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美学概论期末论文[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11中文4班]

姓名:[ 吕莎]

学号:[ 1112100294 ]

完成时间:2014年8月28日

浅谈当今社会进行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文学院 11中文4班吕莎 1112100294 32号

【前言】: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分支,把美育搞好对德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审美教育缺失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重视。

【关键词】:美育紧迫性必要性解决方法

一、何为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大概来说即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情况下美育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艺术美: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由此也可看出在学校教育中,学校的美育是非常细化的,几乎由每一个详细的活动贯穿。

在中国,美学是作为启蒙心智用的,现在美育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要对心灵进行教化,提高道德修养;美育对智育和德育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当今学校美育现状

既然美育在学校教育,在德育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在现实的实行过程中美育究竟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的?它的建构程度如何?它的现状如何?针对此项情况特做如下解说: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学校社会都比较重视智育,智育被强化了,德育、美育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尤其忽略了美育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一些中小学校往往因师资缺乏,而难以进行应有的审美教育,这种情况在偏远及落后地区则更为明显。从而导致新一代学生群体美学知识缺乏,不利于其德育的全面发展。

美学的知识的贫乏导致进入高校的学生审美能力严重的先天不足。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

他人、不懂得宽容谦让……这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们有些学生素质偏低,审美意识淡薄,审美修养缺乏,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

虽然有着如此多的不足,然而还是有多数学校对审美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美育的探讨研究相当缺乏;有些学校将美育课上成单纯的一两门艺术选修课,或把美育降低到简单的课外文娱活动的地位,美育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甚至在一些中小学校,老师之间把这门课程的课时侵占去讲解其他课程,而这种现象并不个别,是大多数的。

三、造成美育此种现状的缘由

传统的误区

1.“寓教于乐”的现实缺陷

在某一层面来说:“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有时候会把自我认识的知识世界视为渺小的、无意义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所谓“精神陶冶”只是一个不断远离人的生存现实、不断否定个体自我经验能力的知识体系,这样做的结果,使审美教育最终带领人们偏离了个体的发展,走入一个停留在表面理解的天地之中,抑制了个性、创造性,最终将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这足以说明当代审美教育的普遍失效,脱离了人的自觉性,创新意识。

传统思想上出现的“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在当代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已经成为审美教育活动的根本性错误。因此,当代审美教育不得不对传统的“寓教于乐”提出反思,并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促进美育发展。

2.审美教育简化为“技能主义”

新课改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关于德育的改革也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可在传统思想形式上,审美教育活动还依然被简化为艺术技巧。学生进行的依然是技能教育,而非审美教育。由此,审美教育成了一种人的“资格教育”,换言之,审美教育活动以及由此养成的个体艺术技能,转为对个体生活的漂亮包装。审美教育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当作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的全面过程。这样,审美教育在强化了“学习知识”这个目的的同时,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创造力及其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现在学校里的审美教育很多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直接理解的。由此也不难发现,其实很多的审美教育都变成了一种走过场,形式类的教学,这也主要是由美育授课的局限性导致的。更多的学校则把此类美学教育直接去除掉了,这无疑是现代美学教育的莫大悲哀与遗憾。

对于当代审美教育,如何克服这种由技能主义的审美教育所带来的片面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早日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四、当今审美教育不足引起的弊端

美育的缺失,无疑会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不可小视的弊端。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国家的进步。美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以此也警醒我们,应该重视美育。

在当今社会,教育方面来看,有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城市中小学生接触过校外艺术培训。钢琴、绘画和舞蹈成为接受专项艺术类教育的首选项目;但另一边却是令人尴尬的美学基本常识的缺失。例如“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文房四宝是什么?”四大才子等一些美学常识都答不上来。一边是艺术选修课的冷冷清清,很多家长和学生反映,相比较于升学和文化课,美育,不那么重要;一边是艺术类特长加分的争先恐后,为了在高考中获得最高可达几十、近百分的降分录取,那些原本对音乐、美术不那么感兴趣的孩子生生被打造成了“艺术特长生”。一边是农村孩子们还在苦于没有美术教材、音乐教具、艺术课的教师,一边是一些原本对艺术很感兴趣、很有天分的城市孩子,因为被家长过度强调“考级”、“证书”等“艺术成绩”而最终丧失了对艺术的兴趣。

