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圈点勾画读书法

圈点勾画读书法

圈点勾画读书法
圈点勾画读书法

圈点勾画读书法

一、圈点勾画常用符号

“○”: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容。

“。。”:标在课文生字或用得好的词语下面。

“?” : 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

“??”: 标在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之处。

“!” : 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 标在应熟记和背诵之处。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____”: 划在表示作者的观点看法或总括句下面。

“~~”: (波浪线下面两条直线)画在打算摘录的容下面。“……”: 标在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下面。

“====”: 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一、二、三……”:标部分的序号。

“㈠㈡㈢”或“1、2、3、”或“①②③”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标段层次分界。

“∥”:划在大层的小层次之间。

“{ }”或“[ ]”:标重点段。

二、批注分类

“眉批”:批在在书头上。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圈点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古代出版的书籍大多带有评点,详细的从字的读音、意义,到句段的联系照应,文章的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的特点,都有所解说,有的还概括全篇大意。批注的文字有时远远超过原文。可以看出,圈点批注也是指导别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圈点批注法如何操作?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1)初读时,圈点的重点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此次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粗知作者思路,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容,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阅读时多采用速读的方式。

(2)再读时,批注的重点是解决初读时圈点的问题。圈点的重点应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重要的、精彩的、有欣赏价值的佳句以及感受最深的句子,结构段的序号,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据类型等。此次圈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读懂文章,养成边读书边动脑的良好习惯,从而终身获益。阅读时多采用精读的方式。

(3)三读时,主要解决再读过程中圈点的容和作批注、写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策。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结尾一段话就具有丰富的涵和深刻的哲理,如果读完之后不指导学生去深思、品味,那么这篇小说还有何价值呢?这时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有的写道:“路在脚下延伸”;有的写道:“有希望和奋斗,生活就是充实的、丰满的”。此次阅读主要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极好的。阅读时多采用品读的形式。

第三,运用此法注意事项

(1)深思熟虑,有的放矢

圈点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读过某一个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然后再动笔墨。如果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乱划一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2)其次,圈点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看明白。还要注意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3)另外,批注应该作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出点根据来。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批语不应过长,罗哩罗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圈点的几类重要语句

1:文眼句

文眼句是既能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提携全文的传神性句子。它不仅可以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缝合在一起,而且能使文章部意义贯通流畅。

例①、《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欧阳修写滁人游琅琊,太守醉的关键语句,它用一个“乐”提携了全文,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主旨句

主旨句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核心,文章的灵魂,具有较强的概括力。文学性的文章的主旨句在文末居多,议论性文章在开头居多。

例②、《﹤孟子﹥二章》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揭示了文章议论的话题,提出了议论的观点是舍生取义。

3:过渡句

有的语段(文章)有几层意思,这就需要语段或句子之间的衔接,起这样的作用的句子就是过渡句。过渡句既能起到结构上起承转合的作用,又归纳和提示了下文容。

例③、《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渡句,它衔接了上下文的论证,归纳了上文以名人为例的论证,又开启了下文以普通人为例的论证。

4:深化句

这类句子在语段中能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位置多在语段末,表达方式多为抒情、议论性的句子。

例④、散文《散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点明了赞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写作主旨。

5:警策句

这类语句文字十分简练,涵异常丰富,含义尤为深刻。它是文章思想容高度浓缩的结晶,可以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⑤、散文《纪念和珍君》中的一句:“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6:精彩句

这类语句在绘景写人,抒情说理时,有独立的功力,它浸透着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饱含着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意。领会这类语句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例⑥、《进中举》:“胡屠夫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个句子的精彩之处在于写人非常巧妙,刻画了胡屠夫的可笑,也写出了作者所赋予他的老实的一面。

7:引用句

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表现一定的思想涵,其涵也就是文段容的概括。

例⑦、《陋室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位于文末,旨在概括以诸庐、子云厅类比陋室的用意,也照应了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

8:总结句

一般是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这类句子是对文章容和情感的收束。

例⑧、《海燕》末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者以高昂的情感呼唤着暴风雨的到来,收束非常有力。

