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盘加减乘除基本教学教程

算盘加减乘除基本教学教程

算盘加减乘除基本教学教程
算盘加减乘除基本教学教程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算盘的种类

算盘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框、梁、档、珠四部分。横梁上面的算珠称为上珠,下面的算珠称为下珠。根据每一档上珠、下珠数目的不同,算盘可分为以下不同种类。

一、七珠大算盘

这种算盘上珠两颗,下珠五颗。最上边的一颗上珠称为顶珠,最下面的一颗下珠称为底珠,在一般计算方法中不使用顶珠和底珠。常见的规格有9,11,13,17档之分。七珠大算盘的优点是算珠的宽度与手指宽度相称,拨珠时手指的运动比较自然;算珠较大,看起来比较清楚。

使用算盘计算时,以珠表示数,以档表示位。将算珠拨靠横梁时,下珠每颗为1,上珠每颗为5。上下珠都不靠梁为空档,表示o。在算盘上记数时,每档为一数位,高位在左,低位在右。

二、五珠小算盘

这种算盘上珠一颗,下珠四颗,无顶珠底珠。小算盘一般为尖珠多档,常见规格有19,21,23,27,档。小算盘优点较多:体积小巧,携带更为方便;拨珠时手指活动距离短,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计算时可将算盘放在帐表上面,操作方便;声音小,利于工作;等等。

与使用大算盘相同,也是以珠表示数,以档表示位,拨珠靠梁时,下珠为1,上珠为5,空档为0。记数时同样是高位在左,低位在右。

三、六珠小算盘

这种算盘与五珠小算盘基本相同,只是下珠为五颗,可以在使用一些传统计算方法时动用底珠。&第二节拨珠法

使用七珠大算盘,一般将算盘置于桌面右侧,与帐表、算题摆成八字形,并尽量利用算盘左端运算,以缩短算题与算珠的距离,减小目光巡视的角度。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一般放于胸前,利用算盘中间偏右部分运算,也可置于帐表算题之上,灵活移动,就题而算。

操作时姿势要正,手臂离开桌面,手腕离开算盘,以便进退自如。算题中的数据可以分节默念,但不可读出声音,否则会干扰运算,使差错明显增加。熟练后应做到见数拨珠,连续运算。拨珠力量要适当,用力不足拨珠不到位,用力过大会使算珠弹动,都将造成差错。

尤其应注意讲究指法,使动作科学合理,并应掌握运算中手不放笔及运算后迅速清盘的技巧。

一、指法

所谓指法,就是合理地使用手指拨珠的方法。必须严格按科学的指法拨珠,错误的拨珠方法直接影响计算的准确与速度,而且一旦形成习惯很难纠正。

使用七珠大算盘,指法应为:拇指专拨下珠向上靠梁,食指专拨下珠向下离梁,中指专拨上珠的上下靠梁离梁。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以免误带无关算珠或妨碍视线。根据运算需要,有单指拨珠、两指联拨、三指联拨和连续拨珠几种拨珠动作。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指法应为:拇指专拨下珠向上靠梁,食指既拨下珠向下离梁,也拨上珠的上下靠梁离梁,其他三指向掌心自然弯曲。根据运算需要,可有单指拨珠、两指联拨和连续拨珠几种拨珠动作。

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应在手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尽量采用两指联拨,同时动作。使用七珠大算盘还应注意利用三指联拨。连续拨珠时,虽然不能同时动作,但也应连贯紧凑,力求迅速。

二、握笔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在初学时就养成握笔拨珠的习惯,使运算与记录不致间断,节省时间。握笔方式有多种,以不影响手指动作为宜。

使用七珠大算盘,可使笔尖向右放于拇指和小指之上,其他三指之下。

使用五珠或六珠小算盘,可笔尖向右放于食指和中指之下。

无论使用何种算盘,最佳方式是手心握笔,即将笔放于拇指之上,其他四指之下,笔尖向右,以小指轻夹笔,收拢无名指或中指及无名指,伸出三指或二指拨珠。

三、清盘

运算结束之后,将算盘上靠梁的算珠全部清掉成为空盘,是一项不可少的操作,应能熟练掌握一种简便有效的清盘方法。

七珠大算盘的清盘,一般是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向下与算盘垂直伸开,沿梁由左至右,上下拨动,使算珠离梁而成空盘。如果计算结果记录之后,需要与盘上数字再校对一遍时,可采用逐字清盘的方法,即从高位开始,边校对边按指法要求逐档拨去上下算珠成为空档。

五珠或六珠小算盘清盘方法简单,可用左手持算盘左端,将算盘上端抬起,使算珠全部下落,随即放平算盘,用右手食指或小指自左至右沿梁划动上珠即可。盘上数字不多时,也可使用食指逐字清盘。

