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尼公共利益发展征地法

印尼公共利益发展征地法

印尼公共利益发展征地法
印尼公共利益发展征地法

印尼共和国总统令

2012年第71号

关于

落实为公共利益的发展征地

全能上帝的恩典

印尼共和国总统

考虑到:

为了落实2012年第2号法,第53条第3项和第59条所述,为促进公共利益发展而进行征地,特别颁布此项总统令。

鉴于:

1:印尼共和国1945年宪法第14条第1项。

2:2012年第2号,为促进公共利益发展而进行征地法(国家公报2012年第22号,补充条例第5280号)。

指定:

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征地。

第一章

一般条款

第1条

此总统令包含的名词是:

1: 机构是指国家机构,政府,非政府,省级政府地区/市级政府。

2: 土地征用是给提供土地的人进行公平的,体面的补偿,并签订协约。

3: 合格人士是指拥有土地的一方,或者提供土地的一方。

4:征地的对象包括土地,地上和地下,建筑物,厂房,或者其他的空间。5:土地使用权是指1960年第5号法律规定的,受到法律保护的对土地使用的基本权利。

6:公共利益是指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利益,由政府实现,并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利益。

7:管理权限是指国家将权力进行下放,实现分权。

8:公众咨询是为了在征地过程中,与社会以及有关各方进行协商,得到其理解和同意。

9:弃权是指国家按照相关的法律放弃BPN。

10:补偿应当是在征地过程中体面的,公平的对甲方进行赔偿。

11:土地价格评估师,简称估价师,由部长授权的,专业的,独立的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的专业人员。

12:估价师是由财政部许可的服务。

13:确定位置是指由部长确定,规划土地,以符合公共利益。

14:中央政府,简称政府,是1945年宪法规定的,印尼共和国总统确定的,具有执政能力的机构。

15:地方政府是省长,市长在进行地方管理时候的一个要素。

16:印尼国土厅,简称BPN,是2012年第2号法律确定的,为促进土地发展的机构。

17:国土厅区域办事处,简称省级办事处,省级BPN领导直接向国家级BPN 领导负责。

18:地区/市级BPN领导直接向省级BPN领导负责。

19:土地征用队,简称筹备组,是由部长组织,协助省长进行发展,规划的组织。

20:反对评估小组,简称研究小组,由部长成立,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接受或者反对的建议。

21:该小组由BPN组织,协助征地单位进行工作。

22:空间是指地上/地下的空间,地上面积大于地下面积是正常的,有利于土地的使用。

第2条

征地应当进行以下所述的几个步骤:

1:规划。

2:准备。

3:实施。

4:交付成果。

第二章

规划征用土地

第一部分

基本规划

第3条

1:每个机构都需要根据土地的基础情况制定发展规划:

A: 空间规划。

B: 重点列出:

1)中期发展规划。

2)战略计划。

3)政府机构的有关计划。

2:第1项所述的规划,可以联合相关的土地机构进行,也可以指定相应的机构进行协助。

第4条

第3条第1项字母A所述的空间规划称为:

A: 国家空间规划。

B: 省级空间规划。

C: 地区/市级空间规划。

第二部分

规划征用土地文件

第5条

1:第3项所述的土地规划,应当在规划文件中提到,并且包含:

A: 宗旨和目标。

B: 第3条第1项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

C: 打好的地基。

D: 需要的土地面积。

E: 土地概况。

F: 估计土地收购事项的时间。

G: 预计施工时间。

H: 估算土地价值。

I: 预算。

2:第1项字母A所述宗旨和目标,应当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3:根据第1项字母B所述,应当符合第4项所述,并且确定规划土地的位置。4:第1项字母C所述的内容:

1)城市/农村的名称。

2)地区。

3)地区/城市。

4)省。

5:根据第1项字母D所述,勾画所需的土地面积是有必要的。

6:根据第1项字母E所述,对土地的控制权和所有权进行详细描述。

7:根据第1项字母F所述,估计时间应当包含第2条所述的内容。

8:根据第1项字母G所述,应当估计建设建筑所述的时间。

9:第1项字母H所述,估算价值包括土地,地上/地下的建筑,厂房等一切可能损失的对象。

10:第1项字母I所述的预算,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分配,准备,执行,交付成果,等内容。

第6条

1:第5条第1项所述规划文件,应当基于可行性研究文件,包括:

A: 社会经济调查。

B: 位置的可行性。

C: 成本与本地区发展效益分析。

D: 估计土地的价值。

E: 因为土地开发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F: 其他必要的研究。

2:根据第1项字母A所述,应当对预计因为征地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3:根据第1项字母B所述,应当考虑到社会以及宠物的利益。

4:根据第1项字母C所述,对该地区能获得的收益进行分析。

5:根据第1项字母D所述,应当对补偿对象的补偿数额进行估计。

6:根据第1项字母E所述,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文件对环境,社会进行分析。7:根据第1项字母F所述,该研究结果比字母A到字母E所述的研究更加明确,

可能是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第7条

1:根据第5条第1项所诉,规划文件中的土壤分析,应当由领导指定的官方机构进行。

2:第1项所诉规划文件应当递交给省长。

第三章

准备征用的土地

第一部分

一般规定

第8条

1:根据第7条第2项所述,省长收到规划文件视为准备工作的开始。

2:在开展第1项所述的活动,省长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建筹备小组。

第9条

1:第8条第2项所述的筹备小组,包括市级,省级工作单位,其他土地相关的部门。

2:根据第1项所述,省长应当设立秘书处方便其工作。

第10条

第5条第2项所述的筹备组,负责:

A: 落实发展计划。

B: 收集初步发展计划的数据。

C: 落实公众咨询服务。

D: 确定准备施工的现场。

E: 为了公共利益宣布确定的位置。

F: 进行部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部分

发展规划通告

第11条

1:第8条第2项所述的筹备组应当对发展规划的位置向公众进行过通报。

2:地1项所述的规划,省长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实施。

3:第1项所述的规划,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A: 宗旨和目标。

B: 已经打好的地基面积。

C: 规划。

D: 预计征用土地所需的时间。

E: 预计开发所述的时间。

F: 其他必要的资料。

4:第1项所述的发展规划,由筹备组组长签署。

第12条

1:第11条第1项所述的发展规划,由筹备组间接或者直接的公布给民众。2:第1项所述的通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A: 面向社会。

