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库入口景观设计

车库入口景观设计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Garage Entrance 典型的车库入口
The visual prominence of the garage entry points are minimized. The mouth of the garage is covered with a black metal trellis structure that will cast shadows and create a more complex edge that will keep people from looking directly into the garage space. Pedestrian access from the street level to the courtyard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each garage entry. The pedestrian access steps is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of a hanging garden that brings a sweep of landscape and planting between the buildings.
尽可能降低车库入口在视觉上的突出感。车 库门用黑金属格架结构覆盖。该格架会投下 阴影,形成更复杂的边缘,从而防止人们直 接看入车库。从街道层至庭院层的行人入口 与每个车库入口相联系。行人入户台阶是一 个垂悬的花园的组成部分,该花园在建筑间 形成了景点及绿化区。
3
2
1
1
Black Trellis 黑色格架 Hanging Garden 垂悬的花园 Pedestrian Access 行人入口
2
3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2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e One Garage Entry 车库入口类型1
Stone Stair Access To Courtyard
通向庭院的石阶
Trellis On Top Of Garage Entrance
车库入口上的格架
Planting On Top Of Garage Entrance
车库入口上的植物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3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e Two Garage Entry 车库入口类型2
Stone Stair Access To Courtyard
通向庭院的石阶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4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Street Section 标准街道剖面
Street trees line both sides of the public street. They provide shade and create a lush environment. Secondary building entrances should front the street to keep the streetscape lively and attractive.
行道树沿公共街道的两侧布置,形成了树荫 及绿化环境。次级入口应面向街道,以使街 景富有生气及吸引力。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6000
1500 1000
7000
1500
2500
145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Entry Pergola 标准入口藤架凉亭
An Entry Pergola is situated in front of each semiprivate entry to give vertical accentuation to these locations and assist with wayfinding. On axis to each pergola is the low stone wall and water feature, which create a small outdoor “room” and a stronger sense of entry. Small Private Patios are established around most private entrances. A low wall backed by clipped hedges and screened by adjacent planting creates a privacy screen, while still allowing residents clear visual access to their front door. A change from course to fine paving textures accentuates the separation of private, semi-private and public areas.
Private Yard 私人露台
入口藤架凉亭位于每个半私密的入口前,为 这些地点提供了竖向的亮点,并方便找寻道 路。在至每个入口藤架凉亭的轴线上是矮石 墙及水景, 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一 个小型的户外“房间” ,并形成了强烈的入口 感觉。 小型的私人露台围绕大部分私人入口形成。 一座由修剪过的树篱衬托、并由树木遮掩的 矮墙形成了私密的屏障,但仍能让居民具有 至前门清楚的视觉通道。一种由粗糙铺面到 精致铺面过渡强调了私人、半私人及公共区 域的分隔。
Trellis 藤架构筑物
Private Yard 私人庭院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Entry Pergola 1 入口藤架凉亭1
Entry Pergola 2 入口藤架凉亭2
146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Entry Pergola 标准入口藤架凉亭
An Entry Pergola is situated in front of each semi-private entry to give vertical accentuation to these locations and assist with wayfinding. On axis to each pergola is the low stone wall and water feature. By associating these elements, a small outdoor “room” is formed and a stronger sense of entry created. The wall is a mass stone structure about 2 meters high to balance the entry pergola and complete the creation of an entry “room.”
