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一书的全文

《孟子》一书的全文

《孟子》一书的全文
《孟子》一书的全文

《孟子》一书的全文

孟子全文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

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

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

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

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麋鹿攸伏,麋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如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乘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惠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

未有不嗜是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而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纥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鑫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鑫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偏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大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大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以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昏,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

2

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子罕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

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危,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3

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涓涓胥谗,民乃作匿,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

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可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檀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

行之,王曰: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之雕琢玉哉,”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国人勿取,或谓国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4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奚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

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滕文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豳,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豳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衿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乐正之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仓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公孙丑上》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

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5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危,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

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涓涓胥谗,民乃作匿,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征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可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

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檀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6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汝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之雕琢玉哉,”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国人勿取,或谓国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

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奚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

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豳,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

7

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

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豳,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豳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衿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乐正之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仓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

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

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

朝,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

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

否乎,”

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兼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

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

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8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谓坻洼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坻洼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坻洼,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公都子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则,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王獾为辅行,王獾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效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

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

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

9

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

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

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不尤人。”

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孟子滕文公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舰谓齐景公曰:’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也。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 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矸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啜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

10

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陶,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

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使毕战问井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偏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失二是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屣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 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以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内服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

孟子(三则)原文与翻译

精心整理《孟子》三则? 春秋 孟子?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2)苟得:苟且取得。(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7)

勿丧:不丢掉。(8)蹴:用脚踢。(9)何加:有什么益处。(10)奉:侍奉。(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走在路上的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走投无路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豆羹,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不合礼仪的高位厚禄;先前有

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不合礼仪的高位厚禄;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不合礼仪的高位厚禄。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 (一)富贵不能淫 ? 力。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数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

孟子三则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日知录文言文三则翻译

日知录文言文三则翻译 《日知录》是古代汉族政治学术论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日知录文言文三则翻译,我们来看看。 日知录文言文三则翻译 《日知录》三则翻译(译文)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著书之难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

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九年级[孟子]三则

九年级[孟子]三则 《孟子》三则 一。(甲〕《鱼我所欲也》 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 辟 _______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_______ 骄 _______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的高贵品质。(4 分) 10.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书名:史记作者:司马迁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 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 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於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 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於齐。適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適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於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而内圆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 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 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於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於 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孟子三则》)《明史·张居正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往之女家(2)或败奔 (3)同敞危坐不去(4)适同敞自灵川至 【答案】(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答案】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 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 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D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军中以是服同敞。(2分)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分)

孟子三则原文与翻译修订稿

孟子三则原文与翻译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孟子》三则 春秋 孟子 (一)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2)苟得:苟且取得。(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7)勿丧:不丢掉。(8)蹴:用脚踢。(9)何加:有什么益处。(10)奉:侍奉。(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7 《孟子》两章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七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7 《孟子》两章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 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见清澈的溪水________地跳下山涧,一刻也不歇息,匆匆向山脚奔去。 ②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若________自己的错误,实际上就是不想改正错误。 ③城建部门和环卫部门,必须________一下,立即解决污水井长期冒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A、急遽隐讳协调 B、急剧隐瞒协调 C、急遽隐晦谐调 D、急剧隐讳谐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米粟板筑筋骨忧患朝辉夕阴 B、毒疠焊吏叫嚣赋敛阴晴圆缺 C、从祠惊恐宫阙婵娟户枢不蠹 D、闾左隳突琼楼薄暮心旷神怡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择正确译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A、使百姓定居下来就要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B、只要划定边疆界限才能使百姓定居下来。 C、不用划定边疆界限人民也能定居下来,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D、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B、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一丝不苟 D、管夷吾举于士举世闻名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给下列字注音: 畎______ 说______鬲______拂______ 【答案】: 【解析】: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运,然而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的原因。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的原因。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七篇解读

孟子七篇解读 一、重民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治理国家)不要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的了;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那鱼类水产就会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节,那么木材也就用不完了。如果粮食和鱼类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会使人民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顾虑了。做到了供养家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那么这就是仁政的起点。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猪肉,您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到处有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您领着野兽来吃您的人民呀。野兽

