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1 指出下列系统中哪些属开环控制,哪些属闭环控制:

(1) 家用电冰箱 (2) 家用空调 (3) 家用洗衣机 (4) 抽水马桶 (5) 普通车床

(6) 电饭煲 (7) 多速电风扇 (8) 调光台灯

解:(1)、(2)属闭环控制。(3)、(4)、(5)、(6)、(7)、(8)属开环控制。

1.2 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起什么作用?

解: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如下:

(1) 给定元件:由它调节给定信号,以调节输出量的大小。

(2) 检测元件:由它检测输出量的大小,并反馈到输入端。

(3) 比较环节:在此处,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进行叠加,信号的极性以“+”或“-”表示。

(4) 放大元件:由于偏差信号一般很小,因此要经过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以驱动执行元件。

(5) 执行元件:驱动被控制对象的环节。(6) 控制对象:亦称被调对象。

(7) 反馈环节:由它将输出量引出,再回送到控制部分。一般的闭环系统中,反馈环节包括检

测、分压、滤波等单元。

1.3 图1-1表示的是一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离心调速器的轴由内燃发动机通过减速齿轮获得角速度

为w的转动,旋转的飞锤产生的离心力被弹簧力抵消,所要求的速度w由弹簧预紧力调准。

(1)当w突然变化时,试说明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2)试画出其原理方框图。

图1-1 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1)发动机无外来扰动时,离心调速器的旋转角速度基本为一定值,此时,离心调速器与减压比例控制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发动机受外来扰动,如负载的变化,使w上升,此时离

心调速器的滑套产生向上的位移e,杠杠a、b的作用使液压比例控制器的控制滑阀阀芯上

移,从而打开通道1,使高压油通过该通道流入动力活塞的上部,迫使动力活塞下移,并通

过活塞杆使发动机油门关小,使w下降,以保证角速度w恒定。当下降到一定值,即e下降到一定值时,减压滑阀又恢复到原位,从而保证了转速w的恒定。

(2)其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1-2 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

作业二

2.1 试建立图2—1所示电网络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其传递函数

解:(a )根据克希荷夫定律有 ?????

=+=?)

2()()1()(1)(iR t u t u idt C t u o o r 由(1)式可得 ))()((dt

t du dt t du

C i o r -= 代入(2)式可得 ))

()(()(dt

t du dt t du RC t u o r o -= 整理后得系统微分方程: dt

t du RC t u dt t du RC

r o o )

()()(=+ 经拉氏变换后,得 )()()(s RCsU s U s RCsU r o o =+

故传递函数为: 1

)()()(+==

RCs RCs

s U s U s G r o

(c )根据克希荷夫定律有??

?

??+=+=?)

2(1

)()1()()(21idt

C i R t u t u i R t u o o r

R 2

C

)(a)

R 1

R 0

u r (t )u c (t )

u r (t )R 1

R 2C

u c (t )+

-u r (t )+-

R 1

u c (t )(c)

(d)C 1

C

u r (t )

u c (t )

(a)+-

R '

R 0C 0

u r (t )

u (t )+

u r (t )+

(c)

由(2)式可得 dt

t du R CR dt t du R R R C i r o )

()()(12121-+=

代入(1)式可得 )()

()()()(221t u dt

t du CR dt t du R R C t u o r o r +-+= 整理后得系统微分方程: )()

()()()

(221t u dt

t du CR t u dt t du R R C r r o o +=++ 经拉氏变换后,得 )()()()()(221s U s sU CR s U s sU R R C r r o o +=++

故传递函数为: 1

)(1

)()()(212+++==

s R R C s CR s U s U s G r o

2.2 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22)(+=t t f (2)t

te

t f 21)(-+= (3))3

5sin()(π

+

=t t f

(4))12cos()(4.0t e t f t

-= 解:(1)s s

s F 2

2)(2

+=

(2)2)2(11)(++=s s s F (3)由t t t t f 5cos 2

3

5sin 21)3

5sin()(+=

+

故)

25(25

3)25(23)25(25)(2

22++=+++=

s s s s s s F (4)2

212

)4.0(4

.0)(+++=

s s s F

2.3 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1))3)(2(1)(+++=

s s s s F (2)5

23

)(2++=s s s F

解:(1)由2

132)3)(2(1)(+-+=+++=

s s s s s s F 故t

t e e t f 232)(---=

(2)由2

222

)1(2

23

523)(++?=++=s s s s F 故t e t f t 2sin 23)(-=

2.4 若系统方块图如图2—2所示,求:

(1)以R (s )为输入,分别以C (s ) 、Y (s ) 、B (s ) 、E (s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2)以N(s )为输入,分别以C(s )、Y(s )、B (s )、E(s )为输出的闭环传递函数。

图2—2 系统方块图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燕山大学,第二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其发展过程。 维纳(N.Wiener)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个要素,这就是控制论的中心思想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控制论的起步、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和成熟、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等阶段。具体表现为: 1.1765年瓦特(Jams Watt)发明了蒸汽机,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离心式飞球调速器,2.1868年麦克斯威尔(J.C.Maxwell)发表“论调速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并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 3.劳斯(E.J.Routh)等提出了有关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4.20世纪30年代奈奎斯特(H.Nyquist)的稳定性判据,伯德(H.W.Bode)的负反馈放大器; 5.二次世界大仗期间不断改进的飞机、火炮及雷达等,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得到提高; 6.1948年维纳(N.Wiener)通过研究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文,奠定了控制论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 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要素; 7.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8.50年代末开始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很快,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系和新的分支。 9.当前现代控制理论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正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生物系统、医学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 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它可分为人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人工控制系统就是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1-3.何谓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系统特点:系统简单,容易建造、一般不存在稳定性问题,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闭环的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复杂,容易引起振荡。 1-4.试述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的全部或部分组成(如图示): 1.给定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__稳定性_。 2.脉冲响应函数是t e t g 53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__2s ?3S+5____ 。 3.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___最大值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 p 。 4.对于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其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___T _____,T 越大,快速性越___差____。 5.惯性环节的奈氏图是一个什么形状______半圆弧 。 二、选择题 1.热处理加热炉的炉温控制系统属于:A A.恒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以上都不是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C )。 A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3.脉冲响应函数是t e t g 53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A A.)5(32+-s s B.) 5(32-+s s C.)5(32+- s D. )5(32++s s 4.实轴上两个开环极点之间如果存在根轨迹,那么必然存在( C ) A .闭环零点 B .开环零点 C .分离点 D .虚根 5. 在高阶系统中,动态响应起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为主导极点,与其它非主导极点相比,主导极点与虚轴的距离比起非主导极点距离虚轴的距离(实部长度) 要( A ) A 、小 B 、大 C 、相等 D 、不确定 6.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是( C ) A. 调节时间 B. 超调量 C. 上升时间 D. 峰值时间 7 . 控制系统的型别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 B )个数对系统进行分类。

电力变压器安装作业指导书(doc18)(1)

电力变压器安装作业指导书1、电力变压器安装流程图

2、作业方法及要求 2.1 设备接货清点、交接验收 2.1.1 绝缘油接货验收 2.1.1.1作业方法 1) 检查每批到达现场的绝缘油的试验记录,收集整理备查。 2) 对于运抵工地的每桶绝缘油,首先用透明玻璃管取样观察颜色,闻气味,以免非绝缘 油混入。仔细辨认各桶商标,各桶商标应一致。 3) 对每批到达现场的绝缘油进行取样试验。