“现在,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在增多。为了缓

解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德育、体育之外,还应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的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世界美学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更是用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再多也不为过”这样的言语强调了当下艺术教育、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的美育,不光是要学生会唱歌、会跳舞,而且要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彭吉象强调。换言之,目前,很多家长崇尚的,为孩子选择钢琴、小提琴、绘画等辅导班,或者一些学校仅是单纯地开设音乐和美术的课程,并不能涵盖美育的全部概念。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西安工程大学教师袁群强调,美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单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直接指向人的生存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人正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此段有部分内容是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的查询参考或直接加以引用】在当今的学生群体中,“除极其少数的尖子外,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几乎是空白。能够流畅完整地唱好一首教材歌曲,音准节奏能过得去的都很少;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识谱,极少数会识简谱;器乐课堂均未开展,无一人会演奏乐器。”{重庆市渝北区分别于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做了两次针对农村各中小学的音乐学科情况调查,发现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调查发现,全区参与调研的中小学共计62所,应配备专职音乐教师70人,实际仅配备12人,钢琴仅1台、电子琴仅1台、风琴仅6台,多数学校有多余空缺教室却无专设专用的音乐教室;教材配备齐全,但教参和录音齐全的仅2所。不仅仅在重庆市渝北区,艺术教育、美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全国很多地区普遍存在,而专职艺术教育教师短缺、课程投入严重不足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此处数据通过教育网页获得】,确实是的,很多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都是兼职,艺体课成为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搭搭课”,音乐、美术学科只是语文和数学教师为增加工作量的附属“休闲课”,学生也将这些课程当做是调剂的“耍耍课”,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美术等课程当成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意占用或者调整,即便课表上有安排,真正上全、上满的却不多。

此外,只有一本教材,教师仅凭一张嘴上课,辅助教学的音响、风琴、打击乐、课标和教师用书都没有,这是农村音乐课堂上的常态。笔者也是来自乡村的一名学生,对农村这种教育现状非常了解,在乡镇美育的教育情况确实是这样的,有些学校甚至直接不设置美术、音乐等课程。还有个别学校,因为音乐、美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在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以及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也存在不科学的现象。一些农村学校在计算课时量的比例时,艺术体育教师每节课只计0.8,而主课教师可计到1.2或1.5。长此以往,艺术类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均受到影响。有专家指出,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农村孩子同样有接受艺术教育、美育的需求。“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目标,需要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和成熟配套的政策导向,更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意识到艺术教育和美育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农村孩子的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也有利于我们教育的完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的城乡公平性。

除了以上这些弊端外,美育的缺失,也导致了国民整体素质的下降。比如:在当今社会,国民普遍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非常严重。类似“要嫁就嫁官二代、富二代”“傍个有钱女可以少奋斗10年”“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等等一些言论,无不反映了当今社会国民对金钱对物质对权力的高度崇拜。而对精神方面,艺术审美方面的关注则慢慢减少。这无疑对我们国家文化方面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正因为这些强烈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也使一些贫穷的群体产生强烈的仇富心理,把一切社会问题都或多或少的放大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国民审美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国民对美的评判,对美的维护有所扭曲。很多网友