入口藤架凉亭位于每个半私密的入口前,为 这些地点提供了竖向的亮点,并方便找寻道 路。在至每个藤架的轴线上设有的矮石墙及 水景。 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一个小 型的户外“房间” ,并形成了强烈的入口感 觉。 该墙是整块石结构, 大约 2 米高, 以平衡 入口藤架凉亭及完成入口“房间”的形成。 Entry Pergola 入口藤架凉亭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7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Entry Pergola 标准入口藤架凉亭
Entry Pergola 入口藤架凉亭 Paving Breaks Down At Edge 铺面在边界处断开 Private Patio 私人露台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Paving Breaks Down At Private Garden 铺面在私人花园处断开
Paving For Primary Walking Routes 主要步行道的铺面方式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8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Street Furniture - Lights 街道家具
The lights should be reminiscent of old gas lights. The squared forms finished in black is elegant and in keeping with the project theme. 灯具应是类似旧式气体灯的怀旧灯。黑色表 面的正规灯具显得高雅,并与项目的主题吻 合。
Wall Lights 壁灯
Up Lights 向上射灯
Water Lights 水景灯
149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Street Furniture - Street Lights 街道家具-街灯
Entrance Boulevard Street Light 标准入口林荫道灯
Street Light 标准街道灯
Pedestrian Light 标准人行道灯
150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Street Furniture - Bench 街道家具-长凳
Bench Option 1 长凳方案1
Typical Bench Dimensions 典型长凳的尺寸
Bench & Trash Option 3 长凳及垃圾筒方案3
Bench Option 2 长凳方案2
Chair Option 1—Folding 椅子方案1-可折叠的
Chair Option 2 椅子方案2
Trash 1 垃圾筒1
Trash 2 & 3 垃圾筒2 & 3
151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Estimate of Probable Quantities 工程量概算
Site Length of Road Landscape on Slab (soft + hard) Stone Paver Private Patio (Stone pavers) ? 40cm Soil depth (minimum) ? 52,500 Shrubs @ 450mm o.c. ? 33,000 @ 300 mm o.c. Perennials & Ground ? Street Trees (10cm Caliper minimum) 5m o.c. both ? Trees on slab (60cm Caliper minimum) refer to plan ? Naturalistic Cresta Park (refer to plan) Water Features Steps (refer to plan) Ruin Garden Features Children's play park features Quantity 1,500 m 19,830 m2 11,050 m2 7,500 m2 75,000 m2 10,500 m2 2,600 m2 600 600 11,000 m2 7 units 650 steps 1 unit 3 units 入口台阶式公园 Entry Terraced Park Monument Vertical Feature Vehicle Stone Paving Pedestrian Stone Paving Steps (refer to plan) Water Cascade Wall Lights Steps Lights Water Feature Lights Trees (10cm Caliper minimum) Garden Bed Lawn Quantity 1 unit 250 m2 500 m2 50 steps 450 m2 75 units 40 units 25 units 30 units 600 m2 1,500 m2 标志碑竖向景观 车道石材铺面 人行道石材铺面 台阶 (参见平面图) 小瀑布 壁灯 台阶灯 水景灯 树 (最小10cm胸径) 花槽 草坪 数量 1处 250 平方米 500 平方米 50 级 450 平方米 75个 40个 25个 30个 600平方米 1,500 平方米
152
场地 道路长度 石板上的景观区(软景 + 硬景) 石材铺面 私人露台(石块铺面) ? 40cm 深覆土层(最少) ? 52,500 株中心间距为450mm的灌木. ? 33,000 株中心间距为300 mm 的多年生植物及地被 ? 两侧中心间距为5m的行道树 (最小10cm胸径) ? 石板上的树木(最小60cm胸径),参见平面图 ? 自然克雷斯塔公园(参见平面图) 水景 台阶 (参见平面图) 废墟花园景观 儿童游戏公园景观
数量 1,500 米 19,830 平方米 11050 平方米 7,500 平方米 75,000 平方米 10,500 平方米 2,600平方米 600 株 600 株 11,000 平方米 7处 650 级 1处 3处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Estimate of Probable Quantities 工程量概算
Lighting Street Light @ 5m o.c. Bollard Light Wall Light Step Lights Vegetation Uplight Water Feature Light (4 light * 7 units) Courtyard Pergola Light Site Landscape Area Soft Landscape Hard Landscape Total Site Landscape Area (excludes building footprints, private yards and Road (percent of total site) 6% 道路(占整个场地的百分比) 6% Quantity 300 units 1,150 units 1,000 units 252 units 900 units 28 units 400 units 灯具 中心间距为5m的街灯 防护栏灯 壁灯 台阶灯 植被内向上射灯 水景灯 (4 个 * 7处 ) 庭院入口藤架凉亭灯 80% 20% 100% 场地园林绿化面积 软景 硬景 场地园林绿化面积 (不包括建筑基底、私人庭院及道路) 80% 20% 100% 数量 300 个 1,150 个 1,000 个 252 个 900 个 28个 400 个
153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实用

