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D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文化

B.交流

C.外交

D.发展

2.( 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传统

B.政策

C.教育

D.创新

3.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D )优先。

A.利益

B.速度

C.人才

D.效益

4.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 A )。

A.整体性

B.分散性

C.高效性

D.经济性

5.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 C )待遇。

A.教师

B.公务员

C.技术工人

D.工程师

6.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

A.共同富裕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现代化建设

8.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 A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

B.产业结构升级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 A )

A.社会保障

B.税收调节

C.公共服务均等化

D.市场经济

10.十八大进一步把( 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社会和谐

B.生态文明

C.政治

D.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D )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12.( C )是最大的民生。

A.卫生

B.教育

C.就业

D.三农问题

13.(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 D )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A.森林公园

B.湿地公园

C.主题公园

D.国家公园

15.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 C )就业。

A.更高水平和更充分

B.更高水平和更平衡

C.更高质量和更充分

D.更高质量和更平衡

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 B )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A.提高产品商品质量

B.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C.提高生活物质水平

D.提高供给物质水平

17.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 A )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A.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B.多主体供给、多部门监管、租购并举

C.多样化保障、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D.多样化保障、多部门监管、租购并举

18.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 B )的意识。

A.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D.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

19.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化最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 C )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A.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B.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人与环境和谐共生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B )。

A.四位一体

B.五位一体

C.三位一体

D.六位一体

2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新目标,即“在本世纪中叶建成(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民主文明幸福绿色

B.富强民主文明幸福美丽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22.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 C )为主线。

A.转变发展方式

B.优化经济结构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转换增长动力

23.着力解决环境问题,构建( B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A.政府主体、企业主导

B.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C.着呢功夫为引导、企业为主体

D.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导

24.( D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25.( D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A.八荣八耻

B.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价值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6.建设( C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经济强国

B.政治强国

C.教育强国

D.文化强国

27.提高国家软实力,首先要( A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弘扬中华文化

B.加快经济发展

C.壮大军事力量

D.扩大对外开放

28.我国经济已由阶段转向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C )

A.高速增长高水平发展

B.高速发展高水平发展

C.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

D.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29.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A )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0.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 A )的经济体系。

A.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B.绿色节约循环发展

C.绿色低碳节约发展

D.节约低碳循环发展

31.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在( D )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物质文明

B.农业文明

C.原始文明

D.工业文明

32.( A )是融文化、技术、低碳为一体的生产。

A.生态经济

B.文化经济

C.政治经济

D.农业经济

33.目前迷失的经济增长导致消费与生产失衡,属于( B )现象。

A.通货膨胀

B.GDP中毒

C.科技失灵

D.精神中毒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 A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党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科学发展观

35.( C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协调

B.开放

C.共享

D.共同富裕

36.( B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A.创新

B.绿色

C.开放

D.共享

37.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 B )。

A.《中国制造二〇二〇》

B.《中国制造二〇二五》

C.《中国制造二〇三〇》

D. 《中国制造二〇三五》

38.( C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貌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念

39.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最( A )的因素。

A.稳定

B.混乱

C.活跃

D.短暂

40.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B )。

A.政治自信

B.文化自信

C.经济自信

D.军事自信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坚持创新发展,要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ABCD )、管理等要素配置。

A.劳动力

B.资本

C.土地

D.技术

2.坚持共享发展,加大对( ABCD )的转移支付。

A.革命老区

B.民族地区

C.边疆地区

D.贫困地区

3.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 ABCD ),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A.城市化格局

B.农业发展格局

C.生态安全格局

D.自然岸线格局

4.( ABD )问题时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A.农业

B.农村

C.农田

D.农民

5.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是确定了( ABCD )的发展理念。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共享

6.解决全面小康,要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坚决打好哪三个攻坚战?( BCD )。

A.乡村振兴

B.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C.精准脱贫

D.污染防治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ABC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严惩腐败

8.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是推动经济发展( ACD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A.质量变革

B.利益变革

C.效率变革

D.动力变革

9.坚持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 ABCD ),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A.坚守底线

B.突出重点

C.完善制度

D.引导预期

10.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加快建设( ABCD )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A.实体经济