调侃,外国人都怕中国人去他们那里旅游,因为中国人没有素质,随处扔垃圾,随处吐痰,随处拍照,随处涂涂画画。把美好的景色都破坏了。而为了防止这些行为,一些国家的旅游景点还特意用中文写上一些警示语,面对来自各国的游客,而独独用中文写了警示语,这说明了什么呢?难道不是反映了我们国民素质低下?国民对美的维护意识那么差,不得不说这跟审美教育的缺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因为没有美的概念,没有精神层面的审美,国人才会这样把任何事物都物质化。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美育的笑话:一所地处偏远的小学在上美术课,讲台上放着一尊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塑像。前来视察教学工作的教育局长走进教室,问一位学生:这个塑像怎么没有胳膊?学生怯生生地回答:不是我弄坏的。老师一旁赶忙解释说:这塑像买回来的时候就是残的,没胳膊。校长不好意思地打圆场说:学校经费紧张,买的是次品。局长很生气,对校长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下次一定要买好的,有胳膊的……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艺术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学校艺术教育被边缘化,形式单调,内容缺失,师资匮乏,有些地方的学校甚至连音乐、美术课都开不齐,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偏远农村学校调查时发现,有的小学生连国歌都不会唱,音乐课几乎是名存实亡。为此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农村孩子的美育,重视美育,不要让艺术教育成为城市孩子的专利。

五、如何拯救我们的审美教育

现在,无论是从教育界来说,或者是从整个社会来说,轻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依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物质问题,包含文化、精神、价值等多个层面。人文教育能提供价值导向和人生意义,缺乏人文教育,就会出现价值评价颠倒、价值观念混乱、精神空虚、信仰失落等现象,就会出现精神危机,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里。所以,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品位和格调,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当然,仅仅强调加强艺术和美育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关注艺术领域和艺术教育领域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如人生观、价值观、格调、趣味等。

1.严抓信息科技氛围,净化网络空间;现在,电影、电视、网络等领域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这些艺术教育领域的新现象我们应该予以关注,尤其是这些领域内有许多紧迫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应该注意将这些领域纳入艺术教育的视野。

以现在垄断了电影院线的所谓“大片”来说,渗透在这些“大片”中的趣味、格调、价值观对广大青少年影响很大,某种程度上已超过校内课堂教学对青少年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们自己制作的电影、电视和音乐、美术作品,以及广告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等,要着重向我们的年轻一代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的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要传播健康的格调和趣味。

2.立足基点,把握校园;另外,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建设,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大、中、小学都要尽可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大学还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把美育纳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与“德、智、体”并列的培养目标,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百年大计。作为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艺术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由于一切以升学为目标的功利主义作祟,艺术教育于是跑了调、变了味,失去了其应有的本质意义。

扭转艺术教育边缘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应当从学校的艺术教育抓起。就目前的学校艺术教育而言,课时并不多,投入并不大,开展起来并不难,关键需要一种重视、关心、呵护艺

术教育的环境、舆论和氛围。如果政府部门、各类学校的领导缺乏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解和正确认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边缘化和功利化的症结,“买有胳膊的维纳斯”的笑话或许真的就成了现实

3.建立新的人文精神;在构建新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让当代审美教育活动适应文化现实,推进文化工作,这也是审美教育活动的当代性要求。在人的全面教育方面,实现人的生活理想的当代性重塑。从而体现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要求。以现实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为依托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的教育。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吸取有益的东西进行改进。

4.综合全面开发的意识;在传统形式上的审美教育观念和实践,片面地规定了审美教育的单一功能。由于当代中国审美教育进程的变迁,必然要打破这种传统性的审美教育活动,并向当代审美教育提出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意识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意识的发现和强化为核心的。因此,对于当代审美教育来说,强调人的综合全面开发,它充分体现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权利的积极肯定,以及人自身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要求。所以,当代审美教育活动不再作为一种训练个体艺术技能和强调道德教化的规范性教育,而走向人的全面发展领域。人的全面发展总是与文化的全面建构相联系,当代文化的重建过程则必须以人的全面利益为核心,塑造全面的、健康的人。

【结语】:总之,审美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德育、智育、体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美育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待于人们意识的转变、提高,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些将有利于人类及其人格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3年12月8日