&第二章珠算加减法

珠算加减法应用最广,而且珠算加减法也是珠算乘除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加减法。熟练掌握珠算加减法的唯一途径是勤打多练,尤其是多位数的加减和连续加减、混合加减运算的练习。

任何复杂的加减算题,都是分解为一位数的加减来计算的。因此,一位数加减是加减法最基本的操作。所谓学习加减法,就是准确掌握一位数的加减。

珠算加减法与笔算不同,笔算是从最低位开始计算的,而珠算是由最高位开始计算的。从左到右,逐位相加减,直到最后求出结果。

运算时,先将被加数或被减数置于算盘上,然后与加数或减数逐位作加减运算。算前,可任选一档为个位档,运算后,计算结果的个位档也就是这一档,无须算后再作定位。关于加减定位方法的有关问题,请阅读第五章第一节。

学习珠算加减法,可以利用传统的口诀指导拨珠,也可以利用心算判断的方法,直接将算盘上的被加数或被减数改为计算结果。无论利用口诀或是心算,都只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过渡手段,经过短期练习之后,就应形成条件反射,见数拨珠。按照本书的安排,在本章加减法运算的学习中,应同时进行珠算指法的训练。因此,虽然本书不再采用加减法口诀,但也不是直接改为计算结果的

心算方法,而是结合运算中的指法动作选择另外一种心算的形式作为训练方法。在本书所使用的指法符号中,以“↑”表示用拇指向上拨珠;以“↑↑”、“↓↓”表示用食指向上、向下拨珠;以“↑↑↑”、“↓↓↓”表示用中指向上、向下拨珠。同时还可以“单”、“连”、“联”分别表示指法动作为单指拨珠、连续拨珠,两指或三指联拨。

&第一节加法

加法运算不外四种操作方式。

一、直接的加

两数相加时,加数可以直接打在被加数上,不发生进位,也没有任何一个珠被拨去。(见表2—1)

按照指法的要求,如使用大算盘,加1,2,3,4用拇指向上拨,加5用中指向下拨,均为单指拨珠;加6,7,8,9用拇指中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如使用小算盘,加1,2,3,4用拇指向上拨,加5用食指向下拨,均为单指拨珠;加6,7,8,9用拇指食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运算开始时的置数,即被加数(或本书以后章节的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等)置于算盘上,也完全是应用以上指法。

[例] 2+7 20+57

505+362 5 678+4 321

3 210+6 789 57 046+31 952

二、补五的加

当两数均不足5,而其和大于等于5时,需要动用一颗上珠,并在下珠中减去因补五而多加的部分。(见表2—2)

使用大算盘为两指联拨,用中指食指同时向下拨。

使用小算盘为连续拨珠,只用食指向下拨,先拨上珠靠梁,再将相应的下珠拨去。

[例] 2+4 43+14

4 321+1 234 4 444+4 321

32 041+634 724+8 243

三、进十的加

当两数相加之和大于等于10,需要进位时,应在左一档加1作10,并在本档直接减因此而多加的部分。(见表2—3)

使用大算盘,加1,2,3,4的指法动作为三指联拨,用中指食指拨减9,8,7,6,同时用拇指前档进一。其余为两指联拨,除加5用中指拇指外,加6,7,8,9都使用食指拇指拨珠。

使用小算盘,加1,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在本档上下拨减,然后用拇指前档进一。这时应力求连贯,在用食指拨去本档下珠的同时,就要用拇指前档进一。其余为两指联拨,用食指、拇指同时拨珠。

关于前档进一的指法动作,以上只谈了使用拇指直接加1的情况。在实际运算中,则应根据前档的具体情况,按照指法要求,分别作直接的加1,或补五的加1,或进十的加1。

[例] 9+2 68+43

999+125 4 444+6 789

7、3‘76+845 4 902+5 098

四、破五进十的加

在进十的加法中,可能遇有加6,7,8,9而本档下珠不够减4,3,2,1的情况。即当被加数大于等于5,加数也大于5,而其和又不足15(否则还可应用上种方式)时,不能直接在被加数本档下珠中减去因进位而多加的部分,需从被加数作5的上珠中减去因其和进位而多加的部分,因此应拨去上珠5,同时在下珠中加上因破5而多减的部分,然后进位加1。(见表2—4)