批注的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

具体:

(1)生字生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意思有个大体了解。教师要安排时间对学生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注音。

(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容(文章写了什么事、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说明了什么事物等)。

(3)品析语言:

批注词句在句、段、全文中的作用。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为什么这样(用词)句)写而不那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这样写(用词、句)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即通过替换、增删、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用词、句的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还应加上自己对作者这样遣词造句的评价、鉴赏及自己的体会感受等。

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如文中哪些是人物描写,通过人物的那些描写(神态、语言、动作、心里活动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气质、形象、心世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是场面描写,哪些是景物描写,哪些是环境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事物的什么?有什么作用等;说明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自然常识类的课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去写的?其次,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拟人、设问、描写等)?这样写的好处,教师不必给学生讲解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格的含义,主要让学生体会即可。

从文章结构安排角度批注:即一段话或一篇文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领起、过渡、总结)这样安排有什么样的好处。、

批注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对文中标点符号进行批注。(指特殊的、重要的)

(4)归纳写法:主要在整体上对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进行体会和领悟。如叙述的方法,按什么顺序写的,使用了怎样的议论,说明方法等,即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5)领悟情感。(作者的情感、读者的情感、文中人物的情感)

(6)联想想象(联想到或想象到的,文中空白处的补白,文中可能省略的,这个故事以前的以后的,背后的故事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有什么联系等)

(7)自己简短的感受(对文中人物、事件的评价。真善美,假丑恶等)

(8)自己需要积累起来的句段篇。

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质疑问难

几类批注

1、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在读了 <<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如在<<星星变奏曲>>中作出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作出了如下批注“人类

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在这一句话旁边(“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国同一价值”)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的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3、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4、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的评价的,如我的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这句话作“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

______学生______说法”出如此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也读起来更顺畅。”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5、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要求:

要动笔,把批注写到文章的空白处。

要规定统一的符号。

批注字迹要公整,语言要流畅,力争使表达优美,有创意。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魏书生教育教学经验是什么原因让魏书生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呢?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呢?我们认为魏书生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一、师生互助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魏书生常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 1978 年他在一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后进班上作文指导课。 指导办法,就是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 1/ 15

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 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 教师倘觉得学生水平低,总不肯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那学生也就总也不能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 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辅导后进同学中,也尝试过失败。 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了给学生当助手,而是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理都很不愉快。 认识到这一点后,再辅导后进学生时他总是事先叮嘱自己: 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 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

快速阅读五步速读法的技巧

快速阅读五步速读法的技巧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第一步:浏览或调查 这一步运用了快速扫描的方法 浏览的内容有:序言,目录和索引,内容,提要(包括全书的和各章节的),后记等。通过这些,弄清书的中心内容,主题思想,然后作出选择,作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第二步:提问 对作者提出的'观点,你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认为”,“他的根据是什么”“他的根据是否站的住脚”等,就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如加强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

能力。 第三步:阅读 这一步运用一般阅读即慢读和精读。通过这一步把各节各章以及全书或全篇文章的优点,中心内容弄懂,这一过程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反复阅读,以便把一些观点或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对第二步提出的各种问题也需要进行很好的解答,并且把这些已经弄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书中有用的图表以及说明也要做笔记。 第四步:复述与记述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把获得的知识再讲出来,避免死记硬背。 可先去追忆出一个框架,然后再往里装东西,如果有的内容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去看书 第五步:阅读结束后,要及早复习,以巩固所吸收的东西

