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 修饰

氨基 修饰

氨基 修饰
氨基 修饰

氨基修饰

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

化工进展 2011年30卷4期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共聚物,再进行改性可得具有螯合效果的氨基改性淀粉(AMS)。研究了氨基改性淀粉在单一离子的不同条件下对模拟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在实际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循环再生性。结果表明:在单一离子溶液中,温度对重金属的去除无明显影响,pH 值、氨基改性淀粉用量和去除时间对去除率影响较明显;经过改性淀粉的处理,实际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实验内容:

氨基改性淀粉的制备:将淀粉搅拌成糊状并通入氮气,加入乳化剂后加入单体GMA 和引发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至规定时间出料,以无水乙醇破乳,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粗产品并粉碎,再抽提除去均聚物,可得纯淀粉接枝产物St-g-GMA。取St-g-GMA 和一定量的乙二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冷凝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透明胶状产物,用无水乙醇析出白色固体沉淀,洗涤干燥粉碎后得AMS 粉末。

处理Cu2+模拟废水:取Cu2+浓度为30mg/L 的模拟废水50mL,加入AMS,常温搅拌2h。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出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后的模拟废水的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处理实际电镀废水:取实际废水50mL,用10%的NaOH溶液调节pH=10~11,搅拌1.5 h进行预处理,然后用HCl调pH值为2,加入AMS,常温搅拌2h。过滤后取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重金属离子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

AMS 循环利用:取Cu2+浓度为30mg/L的模拟废水50mL,使AMS吸附饱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真空干燥,研磨,得到饱和的改性淀粉螯合物。然后用盐酸浸泡30min,抽滤干燥,重新获得氨基改性淀粉。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结果:室温下固定AMS用量0.02 g,溶液PH<7,当搅拌时间为30min 时,Cu2+离子完全与AMS 反应,去除率达到100%。

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剂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所取实际废水pH 值为1.63,浊度为5.51,Cu2+浓度为84.021 mg/L,Cr6+浓度为61.973 mg/L,Ni2+为浓度24.120 mg/L,Zn2+为浓度72.023 mg/L。预处理后加入AMS,用量达到0.10g时,4种重金属

离子几乎全部被螯合,原废水金属离子去除率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故在综合考虑实用性以及经济方面后,处理实际废水螯合剂的最适宜用量为0.10g。

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改性淀粉对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由99.7%以上下降到95.4%。

氨基功能化介孔吸附剂的一步合成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

第27卷第7期 2011年7月无机化学学报

摘要: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作为反应前驱体,在无需传统结构导向剂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介孔结构发达的氨基功能化凝胶吸附剂。金属吸附实验表明:氨基功能化介孔凝胶吸附剂对重金属Pb2+具有选择吸附特性,吸附量并随反应原料中APTMS 含量提高呈现出相应增加趋势。

实验内容:

氨基化介孔吸附剂的制备:典型制备过程:将0.08gNaOH(催化剂)溶于含70mL无水乙醇的三角瓶中,随后滴加0.6mLPMHS、2.6mLAPTME和6.7 mLTEOS,室温搅拌24h充分混合有机硅前驱物并促使乙氧基取代线型聚合物PMHS中的活泼氢原子[10];随后加入2mL去离子水,继续搅

拌3h后并于室温静置老化48 h后得到弹性胶状体;所得湿凝胶经过80℃处理24h可直接得到透明玻璃状固体;经研磨成粉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80℃干燥后待用。制备过程中,调节APTMS与TEOS 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方便制得不同氨基含量的介孔凝胶吸附剂,对应APTMS/TEOS物质的量的比例为0,1/10,1/6,1/4 和1/2时所得产物分别记为AX-0,AX-1,AX-2,AX-3和AX-4。

吸附实验:首先,为比较凝胶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将0.1g凝胶材料AX-2与50 mL离子浓度为100.0 mg/L的硝酸铜、硝酸铅、硝酸镉、硝酸锌和硝酸镍溶液混合,室温下搅拌12 h,离心,上层清夜取出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剩余金属离子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mg/g)和去除率。此外,为重点考察不同氨基含量介孔凝胶材料对Pb2+的吸附作用,我们对AX-1,AX-2,AX-3和AX-4进行了比对吸附试验。称取0.1g固体粉末与50mL离子浓度为200.0mg/L的硝酸铅溶液混合并搅拌12h,离心分离,上层清夜取出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结果:在同样初始浓度(100.0 mg·L-1)的情况下,氨基功能化凝胶材料AX-2 对水体中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大小顺序为:Pb2+>Cu2+>Cd2+>Zn2+>Ni2+。此结果表明,氨基功能化介凝胶材料对金属Pb2+和Cu2+离子具有优先选择吸附特性。(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的投加质量浓度为1g/L)。

Metal ion Cu2+ Pb2+ Cd2+ Zn2+ Ni2+

Adsorption amount/(mg·g-1) 31.9 42.5 27.6 21.2 15.4

Removal percentage/% 67.8 78.5 53.3 41.9 30.2

优化条件下,Pb2+离子去除率达80%以上,初步说明氨基功能化凝胶材料可作为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剂。

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对重金属吸附选择性的研究

第32卷第8期 2006年8月水处理技术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重金属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DTCS),并研究了在单一重金属溶液和混合溶液中DTCS 对金属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DTCS 对重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u2+>Pb2+>Cd2+>Zn2+>Ni 2+;在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DTCS 对重金属螯合速度的顺序为Cu2+>Cd2+>Pb2+>Zn2+>Ni2+,当DTCS过量投加时,对几种重金属都可以螯合完全并从水中去除。

实验内容:

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配置:Cu2+、Pb2+、Cd2+、Zn2+、Ni2+ 均配制成1000mg/ L的标准溶液,实验中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并用稀硝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所需pH值。重金属离子螯合实验的操作方法:室温下,量取50mL浓度为1.0mmol/L的不同重金属标准溶液并置于锥形瓶中,用NaOH和HNO3稀溶液调节溶液pH值,再称取0.10g干燥的螯合剂放于锥形瓶中,在电磁振荡器上振荡1h(搅拌速度为400r/min),静置1h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上清液中重金属浓度。

DTCS的合成:本实验总的合成路线包括四步,即分别合成交联淀粉(CS)、醚化淀粉(CHCS)、氨基淀粉(CAS)和DTC改性淀粉(DTCS)。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碱性溶液中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具有合适交联度的CS,所得CS在HClO4催化、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的情况下,采用间接醚化工艺,合成氯含量较高的醚化淀粉CHCS;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多胺与CHCS 进行氯取代反应,得到氨基含量较高的CAS;在强碱性条件下, CS2与CAS中的氨基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得到带有DTC基团的DTCS。具体合成过程和方法见文献

[5] 相波, 李义久, 倪亚明. 二硫代氨基甲酸基改性淀粉的合成及对重金属吸附性能[J]. 环境化学, 2004, 13(2): 195-199.