地下车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a.明确建设单位对地下车库的各项指标要求,如层高、覆土厚度(是否包括建筑面层做法)、窗井、通风口、设备机房的位置个数b.明确政府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如,车位数、各种地下的设备用房(换热站、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泵房、消防控制室、中水处理等)、人防面积c.车库方案细部设计如下: 1.是否设人防: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确定规模: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若车库结构顶板比室外地坪高出1米则需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 3.确定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若要满足2个出入口的规范要求也可以做一个双车道一个单车道、或2个单车道单进单出)大型汽车库汽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若车库为结构2层总停车数辆超过500辆但负二层不超500辆时,负一层至室外设3个口,负二层至负一层设2个口即可。)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0m】。规范又规定:

某高层住宅及地下车库图纸会审

表C2-1-1 图纸会审记录 工程编号:1 工程名称8会审日期及地点2012.7.9施工方会议室 总建筑面积 28095.4㎡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 专业结构 主持人888 记录内容: 1、结施-1 1、第五大条3混凝土强度等级说明无窗台压顶混凝土强度等级标注,窗台压顶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按C20施工? 答:强度等级按C20施工。 2、结施-2 1、筏板二排附加筋,在没有形成网片时,分布筋怎么配? 答:二排附加筋分布筋配12@150mm。 2、筏板放射筋外端是否做弯折? 答:放射筋端部做15d弯折。 3、筏板钢筋铺设方向X、Y,X是否为长向,Y是否为短向? 答:X为东西向,Y为南北向。 3、结施-3 1、D轴上LKQ3墙体下方伸出的墙垛,在建施-5图中此处无垛,按结施施工图施工还是按建施施工图施工? 答:按结施施工图施工。 2、-1层剪力墙及暗柱不能落在-2层剪力墙处时,-2层墙加厚同-1层。 4、结施3、7 1、S轴上间10轴-18轴/50轴-42轴处外墙上标注轴线外150,是否以此处为准。 答:是 5、结施5 1、节点悬板活门1预留洞平面图中N轴总宽度550mm及悬板活门2预留墙平面图与5-5剖面宽度500mm差50mm,总宽度按500mm宽还是550mm施工? 答:总宽度按550mm施工。 建设单位签章代表: 设计单位签章 代表: 监理单位签章 代表: 施工单位签章 代表:

表C2-1-1 图纸会审记录 工程编号:2 工程名称8会审日期及地点2012.7.9施工方会议室 总建筑面积 28095.4㎡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结构 专业结构 主持人888 6、结施-14 1、楼梯剖面图有TL2而建施-16 1-1剖面图看不到TL2,按结施施工图还是建施施工图施工?答:按结施施工图施工。 7、结施-15 1、D轴下方/2轴右侧顶板厚度220mm改为250mm,配筋14@200双层双向。 8、结施-16 1、结施16未注明板顶标高-1.000m是否改为-0.100 答:是 9、结施-16、17、18、19 1、异形柱GZ3、GZ6、GZ7是否改为长方形柱 答:取消建施图GZ3、GZ6、GZ7上的填充墙。 10、结施-19 1、1轴、59/M轴旁GZ4(南侧), 2、58/H旁GZ8、30/D两侧GZ4与建施-10、1 3、15施工图不符,建施图中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按结施施工图还是建施施工图施工? 答:按结施施工图施工。 11、结施-23、24 1、结施23中12/S轴KL19(1)、48/S轴KL19a(1)梁与建施-4施工图不符,结施24中1 2、48/S轴KL23(1)梁与建施-4施工图不符? 答:将KL19(1)、KL19a(1)、KL23(1)改为上翻梁,梁底同板底标高。 12、结施-26、27、28、29 1、LL1、LL3、LL4200x600mm(+0.200)与建施-17施工图不符,按结施施工图施工还是建施施工图施工? 答:按结施-25、26、27、28施工图施工。 建设单位签章代表: 设计单位签章 代表: 监理单位签章 代表: 施工单位签章 代表: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及布置方法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双车行驶。《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双行。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双车道约为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

