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的故事

陶朱公的故事

在《越王勾践世家》中很大的篇幅是写范蠡的事情的,我选一段记录分析一下。

范蠡帮助勾践获得成功之后,急流勇退,跟勾践汇报,“主公,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主公当年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作为臣下的我早就应该自杀了,但我没有死,是因为我还要辅佐你重新收复国家,现在这件事办完了,请主公降罪,让我去死吧。”勾践说“别胡说,我要和你分天下而治,大大的封赏你。”交待过去后,范蠡收拾细软走了。范蠡到过三个地方,都取得了成功,我想说的是他死前所居住的地方—陶地的故事。

范蠡来到陶地后,贸易做得非常成功,家大业大,人们都称他陶朱公。来到陶后,他生了一个小儿子。这一年,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犯罪了,关在监狱里要处死。这样陶朱公就要派小儿子去营救二儿子。但是陶朱公的大儿子不干了,跟他的父亲说,我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应该派我去营救弟弟。陶朱公不同意,他儿子就说我作为长子不能去代表父亲办事情,说明我不称职,父亲也不信任我,那我还不如死了算了。陶朱公的老婆就商量陶朱公说,你看,老二能不能救出来还

不知道,别先赔上一个老大,让他去吧。陶朱公笑了笑,说,那就让老大去吧。然后他就交待老大,你带上一千金,到了楚国去找我的老朋友庄生,把一千金给他,就说我让他帮忙搭救老二,然后什么话也别说,回来行了。老大一听,简单。帐上支了一千金,走了。老大多了个心眼,凡是不能一条路,就自己又带了几百金,好疏通打点。

到了楚国,老大找到了庄生,把一千金给了他,庄生就收下了。庄生是楚国有名的穷人,可以说一穷二白,但是却是道德的领袖,楚国的皇帝到大臣大部分都以师礼对待他,他也不想要陶朱公的一千金,只不过装装样子,办完了事再退还给他,借以加强自己的名望。庄生收下东西,跟老大说,你什么也别干,赶紧走吧。老大答应了就走了,但他没回家,他干什么呢?上下贿赂,想营救弟弟。这个时候庄生找到了楚王,说大王,我最近夜观天象,感觉不太好,形势不利于社稷。楚王说,那怎么办啊?庄生说,我看是我们的囚犯太多,戾气所致,不行我们大赦吧,功在百姓,利在社稷。楚王一想,好吧。这就下诏,大赦天下。消息传到老大的耳朵里,老大就来到了庄生家,庄生吓了一跳,“不是让你回家了吗?”老大说,我这就走,我弟弟也蒙大赦了。庄生一下明白了,噢,要那一千金呢!庄生把一千金还给了老大,老大走了。庄生就想了,这是在侮辱我的人格,不能就此罢休。连

夜他就赶进宫去,说,大王,情况好像不对,外面都传您是因为不想杀陶朱公的儿子才下令大赦的,我们大赦的目的好像没有达到。大王一听不高兴了,寡人不认识什么陶朱公,他算个什么?把他儿子杀了!于是,老大就拉着老二的尸体回到了陶地。家里人很伤心,只有陶朱公乐呵呵的,夫人就问了,“你有病啊,孩子都死了,你还那么开心?”陶朱公说,“我有心理准备,我就知道老大去会葬送了老二,所以我开始不让他去。”夫人就问啦,这又是为什么?陶朱公说,老大这个人,不是不爱他的弟弟,是因为他从小跟着我吃苦,他知道钱来得不容易,所以花钱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他肯定会留在那里看钱怎么消费的,所以搞砸了。老小不会,他从小富足,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花起来没有压力,所以很洒脱,就会办成这件事。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放在现在也很有教育意义。特别是解决好多民营企业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两个人的对比,陶朱公和他的大儿子。在这里,不存在贬低谁的意思,也不是就要分个对错。陶朱公的层次高就在于他既知道如何赚钱又知道如何花钱,他儿子层次低就在于只知道赚钱不易而不知道钱的用处。我们看看我们现在存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那些领导者非常投入而且非常有能

力魄力的企业,当他们上了一个规模的时候,对于分配的心理就有点古怪了。当前大部分的企业主都会像陶朱公的大儿子一样,每每要分配一块钱,心中想的总是自己这一块钱多么的来之不易,为了这一块钱我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从来不会去想别人得到这一块钱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也就是说,他们在给别人设定报酬的时候并不是综合考虑,而是倾向性的考虑我的钱来的难处,而不是去考虑别人挣你的钱的难处。这也是很多江湖弟兄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支撑一个企业发展的时最大多数的基层人员,是每个人都不断付出努力才推动企业发展。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主宰一切。曾经看到《贞观长歌》中的一句台词,岑文本说“皇帝最大的工作是平衡,这边甜完了就要给另一边甜头了”。做老板的重要工作也是平衡,要把握住自己付出薪酬和社会水平的平衡。企业付钱的目的很单纯,那就是办成事,达到目的。所以要想办成一件事,要想留住一个有用的人,就不要考虑自己的钱来得多么难。

希望企业主们都能够像陶朱公那么有大局观,不过挺难的,要不历史上就一个陶朱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