实验结果:(1)pH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DTCS 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的顺序为:Cu2+ >Pb2+>Cd2+>Zn2+ > Ni2+,去除率分别达到99.91%,99.88%,87.36%,85.17%,66.36%。(2)Zn2+、Ni2+、Cd2+在DTCS 投加量大于0.14g 时基本稳定,Zn2+、Ni2+去除率基本为100%。(3)各重金属去除率都随着pH 值的升高而增大,其中Cu2+、Pb2+ 在pH 值小于3时已完全去除,当pH值大于6.45 时,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达到99%以上。

合成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及对Cu(2+)吸附实验研究

第4卷第9期环境工程学报 2010年9 月

摘要:以淀粉和原乙酸三甲酯进行缩醛反应生成淀粉-4、-6环酯( CSPH ),在氨水中进行交联、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磺化合成出以氮为中心新型结构的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 DSX),吸附废水中Cu(2+)。

实验内容:

合成硫代氨基淀粉黄原酸盐:以25 g可溶性淀粉为原料, 在100 mL N, N-二甲基甲酰胺(DMF)反应介质中加入0.15 g对甲基苯磺酸(TsOH)作为催化剂, 逐滴加入10mL原乙酸三甲酯, 使淀粉与原乙酸三甲酯进行缩醛反应生成淀粉-4、-6环酯(CSPH),此过程用薄层分析(TLC)跟踪检测产物(CSPH)的生成。淀粉-4、-6环酯中加入氨水和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形成以氮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然后加10mLH2O使淀粉-4、-6环酯进行开环反应[10], 在碱性和氮气的保护下以(NH4)2Ce(NO3)6为引发剂加入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CAS), 取20gCAS加入70mL质量比为25%NaOH水溶液, 搅拌下逐滴加入4 mLCS2进行磺化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干燥,最终得到螯合淀粉衍生物(DSX)。

吸附实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调节pH均为7,温度20、30和40℃时, 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加入0.15gDSX,于恒温振荡器中以150r/min的速度振荡、至吸附平衡,迅速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残留铜离子的含量,计算相应的平衡吸附量。

DSX对铜离子吸附的动力学研究:温度20℃,其余条件同上,在不同时刻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计算相应的吸附量。

实验结果:能有效去除废水中Cu(2+),对起始浓度为20mg/LCu(2+) ,去除率为99.4% ,残余离子为0.12mg/L.

基于氨基功能化介孔硅的Pb2+选择性吸附剂

第38卷第8期 2009年8月化工技术与开发

摘要:采用后接枝法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到二氧化硅网络中,合成了氨丙基功能化的MCM-41介孔硅。FTIR 结果显示,氨基被共价键键合到了介孔硅基体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功能化材料可以选择性吸附水溶液中的Pb2+,最大吸附量为193mg/g.

实验内容:氨基功能化介孔硅的制备:介孔硅的合成参照文献[ 5]进行。将1g除去模板剂的介孔硅在100℃干燥12h后,将其分散于30mL的无水甲苯中,然后加入3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110℃回流24 h。反应所得白色固体粉末经过滤, CH2Cl2 洗涤, 60℃干燥24h后即得到所需的功能化介孔硅材料。

对Pb2+的吸附:将功能化介孔硅与一定浓度的Pb2+溶液密封搅拌,达到吸附平衡后,高速离心分离(转速为15000 r/min),吸取上清液,在原子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附后溶液中Pb2+的浓度,计算吸附量(mg/g)与去除率。

结论:采用后接枝法制备了氨基和巯基功能化的介孔硅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功能化介孔硅材料对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Pb2+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氨基功能化介孔硅对

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93mg/g。

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u2+ 、Zn2+ 、N i2+ 的吸附性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第1期 2006年1月

摘要:红麻纤维经环氧基活化后与三乙烯四胺接枝反应,制得一种改性红麻纤维;测定了该纤维对Cu2+、Zn2+、Ni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改性纤维对Cu2+、Zn2+的吸附性能较好, 对Ni2+的吸附性能一般。

实验内容:红麻纤维的前处理:取一定量红麻纤维剪成小段,经洗涤、干燥后粉碎,得粉状红麻纤维;室温下以15%的NaOH浸泡2h;滤出并水洗至中性,最后用乙醇润湿抽滤一次,烘干备用。

环氧基红麻纤维的制备:取预处理后的红麻纤维10g,置于250mL烧怀中,依次加入100mL的NaOH(2mol/L)和50mL环氧氯丙烷;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6h;分出产物,以丙酮、水交替洗至中性,经60~ 70℃下真空干燥,得浅黄色活性环氧基红麻纤维。

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的制备:取6g环氧基红麻纤维置于125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4 g三乙烯四胺、60mL二氧六环水溶液和0.5g碳酸钠;N2保护下控温50~ 60℃,搅拌反应一定时间后分出产物;用丙酮、水交叉洗涤3次,真空干燥,得黄色粉状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收率: 93.4%。

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对Cu2+、Zn2+、Ni2+的吸附:准确称取25mg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3份,分别加入盛有一定浓度Cu2+、Zn2+、Ni2+溶液(pH<7)的250mL具塞锥形瓶中;在设定条件下振荡吸附一定时间,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效果。