B.科技创新

C.现代金融

D.人力资源

1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ABCD)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A.产出高效

B.产品安全

C.资源节约

D.环境友好

12.文化自信( AC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B.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C.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D.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1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 BCD )。

A.教育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1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 ABCD )重大任务:

A.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B.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三去一降一补”

C.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企业

D.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

1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 ABCD )。

A.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D.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伟大( ABCD )。

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

C.团结精神

D.梦想精神

17.五位一体是( ABCD )。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18.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 ABCD )。

A.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C.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D.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9.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ABCD )。

A.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

B.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C.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重要制度

D.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群众自治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ABC )。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参政议政

2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BCD ):

A.以民为本

B.市场经济

C.共同富裕

D.公平正义与民主政治

22.社会建设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BCD )

A.发展社会事业

B.优化社会结构

C.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D.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2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有( ABCD )

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C.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5.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 ABCD )。

A.社会管理法律建设

B.体制机制、能力建设

C.人才队伍建设

D.信息化建设。

2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ABC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监督政府

27.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ABC )。

A.坚守底线

B.突出重点

C.完善制度

D.加大拨款

28.中国现行民生制度存在的问题有( ABC )

A.碎片化

B.公平性

C.可持续性

D.无法确定

29.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ABCD )。

A.推进绿色发展

B.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C.加快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D.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3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提高( ABCD )

A.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B.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策略

C.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D.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

三、判断题

1.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唯有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现代经济体系的总体思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4.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构建创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环境、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5.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6.资源化应该放在循环经济原则的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7.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非主体功能区,发挥非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

8.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1.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1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我国最大的国情仍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14.缩小收入差距,就是要增加乡村居民收入,降低城市居民收入。(×)

15.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就是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施扶贫搬迁。(×)

16.我国现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创新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下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创新驱动“有形之手”的作用。(√)

17.环境民事责任实施无过错责任原则。(√)

18.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创业方面打破禁区,在全国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并向全国推广。(√)

1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0.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21.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2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23.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24.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5.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26.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27.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28.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29.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30.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等都与绿色发展的观念和原则相一致。(√)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毛概第十章和十一章总结

第十章 1、先进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 时代进步的潮流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为什么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四有”之间的关系: (1)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2)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思想的体现; (3)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4)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5、培育“四有”公民的必要性: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 (2)培育四有公民,提供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理论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国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统一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中概括和提炼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8、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9、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体 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2018毛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目标)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五大发展理念(如何把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五大发展理念(作用和地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 1、新常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动力 2、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想不起来从经济新常态往回推)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个层面)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 个举措)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目标)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注意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如何)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 字方针)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如何落实) 1.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明确一国和两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知识点归纳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科学内涵:(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以上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当前,

毛概第十章第一节教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名称:第十章第一节教学提纲 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系别电气工程 专业班级电信S2009-2-16 学生姓名易延烽 学号16 2011-4-14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建设的基本方针;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根本任务. [学习重点] 1丶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丶了解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3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重点) 4丶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难点) 一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丶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狭义的 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有关人类 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丶道德风尚丶文学艺术丶教育和 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2丶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丶体现先进生产 力发展要求丶代表做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丶反应时代进步 潮流的文化,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 求先进性。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 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 创造精神的额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丶一个民族不可能立 于先进民族之林。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同改革开 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里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 支持丶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丶我国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丶建设和改个的奋斗历程中,重视文化建设,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 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党不仅 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 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 论。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试题要求得) 1、( D )就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得基础与关键。 A、文化 B、交流 C、外交 D、发展 2、( D )就是引领发展得第一动力,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得战略支撑。 A、传统 B、政策 C、教育 D、创新 3、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D )优先。 A、利益 B、速度 C、人才 D、效益 4、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得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 ( A )。 A、整体性 B、分散性 C、高效性 D、经济性 5、坚持共享发展,就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得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得支持,提高( C )待遇。 A、教师 B、公务员 C、技术工人 D、工程师 6、经济改革得方向就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得特征就是( B )。 A、共同富裕 B、中国共产党得领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现代化建设 8、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得下降,推动( A )成为经济生活中得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 B、产业结构升级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得第一道关就是要完善( A ) A、社会保障 B、税收调节 C、公共服务均等化 D、市场经济 10、十八大进一步把( 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得建设布局。 A、社会与谐 B、生态文明 C、政治 D、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就是全体中华儿女 ,就是中华民族所在。( D )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12、( C )就是最大得民生。 A、卫生 B、教育 C、就业 D、三农问题 13、( C )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得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 D )为主题得自然保护地体系。 A、森林公园 B、湿地公园 C、主题公园 D、国家公园 15、提高就业质量与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与积极就业政策,实现( C )就业。 A、更高水平与更充分 B、更高水平与更平衡 C、更高质量与更充分 D、更高质量与更平衡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五位一体”的提法,打破了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水平指数的扭曲式发展,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美好、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氛围,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值得拍手称赞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