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舒适内径约为~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曲线坡道12%(1:。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比直线缓坡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 周 玲 (中山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中山233000) 摘 要: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在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了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最佳通风排烟方式。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通风排烟 中图分类号:TU926,TU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029(2004)S0-0018-02 近年来,高层建筑地下室迅速增多,其通风排烟问题因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备受关注,所采用防排烟系统的形式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日常通风和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的运转是否能达到设计目的非常重要。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防排烟设计,首先应明确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应遵循不同的设计规范。作为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设计时应该遵循《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但“高规”第4.1.8条已明确指出:“设于高层建筑内的地下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1997年10月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建设部联合发布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新库规”)的总则第1.0.2条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该规范适用于“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和人防的地下停车库”。所以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设计当然包括通风排烟设计,只能以“新库规”为依据。而不能以“高规”为依据。而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不用于做地下停车库的,譬如超市、仓库,则一定要以“高规”为依据。 1 “高规”与“新库规”在防烟分区及排烟量的变化地下停车库对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2000m2,而“高规”的地下室防火分区规定为500m2。由于防烟分区不能跨越防火分区,所以地下停车库的防烟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也可达2000m2,而“高规”只是500m2。按“新库规”第8.2.4条“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 h计算”的规定,一个2000m2的地下停车库,层高假定2. 8m~3.3m,排烟量为2000×(2.8~3.3)×6= 33600m3 h~39600m3 h;而按“高规”2000m2要划为4个防火分区,假设设置一个排烟系统,至少负担两个防烟分区风量,则其排烟量为500×120=60000 m3 h。由此可见,其防烟分区划分的不同导致排烟系统的设置及排烟量有非常大的区别。如何正确合理地划分地下车库的防烟分区是防排烟设计的关键。 2 地下车库排烟与排风系统合二为一 地下停车库排风的目的是稀释有害物质满足卫生要求的允许浓度,即排风量的计算与有害物的散发量和散发时的浓度有关,与房间的容积并无确定的关系。举例来说,两个散发情况相同且平面布置和大小也相同,只是层高不同的车库,按有害物稀释计算的排风量是相同的,但按换气次数计算出的排风量是不同的。 正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园林人都该知道! 所以需要了解的规范有: 园林景观设计包含内容有土建构造部分(景墙、亭廊、钢构花架等)、水电安装部分(喷灌、灯光、弱电等)、植物部分。所以需要了解的规范有: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钢结构设计规范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木结构设计规范 12、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一、图纸排列顺序 为了使设计师能够较好地向甲方表达其设计意图,又使施工者有较完整的施工依据,减少施工中的变更、拆改项目,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因此要求设计师必须图纸齐全,排列有序(按以下顺序排列)。 1.封面(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2.目录(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3.工程概况 4.设计说明 5.装饰工程项目表(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6.施工图纸(总平面图、总天花平面图、平面、天花、立面、大样详图等) 二、图纸内容要求 利用正投影原理所绘制的平面、立面、剖面图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与其现场施工交流的语言。 设计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充分的表达给客户及施工人员,设计师就必须掌握设计的图纸规范;正投影制图要求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工具,在图纸上作的线条必须粗细均匀、光滑整洁、交接清楚。 因为这类图纸是以明确的线条,描绘建筑内部或者外部装饰空间的形体轮廓线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所以严格的线条绘制和严格的制图规范是它的主要特征。 1. 封面(按设计院统一制作的模板打印) 2.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必须标有正投影图的图号、图名及备注。图名是按图纸编排顺序,从第一页施工图开始编号。 3.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内容应反映出建筑工地的大体格局、工程地址、设计部门、工艺级别、设计风格等。 4. 设计说明 5. 装饰工程项目表 必须标明装饰工程涉及的每个空间的顶面、墙面、地面、家具、踢脚、门窗、及套和装饰工程的外部装饰的材质、品牌、规格、颜色,以便甲方及观者对装饰工程的主材及建议的色彩、配饰思路更清晰。 6. 施工图纸: (1)平面布置图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

▌一、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的确定为停车场建筑面积进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据,小型车每车位约30~40㎡。以上指标均包括--停靠位和车道以及墙、柱等建筑构件面积。 实际工程统计表明,地下停车库平均每车位约37~47㎡,室外停车场平均每车位约27~37㎡。 【案例】恒大停车位尺寸要求 中高端/中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400mm×5300mm。 高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虑5%数量的2700mm ×6000mm车位)。 ▌二、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 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往往规模较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范围内,避免向外蔓延,需将地下车库按一定面积划分为防火分区。 《规范》规定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4000㎡。 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规定: (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这是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在火灾情况下,都应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吸效地进行双向疏散。但若不加区别地多设出口,会增加车库的建筑面积及投资。因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 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人。 b.IV类汽车库,即停车数不超过50辆的汽车库。 c.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手法