《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教学工作漫谈》读书笔记 魏书生 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 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 课堂六步教学法 1.定向。即确定这节课学习重点。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于从学科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可以师生共同定向,并将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 作用:控制信息接收范围 ........,随时排除干扰性的学习重点之外的东西。 2.自学。 作用:主体主动接收信息 ........的过程。 3.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作用:信息传递的最主要过程。教师以平等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递。师生都是信息源,也都是信息接收器;师生的行为既是反映,又是信息。 4.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倘这一疑难具有普遍性,教师可予以回答。倘无普遍意义,且无深究的意义,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则跟个别学生讲明:“这个问题,待下课后,老师再跟你个别研究。” 作用:信息传递的最主要过程。教师以平等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递。师生都是信息源,也都是信息接收器;师生的行为既是反映,又是信息。 5.自测。即自我测验。测验方式不同,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有时我出一组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需书面回答的问题,一般都会定时间,全班同学进入竞技状态,用三分钟或四分钟做完,然后立即拿出红色笔的评卷,错的地方用红色的笔写出正确答案,回答之后再用蓝色的笔做一遍。

《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教学设计

《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重点: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难点: 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具准备:U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阅读。 三、讲解圈点勾画及批注的阅读方法 1、圈、点:符号“○”、“。”,用圆圈、小黑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关键性词语或内容。 2、勾画:符号“____”、“﹏”、“{}”、“?”等,用横线或波浪线标划出文中的重要句子。 3、批注:在句子的旁边或句与句的中间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学生自由读阅读方法。 5、把方法写在书上。 四、学习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 (一、)教师播放《爱的奉献》,并朗诵题记渲染气氛: 题记: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请看…… 同时,大屏幕展示老王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看完图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王? (二、)圈点法 1、教师出示圈点法 圈、点:符号“○”、“。”,用圆圈、小黑点标注出文中的生字词、关键性词语或内容。 2、要求:给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并利用圈点法,圈点出有疑问的字词。(教师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生字词圈点出来) 3、让学生说一说圈点出了哪些字词。 4、教师出示重点字词。 镶嵌()取缔()荒僻() 骷髅()绷()滞笨()愧怍()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公开课教案设计

标准实用文案 文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在教学实践中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法》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法》教学设计 安徽省桐城市南演初中杨志新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圈点批注法。 2、能初步分析导致祥子性格前后变化这一悲剧的原因,感受祥子悲惨的命运,教育学生珍惜现在,感恩祖国的美好品德。 3、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 4、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学会做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的人物、情节及主要内容。 2、学习圈点批注法。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祥子悲惨结局的原因。 教学方法:圈点批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读的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够使我们的阅读事半而功倍。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方对话的有机过程" 。因此,要顾及和体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如何达成这个目标?我认为圈点批注法就是达成这个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屏蔽外界浮躁之气的干扰,走进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与文本的碰撞,并且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这种阅读方法古已有之,我们今天来学习,只不过是古为今用。古人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我们来看几张批注图片。(4张。分别是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毛主席批注的文稿;本班一位学生批注的作

怎样圈点勾划和加批注

怎样圈点勾划和加批注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 毛主席读书也喜欢用这种办法,他青年时代读过的一本书《伦理学原理》,书页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所写的批语竟有一万二千多字。 圈点勾划和加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古代出版的书籍大多带有评点,详细的从字的读音、意义,到句段的联系照应,文章的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的特点,都有所解说,有的还概括全篇大意。批注的文字有时远远超过原文。可以看出,圈点勾划和加批 注也是指导别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 什么是圈点勾划?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 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 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 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 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 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 段的序号等。 批注,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 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 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和加批注,可以促

进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圈点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下面我们圈点批注一篇文章,了解一下它的具体作法和样式。 一、天门见山、提 出中心论点。 二、分两层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1.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列举事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有胜 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引出“天时不如地利”的结论。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用一组排比句,强调地理条件件和其 它条件很好。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如 用逃跑与地理条件对比,得出“地利 不如人和”的结论。 人和也。‖ 孟子:名轲,战 国邹人。儒家大师。 主张仁义,反对暴政。 天时:时令、气 候、政治形势等。 地利: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的向 背。 郭:外城。 环:包围。 夫:发语词,无 实际意义。 池:护城河。 兵:武器。 革:衣甲。 委:放弃。

预习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一、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意义和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就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而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预先学习以预备学习为目标,预备学习以预先学习为基础。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还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中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而且会使人受益终生。