4) 绝缘油经验收合格后,将油抽注到临时储油罐内进行过滤处理。 2.1.1.2 质量检验 1)检验依据:产品说明书及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第2.2.3条。 2)检验方法及器具 绝缘油桶质量:外观目测 绝缘油质量:用透明玻璃管观察颜色,对照试验记录检查质量指标。 2.1.2 变压器本体接货验收 2.1.2.1 作业方法 1) 观察本体各部位外观有无机械损伤,有无锈蚀情况,清点联接螺栓是否齐全,用木榔头、 扳手检查螺栓紧固是否良好,有无渗漏现象, 2) 检查并记录充气运输的变压器的气体压力表压力值,油箱内应为正压,其压力值为0.01-0.03Mpa。 3) 装有冲击记录仪的变压器,检查并记录冲击记录仪的记录值,冲击记录仪的记录值不应超标。 4) 对于不立即安装的变压器,作业人员定期检查本体内压力值,发现压力下降,立即按要求进行补气,作好检查记录和补气记录。 2.1.2.2 质量检验 1)检验依据:产品说明书及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二节2.2.1,2.2.2条。 2)检验方法及器具: 外观检查:用木榔头、扳手配合目测检查。 冲气压力:读取压力表压力值对照产品说明书检查。 冲击情况:读取冲击记录仪的记录值对照产品说明书检查。 2.1.3 附件开箱、清点验收 2.1. 3.1 作业方法 1) 包装运抵现场的附件,检查包装物是否完整无损;密封运抵现场的附件,检查密封是否良好。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传递函数描述其特性,现在用温度计测量盛在容器内的水温。发现需要时间才能指示出实际水温的98%的数值,试问该温度计指示出实际水温从10%变化到90%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解: 41min, =0.25min T T = 1111()=1-e 0.1, =ln 0.9t h t t T -=-T 21T 22()=0.9=1-e ln 0.1t h t t T -=-, 210.9 ln 2.20.55min 0.1 r t t t T T =-=== 2.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3)(t f t f t y t y +'=+'+'',初始条件2)0( , 1)0(='=--y y ,试求: 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 x (t ); ⑵激励f (t )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⑶激励f (t ) e 3t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解:(1) 算子方程为:)()3()()2)(1(t f p t y p p +=++ ) ()e 2 5e 223()()()( ) ()e 2 1e 223()()()( )()e e 2()(2 112233)( )2(; 0 ,e 3e 4)( 34 221e e )( 2x 2222x 212 121221x 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h p p p p p p H t t y A A A A A A A A t y t t t t t t f f t t t t εεεε------------+=+=+-==-=?+-+= +++= -=??? ?-==????--=+=?+=∴* ) ()e 4e 5()()()( )()e e ()(e )()( )3(2x 23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t t t f f εεε------=+=-==* 3.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 3)(" t f t f t y t y t y +=++,当激励)(t f =)(e 4t t ε-时,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81251553585744438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 A 、 型别2

8、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稳定; B 、只有当幅值裕度1g k >时才稳定; C 、稳定; D 、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11001 s s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 A 、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 C 、滞后-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 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101 s s ++ 1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 、增加积分环节 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 、增加微分环节 D 、引入扰动补偿 13、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 1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21)(5) 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50 B 、25 C 、10 D 、5 15、若某系统的根轨迹有两个起点位于原点,则说明该系统( ) 。 A 、含两个理想微分环节 B 、含两个积分环节 C 、位置误差系数为0 D 、速度误差系数为0 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σ B 、稳态误差ss e C 、调整时间s t D 、峰值时间p t 17、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1)K s s s +- D 、(1)(2) K s s s -- 18、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作业指导书(电力变压器)

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中能建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作业指导书版本号:B版状态:执行 编号:ET-001 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号:ET-001版本号:B版状态:执行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编制依据 4、试验项目 5、试验准备 6、试验条件 7、试验顺序 8、试验方法 9、工艺质量及计量要求 10、质量记录 11、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2、附录 文件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说明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

1目的 1.1为了确定电力变压器制造和安装质量符合有关规程规定,保证电力变压器的安 全投运。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 3编制依据 3.1设计院设计图纸。 3.2厂家提供的电力变压器技术资料。 3.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DL/T596-1996)。 3.5《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DL2002-01-21) 4试验项目: 序号试验项目备注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铁芯的绝缘电阻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3.测量电力变压器各档位的变比及接线组别 4.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直流泄漏电流 5.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损以及电容值 6.高压套管的绝缘电阻以及高压套管的介损 7.变压器油试验 8.绕组交流耐压试验 5试验准备: 5.1人力资源: 5.1.1试验负责人1名。 5.1.2试验人员3名。 5.2技术资料: 5.2.1制造厂家的技术说明书。 5.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DL/T596-1996)。 5.2.3设计院图纸。