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手法 摘要:基于国家的战略性发展需要,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热烈的开展起来。而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便是乡村的入口,入口是一个乡村的“门脸”,是一个乡村的启始,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论文期望能够通过分析研究乡村中的入口标识、景观构筑物、植物配置等入口景观构成元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旨在提升乡村的形象与竞争力。使之能够更加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创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入口景观。 关键词: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美学 一、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概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十分迅速,城市发展也非常迅猛。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乡村建设的问题被逐渐重视起来,“美丽乡村”也应运而生。许多地区开始大力推行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的特色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美丽乡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二、美丽乡村入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研究核心是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外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早,德国区域地理学家于年首次釆用了“景观生态学”一词,并且根据欧洲区域地理学和植被研究的传统将景观生态学做了定义。我国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通过对国外理论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近年来的发展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现代景观生态学指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有三种:斑块、廊道、基质。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型成为了

景观生态学的一种理论表达,也是用景观生态学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元素,与周围的基质有着不同的物质组成。斑块的内容很丰富,表现在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等多方面。廊道是联通各个斑块的通道,也是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或者带状结构,廊道其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容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斑块或者基质的作用关系。基质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由于人的活动范围的扩大、活动内容的增加、活动频率的提高,自然斑块日益减少,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和显著。那么如何在设计中既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又能减少对资源的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2.景观美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从属于环境美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的出发点是审美。通俗的讲,其主要的关注点是景观到底美不美,景观美学以审美特征、审美构成以及审美的心理活动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等来判断景观的美学性。景观美学不仅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工景观也是景观美学的研究范围。如,各种大自然的景观、人文景观中的雕塑景观、传统建筑等以及人工景观中的各种景观构筑物都可以被研究。 三、美丽乡村入口景观的提升策略 1.突出入口标识在我国现在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许多乡村正在贯彻落实党的纲领,但是,很多的投资商只关心建成的项目的经济回报,对于美丽乡村的定位也不是很明确,导致在入口景观的打造上并不明确,和乡村的文化、历史等背景契合度低,大部分的美丽乡村的入口区域景观十分雷同,游客很难在参观时有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不太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当地的文化。在设计时应当能够先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能够将当地特色融入到入口标识之中。 2.丰富功能性在调研了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几个建成的美丽乡村之后,我们发现,许多美丽乡村的入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0-19 22:47 |提问者:dongyacong 最佳答案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 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 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 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4.汽车坡道做法设计 汽车坡道的做法在图集88J1-1(工程做法)和88J9-2(室外工程)中有很多种,从面层上区分有混凝土坡道、水泥金钢砂防滑坡道、铺台工砖坡道、花岗岩坡道、环氧防滑涂料坡道等几种。汽车坡道面层的主要做用是防滑,防滑做法不外乎三种情况:(1) 材质本身外麻面,利用材质的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麻矿场砖面层、毛面花岗石面层,环氧防滑涂料等面层,防滑效果一般;(2) 材质本身平滑,设计中 通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面层等防滑效果中等;(3) 材质本身平滑,设计施工中做出宽度和深度不同的凹槽,以此达到防滑效果,如凹线细石混凝土坡道,开凹槽花岗石坡道等防滑效果好。实践中这三种面层做法的防滑效果越好的,其舒适性越差,使用时做凹槽的坡道噪声很大,行车时的振动也很利害,不很舒服。前两种做法在雨雪天气,特别是冬天汽车坡道上有积雪时,行车有打滑现象,地下车 库的有安全隐患。目前很多汽车坡道在开口部位加阳光板罩棚等屋盖措施,可有效避免有雪残留在汽车坡道上,所以设计中如果汽车坡道开口部位有盖时,应采用前两种做法,最好是第一种做法;当开口无盖时,应采用由凹槽的第三种做法。如果开口无盖也采用前两种做法,需要车库值班人员及时清理积雪。 这种做法用于人行坡道还可以用于汽车坡道很不可取。噪声大,振动大不说,凸出的尖角很快就有很多被汽车压坏,减弱防滑效果。这样的做法在设计中不宜采用。正确的做法如上图2所示,横向做出凹槽。凹槽的间距不宜过密。实践中凹槽间距100~170mm,深度60~70mm为宜。

居住小区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不仅指的是建筑形态和建筑布局,还指的是居民的居住环境、社会文化、身体以及心理的整体性,我们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内外结合的进行设计。整体性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空间立面的整体性:对于入口空间立面的设计来说,我们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入口空间与外部环境的相互统一; (2)区域文化的整体性:我们要在保持地方特色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来进行入口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把入口空间景观的设计与地域文化以及地方特色相互融合,让自己的设计方案体现出地域性。2、以人为本原则 小区入口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因此在设计小区入口空间的景观时我们需要从人们的使用行为和心理行为出发,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同时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居住者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在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少于3步,踏步的高度不宜高于0.15m,宽度不低于0.3m等。 (2)无障碍:为了能够给伤残人士和活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应该考虑到无障碍的设计,例如盲道、残疾人坡道等等,要保障所有人无障碍的出入。