实验结论:改性红麻纤维对Cu2+、Zn2+、Ni2+的饱和吸附容量

吸附纤维金属离子饱和吸附容量/mg/g

Cu2+ 407.25

三乙烯四氨基红麻纤维 Zn2+ 510.97

Ni2+ 155.42

Cu2+ 276.00

红麻纤维 Zn2+ 221.64

Ni2+ 72.59

聚硅氧烷

有机硅阻燃剂的应用 有机硅阻燃剂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防熔滴、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剂,也是一种成炭型抑烟剂。有机硅阻燃剂在赋予基材优异的阻燃性能之外,还能改善基材的加工性能、耐热性能等。因此,作为阻燃剂的后起之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有机硅阻燃剂的应用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 聚硅氧烷 1.1线型聚硅氧烷 1981 年,Kamber等发表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与聚碳酸酯共混,可使聚碳酸酯( PC) 阻燃性提高的研究报告。但聚二甲基硅氧烷本身阻燃效果并不好,为提高其阻燃性,在其结构中引入一些反应性官能团,如端羟基、氨基或环氧基等。日本Mitsubishi Gas Chemical公司在使用羟苯基烷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有机硅阻燃剂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含聚硅氧烷链段的阻燃剂,并申请了多项专利。美国Dow Corning 公司开发并已商品化的“ D. C. RM 系列”阻燃剂,包括不具反应性的RM4-7105、带有环氧基RM4-7501、甲基丙烯酸酯基RM4-7081 和氨基RM1- 9641。在适用的塑料中添加0.1%~ 1.0%的阻燃剂就可改善加工性;添加1% ~ 8%,即可得到发烟量、放热量、CO 产生量均低的阻燃性塑料。Wang 等合成了一种环氧单体-三缩水环氧苯基硅烷( TGPS),将TGPS与环氧树脂Epon828 以不同比例相混合,采用4, 4- 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进行固化处理,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LOI) 随着TG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由于硅的引入使得炭层的热稳定性得到有效地改善,在高于700℃时,就不再发生因炭层氧化而失重,在空气中的成炭率达到31. 9%。Fujiki等研究的阻燃性有机硅树脂,包括二甲基乙烯基硅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氢硅氧烷等,通过交联反应制成透明制品,适用于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中的保护材料。Masato shi、Shin在研究中发现,在硅氧烷分子链中端基含有甲基、苯基、羟基、乙烯基时,其中端基为甲基苯基的支化的硅氧烷对聚碳酸酯( PC)的阻燃效果最好,阻燃级别达到UL94V-0 级。周文君等人以苯基甲氧基硅烷和甲基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备了硅树脂阻燃剂,并研究其在PC中的应用。在PC 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该硅树脂就能使其燃烧氧指数从26.0 %提高到34.0 %。李晓俊等人也采用甲基苯基硅树脂对PC进行阻燃改性,使其阻燃等级由UL

氨基功能聚合物的合成

毕业论文 氨基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 The synthesis of amine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摘要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又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的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可功能化等特点而倍受关注,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及催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氨基的强亲和力作用,因此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MOFs的概念、结构特点、常见合成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以NH2-BDC以及Zn(NO3)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氨基功能聚合物IRMOF-3,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金属; 有机配位聚合物; 有机框架; 氨基; 功能化

Abstract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which is also known a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is a kind of porous crystalline materials,due to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uch as,it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structure functional,and so on,it is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 MOFs in such aspects as gas absorption,separation and catalysis show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Owing to the effect of strong affinity of the amine,amino functional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s. This thesis explain the concept of MOFs,general synthesis methods,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and its application. The synthesis of amino functional polymer IRMOF – 3 from NH2-BDC with Zn(NO3)2using solvent hot method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tg),and ir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had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ability. Key words: MOF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mino; functional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类别: 纺织印染 ?作者: 王绪荣 ?关键词: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柔软,织物 ?【内容】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包括氨基改性硅油和氨基改性有机硅弹性体。氨基改性 )或聚硅氧烷的合成路线主要有3条:一是以氨基硅烷偶联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 DMC、或羟基封端的低摩尔质量聚硅氧烷(低聚体)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二是以含氢硅油与含不饱和键的胺基化合物在铂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成反应;三是以环氧改性硅油与有机胺反应。 (或DMC)或低聚体为原料合成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方法以氨基硅烷偶联剂与D 4 分为本体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是环体或低聚体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成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该法的特点是反应釜利用系数高,生产效率高,但摩尔质量很大的产品乳化较困难。乳液聚合法以水为分散介质,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在催化剂存在下,使环体在乳化剂形成的胶束中聚合成乳液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该法的特点是低温安全,聚硅氧烷的摩尔质量可以达到几十万以上,而乳液粘度并不高,使用方便。 本所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再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将其乳化成非离子型微乳液或乳液;同时,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型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 1实验 1.1 主要原料 (或DMC):工业级,进口或国产;氨基硅烷偶联剂:纯度大于95%,南京、杭州;六 D 4 甲基二硅氧烷(MM):工业级,进口;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级,苏州、南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级,海安;氢氧化钾:CP,进口或国产;酸:工业级,南通。 1.2 本体聚合工艺