此时使用大算盘的指法动作为连续拨珠,先用拇指中指两指联拨,作本档加减,然后用拇指前档进一。拨珠时应注意动作连贯迅速。

使用小算盘也为连续拨珠,先用拇指食指两指联拨作本档加减,然后甩拇指前档进一。这时也同样应注意动作紧凑迅速。

在前档进位加1的指法动作,与上种方式所作说明相同。

[例] 6+7 65+79

5 555+

6 789 2 756+698

6 077+

7 006 4

8 575+

9 687

加法练习

练习一练习二

(1)1 246+2 752=3 998 (1)4 213+2 343=6 556

(2)7 902+1 085=8 987 (2)1 243+4 322=5 565

(3)1 976+7 013=8 989 (3)4 432+2 143=6 575

(4)7 632+2 365=9 997 (4)3 321+2 444=5 765

(5)6 234+3 765=9 999 (5)3 421+3 234=6 655

练习三练习四

(1)7 298+4 825=12 123 (1)6 578+5 786=12 364

(2)3 694+8 41 6=12 110 (2)7 867+9 678=17 545

(3)5 684+5 479=1l 163 (3)6 789+8 765=15 554

(4)4 829+6 381=11 210 (4)7 658+7 893=15 55l

(5)5 829+5 483=11 312 (5)5 675+8 769=14 444

练习五

(1)5 534+4 192=9 726 (6)10 350+87 127=97 477

(2)2 980+6 481=9 461 (7)94 832+72 396=167 228

(3)1 002+9 077=10 079 (8)65 187+35 672=100 859

(4)4 690+1 270=5 960 (9)42 975+23 148=66 123

(5)3 542+1 897=5 439 (10)21 601+89 612=111 213

练习六

(1)365.79+24.03=389.82

(2)1 024.33+789.46=1 813.79

(3)77.09+4 533.58=4 610.67

(4)897.28+441.5l=1 338.79

(5)8 209.60+93.11=8 302.71

(6)2 774.37+769.29=3 543.66

(7)900.30+576.37=1 476.67

(8)693.074+38.88=731.95

(9)6 301.92+199.08=6 501

(10)2 478.78+1 650.12=4 128.90

第二节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也有四种操作方式。

一、直接的减

两数相减时,减数可以直接从被减数中减去,不发生退位,也不在本档添加任何数字。(见表2—5)

按照指法要求,如使用大算盘,减1,2,3,4用食指向下拨,减5用中指向上拨,均为单指拨珠;减6,7,8,9用中指食指上下同时拨,为两指联拨。

如使用小算盘,减1,2,3,4均用食指分别向下向上拨,为单指拨珠;减6.7,8,9用食指向下向上两次拨珠,为连续拨珠。

运算结束后,如采用逐字清盘方法,即应用以上指法。

[例]’4-3 8-6

84-62 734-13

9 835-4 315 3 687-156

二、破五的减

当两数相减时,被减数大于等于5,即有上珠靠梁,减数虽不足5,但下珠不够减,需动用上珠来减,并在下珠中加上因破五而多减去的部分。(见表2—6)

此时使用大算盘的指法动作为两指联拨,用拇指和中指同时向上拨。

使用小算盘也为两指联拨,用拇指食指同时向上拨。

[例] 5-3 7-4

68-24 765-342

5 555-1 234

6 578-4 234

三、退十的减

当本档不够减时,需从上一档退一作lo,与减数的差数直接加在本档上。(见表2—7)

使用大算盘,减l,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前档减l,然后用拇指中指作两指联拨,将差数加在本档上。此时虽规定为连续拨珠,但可以三指紧密配合,力求动作合一。其余为两指联拨,

除减5用食指中指外,减6,7,8,9都使用食指拇指拨珠。

使用小算盘,减1,2,3,4为连续拨珠,先用食指前档减1,然后用拇指食指作两指联拨。减5也为连续拨珠,用食指先后作前档减l和本档加5。减6,7,8,9为两指连拨,用食指和拇指同时拨珠。

在减6,7,8,9的运算中,有时作两指联拨不很方便,如前档靠梁的下珠较多,本档没有下珠靠梁,在减9或减8时,也可作连续拨珠的运算,但务必使动作连贯迅速。

关于前档退一的指法动作,以上只谈了使用食指直接减1的情况。在实际运算中,还应根据前档的具体情况,并按指法要求,或作破五的减1,或作退十的减1。

[例] 21-3 35-8

3 151-867 20 120-l 786

65 172-7 489 10 000-635

四、退十补五的减

在退十的减法中,当遇有减6,7,8,9,而前档退一减后的差数不能直接加在本档原有数上时,即被减数小于5,减后的差数也小于5,而其和大于5,这时应补加5,并在下珠中减去因补五而多加的部分。(见表2—8)

