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媒介昆虫的形态观察,熟悉昆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2.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3.了解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一)挂图

1.昆虫构造模式图。

2.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形态图。

(二)标本

1.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

2.各种虻的针插标本。

(三)器材

1.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

2.标本针、眼科弯头镊子、表玻璃(或培养皿)、尺;

3.多媒体、幻灯机、显微镜投影仪(电视机、投影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机)及显微投影仪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昆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2.教师讲解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操作要领。

3.学生分组后独立取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分别肉眼及在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它们的形态构造。

4.取各种虻的针插标本,观察其形态构造特点。

5.清理实验用品,完成课堂作业。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媒介昆虫的成虫针插标本,主要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着重观察其体表颜色、头、胸、腹及翅脉特点。

2.媒介昆虫的浸渍标本,用肉眼、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着重观察其外部形态。

3.昆虫口器、翅等的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其构造。

4.按有关标本管理要求,将本次实验用标本放回原处。

五、实验报告

1.在虻的形态图中,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2.简述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的形态特征。

附:参考资料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采集昆虫标本,首先应了解这些采集对象的发育规律和生活习性。如有些昆虫较长时间地寄生于畜体的皮肤和体表,但另一些昆虫仅短时间地附着于畜体上吸血,因此其采集方法不尽相同。

采集昆虫标本时,必须牢记昆虫皆是雌雄异体,防止缺少雄虫,将给鉴定带来困难。

1.昆虫标本的采集。

(1)动物体表昆虫的采集。

在畜禽体表,常有吸血虱、毛虱、虱蝇和蚤等寄生,在检查发现后用手或小镊子捏取,或将附有虫体的羽或毛剪下,置于培养皿中,再仔细收集。

畜体上的蚤类,大多活动性较强,捕捉困难。可以用撒有樟脑(naphthalene)的布将畜体包裹,数分钟后取下布,则蚤落入布内。也可用杀虫药喷洒畜体,待其死亡后采集。

蝇蛆多寄生在家畜体内。除牛皮蝇寄生于畜体背部皮下时,可用手挤压而得到标本外,其它蝇蛆多需在解剖家畜时,在其寄生部位发现。

(2)周围环境中昆虫的采集。

①双翅目吸血昆虫成虫的采集。在畜舍内,阴暗、潮湿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白天常有大量蚊类栖息,采集时可用一大口径试管扣捕。夜间可在畜体上用试管扣捕。吸血的蝇、虻、蚋可在畜舍内或动物体上用手或试管捕取,也可以用捕虫网在畜舍周围捕取。但捕虫网不应在家畜附近挥舞,以免引起家畜惊跑。

②畜舍地面和墙缝内昆虫的采集。在畜舍和运动场的疏松潮湿的土中,常可见到牛皮蝇、马胃蝇或羊狂蝇的成熟幼虫(应考虑其季节性)或蛹,可将其收集。如欲获得其成蝇,则应连同沙土收集于广口瓶中,罩以纱布,待其在瓶中羽化。

多数昆虫的鉴定分类,均以其外部形态结构为依据。可直接在解剖镜下或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制成永久装片标本观察。

2.昆虫标本的保存。收集到的昆虫,根据其种类的不同或今后工作的需要,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保存。

(1)浸渍保存。本法适用于无翅昆虫(如虱、虱蝇和蚤,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和蛹)。如采集的标本饱食有大量血液,则在采集后应先放一定时间,待体内吸食的血液消化吸收后再固定。固定液可用70﹪酒精或5~10﹪的福尔马林。但用专门的昆虫固定液效果更好,其配方是在120ml的75﹪酒精中,溶解苦味酸12 g,待溶后再加入氯仿20ml和冰醋酸10ml。当虫体较大时,浸入70﹪酒精中的虫体,于24小时后,应将原浸渍的酒精倒去,重换70﹪酒精。在昆虫固定液中固定的虫体,经过一夜后,也应将虫体取出,换入70﹪酒精中保存。在保存标本用的70﹪酒精中,最好加入5﹪甘油。浸渍标本加标签后,保存于标本瓶或标本管内,每瓶中的标本约占瓶容量的1/3,不宜过多,保存液则应占瓶容量的2/3,加塞密封。

(2)干燥保存。本法主要是保存有翅昆虫,如蚊、虻、蝇等的成虫,又分为针插保存和瓶装保存两种。采集到的有翅昆虫,应先放入毒瓶中杀死,毒瓶的制备如下:氯仿毒瓶是取一大标本管(长3寸,直径1寸),在管底放入碎橡皮块,约占管高的1/5,注入氯仿,将橡皮块淹没,用软木塞塞紧(不可用橡皮塞)过夜,此时氯仿即被橡皮块吸收,然后剪取一与管口内径相一致的圆形厚纸片,其上用针刺穿若干小孔,盖于橡皮块上即可。氯仿用完后,应将圆纸片取出,再度注入氯仿,处理方法同前。使用时,将活的昆虫移入瓶内,每次每瓶放入的昆虫不宜过多。昆虫入毒瓶后,很快即昏迷而失去运动能力,但需待5~7分钟之后方可完全死亡。死后,将昆虫取出保存。