B: 面对面。

C: 通知书。

3:第1项所述的通知,可以通过印刷物或者电子媒体。

第13条

1:第12条第2项字母A,B所述的面向社会和面对面,应当事先公布给公众,并且在开始会面的三天前通知给相关人士。

2:第1项所述的内容,由筹备组进行。

3:面向社会和面对面通知,应当由筹备组主席在完成通知书后的几分钟内签署。

第14条

1:第12条第2项字母C所述的通知书,应当由部长进行公布,并且在20个工作日内通知给受影响的村庄/地区。

2:第1项所述的通知,应当以书信的形式通知给相应的村庄。

第15条

1:第12条第3项所述的印刷物通知,应当通过当地的报纸和至少一个国家级出版社。

2:第12条第3项所述的电子媒体通知,应当是省政府,地区/城市政府的官方网站通知。

第三部分

初步的发展规划定位以及数据收据

第16条

第10条字母B所述的初始数据收集,应当尽快的进行并确定,并通知给相关的人士。

第17条

1:第16条所述的相关人士,可以是个人,团体,宗教组织,社会机构等,且按照土地征用法的规定进行。

2:根据第1项所述:

A: 土地持有人。

B: 特许经营商。

C: 土地捐赠人。

D: 土著人持有人的土地。

E: 土著民族。

F: 本着诚心的原则控制的国有土地。

G:土地持有人的土地。

H: 土地上的建筑,植物以及其他物体。

第18条

第17条第2项所述土地持有人,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19条

第17条第2项字母B所述特许经营商,是根据相应的法律,授予一定权力的土地持有人。

第20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C所述的捐赠,是指接受土地的捐赠人的捐赠,并按照其意向进行开发。

2:按照相应的法规,对土地捐赠人进行补偿。

第21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D所述的土著居民持有的土地,是指根据土著居民居住地点向外辐射的一定区域,根据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改造并改变其对土地的使用习惯。

2:第1项所述的土地包括:

A: 1960年第5号法案,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所述的内容对应的土地。B: 1961年第10号法案,关于酋长,村长持有的土地。

C: 1960年毒5号法案,关于土地改革的基本方案。

D: 有史以来,没有建筑在此土地建立。

第22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E所述的土著民主是指:

A: 习惯法依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B: 根据习惯法,使用一定面积的土地。

C: 习惯法很好的维护者族群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2:第1项所述的习惯法社会(土著民族),依照相应的法律是得到认可的。

第23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F所述的控制人,可以是个人,团体,社会机构,政府机构,且没有违反法律的对土地进行使用。

2:第1项所述的控制国家土地,形式为:

A: 期限内的土地权利控制书。

B: 土地租赁信。

C: 土地改革受益人。

D: 耕地/空地使用牌照。

E: 购买/替换土地委任书。

第24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G所述的持有人,应当具有有关机构颁发的证明。

2:第1项所述的证明,具有以下形式:

A: 土地使用证(背后没有名字的)。

B: 尚未颁发的土地授权证。

C: 居住许可证。

D: 拍卖所得证。

E: 捐赠承诺契约,抵押证,捐赠保证书。

第25条

1:第17条第2项字母H所述的物体,可以由个人,团体,宗教团体,社会机构,政府机构持有,但必须拥有有关机构颁发的证明。

2:第1项所述的证明,具有以下形式:

A: 建筑许可证。

B: 实体证明书。

C: 缴纳了过去一个月的电费,水费和电话费。

第26条

如果不能提供第21条和第23条所述的证明,可以以书面和信息的形式提证据,该证据必须是同一城市的,两位不在同一家庭的证人的证词(直系血缘关系和间接血缘关系的证人均视为无效)。

第27条

1:根据第10条所述,根据规划文件确定的筹备组,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确定规划文件的位置,并且发出通知。

2:第13条第3项所述的通知在签署后的几分钟内发布在数据收集网站。

3:第2项所述的筹备组的成员名字,应当可以在城市/地区的数据收集网站查找。

第28条

1:第27条第1项所述的文件,应当将位置以列表的形式列出并由筹备组的组长签署。

2:第1项所述的位置列表,应当是公众咨询服务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

公众咨询服务

第29条

1:第28条第2项所述的公众咨询服务,只有合格的人士才可以进行。

2:第1项所述的公众咨询服务,可以在施工现场,村办公室,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给的地方。

3:第2项所述的公众咨询服务,可以分阶段的,不止一次的进行。

4:根据第3项所述,最长期限为自第28条第1项所述的位置列表签署之日算起的60天内。

第30条

1:因为实施发展规划的内容,公众咨询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

2:第1项所述的公众咨询,可以在施工现场,村办公室,民政事务处,或者筹备组同意的其他地方。

第31条

1:筹备组可以邀请各缔约方进行第29条,第30条所述的内容。

2:执行第1项所述的内容,邀请函可以直接交给第29条所述的合格人士,和第30条所述的各个地方,并且在开始前的3个工作日的完成。

3:第2项所述的受到邀请的人,以及受影响的地区,应当在邀请函上签名。4:如果合格人士不知道该事项的存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知:

A: 公布在村办公室等地区。

B: 印刷物或者电子媒体。

第32条

1:第29条所述的公众咨询服务,应当对征地计划进行解释。

2:第1项所述的解释应当包括:

A: 公共利益进行发展规划的目的和目标。

B: 施工的各个阶段和时间。

C: 对赔偿的数额进行评估。

D: 适当的奖励。

E: 对补偿对象进行评估。

F: 赔偿额方式。

G: 双方的权力和义务

第33条

1:根据第29条,第30条所述,各个缔约方应当在公众咨询服务中与咨询的民众进行对话。

2:第1项所述的咨询,合格人士可以寻求代表进行。

3:受影响地区的代表和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就发展规划文件提到的位置发表提问/回应。

4:第2项所述的当事人和受影响地区的代表,应当列入与会人员的名单中。5:公众咨询服务的解释,应当和发展规划文件所述的位置一致。

第34条

1:第29条所述的公众咨询,缔约方和受影响地区代表可以就发展规划文件所述的位置提出反对意见。

2:第1项所述的公众咨询,自达成协议之日算起的30天内进行。

3:根据第1项所述,发展规划文件所述的位置,应当在公众咨询时重新提及。

第35条

1:第34条第1项所述的各方可以反对意见,必须经过筹备组提出。

2:第1项所述的反对意见,省长应当成立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并公布在网站中。3:第2项所述的研究小组应当包括:

A: 省委书记,官方指定的组长或者成员。

B: BPN办事处的秘书或者成员。

C: 政府机关在现场任命的成员。

D: 私法与人权部指定的成员。

E: 市长委任的官员或者成员。

F: 学术界成员。

4:第3项所述的研究小组应当:

A: 查明反对的原因。

B: 举行会议,使反对者澄清反对的原因。

C: 接受或者拒绝反对意见。

5:为了保证第4项所述的内容可以顺利进行,研究小组的组长可以设立一个秘书处。

第36条

1:进行第35条第4项所述的内容:

A: 根据反对意见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类。

B: 根据反对的对象进行分类。

C: 根据反对的建议进行分类。

2:将第1项所述的反对意见制作成文档。

3:第345条第4项字母B所述的会议,应当:

A: 提供反对的材料和看法。

B: 重申发展的目的和目标。

4:第35条第4项字母C所述的意见,研究小组根据反对人的意见和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A: 空间规划。

D: 列出发展重点:

