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QLSERVER重要复习资料

SQLSERVER重要复习资料

SQLSERVER重要复习资料
SQLSERVER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SQL Server体系结构:

1、主要的服务及其作用

四部分组成:数据库引擎(SSDE):是核心服务,负责完成业务数据的存储、处理、查询和安全管理等操作。分析服务(SSAS):提供多为分析过和数据挖掘功能,可以支持用户建立数据仓库和进行商业智能分析。报表服务(SSRS):为用户提供了支持Web的企业级的报表功能。集成服务(SSIS):是一个数据集成平台,可以完成有关数据的提取、转换、加载等。

服务以windows服务程序的形式后台运行。

服务与前台管理工具(management studio)之间的关系:MS是Sql Server提供的一种集成环境,将各种图形化工具和多功能的脚本编辑器组合在一起,完成访问、配置、控制、管理和开发SQL Server 的所有工作,大大方便了技术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对SQL Server的各种访问。

2、数据库对象

系统数据库有:master、model、msdb,Resource、tempdb。

Master:是最重要的系统数据库。它记录了SQL Server系统级的所有信息,这些系统级的信息包括服务器配置信息、登录账户信息、数据库文件信息、SQL Server初始化信息等,这些信息影响整个SQL Server系统的运行。

Model:是一个模板数据库。该系统存储了可以作为模板的数据库对象和数据。当创建用户数据库时,系统自动把该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复制到用户新建的数据库中,使得新建的用户数据库初始状态下具有了与model数据库一致的对象和相关数据,从而简化数据库的初始创建和管理操作。

Msdb:是与SQL ServerAgent服务有关的数据库。该数据库记录有关作业、警报、操作员、调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自动化系统的操作。

Tempdb:是一个临时数据库,用于存储查询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数据或结果。

Resource:是一个很特殊的系统数据库,是一个被隐藏的只读的物理系统数据库,只保存用户实例所需的架构和存储过程。

数据库对象是指存储、管理和使用的不同结构形式。

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同义词、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程序集、类型、规则、默认值等。

表:实际用来存储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是整个系统的最核心的数据库对象,是其他大多数数据库对象的基础。

视图:包含了数据库中的视图对象,是数据库中的虚拟表。视图是建立在表基础之上的数据库对象。

约束:“约束”节点包含约定对象。约定用于定义应用程序完成特定任务时所用的信息类型。

用户:是指数据库用户,是数据库级的主体。这些数据库用户对象可以在“用户”节点中找到。

存储过程:节点包含了数据库中存储过程对象的信息。存储过程是指封装了可重用代码的模块或例程。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发生指定的事件后自动执行。分为DML触发器和DDL触发器。

3、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可以查看所有服务及其运行状态,可以查看服务的属性,以及启

动、停止、暂停、重新启动响应的服务。

第二章

sql server版本

1·32位版本,64位版本

2·服务器版本,专业版本(满足特殊服务)

3·服务器版包括企业版和标准版;专业版包括开发人员版、工作组版、WEb版、EXPRESS

版、compact版;另外还有企业评估版。

实例

sql server允许在一台计算机上多次安装,每一次安装都生成实例。这种多实例基址,当某实例发生故障时,其他实例依然正常运行并提供数据库服务,确保整个应用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提高系统可用性。工作组版本最多可安装16个实例,其他版本最多可安装50个实例。第一次安装可以使用默认实例,后来的安装需要使用命名实例。

排序规则

排序规则指定了表示数据集中每一个字符的位模式,具体内容包括选择字符集、确定数据排序和比较的规则等。排序规则的主要特征是区分语言、区分大小写、区分重音、区分假名以及区分全角半角。

可以在四个层面设置排序规则,服务器层、数据库层、列层和表达式层。

服务器层的排序规则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设置的,也是实例的默认排序规则,会自动分派给其他对象。

创建数据库的时候可以使用collate子句来指定数据库的默认排序规则。

创建表的时候也可以用collate子句来指定数据库的默认排序规则。

表达式层次上的排序规则只能在执行语句时设置,并且影响当前结果集的返回方式。

文件夹

安装之后sql server有五个文件夹。即80,90,100,MSAS10.MSSQLSER,MSRS10.MSSQLSERh 和MSSQL10.MSSQLSERVER.

