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2019-2020年九年级(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4.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

6.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

二、填空题

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

8.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

②熔点;

③密度;

④颜色.

9.如下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白色

)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写出两条)、.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3)该汽水保存方法中“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其原因是.

三、信息分析题

10.2014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九年级

(上)第一周周清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判断是否只有物理变化即是分析各选项是否是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利用其概念解决此题.

【解答】解:蜡烛燃烧与火药爆炸均是燃烧,霉变是缓慢氧化,以上是典型的化学变化,只有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物质.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理变化的判断的考查,只要抓住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即可解决问题,此类题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燃烧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复燃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燃烧,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熔化时,石蜡熔化,会产生“烛泪”,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蜡烛能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结论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一定会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

A.食物变质 B.烧碱潮解 C.矿石粉碎 D.分离液态空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烧碱潮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氢气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6.端午粽飘香,下列制作粽子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清洗糯米 B.把肉切成小块 C.用粽叶包粽子 D.烧火煮粽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清洗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把肉切成小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粽叶包粽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火煮粽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7.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规律的科学.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分析】根据化学的概念、研究范畴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故答案为: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

【点评】化学在丰富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使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8.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小;

②熔点低;

③密度比水小;

④颜色银白色.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

【解答】解: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很软,在水中能熔化说明金属的熔点低,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故填:小;低;比水小.银白色.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颜色,要充分理解实验现象,并且能够把实验现象和物质的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如下图是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白色

)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写出两条)白色晶体、可溶于水.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

(3)该汽水保存方法中“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其原因是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溶液的酸碱性测定;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必须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可燃性等;

(2)紫色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性溶液才会变红色,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

(3)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碳酸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答案为:无色晶体;可溶于水;

(2)①紫色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性溶液才会变成红色,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由于汽水中还含有碳酸,而且碳酸在受热的情况下很容易分解,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操作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故答案为: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加过紫色石蕊试液的汽水,如红色不消失则证明柠檬酸具有酸性;

(3)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该汽水保存方法中标有“禁止加热、避免阳光直晒”字样.故答案为:碳酸受热分解,使瓶中气压加大,可能发生爆炸.【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信息分析题

10.2014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

(1)物理性质:具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具有毒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解答】解:根据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可知:用完后及时盖上帽,说明该物质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严禁食用说明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毒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具有挥发性;(2)具有毒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等新信息的分析、整合、归纳能力.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 氯气(Cl2)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放热反应、化合反应.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实验室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2)燃烧过程中放热;

(3)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爆炸不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解答】解:(1)实验室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故填:打开瓶塞,瓶口和鼻孔在一条水平线上,用手在鼻孔对面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同时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放热反应;化合反应.

(3)A.燃烧生成新物质,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能够在氯气中燃烧;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充气过多导致的爆炸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填:D.

【点评】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而燃烧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要注意区分.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何玉平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2)班九(3)班与九(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整体水 平瞧,九(2)班的学生平均基础稍好些,而九(3)九(4)班的基础较差,经过本次的全县统一考试成绩分析存在许多的方面提升的现象,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注重对化学理论、概念、用语等的考查 试卷以选择题(分)、填空题(分)、实验题(分)、计算题(分)的形式,较好地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两个变化、物质的分类、原子的结构、化学用语、化学符号等知识。同时试卷还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创设探究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像、数据中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就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 较好地实现了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强调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化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5、注重环境保护问题的培养。结合环保主题,注重培养学生呢个的环保意识,从小养成环保习惯。 三、学生成绩分析: 九(2)班总人数58人,一人缺考,及格人数18人,未及格39人,及格率31、6%,平均分53、9分。最高分85分,最低分32分。九(3)班总人数58人,及格人数2人,未及格56人,及格率3、4%,平均分34分。最高分72分,最低分16分。九(4)班总

