢筋移位问题原因分析 1、基础剪力墙、柱由于加固支撑不到位引起的偏差,钢筋 依据模板定位造成部分偏差。 2、部分是由于钢筋两边的限位措施不当,板墙水平钢筋较 小,刚度欠缺,加上限位垫块太少,造成墙体钢筋不在 一条线上,部分钢筋位移。 3、由于浇筑砼时承台混凝土单向下料造成局部钢筋位移。 4、由于看筋值班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本方面的问题不重视, 浇筑砼时候,发现偏位未及时纠正。 二、偏位柱的位置 (1)D-16/D-B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2)D-15/D-B 轴往北、往东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3)D-13/D-B轴往西、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4)D-15/D-C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5)D-16/D-C轴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6)D-15/D-D轴往西、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10mm, (7)D-14/D-D轴往北方向偏柱边线外20mm,(8)D-13/D-D 轴往北方向偏线外10mm,

(8)16~18轴交B~C轴人防口部剪力墙往东、西方向墙外边线偏10mm, (9)在18轴交A轴线处外墙转角柱往外侧偏保护层15mm 附柱偏位及编号图 三、处理方案: 结合本司以往的处理案例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现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一侧位移,(20mm内)(如图一),这样的处理符合 11G101-1中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偏位编号为(1)、

(4)、(5)、(8)的参照图一整改 2、两侧发生位移的一侧采用植筋的方法,(如图二);偏位编号 为(2)、(3)、(6)参照图二整改 3、对于墙柱钢筋一侧向内、一侧向外位移20mm以上采取剔槽 弯曲同植筋绑扎搭接的方法(如图三)编号为(7)号的偏位柱参照图三整改。 4、对于人防口部剪力墙一侧偏位的处理,偏位20mm以内的用 扳手、大锤将归整到位,保证剪力墙模板截面支撑,参照附图 (一) 偏位20mm以上的第一步先剔槽,第二步弯曲归位,第三部 绑扎加强筋。参照附图四处理 5、外墙转角柱保护层不足部分的处理,外墙迎水面基础上翻部分 保护层不足,因外部转角要土方回填,不影响外部感观,可以采用在基础外墙柱上翻部分混凝土加截面处理参照附图五处理。 6、对于两侧位移的钢筋一侧采取结构植筋的方法,钢筋规格同原钢 筋。 7、根据JGJ145《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之规定植筋深度 h efmin/d,≥21d。

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高淳县固城湖大桥至水阳江公路改造工程(L1标K0+000-K9+942.708) 永成河一号桥桩基 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编制:审核: 日期:日期: 永成河一号桥桩基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永成河一号桥跨径组合为5*(4×20)m,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端承桩基础。桩基直径1.2米,桥墩桩长32米,桥台桩长26米,砼强度为C30,墩柱直径1.1米。 二、桩基钢筋笼偏位情况 目前经破除的永成河一号桥6#、7#、8#、9#、10#、11#桥墩桩基桩头后发现钢筋笼均有不同程度的偏位,但混凝土未发生超出规范的偏位,其中钢筋笼偏位最小值7cm,最大值14cm,其余均在9-10cm左右,偏位方向均为桥向左侧。 三、钢筋笼偏位原因分析 1、放样本身的误差(包括前后次的相对偏差)。 2、成孔过程中的钻机移位。长时间的冲击振动,有可能造成钻机移位,从而使得桩孔偏位。 3、护壁过软,耳环筋陷入一侧孔壁内,造成钢筋笼偏位。 4、下钢筋笼时未重新放样,或者没有根据保护桩还原桩基中心点,造成钢筋笼偏位。 5、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造成笼子偏位。 6、吊环筋未对称设置或长度不一,导致只有一个吊环受力,出现钢筋笼偏

位。 四、偏位钢筋笼纠偏处理 桩基钢筋笼偏位处理采用桩基、系梁、墩柱三处逐步进行调整的方法,并在下部通过加大受力截面面积的方式提高安全度,具体措施如下(见附图): 1、因偏位程度不等,经现场复核,大部分偏位都在9-10cm左右,以偏 离桩中心10cm的桩为例,当破除桩头至系梁底后继续向下破除50cm,将钢筋以10:1的比例由偏位方向向反方向调整5cm,并做扩大处理,即分别向两侧扩大15cm(砖砌模或土模),形成一个直径1.5米、高0.5米的扩大基础,增加受力截面面积。 2、扩大基础浇筑完毕后钢筋笼偏位已恢复到规范允许范围5cm之内, 此时将位于系梁内的1m钢筋向反方向调整3cm,为满足系梁底部的保护层要求,系梁整体偏移设计中心3cm。 3、考虑桩基钢筋笼偏位主要为桥墩盖梁轴线方向偏位(横向),桥梁轴 线方向受力未受影响,即不存在桥轴线方向的偏心受压,同时为防止横向的偏心受压,仅从墩柱上调整2cm,即墩柱整体偏移设计中心2cm。 五、防止钢筋笼偏位的预防措施 1、设置保护层: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砼转轮垫块,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焊在主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钢筋笼竖直对准孔口中心后要缓缓下放,力求不使“︺”筋(也称钢筋耳朵)刮伤孔壁。但实际施工中,设计所用的“︺”筋似乎用处不大。为此我们采用砼转轮垫块。施工表明,此种垫块可以减小孔壁的刮伤及增加钢筋笼保护层的均匀性。但钢筋笼的砼转轮垫块在吊装过程中经常会被破坏,为此事先制作一些圆形垫块,钢筋笼一边下放,再一边安装圆形垫块;垫块为砂浆预制块,中间穿孔,插入与箍筋同规格钢筋,点焊在主筋上,安装时注意使垫块能够在骨架下放时滚动。 砼转轮垫块的作用:一、起固定骨架并居中;二、起保护层作用;三、使钢筋笼不会刮伤孔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