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20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旅游小镇的概念是在小镇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的,是众多小镇类型中的一种类型。旅游小镇同样是一个社会实体,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占有一定比例的小城镇,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要点;“泛旅游产业整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在我国,“小镇”早已有之,而近年形成了“小城镇”这一专有名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把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表示,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2016年将在国家层面,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引导扶持1000个小城镇发展为特色镇。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美丽、环境要美丽。旅游业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旅游小镇的建设将是实现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径。同时,旅游小镇的建设,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可以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传承地方文化特色,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可以预见,旅游小镇的开发和建设,将是未来几年各地建设的重点。旅游小镇作为魅力小镇的典型代表,将在国家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旅游小镇的内涵及建设意义,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国际旅游小镇建设现状、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发展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古城、艺术、影视、体育、温泉、医疗、休闲农业、花卉及众筹等细分市场的现状;随后,报告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区域以及典型的旅游小镇进行了分析;接着报告介绍了旅游小镇发展策略及投资情况,最后,报告对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判。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改委、住建部、商务部、财政部、各地市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旅游小镇建设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小镇建设,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一、旅游小镇定义 (5)

二、旅游小镇特点 (5)

三、全球旅游名镇 (5)

四、中国旅游小镇现状 (6)

五、旅游小镇发展前景 (7)

六、旅游小镇发展空间 (7)

附:报告详细目录 (9)

一、旅游小镇定义

旅游小镇的概念是在小镇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的,是众多小镇类型中的一种类型。旅游小镇同样是一个社会实体,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占有一定比例的小城镇,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要点;“泛旅游产业整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二、旅游小镇特点

(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旅游小镇的建设一般都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能够开发成为旅游产品的事物。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不论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或者是社会事物。旅游小镇的旅游资源比较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优势,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必然带来大量旅游要素的集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含旅游的六大要素。

(二)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旅游小镇内具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游客提供体验娱乐服务,吃、住、行等日常生活出行服务,金融服务等。旅游产业是小镇产业发展的主导核心,对小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凝聚力的作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所占的比重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增长效率高,对小镇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三)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旅游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政府主导在我国旅游小镇的发展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四)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旅游小镇的分布呈现规律性,分布主要受到地域区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了与大城市的距离、小镇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是否地处重要旅游线路等方面,都会对旅游小镇的分布产生影响。

三、全球旅游名镇

2016年6月27日,以“促进旅游名镇发展,共享生态文明传承”为主题的T20世界旅游名镇联盟长白山峰会在池北区隆重开幕。来自意大利、瑞士、荷兰、美国以及中国等14个国家的20个旅游名镇作为发起方,成立了T20世界旅游名镇联盟,并发布了T20世界旅游名镇联盟长白山宣言。

T20世界旅游名镇联盟公布了全球20个世界旅游名镇,它们分别是美国的布莱德莫镇;阿根廷的卡拉法特镇;意大利的科莫;英国的科兹沃尔德镇;瑞士的达沃斯镇;荷兰羊角镇;以色列的吉布斯镇,拉脱维亚的库尔迪加镇;捷克的卢哈乔维采镇;意大利的圣佩格里诺;法国的塞纳千年小镇;意大利的西米奥尼镇;韩国的新安曾岛以及南怡岛;日本的二世谷镇;波兰的扎克帕内镇。中国有4个小镇当选,分别是长白山的二道白河镇;山西的平遥古镇;浙江的西塘古镇;江苏的桠溪小镇。

四、中国旅游小镇现状

当前,建制镇的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正逐渐上升为各地旅游发展策略,成为各地的投资与建设热点。各地旅游小镇的打造,均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旅游小镇的综合体属性明显。

早在200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旅游小镇建设的意义。《意见》提出,打造云南省旅游名镇,首批建设60个旅游小镇。2011年,云南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计划在60个小镇的基础上,启动了15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包括68个现代农业型、34个工业型、60个旅游型、27个商贸型、12个边境口岸型、9个生态园林型。