(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椅,可以设在花坛或者锻炼中心附近,既可以提供方便,又可以带来美的享受。另外,在入口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让居住者生活在一个有安全又赏心悦目的环境之中。 3、满足住宅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小区入口空间作为小区与外部环境的界限,是小区在城市中存在和发展的手段,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需要满足小区的设计要求以及城市规划的要求,并把协调性和美观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在设计上可以预先考虑小区入口开设的方向,如何开设可以更好地与城市融合。例如,江宁某小区的地址在城市主干道上,它的主入口就设在城市主干道的对面,方便了居民与城市的联系,同时还在入口前设置了一个大型广场,让居民缓解了城市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感,层次丰富的景观也减弱了城市对小区的影响。(见附图一) 4、标志性原则 入口作为一个小区的标志,应当表现出它所无与伦比的识别性,可以让居民一眼看到就产生归属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入口空间的植被、铺装以及大门的形式、整体的色彩和图案来表现,让人感觉的并非是视觉刺激,而是和谐共生。其次,可以通过形态、色彩及质感等来形成视觉界面,再加入吸引人眼球的标志、小装饰及符号等来加强存在感,例如台阶、坡道、柱头等。最后,通过对入口两边的道路进行装饰来突出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各种景观小品来进行引导,让居民更容易识别。

景观设计相关规范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 1 总则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2.1.3 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光环境 2.2.1 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2.2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2.3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通风环境 2.3.1 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2.3.2 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

(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得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得雨水排出。 4、汽车坡道做法设计 汽车坡道得做法在图集88J1-1(工程做法)与88J9—2(室外工程)中有很多种,从面层上区分有混凝土坡道、水泥金钢砂防滑坡道、铺台工砖坡道、花岗岩坡道、环氧防滑涂料坡道等几种。汽车坡道面层得主要做用就是防滑,防滑做法不外乎三种情况:(1) 材质本身外麻面,利用材质得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麻矿场砖面层、毛面花岗石面层,环氧防滑涂料等面层,防滑效果一般;(2) 材质本身平滑,设计中通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面层等防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及处理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及处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限的建筑面积难以满足现实发展之需求,因此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地下室的设计与建设上。本文将对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处理方法;研究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房价上涨,土地紧缺等现象,使人们的居住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大多的单位通过采用半地下室或全封闭地下室作为工作或停车场地,达到房屋面积使用最大化。然而,对于半地下室和全封闭地下室而言,采光率差,通风效果不理想等诸多现实问题限制了地下室空间最大化合理利用。本文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改善设计方案,对地下室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进行研究。 1、地下室自然通风设计 通常情况下,地下室自然通风主要依靠风压与热压方法予以实现,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与热压基础上的自然通风形成过程,分别如下图所示。在地下室进深较小位置多利用风压通风,进深较大位置则多利用热压通风。地下室就属于进深较大的空间,可将风压与热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主要研究在风压通风的基础上利用热压通风,实现自然通风。在试验中,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高温,达到模拟环境效果,使室内外有一定的温差,来实现热压通风;利用内置幕墙装置,增大室内外与室内压力差。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烟,能很直观的看到通风效果。 2、自然采光设计 为增强地下建筑室内中的采光效果,可适当地增加采光窗口的面积,不仅将直射光引入地下室,而且还应利用光自身的反射原理,将光线引入到地下室中,从而增加采光的进深;同时,还可以利用光纤的漫反射原理,使光线得以有效的发散,扩大采光之面积。通过增加采光窗面积,可增加地下建筑室内开敞感,降低封闭感、压抑感。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采光设计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建筑立面造型、室内的空间布局等,在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地下室采光问题。因此,在地下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建筑立面造型和室内空间布局,结合技术手段来解决地下室自然采光问题。 地下室的天光照明和天然采光均匀度随着窗地比的增加而上升,达到最高点后下降;内部反射效果变化不大,随着窗地比的增加而略有微弱增加。因此,在进行基本条件相同的矩形房间自然采光设计中,应结合功能要求,找出合适的