80和90文件夹中包含了与先前版本兼容的信息和工具,100文件夹中主要是存储单台计算机上的所有势力使用的公共文件和信息。

服务器选项

sql server有60多个服务器选项。有高级选项,这些选项只有show advanced option 设置为1时,才能对其进行设置。有些是新设置只有当数据库引擎重新启动之后才能生效。有些是子配置选项,系统根据需要自动配置。

根据设置后是否立即生效可以讲分为动态选项和非动态选项。动态选项是设置完选项后,运行reconfidure语句就可生效,非动态选项是设置完选项之后必须停止和重新启动sql server才能起作用。

sp_configure

sp_configure系统存储过程可以用来显示和配置服务器的各种选项。

语法格式:sp_configure …option_name?,?value?

option_name表示服务器的选项名称,value表示服务器选项的设置,默认是控制。

成功执行返回0,否则返回1。

第三章

SQL SERVER 2008的数据安全层次

第一层:网络设置

第二层:登录服务器

第三层:登录后进行特定数据库访问或服务器管理

第四层:对数据库中特定表或列进行访问

1、Windows认证模式:只能使用“windows 身份验证”一种方式

混合认证模式:可以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两种方式

创建登录名:create login peter with password=?123?

修改登录名:alter login peter disable ----不可用

Alter login peter enable -----启用

删除登录名:drop login peter

2、登录名的作用和类型是什么?

答:可登录sql server服务器,并对其进行管理的用户。所有login用户的信息存储在系统表中,是sql server系统级的用户。

windows组或windows用户映射到登录名SQL Server自己的登录名

3、服务器角色的作用和类型是什么?

答:固定服务器角色是服务器级别的主体,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整个服务器。固定服务器角色已经具备了执行指定操作的权限,可以把其他登录名作为成员添加到固定服务器角色中,这样该登录名可以继承固定服务器角色的权限。

Bulkadmin:块数据操作员,拥有执行块操作的权限

Dbcreator:数据库创建者,拥有创建数据库的权限

Diskadmin:磁盘管理员,拥有修改资源的权限

Processadmin:进程管理员,拥有管理服务器连接和状态的权限

Securityadmin:安全管理员,拥有执行修改登录名的权限

Serveradmin:服务器管理员,拥有修改断点、资源、服务器状态的呢过权限Setupadmin:安装程序管理员,拥有修改连接服务器权限

Sysadmin:系统管理员,拥有操作SQL Server 系统的所有权限

Public:公共角色,没有预先设定的权限

4、什么是数据库用户?数据库用户与登录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数据库用户,能够访问、操作数据库的用户,是数据库级的用户

服务器登录名属于某组服务器角色;服务器登录名需要于数据库的用户映射后才拥有操

作数据库的权限;数据库用户属于某组数据库角色以获取操作数据库的权限。

创建数据库用户:create user peter1 for login peter

修改数据库用户:alter user peter1 with name=’petera’

修改数据库用户权限:grant(revoke)connect to peter1

删除数据库用户:delete user peter1;

数据库角色:role 操作同上

5、数据库中有哪些特殊的用户?这些用户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固定数据库角色。固定数据库角色是在数据库级别定义的,并且存在于每个数据库中。db_owner 和db_securityadmin 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管理固定数据库角色成员身份;但是,只有db_owner 数据库的成员可以向db_owner 固定数据库角色中添加权限。

(2)public角色。每个数据库用户都属于public 数据库角色,当尚未对某个用户授予或拒绝对安全对象的特定权限时,则该用户将继承授予该安全对象的public 角色的权限。

(3)特殊的数据库用户:Dbo:Dbo数据库中的默认用户,拥有在数据库中操作的所有权限,默认情况下,SA登录名在数据库对应的是dbo。guest用户一个特殊的数据库用户,默认情况下,数据库创建时就包含一个guest 用户。授予guest 用户的权限由在数据库中没有帐户的用户继承。

6、数据库的默认架构是什么?

答:架构是形成单个命名空间的数据库实体的集合,是数据库级的对象,是数据库对象的容器。每个用户都有一个默认架构,用于指定服务器在解析对象的名称时将要搜索的第一个架构。可以使用CREA TE USER 和ALTER USER 的DEFAULT_SCHEMA选项设置和更改默认架构。如果未定义DEFAULT_SCHEMA,则数据库用户将把DBO 作为其默认架构。Sql server完全限定的对象名称现在包含四部分:server.database.schema.object。

7、为什么要实现用户和架构分离?

答:1、多个用户可以通过角色成员身份或Windows 组成员身份拥有一个架构。这扩展了允许角色和组拥有对象的用户熟悉的功能。

2、极大地简化了删除数据库用户的操作。

3、删除数据库用户不需要重命名该用户架构所包含的对象。因而,在删除创建架构所含对象的用户后,不再需要修改和测试显式引用这些对象的应用程序。

4、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个默认架构以进行统一名称解析。

5、开发人员通过共享默认架构可以将共享对象存储在为特定应用程序专门创建的架构中,而不是DBO 架构中。

8、权限的授予(grant)与回收(revoke)、

grant select on table to peter1;

Grant control on table to peter1 with grant option;

把安全对象BOOK的CONTROL权限授予主体peter1,并且peter1具备授权的权限;

