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

2018高考历史复习知识框架表大全

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19世纪末2 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报刊唤起民众方面启蒙作用重大。

政治1、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太平

天国失败,清政

府开始沦为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

具。2、为挽救内

忧外患的危机,1

9世纪60—90年

代,清政府掀起

洋务运动,兴办

近代军事和民用

工业,创建新式

海军和举办新式

教育、留学教育,

培养实用人才

等。运动没有使

1、1895年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马关条

约》使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中国战

败,1901年的《辛丑

条约》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2、义和团反帝爱

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

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

立中国同盟会、提出

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

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

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

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3、随

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不断提高,这

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国家走上富强道路,但却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912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文化1、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曾国藩等

洋务派提出“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

强”,强调以儒家

纲常名教作为决

定国家命运的根

本,主张采用西

方国家的近代科

学技术,仿效其

教育、赋税等具

体措施来挽救江

河日下的清王

朝。2、同时,知

识分子中产生早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

维新派,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

思想结合,宣传维新

变法,推动了维新变

法运动的开展,激发

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

民族精神,是又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2、2

0世纪初,以孙中山

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将革命纲领阐发为

“民族(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民权(创

立民国)、民生(平

均地权)”三大主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

愚昧和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对

运动的评价。进步性: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

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

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运动

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生气勃勃的思

想解放潮流;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

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

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决定否定的

片面性。

2、社会生活:汽车在各大城市成为权贵、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线开通、民航业拉开序幕;20年代中国电影业迅速发展。僚资本获统治地

位。2、社会生活:

电影成熟,《渔

光曲》获国际声

誉;《义勇军进

行曲》传唱;《红

色中华》、《中

央日报》针锋相

对。

区、沦陷区民

族工业陷入

困境;解放区

大生产运动

为抗战胜利

奠定物质基

础。2、社会

生活:《新华

日报》、《解

放日报》创

刊。

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3、4

0年代国统区左翼电影发达。

政治1、列强与军阀

勾结,军阀混战

日甚;2、1921

年中共建立,1

924年国共第

一次合作掀起

的大革命风暴,

基本推翻北洋

军阀统治。

工农武装起义和

农村根据地建

立,星星之火形

成燎原之势;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为转折

点;长征胜利意

义重大。

1、国共二次

合作、全民族

抗战,中国近

代近百年来

反帝斗争首

次完胜;2、

中共领导的

人民革命力

量在抗日烽

火中壮大。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争取和平民主;

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挺进中原、实

现战略转折;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

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大革命失败后,抗战时期新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为民

工运结合,为中共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农民问题理论的提出使毛泽东思想开始萌发。毛泽东创造性地

提出了“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以及“星

星之火可以燎

原”等理论,为中

国革命指明了方

向。

民主主义理

论的创立表

明毛泽东思

想已形成完

整理论体系,

中共七大毛

泽东思想被

确定为党的

指导思想。

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准

备;《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的发

表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上的准

备。

世界历史

20世纪20年代的

世界

大危机和二战(192

9-1945)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50年代初)

经济

1、战后美国经济

繁荣,汽车、钢铁

业等高速发展,但

贫富差距拉大为

大危机爆发埋下

隐患。2、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巩固

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新经济政策

促进了苏俄(联)

经济的恢复。

1、1929-1933年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给资本主义经济以

沉重打击。2、苏联

第一、二个五年计

划,社会主义工业化

取得巨大成就,农业

集体化实现,但苏联

经济存在着结构不

合理、重视产品数

量,忽视品种、质量

1、①美国经济稳步发展,欧、日经济恢复。

②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干

预;福利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建

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世界市场体系化、

制度化发展。3、苏联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经

济得到恢复。

高考历史黄海海战知识点(2018版)