地下停车库设计要点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 地下车库建造已经是现代城市地产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几乎每个住宅项目都要进行地下车库的设计。而地下车库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决定了前期的建设成本投入和后期的使用和安全。这里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总结工作实践经验的方式整理了住宅地下车库设计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地下车库;车位;层高;防火;通风排烟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用地已十分紧缺,城市停车立体化已然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而在城市停车立体化体系中最让人们认可的莫过于地下停车。然而,地下停车相对于地上停车而言,其建设成本更高,结构更加复杂,火灾危险系数更大,因此地下车库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地下车库的总平面布置、地下车库出入口、柱网及车位车道、层高、采光通风、防排水、通风排烟、防火和疏散等来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来指导地下车库的设计,同时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地下车库的使用方便性和安全性。 正文: 1、总平面布置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总平面设计不同于地面停车场设计,影响地下停车库总平面布置的限制性因素往往更多的是住宅的结构体系(如核心筒剪力墙)的影响。 为满足容积率、建筑密度、退距和空间品质及使用的基本要求,住宅结构体系往往会将地下停车库划分的零零碎碎,停车效益极差,使用也不方便,尤其是高层住宅结构体系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设计构思初期就应结合总体布局和周围坏境综合考虑地下车库的总平面布置。根据停车容量越大停车效率越高的特点,有必要将停车空间尽可能的集中布置。 具体做法如下: (1)、住宅楼尽量沿基地周边布置,留出集中停车空间。 (2)、住宅楼多栋组合布置。 (3)、优化住宅结构体系,使其与地下室柱网相匹配。 另外地下停车库总平面的布置还必须兼顾结构安全、场地高差、住区使用方便以及对住区环境干扰的影响。

景观设计要求

一、总体设计要求 1、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 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中心广场周边及小区东、西、北三个主入口等设计。 3、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 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西北 高层住宅区域与“8字路”环形区域高差相差4~5米,“8字路”环形区域与东侧花园洋房高差相差4~5米,充分考虑园区的自然高差,可设计为自然坡地搭配点景植物,形成条纹状景观机理。 5、创造出层次丰富的五重垂直绿化,营造出富有生命灵动气息的生活体验; 6、景观设计要兼顾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还原自然面貌,创造自然、生态、 休闲、景观,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7、控制软硬景比例;控制乔木和大灌木占总成本比例;在有限硬景总成本下,减少面积,做出精 致感;园区公共区域车、人行道路石材硬铺不宜采用大块材料,主要是易破碎和色差不好处理; 园区道路不宜人为过度弯曲,浪费材料、铺贴费用; 8、对整个小区的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对缺陷的地方比如配电间、车库出口等要进行优化处理; 9、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要求; 10、水体多布点状壁泉、点状涌泉或溪流,减少大面积水体。 二、竖向设计 1整体设计原则 1.1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 1.2要根据有色院景观设计方案及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 并应时时跟进调整; 1.3 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协调; 1.4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边坡支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 1.5景观的竖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考虑,地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 最小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 1.6 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 护坡;以项目原生地貌为设计雏形,依势造出台地、坡地景观,自上而下随着地势层层 递进借势建园,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2、设计原则:

车库入口景观设计

Tong Zhou Parcel
Landscape Detail Concept Design Report
同舟地块
园林方案设计成果
Typical Garage Entrance 典型的车库入口
The visual prominence of the garage entry points are minimized. The mouth of the garage is covered with a black metal trellis structure that will cast shadows and create a more complex edge that will keep people from looking directly into the garage space. Pedestrian access from the street level to the courtyard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each garage entry. The pedestrian access steps is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of a hanging garden that brings a sweep of landscape and planting between the buildings.
尽可能降低车库入口在视觉上的突出感。车 库门用黑金属格架结构覆盖。该格架会投下 阴影,形成更复杂的边缘,从而防止人们直 接看入车库。从街道层至庭院层的行人入口 与每个车库入口相联系。行人入户台阶是一 个垂悬的花园的组成部分,该花园在建筑间 形成了景点及绿化区。
3
2
1
1
Black Trellis 黑色格架 Hanging Garden 垂悬的花园 Pedestrian Access 行人入口
2
3
NOTE: 1. Drawing is not to scale 2. All dimensions in millimetre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注: 1. 此图不按比例 2.除另外说明外,所有尺寸 单位为毫米
142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