2014年4月,海南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步伐,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品位,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出台了《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通过特色风情小镇带动,加快海南省城镇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海南省每年将选择2-3个示范镇,各市县至少选择1个重点镇,通过省、市县两级集中投入,逐年推进,建成一批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特色风情小城镇。

2015年,浙江省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聚集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2016年3月,《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划》指出,未来5年内,湖南要建设一百个特色旅游小镇。《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建设151

个旅游重大项目,拉动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以上,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建成35

个全域旅游示范县、100个特色旅游小镇、500个特色旅游村,创建100家国家等级景区(其中4A级及以上50家),创建35家等级旅游度假区,全面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专项旅游产品,推动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在内的复合型产品体系转型,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和较为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

五、旅游小镇发展前景

旅游小镇集合了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生活方式等多重旅游功能,将成为传统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撑和补充。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旅游小镇符合市场需求的体验化改造。

当前,建制镇的旅游小镇开发建设正逐渐上升为各地旅游发展策略,政府系列扶助政策的出台,加之资本的热切关注,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旅游信息化是当前旅游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信息化管理对于旅游小镇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型融合使旅游业提高了技术含量。在旅游资源整合、设施建设、项目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引发了旅游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带来了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已经改变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

同时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和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或将成为旅游小镇未来的发展趋势。

六、旅游小镇发展空间

除了政策利好之外,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加速了旅游小镇的发展。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国民消费需求正发生新的变化,文化性和休闲性成为旅游消费的新趋势,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

由于旅游小镇越来越多地集合了特色文化、娱乐休闲、夜生活、旅游服务、度假生活方式等多重旅游功能,便成为时下深受热捧的产品类型。旅游小镇是传统旅游产品的重要支撑和补充,以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综合休闲度假小镇开发正成为热点。

目前我国旅游小镇发展环境良好,受到政府、社会资本的高度重视,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2015年,我国旅游小镇的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1500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在20%左右。

因此,今后旅游小镇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在旅游消费的拉动下,休闲旅游小镇将形成综合性、多样化的消费经济链,本地居民的就业岗位将得到增加,城乡差距将缩小,小镇环境将日益美化,服务设施配套将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势必持续支持旅游小镇的发展,并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旅游小镇的开发项目。

另一方面,我国游客对旅游小镇的旅游需求将持续上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游客的旅游需求已从浅层次单一化观光需求演变成涵盖多个旅游要素的综合需求,旅游者渴望在目的地获得集知识性、体验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多重旅游体验,而旅游小镇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这类需求。

图表2016年至2020年旅游小镇市场规模预测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附:报告详细目录

《2017-2021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第一章旅游小镇相关概述

1.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1.1小镇的概念

1.1.2小镇的分类

1.2旅游小镇的概念及特点

1.2.1旅游小镇定义

1.2.2旅游小镇特点

1.3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3.1城镇化建设重要推手

1.3.2美丽中国建设重要路径

1.3.3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

1.3.4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3.5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第二章2014-2016年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分析