此时使用大算盘为连续拨珠,用食指前档减1之后,再用中指食指作两指联拨,拨下本档一颗上珠,并同时拨去相应的下珠。

使用小算盘也为连续拨珠,只用食指,先作前档减1,再拨下本档一颗上珠,并随即拨去相应

的下珠。

前档减l的指法动作,与上种方式所作说明相同。

[例] 13-7 22-6

144-67 14 444-6 789

34 234-8 769 53 123-7 068

减法练习

练习一练习二

(1)7 683-5 172=2 511 (1)7 568-3 244=4 324

(2)8 547-2 536=6 011 (2)5 676-1 342=4 334

(3)9 824-3 613=6 211 (3)8 565-4 123=4 442

(4)8 964-3 752=5 212 (4)7 567-3 432=4 135

(5)5 889-5 767=122 (5)6 782-6 342=440

练习三练习四

(1)13 241-9 554=3 687 (1)23 552-6 976=16 576

(2)25 734-8 945=16 789 (2)43 324-9 867=33 457

(3)8 847-4 935=3 912 (3)13 428-6 899=6 529

(4)4 315-2 987=1 328 (4)12 314-7 263=5 051

(5)6 214-5 875—339 (5)14 337-7 826=6 511

练习五

(1)5 346-2 173=3 173 (6)75 409-42 089=33 320

(2)2 508-1 931=577 (7)31 557-28 463=3 094

(3)7 429-3 066=4 363 (8)26 732-19 404=7 328

(4)3 123-2 346=777 (9)44 008-17 809=26 199

(5)6 050-4 007=2 043 (10)60 735-24 947=35 788

练习六

(1)731.95-693.07=38.88

(2)3 543.66-769.29=2 774.37

(3)6 501-6 301.92=99.08

(4)1 476.67-576.37=900.30

(5)4 128.90-1 650.12=2 478.78

(6)1 813.79-1 024.33=789.46

(7)8 302.71-93.11=8 209.60

(8)4 610.67-3 005.09=1 605.58

(9)38,9.82-365.79=24.03

(10)1 338.79-441.51=897.28

附:加减法传统练习题

(1)加36

从1起加2加3…,加至36,得666.

(2)打百数

从1起加2加3…,直至加100,得5 050;然后再从5 050中减1减2减3…,直至减100,得0.

(3)连续加减625

连续加十次625,得6 250;再从6 250中连减十次625,得0.连续加十六次625,得10 000;再从10 000中连减十六次625,得0.

(4)连续加减823

连续加十五次823,得12 345;再从12 345中连减十五次823,得0.

(5)连续加减16 835

连续加十二次16 835,得202 020;再从202 020中连减十二次16 835,得0.

(6)连续加减16 875

连续加十次16 875,得168 750;再从168 750中连减十次16 875,得0.连续加十六次,得270 000;再从270 000中连减十六次16 875,得0.

(7)连续加减123 456 789

连续加八次123 456 789,再加9,得987 654 321;然后连续减八次123 456 789,最后再减9,得0.

(8)打百数方阵(一)

下列方阵图(见表2—9)中共有百数,每一横行或每一竖列、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计算结果均为505.

(9)打百数方阵(二)

下列方阵图(见表2-10)中,每一横行或每一竖列、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相加,计算结果均为51 005.

第三节借减法

在减法运算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如331-469,一般可以采用颠倒相减的方法,即331-469=-(469-331)=-138.但如出现在连续运算中,如305+26-469+187+45,采用这种方法则须中断运算,进行记录、清盘,甚至再记录、再清盘,极影响工作效率。如能采用珠算的借减法,则可使运算连续进行,不致中断。

使用借减法,在遇到小数减大数时,可在被减数前的适当档次“虚借1”。“虚借1”所在档次视减数的位数而定。一般,减数是个位数,在十位档借1,即借10;减数是十位数,在百位档借1,即借100;减数是百位数,在千位档借1,即借1 000;依此类推。然后就可进行正常的相减运算。

相减之后,算盘上的数与“虚借1”的差数就是计算结果(负数)。这个差数可以通过观察迅速得到。读出或写出正确结果的方法是:从“虚借1”这一位的后面一档开始,每一档都要读这档数字与9的差数(如使用上一下四的五珠算盘,此差数即是该档未拨出的数),最后一档非零数字读其与10的差数。

[例一]331-469=-138

即可作如下运算:331+虚借1 000—469=862….读出结果为-138。(见表2—11)

如果借减之后还要继续加减,不需中断、清盘,可以在算盘上的数字的基础上继续运算。当运

算过程中算盘上的结果能够归还虚借的“1”时,要及时还掉,归还后算盘上的数字就已是可以直接记录的计算结果,并且是正数;如始终不能归还虚借“1”,说明最后结果仍为负数,还需通过观察算盘上的数与虚借“1”的差数来得到。

表2—1l

[例二]305+26-469+187+45=94

在按例一借减之后作如下运算:862+187+45=1 049-归还1000+45=94。(见表2—12) 表2—12

[例三] 94-1 203+137-4 685+3 096+2 604-243=-200(见表2—13)

表2一13

本例中第一次所借的10000,在加入2 604后也可暂不急于归还,而用做继续减243,则可避免第二次虚借1 000的操作。见表2-14。

表2-14

[例四]94-1 203+137-24 790-50 208=-75 970(见表2—15)

