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教育杂谈

2013-04-20 14:33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玛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他值得赞扬的地方。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方法。说句好话轻而易举,只需要几秒钟,但它的功效却是巨大的,有的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谈教育改革

從世界各國教育發展趨勢談教育改革---兼含歐洲學校教育實驗掠影 主講人:陳惠邦教授 筆記整理:44廖秀芬前言: 各位早安,首先恭喜各位在百人競爭中通過甄選,剛才各位看 到地圖片是歐洲海德堡學校,在座地有二十位將於二個月後前往. 從事行政工作是自己地選擇,沒有人強迫,是志願而來,在這長長短短地教育工作經驗中到底給我們工作上地省思點還是增加了我 們一些工作習慣,而這些習慣是否幫助了我們更有效率達到工作目標,但也許反而會距離教育愈來愈遠.在教育工作生涯中,面對挑戰、變 革愈來愈多,社會轉變,有不同地轉變.過去身為老師時地角色,站在 對行政工作地不滿,對現今進入行政工作,負責決策,思考地層面多, 視野也變不同. 今天要和各位分享地面對在快速推動教育改革及這麼激烈地 教育變遷中,其他國家做些什麼?談課程改革、教育改革世界各國跑地快、早地和台灣來比,台灣最大地特色就是從善如流,集世界各國 教育制度地精華,走向研究型、普及型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提昇至 高等技術教育.未來兩年高職即將走入歷史,中研院李院長說高職將 取消,走向高級技術培養教育是全世界共同地理想,目前舉目所見大 部分地高職以改成綜合高中或一般高中,台灣所剩地不到十所高職, 其存在是因其非常特殊性無法更改,如桃園新生醫校. 國民中小學課程革新是全世界最先進地制度,通通融合成九年一貫課程,放不下也都成重要議題,每個地方拿放大鏡都是最好最棒地,但加總起來,滿意嗎?不曉得如何說? 前言:教育「改革」地現象 教改企業

這是吳明清教授提出,教改造就了一群人,這些人是過去傳統教育無法得利地一群,如南陽街升大學補習班已不復見,取而代之地是國、高中生下課補習地場所.升大學補習班改為升研究所補習班,而其實真正學校實質工作並不更改,教育部育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前測檢視實施九年一貫前六年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國家地中間考試,大陸早已實施,英國也在1988年實施,這是課程改革中要做地,實施課程改地鬆緊,如同在沙灘中抓沙地地情況一樣,抓緊抓鬆,如何拿捏得宜,在這搖擺不定不教育政策中,我們教育工作者很難去發展我們地教育專業,以前在座各位過去是一個老師地角色,只要管好自己班級,而今必須去思考整個學校,身為校長、主任思考角度不同,升學目標、家長壓力等問題,思考地角度、考慮點和老師不同.教改地企業將隨整各教育制度不斷地改變.利益、資源分配將不斷地調整,這可能不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關注地點. PISA與課程革新 PISA:OECD地國家<至少15個)率先實施課程改革地國家,這些國家在實施課程改革多年之後,檢視課程改革是否對孩子地學習有沒有幫助這是我們所關注地點,因此對他們15至18歲地學生進行檢測,已與語文閱讀、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三種能力作比較,發現時基本能力下降,尤以語文能力下降最多,學力與實施課程改革地時間先後成反比,亦即愈早實施學力下降愈快,愈慢實施學力下降反而沒有快,這之中可能只有一個例外,只有台灣,實施兩年地課程改革,學力下降地速度已無法估計.PISA發現學生地能力下降,尤其以語文能力地下降最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3年多前已發現著手改善,進行提昇孩子閱讀地方式,這幾年具體成就即編寫了很多地繪本,繪本地特色是大量地圖畫,因孩子不再能閱讀,由此可見閱讀是基本能力比科學教育、數學能力來地重要,若我們要將所有能力一視同仁,如同十大基本能力般,其實這裡面還有更重要地閱讀能力,自古以來,古今中

2505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见。 A.助人行为B.分享行为 C.合作行为D.安慰与保护 2.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A.情感支持B.生活教育 C.正面教育D.实践性 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 )。 A.陶冶法B.角色扮演法 C.共情训练法D.行为训练法 4.与教学插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B.计划性 C.娱乐性D.目的性 5.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 )。 A.问卷法B.指标体系法 C.观察法D.社会测量法 6.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阐述,错误的是( )。 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B.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评价重点在于它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评价 C.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依据 D.从“学”的方面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 A.正强化法B.自然后果法 C.负强亿法D.代币疗法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8.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 9.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征。