2.12014-2016年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分析

2.1.1全球旅游名镇现状

2.1.2资源型旅游小镇

2.1.3旅游集散接待型旅游小镇

2.1.4综合型旅游小镇

2.2日本二世谷

2.2.1小镇发展概述

2.2.2小镇发展现状

2.2.3小镇发展潜能

2.3日本奈良古城

2.3.1古城发展概况

2.3.2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2.3.3文化旅游开发措施

2.4其他旅游小镇

2.4.1美国布莱德莫镇

2.4.2法国法国枫丹白露

2.4.3法国依云小镇

2.4.4日本箱根温泉镇

2.4.5科茨沃尔德地区

2.4.6意大利科莫小镇

2.4.7荷兰羊角镇

2.4.8哈尔施塔特湖小镇

2.4.9卡拉法特小镇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背景3.1宏观经济发展背景

3.1.1国民经济总值

3.1.2工业运行情况

3.1.3固定资产投资

3.2房地产市场背景

3.2.1土地交易市场

3.2.2商品房销售规模

3.2.3市场价格走势

3.2.4去库存工作现状

3.2.5缓解去库存问题

3.3旅游产业发展背景

3.3.1旅游市场发展增速

3.3.2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3.3旅游创新创业活跃

3.3.4旅游市场发展态势

3.3.5旅游市场发展前景

3.3.6旅游市场发展空间

3.4旅游消费升级背景

3.4.1旅游目的多样化

3.4.2旅游方式个性化

3.4.3旅游产品深度化

3.4.4全域化转变成重点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分析

4.1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支持政策分析4.1.1国家政策积极推荐小镇建设

4.1.2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

4.1.3城市发展政策必然结果

4.1.4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4.2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发展概述

4.2.1旅游小镇的分类

4.2.2旅游小镇文化要素

4.2.3旅游小镇建设步骤

4.3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4.3.1旅游小镇利好政策

4.3.2全域旅游成为重点

4.3.3旅游名镇联盟成立

4.3.4旅游小镇开发动态

4.42014-2016年中国区域旅游小镇建设分析

4.4.1华北区域

4.4.2华东区域

4.4.3西南区域

4.4.4华南区域

4.52014-2016年房地产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动态

4.5.1旅游小镇成旅游地产优势品类

4.5.2华侨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

4.5.3新田集团田园小镇建设

4.62014-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分析

4.6.1特色小镇数量规模

4.6.2特色小镇建设成就

4.6.3特色小镇差异化建设

4.6.4特色小镇环保工作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

5.1资源主动型开发模式

5.1.1自然资源主导型小镇

5.1.2古城古镇

5.1.3行业依托型

5.2休闲集散型开发模式

5.2.1集聚型小镇

5.2.2城郊型小镇

5.2.3资源依托型休闲小镇

5.3中国旅游小镇开发模式总结分析

5.3.1因地制宜提升核心吸引力

5.3.2休闲产业多元聚集促消费

5.3.3城市化拓展功能日趋完善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重点类型旅游小镇建设分析6.1古城旅游小镇

6.1.1古城旅游概述

6.1.2小镇开发现状

6.1.3小镇发展启示

6.2艺术旅游小镇

6.2.1小镇发展现状

6.2.2小镇发展经验

6.2.3发展经验借鉴

6.3影视旅游小镇

6.3.1小镇建设条件

6.3.2“影视+旅游”探索

6.3.3华谊兄弟电影小镇

6.3.4冯小刚电影公社

6.4体育旅游小镇

6.4.1体育旅游规模

6.4.2小镇旅游类型

6.4.3小镇旅游特点

6.4.4新西兰皇后镇

6.4.5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6.4.6体育旅游投资机会

6.5温泉旅游小镇

6.5.1小镇发展状况

6.5.2小镇模式创新

6.5.3小镇存在的问题

6.5.4小镇建设要点

6.5.5小镇建设案例

6.6医疗旅游小镇

6.6.1医疗旅游发展模式

6.6.2匈牙利肖普朗小镇

6.6.3日本静港医药谷

6.7休闲农业旅游小镇

6.7.1小镇旅游产品

6.7.2小镇开发模式

6.7.3小镇开发思路

6.7.4日本MOKUMOKU农场6.8花卉旅游小镇

6.8.1花卉旅游产业现状

6.8.2花卉旅游产品形态

6.8.3花卉旅游开发模式

6.8.4四川成都三圣花乡

6.9众筹旅游小镇

6.9.1小镇发展思路

6.9.2小镇商业模式

6.9.3小镇开发策略

6.9.4小镇发展建议

第七章2014-2016年中国重点类型旅游小镇建设案例分析7.1乌镇

7.1.1小镇发展概况

7.1.2小镇运营特色

7.1.3差异化内容体验

7.1.4IP生态衍生输出

7.1.5小镇发展机遇

7.2古北水镇

7.2.1古北水镇概况

7.2.2小镇开发基础

7.2.3小镇规划布局

7.2.4小镇发展模式

7.2.5小镇开发运营

7.2.6小镇商业模式

7.2.7小镇盈利构成

7.3彝人古镇

7.3.1彝人古镇概况

7.3.2古镇区位优势

7.3.3古镇建设布局

7.3.4古镇开发模式

7.3.5古镇商业模式7.3.6古镇运营管理7.3.7古镇盈利模式7.4歌斐颂巧克力小镇7.4.1小镇发展概况7.4.2小镇建设布局7.4.3小镇发展模式7.4.4小镇运营管理7.4.5小镇盈利模式7.5丽江古城

