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与440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与440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与440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与440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专硕334与440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查学生对健康传播、数字营销传播、融合媒体新闻生产、视听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系统识记以上四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关注新闻传播学科前沿问题的实践探索,具备新闻传播领域时事热点问题的专业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健康传播:主要研究大众健康传播的规律,包括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健康

传播、医患关系的研究,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对健康传播的影响,健康传播过程中的危机,以及特殊议题如艾滋病、同性恋、器官移植等议题的研究,培养具备健康传播知识、有传播学基础的专业人才。

2、数字营销传播:主要研究数字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创意互动设计、

数字媒介资源开发和网络公关运营管理,面向企业和市场,培养有效融合数字技术、市场数据分析和创意表达的新一代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人才。

3、融合媒体新闻生产:主要研究融合新闻内容生产的体制机制和新型新闻

叙事与表达、新闻内容跨媒体传播、各种数字平台的内容生产、新闻产品创意设计、数字环境下的媒体经营与转型发展、跨平台新闻舆论引导、符合深圳产业需求的科技传播,培养融合媒体新闻记者、编辑和运营管理人才。

4、视听传播:主要研究视听内容的策划、制作与市场运营、视觉文化研究

等。聚焦以下研究:影视项目的管理与运营;视听节目策划;面向互联网的内容生产、产品规划、创意设计;创意内容生产、内容分发与网红/艺人培养的创业方向指导等,培养内容创意、视听设计、信息资源管理和市场运营人才。

三、考试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新闻传播学领域时事热点问题写作,涵括对健康传播、数字营销传播、融合媒体新闻生产、视听传播的相关案例分析。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大纲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和广告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基础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和新闻史三大部分。新闻学基础要求考生熟悉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采写、编辑、评论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了解新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了解当前中国新闻体制和传媒产业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好的新闻写作能力。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现象、传播过程和传播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交往活动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层面的问题。传播学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学科发展基本知识,掌握传播学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状况和前沿,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传媒事件、案例和文本内容,具有较好的阐释能力。

广告学是研究广告产业发展、广告活动规律、广告战略及实施、广告法规与管理的学科。广告学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广告的发展和演变,准确理解广告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掌握广告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熟悉广告和品牌营销各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技巧。准确理解广告法规与伦理,能够综合运用广告理论和知识从事广告策划与实施。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

2.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3.关于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理论

4.新闻的特点和类别

5.新闻价值与新闻要素

6.新闻传媒及历史演变

7.当代中国新闻事业

8.网络新媒体与新闻传播

9.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主要学派

10.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11.媒体环境与社会舆论

12.言语传播与人际传播

13.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

14.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受众分析

15.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二级传播、把关人或意见领袖、使用与满足、议

程设置、创新扩散、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第三人效果、培养模式等)

16.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

17.媒体素养

18.广告学基本原理(本质、分类、功能、性质和社会责任)

19.中外广告的发展

20.广告与品牌

21.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与促销、广告与公共关系、广告与消费者行

为等)

22.广告策划(广告定位、广告策略、广告创意、媒体策划)

23.大众传媒广告创意与文案

24.网络新媒体广告

25.中国广告法规、广告监管、广告伦理和行业自律

26.国际广告

三、考试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新闻传播和广告案例分析题等。

复试参考书目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乔治·贝尔奇,迈克尔·贝尔奇:《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视角》,张红霞、庞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日】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应用统计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班级: 课程名称: 应用统计学 一、单选题 1.统计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A ) A、实物指示和价值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下列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D )。 A.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医生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党团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D.北京人口相当于上海人口的百分比 3.当相关关系的一个变量动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称为( C )。 A、线性相关 B、直线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非完全相关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的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的 B.对比的基期的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 D.同度量因素的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法 E、方程法 6.某地区生活品零售价格上涨6%,生活品销售量增长8%,那么生活品销售额是( D )。 A.下降114.48% B.下降14.48% C.增长114.48% D.增长14.48% 7.200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3.7%、38.0%和58.3%,这些指标是(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8.能形成连续变量数列的数量标志有( B ) A、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 B、企业的生产设备台数 C、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D、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E、企业的利税总额 9.对某市100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 A.每个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D.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 10.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体指标数值做出( B )。 A、直接计算 B、估计和推断 C、最终结论 D、一定替代 11.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变异程度,应使用( D )。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2.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是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是上升,这是 ( B )。