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试卷 说明:本卷共有五个大题,24个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命题人:林芳 审题人:化学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供给呼吸的气体的 ( ) A .氧气 B . 氮气 C .氢气 D .氦气 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可将氧气加压贮存到蓝色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B 向地面洒水,可增加空气的湿度 分子是运动的 C 水银温度计可指示温度高低 分子体积发生变化 D 固态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3、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 .工业粉尘 B . 汽车尾气 C .煤炭燃烧 D .风力发电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 .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 元素 C .分子 D .物质 6、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7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 氢原子 B 、 氧原子 C 、水原子 D 、水分子 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A B C D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10、某同学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有关制得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质量(M)与时间(t )的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B A B C D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 、B 、C 中选择一个正 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 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 .大米酿酒 C .蜡烛熔化 D . 12、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是铝锂合金。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锂属于金属元素 B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1 C .锂原子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一个锂离子带 个单位正电荷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碳酸 二氧化碳+水 C.镁+氧气 氧化镁 D. 14、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2 D. 15、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H B. He C. N D.______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8分)(1)用化学用语.... 填空: ①硫元素 ;②氖元素 ; ③铁丝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O 2) (O 2) (MnO 2) (MnO 2) 点燃 点燃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A B C +3 2 1 D

周周清试卷 (9、1)试卷及答案

以诚信品质查学习得失,凭执着精神获成长自信. 十堰外国语学校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 周周清试卷 2016年9月1日 十堰外国语学校九年级2016-2017学年上学期周周清试卷 (9.1) (时限:70分钟 满分100分 主要内容:《与朱元思书》) 一、积累与运用。(1-7小题每题3分,8小题6分,共27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哺.育(p ǔ) 机械.(xi è) 一气呵.成(h ē) 溯.流而上(su ?) B .琐.事(su ǒ) 诅.咒(z ǔ) 声名狼藉.(j í) 惟妙惟肖.(xi ào ) C .分歧.(q í) 喧.嚣(xi āo ) 坚持不懈.(ji ě) 瑰. 丽(gu ì) D .收敛.(li ǎn ) 干涸.(g ù) 鲜.为人知(xi ǎn ) 铁锹.(qi 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 .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国庆阅兵仪式虽早已落下维幕,每当想起仍令人热血沸腾。 B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消声匿迹多年的桃花水母频频重现浙江各地。 C .少数年轻人通霄达旦地玩电子游戏,这样既荒废学业,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D .这部小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D ) A .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菲律宾虽欲扩大军备,但财力贫乏,面对美国的天价先进武器,只能望洋兴叹....。 B .陆续出台的房改令意图大相径庭....,都是想通过合理控制房价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C .金融危机山雨欲来,政府未雨绸缪....,应对措施有力保障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D .辩论赛上,他引经据典.... ,挥洒自如,气势夺人,为赛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有《社戏》等。 B .《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 .面对东晋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人民徭役繁重,陶渊明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刻画了一个与污浊社会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的情趣。 D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写了富阳到桐庐一带富春江秀丽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一项是。( C )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___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_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_______。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 .曾使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惟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7、将下列句子整理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乐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甘露的惬意难以言表。 ⑤希望你也能爱语文,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⑤ D 、③①②④⑤ 8、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_。 ③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3题(19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9.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

周清测试题(1—12课)

周清测试题(1—12课) 一、选择题(60分) 1.1949年9月,为筹备建立新中国而召开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3.来北平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是() 4.“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该句中的“他”是() A.林彪 B.贺龙 C.彭德怀D.朱德 5.“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名为《永恒》的诗,是写给谁的?()A.邱少云B.黄继光C.董存瑞D.刘胡兰 6.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A.《共同纲领》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 A.1949年B.1952年C.1950年 D.1951年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10.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时期 11.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2.三大改造指的是() 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兰州十一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二 九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a—40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丝生锈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C. 车胎爆炸 D. 酒精燃烧 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3.下列物质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 关于碳的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以使锁的开启变的灵活 B.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D.铅笔芯主要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 6.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Fe B. N2 C. 2Mg D. O 8.对下列所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9.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属于( )。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 做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 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 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 集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A.碘酸钾是化合物 含碘量35±15mg/kg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储藏方法通风、防潮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食用方法待食物熟后加入碘盐 D.在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 ______ _______ _试场号___ _______ 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线 ◆ ◆ ◆◆◆◆◆ ◆◆◆ ◆ ◆◆◆ ◆◆◆ 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大题,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2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栏相应题号的下方)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哪些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 C .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5mL 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 NaCl 固体时,左盘放15g 砝码,游码调至0.5g 处 C .酒精灯用完后,可用嘴吹灭 D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来,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5.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6.下列各组变化,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A.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化学反应 7.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 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8.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不合理的是( ) A .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 .生活、生产中燃烧煤碳 C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 .机动车排放尾气

周周清试卷..