氨基 修饰

氨基修饰 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应用 化工进展 2011年30卷4期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共聚物,再进行改性可得具有螯合效果的氨基改性淀粉(AMS)。研究了氨基改性淀粉在单一离子的不同条件下对模拟废水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在实际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循环再生性。结果表明:在单一离子溶液中,温度对重金属的去除无明显影响,pH 值、氨基改性淀粉用量和去除时间对去除率影响较明显;经过改性淀粉的处理,实际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实验内容: 氨基改性淀粉的制备:将淀粉搅拌成糊状并通入氮气,加入乳化剂后加入单体GMA 和引发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至规定时间出料,以无水乙醇破乳,洗涤、抽滤,烘干,得到粗产品并粉碎,再抽提除去均聚物,可得纯淀粉接枝产物St-g-GMA。取St-g-GMA 和一定量的乙二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冷凝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透明胶状产物,用无水乙醇析出白色固体沉淀,洗涤干燥粉碎后得AMS 粉末。 处理Cu2+模拟废水:取Cu2+浓度为30mg/L 的模拟废水50mL,加入AMS,常温搅拌2h。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出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后的模拟废水的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处理实际电镀废水:取实际废水50mL,用10%的NaOH溶液调节pH=10~11,搅拌1.5 h进行预处理,然后用HCl调pH值为2,加入AMS,常温搅拌2h。过滤后取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其重金属离子浓度。计算重金属离子去除率。 AMS 循环利用:取Cu2+浓度为30mg/L的模拟废水50mL,使AMS吸附饱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渣真空干燥,研磨,得到饱和的改性淀粉螯合物。然后用盐酸浸泡30min,抽滤干燥,重新获得氨基改性淀粉。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结果:室温下固定AMS用量0.02 g,溶液PH<7,当搅拌时间为30min 时,Cu2+离子完全与AMS 反应,去除率达到100%。 氨基改性淀粉处理剂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所取实际废水pH 值为1.63,浊度为5.51,Cu2+浓度为84.021 mg/L,Cr6+浓度为61.973 mg/L,Ni2+为浓度24.120 mg/L,Zn2+为浓度72.023 mg/L。预处理后加入AMS,用量达到0.10g时,4种重金属 离子几乎全部被螯合,原废水金属离子去除率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故在综合考虑实用性以及经济方面后,处理实际废水螯合剂的最适宜用量为0.10g。 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改性淀粉对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由99.7%以上下降到95.4%。 氨基功能化介孔吸附剂的一步合成及其重金属吸附性能 第27卷第7期 2011年7月无机化学学报 摘要: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正硅酸乙酯(TEOS)和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作为反应前驱体,在无需传统结构导向剂的溶胶-凝胶体系中制备了介孔结构发达的氨基功能化凝胶吸附剂。金属吸附实验表明:氨基功能化介孔凝胶吸附剂对重金属Pb2+具有选择吸附特性,吸附量并随反应原料中APTMS 含量提高呈现出相应增加趋势。 实验内容: 氨基化介孔吸附剂的制备:典型制备过程:将0.08gNaOH(催化剂)溶于含70mL无水乙醇的三角瓶中,随后滴加0.6mLPMHS、2.6mLAPTME和6.7 mLTEOS,室温搅拌24h充分混合有机硅前驱物并促使乙氧基取代线型聚合物PMHS中的活泼氢原子[10];随后加入2mL去离子水,继续搅

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摘要:介绍近年来有机聚硅氧烷的研究发展情况。对含有环氧基、乙烯基、氨基和具有嵌段结构等有机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工艺以及聚合物的结构及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聚硅氧烷合成研究进展 有机聚硅氧烷是第一个工业上获得应用的元素高分子,由于有机聚硅氧烷结构特殊,它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高低温性能、耐辐射性、耐氧化性、高透气性、耐候性、脱模性、憎水性以及生理惰性等,是高分子材料中性能独特的品种。现已在电工与电子、化工和冶金、建筑、航天、航空、医用材料等几十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机聚硅氧烷自40年代商业化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有机聚硅氧烷的发展十分迅速,一系列具有特种官能团(例如环氧基、乙烯基以及氨基等)、特殊结构(嵌段结构)、特种性能的改性聚硅氧烷相继在实验室合成并产业化,在保留了上述有机聚硅氧烷优异性能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性能,包括可以采用低温辐射固化技术进行固化、与有机聚合物中官能团的反应性、对水及醇的相容性、易乳化性、赋予界面活性等。总之,功能性有机聚硅氧烷是一大类正在各种新技术中发挥重大作用并迅速发展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1、聚硅氧烷的发展及应用 1.1 在日用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 早期使用的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是聚合度不同的二甲基硅油,主要用于少数化妆品中,增加皮肤的润滑感和抗水性。现在有机聚硅氧烷类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护肤、护发、美容产品及抗汗剂和除臭剂等特殊用品中。人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生理学、毒理学及遗传学实验,确认部分有机聚硅氧烷化合物安全可靠且性质优良,比如,透光又抗紫外线,生理惰性强,无毒,无异味,又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这些特点使有机聚硅氧烷在化妆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聚硅氧烷类化合物用于个人护肤产品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有人通过与多种常用于个人护理品的成分(凡士林、白油等)比较,得出黏度为315×104(m2/s)的甲基聚硅氧烷,在涂展性、润肤性和柔软性三个方面都是最好的,而且,硅氧烷护肤不会堵塞皮肤表面孔隙,可降低粉刺的产生。

射频等离子体对纯钛表面的氨基化改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射频等离子体对纯钛表面的氨基化改性 采用射频辉光等离子体技术,以氮气与氨气的混合气体为气体源对纯 钛进行处理。采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改性的样品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并讨论氨基化机理; 采用表面接触角测试仪研究了处理时间、放置时间及保存方式对材料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氮气与氨气的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后,材料表面存在氨基和氮钛化合物,处理90 min 后,表面氨基含量高; 改性后材料表面亲水性增加,但随放置时间的增加亲水性变差,在5 h 内,改性钛片保存在氮气气氛中有利于亲水性的保持。 钛及钛合金具有低密度、低弹性模量、良好的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植入体。但钛植入体还存在缺乏骨诱导作用、与 周围组织结合强度低及愈合时间长等问题,运用等离子体喷射、等离子体注入 和化学处理来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氨基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 有机官能团之一,氨基引入材料表面可为某些生物大分子进行表面固定提供活 性位点,它是金属材料生物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基础,Haw-Ming Huang 等采用烯丙胺等离子体处理钛片,接上氨基后,再使用戊二醛交联接入白蛋白,结果表 明改性钛片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阻止血栓的形成。真空技术网(chvacuum/) 认为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在纯钛的表面引入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的氨基, 比较稳定,赵静辉采用庚胺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结果 表明钛表面存在键合较为稳定的氨基。种植体表面亲水性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 以及细胞黏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持材料表面亲水性非常重要。 本实验采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以N2 和NH3 混合气体为气体源对纯钛 表面进行氨基化改性,在纯钛表面引入氨基,提高材料表面的生物活性,并讨