下面以peter身份登录,在library数据库下,peter登录用户可对tom授予对BOOK表的任何权限。

GRANT SELECT,UPDA TE ON BOOK TO tom1

.权限的否定

安全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权限,第一种方式直接使用GRANT语句为其授予权限,第二种方式通过加入角色成为角色成员继承得到权限。使用REVOKE语句只能收回安全主体通过第一种方式(grant)得到的权限,而否定(DENY)权限则可彻底删除安全主体得到的权限。

第四章

数据库文件和文件组

一个数据库可以由多个事务日志文件和多个数据文件构成,至少应由一个事务日志文件和一个数据文件构成。

数据文件:存储数据和各种对象以及数据的结构。

主数据文件(必须具备):*.mdf,本数据库的系统表都保存在主数据文件中,只能有一个

次数据文件:*.ndf,可以没有或有多个次要数据文件

同一个数据库的不同的数据文件可以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日志文件

记录了每一个事务的开始、对数据的改变和修改等信息,随着数据库的操作,事务日志不断增加,是数据库进行恢复的重要依据。

*.ldf,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

sql server遵循先写日志后修改数据库的原则,所以如果日志文件空间被占满,将导致无法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文件组

数据文件的逻辑集合,是对数据文件进行分类管理的逻辑单位,方便数据的管理与分配,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文件组。

文件组的分类:

1·主文件组:primary ,主数据文件默认属于主文件组

2·用户定义的文件组:由用户命名定义的文件组

3·默认文件组:数据文件在不指定文件组归属时,默认所属于的文件组

页:

SQL Server 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是页,8k,实际存储空间为8060字节。

表中一行数据不能跨页存放,意味着一行数据的最大值为8060字节。

区(盘区):

8个连续的页,是空间分配的最小单元,区是八个物理上连续的页的集合,用来有效地管理页。所有页都存储在区中

六、优化数据库和数据库文件

1.放置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尽可能把数据文件分散在不同的磁盘驱动器上

把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散在不同的物理磁盘驱动器中

好处:允许系统执行并行操作,从而提高系统使用数据的效率

2.使用文件组

表和索引应分布在不同的文件组中,提高查询语句效率。

把默认文件组改成用户定义的文件组,以防止用户数据在primary文件组上的增长。

可备份或恢复单个文件或文件组。

3.使用RAID技术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余磁盘阵列

是一种磁盘系统,多个磁盘驱动器合成一个磁盘阵列。提高数据存储的性能、可靠性。分为6个等级RAID0到RAID5。每一种提供不同的算法提高系统的性能。

七、数据库的创建

以下示例在SQL Server 实例上创建了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一个主数据文件、一个用户定义文件组和一个日志文件。主数据文件在主文件组中,而用户定义文件组包含两个次要数据文件。ALTER DA TABASE 语句将用户定义文件组指定为默认文件组。然后通过指定用户定义文件组来创建表。

USE master;

GO

-- Create the database with the default data

-- filegroup and a log file. Specify the

-- growth increment and the max size for the

-- primary data file.

CREA TE DA TABASE MyDB

ON PRIMARY

( NAME='MyDB_Primary', --逻辑文件名

FILENAM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_Prm.mdf', --物理文件名

SIZE=4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MB),

FILEGROUP MyDB_FG1

( NAME = 'MyDB_FG1_Dat1',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_FG1_1.ndf',

SIZE = 1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0%),

( NAME = 'MyDB_FG1_Dat2',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_FG1_2.ndf', SIZE = 1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MB)

LOG ON

( NAME='MyDB_log',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ldf', SIZE=1MB,

MAXSIZE=10MB,

FILEGROWTH=1MB);

GO

ALTER DA TABASE MyDB

MODIFY FILEGROUP MyDB_FG1 DEFAULT;

GO

-- Create a table in the user-defined filegroup.

USE MyDB;

go

CREA TE TABLE MyTable

( cola int PRIMARY KEY,

colb char(8) )

ON MyDB_FG1;

GO

八、附加与分离数据库

可以分离数据库的数据和事务日志文件,然后将它们重新附加到同一或其他SQL Server 实例。如果要将数据库更改到同一计算机的不同SQL Server 实例或要移动数据库,分离和附加数据库会很有用。

分离数据库:分离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从SQL Server 实例中删除,但是数据库在其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中保持不变。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

EXEC sp_detach_db 'mydb', 'true'

附加数据库:附加数据库时,所有数据文件(MDF 文件和NDF 文件)都必须可用。EXEC sp_attach_db

'mydb',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_Prm.mdf?,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MSSQL\Data\mydb.ldf' ;

(2)使用create database 语句

(3)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

扩大数据库

如果数据库的数据量不断膨胀,可以根据需要扩大数据库的尺寸。

方式:

1·设置数据库的增长方式。

2·直接修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或日志文件的大小。

3·在数据库中增加新的次要数据文件或日志文件。

收缩数据库

如果数据库的设计尺寸太大了,或者删除了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这时数据库会白白浪费大量的磁盘资源。

方式:

1·设置数据库为自动收缩,可以通过设置AUTO_SHRINK数据库选项来实现;

2·收缩整个数据库的大小,可以通过使用DBCC SHRINKDA TABASE命令完成

3·收缩指定的数据文件,可以使用DBCC SHRINKNFILE命令实现。

管理文件组

文件组是数据库数据文件的逻辑组合,它可以对数据文件进行管理和分配,以便提高数据库文件的并发使用效率。

T_SQL没有单独提供管理文件组的命令,只能使用ALTERDATABASE语句来提供管理文件组的命令。

新建文件组就是在当前数据库中新建一个数据文件的逻辑组合。

默认文件组是指新增数据库数据文件时,如果没有明确指定,那么该文件将放置在默认文件组中,但是即使有默认文件组,系统表等信息总是放在primary文件组中。

如果文件组的名称不合适,可以修改文件组名称。

如果文件组不再需要了,可以将该文件删除(只有该文件组不再包含数据文件时,才能将该文件组删除)。

RAID技术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分为六个等级(RAID0到RAID5),每一个等级都是用不同的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RAID0是数据并行。这个等级中,所有的数据都并行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以便有效执行多个并行的读写操作。

RAID1是设备镜像。设备镜像就是在所有的镜像设备上提供数据的完全复制,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RAID5是最常用的容错等级。这个等级中,奇偶信息并行存储,既可以提高性能,又可以提高可靠性。

第五章

1、sql server 2008的数据类型

2、标识符分为常规标识符和分割标识符。

标识符的格式规则:第一个字符必须是下划线、@、#、字母、数字

分割标识符:包含在双引号(“”)或方括号([ ])内的标识符

3、运算符

分为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字符串串联运算符、按位运算符、一元运算符、比较运算符

字符串串联运算符只有一个,就是(+);

赋值运算符只有一个,就是(=)

4、常量与变量

1)变量的声明:declare @count int ,@name varchar(10);

2)变量的赋值:set @count=11;set @name=‘张三’;

3)变量的输出:select @count;或print

Eg:USE AdventureWorks;

GO

DECLARE @EmpIDVariable int;

SELECT @EmpIDVariable = EmployeeID

FROM HumanResources.Employee

ORDER BY EmployeeID DESC;

SELECT @EmpIDVariable;

GO

5、内置函数

Len()返回指定字符串表达式的字符数,其中不包含尾随空格。

Eg:len( name );

Left()返回字符串中从左边开始指定个数的字符

eg:select left (‘abcdef’,2)返回最左边的两个字符

year()返回一个整数,该整数表示指定的date的年份

eg:

Getdate()返回当前数据库系统时间戳,返回值的类型为datetime,并且不含数据库时区偏移量

datediff( ) 返回两个指定日期的日期边界数和时间边界数

Datepart

cast()

convert()

@@servername

@@language

第十一章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一个可重用代码模块,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指定的操作。

a·存储过程的已经在服务器上注册,可以提高T_SQL语言执行效率;

b·存储过程可以强制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方式SQL嵌入式攻击;

c·存储过程允许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设计效率;

d·存储过程是一组命名代码,允许延迟绑定;

e·存储过程可以大大减少网络通信流量。

分类:

用户定义的存储过程。是封装了可重用代码的模块或例程。

用户定义的存储过程分为T_SQL类型的存储过程和CLR类型的存储过程。

T_SQL是指保存在T_SQL语句的集合,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户提供的参数。

CLR存储过程是对.net framework公共语言运行时方法(CLR)的引用,可以接受和返回用户提供的参数。

特点:

存储过程中的参数的最大数目为 2100。

存储过程中的局部变量的最大数目仅受可用内存的限制。

根据可用内存的不同,存储过程最大可达128 MB。

系统存储过程

SQL Server 中的许多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执行的,这种存储过程被称为系统存储过程。

存储在Resource系统数据库中,并且带有SP前缀。

定义方法:

CREA 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称

参数名参数数据类型...............

WITH:procedure_option(用于指定存储过程的特殊行为)

AS

sql_statement( 该存储过程定义的编程语句)

调用方法:

sql server中,可以使用EXECUTE语句执行存储过程,EXECUTE语句也可以简写为EXEC。如果执行的存储过程需要参数,那么应该存储过程名称后面带上参数值。

触发器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它包含了大量的T_SQL语句,但是触发器不能被用户直接调用运行,只能自动执行。

触发器由DBA和程序开发者创建,由用户对表的操作(更新、删除、插入数据)激活。

分类:

DML触发器:当数据库中发生数据操纵语言事件时将调用DML触发器。DML事件包括指定表或视图中修改数据的INSTER语句、UPDA TE语句、DELETE语句。

DDL触发器:和DML触发器不同之处是DDL触发器的触发事件是数据定义语言。包

括CREA TE语句、ALTER语句、DROP语句。DDL触发器的主要作用是执行管理操作。

定义方法:

DML触发器

CREA TE TRIGGER trigger_name

ON table_name_or_view_name

WITH ENCRYTION

{FOR | AFTER | INSTEAD OF }{[DELETE][,][INSERT]..}

AS

sql_satatemennt

例子

create trigger t_audit_insert

on accountdate(表名)

with encryption

for insert

as

declare @insertedamount money

select @insertedamount= accountamount from inserted

insert into

auditaccountdata(audit_log_actiontype ,audit_log_amount) values('insert',@insertedamount)

create trigger t_audit_update

on accountdate

with encryption

for update

as

declare @insertedamount money

if update(accountamount)

begin

select @insertedamount= accountamount from inserted

insert into

auditaccountdata(audit_log_actiontype ,audit_log_amount) values

('update',@insertedamount)

DDL触发器

例子

CREATE TRIGGER safety

ON DATABASE

FOR DROP_TABLE, ALTER_TABLE

AS

PRINT 'You must disable Trigger "safety" to drop or alter tables!' ROLLBACK ;

第十二章

备份

数据备份是制作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的拷贝,以便在数据库遭到破坏的时候能够恢复数据库。

还原

数据库还原是指加载数据库备份到系统中的进程。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是相互的。没有数据库的备份,就无法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但恢复工作本身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建立恢复与备份同等重要的概念)

备份和还原时相互的,还原时备份的目的,备份是为了还原而备份不是为了备份而备份。

恢复模式

备份和还原操作是在“恢复模式”下进行的。

类型:

1·简单恢复模式:

在此模式下,数据库会简略地记录大多数事务,所记录的信息只是为了确保在系统崩溃或还原数据备份之后数据库的一致性。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或数据不经常改变的数据库;在此模式下,在每个数据备份后事务日志将自动截断,也就是说,不活动的日志将被删除;可通过执行完整数据库备份和增量(差异)备份恢复数据库。

2·完整恢复模式

此模式完整地记录了所有的事务,并保留所有的事务日志记录,直到将它们备份。完整恢复模式能使数据库恢复到故障时间点。但这种恢复模式耗费大量的磁盘空间。

3·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

此模式简略地记录大多数大容量操作(例如,索引创建和大容量加载),完整地记录其他事务。大容量日志恢复提高大容量操作的性能,常用作完整恢复模式的补充。

备份方法

(1)完全(完整)备份

备份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和结构,是其他备份方式的基础。

(2)增量(差异)数据库备份

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的改变,完全备份是基础

(3)事务日志备份

备份数据库中事务日志的变化过程。

a·要在完全备份的基础上进行事务日志备份

b·在simple 恢复模型下不能执行事务日志备份

(4)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备份

适用于海量数据库,只备份一个或多个文件或文件组。

在备份文件或文件组时,要同时备份事务日志。

恢复方法

执行恢复就是把备份内容加载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恢复:

完整备份是备份当前整个数据库。

增量备份是在当前最近的一次完整备份的基础上附加的完整数据库内容的备份。

事务日志备份是相对于上一次事务日志或者完整备份(之前无事务日志备份)的数据库内容的备份。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 (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 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6.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7、情感性 (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二)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由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情感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文学中具有主导形式,因此,情感性成为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重要特征。 文学的情感性的形式尽管有不同,但都是要发乎真情实感,不能无病呻吟。 (三)情景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1)审美艺术是人类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创造活动,其中既表现了创造者的感性直观,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也融合了创造者的理性观念,因此是直观与认识,情感与理性的相互统一。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 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编写原则 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 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 无 二、课时计划

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诗经》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学习读书笔记(一)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品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2)从作家到作品: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 ②这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③但这一转移却前所未有的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了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分析,尤其是符号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等新角度使文学文本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细致与深入程度。 ④这一转移的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3)从作品到读者: ①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对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问题进行关注讨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是填补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再塑造。 ②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完全从作品转移到读者上来。 ③这一转移直至解构主义文论达到了顶峰。(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次转移不只是研究对象或重点的偶然转移,而且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对前一种研究思路和格局的总体性扬弃,从而引发了整个文学观念的全局性变革。(5)这两次转移既体现了整个文学活动中“作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三个主要环节的逻辑顺序,也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