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挫折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活在新世纪的宝宝们在家中备受长辈们的宠爱,他们每天都被甜言蜜语所围绕,有困难的时候有家长替他们档在前,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但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要独立的,要独自去经历外米昂的风风雨雨的。 现在社会过度的提倡赏识教育夸奖教育正面教育许多家长无度的夸奖,造成孩子们的虚荣的增加,听不得别人说一点点的不好,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1、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儿童正确对待挫折儿童模仿性强,可塑性强。 所以作为家长应以身示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在自己遇到挫折时,就应正确对待,积极应对,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应对。 同时,家长平常还应加强学习和观察,注意把孩子的同龄伙伴中的好榜样及时地介绍给孩子,从而使他们从鲜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获得如何应对挫折的经验。 2、善于与儿童沟通,共同战胜挫折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当儿童遇到挫折时,一般会产生悲观、失望、退缩、敏感等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与孩子沟通,朋友般地倾听其倾 1 / 4

诉;然后帮助其正确归因,引导他们敢于正视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我。 在了解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创设机会让其体验或回忆成功的经历,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他们能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真正做到在顺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声叹气,形成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3、应把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对人的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实,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机构,它比家庭教育更完善,所产生的影响也更深远。 因此,学校是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 4、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专门的挫折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挫折教育就变成了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 在认知上,让儿童正确理解挫折,以使儿童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让儿童充分体验挫折,消除儿童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上,教儿童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儿童正确的反应方式,通过知、情、意、行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使儿童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论文

题目: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 内容提要: 人生的旅途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遭受艰难困苦,把孩子置于蜜罐中培养,对孩子过分娇纵,百依百顺所造成。可见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方式,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挫折心理教育承受认识 正文: 在当今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难。我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也深深地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特别在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人已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幼小心灵的重要性,不愿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但作为一个人,他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历经坎坷、挫折,首先就要承受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如果连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都无法承受,又如何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如何成为素质较高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要正确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甚至由于溺爱,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把胡闹当聪明,时常有意无意地袒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胆小怕事,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开拓生活的意志。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真正的爱,既要反映出尊重孩子的人格、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又要能善待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绝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不放任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孩子8岁那年正赶上家里有急事,有一天我没来得及给她做早餐,就随手给了她十元钱,放学回家我问她早上吃些什么钱是怎么花的,十元钱全部花光,她却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对孩子这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从不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那次以后,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老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

浅谈审美教育

浅谈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审美教育美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使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艺术美、形体美的感受和欣赏水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由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美 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 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净化。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其次,美育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地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再次,美育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发生学认为,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最后,美育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事实也表明,真正有成就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197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可见,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塑造美的心灵,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

三生教育开展意义及路径

三生教育开展意义及路径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有效窗口,是促成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必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不全面。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缺乏深刻认识,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以及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没有清楚的认识,社会实践随意性比较大。受到长期传统的生活成长理念的影响,很多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习惯于中学时期的学习模式,十分关注立足于校园中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动手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尤其缺乏重视。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社会实践这样一个综合锻炼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台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不明确,准备不充分,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的联系不够紧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实践方式单一,实践内容单调,不能很好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多以参观、访问为主,缺乏创新意识与竞争观念,实践内容设置有待科学化,使之能够满足不同年级和专业的需要,并与时代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相适应。大学

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优化实践模式,在校内外专业教师指导下,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使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课题调研、实践基地建设等等都离不开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地方政府以及各企业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现今虽然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和保障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能落实的情况。 4、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挖掘不深。目前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但一些高校只重视实践内容与社会大环境的结合,没有从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特点出发,不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活动,这样,参加实践的学生就缺少去探究活动意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家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安排等方面,存在“为了实践而实践”的现象,活动结束后不能有效地总结或者只是流于形式的总结,指导老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缺少“借题发挥”式的具体教育,这些都将造成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挖掘不够深刻,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将“三生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助于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三生教育”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

