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

诗经

诗经
诗经

《诗经》两首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修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反复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著名诗篇,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被锁深闺、为怀春之情而痛苦时,就从《关雎》中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出了理由——当然,实际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

《蒹葭》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译文

河畔芦苇密密的一片,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文学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悦之情。

诗经鉴赏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12级音乐表演2班 1217435064 郭权上午1、2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

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

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 导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

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简兮·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简兮·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简兮》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由于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邶风;简兮》译注 题解:赞美并爱慕舞师。原文译文注释简兮简兮1,方将万舞2。日之方中,在前上处3。硕人俣俣4,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5。左手执龠6,右手秉翟7。赫如渥赭8,公言锡爵9。山有榛10,隰有苓11。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太阳恰好当头顶,他是舞列

第一名。身体壮美又魁梧,来到公庭跳万舞。力大无比如猛虎,手把缰绳像织布。左手拿籥跳文舞,右手雉羽频挥举。脸色红润如赭土,公爷赏酒让他去。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1.简:一说鼓声,一说大貌。2.方将:将要。万舞:舞名。3.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4.硕:大貌。俣俣(yǔ与):魁梧健美。 5.辔(pèi配):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6.龠(yuè月):古乐器。三孔笛。 7.秉:持。翟(dí敌):野鸡的尾羽。 8.赫:红色。渥(wò握):厚。赭:赤褐色,赭石。 9.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10.榛(zhēn 真):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11.隰(xí席):低下的湿地。苓(línɡ零):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 【F-038】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1、简:通“僴(现xiàn)”,武勇之貌。僴2、方:正。将:率领。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包含文舞和武舞两个部分。文舞用雉羽和一种叫龠的乐器,是模拟翟雉的春情的。武舞用干戚,就是盾和板斧,是模拟战术的。3、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这是舞师(众舞人的领导者)的位置。4、硕:大。俣俣(语yǔ):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诗经·卫风·氓》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篇一:诗经两首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首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6 .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8岁亦莫止。(莫,通“暮”。) 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华,通“花”。) 10.岂不日戒,N狁孔棘。(棘,通“急”) (二)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①古义:直送到。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 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②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④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⑤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 ①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②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载欣载奔”。

诗经阅读心得800字范文5篇

诗经阅读心得800字范文一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

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诗经阅读心得800字范文二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导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jū)(jiū)窈窕( yǎo )( tiáo )好逑(h ǎo )( qiú) 寤寐( wù)( mèi )溯洄( sù)( huí)坻( Ch í)荇菜( xìng )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 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 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创新能力运用】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

《诗经》原来是诗阅读答案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1.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2. 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

诗经《国风·秦风·车邻》译文和注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车邻》译文和注释赏析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⑴邻邻:同辚辚,车行声。 ⑵白颠:白额,一种良马。 ⑶君子:此是对友人的尊称。 ⑷寺人:宦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寺人者,即侍人之省,非谓《周礼》寺人之官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盖近侍之通称,不必泥历代寺人为说。” ⑸阪(bǎn板):山坡。 ⑹隰(xí习):低湿的地方。 ⑺逝:往。耋(dié迭):八十岁,此处泛指老人。 译文 大车奔驰响辚辚,马儿白毛生额顶。来访君子未见面,等候侍者来传令。 高坡有个漆树园,洼地有片栗树田。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弹瑟乐晏晏。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衰老气奄奄。

高坡有个桑树林,洼地有片杨树荫。已经见到那君子,同坐吹笙 喜盈盈。今朝不乐待几时,转眼死去埋坟茔。 鉴赏 此诗旧说或谓“美秦仲也。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毛诗序》);或谓“襄公伐戎,初命秦伯,国人荣之。赋《车邻》”(丰坊《诗传》);或谓“秦穆公燕饮宾客及群臣,依西山之 土音,作歌以侑之”(吴懋清《毛诗复古录》)。今人分歧更大,或 谓是“反映秦君腐朽的生活和思想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或谓“这是贵族妇人所作的诗,咏唱他们夫妻的享乐生活”(高亨 《诗经今注》);或谓“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即时行乐”(袁愈荌、 唐莫尧《诗经全译》);或谓是“妇人喜见其征夫回还时欢乐之词”(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考察全诗,旧说似与此诗第二、第三 章相劝即时行乐的意思不相合;今人各说虽较旧说为胜,但仍难以贯 通全诗,不是后两章有扞格,便是首章欠圆满。兹皆不取。 首章从拜会友人途中写起,诗人说自己乘着马车前去,车声“邻邻”,如音乐一般好听,他仿佛在欣赏着一支美妙的曲子。正因为他 有好心情,才觉得车声特别悦耳。最叫他得意的还是拉车的马,额头 间长着清一色白毛,好似堆着一团白雪。白额的马,旧名戴星马,俗 称玉顶马,是古代珍贵的名马之一。他特地点明马“白额”的特征, 当然是要突出它的珍贵,更重要的则是借此衬托自己的尊贵。因而从 开头两句叙述中,能够察觉到诗人的自豪与欢愉的情怀。紧接着三、 四句便说自己已安抵朋友之家——这是一个贵族人家,非一般平民小 户可比,未见主人之前,必须等待侍者的通报、传令。诗人如此说, 无非是要突出友人门第高贵,突出友人的高贵,目的则在暗示自己也 是有身份的。首章后两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自我标榜,可谓含 而不露。二、三章意思相同,说自己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头两句借 当时民歌中常用的“阪(或山)有×,隰(或泽)有×”的句式起兴,以引出下文,在意义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坐”表示亲热,他们是 一对情投意合的朋友,一见面,就在一起弹奏吹打,亲密无间。主人