1)中期发展计划。

2)战略计划。

3)有关政府的工作计划。

第37条

第36条第4项所述的研究结果,由研究小组组长签字并交给省长。

第38条

1:根据第36条第5项所述,省长应当接受反对人提供的意见。

2:第1项所述的意见,应当通过有关的土地机构交给省长。

第39条

省长处理第35条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在自收到反对意见之日算起的14天内完成。

第40条

如果省长同意第38条第1项所述的反对意见,相关机构应当停止土地开发计划或者转移到另一地方。

第五部分

确定施工现场

第41条

位置的确定,应当符合第33条第5项,第34条第3项和第38条第1项所述的内容。

第42条

1:确定第41条所述的位置后,绘制相关的地图。

2:根据第1项所述,该机构应当出现在该地图上。

第43条

1:第41条所述的位置,有效期为两年,可以延期一次,一次一年。

2:根据第1项所述,如果有必要,在期限到期前两个月,由BPN区域办事处负责人和省长确定延期请求。

3:根据第2项所述,延期请求应当附上:

A: 判断位置。

B: 延期的原因。

4:根据第3项所述,已经测定的位置的期限将满,由省长确定是否延期。

第44条

1:根据第43条第1项所述,如果在期限内没有完成公共利益方面的建设,应当对未完成的土地部分进行重新采购。

2: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重新制定计划。

第六部分

确定发展位置公告

第45条

1:省长和各个机构需要对公共利益建设地点进行公布。

2:第1项所述的公布的公告,需要对位置,施工图,目的和目标,土地面积,施工期进行公布。

第46条

1:第45条第1项所述的公布公告,进行的方式为:

A: 农村,街道办公室,城市/地区,施工现场公布。

B: 印刷物/电子媒体。

2:第1项所述的内容,自确定施工现场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

3:第1项所述的公告的内容,应当在14天内完成。

4:第1项字母B所述的印刷物,当包含一个当地报社和一个国家级报社

5:第1项字母B所述的电子媒体,应当包括省级和市级网站。

第七部分

土地征用代表团

第47条

1:省长可以基于效率,效益,人力资源,市长的建议和其他原因,授权给代表团一定的权力。

2:第1项所述的代表团在进行公共利益时候,应当按照第8条至第46条所述的内容进行。

第48条

1:市长根据第47条所述的代表团提供的信息,确定第43条第2项所述的延期请求。

2:根据第1项所述,市长应当在到期前两个月做出决定。

第四章

实施征地

第一部分

一般条款

第49条

1:征用土地,有BPN负责人进行。

2:根据第1项所述,BPN负责可以成为土地征用办公室主任。

3:第1项和第2项所述,进行土地征用应当获得主任的同意,且:

A: BPN区域办事处主任负责土地环境许可证。

B: 国土局负责人负责征用土地的位置。

C: 官员负责全省的土地事务。

D: 征用土地所在的区域。

E: 征用土地所在村庄/区域的名称。

第50条

BPN负责人可以基于效率,效益,地理条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原因,指定国土局局长作为土地征用行政长官。

第51条

1:第50条所述的行政长官应当组成执行小组进行土地征用活动。

2:第1项所述的小组成员:

A: 主管官员管理环境相关事务。

B: 官员在土地征用时候的职位。

C: 官员负责全省的土地事务。

D: 征用土地所在的区域。

E: 征用土地所在村庄/区域的名称。

第二部分

准备实施

第52条

1:根据第41条所述,正在建设的公共利益建筑,应当递交实施报告给行政长官。2:第1项所述的报告,应当附有:

A: 测定的位置。

B: 征用土地规划文件。

C: 征用目标的初始数据。

3:根据第1项所述,递交给行政长官的报告应当尽快落实。

第53条

1:根据第52条所述,实施土地收购活动,至少包括:

A: 落实会议的议程。

B: 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C: 设立专项小组,并进行分工。

D: 估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障碍。

E: 针对障碍制定战略和解决方法。

F: 协调内部和外部各个因素。

G: 必要的管理。

H: 预算和申报。

I: 评审组。

J: 针对会议的成果制定文件。

2:第1项所述的活动,应当包含工作计划:

A: 资助计划。

B: 时间额调度计划。

C: 人力资源计划。

D: 材料和设备需求计划。

E: 替备用方案。

F: 监控制度。

第54条

1:根据第53条第1项所述的内容,行政长官成立的小组可以进行清点和识别:A: 开发和使用的土地的物理数据。

B: 合格人士对土地进行的数据观测。

2:第1项所述的小组可以根据工作的类型和地理,施工现场的条件,设立一个或者多个小组。

3:第2项所述的小组对行政长官负责。

第二部分

清点与鉴定

第55条

第54条所述的小组检查的内容:

A: 计划的进度。

B: 材料。

C: 技术。

D: 协调村长/街道负责人的问题。

E: 绘制地图。

F: 通过村庄/街道通知缔约方。

G: 数据收集和检查缔约方的计划,时间表。

第56条

1:第54条第1项字母A所述内容包括:

A: 测量边界并绘制地图。

B: 测量每个区域映射的面积并绘制地图。

2:进行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

3:第1项所述的测量结果和地图,应当由专项小组组长签字。

4:第3项所述的地图,用于估算土地价值,进行补偿和登记土地。

第57条

1:第54条第1项字母B应当包含的数据:

A: 合格人士的名字,职业和地址。

B: 合格人士的身份证号码和其他能证明身份的证件。

C: 居住证,建筑物和植物所有证,以及其他证件。

D: 土地识别码。

E: 有关土壤状态的文件。

F: 土地利用的类型。

G: 土地所有人,建筑物/其他物品的所有人证件。

H: 征收土地的权力。

I: 地上/地下的房间面积。

2: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以地图的形式提出,并由专项小组组长签字。

3:第2项所述的地图,在进行土地价值估算和补偿时使用。

第58条

第54条所述的内容,小组有30的工作日完成其工作。

第59条

第56条第57条所述的结果,应当递交给行政长官审查。

第60条

1:第57条所述的内容,应当在14个工作日内公布。

2:第1项所述的内容,可以分阶段的部分,全部实施。

第61条

1:第59条所述的结果,行政长官和反对人士应当在14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2:根据第1项所述的鉴定结果,行政长官可以做出更改。

3:第2项所述的更改,应当在14天内完成。

第62条

第60条第2项和第61条第2项进行更改,相关人员可以获得补偿。

第四部分

评审员测定

第63条

1:根据评估师的评估进行赔偿。

2:第1项所述的评估活动,由行政长官决定。

3:第1项所述的评估活动,应当符合相关的立法。

4:第1项所述的评估活动,最长期限为30个工作日。

第64条

如果第63项所述的评估活动无法进行,由行政长官任命人员进行。

第65条

1:评估师负责评估每个土地的面积,以及赔偿给的金额:

A: 土地。

B: 地上和地下空间。

C: 建筑物。

D: 植物。

E: 与土地有关的物品。

F: 其他可能损失的物品。

2:第1项所述的评估工作,经行政长官同意后,有30个工作日可以进行。

第66条

1:第65条所述的估价师对补偿的估价,是在确定位置并公布以后进行的。2:第1项所述的补偿,每一块地一个价格。

3:大规模的补偿行为,估价师进行估价以后将结果递交给行政长官。

4:第1项所述的补偿,双方应当达成共识。

第67条

1:如果缔约方不能完全使用分配的土地,那么可能要求缔约方支付全部的土地金额。

2:根据第1项所述,没有使用完的土地面积,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使用。

第五部分

商讨确定补偿方式

第68条

1:根据第66条第3项所述,行政长官在收到估计结果后的30天内进行商讨工作。

2:第1项所述的商讨活动,应当提及关于土地土壤的部分。

3:根据第1项所述,应当根据第65条第1项所述的结果直接确定补偿金额。

4:在进行第1项所述的商讨活动时,应当传达第65条第1项所述的测定的土地面积大小。

第69条

1:施行征地活动,应当和各个缔约方一起协商关于赔偿的事项。

2:第1项所述的协商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达成共识。

3:第2项所述的协商,应当由行政长官任命的官员进行咨询服务。

第70条

1:第68条所述的协商,可以考虑邀请合格人士参与就赔偿方面的事宜进行讨论。2:如果第1项所述的协商没有达成协议,可以多次进行。

3:第1项和第2项所述的结果应当递交给行政长官并在30天内开始实施。

第71条

1:如果缔约方没有出席第68条所述协商会议,最终的协商结果缔约方以以下的方式出现:

A: 与该缔约方有血缘关系的人(母亲,父亲,子女),或者妻子/丈夫。

B: 根据相关法律指定的人。

C: 其他有权的各方。

2:土地所有人在获得邀请但没有出席,并且没有授权他人出席,缔约方有权确定赔偿的金额和方式。

第72条

1:协商报告中应当提及与合格人士商谈的结果。

2: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包括:

A: 符合条件的各个缔约方或者代理人同意赔偿的方式。

B: 符合条件的各个缔约方或者代理人,谁不同意赔偿的方式。

C: 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不在场并且没有授权他人进行。

3:第1项所述的结果,应有土地收购双方或者代理人的签字。

第73条

1:如果协议没有就赔偿的方式和金额进行描述土地所有人可以携带第72条第3项所述的协约在14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法院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就赔偿的方式,金额做出决定。

3:如果各方反对第2项所述的决定,可以在14天内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

4:最高法院在收到诉讼后的30天内做出判决。

第六部分

进行补偿

第74条

1:进行补偿可以按照以下形式进行:

A: 钱。

B: 置换土地。

C: 安置。

D: 给予股份。

E: 双方协定的其他方式。

2:进行第1项所述的赔偿,不管是一种还是多种,都应当符合估价师估计的价格。

第75条

1:执行第68条所述的内容,优先考虑货币赔偿。

2:进行第72条第1项所述的内容,应当根据相关的协议进行。

第76条

1:进行第74条第1项所述的赔偿,优先考虑货币赔偿。

2:进行第1项所述的赔偿,应当有行政长官任命的官员监督。

3:进行第2项所述的内容,视为合格人士弃权。

4:进行第2项所述的赔偿,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77条

1:进行第74条第1项字母B所述的方式进行赔偿,置换的土地应当是该公司的土地。

2:进行第1项所述的赔偿,应当签订协议并经过行政长官的同意。

3:第2项所述的协议,应当保证是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使双方同意的。

4:根据第3项所述,保证赔偿的土地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第78条

1:进行第74条第1项字母C所述的方式进行赔,安置的地方应当是该公司的土地。

2:进行第1项所述的赔偿,应当经过行政长官的同意。

3:第1项所述安置,是指符合条件的人员。

4:安置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无需等到拆迁完成。

5:安置应当在一年内完成。

第79条

进行以上的方式进行赔偿,应当参照第68条所述的内容。

第80条

1:进行第74条第1项字母D所述的方式进行赔偿,应当是意见上市公司。2:根据第1项所述,可以根据持有的股份额给予一定的任务。

3:如果发放补偿款,视为其放弃获得股份的权力。

第81条

1:进行第74条第1项字母A到D的方式进行赔偿,可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同时进行。

2:第1项所述的内容,针对第76条到第80条。

第82条

1:赔偿不是支付给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地方,而是赔偿给土地所有人,或者:

A: 一直积极支持政府征地的对象。

B: 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控制的对象。

C: 国有土地使用者。

2:第1项字母A到C所述的内容针对的对象是土地,建筑物,或者进行迁移的人员。

第83条

1:第76到81条所述的补偿内容,需要行政监管。

2:第1项所述的补偿,需要附有:

A: 符合获得赔偿条件的人员清单。

B: 补偿的类型和金额。

C: 支付/接收证明。

D: 已经交出的土地权限。

第七部分

特殊情况下的赔偿条款

第84条

1:合格人士只能通过相关的执行机构转让土地的使用权限。

2:第1项所述的转让是为了公众利益,可以根据估算的价值进行补偿。

3: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提前进行补偿。

4:第3项所述的紧急情况,需要村长/市长证明。

第85条

1:根据第84条第3项所述,除去基础赔偿,还可以追加当年销售增值税上限的25%的赔偿金。

2:第1项所述的赔偿,需要法院的同意。

第八部分

赔偿保管

第86条

1:在赔偿金额需要托管的情况下,需要该公司进行申请。

2:根据第1项所述,需要向地方法院申请。

3:第2项所述的赔偿托管,因为以下原因:

A: 土地所有人拒绝赔偿的方式和金额,但不拒绝法院的赔偿。

B: 土地所有人拒绝国家/法院的赔偿方式和金额。

C: 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不知情。

D: 反对征地补偿:

1)反对对象成为法院检查的对象。

2)所有权具有争议。

3)当局没收。

4)抵押在银行。

4:第1项所述的赔偿,以货币的方式存放在法院。

第87条

根据第86条第3项字母A所述的内容,如果拒绝赔偿的方式和金额,可以通过行政长官或者合格人士进行协商。

第88条

根据第86条第3项字母B所述的内容,如果拒绝赔偿的方式和金额,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

第89条

1:根据第86条第3项字母C所述的内容,如果当事人不知情,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通知。

2:如果当事人知情,可以向法院申请获得赔偿金。

第90条

第86条第3项字母D数字1所述的内容,一旦法院做出判决,具有永久的法律效益。

第91条

第86条第3项字母D数字2所述的内容,应当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解决。

第92条

第86条第3项字母D数字3所述的内容,需要法院解除没收才能获得赔偿。

第93条

第86条第3项字母D数字4所述的内容,需要得到行政长官和法院的同意才能获得赔偿。

第94条

根据第86条第1项所述,需要缔约方将相关的证明递交给行政长官。

第95条

如果赔偿金仍然在法院并且土地所有权依然在当事人手里,那么公司需要向法院递交关于土地使用的报告。

第九部分

公布征地的对象

第96条

1:征用的土地应当保证土地所有人愿意让出土地。

2:第1项所述的土地所有人应当是自愿的。

根据第96条所述:

A: 土地持有人准备将土地,建筑,植物,其他相关的物体交付/出售给公司。B: 土地持有人有文件证明是自己的土地。

C: 发出收据。

D: 证书和所有权证明应当写有日期,字母和印章。

第98条

1:根据第96条第1项所述,获得赔偿的土地持有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

A: 签署了同意交付/出售土地,建筑物,植物,与土地相关的物体的文件。B: 签署了放弃所有权证明。

C: 通过土地凭据交付土地的所有权。

D: 递交身份证/能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复印件。

2:第1项所述的内容可以考虑:

A: 与其有直系血缘关系,妻子/丈夫的人。

B: 按照相关的法律委任的人。

第99条

签署相关的文件,即视为土地持有人愿意转让/出售土地所有权。

第十部分

终止征地合同

第100条

1:赔偿金长时间存放在法院或者土地所有者放弃出售/转让土地,视为终止收购活动。

2:根据第1项所述,需要国土局局长将其记录在案并通知各方。

3:如果第1项所述的内容没有进行注册,需要行政长官通过其权力,以书信的通知相关的村办公室和主管部门,进行相关事项。

第101条

1:如果用于赔偿的货币已经存放在法院,但收购活动已经终止,需要行政长官通知法院的负责人进行解决。

2:第1项所述的法院的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102条

根据第101条第1项所述,土地持有人有权获得赔偿。

第103条

1:如果用于赔偿的金钱仍然存放在法院,行政长官可以通知各方取消合同。2:第1项所述的内容,是针对土地收购对象而言。

第104条

如果用于赔偿的金钱仍让存放在法院,行政长官可以宣布达成的收购协议无效。

1:如果被收购的土地仍然抵押在银行,赔偿的金钱应当继续存放在法院。

2:根据第1项所述,土地被抵押在银行,那么需要行政长官通知法院/地区负责人终止土地收购合同。

第106条

根据第105条所述的土地被抵押在银行:

A: 豁免土地持有人的债务。

B: 通过相关官员注销抵押。

第107条

1:根据第106条所述,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2:不执行第1项所述的内容,视为放弃权力。

第108条

完成第106条所述的内容后,土地持有人没有放弃土地的持有权:

A: 行政长官豁免其权力。

B: 国土局负责人公布终止合同并销毁字母A所述的证据。

第十一部分

地图,名单列表和土地数据收集

第109条

1:土地数据收集,分类,处理,收集和储存:

A: 地图。

B: 名单列表。

C: 数据收集。

2:第1项所述的数据收集:

A: 土地征用规划文件。

B: 发展计划通知书。

C: 主体与目标的收集。

D: 列出邀请进行公众咨询的人员名单。

E: 公众咨询协议报告。

F: 反对通知书。

G: 研究小组的建议。

H: 省长的推荐信。

I: 确定位置。

J: 测定施工现场。

K: 土地收购协议执行情况。

L: 清单和鉴定。

M: 征用的土地以及映射的面积。

N: 公告指定的名单。

O: 维护和检验记录。

P: 已通过的指定名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四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四 61、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行政机关。 62、行政诉讼中,对某国家机关一处长对撤销职务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3、行政诉讼一般都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64、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65、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内容之一是:内部机构设置。 66、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核心内容是:行政机关的职权。 67、行政机关主持,以国家政策为法律依据,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争议纠纷的诉讼外和解活动,称为:行政调解。68、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司法性行政行为,也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较规范的具体行政行为。 69、行政法制外部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以外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70、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自身监督。 71、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行政管理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 72、行政法律责任必须由有关国家机关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包括实行规范和程序规范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 73、行政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74、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相对一方当事人如有违反,作为当事人另一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即可依法强制执行,包括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5、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总和。 76、行政处理决定的特征之一是:主体行政机关。 77、行政处分是按行政隶属关系,但对全体国家行政工作人员适用的行政制裁手段。 78、狭义的编制包括一个行政组织、一个单位的人员定额及人员结构。 79、收容审查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8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规章。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五课 公私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训练习题

《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训练习题 一、基础题 1、“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这表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A.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B.相互矛盾,无法共存 C.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相互矛盾,冲突不断 2、正因为人们有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会有图书馆、音乐厅、展览会;正因为有了出行和交往的需要,才会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因为人们有了对通讯快速、便捷的需求,才会有覆盖全球的通讯网络……这说明() ①任何一个人的利益需求,公共利益都会给予满足 ②公共利益是为满足大多数人或所有人的利益需求而产生的 ③现代社会,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合作范围越来越广 ④公共利益的产生,与人们生活范围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多关系密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反映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就是() ①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②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公共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公共利益能将每一人特殊的个人利益全部涵盖其中 ④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为方便乘客候车,济南市有关部门安装了部分新式公交站牌,增加了便民示意图等服务内容,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个别市民对这些设施不但不爱护,还故意损坏。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市民应该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个人利益远远高于公共利益 C.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D.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直接造福于人民

二、综合题 5、在课堂学习中,李明说:“公共利益就是所有人的利益之和。”同学们对此产生了质疑。下列观点有助于同学们解决困惑的是() ①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 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③“公共利益”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满足组成这个“公共”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利益的“利益” ④公共利益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必在意少数人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表现为() ①公共利益是由个人的利益组成的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反映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就是() ①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②个人利益的实现是公共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公共利益能将每一个人特殊的个人利益全部涵盖其中 ④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8、就餐后索要发票时你可能会遇到漫画《偷税有方》中的情景。 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老板的行为是一种敢于开拓创新的表现②国以税为本,依法纳 税,人人有责③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必将受到法律 制裁④老板的偷税行为仅仅违背道德的要求,不是违法行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9、部分游客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大声喧哗,吸烟酗酒等,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论行政法上的反射利益

论行政法上的反射利益 论行政法上的反射利益 反射利益与公法权利是孪生概念。学界通常认为,这两者都没有成为中国行政法学的核心范畴①。实践中,立法者在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运用了“合法权益”与“利害关系”的规范语句。人民法院必须审查当事人的起诉是否具有诉的利益,也就是要回答当事人与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或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何在?由此,反射利益与公法权利问题暗地里成为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对行政争议作出裁判的核心思维工具。事实上,行政主体在从事行政行为时,也必须认真对待反射利益,才能保证行为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理论上,反射利益作为公法权利的对偶概念,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行政法学需要弥补这一知识短板。这时,拒绝反射利益,或仅将之作为一种识别公法权利的工具,无法更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唯有在理清反射利益的理论脉络与实践状况后,才能回应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焦渴。 一、作为类型概念的反射利益 (一)来源与性质 耶利内克在《主观公法权利体系》中曾这样经典性地谈及反射利益:“为了共同利益,公法的法律规范要求国家机关为特定的作为或不作为。这种作为或不作为的结果可能会有利于特定个人,尽管法制并无扩大个人本文由收集整理权利领域的意图。这种情形可以被称为客观法的反射作用。”[1]而实际上,反射利益的讨论更