氨基改性硅油氨值的测定(精)

一、原理 氨基改性硅油是一种弱碱性硅油,不溶于水,因而难以用水相酸碱滴定法测定其氨值,在此采用HClO4-HAC非水滴定法进行测定,并用三氯甲烷作质子惰性溶剂,结晶紫作指示剂,滴定反应方程式如下: ⑴ HCl04+CH3COOH=CH3COOH2+CLO4- ⑵硅油母链—C3H6NHC2H4NH2+2CH3COOH→ 硅油母链—C3H6NH2+C2H4N+H3+2CH3COO- ⑶ CH3COO-+CH3COOH2+ClO4=2CH3COOH+ClO4- 二、仪器与试剂 微量滴定管三角瓶(100ml) 1.HClO4-HAC标准溶液(0.05mol/l) 2.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 3.结晶紫指示剂:2g/l冰醋酸溶液 4.冰醋酸(A.R) 5.乙酸酐(A.R) 6.三氯甲烷(A.R) 三、操作步骤 1.HClO4—HAC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 配制:在t≤25℃的750-900mL冰醋酸中缓慢加入72%(W/W)的高氯酸4.5mL,混匀;加入4.5mL醋酸酐,充分混匀,冷却至室温。用冰醋酸稀释至1000mL,放置24h后标定。 标定:称取于105-110℃下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0.2克(准确至0.0001g)于干燥锥形瓶中,加20mL冰醋酸使其完全溶解。加入1-2滴结晶紫指示剂,用HClO4—HAC溶液滴定到紫色消失,出现兰色为终点。

计算:HClO4—HAC溶液浓度C按下式计算 G C(mol/l)= V×0.2042 式中: G: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g; V:HClO4—HAC溶液之用量,mL; 0.2042:1mmolKHC8H4O4之克数。 2.氨基改性硅油氨值测定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01g)于干燥锥形瓶中,加10mL冰醋酸和10mL三氯甲烷使其充分溶解;加结晶紫指示剂1-2滴,用0.05mol/l的HClO4—HAC标准溶液滴定到紫色消失,刚出现兰色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 计算:氨基改性硅油氨值A按下式计算: C(V-V0) A(m?mol/g)= m 式中: C:HClO4—HAC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样品时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数,ml; V0:空白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数,ml; m:样品重,g。 氨基硅油技术指标(AV:0.6)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液体

常用的胺改性

常用的胺有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MxDA)、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常用的叔胺类有咪唑、2-甲基咪唑等;常用的环氧化物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缩水甘油醚和环氧树脂等。此类改性方法在改性胺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以下就加成反应所需原料的不同分别加以阐述。 1.1缩水甘油醚与胺系化合物的加成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与二乙烯三胺加成反应得到593固化剂,与1,3-二氨基环己烷改性得的固化剂具有极好的粘接性和延伸率。苯基缩水甘油醚和己基、辛基缩水甘油醚与乙醇胺、二乙醇胺反应可制得固化性能优良、韧性较好的改性乙醇胺固化剂。由甲酚类缩水甘油醚与低级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反应得到的改生产物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一般粘接、防腐、玻璃钢制作等方面。丁基缩水甘油醚与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反应得到的改性胺固化剂P-4000(AD型)环氧树脂,具有强度高、热变形温度高(达125℃)的特点。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改性三乙撑甲胺得到的固化剂可用于沥青环氧的固化,用于建筑物防漏、粘接、公路交通,具有优良的耐湿性、耐腐蚀住。三溴苯基缩水甘油醚或溴代甲酚类缩水甘油醚与低级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加成反应得到阻燃固化剂,其溴含量大于25%,与树脂固化后具有一定的阻燃性。 由2-甲基咪唑与丁基缩水甘油醚基缩水甘油醚反应得到固化剂704,705.传统生产方法得到的产品外观为棕褐色粘稠液体.外观不理想,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反应得到的产品为红棕色粘稠液体,外观更适合作固化剂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上列改性例子中由于胺的高度活泼性,应采用滴加缩水甘油醚以控制反应,避免放热过剧,产生暴沸、冲料事故.而且产品色泽较浅.还应注意缩水甘油醚采用单环氧基团的,否则反应难以控制,增链反应剧烈,产物粘度极大。 1.2 环氧树脂与胺系的加成反应 环氧树脂-胺加成物采用环氧树脂和过量的乙二胺(或己二胺、二乙烯三胺等)加热回流反应,脱除过量的胺制得。分为液态(溶液型)和固态两种。环氧树脂常采用60l(E—20).此类改性方法目前已被淘汰,不再使用。 1.3 环氧氯丙烷与胺类的反应 间苯二甲胺(MxPA)与环氧氯丙烷(ECH)反应,脱除HCl后得到链状多胺,其结构式为: 式中n=l~3,此类固化剂具有良好的耐药品性、粘接性、耐胺闪蒸性,树脂固化物柔韧性高.粘接剂剥离强度高。WR-112型固化剂也具有类似结构,如下式: 式中n1=2~4,n 2=l~3。此固化剂可以水下、带水、带锈固化,主要用作防腐涂层.固化后的涂膜有很好的柔韧性、冲击强度、耐溶剂性、耐腐蚀性。 1.4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与胺的加成反应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与低级脂肪族多元伯胺加成反应得到的固化剂既可常温固化,又可中温固化。此类改性胺毒性较低,工艺性能好,固化时放热峰值低.适用期较长.对空气中水汽和C02敏感性低。典型的固化剂如β-羟乙基乙二胺(120固比剂)、β-羟乙基二乙烯三胺、β-羟乙基己二胺、羟甲基己二胺等。 2.Michael双键加成反应 常用的双键类化合物如丙烯睛、丙烯酸酯、丙烯腈等。主要的改性物为丙烯睛。它可以与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改性产物。典型的例子如丙烯睛与二乙烯三胺三胺加成反应得到59l固化剂,此固化剂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毒性较大;由间苯二甲胺与丙烯睛改性得到A-50固化剂.毒性较低,其LD50=1450mg/kg。此外,由间苯二甲胺、丙烯腈、环氧化物综合改性得到固化性能较好的黄色透明液体793固化剂。 3. 胺类的自身缩合反应 典型的例子为问苯二甲胺的缩聚反应。间苯二甲胺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于180~200℃下缩

