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6.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用具: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三角板(教师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力的现象相当多,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本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力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力

二、新课教学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①磁铁吸引铁钉

②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手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事例分析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板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例1】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力的图示。

说明:对“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要求的差别

4、力的种类:

提问: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象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

和性质来分。

板书: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三、作业

1、P5 练习一(2)

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粤沪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沪粤版《尝试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作者:牛集镇安溜中学陈福来指导教师:梁万明 【教学内容】:《尝试科学探究》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4课(2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希望你喜爱物理》和《动手做实验》之后,在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件只中心小学:徐丽平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也为下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及圆柱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四、学具准备:直尺,圆形纸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媒体设计 1、设计思路:圆各部分名称、特征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达到了激发兴趣、引发思辨、突破难点、思维延伸的效果。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动态演示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多媒体更有效、更高效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2、自主学习设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探索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想:根据“活动教育”课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谈话直接揭题,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反馈,巩固新知——拓展认识——知识总结——分享收获”的活动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过程分析: 首先,直接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呢?.... 让我 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板书: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探索圆的真切欲望,兴趣,又直接引出,为下一步研究圆做好铺垫。 其次,初步感知,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见到过圆形?如何可以画出一个圆? 然后,自主探究,发现体验: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 在折一折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说出并会表示整时 难点:会表示整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题 播放动画短片《老狼老狼几点了》:兔妈妈要去上班了,她请老狼照看小宝宝,小宝宝想妈妈,他问:“老狼老狼几点了,“一点了”老狼回答。……天黑了,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小宝宝又问:“老狼几点了,”老狼生气了,“我不知道。”(结束动画播放,师接着说)小宝宝伤心地哭了起来,只听从墙上传来一个声音:“小宝宝不要哭让我告诉你。”) 咦,会是谁呢?小朋友们,仔细听(播放课件: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钟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钟表乐园去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师:这些钟表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不过他们都拥有一个钟面,(出示空白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了。 学生可能会说:有1、2……12这些数(课件随机逐个出现数,学生边指边说) 学生可能还会说:有两根针。(提到秒针引导:秒针咱们将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再研究)引导说出时针和分针及它们的不同。板书:分针长、时针短。(课件播放分针、时针的自我介绍) 学生还有可能说:有大小格子。(课件出示) 过渡: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像这样在钟面上不停地跑着,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2.认识整时 (1)学看整时刻 师: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指名回答)

师:表现真不错,我就带你们一起去钟表乐园的游乐场吧,(点击出示游乐场的场面)这里有好多好玩的活动,不过这些活动开始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出示3个画面)想先去看看哪个活动呢? 师:碰碰车几时可以玩?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超级水战:(出示9时) 师:超级水战几时可以开始玩?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开心乐园:(出示7时) 师:开心乐园几时可以去参加游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个别说集体说相结合) (同时出示三个钟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一起来说一说)(板书) 师:这会是个认整时的小窍门吗?咱们一起来试验一下吧。我拨一个时间,请你读出来好吗? (2)整时的两种写法。 师:小朋友,想知道我最想玩的是哪一个活动吗?仔细看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答案。现在,我要把我最想玩的一个活动的开始时间写在卡上 (出示时间卡,看好了,我是怎么写的?)师示范:8时然后提问,小结,你可以伸出右手食指跟着我一起写。我们可以先写8,再写“时”。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 我还要这么写,示范,再由学生说(这里要不要书空写)先写8再写两点,然后写两个0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3.练习 师:玩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不过除了玩,每天还应该有其他好多的事情要做,在钟表乐园里的小朋友都很会安排自己的一天,让我们一起走到宣传窗前看看好孩子小明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 师:请看第一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点第一幅) 师:剩下的五幅图片,请小朋友自已看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时刻写在相应图片的横线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这一天,几时在做什么? 师:小朋友你可以写一个你喜欢的时刻,说一说此时你在干什么? 师:象这样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让我们身体更结实、学习更优秀。让我们向小明学习,回到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双休日。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认识分式》第2课时教案2