诗经。氓 原文 翻译与赏析

诗经〃氓原文、翻译与赏析 《诗经〃卫风〃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 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中诗句赏析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带来诗经中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诗经·小雅——《鹿鸣》1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雅”,古文字

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居楚而楚,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诗经》与《楚辞》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一、诗歌类 《诗三百篇探故》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诗经直解》(二册)陈子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毛诗正义》(唐)孔颖达撰 《诗集传》(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诗毛诗传疏》(清)陈奂撰三十卷现有1984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著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版 《诗经译注》袁梅著齐鲁书社1982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孙作云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楚辞章句》(汉)王逸撰商务印书馆印本 《楚辞集注》(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屈原赋今译》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楚辞新注》聂石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研究集成》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林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屈原研究》郭沫若著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年版 《屈赋新探》汤正柄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 二、散文类 《先秦散文纲要》谭家健郑君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左传读本》王伯祥选注中华书局本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三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 《国语选》傅庚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战国策选讲》刘忆萱撰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荀子简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韩非子浅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三、神话类 《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神话论文集》袁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神话与民族精神》谢选骏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教辅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卷本)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本)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学,请看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诗经采薇节选的原文翻译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赏析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 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 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读书笔记感悟赏析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读书 笔记感悟赏析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不学诗,无以言。读点《诗经》大有帮助。 诗经主要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不学诗,无以言。读点《诗经》大有帮助。 《诗经》为四书五经之一,一般叫《诗》,是儒学经典中人气最高的,有六义。内容上有三类:风,雅,颂;表现手法上有三种:赋,比,兴。也非常接地气,直接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 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诗经》。 诗经读后感赏析: 古代,生产力很不发达。劳动人民长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 斗争,逐渐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善 于区别事物的善恶,发现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 场景表现出来。 《诗经》的创作,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的认识和鲜明的爱憎,也善于用简朴的语言刻画生活中的事物,以非常朴素的生活画面 表现社会现实。

《七月》一诗很有代表性,它以素描的手法,描写劳动人民一年紧张的劳动生活,就像一幅幅风俗画一样,把奴隶社会中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真实生动。 《硕鼠》一诗,比喻手法采用的非常成功,有深刻的揭露,更有反抗的心声。 《诗经》中的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抒情诗,这种抒情,直接来源于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中抒发的感情朴素、生动、美妙、可信。有的诗,通过主人公内心的直接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和悲哀,激起读者的同情,还让读者看到主人公的行动和他们性格的特征,读来情景如在眼前。 《氓》一诗,负心郎婚前的信誓旦旦,婚后的翻脸无情,引起主人公心中情绪起伏,写得细致生动,女主人公的刚强、果断、冷静、严厉,也有相当抒情化的表达。 《蒹葭》一诗,更把一往情深的爱情追求,写得朴素简洁而又动人心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反复的咏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古代,劳动人民往往喜欢一边干活,一边歌唱。这种生活,使得《诗经》的作品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经》的作品,精美绝伦,纯正典雅,洋溢着古典美。 平心静气地诵读《采薇》,恍然如同听田家妇女歌唱,三三五五,或于平原旷野,或在丽日和风之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叫人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读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阅读答案及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2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王风;黍离》译注 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

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黍,小米;稷,高粱。离离:行列貌。2.行迈:行走。靡靡:行步迟缓貌。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1、黍:小米。离离:行列貌。2、稷:高粱。头两句是说黍稷离离成行,正在长苗的时候。“离离”和“苗”虽然分在两句实际是兼写黍稷。下二章仿此。3、迈:行远。行迈:等于说“行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