使用借减法可以归还后再借,如上例第一种做法,也可以连续借,即尚未归还即再借,如本例。本例计算最终未能归还所借,读出结果为负数。

表2—15

本例因第一次所借10 000尚未归还,读出结果时,应先读出34 030与所借100 000的差数65 970,再加上第一次所借10 000,合计结果为负数75 970。

上例计算结果的读出较为复杂。为防止差错,并规范借减法运算程序,凡上一次所借未还

即需再借,应避免同一档多次借,而是在左边更高档再借1,并且立即归还上一次所借,然后继续作减法运算。如上例,第二次所借100 000时,立即归还第一次所借10 000,然后再减24 790;最终读出结果时,直接读出盘面数24 030与第二次所借100 000的差数即可。(见表2—16)

本节所述“差数”,在珠算中也称作“补数”。出纳人员或营业人员作应退还顾客剩余款的“找零”运算时,即可在合计应收顾客款后,直接读出盘面数与顾客交付大面额钞票的补数,即为应退还顾客款数。

借减法练习

(1)567-839=-272

(2)145-2 375=-2 230

(3)3 128+459+1 074-6 231+508+1 723-452=209

(4)42 076-38 154-3 019-75 434+6 899+51 702-636=-16 566

(5)805.33+47.96-611.54-1 060.28+520.17+237.45=- 60.91

(6)52 484-28 623-37 204+26 780=13 437

(7)8 097-3 218-93-8 264-42 376=-45 854

(8)21 044+7 196-4 008+5 213-18 567-16 224-2 726+8 157-1 389+2 304=1 000

(9)4 538-3 209+804-2 933十1 716-34 085+6 729+483-7 543=-33 500

(10)1 203.49+498.17-2 409.45十541.12-6 321.07+8 126.40-2 003.98+1 909.01=1 543.69

第三章珠算乘法

第一节乘法概述

乘法是求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方法。珠算乘法可以采用累加被乘数的方式,如215×3,可使215连加三次;也可采用乘数与被乘数逐位相乘的方式,如215×3,即运用与笔算乘法相同的九九口诀,求出3与5的乘积是15,3与10的乘积为30,3与200的乘积为600,并在运算过程中将各次乘积相加。由于笔算乘法的普及,一般采用逐位相乘的方式。九九口诀见以下附表及说明。

逐位相乘时,运算方法的要点有置数、运算顺序、加积档次三个部分。现以乘数的非零数字只有一位的一位乘法(如乘数为3 000,300,3,0.3,0.003)说明如下。

置数。初学时,可先在算盘左边拨上乘数,隔二三档拨上被乘数;熟练后应把被乘数拨在算盘左端(使用小算盘也可选用中间偏左的一个计位点起拨),默记乘数。

运算顺序。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末位,然后依次向左,逐位相乘。直到被乘数的最高位为止。如图3—1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 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导言 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 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怎样获得教育目标呢?学校领导与教师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作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1、对学生的研究;2、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学科专家的建议。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由于学校教育的时间、能量有限,因此要把精力集中在少量非常重要的目标上,就要对选择出来的大量目标进行筛选或过滤,剔除不很重要或相互矛盾的目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是目标筛选的两个筛子,可以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强调的关键词是“需要”,这个“需要”指的是“实然”和“应然”间的差距。普雷斯科特将需要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我们要做的是满足这些需要。而在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中抽取教育目标时,我们要做的是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中抽取出“适合教育来满足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要,也就成为了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 教育目标的来源之二: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在“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中,泰勒强调从当代校外生活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这里的两个关键点是“当代”和“真正有价值”。首先,从“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中抽取的教育目标必须以时代为背景,从已经过去了的时代中抽取出的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从当代生活中抽取教育目标时,会出现相当多的冗余信息,我们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调查,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课程开发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没有前导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网店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促销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

阶段教学计划

阶段教学计划 一、学员基本信息 姓名班号所报科目英语 学校年级授课教师 总课 时课时起始学管老师 学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员英语学习很被动,英语词汇积累太少,很多基础单词不会读,不 会拼,认识的单词 词 意记忆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张冠李戴;机械式的背诵而不去了解单词的用法,造 成词汇背 诵遗忘率高,记住的单词不会用,对做题提分没有明显的帮助,从而失去了信 心和兴趣, 导致恶性循环; 2.语法知识欠缺,喜欢老师课堂按照高考语法知识模块进行大量的知识输入,但不 能及时地 对课堂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复习理解,对相关模块练习也不能及时独立完成,这也 反映了学 员英语学习的机械被动,只注重输入,而忽略知识运用能力锻炼和提高; 3.学员性格腼腆,英语表达欲不强,由于含羞和害怕犯错,课堂朗读常常会含混不 清,支支 吾吾; 4.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好 学习情况分析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的方案如下: 1.加强词汇积累:词汇书“WordIt ”单词背诵,每天20个从单词的音意形去记忆单词,达 到“会读会拼会用”,家长配合对每日单词的量化背诵进行检查; 2.从学员目前学习状态、英语水平及学校课堂的听课效果来看,学员现有的知识积 累和学校 教学内容之间出现严重的知识断层,所以课堂内容同步无异于徒劳的重复。因此, 后期教 学中,选择适合学员水平的阅读完型等习题, 通过练习积累做题方法,培养知识运用能 力的同时,对相关阅读中的重点单词句型及语法知识进行补充,以期实现英语基 础知识水 平的提升。但为了避免学员出现“外部内漏”的情况,要求其在校认真听讲,跟 上学校进 度,定期会对学员在校学习的每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补充,要求背诵。