《认识分式》第2课时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在上节课了解了分式的概念,在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在上节课已初步掌握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在前几章中还学习了分解因式,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习分式的的基本性质时,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要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2.通过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知识准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课堂反馈——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 知识准备 活动内容: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问题:2 163 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目的: 通过分数的约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类比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事项: 学生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较好,基本能说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通过对上题的回答,来回答本题,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同伴讨论交流,从而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问题:你认为分式a a 63与2 1相等吗?mn m 2与m n 呢? 活动目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推理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明白类比的理由是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注意事项: 通过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可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但学生只想到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不容易想到整式,另外这个整式不能为零,老师要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 第三环节 例题讲解 活动内容: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0(22≠=y xy by x b (2)b a bx ax = 例2、化简下列分式: (1)ab c ab 2 (2)1 2122+--x x x 活动目的: 通过例1加深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例2让学生了解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分子和分母已没有公因式,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公因式,并学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使结果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注意事项: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沪粤八下《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教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 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法。 【教具】 斜面,小车,长木板,毛巾,棉布,气垫导轨装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知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情况将会怎样? (二)新课教学 1.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做实验:装置如图9-19所示 注意:(1)用同一小车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使小车从静止开始由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保持小车滑到三种水平表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告诉学生由于水平表面的材料不同,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沿毛巾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最大,沿水平木板运动受到阻力最小。

演示结果: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毛巾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运动的时间也最短,显然速度减小得最快。在第二次实验中,小车沿垫着棉布的水平表面滑行,阻力f比第一次实验小了,滑行的距离和运动时间也都延长了。第三次实验中,小车阻力最小,车滑行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都最长,小车速度减小得最慢。可见,实验证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长,其速度减小得越慢。 2. 科学的推论:300年前,伽利略在类似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等于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科学家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讲到这里,教师可补充气垫导轨实验,这是一个可将摩擦力减到最小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运动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的前半句为定律成立的条件,“不受外力”;后半句是定律的结论,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的是: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牛顿第一定律是阐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定律说明运动不是靠力来维持的,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应明确指出,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不可能给物体创造一个不受外力的条件,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但是这个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和某些间接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三)巩固新课 课下阅读课文,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提问学生,当堂复述。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 2. 科学的推论 (1)伽利略的推论:运动物体若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尔的补充推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化。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意图 雁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意图 ——徐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学会两种方式记录时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渗透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钟、练习单。 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来看看谁是

猜谜高手。请仔细听。出示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猜猜它是谁? 生齐答:闹钟 师:你们都是猜谜高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动脑筋!闹钟只是我们钟表家族的其中一个成员,你还想认识钟表家族的其他成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钟表家族认识它们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两遍) 2、欣赏钟表,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 师介绍:这是各种各样的小钟表,这是古老的带底座的座钟,这是现代的记时工具“电子表”,这是古代的一种记时工具“日晷”,这是“沙漏”,也是记时工具。 师:喜欢这些钟表吗?想和钟表做朋友的同学请坐正。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喜欢猜的谜语和熟知的钟表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面 1、认识12个数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和钟表做朋友,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它。

【教学设计】《认识分式(1)》教案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认识分式(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 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以一个“土地沙化”的图片情景引入 问题情境(1)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 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 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 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问题情境(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问题情境(3)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每册降价x元,当这种库存的图书全部售完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店这种图书的库存量是多少?

2.自主探索 (1).对前面出现的代数式如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x 2400302400+x b a b a ++4535x b a -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整式与分式的异同,从而得出分式的概念 (2).检测概念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a 2 b 2a+b x x 42 a+3m π-2x x x -+413.练习提高 1.例题(1)当 a =1,2,—1时,分别求分式 1 21-+a a 的值; 解:当 a =1时,121-+a a =11211-?+=2 自己试试看,完成当a=2,-1时,求 分式 121-+a a 的值。 例题(2)当 a 取何值时,分式1 21-+a a 有意义? 解:由分母2a —1=0,得a =0.5, 所以当a 5.0≠时,分式 1 21-+a a 有意义。 例题(3)x 取什么值时,分式121-+a a 无意义? 解:由分母2a —1=0,得a =0.5, 所以当a =0.5时,分式1 21-+a a 无意义。 2.补充例题x 取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1)522-+x x (2)4 22+-x x 3.归纳总结 (1)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分母等于零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母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粤 沪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1、最快的“信使” ★知识点(化州市播扬二中教师:宏道者) 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 一、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传递官文的驿马。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贝尔制作的早期电话。 二、最快的信使——电磁波 波速(V):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光速 三、电磁波的三个因素频率(f ):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C(V)=λ 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1/T)四、电磁波谱 Y 射线-----X射线------紫外辐射------可见光------红外辐射------无线电波大频率小 短波长长 注:①、各电磁波的速度相同 ②、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 预言者:麦克斯韦(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 五、电磁波的发现验证者:赫兹(德国物理学家1887年) 最早应用者:马可尼(1898年) 六、电磁波产生的条件:电路中有迅速变化的或。 组成:金属盆、碳粒、碳精薄片