7.5.1古城发展概况7.5.2古城产品业态7.5.3古城运营管理7.5.4古城开发隐忧7.5.5古城经验借鉴7.6凤凰古城

7.6.1古城发展概况7.6.2古城产品业态7.6.3古城运营管理7.6.4古城盈利模式7.6.5古城开发隐忧7.6.6开发经验借鉴7.7阆中古城

7.7.1古城发展概况7.7.2古城商业业态7.7.3古城运营管理7.7.4古城盈利分析7.8二道白河小镇

7.8.1小镇发展概述

7.8.2小镇发展现状

7.8.3小镇发展经验

7.9平遥古镇

7.9.1古镇发展概况

7.9.2古镇开发模式

7.9.3古镇旅游新模式

7.10鲁朗国际旅游小镇

7.10.1小镇发展概况

7.10.2小镇发展现状

7.10.3小镇建设规模

7.10.4小镇旅游项目

7.10.5小镇发展机遇

第八章2014-2016年贵州省旅游小镇建设分析8.12014-2016年贵州省小镇经济发展分析8.1.1小镇经济发展规模

8.1.2依托优势旅游为先

8.1.3集中资源各具特色

8.1.4各项支持补齐短板

8.22014-2016年贵州省旅游小镇建设分析8.2.1旅游小镇支持政策

8.2.2旅游小镇发展模式

8.2.3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8.2.4旅游小镇建设规模

8.2.5旅游小镇养老地产开发

8.2.6旅游小镇发展目标

8.2.7旅游小镇发展措施

8.32014-2016年贵州省典型小镇建设分析8.3.1花溪区青岩镇

8.3.2六枝特区郎岱镇

8.3.3仁怀市茅台镇

8.3.4安顺旧州古镇

8.3.5雷山县西江镇

8.42014-2016年贵州省重点城市旅游小镇建设8.4.1六盘水市

8.4.2遵义市

8.4.3兴义市

8.4.4黔东南州

8.4.5清镇市

第九章2014-2016年部分地区旅游小镇建设分析9.1北京市

9.1.1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9.1.2旅游小镇发展趋势

9.1.3旅游小镇价值延伸

9.1.4旅游小镇发展动态

9.1.5旅游小镇投资动态

9.2石家庄市

9.2.1旅游小镇建设目标

9.2.2旅游小镇投资状况

9.2.3旅游小镇发展机遇

9.2.4旅游小镇建设目标

9.3浙江省

9.3.1特色小镇建设意义

9.3.2特色小镇建设规模

9.3.3特色小镇形态特色

9.3.4特色小镇投资规模

9.3.5特色小镇发展措施

9.3.6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9.4江苏省

9.4.1旅游小镇支持政策9.4.2旅游小镇发展优势9.4.3旅游小镇发展目标9.4.4旅游小镇建设条件9.4.5市县小镇建设状况9.5陕西省

9.5.1旅游小镇建设规模9.5.2旅游小镇发展样本9.5.3旅游小镇发展策略9.6山东省

9.6.1小镇经济效益明显9.6.2旅游投资成新引擎9.6.3旅游小镇发展目标9.6.4旅游小镇建设措施9.7安徽省

9.7.1旅游小镇投资状况9.7.2旅游小镇建设状况9.7.3旅游小镇建设目标9.7.4旅游小镇建设要求9.8湖北省

9.8.1旅游小镇建设现状9.8.2旅游小镇综合效应9.8.3旅游小镇建设经验9.9湖南省

9.9.1旅游小镇建设现状9.9.2旅游小镇发展基础9.9.3旅游小镇建设思路9.9.4旅游小镇实践探索9.10福建省

9.10.1旅游小镇支持政策

9.10.2旅游文化小镇占主体

9.10.3市县小镇发展状况

9.11广东省

9.11.1旅游小镇产业机遇

9.11.2文化旅游小镇现状

9.11.3文化旅游小镇前景

9.11.4旅游小镇建设要点

9.12江西省

9.12.1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9.12.2旅游小镇建设目标

9.12.3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9.13云南省

9.13.1旅游小镇建设综述

9.13.2旅游小镇建设政策

9.13.3旅游小镇建设规模

9.13.4旅游小镇发展困境

9.13.5旅游小镇建设建议

9.14四川省

9.14.1旅游小镇建设现状

9.14.2旅游小镇投资现状

9.14.3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9.15其他地区

9.15.1海南省

9.15.2娄底市

9.15.3崇左市

第十章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策略分析10.1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10.1.1主题化开发

10.1.2合理化布局

10.1.3景区化设计

10.1.4休闲化业态

10.1.5特色化生活

10.1.6信息化管理

10.1.7完善的保障体系

10.2旅游小镇全域旅游开展策略10.2.1全域构架旅游主导

10.2.2全域打造核心吸引力10.2.3全域突出个性特色

10.2.4全域贯彻旅游标准

10.2.5全域配齐旅游业态

10.3传统城镇转型升级策略分析10.3.1城镇化发展转型

10.3.2城镇产业转型

10.3.3城镇商业转型

10.3.4城镇交通转型

10.3.5城镇公园转型

10.3.6城镇公共设施转型

10.4旅游小镇规划建议分析10.4.1传统革新必要性

10.4.2对传统规划革新的思考10.4.3旅游小镇规划建议

10.5旅游小镇产品开发策略10.5.1确定小镇主体风貌

10.5.2建立核心吸引物

