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临床路径.皮科(12个)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 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

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

(八)入院后复查的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九)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神经痛剧烈、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请神经内科或镇痛科会诊协助治疗。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

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住院病历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完成病情评估

并制订治疗计划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

书”(必要时)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普食

□抗病毒剂

□止痛药

□营养神经药

□局部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必要时)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

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

□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

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必要时)

□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

长期医嘱:

□免疫增强剂(必要时)

□止痛药(必要时)

□糖皮质激素(必要时)

临时医嘱:

□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进行疾病和安全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填写护理纪录

□静脉取血(当天或明晨取血)

□指导病人进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填写护理纪录

□创面护理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3-6天住院第7-14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观察皮疹及疼痛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并处理治疗药物的不良反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自费用品

协议书”、“输血治疗同意

书” (泛发性或出血坏死型患

者需使用丙种球蛋白疗法时)

□主治医师进行诊疗评估,确定患者

是否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

项,预约复诊日期

□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告知其前往相

应科室治疗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

结果用药

□丙种球蛋白(必要时)

□停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

□停止痛药(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

质、血糖(必要时)

长期医嘱:

□停/调整抗生素(根据创面培养及药

敏结果)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面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

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

3.肌电图异常。

4.肌活检异常。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Gottron征等)。

符合1-4条中任何3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04年)

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支持疗法。

5.皮疹的治疗。

6.合并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3皮肌炎/多发性肌

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

(2)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肌酶谱、ANA、ENA、dsDNA、RF、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抗“O”、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

(4)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病情选择:

(1)肌电图、肌肉活检;

(2)肌肉MRI、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胸片提示间质性肺炎者);

(3)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 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松龙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免疫抑制剂:可选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根据病情可选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用药时间为3-5天或视病情而定。

4.针对皮疹可选择羟氯喹、沙利度胺及外用制剂等。

5.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1)糖皮质激素的辅助用药,如止酸、保护胃粘膜、降糖、降压药物等;

(2)抗生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血、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支持疗法、对症治疗等。

6.危重病情的抢救:

(1)机械通气;

(2)抗呼吸、循环衰竭药物等。

(八)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

(2)血清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24小时尿肌酸、24小时尿肌酐。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复查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好转。

2.血清肌酶恢复或接近正常。

3.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合并症如恶性肿瘤,或其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

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2.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需延长住院时间。

3.如发生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二、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ICD-10:M3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28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完成初步的病情评估

□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

书”、“病危通知书”

(必要时)

□请相关科室会诊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检查结果完成病情评

估并制订治疗计划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

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

书”

□观察肌力、血压、体温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

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治药物的不良反应

□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

“输血治疗同意书”(使用丙

种球蛋白疗法者)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饮食(根据病情)

临时医嘱:

□血、尿、大便常规及隐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

糖、血脂、血清肌酶谱、

ANA、ENA、dsDNA、

RF、免疫球蛋白、血沉、

抗“O”、感染性疾病筛查

□24小时尿肌酸/尿肌酐

□胸片、心电图

□肌电图、肌肉活检(必要

时)

□肌肉MRI、心动超声图、肺

功能(必要时)

□肿瘤标志物,选择行B

超、CT、MRI检查,消化道

钡餐或内窥镜(必要时)

□糖皮质激素(视情况)

长期医嘱:

□糖皮质激素(视病情)

□免疫抑制剂(视病情)

□丙种球蛋白(必要时)

□保胃治疗

□支持治疗

□合并症治疗

临时医嘱:

□选择行B超、CT、MRI、

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必

要时)

长期医嘱:

□抗生素:根据痰液培养及药

敏结果用药(有肺部感染

者)

□吸氧(有呼吸困难者)

□机械通气(有呼吸衰竭者)

临时医嘱:

□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有肺部感染者)

□血气分析(有呼吸衰竭者)

□复查大便常规及隐血、肌酶

谱、血常规、肝肾功能、电

解质、血糖、24小时尿肌

酸/尿肌酐

主要护理工作□进行疾病和安全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制订护理计划

□帮助病人完成辅助检查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8-13天住院第14-28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注意观察肌力、血压、体温等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

□根据痰液培养及药敏的变化调整抗

生素用药(有肺部感染者)

□观察和处理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签署“接受化疗知情同意书”(使

用免疫抑制剂者)