话筒 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原理:声音------振动------变化的电流 组成:永磁体、螺线管、薄铁片 七、电话机听筒 原理:变化的电流-----振动------声音原理:声音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声音 发明电话和第一个用电话讲话的人是: 定义: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八、振幅 符号和单位:A(m)。 ★教学目标(化州市播扬二中教师:宏道者)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磁波,知道电磁波是谁发现的,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以及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认识描述电磁波的波形图. (3)了解电磁波的‘家族成员”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活动过程,学习应用类比方法认识电磁波的存在. (2)经历用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来检验收音机表盘上刻度的活动过程,确认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电磁波家族成员的广泛应用中,感悟电磁波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感悟中考(化州市播扬二中教师:宏道者)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摸图形的游戏: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摸出圆形,并说说为什么一下就摸到了?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3、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画圆。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数学活动来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而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 “数与代数”领域在第一学段安排“常见的量”这一内容,课标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了解24 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是在学生认识20 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初步识别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认识整时是教学的重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分别认识时针、分针以及怎样确定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此外,教材还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所以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化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中获取知识,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对于钟面的一些知识和整时的认识不成问题。但对于接近整时的时刻,我们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用“几点还不到”“快到几点了”进行交流,再逐步学会用“大约几时”来表达。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更困难,因此必须把时间观念的教学作为本单元难点。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组织非常重要,关系到有效教学设计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一年级的小朋友行为习惯还在养成中,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带了自制的钟表学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被学具干扰,不能有序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外还应借助其余激励手段,如:智慧星、智慧果、智慧花等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目标 1. 能说出钟面上有12 个数、分为12 个大格,会辨认时针和分针,还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并能在学具钟上拨出整时和大约几时。 2. 通过认真观察、小组交流、认一认、说一说、拨一拨、修一修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钟面上有12 个数、分为12 个大格,会辨认时针和分针,还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并能在学具钟上拨出整时和大约几时。 2. 通过认真观察、小组交流、认一认、说一说、拨一拨、修一修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5.1《认识分式》优质教案

《认识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2、使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恒等变形. 二、过程与方法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符号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特点;掌握分式基本性质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化简分式. 教学难点: 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整式吗? x 2+xy+y 2 -3x 2y 3 5x-1 a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整式有a ,x 2+xy+y 2 ,-3x 2y 3 ,5x-1, 说一说 、 、 与上面的整式有什么区别.引出本课主体----认识分式 二、新课学习 2m n -a 9a 1-m 3 m 3 2m n -a 9a 1-xy y xy y

(一)探究分式的概念 1、出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沙化问题,某县决定在一定期限内固沙造林2400hm2,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面积比原计划多30hm2,结果提前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如果设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xhm2,那么 (1)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要多少个月? (2)实际完成造林任务用了多少个月? 师生共同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如下: 原计划完成造林任务需的时间=固沙造林总公顷数÷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数量 原计划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30=实际每月固沙造林的公顷数. 根据分析列出方程: (1),(2) 2、做一做: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某一时段内的统计结果显示,前a天日均参观人数35万人,后b天日均参观人数45万人,这(a+b)天日均参观人数为多少万人? (2)文林书店库存一批图书,其中一种图书的原价是每册a元,现降价x元销售,当这种图书的库存全部售出时,其销售额为b元.降价销售开始时,文林书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前进镇中心学校——明虹 设计说明:圆的认识是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扩展。由直线发展到曲线,是知识的一个升华,一个质的飞跃,对新接触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教学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突出以下两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获取圆的有关知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实现自主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及个性差异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能够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交流、讨论、探究中明确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3、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程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明确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圆规 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生自由回答)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丽、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了美的享受,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欲望。) 二、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感受圆的曲线特征。老师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活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圆闭上眼睛摸一摸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尝试画圆。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教案 西湖小学俞虎勋