相互残杀,人们尚且憎恶这种行为,而作为执掌人民政务的父母官,却不能避免率领野兽来吃人,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译文] (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人民的忧虑为忧虑的人,人民也一定会以他的忧虑为忧虑。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做到了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人,是决不会有的。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梁惠王上) [译文] (孟子说:)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滕文公上) [译文] 孟子说:关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够拖延。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

2019年部编新版《孟子三章》注释翻译及答案

《孟子三章》注释 〔三里之城〕 〔环〕 〔池〕 〔兵革〕兵, 〔委而去之〕委, 去, 〔固国〕 〔威天下〕 〔得道〕 〔至〕 〔亲戚〕 〔畔〕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 〔郭〕 〔诚〕 〔大丈夫〕 〔天下熄〕 〔焉〕 〔丈夫之冠〕冠, 〔父命之〕命, 〔戒之曰〕戒, 〔必敬必戒〕戒, 〔女家〕女, 〔夫子〕〔正〕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 〔与民由之〕由, 〔独行其道〕 〔淫〕 〔移〕 〔屈〕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畎亩,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筑, 〔管夷吾举于士〕士, 〔百里奚举于市〕市,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空乏, 〔行拂乱其所为〕拂, 乱, 〔曾益〕曾, 〔恒过〕 〔衡于虑〕衡, 〔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 发, 喻, 〔入〕〔出〕 〔法家拂士〕法家, 拂士, 拂, 〔敌国〕敌,

《孟子三章》注释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环〕围。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 〔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 〔固国〕巩固国防。 〔威天下〕震慑天下。 〔得道〕行仁政。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 〔畔〕同“叛”,背叛。 〔故君子有不战〕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郭〕外城。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冠,行冠礼。 〔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戒,谨慎。 〔女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使……迷惑。 〔移〕使……动摇。 〔屈〕使……屈服。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筑,捣土用的杵。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其身〕空乏,财资缺乏。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乱,扰乱。 〔曾益〕增加。曾,同“增”。 〔恒过〕常常犯错误。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入〕在国内。〔出〕在国外。 〔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孟子三则-注音版