10.5.3研发小镇的各项产品10.5.4小镇建设极致化落地10.5.5打造品牌确立差异化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 1979年9月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 1980年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又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 在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之后,农村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用政策引导农村的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农业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引导城镇化的开端。 1995年4月,根据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公安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土地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依靠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选择一批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将小城镇建设提高到了“大战略”的高度。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5年胡锦涛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会议还着重强调,未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产业布局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而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地对特色小镇进行了大量探索,做出了一些成绩。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那么,如何搞好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开发? 我想结合自己10多年来对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和策划设计实践,谈谈如下体会: 一、什么是特色小镇? 我认为:特色小镇,就是有特色的小地方。“有特色”主要是指产业有特色,不管是制造还是服务,也不管是文化还是旅游,其实都是产业,都必须有特色;“小地方”主要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集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上。这个空间不一定就对应某个行政区划,但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主体,一定有极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由业而聚人,由人而兴文,由文而引游,最后自然地、历史地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有机体,生态、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的生态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二、开发建设特色小镇的独特意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目前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城镇化发体现状与思考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城镇化发展 进程、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阐述了阜阳市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并分 别从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实 行深刻的剖析。最后,从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立足市情实 际明晰发展目标,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阜阳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新的经济 增长极。近几年,阜阳把推动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和推动 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但为阜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富民强 市的战略支撑点。 一、阜阳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 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4.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 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先后经历了平稳恢复阶段(1978~1995年)、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和快速推动阶段(2006年后)的发展过程。1978~199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4.5%逐步攀升到10.6%,年均提升0.36个百分点,属逐步恢复提升阶段;1996年 阜阳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到2005年的26.5%,十年年均提升1.59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发展质量

