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6—交通、通讯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6
黔江民族中学高三历史学案制作:卢魁峰5.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大众传媒的变化【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资料卡片】■课前预习Ⅰ.必备基础一.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更迭速度加快,但在较显著,在则迟缓很多;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
2.表现★拓展延伸:中国近代交通运事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1.特点:①逐渐开始近代化,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与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②列强为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有利于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
(二)邮电通讯设施的逐渐完善:影响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原因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二.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一)大众报刊事业的发展1、基础知识:由于社会需要适合阅读需求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兴起了办报热潮,开始了近代中国的大众报业。
70年代起中国开始自办,1873年汉口《》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