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随着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出现了许多崭新的内涵。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并已逐步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们认识到音 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他们认为,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被视为是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的。另一个原因是当代教育的发展,使社会普遍认识到音乐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历史悠久;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我国古代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如《论语·泰伯》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即是此意。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

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和教育,在那里,音乐长期拥有重要的教育地位,被保留在所谓的“自由七艺”之中。这些音乐教育历史证明: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教育和艺术 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 2、我国音乐审美教育有待深入; 我国与世界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一样,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但真正称得上音乐教育的历史,则只能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算起。五四前后,虽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主张的影响下,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终因时代的原因而不能有真正的音乐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建国初火热的政治年代,音乐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又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思想道德功能与智育功能,同时初步承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尽管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美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问题,尤其是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局限于音乐的辅德和

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问题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论文 题目:小学生挫折教育必要性及途径问题研究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教育学 年级:2010级2班 学生:粟小霞 指导老师:杜萍 完成时间:2012年6月19日

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问题研究 姓名:粟小霞学号:20100510972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教育学 我此次的选题主要讨论为什么要对小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怎样实施挫折教育,主要有哪些基本途径。而这一选题的研究及其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形成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这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光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工作。2.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在遭受挫折后进行自我调节中学生对家庭、社会、学校缺乏责任感,这也是造成他们在遇到挫折后变得消沉、颓唐不能自拔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责任感教育。3、班主任当好心理医生,为遭受挫折的学生进行心理诊治。 总之,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各种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学生能够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心里承受力愈来愈小了,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协调好各方面因素,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教师、家长、社会如何来帮助学生要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针对当代学生抗挫折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开展挫折教育,对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促进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育和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在此前很多人都研究了这一选题,但还不完善,我希望借此次的研究能对挫折教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找到更好的途径来实施,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好处。 一、小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浅论美学教育

浅论美学教育 毛坝小学刘光华 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作用的深入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然而在我国农村,由于诸多因素,相当多的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艺术教育没有应有的地位,不能发挥相应的培养作用。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就成了教育界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的,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就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这可以看作是普通美术教育同时也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原因,中小学教育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和师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美术课作为副课更受到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忽视。不可否认,美术课承担着中小学生的审美养成任务,其目的主要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并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那些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教育资源不足的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农村经济落后,教学资源匮乏 如今的农村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镇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特别体现在公共文化设施的缺乏上。例如,农村中小学,有的学校附近除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没有任何与美术相关的公共设施。再加上农村本身经济落后,地方无力对教育有更大的投入,从而直接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匮乏。 其次,美术相对其他科目而言不会对升学造成影响。这样,在学校和家长看来,美术就是“鸡肋”,不能和语、数、外相比,也就更不会在艺术教育方面增加投入。 基于上述原因,农村中小学美术所能够得到的内部和外部的教育资源是极为匮乏的,而某些学校教学器材和专业图书之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种由经济和地域问题导致的艺术教育资源匮乏可说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师资不足,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由于地处农村,生活水平比较低,不要说优秀的教师,就连刚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不愿意去,这必然会导致师资严重不足。无条件吸引师资,所以根本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在这种条件下,农村中小学在教学上基本是实行包班制,部分老师兼语、数、外与美术教学于一身。而且这些教师中的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门的美术培训,没有美术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认为美术课并不重要,经常把美术课改为体育课和自由活动课,或者干脆布置作业变成作业课。这种对农村孩子美术熏陶和教育的忽视,导致了农村孩子的美术修养和城镇孩子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因为我国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和青少年审美意识养成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大部分专职教师接受的还只是学院式的造型技术培养,与青少年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一定距离,缺乏可资借鉴的教学手段,这也使教学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三)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缺乏 从学生方面来说,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开设了美术课,但并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主