魏书生的六部教学法 1、定向。定向就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形成、德育熏 陶等方面内容。确定重点的方式,有时是魏书生自己提出,有时是由学生提出,也 有时是学生的讨论而定。定点确定之后,魏书生常常都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2、自学。学习目标已经确定,同学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己去深入学习内 容,可采用自己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去探讨,去找答案。 3、讨论。经过自学后,大部分问题能够解决,解决不了的,自己记下来,前 后左右,四个人组成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4、答疑。分组讨论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解答,如果全班 同学解答不了,则由老师解答。若遇到疑难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可以予以回答,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一些深奥的问题下课后与学生讨论研究解决。 5、自测。学生自我检测,检测方式不同:有的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 己解答。有的请一名学生出题,大家解答。有时也有每组出一道题,其他组抢答。 学生自测完之后,教师拿出红笔评卷,这样自测,既明确了自己当堂有哪些知识点 没有掌握,又明确了经过课后努力又有了哪几点进步。 6、自结。即学生自我总结。学生自己回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 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让。自结的形式是采取每个学生都坐在 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的大声说。 魏书生的“六部教学法”,说穿了是真正做到了视学生为主人. 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二、自学。三、讨论。四、答题。五、自测。六、日结。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老师总结出的“四遍八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水平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个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个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即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知,就是使学生理解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升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水平。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语文教学中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之应用讲课教案

语文教学中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之应用

语文教学中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之应用 区县:红桥区 学校:天津八十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李玲

语文教学中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之应用 内容提要: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出各自的理解。指导学生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阅读。同时,教学中教师应毫不吝惜的赞美学生,即使他的观点并不能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但思考即是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方对话的有机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向,首先要顾及和体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新课标指出:“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也就是说,充分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圈点勾画符号的使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 传统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嘴上讲“知识是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以“灌输”为主。学生听课只是被动接受,不求甚解,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实际上不是在学课文本身,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这种手把手、口对口、脑对脑的连接、输入、灌注阅读体会的方式,显然与当今新课标大力提倡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极不相称,更无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骆驼祥子:圈点批注阅读法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广水市十里中心中学闵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圈点”“批注”的基本知识及关注点。 2.掌握圈点批注的常用符号,学会读文章进行圈点批注。 3.通过《骆驼祥子》的精彩选篇,体会“圈点”“批注”的思路,学会 用圈点批注法读文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圈点批注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圈点批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用圈点批注法读文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为主的时代已经来临,而阅读的重要性更是妇孺皆知。可是你会阅读吗也许你会嗤之以鼻,那么告诉老师:当你捧着一本书,读到精彩处,你会怎么做有感悟时,你又是怎么做的 精彩的地方圈出来,有感悟写下来,我们的很多名人就是这样读书的。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初读、再读、三读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勾画,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毛泽东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

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的经典。 他们把精彩的圈出来,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圈点批注。 二、方法探究 圈点批注读书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圈点批注图片,结合图片直观讲解“什么是圈点批注”) (多媒体显示)怎么做圈点批注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划。 批注,即批语注释。“批”指批语,主要反映自己的看法、思想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注”指注解,如字音、词义、作家作品介绍、内容出处等。 这是闵老师作的圈点批注,大家看看老师圈了哪些内容怎么圈的批注了什么三、自主实践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还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学期要求精读的书籍。大家读完了这部小说吗现在,我们翻开课本75页,大家分小组试着对”精彩选篇”的内容进行圈点批注。(一组1-3段,二组4-6段,三组7-9段)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觉得重要的内容,或者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写写批注。 四、展示交流 1、同学们圈点的是什么内容又批注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把重要的、精彩的、感受最深的字、词、句子、段落进行了圈点,并且批上了自己的看法、理解和感悟。这样既深入的理解了文章内容,又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家是怎么圈的你的批注写在什么位置 师小结:把自己的看法、理解和感悟写在文章的左右两侧,这叫旁批;写在行间或段间的叫夹批;写在文前和文后的称为首尾批;写在文章的上眉和下眉的叫眉批。