四川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运用语言媒介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审美反映。 理论的任务:①从现象中概况出普遍性问题→解释现象;②实现价值构建。 艾泽拉姆斯的四个视点理论: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家、文学与作品、文学与读者 : 再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人类对于外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2、发展: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②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达芬奇);③19世纪:再现论(别林斯基);④20世纪:反映论(毛泽东)。 , 表现论 1、含义:文学本质是主体内在性的一种表现。*主体内在性:包括思想、心灵、情感、想象、灵感、趣味、人格等非常复杂而具有个体性的东西,既具有有条理的理性思想,更具有朦胧的无意识的因素。 2、表现论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一是把握到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特征。二是把握到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三是能够认识文学的个体性,文学是主观的表现,不同的文学作品是不同人的心灵的外化。B缺陷:它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忽视了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而且,它是一种基于主体性哲学视野下的一种文学本质的认识。它容易走向极端,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倘若如此,这样的文学就不再是感人的文学,也不是美的文学。 文本性理论 ` 1、文学文本:指语言形态的实体。 2、形式客体论:它是在对抗文学是社会反映观念基础上出现的,主要以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 3、意向客体论: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文学在作者创作、读者阅读、欣赏、接受过程中产生的意向性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意向性客体论避免了形式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片面性和及极端性,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一种互动的意向性过程,而并非静态的纯客体的形式。它强调了读者意识,为接受美学的文学本质观念奠定了基础。> 读者反应说 * 1、读者:文学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和消费者。 2、特点:①强调读者参与意义生产过程;②极大地抬高了读者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注读者心理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3、评价: 从读者视点来思考文学的本质,强调了文学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关系,读者及其阅读是成为文学的一个决定性维度。这种看法改变了以往单纯从作者、世界或作品视点去看文学本质的局限性,打开了文学本质探讨的新维度。但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容易陷入对文学界定的主观主义或相对主义的泥潭中,以至于丧失文学的特殊性。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简要描述 课程内容、适用专业、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等。 2、教学目的要求 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概括性的提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及学习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4、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文科专业也可以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替换该项) 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提出适合本课程进行课堂讲授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方法和原则性教学建议。 6、考核方式 明确本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践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 7、指定教材 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4号宋体,[体例]如下: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教学参考书 格式同教材,[体例]如下: [1] 霍元极主编,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9、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先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包括如下哪些环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辅导或习题课、课程设计、课外作业(次数)、实验课及其他教学环节(实习、考察等)等。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编码: 同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说明见后注 教学对象: ****专业本(或专)科学生 学时学分: XX 学时 XX 学分 编写单位: XXXXXX 系 编 写 人: ****** 审 定 人: ****** 编写时间: 200X 年X 月 3号黑体加粗,居中,下空一行 小4号黑体 小4号宋体 小4号 黑体,缩进2个字符,以 下同层 次的标 题同 小4号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以下同层次的正文同

文学理论入门重点整理

《文学理论入门》总结 第一章理论是什么? 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是一种不显而易见的解释. 它鼓励你怀疑那些被认为是自然的,是先天给定的事物。 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 1. 理论是跨学科的 -- 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 理论是分析和话语 -- 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些什么。 3. 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 -- 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 理论具有自反性 -- 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h 理论的主要效果是批驳“常识”,即对于意义、作品、文学、经验的常识. 第二章文学是什么?它有关系吗? “文学是什么”不重要,对“文学性”的理解才是关键. 文学是一种可以引发某种关注的言语行为,或者叫文本的活动.它与其它种类的言语行为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那种可以把一些文字定义为文学的语境使读者把这些文字看作文学的. 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成为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文学看作程式的创造,或者某种关注的结果.哪一种视角也无法成功地把另一种全部包含进去.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 不同理论下文学的本质: 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语言形式) 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 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语言结构) 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 3.文学是虚构.(表现对象) 文学的虚构性使其语言区别于其他语境中的语言,并且使作品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成为一个留待解读的问题。 4.文学是美学对象.(表达方式) 5.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叫自反性的建构.(表达内容) 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先前的作品使它们的存在成为可能,它们重复先前的作品,对它们进行质疑或改造。 文学的功能: ?文学由于其虚构产生了一种普遍性,提供普遍性和面对能够读懂这种语言的人,二者合一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民族性的作用。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

SQLServer的复合索引学习

概要 什么是单一索引,什么又是复合索引呢? 何时新建复合索引,复合索引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概念 单一索引是指索引列为一列的情况,即新建索引的语句只实施在一列上。 用户可以在多个列上建立索引,这种索引叫做复合索引(组合索引)。复合索引的创建方法与创建单一索引的方法完全一样。但复合索引在数据库操作期间所需的开销更小,可以代替多个单一索引。当表的行数远远大于索引键的数目时,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明显加快表的查询速度。 同时有两个概念叫做窄索引和宽索引,窄索引是指索引列为1-2列的索引,如果不特殊说明的话一般是指单一索引。宽索引也就是索引列超过2列的索引。 设计索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能用窄索引不用宽索引,因为窄索引往往比组合索引更有效。拥有更多的窄索引,将给优化程序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这通常有助于提高性能。 二.使用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1 on table1(col1,col2,col3) 查询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col1= A and col2= B and col3 = C 这时候查询优化器,不在扫描表了,而是直接的从索引中拿数据,因为索引中有这些数据,这叫覆盖式查询,这样的查询速度非常快。 三.注意事项 1.何时是用复合索引 在where条件中字段用索引,如果用多字段就用复合索引。一般在select的字段不要建什么索引(如果是要查询select col1 ,col2, col3 from mytable,就不需要上面的索引了)。根据where条件建索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注意不要过多用索引,否则对表更新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操作表的时候要化大量时间花在创建索引中. 2.对于复合索引,在查询使用时,最好将条件顺序按找索引的顺序,这样效率最高。如:IDX1:create index idx1 on table1(col2,col3,col5)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col2=A and col3=B and col5=D 如果是"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col3=B and col2=A and col5=D" 或者是"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col3=B"将不会使用索引,或者效果不明显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王连功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1 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3 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 2同上书,第3页。 3同上书,第18页。 4同上书,第75页。