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055200)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 (一)中国新闻事业史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4、《字林西报》 5、《万国公报》 6、《申报》 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9、王韬和《循环日报》 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11、梁启超和《时务报》

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14、《苏报》和“苏报案” 15、《民报》 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 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22、癸丑报灾 23、民初著名记者 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5、《每周评论》 26、《共产党》月刊 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 28、《向导》周报 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 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40、《申报》的改革 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42、斯诺与《西行漫记》

专业硕士之应用统计硕士

【应用统计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专业硕士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现代统计事业发展对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应用 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英文缩 写M.A.S.。 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 四、应用统计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 要求,突出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实习等方法。 五、应用统计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 间不少于半年。 六、应用统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 来自应用统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

用应用统计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应用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采用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形式。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 学位。 九、积极推进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与统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坛) 培养 单位授予。 十一、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招考院校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432-统计学 一、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三、考查内容 1.统计学 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数据的预处理。 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多重共线性现象。 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2.概率论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事件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 随机变量的定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四、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试题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1、新闻: 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2、信息的定义: 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 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 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 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 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 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 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

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要求: 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 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11、新闻学: A.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 B.研究重点: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C.研究内容: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D.研究范围: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12、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13、新闻价值:新闻所陈述的事情能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共同兴趣) 14、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集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 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 15、宣传价值: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32统计学大纲

432统计学(专业学位) 《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本课程考试主要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要求考生具有以下能力: 1. 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 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Ⅲ考试内容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17.用残差检验模型的假定; 18.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9.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 20.多重共线性现象; 21.时间序列的组成要素; 22.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 二、概率论部分 1. 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 事件的概率; 3. 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 随机变量的定义;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 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8.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IV 参考书目 [1]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茆诗松, 程依明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1.理解传播媒介 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3.1)传播媒介的界定 3.2)传播媒介的类型 2.媒介的社会功能 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3.媒介的社会影响 1)媒介与政治舆论 2)媒介与经济发展 3)媒介与社会文化 4)媒介与国际关系 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5.1)效果与效果研究 5.2)媒介与说服 5.3)媒介与议程 5.4)媒介与教养 4.社会中的媒介 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1.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口语传播 2)书写传播 3)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5)数字多媒体传播 6)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2.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1)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2)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3)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3.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1)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2)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3)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3.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3.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3.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三)媒介内容生产 1.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1)媒介制度 1.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1.2)媒介制度的类型 2)媒介产业 2.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2)媒介产业的特点 2.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3)媒介组织 3.1)媒介组织的类型 3.2)媒介组织的结构 3.3)媒介组织的管理 2.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1)报纸的生产 1.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1.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1.3)报纸的版面设计 1.4)报纸的出版发行 2)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2.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2.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统计学 科目代码:432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 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内容要求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2.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定性、定量数据的图标表示。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样本量的确定。 10.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4.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全国应用统计硕士 专业学位 432统计学考试大纲及试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 12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 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简答题 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计算与分析题 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概率论 3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 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 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计算与分析题 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 5.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7.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8.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9.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0.样本量的确定。 1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2.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5.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16.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

《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评价目标 2020年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统计学》是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教育部授权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50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统计学》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考试大纲力求能够较充分地反映本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预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 《统计学》考试由“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应用”三部分组成。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数据及其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数据整理,频数分布,各种数值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及其分布。(30分) 统计推断理论包括:事件及关系和运算、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全概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三个常用的抽样分布(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参数的点估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及其优良性评判,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一

新闻学概论习题集(1)

绪论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 1908 B1909 C1918 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 D 《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

新闻传播历史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1.1复习笔记 一、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形式 1.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口语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由于人声音量有限,先民们又发明了喇叭、木铎等音响传播工具。声音无法被留住,先民们不得不同时使用标识传播,如结绳、画图、雕刻、烽烟、旌旗等。 2.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传播的完备形式 ①殷商时代,刻有文字的甲骨、金属铸件、岩石等是早期文字传播形式,也是当时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 ②秦代,皇帝发布的诏书开始成为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主要形式。新闻信息传播载体有竹简、木简和绢帛等。 由于文字的出现,露布等标识传播的新手段在秦汉时代问世,至南北朝时开始专指抄写在大幅缣帛上、像旗 帜一样高悬在漆竿上的告捷文书。