从厚到薄五步读书法

从厚到薄五步读书法 对于以求知为目的的读书者来说,学过的东西最好能尽快掌握。为此数学家华罗庚创造了由厚到薄读书法。怎样才能做到由厚到薄呢?这里结合前人的读书经验,介绍一套实现由厚到薄的读书程序,叫做由厚到薄五步读书法。 第一步:确定该读的内容 古人讲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券,下笔如有神。万卷书是多少呢? 一部《论语》才1.37 万字,一部《孟子》才3.54 万字,都没有一张报纸的字多。这是古代的书,读上卷,也不过相当于看几千张报纸,不超过1 亿字,量虽不小,但可以办到。 人类发展到今天,情况就不同了。书籍可谓浩瀚无际,即使是某一学科的书籍,一生也难以读完。我们面对知海书林,最重要的是选择,宜背诵的则背诵,宜精读的则精读,宜粗读的则粗读,不宜读的则不读。 清末张之洞写了一本叫《书目问答》的书,是专为他的学生写的,目的之一是告诉他的学生,选择好书读,不好的书不读,也就是读书要有选择。所谓选择,首先要看一下所读之书的目录或者内容提要,然后根据需要确定哪些内容该读,哪些内容不该读。如果全书没有该读的内容,那么这本书也就不要读了。如果是教科书及其参考书,则以老师指导的为主;如果是课外读物,则以行家推荐的名著名篇为主。

读书可以消遣,可以增长才干,可以励志,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以励志为目的去选读课外书是最值得提倡的。有的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以后,一见书犹如牛见了青草,不分好歹,大吃大嚼。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世上的书那么多,那么杂,不加选择一辈子也读不出个名堂来!不仅如此,有些书对青少年还有毒副作用,如果不加选择地去读,很可能被其诱离正确轨道。若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便实现了广义的由厚到薄。果戈理《死魂灵》中的彼得尔希加,不管什么书都拼命地读,乱读一气。结果辛辛苦苦读了一辈子书,一无所得。别林斯基指出: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第二步:明确重点 对于所学习的一切重点内容及一切应该内储的知识,可用钢笔在底部打上波浪线,或者作出其他标记,还可以书写体会,加眉批。下一步复习时就看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可以不看了。对于重点内容中的重点句子以及重点句中的重点词汇都要作出标记,而把那些多余的语言和词汇过滤出去。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东西统统抛掉。 对于你所确认的重点内容,可以边读边记笔记,然后,回过头来去整理笔记,使之网络化或条理化,最后,该内储的则抓紧记忆,该外储的则及时归类予以外储。

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之应用

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之应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生从不同角度读出各自的理解。指导学生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会阅读。同时,教学中教师应毫不吝惜的赞美学生,即使他的观点并不能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但思考既过程。在探究教学实践中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圈点勾画符号的使用,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当今新课标大力提倡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法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探究式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品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在阅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边动笔,用一些自己习用的符号,圈点勾画,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分层次,写出感想,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评价手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正确勾画文章内容,理解不同文体的巧妙批注方法 “勾画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圈点勾画呢?⑴关键性的字、词;⑵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 ⑶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子下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问号标出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还可以归纳写出段落章节的要点及夹上纸条作上记号等;通过作批注,我们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 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珍惜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品读文章,圈点勾画主要让学生读透文章,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创见,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极好的。学生只有主动质疑,找出疑点,才能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内涵,揭示主旨。给文章作批注时要在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比较分析、揣摩体味后才能进行。当学生按以上要求探究式阅读完一篇文章时会发现:这样的圈点、批注原来也是一篇绝妙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

名著导读 圈点和批注

圈点和批注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 毛主席读书也喜欢用这种办法,他青年时代读过的一本书《伦理学原理》,书页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所写的批语竟有一万二千多字。 圈点勾划和加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古代出版的书籍大多带有评点,详细的从字的读音、意义,到句段的联系照应,文章的结构层次,遣词造句的特点,都有所解说,有的还概括全篇大意。批注的文字有时远远超过原文。可以看出,圈点勾划和加批注也是指导别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 什么是圈点勾划?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段的序号等。批注,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圈点勾划和加批注,可以促进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圈点批注的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也可以加深读者的记忆。