三生教育常识

三生教育常识 1.“三生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简称? 答:“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 2.什么是“三生教育”? 答: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3.什么是生命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4.什么是生存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 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5.什么是生活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浅论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浅论加强大学生美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英语语言文学系 084班 王金星

什么是美感 什么是美呢?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回答是:美即生活。他又强调:“生活必须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生活。”他理解说:“任何东西,凡是我们在期中看见我们所理解和希望的、我们喜欢那种生活,便是美。”可以看出美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是美感呢?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他是人类精神生活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美感作为一般感觉的特点。一是,美感由客观的美的刺激与主观对美的反映两方面构成,缺一不可。二是,美感离不开刺激感觉的形式因素,如光、色、形、声、味、气息、接触等等。三是,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象,那就是主观对美的反映。四是,感觉和描写世界的美 对于上述理论,我们可以通过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赠汪伦》的诗来解释。“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一,正式岸上的踏歌声,唤起乘舟欲行的诗人的美感,进一步引起了他对汪伦友情的深切感受,可见美感依赖于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的反映。第三,诗人积极的感受踏歌声,主动联想到友人的深情,从岸上的踏歌声想到汪伦的友情,体现了美感中的主动性。第四,诗人运用听觉、视觉感受踏歌声,表明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诗人李白善于捕捉日常生活里的美感,从而凝聚为诗的创造。以上表明美感具有感觉的一般特点,即美感作为一

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一般特点。 一、为什么学习美学 为什么学习美学?简而言之,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当代人在呼唤着美学,在发展着美学,在把美学变成一门与人类幸福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人类产生美感的根源,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自己觉的按照美感产生的规律追求美、创造美。每天都在说话的我们,并不会意思到我们在说“散文”;每天都在追求美创造美的我们,也往往意识不到我们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美学之后,能够增强我们追求美创造美的自觉性。 第二,学习美学能够使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伦理观与真理观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审美光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判断和评价。审美光直接指导着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确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胸怀崇高的审美理想,明辨美丑善恶的界限,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第三,学习美学,掌握审美活动规律,提到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的能力。 第四,有利于各种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二者从基底分手,回头又在塔尖结合。”2001年,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时,

挫折教育对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题目挫折教育对中学生 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姓名毛君恒 学号 0910407012 专业年级 09级物理学七班 指导教师朱喜香 2012年 5 月 28 日

挫折教育对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摘要 在当代,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享受着家人对其的宠爱,生活上无忧无虑,很多事情都由家长帮办,称为家里的“皇帝”、“公主”,遇到什么事,有人为他们想办法,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心理素质,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却很差,一旦失去了父母的“保护伞”,遇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在当代的社会中,经常会听到有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新闻,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没有勇气面对,只会采取逃避、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不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而且会影响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立足,更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因此,中学生挫折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国家、名族自强的需要。 21 世纪是人才辈出的世纪,21 世纪也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但是这种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竞争,一个人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否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等等,都将成为在竞争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代社会也是需要这样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更是缺乏这样的人。凡是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经历过挫折、困难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当代的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接班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的磨砺,就很难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勇气,很难战胜面对的困难,很难在社会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加不可能很好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因此,挫折问题是现在不可避免的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什么是挫折教育呢?为什么要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对学生本人及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意义?本文是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分析研究了中学生挫折的表现及原因,根据专业人士的调查报告,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提出了中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并指出开展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挫折教育的意义。本文认为,挫折教育应该成为一种规范和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始终,经过挫折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及一个国家的战斗力。 关键词 中学生;挫折;挫折教育;必要性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就中学生而言,挫折既可能促使其走向成熟,也可能成为其成长的障碍。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能够提供条件,让学生多经历一些“磨难”的事情,接受一些教训,感受生活,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要积极而为之。这有利于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战胜困难。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下面,谈点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是近年来十分走俏的一种教育方式。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孩子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事件1】新疆“四女生因排名落后集体自杀” 新疆石河子某中学初三四名女生,在2001年11月20日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是什么原因促使这四名花季少女走上绝路呢?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某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四位女生排在了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四人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 【事件2】北京“初二女生成绩欠佳服毒自杀” 事先没有任何预兆,也没留下遗书,2004年5月15日下午,北京大兴区某中学初二女生李月(化名)喝下农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李月从小就不爱说话,学习上不用师长多操心。但上了初二后,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没有轻松的时候。李月比较喜欢画画,几个月前她曾经画过一幅画,画中是一个流泪的小女孩。据该校老师说,李月自杀的原因,可能是期中考试排名下降了几十名,而且学校刚开过家长会,可能对孩子影响很大。该校校长也介绍了一些情况:学校开家长会那天,李月的父亲穿了一件比较旧的衣服,李月回家后便埋怨父亲不注意衣着,母亲批评李月不能这样对父亲。就因为这个,李月想不开喝了农药。 【事件3】甘肃“初二男生成绩欠佳服毒自杀” 仅仅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后被父母责备了几句,甘肃兰州某中学一名15岁的初中生竟然服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了解,2004年5月23日上午10时许,兰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明(化名)因为期中考试没有考好,被父母责备了几句,随后生气地钻进了厕所。不久,父亲隐约闻到 1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doc