氨基硅烷偶联剂

氨基硅烷偶联剂 2007-5-27 来源:网络文摘 【全球塑胶网2007年5月27日网讯】 1 前言硅烷偶联剂最早是作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玻璃纤维的处理剂而开发的,自20世纪中期开发至今,品种相当繁多,仅已知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就有百余种之多,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有机硅产品。氨基硅烷偶联剂由美国UCC公司于1955年首次提出,而后陆续衍生出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由于其独特性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成为硅烷偶联剂种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类产品。本文将着重介绍氨基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合成、用途及应用工艺。 2 氨基硅烷偶联剂种类及物理性能氨基硅烷偶联剂是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之一,据其氨基含有数量可分为单氨基、双氨基、三氨基以及多氨基。氨基硅烷类偶联剂属于通用型,几乎能与各种树脂起偶联作用,但聚酯树脂例外。常用的氨基硅烷偶联剂的物性数据见表1。 3 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氨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大致需要经过3个过程:(1)氯烃基氯化硅烷的合成;(2)醇解反应;(3)胺化反应。下面将就反应原理、反应过程作以详细介绍。 3.1 氯烃基氯化硅烷的合成一般因取代基团位置不同而采取两种合成路径:氯化法用以制取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而硅氢加成反应用以制备γ—官能团硅

烷偶联剂。 3.1.1 氯化反应以甲基三氯硅烷的合成为例,反应式为:CH3SiCl3+Cl2hrClCH2SiCl3具体实验方法[1]:在装有温度计、分馏柱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基三氯硅烷和少量催化剂,加热使之气化,向三口烧瓶中通入干燥氯气,用日光灯或紫外光灯照射。反应过程中底温逐渐升高,直至产物沸点;顶温保持在原料沸点附近。反应结束后,分馏,取112~120℃馏分,产率约70%。 3.1.2 硅氢加成反应ClCH2CHCH2+HSiCl2R1[pt]Cl(CH2)3SiCl2R1R1=CH3—,Cl—当取代基在γ位时,即官能团与硅原子相隔3个碳原子,官能团对硅原子的影响很小,所以这种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是稳定的。具体实验方法[2]:在装有回流冷凝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放入溶剂和催化剂。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油浴加热,用控温仪控制温度在150℃左右。当瓶中液温上升到80~95℃时,从冷凝器上的恒压漏斗中滴入含氢硅烷和烯丙基氯的混合液,滴加速度控制在使烧瓶中液温维持在85℃左右,约6~8h滴完。然后回流直至几乎无回流液滴为止,产率约40%~60%。 3.2 醇解反应[3]ClR2SiCl3+3R3OHClR2Si(OR3)3+3HCl↑Cl(CH2)3SiCl2+2R3OHCH3Cl(CH2)3Si(OR3)2+2HCl↑CH3R2=CH2—,CH2CH2CH2—,R3=CH3—,C2H5—醇解反应可分为甲醇解和乙醇解两种。甲醇解反应较乙醇解投料方式、反应过程都略复杂,收率也偏低。甲醇解:在装有直形冷凝器(内填有瓷环)、两个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四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石油醚(60~90℃),然后在搅拌下,加热反应器。当石油醚回流时,从两个恒压漏斗中分别滴入甲醇和氯硅烷,不断搅拌维持正常回流。滴完后再回流约1h,反应产率约80%左右。乙醇解:在装有直形冷凝器(内填有瓷环)-恒压漏斗、温度计和N2插底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一定量的氯硅烷,加热至一定温度,再滴加乙醇,鼓泡赶酸,滴完后保持正常回流,测定氯含量判定反应终点,产率在90%以上。 3.3 胺化反应ClR2Si(R3)2+R′HR4R′R2Si(OR3)2+HClR4R4=CH3—,OR3—R′=NH2—, NH,HN(CH2)2NH2,NHCH2CH2NHCH2CH2NH2单氨基:单氨基硅烷偶联剂的胺化反应比较困难,且副反应较多。中科院化学所[4]合成(EtO)3SiC3H6NH2的工艺条件为:在压力釜中,加入一定量的(EtO)3SiC3H6Cl和液NH3,使釜升温,100℃下反应12h,釜压高达6.2MPa。分馏后得产品,收率约43%。合成PhNHC3H6Si(OEt)3时,加入过量的PhNH2以抑制付反应,可得到78%的目的产物。双氨基[5]:在装有冷凝管、恒压漏斗、温度计的三口瓶中放入乙二胺,加热回流。从漏斗中滴入氯烷基甲(乙)氧基硅烷,回流反应5h,冷却蒸除过量乙二胺。三氨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氨基聚硅氧烷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张 冰! !,刘香鸾,黄英! !!(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 要:将带有N -(!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 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关键词:氨基聚硅氧烷;环氧树脂;氨基含量;微观形态中图分类号: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57(2000)01-0069-04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卓越的粘接性能与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因而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脆性大,抗开裂、抗冲击性能差,加之表面能高,限制了它在某些高技术领域的应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卓越的柔性与独特的低表面能,因而是改性环氧树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材 料〔1,2〕。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不相混溶,难于分散。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链上引入能 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反应的官能团如酚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是改进二者相容性的一条重要途 径〔3,4〕。T.T akahashi 等人在聚硅氧烷分子链的二端引入氨基,通过氨基与环氧基的反应,制得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明显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模量〔5,6〕。M c g rat h 等人将二端带有哌嗪基的二甲基甲基三氟丙基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反应,大大降低了环氧树脂的摩擦系数 〔7〕。本文将带有N -(!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研究了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的形态与性能主要依赖于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含量,在环氧树脂中引入适宜氨基含量的氨基聚硅氧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模量,提高其柔性,并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表面性能。 !实验部分 !.!原料 双酚A :环氧树脂由S hell c he m ical c o.制造;4,4/-二氨基二苯甲烷 (DDM ):在乙醇中重结晶后,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含N (-!氨乙基)-"-氨丙基侧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氨基聚硅氧烷,APDM S )由甲基!-(氨乙基)-"-氨丙基硅氧烷低聚体 (自制);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三甲基硅氧封端的低分子量聚二甲基硅氧烷进行碱催化共聚与重排反应制备。表1列出了氨基聚硅氧烷的设计结构参数与氨基含量的设计值与测定值。 !."样品的制备 在带支管的试管中加入18g 环氧树脂与2g 氨基聚硅氧烷,搅拌均匀后,将此混合物加热至90# 100C , 加入化学计量的DDM ,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后,将混料趁热浇铸至硅橡胶模具中,放在150C 烘箱中固化3h 。 !.#测试 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样品的断面形态使用~itatch S -530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样品的力学 V o l .132000年3月 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o f Functional Po l y m ers N o.1M ar .2000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张冰(1974#) ,男,硕士。收稿日期:1999-09-06