□上级医师诊疗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可

以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

项,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糖皮质激素:剂量调整

□免疫抑制剂(必要时)

□抗生素(必要时)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

隐血

□复查肌酶学、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糖

□复查24小时尿肌酸/尿肌酐

□复查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

肺部感染者)

□胸片

□复查血气分析(必要时)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填写护理纪录

□通知出院处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松弛性水疱和大疱,Nikolsky 征阳性。

2.常伴发口腔黏膜损害。

3.病理:伴有棘层松解的表皮内水疱。

4.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

5.血清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抗体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2.免疫抑制剂。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血浆交换疗法。

5.抗菌药物。

6.支持疗法。

7.创面处理。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10.0寻常型天疱疮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天疱疮抗体及滴度;

(4)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肿瘤筛查:肿瘤抗原全套、B超、内窥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胸腔、腹腔、盆腔、后腹膜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可选择泼尼松、甲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2.免疫抑制剂:选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环孢素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用药时间为3-5天。

4.血浆交换疗法,每周1-2次。

5.局部药物:抗菌药物溶液和/或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选择用药:

(1)糖皮质激素的辅助用药,如止酸、保护胃粘膜、降糖、降压药物等;

(2)抗生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抗真菌药物:必要时使用,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7.支持治疗,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八)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查天疱疮抗体滴度;

(3)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继发肺部感染者)、痰液/粪便真菌涂片及培养(肺部/肠道二重感染者)。

(九)出院标准。

1.皮疹控制:无新发水疱、糜烂面好转无感染。

2.糖皮质激素可改为口服。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对常规治疗效果差,需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继发严重感染者(如败血症等)。

3.出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

4.伴恶性肿瘤,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二、寻常型天疱疮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ICD-10:L1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28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6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

□签署“告知及授权委托书”、“接

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知情同意书”、

“病危通知书”(重症者)

□上级医师查房,完善诊疗计划和抢救措

□根据辅助检查的结果,完成病情评估并

制订治疗计划

□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治疗

同意书”(必要时)

□观察生命体征及皮疹变化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接受化疗知情同意

书”(必要时)

□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皮肤科护理常规

□饮食:视情况

□支持治疗(必要时)

□局部治疗、口腔护理(有黏膜损害

者)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

□皮肤病理活检及直接免疫荧光

□天疱疮抗体及滴度

□胸片、心电图

□必要时肿瘤抗原及标志物、B超、

内窥镜、CT或MRI

长期医嘱:

□糖皮质激素

□保护胃粘膜

□免疫抑制剂(必要时)

□丙种球蛋白(必要时)

□血浆交换疗法(必要时)

□抗生素(必要时)

临时医嘱:

□白蛋白/血浆(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进行疾病和安全宣教

□入院护理评估

□口腔护理

□制订护理计划,填写护理纪录

□指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面及腔口护理

□病危者记24小时出入液量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7-14天住院第15-28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皮疹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观察并处理治疗药物的不良反

□观察疗效,观察和处理药物的不良

反应

□上级医师评估患者可否出院

□完成出院小结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

项,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糖皮质激素调整剂量

□调整免疫抑制剂(必要时)

□停用/调整抗生素(根据病

情)

□局部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查天疱疮抗

体滴度

□复查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面及腔口护理

□病危者记24小时出入液量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疾病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1.doc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1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的定义: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

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序号 检查内容 标准分 评分标准 备注一 基础条件 150 1

发展 环境 (5)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3 专科建设管理的组织完善得3分;规划欠合理得1分;无规划不得分。 医院有扶持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 2 政策、措施齐全得2分;政策措施不完善或不得力得1分;无明确的政策、措施或不落实不得分。

中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附件

附件1、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 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内二科:中风(脑梗塞)心悸(室心早搏) 内一科:胃脘痛(慢性胃炎)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儿科)普外科:腹股沟疝(疝气)圆翳内障(白内障) 骨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 妇科:带下病(盆腔炎)正常分娩 针灸科:面瘫(面神经麻痹)项痹(颈椎病)