高考历史黄海海战知识点(2018版) 什么是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 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 黄海海战的意义是什么 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失败告终,严禁出港作战,最后导致全军覆没。标志着的失败。如果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就是的勇敢作战精神,但是领导无能。上层昏庸导致了在战舰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被日本击败。性质就是反帝反侵略的战斗。日本当时经过已经算资本主义国家了。 中曰甲午战争有什么历史意义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 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中国为何失败 一是指挥失当。 二是有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三是炮弹不足,质量不好。 四是军事技术水平低下。 1、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左宗棠收复x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框架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期末复习学案 学科:历史 课型:复习 时间: 总第 课时 课程标准: 1、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 了解唐和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朝的建立,______年,杨坚,定都________ 隋的统一,________年,灭陈 完成统一原因: 隋文帝措施:国家的统一,安定,发展生产 结果: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1、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通原因: 3、开通时间、人物:_________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________ 。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钱塘江。 8、开通的意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9、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的建立:________年,李渊,定都_________ 表现(定义、内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 原因: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 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 统治前期: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盛世表现(定义、内容) 统治后期:由盛转衰 原因: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朝政混乱 修建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大发展 曲辕犁、筒车 南北重归统一靶目蹑 隋朝经济 隋朝大运河靶目蹑禧 繁盛一时的隋朝 农业 开元盛世 唐 朝的繁荣与衰亡 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 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1-2单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约6000千年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磨制石器,如骨耜;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 器等 种植水稻种植粟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饲养猪、狗和水牛 (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不同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 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 大进步。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018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台湾人 民反割台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简介】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又称乙未战争,意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清朝于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大小战役之总称,同时也是台湾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重大意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尝试实践,具有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从台湾内部),在国际社会显示了我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深得民心。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重要知识点】 1894年7月:因朝鲜问题引起的日清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2月:清北洋舰队全灭,台湾海防失去屏障。 1895年3月13日:日下令攻占澎湖。 1895年3月24日:比志岛支队两天内登陆并占领澎湖。 1895年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正式授印于民主国总统唐景嵩,台湾民主国正式成立,号永清。 1895年5月29日:日军定锚三貂角,近卫师团登陆澳底。

1895年5月30日:唐景嵩下令民主国部队(包含部分广勇)扼守瑞芳龙潭堵及基隆狮球岭炮台。 1895年6月3日:狮球岭炮台与基隆相继陷落,民主国正规军瓦解,战死者在200人以上。 1895年6月4日:唐景嵩与丘逢甲弃职前往淡水,6日渡海内渡中国。带有台湾民主国的军饷银数十万两(台湾通史)。 1895年6月11日:因辜显荣等人帮助,日攻陷台北。 1895年6月-7月:台湾民主国吴汤兴与三角涌义民营,相继突袭日军。 1895年6月22日:日军攻陷新竹 1895年6月26日:刘永福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将台湾民主国中部以北防务委由台湾知府黎景嵩指挥,派遣统领杨戴云、提督李惟义、督办吴澎年扼守苗栗尖笔山与彰化八卦山。 1895年7月9日:台湾民主国义军于新竹城败,将领姜绍组自杀。 1895年7月29日:为歼灭民主国军队,日本实行“无差别扫荡” 1895年8月8日:日军进攻苗栗。 1895年8月14日:日军攻占苗栗。 1895年8月28日:彰化八卦山之役。民主国将领吴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1—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云南元谋(长江) 约170万年 知道用火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 约70-20万年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 约3万年 人工取火 磨光钻孔技术 骨针 氏族 河姆渡原始居民: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子 半坡原始居民: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房子 彩陶 纺线织布 大汶口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黑陶白陶 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涿鹿之战 黄炎战蚩尤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形成华夏 人文初祖—黄帝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发明舟车 发明文字 编出乐谱 禅 让 尧、舜、禹 原始社会结束 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二单元(4—9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前2070—1600年 建立:禹 暴君:桀 禅让制→世袭制 商 前1600—1046年 建立:汤 暴君:纣王 盘庚迁都殷 西周 前1046— 771年 建立:周武王 暴君:周厉王 牧野之战 分封制 商朝 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最大) 四羊方尊 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 商周时期“五谷”齐备,西周时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春秋争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城濮大战)、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修筑都江堰 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 商鞅变法:前356年 秦孝公支持下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的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文字: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历法:夏历、商朝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24节气(历法上的重点大成就) 医学:扁鹊 春秋战国之际 “望、闻、问、切”四诊法 文学: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音乐:春秋战国“钟鼓之乐”,编钟 百家争鸣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原始 社会 祖国境内的 远古居民 原始的 农耕生活 华夏之祖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 的兴亡 灿烂的 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 的纷争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中华文化 的勃兴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考试分析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考试分析