变压器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

变压器常规实验作业指导书 1 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规定了变压器交接实验、预防性实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表设备要求、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变压器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判定变压器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和运行中是否受到损伤或发生变化,以及验证变压器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放入规定。因此变压器试验的判断原则是与出厂试验和历史数据比较,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各项条款试验判据也是依据这一原则制定的。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位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伟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 安全措施 a)测量前应断开变压器与引线的连接,并应有明显断开点 b)变压器试验前应充分放电,防止残余电荷对试验人员的伤害 c)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 护。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断开电源 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d)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e)注意对试验完毕的变压器绕组必须充分放电。 f)进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泄漏电流随时间急剧增长或有异 常放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断开电源,将被测变压器绕组接地, 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检查。 4 试验项目 变压器常规实验项目包括以下试验项目: a)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b)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c)绕组连同套管的tgδ; d)铁芯绝缘电阻 e)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f)绕组的电压比、极性与接线组别 g)油纸套管试验 5 仪器设备要求 a)温度计(误差±1℃)、湿度计 b)2500V兆欧表:输出电流大于1mA,220kV及以上变压器试验时输出电流 宜大于5mA。 c)直流发生器:要求输出电压高于试验电压,输出电流大于绕组的泄漏电 流,通常在0.5mA以上,电压脉动因数小于3%。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可使用直流发生器自带的电压表(1.5级)和微安表(0.5级)。 d)介质损耗测试仪(介质损耗测量精度为1%,电容量精度为0.5%)。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_第二版_课后习题解答(完整)

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u2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u1由开(关)门开关的指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 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逐渐关闭,直至完全关闭, 使△u=0。当大门在关闭位置,u2=u 下: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减小),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减小),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拉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开始进水(断水),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解: (c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R i R i u += 222R i u = ?-= -dt i i C u u )(1 1221 得到:11 21221222 )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一阶微分方程 (e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 iR u 1 211 R u u i 2 1-=

(完整版)110KV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重大编号: □一般 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编制:管吉聪 审核: 审批:

一.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于青岛LNG接收站2台110kV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 二. 引用的标准和规程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三. 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1.预防性试验所需仪器及设备材料: 序号大修时所需设备材料数量序号小修时所需设备材料数量 1 个人工具1套9 放电棒1套 2 兆欧表1个 3 直流电阻测试仪1套 4 交直流耐压试验装置1套 8 移动线盘1个 四. 安全工作的一般要求 1.必须严格执行DL409-199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公司相关安全规 定。 2.现场工作负责人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工作协调联络和监督 五. 试验项目 1.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 1.1试验目的 检查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分接开关的各个位置接触是否 良好以及分接开关的实际位置与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多股导线并 绕的绕组是否有断股的情况;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定期预防性试验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ZDBZ-04直流电阻测试仪 1.4试验原理接线图 1.5试验步骤 1.5.1将仪器可靠接地,接好试品电阻测试线缆夹钳,同色线钳接同一端,并用力摩擦夹接位置,以求牢靠。粗电流线接仪器“ I+、I- ”端子;电流线钳在外端。细电压线接“V+、V- ”端子,电压线夹在内端,最后将仪器连接交流电源。 1.5.2开机后进入主菜单界面。按上下键选择项目,按确认键进入电阻测试界面,按上下键选择电流档位、开始测试上按确认键进入实测界面。 1.5.3仪器开始加载电流,稍后测试电阻值稳定后,过度到测试界面。按确认键,消弧退出。 1.5.4消弧退出后,显示测试结束界面。此状态下可以用左右键选择测试、保存、打印和返回功能。 1.6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1.6.1 2台主变容量为31.5MVA,规定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1.6.2 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的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 1.7注意事项 不同温度下的电阻换算公式:R2=R1(T+t2)/(T+t1) 其中:t1—绕组温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卷 答案2

一. 填空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 快速性 和 准确性 。 2. 按系统有无反馈,通常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系统 和 闭环系统 。 3.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等。 4. 误差响应 反映出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它用来衡量系统 控制精度的程度。 5. 一阶系统 1 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 。 6. 有系统的性能指标按照其类型分为时域性能指标和 频域性能指标 。 7. 频率响应是线性定常系统对 谐波 输入的稳态响应。 8. 稳态误差不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而且与 的类型有关。 9.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 。 10. 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 二. 图1为利用加热器控制炉温的反馈系统(10分) 电压放大 功率放大 可逆电机 + -自偶调压器~220V U f +给定毫 伏信号 + -电炉热电偶加热器 U e U g 炉温控制系统 减速器 - 图1 炉温控制结构图 试求系统的输出量、输入量、被控对象和系统各部分的组成,且画出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三、如图2为电路。求输入电压i u 与输出电压0u 之间的微分方程, 并求该电路的传递函数(10分) 图2 R u 0 u i L C u 0 u i C u 0 u i R (a) (b) (c)