当今世界教育与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纪初教育及教育管理改革 发展的基本趋势 贺乐凡 一、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融合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教育改革,并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的教育改革;一是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的教育改革。这两类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也互有区别。两种思潮相互碰撞,形成了融合的趋势。 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壁”,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1 二、融合趋势下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 (一)教育管理理论 在融合的大趋势下,世纪初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确有了新的发展。 在管理科学的对象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管理规律,并严格地按照规律所确立的原则进行管理。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不仅要依据科学,而且要讲艺术,要提倡管理艺术的创造性。有的校长还提出,学校管理是一种技术,校长的培训,要重视管理技术的培训2。 在管理的目标取向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而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组织要有共同的目标,但组织的共同目标,往往是反映一种理想的追求,带有口号激励的色彩,难以具体操作。而个体的目标,则是千差万别的,生动具体的,易于操作,管理应定位干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 在管理的组织结构上,过去人们强调严格的组织层级划分,宝塔式的结构,按照层级原理进行管理。现在人们按照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主张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岗位间的协作和人员的一专多能,目的在加速信息的传输和人员的流动,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思想,也叫“企业重构”或“组织重建”3。有人说,“组织重建”的思想,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之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可见其重要性。其理论的基点,是在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重新强调管理的效率。 1参阅:①薛峰:《融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报》2003年1月1日;②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参阅:C·沃纳:《为领导者设的课》,《1997年中美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第87页 3参阅:王东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3,341页

解读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

解读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 ——是宇宙第182定律 我用思维路标学的观点解读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望能起到一举反三的作用,助力的的小孩能走上成功之路。 一、鱼缸法则: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所学校,虽然不能做到应有尽有,但是须有选择的余地,各种类书籍,选修的课程,须掌握的可选择技能等;学校虽然不能完全开放,但是可能半开放,如,中学期间就可请一些专家教授、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来讲一些中学生可以知道和事物,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解一些社会现象;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学生可以到实地工作一年半载,对于学习专业课和以后的工作绝对有促进作用。 如何扩大学生的学习时空,扩大到什么程度,不但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和学生自己的事,是相互相成的。 二、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翁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根据宇宙第一定律可知,事物产生动力的条件一是须建立联系,二是须形成差别。如果能学生积极的期望与支持,就是与积极期望和支持事物建立了联系,并知道存在差距,

从而产生了前进的动力;相反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无形中形成了阻力。 三、强化定律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另一种是后天形成的。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性格习惯形成一般是在三岁左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家庭最重要,特别注重反复纠正不良坏习惯。 四、狼性法则: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让其形成联系知道差距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但是须关注的是,是对正面事物的好奇还是对负面事物的好奇。如果是正面事物的好奇须积极引导支持,适而可止;如果是负面事物的好奇须让其知道严重后果并严禁和限制。 五、梦想法则: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可采用联系式联想、组合式联想和混合式联想方法,让思想无限制地畅游宇宙。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联想,培养学生有的放矢,提高思维效率也很重要,而还是乱想。 六、南风效应 事物的运动变化,存在叁种方式,第一种是增加动力而达到目的,第二种是增加阻力达到,第三种是是前两种组合使用达到。科学家研究表明,对于管理来讲,一般动力和阻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为了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熟悉和精通英语的人才。但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认为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 张树华说,重视和学习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是基于我们改革发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却本末倒置,将它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到毁灭性打击,汉语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英语学习风”现在已经刮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时期就开设外语必修课,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接受能力。中学阶段,英语始终是语文、数学之外的三门主课之一。英语在大学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四级就休想拿到学位。四级考过了,学生要接着准备考六级,准备研究生英语考试。频繁的英语考试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使大学的专业课遭到沉重打击。对很多大学生而言,专业课只要考及格就行;毕业论文也只是走走过场罢了。结果是,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张树华说,对于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来说,英语更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关键作用。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因为英语没过线而惨遭淘汰,而一些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成了录取的亮点。“考研就是靠英语”的说法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中颇为盛行。 在张树华看来,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这显然没有必要。 张树华呼吁,在社会舆论以及教育和用人等政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畸形的语言格局:英语成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一个资格和门槛。 张树华认为,“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同时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教学陷入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学生从小学一路拼杀到大学,12年的英语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几个考试,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浪费。张树华引用英语教育界泰斗张道真2010年10月接受媒体关于国内英语教学的访问时说:“目前国内学生学到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而哑巴英语和没学过英语没有什么区别,传统的考核方式应该被彻底打倒!” 让张树华痛心的是,全民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已经弱化了对汉语言的学习。他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国人的汉语日渐退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为此,张树华建议:1、重视中文教育。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密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各种象征、情感、记忆,承载着他们对起源、目的、价值的共同想象。汉语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唯一纽带,在传承文化、训练思维、塑造精神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2、建议从小开始重视中文教育。小学至初中,重视中文语言文字和口语表达的教学。除语文、数学课程外,大幅度减少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变成高年级后的选修。大幅度减少各类考试的科目,给孩子体会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逻辑和美感留下空间和时间。3、治理中学、大学、考研等各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确定外语教育中英语与其它外语合理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应该一刀切。4、在大学课程中改变英语教学方向和方法,重视与外语相关的应用教育。5、除外语专业外,降低外语分数在高考中的权重。(今日中国记者李国文)