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 ——浅谈中学生美育之必要 芦渎中学刘颖玲 关于学校要不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次的问题讨论已久。即使在国务院发 下文件明确指出学校和老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次之后,依然有学校 热衷于排名次、分优劣。也依然有反对和赞成两种声音不时响起。赞成者认为 可以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反对者认为排名次 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在孰是孰非的讨论中,老师、学生、家长都把眼 光投向了考试、分数。考差了的学生则成了众矢之的:老师要批评,家长要责备,同学要嘲笑。 一个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月考成绩公布后的反思中写道“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痛苦”,“我终于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他的痛苦是自己落后的成绩在众人面前的一览无余的痛苦,他所明白的学习重要性是保留自尊的重要性。面对挫败 他会自卑吗?面对批评他会怯懦吗?在数以万计的少年里面,有多少不快乐的 学生?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充 满了爱和同情。可是今天为什么他们只能收回迈向大自然的脚步钻进书堆,收 起应该飞翔的心灵,只知道考试、分数和竞争了呢? 追根溯源,它是我国传统教育选拔式和淘汰式的做法带来的必然结果。不 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问 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它使学生听不道“风声、雨声”,只留“读书声”不倦于耳。更惶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游乐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听音乐、欣赏绘 画、玩游戏、聊天。这些都没有任何功利性,只是轻松而已。可是现在似乎都 变味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淡化分数,要对学生的综合素 质进行评价。即在考查学生成绩之外,还要对学生的音乐、绘画、体育等能力 进行考查。于是乎儿童、少年弹琴、绘画、游泳,忙得不亦乐乎,一切都为了 这“综合素质”。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严重阻止了孩子们的心理放松和得到平衡的发展。一个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没有休闲的时间放松自己,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中国传挽美学的独特品格众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独特品格人生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中国美学的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当代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暴力倾向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挥霍无度行为、亲情冷漠行为以及各种不良思想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么,该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确认识挫折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心理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使这些问题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 二、创设挫折情境。 近几年,国内众多全封闭式特训学校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例如开设军事体能、户外拓展、心理辅导等课程。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矫正问题的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

浅谈挫折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浅谈挫折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摘要: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关键词:挫折教育个人成长重要性 前一段时间发生在全国的抢盐事件,虽然有不法经营商的影子在里面,但是国人在这种谣言面前毫无抵抗之力,毫无自己的主见,疯狂的抢购食盐的行为,不得不让人重视我们对灾难,对困难的抵抗之力。成人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孩子了。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将来全球化的的社会竞争中,大都不会有太强的生存能力。所以我们要及早地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早一些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精彩。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因