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7.5%,2006年以来年均提升1.22 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扩 展加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GDP总量攀升到1146.1亿元,1978~2014年GDP年 均增长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8%,“十二五”前四年均 速达10.5%,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动,2014年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7.5%, “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是全市城镇化持续快速发 展时期。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293.4万人,是2010年的1.2倍,分别 是2005年和1978年的1.3倍和10.7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区持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拓展。2014年末,全市 城市面积788.6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1倍,平均每年增加6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 增加135.9%和37.9%。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持续 扩大。全市城市人口179.7万人,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50.5%和8.1%。2.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增强近年来,阜阳市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增大对城市建设、道路和公用设施的投入,城市功 能日趋完善。201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 44.1%。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753公里,比2010年增长40.7%;城市公 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4.9%和81.2%;城市排 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增长79.0%和36.3%。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 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 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绿 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产业层次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积极调整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 务业的发展,促动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 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4年,阜阳全市二、三产业增加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制 第三章:编制内容 第四章:成果要求 第五章:审议程序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概念定义: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 第三条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一)产业特色鲜明。根据城市发展定位,聚焦支撑未来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选择一个所在镇(区)最具基础优势、最具成长空间的细分产业作为特色小镇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做精、做特、做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规划》须统筹协调周边镇(区)发展,鼓励跨镇(区)协同发展及整合资源共建特色小镇。 (二)规划布局合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多规合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环境禀赋和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区块内锌铁棚区、传统工业园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空间。规划面积要适当控制,要设立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推动核心建设区紧凑布局、高效利用。其中,规划须选址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区服务完善的区域,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核心建设区或起步区须选择与“三规”相符合、规划建设条件优越、产权清晰的区域,便于发展建设。规划须坚持“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理念,落实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海绵城市、公交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等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以及公共产品供给。 (三)功能融合完备。规划须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优质工作生活环境的需求,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特色。规划须加强非遗等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活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和名村,保护山水人文,增强绿色休憩空间。 (四)创新创业活跃。规划须立足高新、高端、高质、高效,推动技术、产业、业态、模式、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规划须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汇聚创新人才、风投资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2013-11-4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3/1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正式结题。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担任负责人,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加。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该项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这份报告也成为项目组就城镇化问题向中央提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该报告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课题。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随着当前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城镇化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有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持续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多年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统计指标高于实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比重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中1/3的流动人口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农民工整体上技术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无务农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的城市现象突出,成为提高消费、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益显现。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性复合型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摘要】城镇化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矛盾。本文围绕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 阐述,并提出要通过改革户籍、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城乡产业化;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城镇发展道路等方法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所谓城镇化其实质是指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 改造发展的建设过程。它是我国物质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 化进程日益加快,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比较滞后,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新

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下面笔者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1.1城镇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健全的城镇体系是促进城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 前提。然而,纵观当前的城镇发展可发现我国目前的城镇体系仍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不能统筹兼顾城乡的协调发展,不能合理扩大规模突出优势,导致一些地方小城镇居多,缺乏大城市的经济支撑,而大城市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城市与小城镇的相互发展。②城镇经济结构不合理,不能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不能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忽视与周边经济的联系,二、三产业发展不足。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完善。比如在教育设施、园林绿化、用水普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 1.2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 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先富带后富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呈现了飞速的发展,聚集了中国大量的财富,随着其经济及环境的逐步改善,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而在我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中国城镇化的意义

近年来,城镇化几乎成为举国上下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他不但是学者们在论文中经常讨论的主题,而且成为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一项重要选题。通过传媒,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心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尤其重要的事,自从1998年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决策和在国家“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和对我国几 十年不变的城市发展方针作了一定调整后,人们普遍认识到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 重要措施之一。自此,“城镇化”从学者们的论坛走上了各级政府的计划和议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很多地方的领导开始注意本地的城镇化率,与国内、国外多方比较,找差距,订目标,提出提升城镇化率的计划,表示了若干年后要达到或超过某某水平的豪迈决心。前不久,某特区城市(在特定条件下)提前“消灭”了农村人口,达到100%城镇化,曾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就是这方面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市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过程无不和他们各自的国情(包括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和不同的特点。城镇化是受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动,但是它的推进,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待城镇化,既不能“人为抑制”,也不能“拔苗助长”。根据世界各国和我国自己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是比当前纷纷“提指标”,“搞攀比”更有意义的事情。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而20世纪初只有13%,100年间提高35个百分点。全球城镇人口达到28.6亿。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城镇化,其中一部分国家出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缺少生计,大量涌入缺乏就业岗位的大城市而造成所谓“过度城镇化”现象,一部分发达国家则基本达到了城镇化相对停滞的阶段。这些国家的城镇化率不再上升,但并不意味着城市停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全球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他们在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城镇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城市的不断增长。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71座,2000年增加到388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20世界后半期出现的。1950年只有1座,2001年已有17座,其中13座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上海、北京)。这种巨型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是“区域性的城市”,城市的“范围”就是一个“区域”,其影响范围就更大了。从区域范围看,有些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