《文学理论教程》重点复习整理 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要点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本从俄文翻译而来,其正确名称为文学学,后传为文艺学。 2.文学理论的性质: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世界,作品,作家,读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③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和学科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3.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基本形态: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价值学,信息学,文化学。 依据:文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对文学的阐述和解释。它的特点是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学是什么作出总体解释。 文学社会学,是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新兴的交叉学科。属于文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基本特征为对文学与社会作多维研究,从而阐明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更新的基本规律。 文学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文学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着力探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人类文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揭示人类作为文学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的心理奥秘,从而提高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鉴赏主体的审美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信息学,是以信息的文学加工,文学信息的形态,文学信息的功能,文学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利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文学价值学,是对文学进行价值论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一种效用关系。文学价值论把文学视为主体为了满足特殊需要而有目的的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 文学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文化学是一个综合各种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5 讨论学时:3(无课程实验) 开课学院: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执笔人:陈文忠教学院长审定:胡传志 教研室主任审核:李平修订时间:2007-9-10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初步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讲清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来把握各种理论。 (2)要求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来理解和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3)就教学内容而言,本课程注重吸收文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特色在于专辟“文学史”一编,强化了文学理论作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学科性质。 (4)就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言,以前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改进教学方法后,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难点:文学理论的概念体系,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关系,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

三、本文 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 【教学目的】 明确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系,功能性结构与对象性结构。 一、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 1、“文学理论”的定名 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 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1、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引导创作;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2、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 3、文学批评的价值论 4、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 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 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 【思考题】 1、文艺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何种位置? 2、谈谈你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构原则及本课程体例的看法。 3、什么是文学理论的双重意义和三种功能? 第一编文学本体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和其他艺术)【圣才出品】

第11章文学和其他艺术 一、简答题 1.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手段,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人物语言要富有动作性、个性化和富于潜台词。 (1)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 动作性指人物的对话、独白一方面与人物的姿态、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对他人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既推动剧情的进展,又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欲望、激情。 戏剧的基础是矛盾、冲突,在戏剧情节中矛盾无处不在,冲突的形式和表现是依靠人物的行动进行。台词是人物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冲突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是否赋予语言丰富的色彩和内涵,与是能否塑造好人物角色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戏剧中语言的艺术处理必须做到台词的表达准确,理解深刻,使人物的台词真正被观众喜欢。 (2)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人物的对话、独白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又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表现什么人的性格。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台词的处理非常重要。塑造人物的年龄职业、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语言处理,是直接关系到角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剧

本中的人物语言,不是客观抽象或是概念化的,而是具体的、富有多色彩个性化的。所以,在处理台词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语言的动作性之外,人物语言还要注意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化的语言。在舞台上创造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性格化的角色台词,满足观众对戏剧的审美需求。 (3)戏剧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潜台词指人物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即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作者寓于语言之中观众根据特定情境和台词可以心领神会的间接语言。 潜台词包含着橘色和剧本的各种各样的内在线索,这些线索是由有魔力的和别的“假使”,由各种各样的想象虚构、规定情景、内部动作、注意对象、大大小小的真实和对这些真实的信念、适应及其他元素交织而成的。情感一旦贯穿到潜台词的整条线索中去,剧本和角色的“贯穿动作”就产生了,它不仅有形体动作,而且也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潜台词存在于台词内部,存在于台词字里行间,作者没有写出来,但又最能表达人物语言的真实含义,是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台词的真正含义。 2.结合新媒介给人带来的冲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试论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阅读。(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1)媒介及新媒介的概念 媒介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等。文学媒介是文学语言与意义得以传播的物质形态及渠道,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类型。文学的常见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都是需要以特定的物质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去传达的。而文学的一些交叉形态,如戏剧文学、广播文学、电视文学、音乐文学和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