附件2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ICD代码(6位码) 入径例数填表人日期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如无标准中医病名 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范准确并配用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路径名称科室名称医院名称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 TCD代码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 ICD代码(6位码)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填写。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53024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医学院附属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四)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各科室: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附后): 一、患者住院后病房经治医师首先对患者时行检诊。在患者住院后24小时内,经治医师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科主任。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经治医师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在长期医嘱中下达“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护士在病房护士工作站录入“进入临床路径”医嘱。(注:“进入临床路径”该条医嘱不收费) 三、相关护理组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医嘱和相应的护理版临床路径为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环境、制度等)、健康教育、正确执行医嘱、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等。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不能空项。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相关护理组完成护士版临床路径表。如果患者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经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临床路径的原因。(临床路径表的规范填写纳入医疗护理文书管理) 五、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院时,经治医师要在《临床路径管理病例个案评价登记本》中逐项登记该患者信息,有无变异等,中途退出临床路径的患者信息也要登记,并注明退出原因。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内分泌科个病种临床路径简介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副本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 10: D35.2 M82710/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Wilson JD 主 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 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 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疼、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 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 4. 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 除外其他垂体疾病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Wilson JD 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 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 可耐受及不良 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 2. 手术治疗: 大腺瘤及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3. 放疗或伽马刀治疗:不作为一线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 0:D35.2 M82710/0 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内分泌科岗位职责 主任岗位职责 部门:内分泌科岗位名称:主任 员工编号:岗位编号: 执行日期: 工作概要在医疗院长和大内科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相关的领导、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管理工作。 请示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主任/分管院长。 工作职责组织管理 1.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负责制定本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学科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每年年底向医疗副院长提交本科 室的年度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2.及时传达和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执行委员会决定及医院院周会议精神。 3.全面管理、安排科室所有医疗活动,包括门诊、住院、急诊及各类会诊以及临时指令性院内、外医疗活动。 4.安排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每月为住院医师组织一次业务讲座和死亡/疑难病例讨论会。

5.组织本科室医师召开常规工作会议,讨论本科室各项工作计划及具体实施情况回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以激励员工高效工作。 6.组织协调本学科重大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实施与抢救工作。7.有效管理好本科室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综合利用。 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实施与医院医疗质量改进计划相一致的科室质量管理流程,包括报告和分析医疗缺陷,与质控医师一起处理病人和家属投诉,关注医疗安全等方面的事项。 2.根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已制定的科室工作计划,保证每项工作按时完成。 3.指导并监督下级医师按照JCI各项标准及医疗操作规范进行临床诊疗,随时观察和监督下属医师的医疗操作程序执行情况,确保科室一切活动都达到安全、质量控制的标准。并定期向医务部、质量管理办公室报告。 4.科主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科室行政查房,并组织查房讨论,及时回顾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相关的管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对常见的操作尤其是高风险的操作建立工作规范或临床路径,并组织实施。 6.关注下属员工的病历书写质量,与医院行政部门和病案室合作,确保本科室医师及时优质完成病历书写。

内分泌科国家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内分泌科 门诊诊疗常规

初诊糖尿病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 ALT、AST、r-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肌酸激酶、电解质、尿酸、血糖; 指尖血糖(2小时) 尿常规 2)选做项目: OGTT、血酮体 糖尿病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 ALT、AST、r-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尿酸、肌酸激酶、血糖; 指尖血糖(2小时) 尿常规 2)选做项目:

胰岛素+C肽;血酮体、电解质、尿微量蛋白/肌酐 (眼底、血管、神经、骨密度等、糖化) 糖尿病足诊疗常规: 1)必做项目: 血常规、CRP、PCT ALT、AST、r-GT、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Cr、LDL-C、HDL-C、CHO、TG、血糖、尿酸、肌酸激酶、电解质; 下肢血管超声 足部平片(正斜位) 2)选做项目: 尿常规、分泌物培养、胰岛素+C肽;血酮体 糖化血红蛋白 乙肝、凝血

妊娠合并糖尿病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空腹、1h、2h OGTT 2.肝肾功、电解质、血脂 3.尿常规 可选项目 4.甲功三项+TGAb、TPoAb 眼底 1.糖化血红蛋白 2.胰岛功能 3.尿蛋白/肌酐 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甲功三项+TRAb、TPoAb、TGAb 2.肝肾功能、血常规 3.甲状腺超声 4.尿碘/肌酐(定义时间,非晨尿)