早可追溯到耶林。按照德国学者的说法,他在《罗马法精神》中写道:“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也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并不是所有保护利益的法律都能赋予利益人以主观意义上的权利,即给予这种保护法律请求权。”后来,这位利益法学派巨擘在论文中,径直这样描述这种法律现象:“某一法律的或者是经济上的事实超出由法律或者由行为人或权利人原本的意愿规定的作用范围,而对第三人所产生的回溯力,即被称为反射作用。”[2]可见,法律上的反射利益问题,是由于利益超出法律或者法律行为预先设想的范围而产生的。正是这一超出预期性,导致法律对这一利益不予保护。按照最早论者的想法,就是没有被赋予请求权,利益享有者并不拥有针对妨害其利益的当事人的意志力(“法力”)。此时他的利益处于一种偶然存在状态,是为反射利益。这种以规范为核心的观察视角,将反射利益与公法权利作为一体两面的思维方式框定了德国公法上反射利益的学术历史[3]。 反射利益作为公法权利分析的剩余产品与否定性分析工具,自从脱离国家法学以来,就处于规范分析的密集观测之中。反射利益不具有概念独立的必要性。而实际上,耶利在分析反射利益问题时提及了另一层面的问题:法律与利益的关系——利益并不是都需要法律保护,法律也并不是唯一实现利益的方式。准确解读这一层面就会发现,反射利益分析存在一个与规范视角截然不同的观测角度——利益视角。这一角度在耶利内克那里得到了统一:权利是利益(实质)与意志力(形式)的统一。此后,这一视角在学

海关法律法规试题

海关法律法规试题 一、单选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稽查条例》的规定,与进出口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应当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多少年内保管好报关单证、进出口单证、合同以及与进出口业务直接有关的其他资料。 A.1年 B.2年 C.3年 D.永久 2.下列陈述中,其中一项是错误的,请予以指出。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发布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由海关总属发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实施。 D.《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列》由国务院发布实施。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下列行为中,不属走私罪的行为是: A.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或者转让海关监 管货物的 B. 以暴力抗拒检查走私物品的,数额不大的 C.以牟利、传播为目的,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 D.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毒品进出境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进出口货物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何时缴纳税款。 A.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7日内 B.填发税款缴纳证次日起7日内 C.填发税款缴纳证之日起10日内 D.填发税款缴纳证次日起10日内 5.某进出口公司经海关实施稽查后,于1998年10月8日收到海关的稽查报告,该公司向海关送交其对稽查报告的书面意见的最后有效期限是: A.1998年10月14日 B.1998年10月23日

C.1998年10月15日 D.1998年11月9日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规定,经营保税货物下列哪组业务,有关记录不真实或者数量短少不能提供正当理由的,海关处货物、物品等值以下或者应缴税款两倍以下的罚款。 A.收存、交付、加工、装配、核销 B.运输、交付、加工、抵押、转让 C.储存、交付、加工、装配、寄售 D.储存、运输、加工、装配、寄售 7.海关在应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后,收货人或者发货人认为其进出口货物未侵犯申请人知识产权的,应当自海关扣留凭单送达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海关提出书面说明。 A.3日 B.7日 C.10日 D.15日 8.对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偷逃关税的行为,海关除没收其违法所得外,还可以并处何种罚款: A.进口货物等值以下 B.偷逃税款一倍以下 C.进口货物价值三倍以下 D.偷逃税款三倍以下 9.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可以: A.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C.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纳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 D.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规定,当关税纳税义务人对海关进出口货物税额的征税、减免税、补税或退税等持有异议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列》的

解析民法上的公共利益

解析民法上的公共利益 [摘要]公共利益与社会各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将从民法的角度,结合到民法的特点,对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及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利益;私人利益;民法;冲突;界定 一、何谓“公共利益” (一)“公共”的定义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将“公共”解释为:“属于社会的、公有的、公用的”。从这一解释延伸到法律上的意义,可以将“公共”一词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地域范围——社会;第二,权利范围——共同拥有和共同使用。 (二)“利益”的定义 霍尔巴赫认为,利益就是“我们每个人看作是对自己的幸福所不可缺少的东西”。[1]通俗的讲,就是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追求的客体,该客体具有一定的价值符合主体的要求,该种要求不仅仅包括经济利益以满足物质需要,也包括民俗、文化、宗教等一系列可以满足的精神需要。在实际活动中,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小区内业主保护绿化以满足自己对环境的追求、公民为了生活环境抵制光污染等。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主体追求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三)“公共利益”的理解 基于上述对于“公共”和“利益”分开的理解,已经能够给予公共利益下个框架,但是,公共利益的定义却迟迟不在学术界中现身,主要是因其独有的特点决定。 公共利益具有可变性。利益的可变性不可置否,个体对于利益的追求一直以来是不定的,是个变量。而确定这个变量的范围“公共”却也是可变的。纵观历史长河,不同的时期、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范围都是不同的。就拿我国来说,在新中国刚成立之际,大量开垦土地,现如今,退垦还林政策已进行了数十年;在改革开放初期,追求经济增长是首要要务,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现在,环境作为公共利益的一种,已经被写入法律而加以保护。 因此可以看到,要想对公共利益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困难的,即使做了定义,也不利于实际操作,满足不了不断出现的实际情况。因此,给“公共利益”作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最新推荐】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电子版-范文模板 (2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电子版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电子版就是为大家带来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释义 序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我国自1996年开展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以来,推行政府采购在加强财政支 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以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取得较好效果。 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予以进一步推动和规范。 众所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1X年6月29日由全国 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X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的颁布,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政府采 购工作法制改革和财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政府采购工作法制化建设所取 得的重要成果,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和中纪委确 定的反腐倡廉措施,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开创政府采购工作新局面,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律重在实施。 实施的前提是知法,只有知法才能更好地执法和守法。