演员基础教学阶段教案

表演基础教学阶段教案 一、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1. 表演的实质 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好的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必须掌握三方面的功力,一是基本功、基础训练。二是一整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方法。三十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 创作的三部曲: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 2. 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学 我们应该做到既感受到角色,又认识到自我的创作优势,将两者和谐统一于一体,才能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此外,要解决好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演员自身的思想深度、艺术修养、表演技巧、表演功力等。没有高潮的艺术功力和修养是难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和谐统一的。 练习: 1. 才艺表演+自我介绍。挖掘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劣势对以后因人施教的过程奠定基础。 2. 动物模拟:猫和少女 3. 感觉表演练习:嗅觉、冷热等 二、演员的基本素质 1. 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表现力、幽默感的重要性 2. 激情——演员重要的素质。 如何能把自己激动起来,一方面是相信这虚构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可以也可以借助于情绪记忆再动心地演出来,这要靠生活的积累,也要靠演员的激情。即演员创作的激情和角色的激情。 3. 信念——演员必备的条件。 演员遥很好的运用假设和想象,把假的当成真的,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你就会获得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是十分可贵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演员在表演时都应该根据剧情的需要很快地投入到规定情境中去,按照人物的要求真实地生活在舞台上,找到准确的此时此刻的感觉。 练习: 1. 动物模拟:狗之间 2. 改变物体的练习 三、进入表演状态的法宝——注意力集中在演戏的过程中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手戏的身上,全神贯注的与他进行真实的交流,特殊剧情需要,遥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上,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只要注意力集中才能排除杂念,投入创作。 练习: 1. 找事儿做练习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指导教学设计操作的基本原理,我们把它归纳如下。 (一)目标控制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但教师的活动,媒体的选择,学生的反应都是要受到教学目标控制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以目标控制教学过程 在这个图中 (1)教学目标控制教师的教学活动。它规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学习反应。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吸收,并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控制媒体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媒体接受教学信息。媒体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以使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 (4)学生通过考试、回答提问等途径进行反馈,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它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体目标就是优化教学的总要求,而具体目标则依各门学科、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原有状态而确定。 (二)要素分析原理 我们把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环境对学习者作用(输入),使学习者对环境作出反应(输出)。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是对系统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决定性影响的部份并作为系统的要素加以研究,而把次要的因素忽略。 如图1-6系统中,我们把刺激输入部份(X)、学习者(O)及反应输出部份(Y)看作为三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各自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对于“教”的部份,即输入部份(X),它包括有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而“学”的部份,即学习反应(Y)则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要素;对于学习者(O),这是一个“灰色系统”,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思维过程,但可对其心理结构、基础知识水平这两项要素会有部份了解。 由于学习者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对于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可能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即如果输入方式(包括输入的因素及其联结方式)是已知,也未必能精确地知道其输出状态。但者并非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是完全不可知的,我们可以作出某种预计,并以概率统计的方式显示预期的输出结果。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策略的设计,这实际上是多输入部份(X)这一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媒体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实际就是这一子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组成及其联系方式的分析与设计。

如何课程教学中落基础知识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张希珍的工作室如何课程教学中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水平的载体,知识系统的因子,任何学习水平的形成、知识系统的建构都是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基石,获得知识与发展水平同等重要。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度的、片面的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水平、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众多的批判。随着新课程的施行,这种现象得到了较好的纠正,但是矫枉过正,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基础知识却被“弱化”、忽略,甚至有些教师把落实基础知识看成是脱离新课程,这些理解与行为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仅仅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内涵、落实的形式和要求做出相对应的要求。新课标删去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中也不必实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但是这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相反是对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应该促使知识向水平、个人素养方面转化。比如:“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协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形成语文的思想方法和语感水平,达到比较开阔的语文视野。 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实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语文思维模型。应该说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有的将终身难忘。 所以,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充分理解新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内涵,要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加以落实,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与水平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 [案例描述] 说文解字 在课前预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一生问:“文中治水的是‘禹’,为什么文题中称他为‘大禹’,这‘大’字应该作何解释?”这问题看似是对一个字字义的质疑,其实关系到对整个神话故事意义的理解,甚至关系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我打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获取这个字的含义,同时了解传统文化中相关汉字的一个知识点。所以设计以下问题: 1、查字典,了解“大”的含义,同时收集和大禹中的“大”意思相同的相 关“大”的词语或句子。 2、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水”?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最基础阶段