四、求拉氏变换与反变换(10分) 1.求[0.5]t te -(5分) 2.求1 3 [] (1)(2) s s s - ++ (5分) 五、化简图3所示的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10分)

变压器作业指导书

变压器 安全检测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ZYZDS—JDS07—2006 依据标准:MT 388-1995 修订状态:第二版第01次修改 共计页数:共页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06年08月15日 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发布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在用电力变压器和特种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的预防性试验及安全性能检测检验使用的检验仪器、仪表,检验要求,检验条件,检验项目和方法,结果判定,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的预防性试验检测检验主要是对其绝缘和电器特性以及使用状况进行安全评价。 2 引用标准 83—761《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GB/T16927.1~7—1997《高压试验技术》 DL/T—596—1996《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B50150—19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DL474—19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 3 目的 通过对变压器的绝缘和电器特性检测检验,判定在用变压器和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运行状况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4 名词术语 4.1 电介质:又称绝缘材料,是电工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4.2 绝缘电阻:加直流电压于电介质,经过一定时间极化过程后,流过电介质的泄漏电流对应的电阻称绝缘电阻。

4.3 极化指数:在同一次试验中,10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4.4 吸收比:在同一次试验中,60s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4.5 介质损耗: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一部分电能被转换为热能,这种现象称为介质损耗。 4.6 介质损耗角:电介质中全电流与电容电流之间的夹角,称为介质损耗角。 4.7 变比:变压器高压测绕组与低压测绕组匝数之比,近似可用高压侧与低压侧额定电压之比表示。 4.8 伏安特性:加在电气设备或者元件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的关系叫伏安特性。 5 检验的基本条件及所需主要仪器、仪表 变压器、消弧线圈和油浸电抗器试验所需主要仪器、仪表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σp(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2.运算放大器具有_____的优点。( ) A.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B.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C.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高 D.输入、输出阻抗都低 3.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 A.低频段 B.中频段 C.高频段 D.无法反映 4.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ω)= ,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 B.4 C. D.2 5.设开环传递函数G(s)H(s)= ,α>0,K>0,随着K增大,闭环系统 ( ) A.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不变 B.相对稳定性变好,快速性不变 C.相对稳定性不变,快速性变好 D.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变差 6.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7.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4,∞) B.〔-4,0〕 C.(-∞,-4) D. 〔0,∞〕 8.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 ) A.ωc= B.ωc> C.ωc< D.ωc与无关 9.PID控制规律是____控制规律的英文缩写。( ) A.比例与微分 B.比例与积分 C.积分与微分 D.比例、积分与微分 10.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90° B.-90° C.0° D.-1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空1分,共15分) 1.根轨迹全部在根平面的__________部分时,系统总是稳定的。 2.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ω)=R(ω)+JI(ω),则相频特性∠G(jω)=__________。 3.随动系统中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处对应的频率ωm=__________。 5.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控制系统、__________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1 试验目的 检查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分接开关的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以及分接开关的实际位置与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多股导线并绕的绕组是否有断股的情况;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无载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故障后;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42型单臂、QJ44型双臂电桥或JD2510A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1.4试验方法 1.4.1电流电压表法 电流电压表法有称电压降法。电压降法的测量原理是在被测量绕组中通以直流电流,因而在绕组的电阻上产生电压降,测量出通过绕组的电流及绕组上的电压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接线如图所示。