认识钟表 整时 教学课题: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2页 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 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钟面,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会看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课件出示)。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钟面。 ◆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同学? (钟面上有两根针,长的那根叫分针,短的那根叫时针,

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课件演示) ◆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小结:通过刚才对钟表的认识你都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 2、认识整时。 ⑴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分针”)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显示“时针”)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点。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是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是几时? ⑵同学们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4时) 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8时) ⑷这三个时刻都是整时。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在大屏幕上出示3时和9时两个钟面,学生写。(请两生到黑板上写)。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间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间呢?(电子表)

数学八年级下册《认识分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认识分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共二个课时,它分为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其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整章的中心与灵魂,是整章的重点,可类比小学所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中包括整式与分式等数量关系.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用整式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在相关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分式的概念及分式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知识准备 活动内容:温故而知新 问题:下列子中那些是整式? a , -3x 2y 3, 5x -1, x 2+xy +y 2, ab c m a a y xy n m ,3,19,,2-- 活动目的: 因为分式概念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式与整式的区别从而获得分 式的概念,所以必须熟练掌握整式的概念. 注意事项: 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找出哪些是整式,有些学生会简单的认为“分数”形 式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其实这不是判别的关键,而是看分母中是不是含有字母。 第二环节 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粤沪版教案

6.1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用具: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三角板(教师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力的现象相当多,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本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力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力 二、新课教学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①磁铁吸引铁钉 ②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钉施加了力,同时,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手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事例分析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板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可以形象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例1】作出A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力的图示。 说明:对“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要求的差别 4、力的种类: 提问: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象拉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肃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张素坤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84—8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刻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构成,正确读写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孩子们,能告诉老师,今天早上你是几点起床的吗?(学生自由说) 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时候要起床了呢?(学生:妈妈叫、定手机闹铃、定闹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到钟表世界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各种钟表,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 3、师:你们觉得钟表世界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我们要学会哪些知识呢?一起来看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整时。 二、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1、学生仔细观察钟表学具,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2、学生汇报: (1)有12个数字。(板书:钟面有12个数字)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围成一圈。 让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注意每个数字的位置。如果我们站在钟面的正中心,正上方是数字几?正下方呢?右边是几?左边呢?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钟面,要先确定这几个数字的位置,再补充其他数字。 (2)两根指针:对比有什么不同? 一根长、一根短,长长的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板书:分针长时针短)(3)还有其它发现吗? 两个数字中间就是一个大格,我们一起数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板书:有12个大格)

认识分式教案

《分式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分式和整式 2.体会分式的意义,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掌握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一类量的数学模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及分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 难点:正确识别分式是否有意义,把分式化成最简以及找最简公分母.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问:什么叫做整式?

答: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 的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二)情境引入,导入新课1——分式、有理式的定义 问题: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m, 90, b, n, a-x, 180(n-2),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 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 合成四个代数式; 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9090180(n?2)……学生:,,a?xnn问:它们有 什么共同特征? 答:类似分数,分母中都有字母. 问:他们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答: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2.分式的定义: A B B且除式 . 的形式除以整式如果整式AB, 可以表示 成A B(fraction).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分式为 . 叫做分式的,

A其中,叫做分式的 B.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注意: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 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2.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 x?1 (x -3) . x -1) ÷可表示为(x3?(三)例题讲解 1 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例1yb422a3?a.(6);(7);(4);(5);(2)-;(3)(1); ?y2x?5153x?2ab22a?a和是整式.而-提示:π是表示圆周率的一个特定字母,是一个常数,因而?5315 (6).(4)、(5)、、(2)(3)、(7),分式是(1)、解答:整式是观察其分母中有无字点评: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 母,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是分式.1x?分式吗?是思考:代数式是1x?1?a的值;2时,分别求分式 2 ⑴当 a =1例,a21a?有意义?⑵当 a 取何值时,分式 a2312?1a???4?222a a =1时解:⑴①当 1?1a?1;1??②当 a =2时122a? 0,≠≠⑵由 2a 0,得a 1?a都有意 a 所以当取零以外的任何数时,分式 a2. 义梳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