《文学理论导引》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英文名称: 3、课程类别:专业课 4、课程总学时:36 (其中:理论学时34;实践学时2 ) 5、学分:2 6、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高等院校中文和小教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从而在更加自觉的理论基础上,联系文学创作与鉴赏的实践,为繁荣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提供理论根据,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中文和小教专业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发展线索和特点、了解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中国特色和当下现状、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了解文学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深入理解文学是什么、文学理论是什么、文学创造的基本过程和文学接受的基本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全面掌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三者的基本内涵、美学特征和区别联系等重要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以便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和理解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思潮,更全面深刻地对待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 2、对重要的文学观点和理论问题,不执着于一家之言,在一般情况下应介绍多种不同见解;对于某些尚未形成定见或不够周全、但又有一定启发性的观点和理论,要予以简要的介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分析和引导,鼓励学生比较分析、独立思考,不但要讲授知识,同时要分析不同理论见解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比较、思考和分析中学习知识、领会理论。 3、为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程的讲授顺序可以适当调整,逐步进入在理论上比较抽象、比较艰深的内容。 4、在教学中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三个联系:第一、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和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章节练习-文学史)【圣才出品】

第19章文学史 一、简答题 1.结合中国近年文艺创作现实,试论文艺作品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答:文艺作品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1)文学的现代性要求各民族文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这个借鉴吸收的过程中,文艺作品的民族性必然受到挑战,从而与现代性发生矛盾。因此,如何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世界文学中的先进成分来进行革新创造,使本民族文学具备现代性,是处理好文艺作品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关键。 (2)文学活动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这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一个民族的文学不可能完全适应另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因此文艺作品要走向现代化,绝不能以牺牲民族性为代价。 80年代中国小说界出现了“寻根文学”,其代表作家及评论家就认为,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开掘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层”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这体现了作家对于追求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一种反思,于是他们主张以“现代意识”来重新观照传统,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有生命力的东西,文学创造只有根植于悠久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走向现代。汪曾祺的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的“商州系列”都被视作重视民族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可见,保持文艺作品民族性乃是现代性的基础。 (2)文学传统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

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解放思想,打破种种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继承中批判,在借鉴中革新。文学的现代性意味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文学突破陈规、自由开放,从而适应现实需要,具有时代气息。 继承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借鉴也不意味着盲目崇拜、照搬抄袭。我们反对文学上的民族保守主义和排外主义。消化、吸收、与本民族的文学传统相结合,是接受外来影响的关键。例如莫言构筑的《红高粱家》系列,极富奔放的东北民俗特色,小说既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蕴,同时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福克纳现代派的影响,可以说在讲究民族性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西方优秀作品中的先进经验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性。可见,文艺作品的现代性是民族性的发展趋势。 2.试举例说明该如何看待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对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看法: (1)中外文学史证实文学发展的继承性 文学活动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中外文学史的事实表明,各民族的文学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有一个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历史过程。文学活动的发展,要以从它的先驱者那里承继下来的条件作为创造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不仅表现在优秀文学传统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方式方面,而且表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上。 ①从思想内容来说,历史上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感情的作品,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继承性。 ②从艺术形式来讲,每个时代的作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继承过去时代所形成的文学传统和创作经验,特别是进步的创作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比如唐代诗歌的繁荣,无论从思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1、填空题大家自己网上找些看看就好了,仅列出部分,其他自己网上查找。 2、名词解释也仅是根据老师平时讲课时提到的列出,并不可能完全都是。5篇文献必有一 篇名称是名词解释。 3、老师明确回复5篇文献只会出在简答题上,不会出在论述题上。 4、论述题一题是《文学理论》或《批评意识》整本书的概述,另一题可能是艾布拉姆斯的 文学四要素。 一、填空题 1.文艺学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通常文学本体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等五个方面。 3.文学理论作为对文学普遍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自己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科学性。(2开放性。(3实践性。(4)中介性。 4.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其中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5.关于艺术分类,最具有普遍性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所使用材料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不同,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6.着眼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区分意象的类型,可以将意象分为兴象、喻象、抽象。 7.“落红万点愁如海”,诗句中的意象类型属于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8.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要,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精神愉悦性、2. 具体功利的超越性、3. 心灵的自由性。 9.文学媒介大体可以分语音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电脑媒介。其中,电子媒介又可以分为广播媒介、电影媒介、电视媒介。 10.真正的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两个不同取向:其一,文学语言的具体性。其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抒情文本的现象层,是指具体可感的生活片段,如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等。 12.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面,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是历史意蕴层次、第二是审美意蕴层次、第三是哲理意蕴层次。 13.网络文学的特点如下:第一,结构开放性、第二,传播便捷性、第三,技艺综合性、第四,语言解构性、网络游戏性。 14.文学创作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构思阶段、言语传达阶段。 15.创作准备阶段一般包括: 1.素材积累、2,情感体验、 3.创作动因生成、 16.艺术构思的主要方法一般包括:(1)整合法、(2)简化法、(3)漫画法、(4)倒错法、(5)变异法等。 17.文学风格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在表现形态上,文学风格体现为作家的个性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 18.关于文学起源的理论很多,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摹仿论、表现论、实用论、语言论、游戏论和文化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