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其意志顽强、心理健全。 二.挫折教育缺失的后果 2010年10月9日上午9点,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市第六中学的少女小悦用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少女小悦自杀的原因,被疑是“因‘头发长’被老师周某及教导处先后三次赶出校门,因承受不了打击,最终选择喝农药结束了生命。 普宁市第一中学18岁女生罗某,趁学校双休日放假之机在本校一单杠上吊自杀。据悉,死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自杀原因疑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恩情所致。罗父告诉记者,女儿罗某多愁善感,性格一直都很内向,有事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可能这是女儿走上不归路的根本原因。 各国青少年自杀率。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较高,其中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25—34岁为18.94%。韩国教育部门18号发布报告说,韩国中小学生的自杀每年都在成倍增加,据调查,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原因是家庭矛盾,而担心学业表现不好则是自杀的第二大原因。瑞士生活水平及福利高居世界各国,但瑞士的自杀人数每年却高达约1400人左右,相当与每10万人中有19.1%人自杀率。15—24岁瑞士年轻人的平均自杀率为10万人中高达18.1%人。近10年来,日本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人,青少年的自杀率城明显的上升趋势。至此,青少年自杀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关系大事。三.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 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在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时,如果作品释放的美感属性直射 入学生的心理结构中,二者相互适应,相互契合,便会自然结成 审美关系,迸发出美感的火花,这一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教材创设审美情境;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审美情感,诱发审美体验;探究设疑,拓展思维, 提高审美能力。 一.利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入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这 些篇目文质兼美,齿颊留香。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绿 树掩映、翩然小巧、灵动娇美的“我的空中楼阁”;有水月浑融、江天一色、乱石穿空的长江;有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香缕缕的“荷塘月色”;也有落蕊轻扫、秋蝉残鸣、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天”。其中有优美,也有壮美,如一幅幅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作品的美具有可感性和直接性,朱光潜

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文中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鉴赏。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定向、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和审美感知能力。定向就是要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审美的要求,学习散文,提出欣赏自然美的要求;学习记叙文,提出欣赏社会美的要求。点拨就是根据审美对象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其美的因素。引导就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以教师为审美中介,把教材作为学生审美的客体,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融合为一。此外还要通过对比提高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课本中歌咏平凡伟大,歌颂善良纯真,鞭挞丑恶黑暗的篇目不计其数,如莫泊桑《项链》中的路瓦载夫人和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路瓦载夫人虚荣心强,令人鄙视,而德拉虽然经济拮据,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她卖掉了自己引以为骄傲的长发,这种真挚纯朴的感情是很美的。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丑的可恶,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东西,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审美体验 语文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为学生创设激情的氛围。教师要因势利导,以情激情,披文入情,寓教于情。寓教于情,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传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审美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语文是小学中审美教育内容极大丰富的学科,并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重视熏陶作用,着重强调其价值提升,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7)08-0167-01 审美的起点很重要,审美教育应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那么通过小学语文开展审美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人与生俱来就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审美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是需要目标明确地工作来培养。”也就是说,审美要靠后天培养,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教育意味着什么呢?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快速性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思维。由于学

校教育使小学生开始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各种各样新问题,逐渐使他的智力和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 思维为主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 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与成人,无论是家长、老师都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因为小学生人生经验有限,他们的内心世界相对比较单纯,做任何事情目的性很强,杂念较少。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不会封闭自己,喜欢对外沟通,开放性较强。例如,小学生的情绪大多直接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并且情绪的持续时间短,波动性较大。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我们比较容易把握和了解,这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稳定性不强,一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无论是意识还是个性都在快速发展,没有进入平稳而持续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建立的过程中,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刚要开始形成稳定的习惯和品行,对于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非常好的时期。 二、小学语文中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 通过分析如今使用的小学教材发现,从内容到展现形式都有许多美的元素,例如古诗、古画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