展, 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格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国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指针,是处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对书写“绿色”传奇的殷切期盼。上下一心,美丽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第十章 毛概习题 答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C.开放与合作 D.互惠与共存 2.()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趋势。 A.霸权主义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世界格局多极化 3. 走()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和平发展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霸权主义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5.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争取全球领导权 C.自给自足 D.广泛结盟 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的竞争 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 D.军事力量的竞争 7.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A.不结盟战略 B.一边倒战略

C.一条线战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真正的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11.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1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3.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二、多项选择题 1.()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毛概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和先进文化 1.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2.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它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二)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给予重要论述,并且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在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并且还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五位一体”布局(1)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五位一体的内容和内涵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五位一体”的提法,打破了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水平指数的扭曲式发展,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美好、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氛围,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值得拍手称赞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格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国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指针,是处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对书写“绿色”传奇的殷切期盼。上下一心,美丽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毛概作业题及问题详解

1、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 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邓小平在十二大 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5、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邓小平南方讲话

1、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在全国率先一次性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突破跑审批的“公章旅行”:18个办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一颗印章敲定;打破市场监管的“九龙治水”:力推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局合一”,大部门制有望在省级层面破冰;……“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天津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蹄疾步稳。不仅是天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地处处吹响改革“集结号”,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间接动力 D.最终决定力量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ocx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D)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 文化 B.交流 C.外交 D.发展 2. (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 传统 B.政策 C.教育 D.创新 3. 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D )优先。 A. 利益 B.速度 C.人才 D.效益 4. 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A)。 A. 整体性 B.分散性 C.高效性 D.经济性 5.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 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C)待遇。 A. 教师 B.公务员 C.技术工人 D.工程师 6. 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 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B )。 A. 共同富裕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现代化建设 8.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A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 B. 产业结构升级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A ) A.社会保障 B. 税收调节 C.公共服务均等化 D.市场经济 10. 十八大进一步把(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社会和谐 B. 生态文明 C. 政治 D.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D ) A. 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 一致愿望;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12 .(C )是最大的民生。 A.卫生 B. 教育 C.就业 D. 三农问题 13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D )为主题的自然保 护地体系。 A.森林公园 B. 湿地公园 C. 主题公园 D. 国家公园 15.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C )就业。 A.更高水平和更充分 B. 更高水平和更平衡 C.更高质量和更充分 D. 更高质量和更平衡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什么五位一体具体内容是什么 经“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

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毛概第十章练习题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D ) A.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A )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容。 A. 新发展理念 B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现代化经济体系 D. 科学发展 3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A ) A. 创新 B. 协调 C. 绿色 D. 共享 4 、(B )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持续发展的在要求。 A. 创新 B. 协调 C. 绿色 D. 开放 5 、(C )是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A. 共享 B. 协调

C. 绿色 D. 开放 6 、(C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A. 创新 B. 协调 C. 开放 D. 绿色 7、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A)为主线? A.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建设“两型社会” D. 保障和改善民生 8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B) A. 虚拟经济 B. 实体经济 C. 绿色经济 D. 黑色经济 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B ) A. 市场体系 B. 产业体系 C. 绿色发展体系 D. 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0 、坚持(D )发展,就是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A. 创新发展 B. 开放发展 C. 绿色发展 D. 共享发展 11 、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要弘扬(D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