————————————————————————————————作者:————————————————————————————————日期: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片 战 争 中 英 《南京 条约 》 火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1课 鸦 片 战争 第 2 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最完整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精华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中国古代史内容,隐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等原因,编写者往往会将其情感隐匿于教材之 中。下面由为你提供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希望大 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结构图欣赏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 、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隋的统一: 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 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 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 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奠定了基础。 3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 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三、大运河的开通 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 、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 4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 、流通七省区:(略) 9 、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

七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第1课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县流域:长江流域 特点(特征):(1)使用工具(石器)(2)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流域:黄河流域 特点(特征):(1)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3)天然火(4)群居(5)采集果实,猎取动物 3、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流域:黄河流域 特点(特征):(1)长得和现代人差不多(2)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3)人工取火 第2课 1、半 民和 河姆 渡居 民的 不同 2、造成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建筑不同的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3、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包括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第3课 1、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2、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比如尧舜禹 第4课

1、夏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意义:第一个朝代 2、禅让制(尧、舜、禹)→世袭制(禹、启) 出现的原因:私有制的出现 3、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 4、夏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600年被汤所灭 原因:桀的暴政,不得民心 5、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殷商 第5课西周的封邦建国 一、商亡周兴 (1)时间:公元前1046年(2)事件: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3)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 (4)商朝灭亡的原因: a、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B、周国力的日益强大 二、分封制(重点记忆内容,大题必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分封对象:宗室、功臣、先朝贵族贵族(以血缘为基础)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获得土地和人口义务:朝觐、纳贡、随从作战 4、内容:周天子把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诸侯定期朝觐、纳贡、随从作战。诸侯在自己的封土上再往下层层分封,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格局。 5、分封制的作用 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迅速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三、礼乐制 目的:维护分封制 第6课西周的衰微 一、国人暴动 时间:公元前841年国王:周厉王国人:平民 原因:社会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使国人与贵族上层的矛盾日益激化。

2018年度高考新课标全国Ⅰ文综(历史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北宋民营手工业发展 【解析】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体太过于绝对化了,故D项错误。 【答案】A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朝贡贸易 【解析】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B项正确;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自尊自信人人都需要的 2.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别人欣赏我们的长处,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点,这种被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自尊与 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5.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耻的人。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7.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我们有责任去关心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三、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3.自尊者达观: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 4.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怎样尊重他人?⑴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⑵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下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我能行!” 1.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2.“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 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与自卑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有助成功自信者良好的心理品质: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三、唱响自信之歌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看到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进步 3.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4.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5.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 磐石的根基。第三课走向自立 一、自己的事自己干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在生活中的表现(举例) 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依赖思想的危害:⑴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018·北京文综·T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解析】选C。材料中“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作‘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作‘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孟子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故C符合题意。甲骨文中的“王”字本义象征军事力量,与儒家教化不一致,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以力假仁者”“以德行仁者”都是“有为而治”,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度”,D排除。 2.(2018·天津文综·T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体现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现象。 【解析】选B。传统上一般认为朱熹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但材料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他的进步思想。材料的大意是: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的,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这是朱熹进一步解释“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正是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A、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和解读;材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D表述错误。 3.(2018·全国卷ⅡI·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本题考查考生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考查考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析】从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秦始皇、李斯等被列为中下。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复习提纲总结

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复习提纲总结 学习历史要学会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本条件,我们所要记忆的知识,首先要理解它的意义,就容易记住,而且保存的时间还比较长,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第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 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3、隋朝的灭亡时间: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4、为什么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二、隋文帝-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1、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3、分为四段(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第 2 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 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5、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第3 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 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3)农业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① 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