关于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兴隆小学李仕彬六年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转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起点,这个阶段学生的成绩优劣否,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成绩就成了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任。现就对我校如何抓小学毕业班工作作简要谈谈。 一、摸清家底,了解情况,提高认识 通过上学期的检测,语文平均分75.2、及格率87、良好率39.1、优秀率8.6;数学平均分56.1、及格率47.8、良好率17.4、优秀率8.6;科学平均分66.9、及格率73.9、良好率21.7、优秀率8.6。从上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来看,成绩很不理想,偏科现象特别严重,语数自成绩极不平衡,尖子生难以突出。针对此情况,我们给毕业班老师注入加强教书育人意识、端正思想、认真工作等方面教育,要求毕业班老师不要有思想包袱,多思考怎样去转化差生和引导优生。 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实行月考制进制 1、要求毕业班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主要从学习、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进行优化控制。要求落实好“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爱为本,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意识,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3、学校除严格按学校纪律每周对毕业班工作常规检查、考核之外,特别注重毕业班的教学进度、毕业班教师配合情况的了解。要求毕业班每月必须召开至少一次有学校领导参加的班级工作会,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要让此类会议真正起到作用。 4、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实行月考,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逐渐优化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研、后勤保障,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1、在三月初召开好“三个会”。即毕业班教师会、毕业班学生座谈会、毕业班家长座谈会,让教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家长会以“孩子毕业,您准备好了吗”为主题,学生座谈会以“做优秀的毕业生”为主题。 2、建立健全毕业班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班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声誉。学校向各班下达了目标任务:“优生、平均分目标。科任教师要向班主任交帐,班主任教师要向学校交账。 3、认真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以教研促质量,以教改促提高。学校组织毕业班教师,把近几年的小学毕业会考试题进行讨论、研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观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其人其事】 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 己服务的社会”。——泰勒 ?“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泰勒 ?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 1、社会背景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3、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

《教育基本原理》

教育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辨析 1.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 1.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2. 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3. 教育具有继承性。如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 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4. 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虽然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同步。 2. 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此说法正确。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①能传递和深化文化 ②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称为文化的本体。 ③所以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3. 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 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②目的性是教育的必然属性,一切教育都有目的。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过程 的主体都对教育有各自的期望和需求。 ③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也必然和人类的其他社 会活动一样具有目的性。 4. 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 用。 ②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 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③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类学校在国 家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④科学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所以教育 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目的。 5.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五育”齐头并进,并驾齐驱。错误 ①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并驾齐驱,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而是 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②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 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③在实际生活中,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 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6.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 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 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7. 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此说法是正确的。 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②老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

教学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教学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是预备阶段。 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在经过了前两天听课后,第三天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这些都是初三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严峻形势。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学校和家长都废尽了心力.因此, 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大,我在心里暗下决心,用全力帮助孩子学习,并向家长和学校保证,会重视这份工作,尽自己的全力把工作做好。 一个老师告诉我: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而我教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提出要着重补一下英语作文方面,所以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准备。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让学生拿出了以前做过的卷子,在很多人的卷子上字迹很潦草,由字知人,我想他们在学习上一定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很多错误都没有标出来我跟他们讲了卷面整齐的重要性,并帮他们纠正了错误。通过分析他们的语文卷子,我发现他们在回答问题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答题的态度不端正,有点应付的感觉。但是他们的思路很清晰,对考试存在着态度不正确的问题。但是可以看出他们是有独特想法的孩子,如果他们认真审题,仔细做答的话,我相信他们会有很不错的成绩。我把我的想法和思路都告诉他们,他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也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此后,我也经常给他们上类似的课程,不时地与他们交谈学习体会。他们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也为之而感到欣喜万分。 关于作文的辅导,我虽然水平有限,但对于初中生的英语作文的应试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初中生。我自己平时也写一些东西,我把我的文章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 护)、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 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 影以及运动、广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 白照片印相和放大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 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 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 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 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 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 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 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 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 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 后期制作。

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提要]: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