氨基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氨基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林梅莹,刘汝锋*,李淑妍,刘玉珍,廖石房,胡卓,胡晶,谢国仁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珠江三角洲水源保护与水质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摘要: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淀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共聚物,再以乙二胺进行改性可得具有螯合效果的氨基改性淀粉(AMS)。研究了氨基改性淀粉在单一离子的不同条件下对模拟废水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和在实际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循环再生性。结果表明:在单一离子溶液中,温度对重金属的去处无明显影响,pH、氨基改性淀粉用量和去除时间对去除率影响较明显;经过改性淀粉的处理,实际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接近100%,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关键词;氨基改性淀粉;重金属离子;实际废水;去除率;循环再生 中图分类号: TS231文献标识码:A Preparation of Amino-Modified Starch and Application in heavy metal ions Water LIN Meiying, Liu Rufeng*, LI Shuyan, LIU Yuzhen, LIAO Shifang, HU Zhuo Hu, Xie Guore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A graft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in emulsion by co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ete (GMA) onto cassava starch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an initiator and modified by ethene diamine into a amino-modified starch (AMS)which has function of chel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mino-modified starch in a single Ionic liqui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s well as in electroplating waste water, and its recycling inclu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removal rate of heavy metal ion, PH, the amount of modified starch and stirring time had great impact on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modified starch was added into the electroplating waste water, heavy metal ions was basically removed, up to the 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 Key words:amino-modified starch, heavy metal ions, the actual waste water, removal, recycling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工业废水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目前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化学沉淀法,其处理效率低,难以达到排放要求,而且沉渣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开发出的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却价格昂贵,难以为中国市场所接受[1-4]。近年来天然高分子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的开发研究越来越被关注[3-6]。本研究以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循环使用的可再生绿色天然淀粉为原料,通过接枝改性作为处理剂,并应用在铜离子模拟废水和实际电镀废水上,其去除率高、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7-8]。

氨基硅油

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应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聚硅氧烷是一类有着特殊硅氧主链结构的半有机、半无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低玻璃化温度、低表面张力特性,以及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憎水性、电绝缘性等性能。典型的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其分子结构示意如下: CH3 Si O n CH3 氨基硅油,即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是二甲基硅油中部分甲基被氨烃基取代后的产物。氨基硅油除保留着二甲基硅油原有的疏水性、脱模性外,氨烃基的存在还可赋予其反应性、吸附性、润滑性及柔软性等性质,因而广泛应用于纺织、制革、日化等行业,尤其是纺织品的染整行业。 氨基硅油作为纺织品的柔软整理剂,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丰满等效果,以及良好的弹性手感。近年来,国内对氨基硅油的研究仍在不断加强。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索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制备一定组成、结构的氨基硅油,并应用氨基硅油对羊毛或涤纶织物进行后整理研究。 二、实验反应机理 氨基硅油中的氨基主要有伯氨基、仲氨基、叔氨基、芳氨基、季铵盐等,例如: NH2NHCH2CH2NH2NHC2H4NHC2H4NH2OC6H4NH2 其中,不同的氨基赋予氨基硅油不同的应用性能。本次实验用的是仲氨基改性。 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氨烃基硅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2)氨烃基硅氧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3)氨烃基硅烷与端羟基硅氧烷缩合;(4)含氢硅油与烯丙胺加成等。 本实验拟采用氨烃基硅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法,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602)、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原料来制备氨值为0.1~0.9的氨基硅油,反应式示意如下:

【CN109880046A】一种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41412.X (22)申请日 2019.02.26 (71)申请人 昆山嘉力普制版胶粘剂油墨有限公 司 地址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 垌坵路188号 (72)发明人 蒋平平 陆亚东 张萍波 唐敏艳  高蕾 包燕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 (51)Int.Cl. C08G 18/65(2006.01) C08G 18/64(2006.01) C08G 18/34(2006.01) C08G 18/36(2006.01)C08G 18/32(2006.01)C08G 18/12(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列步骤:将微晶纤维素加入到浓硫酸中,搅拌反应,制得纳米纤维素晶须;将纳米纤维素晶须、硅烷偶联剂以及乙醇溶液混合,调节反应体系pH至4~5,反应制得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蓖麻油、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反应,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加入溶于N ,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扩链剂2,2-二羟甲基丙酸和催化剂,搅拌反应;加入三乙胺,保温搅拌;再将体系在反应釜中冷却,加入乙二胺溶液,剪切乳化,得到改性乳液。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基体在接入氨基化纳米纤维素晶须后,其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力学性能优异。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09880046 A 2019.06.14 C N 109880046 A