图1-1电流电压表法测量直流电阻原理图 (a)测量大电阻(b)测量小电阻测量时,应先接通电流回路,待测量回路的电流稳定后再合开关S2,接入电压表。当测量结束,切断电源之前,应先断S2,后断S1,以免感应电动势损坏电压表。测量用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电流表应选用内阻小的电压表应尽量选内阻大的4位高精度数字万用表。当试验采用恒流源,数字式万用表内阻又很大时,一般来讲,都可使用图1-1(b)的接线测量。 根据欧姆定律,由式(1-1)即可计算出被测电阻的直流电阻值。 R X=U/I (1-1) R X——被测电阻(Ω) U——被测电阻两端电压降(V); I——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A)。 电流表的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并应尽量地短,且接触良好,以减小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当测量电感量大的电阻时,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 1.4.2平衡电桥法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第二章 2.1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s s s s F 2 32)(23++= (2)4310)(2+-=s s s F (3)1)(!)(+-= n a s n s F (4)36 )2(6 )(2++=s s F (5) 2222 2) ()(a s a s s F +-= (6))14(21)(2 s s s s F ++= (7)52 1 )(+-= s s F 2.2 (1)由终值定理:10)(lim )(lim )(0 ===∞→∞ →s t s sF t f f (2)1 10 10)1(10)(+-=+= s s s s s F 由拉斯反变换:t e s F L t f ---==1010)]([)(1 所以 10)(lim =∞ →t f t 2.3(1)0) 2()(lim )(lim )0(2 =+===∞ →→s s s sF t f f s t )0()0()()()](['2''0 ' 'f sf s F s dt e t f t f L st --==-+∞ ? )0()0()(lim )(lim '2''0f sf s F s dt e t f s st s --=+∞ →-+∞ +∞→? 1 )2()(lim )0(2 2 2 ' =+==+∞→s s s F s f s (2)2 ) 2(1 )(+= s s F , t te s F L t f 21)]([)(--==∴ ,0)0(2)(22' =-=--f te e t f t t 又,1 )0(' =∴f 2.4解:dt e t f e t f L s F st s --?-==202)(11 )]([)( ??------+-=2121021111dt e e dt e e st s st s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1;试卷编号: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 每小题4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某系统传递函数为2 1 s ,在输入t t r 3sin 2)( 作用下,输出稳态分量的幅值为 。 2、谐波输入下,系统的 响应称为频率响应。 3、已知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都在左半S 平面,其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1.5所示,则该系统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数有 个。 4、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 , 。 5、Nyquist 图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对应于Bode 图上 的 线。 二、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 1、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 .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C .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相加 D .反馈就是输出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系统 学院 专业班级 年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2、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系统只有一种数据模型 B .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 C .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 .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 3、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 1,则该环节为( ) A. 惯性环节 B. 积分环节 C .微分环节 D .比例环节 4、系统的传递函数( ) A .与外界无关 B .反映了系统、输出、输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C .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D.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 A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B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C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D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6、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 B .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 C .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 D .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7、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03)(+=S s G B. 32 .0)(+=S s G C .2.06.0)(+= S s G D .3 6 .0)(+=S s G 8、以下系统中,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s s G 01.011)(-= B .s s G 01.011 )(+= C .1 01.01 )(-= s s G D .)1.01(1)(s s s G -= 9、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 ) A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系统的输入

变压器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汇总

变压器常规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4安全措施 5试验项目 6仪器设备要求 7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 8作业程序 9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变压器常规试验原始记录

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35kV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规定了变压器交接验收、预防性试验、检修过程中的常规电气试验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试验人员资质要求和职责、作业程序、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变压器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判定变压器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和运行中是否受到损伤或发生变化,以及验证变压器性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规定。因此变压器试验的判断原则是与出厂试验和历史数据比较,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各项条款试验判据也是依据这一原则制定的。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返回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返回

定义 吸收比 60s绝缘电阻值与15s绝缘电阻值之比。 极化指数 10min绝缘电阻值与1min绝缘电阻值之比。 介质损耗 电介质从时变电场中吸收并以热的形式耗散的功率。 >>>>更多 返回

绝缘 绝缘就是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使其之间没有电气连接从而保持不同的电位. 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绝缘材料也就是电介质 >>>>更多返回

控制工程基础答案

作业 P81-3,1-4。1-3 1-4

(P72)2-1,2-2。 2-1-a 22,u u u u u u i c i c -==+ dt du dt du c RC RC R i u i 22-==dt du dt du i RC u RC =+22 2-1-b 221Kx B B dt dx dt dx =- dt dx dt dx B Kx B 122=+ 2-1-c 2u u u i c -= 2212()(1212R C C R i i u R u R u dt du dt du R c i i -+-=+= i dt du dt du u R C R R u R R C R R i 22121221)(2+=++ 2-1-d 22211121x K x K x K B B dt dx dt dx =-+- 1122112)(x K B x K K B dt dx dt dx +=++ 2-1-e 1211R u R u R i i -= ???-+-= +=dt u dt u u u dt i R i u C R i C R R R i R R R C R 21 1211 21211121 2 i dt du dt du u C R u C R R i +=++22212 )(