知法必须先学好法,准确地掌握法律的精神及各项规定。 因此,在政府采购法施行以前,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学习,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并将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变成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政府采购的各当事人也要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增强依法参加政府采购和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政府采购法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工作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主要是框架性和原则性的,必须准确把握其精神和具体含义才能正确地贯彻实施。 为了帮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政府采购法,指导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培训活动,本网特推出了“采购法专栏”,并以最大篇幅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知识问答"专题。 该专题分别按照"立法目的"、"本法规定的含义"、"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一基本体例对政府采购法九章八十八条进行了逐条阐释,并前后照应,融会贯通。 同时,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有关规定,还将立法过程中遇到的不同观点和认识作了介绍。 着眼于政府采购的本质意义并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尽可能准确、全面地解释立法宗旨和含义,并针对具体实施提供可供借鉴的国际国内成功经验。 还确立了对有关规定的处理方式和应该把握的"分寸"或"底限",以此来指导社会各界学习领会政府采购法并指导其实践工作。 立法宗旨 本法第一条对此作出了规定,即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制定本法。 立法目的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时间:2009-10-28 11:47来源: 作者: 点击:412次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内容提要】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是平衡论、行政法基本原则、公法问题、软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公众参与机制、行政性ADR 、行政执法研究和案例行政法的发展。总结分析这十个问题希望对行政法学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行政行政法行政权力公民权利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en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se are the balance theor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public law soft law the enact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amendment mechanism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ve ADR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case administrative law development. Through summarizes these ten questions people can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Which can guid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to the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Civil Rights 一、行政法基本理论之平衡论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法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传统的行政法都以行政权为核心来建构理论体系。罗豪才教授等学者将行政法理论基础划分为三个

【律师分析】民法上的公共利益

民法上的“公共利益” 律师分析“违反公序良俗”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关系 “公共利益”的概念在民事法律条文中多次出现,而在不同语境之下这一概念的存在往往是基于不同的着眼点。由于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不同之处做一个整理和归纳,以此区分私法上的“公共利益”和公法上的“公共利益”。真正民法意义上的“公共利益”是与“公序良俗”,和“强制性规范”这两个概念紧密相联系的。对“违反强制性规定”与“违反公序良俗”的关系,我们不妨做一体化的把握。 一、“公共利益”在民事法条中的出现 首先,笔者把传统民法范畴(包括总论,债权,物权,侵权责任四部分)中涉及“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法条罗列如下。需要说明的是,笔者除了对侵权责任部分司法解释也进行了整理以外,其他司法解释不在整理范围之内。理由在于:一来司法解释是法官造法,效力低于正式立法,若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对于立法机关视野下的“公共利益”概念不宜做统一把握;二来,除了几部关于关于侵权责任的司法解释出台早于侵权责任法以外,其余司法解释都是配套相关民事基本法的适用而后出台的。所以除此以外的司法解释中即便有“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出现,也不过是对基本法的再解释,归纳的意义不大。 1.民法通则 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四十九条:“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 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二) 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三) 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四) 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五)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考点题库解析《行政法》(2021年最新版) _6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考点《行政法》 (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考点《行政法》(2021年最 新版) 1、单选题行政处罚只能_____。 A: 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果取的惩戒措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解析】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故选D。 2、单选题行政处罚只能_____。 A: 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按照法律规定,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才能在法定职权或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3、多选题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_____之外,应当公开。A: 国家秘密 B: 商业秘密 C: 个人隐私 D: 国家要务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 【解析】ABC[解析]《行政许可法》第5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

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上)(一)

论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上)(一) 关键词:征收/公共利益/类型化/排除方式/程序控制 内容提要:我国《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利益”的概念,但并未对公共利益这一法律术语加以定义。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保障物权法所规定的公共利益能够得到正确的实施,更为了落实公益性和建设性建设用地征地制度的改革,有必要在法律上将公共利益类型化。从法学方法的角度来看,类型化存在着不周延、不完全的固有缺陷,除了正面列举之外,法律还可以通过采反面排除的方式,对不属于公共利益的情形予以直接排除,从而降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应当着重将公共利益的判断纳入程序控制的范畴,由司法机关解决公共利益的争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应当“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这不仅明确了公共利益在征收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指出了界定公共利益的必要性。根据《宪法》第10条的精神,1]我国《物权法》在第42条、44条有关征收征用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利益”的概念。据此规定,公共利益是启动征收征用程序的实质性要件,也是政府从事征收征用活动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物权法》并未对公共利益这一法律术语加以定义。因此,在《物权法》实施中,如何正确把握公共利益的内涵、类型、标准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物权法》的正确实施和公民财产的权益保护问题。为此,本文拟以征收制度为分析的基础对象,对公共利益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物权法》中公共利益概念的特点公共利益(publicinterest,bonumcommune,interetpublic,ffentlichesInteresse),是与私人利益相对的另外一种利益类型,就是否可以对其作一个严谨的定义,或者如何作出定义等问题,学理上存有较大争议。按照美国学者亨廷顿的看法,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也不同,主要表现为三种理解:一是公共利益被等同于某些抽象的、重要的理想化的价值和规范,如自然法、正义和正当理性等;二是公共利益被看做是某个特定的个人、群体、阶级或多数人的利益;三是公共利益被认为是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竞争的结果2]。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有关国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3],其强调利益享有者的“公共性”,也是对政府援引公共利益从事征收征用等活动的一种限制。边沁曾认为,国家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幸福4]。严格地说,公共利益是包括私法在内的任何法律的追求目标,其是整个私法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物权法之外,此概念在合同法、侵权法、人格权法等领域也有较大的适用余地。即使从物权法的角度来看,公共利益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除了作为征收征用的基本条件之外,也是对一些私人利益进行限制的正当性来源。虽然公共利益是和私人利益相对应的范畴,但它们都是民法所要保护的对象,且在保护上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反而应当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一方面,私人利益的有效维护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公共社会环境,只有在公共利益得以良好实现的社会,私人利益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并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另一方面,私人利益的有效维护,也必将促进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因为公共利益说到底关系到不特定的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如果私人利益不能获得充分保护,公共利益也难以全面实现。当然,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也是相分离的。在现代社会,任何具有正当性的法律都必须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特定私人的利益而制定的5],否则,法律就失去了其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工具的本色和意义。我国《物权法》在多个法律条文中使用了公共利益的概念,体现了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对私权的保障。《物权法》规定“公共利益”的概念,首先是要解决物权征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6]所谓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通过行使征收权,在依法支付一定补偿后,将集体、单位或者个人的财产权移转给国家所有。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征收不得剥夺他人的不动产,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征收(taken)”一般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学习政府采购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与学习政府采购法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一、什么是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二、什么是政府采购当事人? 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机构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市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 三、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规定供应商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四、政府采购通常所采用的采购方式有哪几种? (一)公开招标;(二)邀请招标;(三)竞争性谈判;(四)单一来源采购;(五)询价;(六)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限额标准50 万以上的项目,原则上必须公开招标。 五、符合什么条件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依照本法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一)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二)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