大等喊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设计(精简版)

大等喊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设计 第一部分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基本对策 (7) 第三章大等喊发展战略 (9) 第四章村镇性质及主题形象定位 (11) 第五章村域经济布局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1) 第六章镇(村)域镇村体系规划 (12)

第七章镇域镇村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用设施布局规划 (13) 第八章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18)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 (19) 第十章大等喊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大等喊专业规划 (24) 第十二章大等喊防灾减灾规划 (29)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 (31) 第十四章空间管制区划 (3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35) 第十六章远景轮廓规划 (36) 第十七章大等喊旅游发展规划 (36) 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47) 第十九章附则 (48) 第四条地理位置 大等喊属姐相乡贺赛村委会,位于云南边城瑞丽市西南十九公里处。 第五条自然条件 5.1地形地貌 大等喊土壤肥沃,平均海拔753.2米。地貌以平坝为主,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沟渠纵横,水塘沼泽星罗棋布。 5.2水文气象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在5—10月。

5.3环境目标 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村镇环境建设和国土整治。规划期内城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0%,大气环境质量达二级以上,地面水质(非饮用水水质)达到Ⅲ类。 第六条资源条件 6.1 自然资源总耕地面积2393亩,水田1818亩,旱地575亩。人均拥有耕地2.30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柚子、香料烟等。 6.2 风土人情 大等喊的民歌音高流畅,即兴发挥,有诵调与歌调两种,主要是山歌和情歌,有吟诵调、哭嫁调、舞蹈歌曲、幼儿歌曲、小调等。主要乐器有“叮散赛”(三弦琴)、葫芦丝、象脚鼓、镲和排铓等。每逢喜庆佳节,大等喊傣族用歌舞欢度节日,主要舞蹈有:鼓舞、孔雀舞、大鹏鸟舞、马鹿舞、刀舞、棍舞、铓舞等,多为集体舞,也有单人舞。 傣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有拳术、棍术、刀术、爬杆、顶棍、丢包、打陀螺、跳绳、荡秋千等。这些活动主要在劳动之余或节假日时开展。 民间文学主要有叙事史诗如《娥姘与桑洛》和风俗歌(情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谚语等。村民每户都存有两本以上以神话传说为主体的经书,诗歌都有韵脚,情诗所占比例较大。 大等喊位于瑞丽市姐相乡境内,由姐相乡集镇经321省道行驶两公里即可到达。大等喊处于瑞丽——一寨两国——大等喊——弄岛的旅游线上,靠近瑞丽江和中缅边境,毗邻雷奘相寺、中缅友谊井、一寨两国、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等,紧邻中缅边境贸易口岸-弄岛。规划的杭瑞高速公路从西南侧穿过。 “大等喊”是个风情万种的傣家村寨,遍地花木扶疏,一蓬蓬婀娜多姿的凤尾竹、青葱蓊郁的宽叶芭蕉;到处有浓绿的柚树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道,竹林环抱的傣家竹楼与田园交错布置,别具田园风光。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 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 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 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 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 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 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 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 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总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比,与亿万农民对成为城镇稳定居民的渴求相比,我国存在严重的城镇化滞后。 我国城镇化滞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加剧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过少的矛盾,使农业和农村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