? (P72)2-1,2-2 2-1-f dt dy B y K X K y K x K x K x K =--=-2222222111, 12212 1)1(x x y K K K K -+= dt dx K BK dt dx K K B x K x K K x K 12122 1)1()(1122122-+=-+- 111212112)(x K BK x K K K B dt dx dt dx +=++ 2-2 2 222212 121212222311311)( ,)( )(dt x d dt dx dt dx dt dx dt x d dt dx dt dx dt dx m B x K B m B B x K t f =--- =-- --22322 32 2 221 )(x K B B m B dt dx dt x d dt dx +++= 3 132222 1211 3311) () (dt x d dt x d dt x d dt dx dt t df m B B B K =++-- 2 2222 223 233 3122 223 13 2322 22322 )(]) ([]) ([dt x d dt dx dt x d dt x d B B B dt dx dt x d B K dt t df B K B B m x K B B m ++++- +++-+2 22 32132 333214 24321)(dt x d B K m dt x d B B B m dt x d B m m + + = + 2 2 23 234 24] [) (12323121213212312121dt x d dt x d dt x d K m B B B B B B K m B m B m B m B m m m +++++++++dt t df dt dx B x K K B B K B B K )(32213213122 )]()([=+++++ ? (P72)2-3:-2)、-4)、-6);2-4:-2)。 2-3:-2) 21)2)(1(321)(++++++==s A s A s s s s G

主变压器预试作业指导书

主变压器预试作业指 导书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 ××× ××××—×××× 检修作业指导书 作业项目: 主变压器预试 作业日期: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2012-12-01发布 2013-01-01实施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Q/DTSM ××

主变压器预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规范试验行为,确保变压器试验后能安全稳定运行。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SFP10-370000/220变压器没有吊罩检修试验。 3 职责 3.1工作负责人职责:工作负责人负责办理检修工作票;负责设备(工器具)质 量验证;负责备品备件和材料的质量验证;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工整;负责确认检修工作过程;负责项目自检并签证,对本项目的安全、质量负责;如果需要上一级验收(验证),负责提出验收(验证)申请。 3.2其他工作人员职责:在工作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按工作程序进行工作; 3.3质检员职责: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4.1专责试验工1名:具有班组工程师及以上资质并从事电气高压试验的专业 人员,且通过安规考试及技能资格审查。 4.2 试验工3名:具有从事电气高压试验人员,且通过安规考试及技能资格审 查。 5 试验内容(或流程) 5.1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 5.2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 5.3 测量变压器绕组介损及高压套管介损及电容量

5.4 测量变压器绕组泄漏电流 5.5测量变压器本体绝缘油试验 5.6测量变压器铁芯对地绝缘电阻 6.质量标准 6.1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绝缘电阻 6.1.1使用2500V摇表测量; 6.1.2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读15秒、60秒、10分钟的吸 收比及极化指数; 6.1.3绝缘电阻≥1000,吸收比>1.3,极化指数>1.6。 6.2测量高压、低压绕组直流电阻 6.2.1使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6.2.2高压绕组各线间差不大于平均值的1%,测得的线间差值与出厂相间差相 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低压绕组相间差不大于2%。 6.3 测量高压、低压介损及电容量 6.3.1使用介损仪测量变压器介质损耗时,高低压绕组分别短路; 6.3.2高压侧试验电压AC=10kV, 低压侧试验电压AC=10kV; 6.3.3采用反接法测量介损。 6.4 测量高压、低压绕组泄漏电流 6.4.1高、低压绕组分别短路; 6.4.2高压绕组试验电压DC=40kV, 6.4.3低压绕组试验电压DC=20kV; 6.5测量变压器本体绝缘油试验 绝缘油试验,击穿电压不小于35kV,测量90℃下油的tgδ介损值小于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1-1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解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一r_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具体地讲,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初始条件出发,所经历的由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当已知系统和输人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即系统分析。 (2)当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即最优控制。 (3)当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设计系统,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人和输出己知,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辨识。 (5)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即滤波与预测。 1.2 什么是反馈?什么是外反馈和内反馈? 所谓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送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人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或信息反馈。 所谓外反馈是指人们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在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加上一个人为的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内反馈是指许多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相互藕合作用,形成非人为的“内在”反馈,从而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1.3 反馈控制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馈控制? 所谓反馈控制就是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中,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无法预计的干扰。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人们必须利用反馈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任务。 1.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这种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通常闭环控制系统至少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准确性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一般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快速性是指当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