论行政法对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

论行政法对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最早源自于德国的行政法院的判例,是德国行政法院基于法律的安定性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而确立起来的一项行政法原则。关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内涵,我国学术界具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至今也尚未能对该原则的界定形成统一的阐述。我国学者大都从其中一个侧重点出发,比如从行政机关的职能要求、信赖利益的主体、行政管理的目的性等为切入点予以界定其内涵。笔者认为,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指行政相对方因合理信赖行政主体所作出的生效行政行为而产生信赖利益,且这种信赖利益具备正当性且应当得到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撤销该生效行政行为,即使行政机关符合法定条件需要改变或者撤销该行政行为,也必须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补偿。 (一)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狭小 行政活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活动都受到行政法的调整。但是我国目前只在《行政许可法》中确立该原则,并未在其他行政法律法规中予以确定,即是说,我国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仅局限于行政许可这一授益性行政行为,并未对其他行政行为纳入信赖利益保护的范围之中,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非行政许可行政行为损害公民信赖利益的案件发生,尽管法院在司法

实践中发挥积极能动性而在非行政许可案件中有意识地采用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精神,但由于无法可依,法院也只能是作为阐释理由,并不能作为判决的直接依据。例如,2011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海安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海安县国土资源局土地行政确认案”。在本案中,尽管法院在判决理由中并未出现“信赖利益”的字眼,但实际上体现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精神,形成了“企业因信赖利益取得国有土地竞买人资格够国土部门物权取消”的审判规则,这同时也说明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并不仅仅发生在行政许可案件中,在行政确认、行政登记中也存在对信赖利益的损害,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过窄,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信赖利益的保护。 (二)对公共利益的司法判断基准不明确 《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此处使用的“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这种不确定概念往往赋予行政机关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也要求行政主体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价值判断以便决定是否将该概念适用于个案之中。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摇摆不定,因为法官面对“公共利益”这个价值性描述的概念,只能依据法官的良知、自我良知来判断个案中的“公共利益”的概念、范畴,并判断是否适用了于个案。但一方面,

2020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020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与梳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整理了相关的考点给大家作为参考。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主要包括: 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包括: 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 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 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民法总则》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指什么

《民法总则》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 要是指什么 其实如果说民法总则当中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样说的话是非常笼统的。但是具体到相关的法条当中,大家可能会理解,比如说有些时候我国民法总则当中的法条明确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要求执法机关部门应该怎样怎样做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民法总则》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指什么? 其实如果说民法总则当中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样说的话是非常笼统的。但是具体到相关的法条当中,大家可能会理解,比如说有些时候我国民法总则当中的法条明确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要求执法机关部门应该怎样怎样做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民法总则》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指什么? 一、《民法总则》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指什么? 关于不动产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民法总则》为被征收人保驾护航 今年召开的两会,一个很重要的议程就是表决通过《民法总则》。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次通过的《民法总则》再次以明确的条款保护被征收人合法利益。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论行政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摘要在一些行政行为中,公共利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公共利益不同于其它诸如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之类的概念,不仅因为公共利益是这些行为的目的所在,更重要的,公共利益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工具,直接关系到这些行为实施的意义。然而,我国宪法和法律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导致行政法律法规与宪法规定出现矛盾,而给了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导致行政纠纷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总结各国的经验,在立法和实践中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这将会在行政实践中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公共利益价值土地征收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276-02 如果要选出近期行政法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公共利益会高票当选,这是因为有太多的行政纠纷事件与之有关。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合法的幌子,所为的一些行政行为严重的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为了了解公共利益是如何会被利用的,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它的内涵以及特征,弄清它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等概念的区别,从而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法律中对公共利益范围进行界定,应如何对其进行界定。在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的同时,我们还应从功利主义角度把握对公共利益进行的界定对行政实践到底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一、公共利益的概念分析 我国现行《宪法》中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豍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两个法条中所包含的概念公共利益,是法学中一向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只是在我国,在其他国家的宪法中也有所体现。如新南非宪法对财产权有如下规定:除非根据普遍适用的法律,否则不能剥夺任何人的财产。只有因公共目的和为了公共利益,并且以赔偿为条件,才可以征用财产。大韩民国宪法在认定财产权的社会义务性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财产权的行使要适应公共福利的要求,其第37条规定:国民的一切自由和权利只有在需要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持续及维护公共福利的情况下,由法律进行限制。联邦德国基本法第14条继承了魏玛宪法的传统,第2款规定,财产权富有义务,其使用应同时有利于公共利益,而在第3款中规定了对私有财产进行征收的条件和原则:只有在公共利益必需时,才能征收个人财产为公用;征收必须有补偿,但要在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方面进行平衡。此外,第15条在规定私有土地权中,也有涉及。从上述法例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国法律中对公共利益的表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可以说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法律概念。那么公共利益到底是什么?它自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公共利益,英文为public interests,从字面上去理解,不难看出公共利益不确定性所在,表现在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 豎。受益对象对应的概念中的公共,利益内容则对应利益。 公共,顾名思义谓之公众所有,是公共利益重心所在。公共的不确定性可以总结为公众范围的不确定性,一是公众所处的区域难以划分,另外,作为利益载体的公众在人数上也是不容易确定的。一定范围大多数的成员的都具有的利益是相对于少数成员来说的,那么在这个范围内这个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形成了公共利益。然而,把这个范围相对于这范围以外更大的范围来说,这一范围的利益有可能是大范围中少数人的利益。同时,人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某一个范围内占多数的势力集团在时间上可能只是暂时的,经过人口的流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另外的多数集团,公共利益也会随之而改变。由此可以得出,公共是具有相对性的,而这种相对性正是公共利益的不确定的原因所在。 利益,从哲学意义上去理解,它表现为某一特定客体对主体具有意义,并且为主体自己或

如何理解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比较 ——如何理解社会公共利益 【摘要】:经济法属于社会法领域,经济法是社会本位的法律形式,任何人都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或者义务。这就使得作为经济法原则之一的社会公共利益原则越发重要。如何理解经济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应该是众说纷纭的,笔者则通过比较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来探讨一下何为社会公共利益。 【关键词】: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 【正文】: 传统上将法律分为两类,即公法与私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法律的发展,对法律有了重新划分,即公法、私法与社会法。何为社会?根据目前学界对社会的理解,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共同体,是以人为主体,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关系为内容,以一定的文化为主要模式组织起来并在各种社会规范控制之下的共同体。①社会法是区别于公法与私法的法律,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倾斜保护的法律。传统上一直强调个人主体、国家主体,而今,“社会”一词频繁出现,与社会相关的词汇、概念、学科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公共利益除了在经济法中被深入探讨,也和民法、刑法、社会学等等息息相关。 一、社会公共利益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在刑法中,提到“公共”时,通常是指不特定的或者多数人的。法律中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语义可以理解为社会公众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企求满足的要求、愿望或需求。它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整体性等特征。②李昌麒教授认为,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广大公民的利益。这里的“广大”,一是指范围上的广大。这种“广大”既有全国性的广大,又有地区性的广大,其外延取决于特定法律、法规的使用区域。二是指时间上的“广大”。此种“广大”既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当代人、也包括未来将生活与地球上的人们。③ ①薛克鹏,《经济法的定义——社会公共利益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07月第1版 ②冯宪芬,《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7月第29卷第4期 ③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