二、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报纸的诞生 唐代,中央政府每日发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朝报),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的表现形式。唐中叶以后,又出现了“进奏院状”这一新形式。它是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进奏官给节度使提供新闻信息材料的书信。诏令在唐代仍作为常用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2.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1)判报 “判报”,即判定某一奏疏是否应在进奏院状报中抄发的权限,在当时掌握在负责进奏院的官员给事中手里。 (2)定本制度 公元999年起,宋代建立了“定本”制度,要求进奏院必须将所供报状每五日一次抄送枢密院,由枢密院最后批准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在宋代,报纸包括发布帝王动态、大臣任免升降消息的朝政简报、皇帝诏书、大臣奏章。“邸报”一词在北宋开国82年后出现,后被用作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 (3)小报 在宋代,进奏院状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一部分胆大的进奏官以及其他官吏等各色人等,便将一些人们迫切想了解的新闻信息编为小报,“隐而号之曰新闻”,在街市上叫卖。作为非法的传播手段,小报出现后立即受到政府的压制和打击,但始终未能根绝,至南宋时更为盛行。 3.明清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与《京报》的出现 在明代,凡司礼监根据皇帝的旨意用笔批复(称为“批红”)的材料均可抄发。社会上出现了“抄报行”和民间抄报人,专门为官府抄送邸报。至明末,活字印刷的邸报开始出现。

新闻学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性质】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按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理论,阐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课程为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是新闻史、新闻业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深刻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 能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第一,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 【教学要求】

对教师要求: 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指定教科书和阅读材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具体目标明确;鼓励并组织课堂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课外提供同学咨询和答疑的时间;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成绩评定公正。 对学生要求:新闻学不能关起门来学,而是要关注现实。学生必须阅读每天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在每周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该周的阅读,不得无故延误每周的阅读;按时上课和参与讨论,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缺席或延误,必须事先或及时通知授课人,并在一周内(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可征得授课人同意放宽期限)自行补上所缺课程内容,并通过授课老师的检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考试。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每周除了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至少花两个小时准备与本课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准备作业等,如果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的同学,建议不要选这门课。 【考核和成绩】 本课最后总成绩为100份,由作业、研究报告大纲、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表现、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各自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4×5):20% 研究报告大纲:20% 课堂和课外表现:10% 期末考试:50% 本课程需交四次作业。作业可能是当堂完成,也有可能要求课外完成。凡是课外完成的作业,要求是打印稿,并注明学号、姓名以及页码; 与课者可自由组合,以4-5人为一组,在本学期对新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个案做一研究报告大纲,研究报告大纲必须包括:所研究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试图运用的理论、具体观点、最后结论,参考文献。研究报告大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提出并和授课教师讨论而定; 本课期末需要考试,形式为开卷; 在作业、研究大纲中若发现作弊、抄袭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该次作业将以零分

统计学试题2006年A及解答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2006~2007第一学年统计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1、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2、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A、重点调查的方法 B、典型调查的方法 C、普查的方法 D、抽样检验的方法 3、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某药材收购站把某一种药材分为三个等级,如果已知各等级的药材的收购额和收购单价,计算三个等级的药材的平均单价时应() A、把三个单价相加再除以三 B、以各等级的收购额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以各等级的收购额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数 5、是非标志,“是”为1,成数为p,“非”为0,成数为q,其() A、平均数等于p B、平均数等于q C、标准差等于pq D、标准差等于p 6、总体中的组间方差表示() A、组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B、组与组之间平均值的变异 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 7、某地区粮食增长量1990—1995年为12万吨,1996—2000年也为12万吨。那么,1990—2000年期间,该地区粮食环比增长速度()。 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 C、保持不变 D、不能做结论 8、已知某五年计划期各年企业总产值的环比发展速度为x1,x2,x3,x4,x5,五年的定基增长速度为r,则计算这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可用() A、5r B、5 x C、∏x/5 D、(1+r)/5 9、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0、按同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 100% B、 120% C、 400% D、 1200% 11、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则该现象可拟合()。 A、直线模型B、二次曲线模型C、指数曲线模型D、双曲线模型 12、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 13、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指数。 A、综合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可变构成 14、某工厂为检查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每隔4小时,抽取5分钟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查。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两阶段抽样 15、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抽样平均误差比原来扩大2倍,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