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书法专题基本常识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

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1.隶书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代表性的书法家如东汉的蔡邕。他的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2.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始于汉末,通行至今。代表作品见下文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作品。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3.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4.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代表书家有唐代的怀素、张旭等。

书特

点:结

构简

省、笔

画连

绵、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

(草书)(隶书)(楷书)(行书)

三、着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

(一)“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

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丧乱帖》。

书法特点: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古人评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二)三大行书

中国行书发展历史有三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非常完美,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文笔洒脱,毫不拘束,写法多样,结构生动,章法疏密有致。全篇章法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代表了王羲之最高的行书造诣。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颜季明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取义成仁。颜真卿将满腔的悲愤、痛惜之情,倾泄在迅疾的笔墨中,毫不拘谨,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寒食帖》是苏轼才子的风格。诗人于笔墨之间挥洒出一篇凄凉的文字,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浑然一体。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行书名作《祭侄文稿》。

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等,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

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等,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等。

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等。

(颜真卿书法)(欧阳询书法)

(柳公权书法)(褚遂良书法)(赵孟頫书法)另有一说“楷书四大家”指的是(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赵孟頫[赵体])

书法特点:颜体端庄雄浑,气势开张,骨力遒劲,气概凛然。柳体活健苍劲,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欧体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赵体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四)草书名家

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书法特点,笔法多劲力而少柔媚,力透纸背。代表作有《书谱》等。

2.张旭:狂草的创始人,也被称为“草圣”。代表作有最负盛名的狂草书贴《古诗四帖》。书法特点,笔画奔突游走,如烟云缭绕,龙蛇走动。

3.怀素:代表作有《自叙帖》、《论书帖》、《四十二章经》等。书法特点,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四、书法欣赏的境界

书法欣赏应不仅要关注外在的形式,更要感受内在的神韵。

一曰“形美”,即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品评。

笔画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刚健有力、或温润柔和、或独立顿挫、或连绵流畅行云流水……好的作品笔画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富于变化。

结构是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结构搭的好,使笔画相互呼应,疏密均称,虚实相生。给人以平衡对称中富有多样的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美感。

章法主要指对整篇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首与尾之间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和谐,表现出生动活泼,即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的效果。

二曰“神美”,即作品流露的精神内涵和生命气韵。

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在于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如,有的象行军布阵,旗帜飞扬,士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远阜,错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腾浩荡,一泻千里;有的象流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丽;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轻扬,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扬乐曲,绕梁三日,牵人情思。这就是书法富于韵致,并且交织着生命节奏的意境。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因此,有独立性、创造精神的人,其书往往风格独具;性情豪爽英迈之人,其书往往气度恢宏;志行高洁者,其书往往清气飘洒;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

泊旷达。在作品中流露书法家宁静沉着、欢愉喜悦、忧伤悲痛、愤慨激昂等复杂的精神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