圈点勾划和加批注,要注意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读过某一个章节,先要经过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决定哪些地方应该圈点,哪些地方应该勾划,哪些地方要加注,哪些地方要加批,然后再动笔墨。如果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乱划一气,胡批一通,反而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其次,圈点勾划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改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看明白。还要注意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另外,批注应该作到既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出点根据来。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批语不应过长,罗哩罗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圈点批注如何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运用。在读书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什么是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段的序号等。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

魏书生: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我是这样教书的》笔记摘抄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 如何对待差班学生的无理要求? 儒家先哲孟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育的一个秘诀,就是引导,劝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的思路走。我想在任何时候,凡事和学生商量,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解,谅解学生的苦衷,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都是不会错的。下面请看一个事例:魏书生带一个好班和一个慢班。下面是给慢班学生上课的情形:魏书生领着学生扫烈士墓,回来后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把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好作文。”“老师,不就是写不出自己的感觉吗嘛。” “实在不行,我就把我写的文章慢慢读给大家听,大家能听写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行不行?” “不行,许多字不会写。” “会写的字写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行不行?” “我们不会写拼音。” 我哭笑不得,但职责、埋怨没用,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到大家的起点,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前走。 “实在不行,会写的字先写上,不会写的字先画圈,行不行?” 听我如此说,学生们乐了,静下心来写了,好多学生写出来有生以来的第一篇文章。有了一,不愁二,我引导他们学习查字典,吧圈变成字,慢慢地再写水平高一点的作文。 感悟:魏老师的这番跟学生的对话,估计很多老师教一生都不会

有,我教学十几年,没有一次这样,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以为学生在挑战自己的耐心和底线。岂不知那是通往学生心灵的一条底线,如果这条线走通了,那么你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如果走不通,你可能成为让学生必须完成任务的老师。因为我心中装的是不让学生逞能,而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如魏书生本人所说:“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教书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凡事同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南京大学出版社魏书生《第一章:我当上了老师》p11 如何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为了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在一遍遍的思考和摸索中,我逐渐要求学生都能从以下十个方面具体写评语,每个方面5分,共50分。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一共有两位同学找,找错的同学写100字的 说明书。很多写手认真起来,手里抱着字典,唯恐漏掉了 错别字。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不 扣分。 4、有几处病句。饭病句,字下面画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 在文中写批语,写清楚病句后,每处见1分,减至5分,

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八步读书法 “读书”的方法很多,国外流行的有“五步法”等,人们常用的有“默读法”、“朗读法”、“圈点法”、“设疑法”、“浏览法”等。目前在国内语文课堂上有较大影响,指导自学较好的,是魏书生等语文老师常指导学生学习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所谓“四遍”,是指学习一篇文章时读四次;“八步”指的是在每读一次时要完成一定任务,共有八个步骤八项任务。 “四遍八步读书法”在《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中有简略介绍: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的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1500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要读完1000字。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据魏书生老师在有关刊物上和学术会议上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是他教给学生“读书”的一种重要的效果良好的方法。我们是自从向全国中语会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上报了《学堂·主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改项目并被“中心”立项以后,就侧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最近,上述项目又被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金”教改科研项目,拓展课题名称为“贫困山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学堂·主人·训练教改实验”。我们语文科的教改实验就更加讲究学法指导了,在对学生进行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学信心”、“例谈指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例谈指导学生自学一个单元”、“自学一篇课文”、“五读法”等学法指导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学习语文教材上的有关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做法为: 一、教给学生“四遍八步”读书法。 早自习时,我写了一段话在黑板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然后给学生讲“学会了怎样学习”的人,是具有科学学法的人,即“会学”的人;怎样才能“会学”呢?就是要运用科学的学法高效率地学习。然后我就板书“四遍八步读书法”,并强调,这就是一种科学的学法,掌握了它,即使老师不在时,我们也能把语文教材里的任何一篇课文学得比较实,学得有滋有味,而且不怕考试。随后,我向学生介绍了“跳读”、“速读”、“细读”、“精读”的含义和“八步”的内容,并当场演示“跳”、“速”、“细”、“精”给学生看。之后,我要学生记录下“四遍八步”的内容,先让其小声读一遍,再叫他们大声读一遍,再让他们半读半背一遍,又叫他们齐声背诵一遍,到此,绝大多数学生把“四遍八步”的内容记住了。 二、在教读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学习课文。 “学以致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以致用”,我在教读课堂里指导学生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读书”。