(一)yú 鱼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yú 鱼,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xiónɡ 熊 zhǎnɡ 掌, yì 亦 wǒ 我 suǒ所yù 欲 yě 也; èr 二 zhě 者 bù 不 kě 可 dé 得 jiān 兼, shě 舍 yú 鱼 ér 而 qǔ取xiónɡ 熊 zhǎnɡ 掌 zhě 者 yě 也。 shēnɡ 生,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yì 义,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èr 二 zhě 者 bù 不 kě 可 dé 得 jiān 兼 ,shě 舍 shēnɡ 生 ér 而 qǔ 取 yì 义 zhě 者 yě 也。 shēnɡ 生,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suǒ 所 yù 欲 yǒu 有 shèn 甚 yú 于 shēnɡ 生 zhě 者, ɡù 故 bù 不 wéi 为 ɡǒu 苟 dé得yě 也; sǐ 死,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wù 恶, suǒ 所 wù 恶 yǒu 有 shèn 甚 yú于sǐ 死 zhě 者, ɡù 故 huàn 患 yǒu 有 suǒ 所 bù 不 pì 辟 yě 也。 rú 如 shī 使 rén 人zhī 之 suǒ 所 yù 欲 mò 莫 shèn 甚 yú 于 shēnɡ 生, zé 则 fán 凡 kě 可 yǐ 以 dé 得 shēnɡ 生zhě 者, hé 何 bù 不 yònɡ 用 yě 也? shǐ 使 rén 人 zhī 之 suǒ 所 wù 恶 mò 莫 shèn 甚yú 于 sǐ 死 zhě 者, zé 则 fán 凡 kě 可 yǐ 以 bì 辟 huàn 患 zhě 者, hé 何 bù不wéi 为 yě 也? yóu 由 shì 是 zé 则 shēnɡ 生 ér 而 yǒu 有 bù 不 yònɡ 用 yě 也, yóu 由shì 是 zé 则 kě 可 yǐ 以 bì 辟 huàn 患 ér 而 yǒu 有 bù 不 wéi 为 yě 也, shì 是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B1)综合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B1)综合练习题 1.《诗经》的《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于“风”、“雅”、“颂”,古人有很多解释。一、现在一般都承认“风”是乐曲的名字,所谓“国风”就是各国的乐曲,犹如我们现在说的山西调、河南调等等。《诗经》里的国风有十五种,就是有十五个地方的乐曲。 二、“雅”也是乐曲的名称。“雅”就是“正”的意思。“雅”乐是京畿附近的乐曲,是相对地方音乐而言。“雅”里又分“大雅”、“小雅”,大约它们的区别是它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的先后,“小雅”中的诗在时代上比“大雅”晚,风格上比较接近国风,可能正是音乐上受到“风诗”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不同于旧的雅乐,因此才做了大、小雅的区分。三、“颂”也是因音乐而得名。根据朱熹等人的解释,“颂”是祭祀宗庙时的乐曲。现在,《诗经》的《风》、《雅》、《颂》里共有305篇诗歌。 2.简述《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祭祀诗:祭祀诗是歌颂祖先的祭祀的乐歌。《诗经》的祭祀诗全部收集在三“颂”里。例如“周颂”31篇,有名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是“周颂”,也是整个“颂”诗里最优秀的诗篇。 二、赞颂诗:赞颂诗是指赞美祖先功德、征战胜利、品德、技艺,甚至俊男靓女的诗。大部分集中在二“雅”里。例如“大雅”里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小雅”里的《出车》、《六月》、《采芑(qǐ)》等都是赞颂诗中的名篇。 三、怨刺诗:怨刺诗是揭露时弊、感叹时艰、讽刺时政的诗歌。它们多出现在二“雅”里,作者多为贵族、朝臣,“国风”中也有一些劳动者创作的民间讽刺诗。如“大雅”里的《民劳》,“小雅”的《巷伯》,“国风”中“魏风”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黄鸟》等都是名篇。 四、婚恋诗: 婚恋诗是婚姻、恋爱为题材的诗。这类诗的绝大部分保存在“国风”民歌中。爱情诗最著名的有“周南”的《关雎》、《汉广》,“秦风”的《蒹葭》,“陈风”《月出》,“邶风”《静女》等。描写婚姻生活的诗著名者有“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卫风”《氓》,“邶风”《谷风》等。 五、战争徭役诗:这类诗主要描写战争徭役给劳动者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著名的有“豳风”《东山》,“小雅”《采薇》、《何草不黄》,“魏风”《伯兮》、“鄘风”《载驰》,“秦风”《无衣》等。 3.《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诗经》作品具体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成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如“豳风”《七月》以素描式的手法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辛劳,是一幅色泽鲜明的风俗画。“邶风”《谷风》真实地记载了弃妇的复杂的感情世界。 二、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一抒情写志、刻画人物。例如“小雅”《采薇》以乐景写哀,把主人公悲喜交加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动人。《蒹葭》、《汉广》、《月出》、《东山》等都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三、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诗六义”,实则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

孟子三章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磨练其人心志,以饥饿和困乏考验其人身形,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心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九年级下古文课下注释整理【2020最新部编版共七篇古文】

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古文、古诗注释整理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孟子》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送东阳马生序/宋漾 第六单元 20、曹列论战/《左传》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2、*陈涉世家/司马迁 23、出师表/诸葛亮 部编版语文九下全册古文注释整理 第三单元 第九课《鱼我所欲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假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⑧【非独】不仅,不只是。 ⑨【是心】这种心。 ⑩【丧】丧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蹴】踩踏。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①【奉】侍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④【已】停止,放弃。 ⑤【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第十课《唐雎不辱使命》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唐雎,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②【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其】表示祈使语气。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错意】在意。错,同“措”。 ⑧【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⑨【岂直】何况只是。 ⑩【怫然】愤怒的样子。 ?【公】对人的敬称。 ?【伏尸】横尸在地。 ①【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②【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③【抢】碰,撞。 ④【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⑤【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