课后阅读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

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简介 乔?吉拉德(Joe Girard),一个世界销售界的传奇人物,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他被吉斯尼世界记录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2001年,乔?吉拉德跻身“汽车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这是汽车界的最高荣誉。列名其中的都是汽车业界的先驱与灵魂人物,包括福特汽车创办人亨利?福特、本田汽车创办人本田宗一郎、法拉利创办人恩佐法拉利等人,他是唯一的汽车销售员。 一、传奇人生 乔?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国底特律市的一个贫民家庭。9岁时,乔?吉拉德开始给人擦鞋、送报,赚钱补贴家用。乔?吉拉德16岁就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锅炉工,并在那里染了严重的气喘病。后来他成为一位建筑师,到1963年1月为止,盖了13年房子。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35岁那年,乔?吉拉德破产了,负债高达6万美元。为了生存下去,他走进了一家汽车经销店,上班第一天他积极卖出第一辆车给一位可口可乐销售员,而能向老板预支薪水,从超市买一袋食物回家让妻儿饱餐一顿,“在我眼中,他(指第一个客人)是一袋食物,一袋能喂饱妻子儿女的食物,那天回家我对太太发誓,从今以后不再让她为温饱而烦恼。” 3年之后,乔?吉拉德以年销售1425辆汽车的成绩,打破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人在15年的汽车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天销售6辆,而且全部是一对一销售给个人的。他也因此创造了吉尼斯汽车销售的世界纪录,同时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称号。 二、销售秘诀 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事业。在每位推销员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诀窍,那么,乔·吉拉德的推销业绩如此辉煌,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

四大教育法则

四大教育法则 四大教育法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完整版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理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核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八大教学原则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有这样一类考查形式,即以俗语或名人名言进行考察,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考试中常见的这些话。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道德品质。此原则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考点有:文以载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考点有见之不若知之,之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做合一;力行而近乎仁;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思想不能离开事实。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常考语句有: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常考语句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好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坏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

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 年2 月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教育杂谈 2013-04-20 14:33 世界上最伟大的4个教育原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142 何佳钰1406032066 (一)民主化 民主化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世界学前教育民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而入学机会均等又是其前提。学前教育普及率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有关数据显示,OECD的30个国家入园率由1999年的74.4%上升到2006年的 83.8%,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更多适龄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2、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对教育公平的呼吁逐渐增多, 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成为可能。 2000 年, 有 164 个国家参加的达喀尔会议所通过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中, 第一项就是“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 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 1965 年, 美国提出了“开端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对贫穷、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 3 岁~5 岁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1994 年, 美国又提出“早期开端计划”, 将赞助对象延至 2 岁儿童。英国的“确保开端” 运动, 资源优先向 20% 处境不利的地区倾斜, 该项目的口号是“每个儿童的生命都值得拥有最好的开端”。 3 岁~4 岁儿童可享受每周 5 天、每天 2.5 小时的免费教育。在俄罗斯, 1992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宣布教育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将教育的人道主义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 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 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扶贫计划” 的有 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3、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 1997 年拨款达到 39.8 亿美元, 比 1965 年增长了 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 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 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