学会用圈点批注法读文章

学会用圈点批注法读文章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运用。在读书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效果颇佳。 什么是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等。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段的序号等。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 什么是批注?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它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做批注的方法: 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 2.评点人物 3.生发联想 4.剖析写法 5.批判文本 6.质疑问难 做批注的注意点: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语文阅读“四遍八步法”

语文阅读“四遍八步法”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同学们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我向同学们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在这一部分还要进行质疑,尽量提出自己不懂的,有质量的问题。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一、预读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5)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如何上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

如何上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课 缪丽婷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给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挑战。结合几年来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经验,谈点肤浅的看法。 如何做好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个关键点”,“四个环节”即讲、读、练、评、“一个关键点”即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讲”这一环节呢?在讲这个环节又该讲些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如何讲,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学习语文来干什么。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话题。我认为一堂课不应该是依照教参书或为了期未考试而进行的任务性讲解。如果照搬参考、教案,要求讲多少,就讲多少;期未考试要考多深,就讲多深,那么一堂课老师除了花大力气的讲之外,可能就没有别的了。 然而,在教学中具体又该怎样去把握好讲的尺度呢?我主张一堂课要有目的地讲好一个问题,讲清一段或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分析讲解,以做到牵一点而动全篇。切忌传统型满堂灌,通篇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老师取代,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还谈什么个性发展,更不用说提高语文能力了。要是老师能有代表性的精讲一个问题或一个重要语段,学生就可以仿效老师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会学生理解分析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就能由被动变主动的参与学习、探讨。提倡少讲、精讲,有目的、有艺术性和有代表性的讲,让学生一课一得或受到一点启发均可。如我在教学《中彩那天》《万年牢》等课文时,就只讲解分析中要求背诵的语段,因为这些语段都是该文中最精要的语段。又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鱼游到了纸上》这两课时,就只抓住突出文章中心的结尾那一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去读全篇,了解全篇,少讲而多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历来比较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中。然而,怎么协调讲与读的关系呢?过去的教学中有老师来用过问题式导读,或组与组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竞赛式朗读等形式,这些方法是可取的,但还不够。读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读,不仅要有目的,还要有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读在教学中的正效应。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读的时候,关健还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有时连读书后应勾画都应教会学生。每读一遍课文就一遍的要求,不能无目的的瞎读。我在教学中习惯借用名家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有时又灵活多用,只要重点问题没有解决,就得反复读。学生读上一二遍课文后就应对文中生字、生词、难理解的句子作上标记,对文中的文史知识、语段、层次划分等勾画重点。学生边读边画,读得专心、画得详细,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除开学生能理解的简单知识点外,老师只针对重点。难点作代表性讲解。这样既改变了满堂灌、通遍讲的陋习,又充分发挥了读的作用。读这个环节很难把握好、运用好。要利用好这个环节,光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还要倚重课外阅读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是对语言的学习。没有浅吟低唱,循环往复的朗读训练和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赐的朗读感悟,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个悲哀。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念语感,必将驾驶文字。”读诗,诵诗是加强语感训的重要途经之一。朱光潜先生说“我们最好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又如季羡林先生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教师要用专业眼光适度强制:即要立足教材,创疑设疑,又要增加和拓宽学生读的范围:即要关注和关爱学生的成长,又要让教师永远充满专业激情。只有这样课内外结合的读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在课堂讲得适度,学生读得有法,学生课外内外自然就练得轻松。 语文教学中练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是考查学生学得怎样?老师这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