《孟子三章》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节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地形,有利的地势、地形比不上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节令比不上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地形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势、地形比不上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诚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 三则 原文与翻译

《孟子》三则 春秋 孟子 (一)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2)苟得:苟且取得。(3)患:祸患,灾难。(4)辟:通“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7)勿丧:不丢掉。(8)蹴:用脚踢。(9)何加:有什么益处。(10)奉:侍奉。(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

《孟子》三则-注音版

《孟子》三则 (一)yú 鱼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yú 鱼,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xiónɡ 熊 zhǎnɡ 掌, yì 亦 wǒ 我 suǒ所yù 欲 yě 也; èr 二 zhě 者 bù 不 kě 可 dé 得 jiān 兼, shě 舍 yú 鱼 ér 而 qǔ取xiónɡ 熊 zhǎnɡ 掌 zhě 者 yě 也。 shēnɡ 生,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yì 义,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 yě 也, èr 二 zhě 者 bù 不 kě 可 dé 得 jiān 兼 ,shě 舍 shēnɡ 生 ér 而 qǔ 取 yì 义 zhě 者 yě 也。 shēnɡ 生,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yù 欲,suǒ 所 yù 欲 yǒu 有 shèn 甚 yú 于 shēnɡ 生 zhě 者, ɡù 故 bù 不 wéi 为 ɡǒu 苟 dé得yě 也; sǐ 死, yì 亦 wǒ 我 suǒ 所 wù 恶, suǒ 所 wù 恶 yǒu 有 shèn 甚 yú于sǐ 死 zhě 者, ɡù 故 huàn 患 yǒu 有 suǒ 所 bù 不 pì 辟 yě 也。 rú 如 shī 使 rén 人zhī 之 suǒ 所 yù 欲 mò 莫 shèn 甚 yú 于 shēnɡ 生, zé 则 fán 凡 kě 可 yǐ 以 dé 得 shēnɡ 生zhě 者, hé 何 bù 不 yònɡ 用 yě 也 shǐ 使 rén 人 zhī 之 suǒ 所 wù 恶 mò 莫 shèn 甚yú 于 sǐ 死 zhě 者, zé 则 fán 凡 kě 可 yǐ 以 bì 辟 huàn 患 zhě 者, hé 何 bù不wéi 为 yě 也 yóu 由 shì 是 zé 则 shēnɡ 生 ér 而 yǒu 有 bù 不 yònɡ 用 yě 也,

作家作品口诀

作家作品记忆口诀 一、孟子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思(想)教(育)家。 地位次孔称"亚圣",儒家思想代表人。 后世"孔孟"常并称,《孟子》七篇传今世。 二、范仲淹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仲淹希文北宋人,政治文学两大家。 谥号"文正"《(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邓州作。 胸襟抱负借 "记"名,也表对友规箴意。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环环相扣气势宏。 骈散结合语言凝,形象富于音乐美。 三、欧阳修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欧阳修,北宋人,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是其人,支持仲淹被贬黜。 《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写)景叙(事)抒情熔一炉。 秀丽环境精笔描,自然风光变化多。 勾勒与民同乐图,抒发作者政(治)理想。 排遣抑郁复杂情,与民同乐是主旨。 四、方孝孺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越巫选自《逊志斋集》,作者明代方孝孺。 才华横溢抱负大,刚直不阿忠君主。 一字希直又字希古,夷灭十族何所惧。

书斋名"逊志"后改"正学",世人称他"正学先生"。 五、吴敬梓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来号粒民;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儒林外史》代表作,五十五回章回体; 长篇讽刺小说第一部,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六、鲁迅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 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 散文诗集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七、魏巍及其作品知识口诀: 《我的老师》魏巍作,现代作家名鸿杰。 七件小事绕中心,美好心灵学生爱, 五间略来两件详,结构疏密情加深, 主要人物"蔡"和"我",感情线索"回、忆、思",次序恰当"接"与"爱",贬义褒用"狡猾"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