《山市》第一部分: 1、《山市》选自。作者蒲松龄,别号,是代著名的文学家。 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碧瓦飞甍()⑵高垣睥睨()()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而楼上人往来屑屑⑵历历在目 ⑶尘气莽莽然⑷或凭或立 4、本文以为序,描绘了幻境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根据提示填空。初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消失阶段。 5、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山市的特点。 6、本文的中心句是 7、读了本文,你认为奂山的山市蜃景有哪四种主要特点?各引一句原文证明你的观点。 8、海市蜃楼是世间奇景,人们很少能看到,只有少数幸运者才能看到。阅读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用一句话来概括。 《山市》第二部分: 1、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飘渺()⑵逾时()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连亘六七里⑵倏忽如拳如豆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 ⑵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思为,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5、阅读下面两副对联,说说它们写的是哪一部作品和哪一个作家。 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⑵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安得装妖孽?后代剥它画皮。 作品:作家: 6、用你知道的物理知识简单解释一下“海市蜃楼”或“山市奇景”出现的原 因。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聊斋志异》柳泉居士清2、⑴méng ⑵pì nì 3、⑴忙碌的样子⑵清晰⑶广大⑷有的4、时间孤塔宫殿城郭危楼如拳如豆5、奇异奇妙神秘变化多端罕见变幻莫测6、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7、①规模宏大: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②变化迅速: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③形象逼真: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④色彩鲜艳:碧瓦飞甍。8、大自然充满神奇,我喜欢大自然。 第二部分:1、⑴piǎo miǎo⑵yǘ2、⑴连绵不断⑵突然3、略4、没有子虚乌有 5、作品:《聊斋志异》作家:蒲松龄 6、在大气中,空气会出现各层密度不同的现象,冷空气密度比热空气密度大,在温度不同的两层空气交界处,光线也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像镜子一样显示出远方的景物的影像。 1给下列字注音 青冥.(míng)飞甍.(méng)高垣.(yuán)禅.院(chán ) 逾.时(yú)连亘.(gèn)倏.忽(shū)窗扉.(fēi)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②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 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④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 ⑤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周清试题(十一)

五年级语文下册周清试题(十一) 一、课外古诗词积累 1、问春从此去,?,。 2、泠泠七弦上,?,。 3、柳丝长,春雨细,。,起城乌, 。,,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 ,。(温庭筠《更漏子》) 4、洛阳城里春光好。,。 桃花春水绿,。,。 5、登楼遥望秦宫殿,。,。 野烟遮远树,。,?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wèiwáng wū pó guàn gài qiú ráo qú dào ()()()()()bēn fùè rán yàn huì qǔ xí fu fáng yán ()()()()()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4分) 乡绅.()撩.起()号.呼()踉跄 ..()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10分) 樟()绅()概()沾() 漳()坤()溉()粘() 饶() 绕() 五、填空,补全词语。(4分) ()心()胆面如()色目()口() 田地()()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8分) ①值.大雨,持盖自蔽.。