5.Hcg 可选项目 1.血糖、血脂 2.血沉 3.尿常规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1.甲功三项+ TPoAb、TGAb 2.尿碘/肌酐 可选项目 1.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血沉 2.甲状腺超声 3.铁蛋白 骨质疏松门诊诊疗常规 必做项目: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代谢标志物双能X线骨密度(腰椎、髋部)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内分泌科相关试验(再整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 通过测定血糖浓度变化,间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 操作方法: 1.试验前三天,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g,并且有正常的体力活动。 2.试验开始前禁食10~16小时,但可以饮水。 3.空腹抽血2ml置干燥血清管后,将82.5g葡萄糖(儿童按1.75g/kg体重,总量不超过75g), 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一次服完. 4.服糖水后30min,60min,120min,及180min分别取2ml血标本置试管中,需在试管上标明取血时间。 结果判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1.1mmol/L, 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及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为糖耐量低减。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需禁食,禁止吸烟,禁止喝茶及其他饮料,避免剧烈运动。 2.葡萄糖粉应完全溶解,全部服下,如遇呕吐,量不足均应改期实验。 3. 如需延长试验,则服糖后240min, 300min加抽血糖, 为5hOGTT试验,其余均相同。 4.血标本应立即进行血糖测定,以免影响血糖结果。 5. 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心肌梗塞,脑卒中,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不能做至少2周。 6.试验前应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烟酸3-7天。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做OGTT。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原理: 垂体分泌ACTH量受体液中皮质醇浓度所调节; 地塞米松等抑制垂体分泌ACTH作用强

试验剂量的地塞米松对血或尿激素测定影响不大 可由血尿皮质醇的改变来反映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依赖于垂体功能。 方法: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方法(1) 皮质醇节律及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目的:观察皮质醇节律改变及有无皮质醇增多。 方法:对照日查血皮质醇(8am、0am) 0am抽血后服地塞米松1.5mg 8am查血皮质醇。 结果分析: 正常人或单纯肥胖者血皮质醇(F)节律存在,或服药后血皮质醇节律≤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皮质醇增多症:血F节律消失,或血F>4ug/dl,或较服药前同时间下降<70%。 注意点: 1.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及药物剂量

临床路径文件 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临床路 径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12-14 15:48:00 内卫医政字〔2012〕1325号 各盟市卫生局,厅直属各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根据《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65号)有关要求,结合自治区实际,卫生厅组织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 二0一二年十二月六日 附件1

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期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65号),全面推进我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效,结合自治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末,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应当达到: (一)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骨关节植入治疗和肿瘤性疾病等病种。 (二)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 (三)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专业40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至少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主要病种。 (四)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8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应当包括各专科主要病种。

(五)自治区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定点医院还须将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0个大病保障和救助试点病种纳入到临床路径管理。 二、重点内容 (一)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动态监测变异率。 各医院要加强对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到2015年末,力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数的50%。同时要加强对变异病例的管理,实施小组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床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二)进一步细化各病种临床路径及分路径。 各医院要在卫生部印发的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基础上,依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处方集》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细化各病种临床路径,优化诊疗流程,明

临床路径制度(2018最新版)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 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

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a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接受更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见湘卫医发〔2011〕71号)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医发〔2011〕84号)要求,并结合我院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从2013年10月15日起,对我院16个专业26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启动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评估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2、各临床科室,在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专业病种内选择符合本科室的病种(各内科至少一个病种、各外科至少两个病种)开展建立临床路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指定个案管理员(医师、护士各一名)。 4、建立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修订临床路径文本样稿。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于2013年11月20日前上报临床路径文本样稿至医务部。 3、建立临床路径开展奖惩机制。 4、2013年11月21-30日审核临床路径文本,同时开展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制作。 5、临床路径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实施。 6、制度临床路径相关统计表单。三、开展预评估阶段(2013年12月1日起) 1、验收各科室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 2、临床路径文本定稿后严格按出入径标准开始全院实施。 3、每月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每季度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附件:1、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3、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相关职责 4、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计划 5、临床路径统计表 6、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奖罚制度 医务部2013-10-30 附件1:邵阳医专临床路径管理科室及病种目录 附件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一、成立邵阳医专附属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药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药剂、医技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 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附件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4.术中用药:缩瞳药(必要时)。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的复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每日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非甾体类眼水。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