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一、作者及内容简介 该书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及评价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所著。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他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又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这本他在1949年出版的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书中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使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书原为泰勒授课时使用的讲义,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开始的,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 2.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成这些目标? 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 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 本书一共5章,前四章分别针对这四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学校教育人员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 二、主要内容 1.第一章 在第一章中,作者回答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这部分主要论述了如何寻找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目标以及如何编写教育目标。 首先作者提出问题,教育目标是什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不易操作等问题,作者提出了从研究学习者本身、研究当代校外生活、从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来寻找教育目标。 从学习者本身出发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包括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为了找到学生的需要,我们就要找出学生的现状。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如果想要调查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去学校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健康、直接社会关系、社会公民关系、消费生活、职业生活、休闲生活等方面。然后将这些信息与一些理想模型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差距,根据差距找出教育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这是因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还需要拟定一份学生兴趣的研究计划,可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研究法搜集数据。但是单靠收集数据并不能自动地确定教育目标,这里面存在着种种困难和多种可能性。为了更好的诠释数据,就需要我们熟悉学生群体的资料,尽量全面地解释清楚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从中得到教育目标。 我们还需要从当代生活的研究中寻找教育目标。斯宾塞所写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篇论文中也是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找出适合时代的教育目标。从当代生活中获得教育目标是有其逻辑的:1.因为当代生活复杂多变,我们的学生可能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学习那些50年前重要,而现在不需要的事物。例如现在的学生不需要学习怎样使用过时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那既浪费时间也不实用。2.与学习迁移理论有关,当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时的情境相似时,他更有可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他更容易发觉生活与现实之间的相似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学习时提供更多的实例,使他能在日后有更多运用这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 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环境决定 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 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设计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专科基础阶段。基础阶段为两年。 本大纲旨在规定日语专业本、专科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有关教学的其它问题,为基础阶段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测试分析和进行教学评估提供依据。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专科1、2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时数 基础阶段教学为两学年。每学年一般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平均为17周。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明确教学量,将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第1学年和第2学年。第1学年 课堂教学每周应不少于14学时,总时数至少为476学时(17周×14学时/周×2学期)。第2学年 课堂教学每周应不少于12学时,总数至少为408学时(17周×12学时/周×2学期)。

四、教学内容 基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句型、功能意念等6个项目。(一)语音 语音教学包括语音和语调两部分。 第1学年 语音:1、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的发音;促音、长音、拗音、拗长音的发音。 2、元音的无声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3、单词中的发音辨析 4、日语发音的特点 语调:单词的声调、各类单句的基本语调。 第2学年 语音:语流中的发音和语音知识。 语调:各类单句、复句的语调变化;句子重音;朗读技巧;会话中终助词的语气。 语音阶段的具体内容,请参见附表——“语音表”。 (二)文字与词汇 掌握日语的假名和汉字两种文字,并能用罗马字标记假名和汉字。 中日两国共同使用汉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方便条件。但是无论语音、书写还是词义,日语中使用的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正确使用日语汉字是非常重要的。 文字的数量与要求,请参见附表二——“文字表”。 词汇是基础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1学年所学词汇约为3000个,第2学年应达到5600个。 词汇的具体内容,请参看附表三——“词汇表”。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参考模板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张祖润 【背景介绍】 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 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四个中心问题】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我的体会】 一、多维度建设课程资源,确定教育的目标。 首先,教学活动要有先验的预设性目标来指导。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学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总体的规划,具有一定的预设性。教学目标是在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是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这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方向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它并不能任凭教师、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开展。一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从现在的教育评价体制来看,教学目标是我们赖以评价的基础。

其次我们应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课程资源,确定预设性目标。泰勒认为进步主义者、精粹主义者及社会学家和关心当代社会问题的人士等所关注的教育目标的来源都不足以提供学校的教育目标,他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会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认为要从获取各种资讯的过程中来确定教育目标,且现在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都认为,从设置课程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言,要从单纯“学科”中心转向兼顾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主张三者辩证地结合起来。 二、课程建设要关注学生的实际。 在论述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时,他要求从广泛的来源中索取教育目标,其中之一包括从研究学习者本身当中去寻找教育目标,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并对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方法作了详细叙述。在论述如何选择学习经验时,他认为“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所能反应的环境之外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可透过环境的安排,及情境的构造,而向学生提供教育经验,以引发所期望的反应型式”,把经验当作学生与环境之问的交互作用意味着学生是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学习经验选择的其中两个原则是“学生必须获得经验,以便有机会去演练该目标所含示的行为”,“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含的行为而获得满足感”。另外他在论述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时,他也提出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而不断地改进课程,不断地发展课程。 三、发挥评价机制作用,不断调整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 课程设计乃是一种继续的历程,而当教学资料和程序既发展之后,便应加以试用,继而评估其果,从而发展缺点,最后则指出改进的意见。总之,课程设计包含了重新计划、重新发展和重新评价。可见,在泰勒眼里,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根据实际状况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并且利用评价来改进教育目标,从而改进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思考】 泰勒原理是一种现代性的产物,它也受到很多的批评和质疑,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在课程与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它是现代课程的典范。随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