硅片表面的氨基化处理

硅片表面的几种处理方法和步骤硅片表面的几种处理方法和步骤的几种一、硅片的预处理:(1)硅片切割:根据所需大小,用玻璃刀进行硅片的切割。操作时需要在洁净的环境中,并带一次性手套,以避免污染硅片。先在桌面平铺一张干净的称量纸,用镊子小心夹持硅片的边缘,将其正面朝上(光亮面)放于称量纸上;再取一张干净的称量纸覆盖于硅片表面,留出硅片上需要切割的部分;将切割专用的直尺放于覆盖硅片的纸上,用手轻轻压住直尺;直尺应不超过待切割侧的纸面,以防止直尺污染硅片;切割时玻璃刀沿直尺稍用力平行滑动,使用的力量以能在硅片表面形成一清晰的划痕,但不至于将硅片划开为度;如对大块硅片进行横纵向多次切割,即可在硅片表面形成网格;将硅片包裹于称量纸内,(避免手套和硅片表面直接接触)用手沿网格线轻轻掰动即可形成大小合适的小型硅片;将切割好的硅片用镊子小心夹持,放于干净的塑料平皿内,正面朝上,并用封口膜将平皿封好,放于干净处保存待用。注意:整块硅片取出后严禁放回硅片盒,应另行保存。注意:整块硅片取出后严禁放回硅片盒,应另行保存。硅片取出后严禁放回硅片盒 (2)在通风橱内,将切割好的小型硅片置于干净的羟化烧杯(专用羟化烧杯专用羟化烧杯专用)中,将其正面朝上,用去离子水清洗 3 次,清洗时稍用力,使硅片能够在烧杯中旋转起来,以减少硅片之间的摩擦碰撞;将水倒净,立即用移液管(过氧化过氧化氢专用)往烧杯中加入5ml 过氧化氢(H2O2),然后用移液管(浓硫酸专用,在摇床上缓慢振荡或静置30 分钟使之用)加入15ml 浓硫酸(H2SO4)充分反应,此反应可使表面羟基化。倒掉上步反应的液体,用去离子水清洗 3 次。清洗时稍用力,使硅片能够在烧杯中旋转起来,以减少硅片之间的摩擦碰撞;然后将烧杯口向下倾斜,缓慢转动烧杯,使烧杯壁上的浓硫酸能被洗去。清洗结束后,用大量水保存硅片,并需要使硅片的正面保持朝上。 二、硅基片表面的氨基化处理(3)取出氨化烧杯专用,氨化烧杯专用)先用无水乙醇清洗 2 次,(专用然后倒入20ml 无水乙醇,氨化将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2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摘要 介孔氧化硅材料由于其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有机-无机介孔材料也称为PMOs(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是采用共缩聚的方法以桥联的有机硅酯作为硅源前体,将有机基团键合在材料的骨架中,可以使有机基团更均匀地分布在材料的骨架中并且不会堵塞孔道。PMOs 材料规则的孔道分布、可调的孔道微环境、丰富的有机基团等性质赋予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药物负载中显示了独特性能。双模型介孔材料(BMMs)是一种新型介孔材料,它具有双孔道结构:3 nm 左右的蠕虫状一级孔与10-30 nm左右的球形颗粒堆积孔。由于BMMs有别于单一孔道介孔材料,具有结构可控和粒度可控等许多独特性质,通过进一步表面改性,能够针对特定的药物分子,尤其是不溶性药物分子进行装载与可控释放,具有很好的专一性。 关键词:双模型介孔材料;氨基功能化;载药

Abstract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due to its larger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dvantages of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non-toxic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Organic-inorganic mesoporous materials is also known as PMOs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is using the copolycondensation method to bridging the silicone ester as a silicon source precursor, The organic group bonded in the skeleton material can make the organic group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frame of material and will not block channel. PMOs material rules of channel distribution, adjustable pore micro environment, abundant organic groups leading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especially shows the unique performancei n drug load. Bimodal mesoporous material (BMMs) is a new mesoporous material consisting of worm-like mesopores of 3nm as well as large inter-particles pores around 10-30 nm. Different from mesoporous materials with only one pore distribution, BMMs could realize the loading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specific drug molecules, especially for the insoluble drugs,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du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ntrollable structure and particles size. Keywords: Bimodal mesoporous material; Amino functionalization; drug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末端修饰(氨基末端、羧基末端)——加密版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末端修饰(氨基末端、羧基末端) (~~by luckyboy) (微生物班、精简打印、元旦巨献版) 在核糖体上翻译的时候,当氨基酸添加到新生多肽之后,在体内氨基酸残基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共价修饰。 I、氨基端的修饰 初生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命运: 在细菌中:在细菌中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第一步一般是甲酰甲硫氨酰-tRNAfmet和第二个氨酰tRNA通过肽键合成,因此初生蛋白质存在一个甲酰甲硫氨酰位点。在真核生物中:虽然N末端甲硫氨酰位点从第一个甲硫氨酸获取在成熟蛋白质中很常见,N末端的α-甲基一般很快会被移除,接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甲硫氨酸残基会被断裂下来。这个作用是依靠甲硫氨酸氨基肽酶的作用,并且这个裂解过程由第二个残基控制。 (1)在酵母中(啤酒酵母):如果倒数第二个氨基酸残基有一个0.129nm或更小的回转半径的时候,甲硫氨酸会被完完全全的裂解掉(这些氨基酸有:Gly, Ala, Ser, Cys, Thr, Pro, Val) (3)在真菌或哺乳动物的线粒体中:起始甲硫氨酸的不被去除,但在植物的线粒体中还是会发生的。在工程菌中: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的蛋白质通过质粒技术会导致一种甲硫氨酸残基保留的不正常现象。 一、乙酰化 1.N端a-乙酰基修饰(a-acetyl)在蛋白质中是很普遍的 在Ehrlich ascite 细胞中:大概有80%的可溶蛋白是N端a-乙酰基修饰的。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有证据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氨基酸末端乙酰化是非常普遍的,几乎可以作为高等真核生物蛋白质的一个典型标志。 在低等真核生物中:N端a-乙酰基的比例比较低,但还是存在的 2. N端a-乙酰基化修饰通常是翻译中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在新生肽链大约40个残基长的时候 3.N端残基乙酰化修饰的频率(概率)是不同的:一般Ala,Ser > Met,Gly, Asp > Asn,lle,Thr,Val > 其他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