②以足撩.之,偶不得值,愈益 ..恐。 ③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④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七、按要求写句子。(12分) ①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②这件衣服很经济。这件衣服很实惠。(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③至今,那飘扬的歌曲仍回想在我的耳边。(修改病句) ④今天晚上我们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缩句) ⑤我们捡贝壳。(扩句) ⑥用另一种方法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到了那里,西门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 。 八、按课文理解填空。(19分) (1)、《西门豹治邺》按的顺序,即、、惩恶、破除迷信、进行叙事,赞扬了西门豹、 的好品质,也足以体现出西门豹非凡的和,同时也教育人们要,。 (2)、《活见鬼》作者是,主要写了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东莞市虎门捷胜学校2016-2017九年级期末化学试卷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 B .用粮食酿酒 C .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D .干冰升华,形成白雾 2.懂得一些燃烧与爆炸的常识可以避免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3.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净水器能降低水的硬度 B .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化合物 C .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水由下口进、上口出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 4.下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D .滴加少量液体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6. 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 、He 、NO 2、SO 2是有害气体 B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 C 、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 、钙、铁、镉、硒是微量元素 7.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 15H 22O 5,正确的是( ) A B C D

A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22:5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 .它是一种化合物 D .它由4种元素组成 8.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 B 、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C 、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 、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改变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 2O 22+2H 2O D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word

2019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 案) 九年级化学 (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晾干 B、菜刀生锈 C、铁丝弯曲 D、冰雪融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牛奶 D、食醋 3、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青藏高原的空气被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正确的说法是( )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下列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A、O2 B、Na C、Ne D、H2O 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A、2H B、2H2 C、2He D、H2 7、常见物质中含有游离态的氢元素的是( ) A、液态氢气 B、蒸馏水 C、汞 D、氢氧化钙 8、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氮气 9、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明亮的光 B、熔化产生蜡烛油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放出大量热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11、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品尝药品的味道 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C、用盛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管

六年级数学第10周周清测试卷

六年级数学第十周周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 )÷15= 5 4 =( )%=( )(小数)=( )折。 2. 15是20的( )%,20是15的( )% 3. 种200棵树苗,死了6棵,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 4. 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5. 45千克菜籽榨出15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 )。 6. 22kg 的50%是( )kg ,( )kg 的40%是5kg 元。 7. 六(1)班今天到校47人,3人请假,六(1)班的出勤率( );图书角有80本书,故事书占30%,其他是漫画书,漫画书有( )本。 8. 圆的周长是15.7厘米,半径是( )厘米,面积是( )厘米2 9. 圆规两脚分开3厘米画出的圆的直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 在3.14、π、3.145、 3.14%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二、判断题(5分) 1. 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 ) 2. 用100千克小麦磨出85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85%千克。 ( ) 3. 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比甲数多20%。 ( ) 4. 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 ) 5. 所有的圆都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对称轴。 ( )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 1. 把15千克食盐溶解到100克水里,盐水的含盐率为( ) A 、15% B 、约13.3% C 、约16.7% 2. 某工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60%,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人数少( )。 A 、60% B 、37.5% C 、40% 3. 有500台电话机,卖掉20%,再增加20%,这时电话机有( ) A 、480台 B 、500台 C 、520台 4、8千克的20%加上8千克是( )千克 A 、8.8 B 、9.6 C 、828 D 、120%

天津市武清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周清试题十七(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周清语文试题 十七新人教版 篇目作者体裁出处 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女娲造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一、皇帝的新装 1、《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炫.耀()滑稽.()陛.下()骇.人听闻()随声附和.()赏赐.()3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课文理解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3、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二)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⑴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⑵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⑶“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⑸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 ⑹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⑻“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⑼“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⑽“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文中划线句子属于描写。 2、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3、皇帝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4、“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是两个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又写出了他的。 5、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A、开头一句独立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6、归纳选文的中心意思: 7、“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 8、“你听这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 9、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10、为什么小孩子说真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职。 B、因为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考号: 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Mg-24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 同 ()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点燃的小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火 C.水通电后,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发生爆炸 3.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4.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5.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A.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B.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一定相等。 C.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6. 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但 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D B.B、A、C、D C.D、C、A、B D.D、C、B、A 7.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浓硫酸跟锌反应制氢气 B.用氯酸钾与木炭混合加热制氧气 C.用干电池外壳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 D.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19分) 8.(3分)在下列空格上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金刚石:____;大理石(主要成分):_____;盐酸(主要成分):_____; Na 11 钠23 2323.0 亚铁离子:____, 5N2________ ,3H 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B.食醋C.空气D.铜导线内芯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相同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部分内容,①~⑤所列情况中,不会 ..对表中的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空气污染指 标空气质量级 别 空气质量描 述 总悬浮颗粒 物52 良 二氧化硫7

