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

海兴县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为全区各类教师用户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务,采用集中结合分布的部署模式,减轻对全集中认证及日常教学、管理等访问压力。教育局和学校分别拥有一个用户统一数据中心,教育局为基本管理单位,学校教师为基本使用单位。该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基础信息共享,教育局管理各下属单位。可以实现单点登录,综合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共享平台基础信息,用户统一登录,统一管理。(1)教育局用户统一数据中心

教育局用户统一数据中心主要用于管理隶属于该区域下的所有学校的基础数据,教育局可以对各个学校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设置公用基础信息,如学科、学段开课、当前学期、学段年级管理等;并可以管理区域用户及区域下各个学校的管理员账号,开通学校可使用的应用系统,设置学校应用归类,为区域下所有学校发布通知公告,并可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提高数据存放的安全性,降低数据丢失风险。(2)学校用户统一数据中心

学校用户统一数据中心主要用于统一设置和管理学校

基础数据信息,各应用系统共享基础设置信息,减少初始化设置工作量,同时可以使用户在使用应用系统时,只需要关注其主要业务方面,降低系统的操作难度,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基础信息设置主要包括学校信息,部门信息,职务信息,课时安排,各年级班级开设,管理学校教师及学生用户账号,安排各年级开设的科目,教师分组,教师安排,学生调动班级等功能。

2、技术架构

海兴县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教学信息化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管理信息化应用支撑系统、教师能力提高支撑系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要达到统一性、标准化、高可用、高性能等技术目标,要体现出个性化服务及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的应用特点,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进行设计。总体技术架构图如下所示。

应用支撑体系包括门户层、应用服务层、服务支撑层、平台支撑层、数据存储层、基础设施层、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以及运行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

(1)门户层:为教师、学生及管理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且提供门户信息的统一发布及各类应用的统一接入。

(2)应用服务层:依据用户的具体身份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且支持个性化内容及页面风格等服务的定制。

(3)服务支撑层:提供各类业务系统服务及公共服务,提供数据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缓存控制、报表生成、信息检索组件等。实现数据缓存构建、存取、管理机制;建设数据操作队列管理、应用接口API的实现;工作流程控制及提供统一信息检索服务。

(4)平台支撑层:是由虚拟云服务平台、基础软件平台、统一认证中心等形成的一个应用支撑体系。

(5)数据存储层:对于基础数据存储及各类业务存储提供关系型数据库及文件等信息存储。

(6)基础设施层: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各类服务器、磁盘存储等基础设备支撑。

(7)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包括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接口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

(8)运行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制度。

3、技术指标

海兴县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是一个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开放的、支持多终端与多种交互方式的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平台的统一性:平台所有应用采用统一的、面向服务

的体系架构,支持分布式、全局式应用扩展。

平台的规范与标准性:具有统一的资源及信息存储与

传输的标准,资源及信息的格式、描述和包装按照国

家相关建设规范与标准执行,保障教育资源与信息的

共享与交换。具有标准化系统接口和数据格式。

平台的开放性:基于目前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标准开放,

具备跨平台运行支持能力,可以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

和操作系统平台上。

平台的易用性:页面布局合理,功能操作简便,系统结构清晰。浏览普通页面响应时间不大于3秒。

平台的高并发性:平台单向信息浏览支持10万用户同时在线,可根据需要进行平台内各个集群扩展,从而提高并发性能扩展,并能根据系统的用户量增加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

平台的高存储性:系统应支持不低于5T的业务数据存储、1T的数据库数据存储以及40T的文件数据存储。平台的安全性:系统部署环境建立在网络防火墙内。采用登陆密码MD5加密。网站防止SQL注入漏洞。使用验证码技术。支持CA认证。数据备份机制、数据恢复机制。具备全面的内容审查和监控措施,确保网络安全、访问安全和数据安全,符合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二级要求。

平台的稳定性:系统无故障时间应达到MTBF>10000小时,可用率达到99.9%。确保基础平台稳定可靠的运行。软件的缺陷<0.2%、故障率<0.5% 、系统连续运行平均寿命>5年。

平台的可扩展性:支持现有环境下用户并发量、存储量等平滑扩展和硬件随需扩展需求,在未来信息量、用户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系统能够同步扩展增长。平台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

可重用性,保证在将来发展中迅速采用最新出现的技

术、适应硬件系统升级以后的平台、长期保持系统的

先进。

平台的兼容性: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

互联互通,满足不同用户在多种网络环境实时接入。

兼容多种终端,如PC、机顶盒、手机等;兼容多种浏

览器模式,如IE、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

平台的可管理性:良好的管理、监控手段,提供对系统各模块、局域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等进行管理监控手段,具备有限自恢复,多种方式进行报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