25个优秀精炼的小学生教育法则

25个优秀精炼的小学生教育法则小学生是不好教育的,他们年龄小,不懂世事。有的孩子叛逆、自私、骄傲、忧郁等等,以下25个教育方法给与借鉴。 一、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疯了似的长的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二、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翁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 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她的受。他的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神话终归博人一笑。

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 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三、强化定律: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的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 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四、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一般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教育体系一体化是终身教育的中心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含义:(1)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在正规学校结束时便结束的,它包括了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等。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需要。(2)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全民学习的社会,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结构。(3)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具有互通性。终身教育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构想,其基本特点在于,教育在任何一点上都不中断,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但是教育结构仍然分明。 2、教育民主化。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延长;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4、教育信息化。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效性初探 作业是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主要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按习题的难度组成的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学生和教师都陷入了题海的怪圈。学生写作业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忙于机械性批改作业,却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开展创造性教育,教育要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是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我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进行了分析、反思,以提高有效性为导向,开展了多元优化设计高中数学作业的研究和尝试。 一、作业的设计原则 我觉得设计作业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则: 1、目的性原则: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刻板效应

世界最伟大的25个教育法则:刻板效应 有些父母,总是记着孩子的“不是”与“错误”,对孩子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才的刻板印象,当孩子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语言去评价他,这就伤了孩子的自尊,也影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有人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众人回答: 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问:这两上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100人中,只有两人答对。调查者后来向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答不对这个简单问题呢。这就是“刻板效应”,也叫“定势效应”,即依照自己固有的看法,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去推想,所以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这方面的经验,而而一下子就能答对答案。 一个实验中,实验者向两组学生展示同样一张人物照片,要他们用文字对照片加以描述。实验者对第一组学生说,这是一位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

第一组学生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学生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人生道路上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仅因为先前的提示不同,描述结果竟有戏剧性的差距。生活中这种例子是常有的事情:青年人认为老年人保守;老年人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等等。这也就能解释人们往往容易一见钟情呵。以貌取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苏东坡有次看佛印,看到他坐着,就说:你看起来是坨屎;佛印看他是站着的说:你看来是一座佛。苏东坡大笑而去,回家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笑道:你以为你得了便宜,其实你心中想着屎就会说是屎,他心中想着佛就是佛。 不要让自己的刻板,印记孩子的进步。要对他的进步看在眼里,放在心中,还要及时表扬。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题库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节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甩的革命力量。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必然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有可能导致新的社会变革,这在人类历史上已多次得到证明。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革命,具有与以往几次技术革命不同的特点,它正在促使当前的工业社会转入工业后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技术将成为提高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全面的和深刻的,正在引发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革命。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必然伴随着一次劳动力的大转移。但是在工业社会以前,这个进程是十分缓慢的,往往需要数万年、数千年才有一次大转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的大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社会劳动力出现了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大转移。 美国从1950年到1993年的43年间,在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中,第一产业从12.4%下降为2.7%,第二产业从35.3%下降到24.4%,第三产业则从49.7%上升至72.9%。法国从1950年至1993年,第一产业从27.2%下降到5.o%,第二产业从35.o%下降到27.6%,第三产业则从36.6%上升至67.4%。日本从1950至1993年,第一、二产业从70.2%下降到38.1%,第三产业则从29.7%上升到59.9%。进入90年代以后,还在沿这个方向继续变化,即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例仍在逐年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逐年上升。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这个变化还会加速,据美国《民族周刊》1996年2月26日提供的数字,美国工厂工人在全国劳动力中所占比重30年来从30%下降到17%以下,预计在今后10年内将降至12%以下,到2020年,仍在工厂的劳动力仅占全美劳动力的2%左右。 现在,发展中国家有四分之一的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工业化国家则有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从1978年至1995年,第一产业劳动力由73.8%下降到54.4%,第二产业由15.2%上升到23.0%,第三产业由11.00%增至22.6%,据预测,到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比例将分别为44.8%、27.10%、28.1%。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各产业内的部门和行业结构也在变化,一些行业迅速发展,另一些行业则走向衰落甚至被淘汰。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社会职业增多,职业变换加快。据美国就业部门的统计,美国目前有三万多种职业,从70年代以来,以五年为期,每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变换职业或岗位。据预测,今后每10年将发生一次职业大变革。 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对整个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的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等教育在科类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 理念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界山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 年 4 月 18 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 2000 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 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 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