①生活垃圾的焚烧;②使用含磷洗衣粉;③机动车尾气的排放;④火力发电厂和居民生活用的燃料;⑤长江三峡的水力发电。 A.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7、、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之间有间隔 8、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要的主要仪器是()。 A.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导管、烧杯、酒精灯 B.水槽、集气瓶、导管、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塞C.带铁夹的铁架台、带试管塞的导管、集气瓶、水槽、大试管D.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水槽、带试管塞的导管

九年级数学第一周周清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一周周清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的倒数是( ) A. -2 B. 2 C. -12 D. 1 2 2. 柳絮纤维的直径约是0.00000105 m .数据“0.000001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05×106 B. 0.105×10-6 C. 1.05×10-6 D. 105×10-8 3.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4. 下列运算准确的是( ) A. a 2+a 2=a 4 B. a 3·a 2=a 6 C. (3a )2=6a 2 D. 2a 4÷a 2=2a 2 5. 如图是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其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汉字,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汉字“智”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 第5题图 A. 义 B. 仁 C. 信 D. 礼 6. 不等式组???2x >3x -1 14x ≤1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准确的是( )

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的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 作P A ⊥x 轴于点A ,点B 为AO 的中点,若△P AB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 第7题图 A. 6 B. -6 C. 12 D. -12 8. 某校有47名同学参加学校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预赛分数各不相同,取前24名同学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47名同学分数的(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9. 如图,四边形OABC 是矩形,A (2,1),B (0,5),点C 在第二象限,则点C 的坐标是( ) A. (-1,3) B. (-1,2) C. (-2,3) D. (-2,4) 第9题图

2014届第十四周清试题 mdy

数学第十四周周清考查内容《概率》(满分50分) 1、(2012湖北武汉)从标号分别为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 .标号小于6 B .标号大于6 C .标号是奇数 D .标号是3 2、(德阳市2013年)从1-9这9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 。 3、(2012湖北鄂州3分)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现从中任 意抽取一张,卡片上所画的图形恰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4、(2013?宁波)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3个白球和5个红球,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5、(2013?资阳)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4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次,其中10次摸到黑球,则估计盒子中大约有白球【 】 A .12个 B .16个 C .20个 D .30个 6、(2013?张家界)从1,2,3这三个数字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字,则取出的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 7、(2013河南省)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把卡片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是 。 8、(2013?巴中)在﹣1、3、﹣2这三个数中,任选两个数的积作为k 的值,使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概率是 。 9、(2013年临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 , A 2在x 轴上, 点B 1,B 2在y 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 1(1,0),A 2(2,0),B 1(0,1),B 2(0,2),分别以A 1A 2B 1B 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 . 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 10、(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作随机扎针实验,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12、(2013年安徽省)如图,随机闭合开关K 1、K 2、K 3中的两个,则能让两盏灯泡同时发光的概率为 。 13、(2013?黔东南州)从长为10cm 、7cm 、5cm 、3cm 的四条线段中任选三条能够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14、(2013?包头,每空0.5分,共5分)甲、乙两人在玩转盘游戏时,把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A 、B 分成4等份、3等份的扇形区域,并在每一小区域内标上数字(如图所示),指针的位置固定.游戏规则: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若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甲胜;若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4的倍数时,乙胜.如果指针落在分割线上,则需要重新转动转盘. (1)试用列表或画树形图的方法,求甲获胜的概率;(2)请问这个游戏规则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试说明理由. 解:同时同时转动两个转盘,产生的情况列表如下: 由表格知:共有 种情况,产生每种情况的可能性相等。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的情况有 种, 指针所指两个区域的数字之和为3的倍数的情况有 种。 (1)甲获胜的概率为:P = = 。 (2)答: 。理由如下:因为 ,乙获胜的概率为:P = = 。明显,甲获胜的概率比乙获胜的概率要 ,所以个游戏规则对甲、乙双方 平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