①针插保存。本法保存的昆虫,能使体表的毛、刚毛、小刺、鳞片等均完整无缺。并保有原有的色泽,是较理想的方法。插制大型昆虫,如虻、蝇等,可将虫体放于手指间,以2号或3号昆虫针,自虫体的背面、中胸的偏右侧垂直插进。针由虫体腹面穿出,并使虫体停留于昆虫针上部的2/3处,注意保存虫体中胸左侧的完整,以便鉴定。对小型昆虫如蚊、蚋、蠓等,应采用二重插制法。即先将00号昆虫针(又称二重针)先插入硬纸片或软木条(硬纸片长15mm、宽5mm的一端,并使纸片停留于

00号昆虫针的后端,再将此针向昆虫胸部腹面第二对足的中间插入,但不要穿透。再以3号昆虫针在硬纸片的另一端,针头与00号昆虫针相反而平行的方向插入,即成。在缺少00号昆虫针时,可用硬纸片胶粘法,即取长8mm和底边宽4mm等腰三角形硬纸片,在三角形的顶角蘸取加拿大树胶少许,粘着在昆虫胸部的侧面,再将此三角形硬纸片的另端,以3号昆虫针插入。插制昆虫标本,应在新采集到时进行,如虫体已干,则插制前应使虫体回软,以免断裂。标签一般用硬质纸片制成,长15mm、宽10mm,以黑色墨水写上虫名、采集地点、采集日期等,并将其插于昆虫针上,虫体的下方。将插好的标本,以解剖针或小镊子将虫体的足和翅等的位置加以整理,使其保持生活状态时的姿势,而后插于软木版上,放入20~35℃温箱中待干。烘干后的标本,整齐地插入标本盒中,标本盒应有较密闭的盖子,盒内应放入樟脑球(可用大头针烧热,插入球内,再将其插在标本盒的四角上),盒口应涂以二二三油膏,以防虫蛀。标本盒应放于干燥、避光的地方。在梅雨季节,尤应减少开启次数,以防潮湿发霉。

②瓶装保存。大量同种的昆虫,不需个别保存时,可将经毒瓶毒死的昆虫,放在大盘内,在纱橱中或干燥箱内干燥,待全部干燥后,放于广口试剂瓶中保存。在广口试剂瓶底部先放一层樟脑粉,上加一层棉花压紧,在棉花上再铺一层滤纸。将已干的虫体逐个放入,每放入少量后,可放一些软纸片或纸条,以使虫体互相隔开,避免挤压过紧。最后在瓶塞上涂以木馏油或二二三油膏,塞紧。在瓶内和瓶外应分别给以标签。

3.昆虫标本的制作。为了工作的需要,可将小昆虫的整个虫体或昆虫身体的某些部位制成装片标本。制片的准备工作是先将虫体或其局部浸入10%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煮沸数分钟,使虫体内部的肌肉和内脏溶解,并使体表软化透明,便于制片观察。较大的虫体,浸入氢氧化钾溶液后,尚可用昆虫针在虫体上刺些小孔,以利虫体内部组织的溶出。身体较柔软的昆虫或幼虫,也应浸入10%氢氧化钾溶液中,待虫体软化透明后制片。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的虫体,应在水中洗去其碱液再行制片。其后的操作如下:

(1)加拿大树胶封片。取已准备好的昆虫虫体或虫体的一部分,经30%、50%、70%、85%、90%、95%各级酒精逐级脱水,最后移入无水酒精中,使其完全脱水;再移入二甲苯或水杨酸甲酯中透明;透明后,取出置于载玻片上,滴几滴加拿大树胶,覆以盖玻片即成。本法经过各级酒精所需的时间,依虫体的大小而各异,一般需15~30min,较大的虫体时间要长一些。

(2)洪氏液封片。取洪氏液滴于载玻片上,再取以氢氧化钾溶液处理过并经洗净的小型昆虫虫体,无需脱水,直接移入洪氏液中,加盖玻片盖好即成。洪氏液是以鸡蛋白50ml,福尔马林40ml,甘油40ml三者混匀于瓶中,加塞振荡,彻底均匀后待其中气泡上升逸去;最后倒入平皿中,置干燥器内吸去水分,待液体仅占原容量的1/2时,取出装入瓶中,密封待用。

(3)甘油明胶封片。甘油明胶是在6份水中溶入1份明胶,溶后,加入甘油7份混匀,并加入石炭酸1%,加温15 min制成。另可用培氏胶液(Berlese’s fluid),是用阿拉伯胶15g溶于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葡萄糖浆(每100ml水中含糖68 g)10ml,醋酸5ml,再加入水化氯醛100g,即成。

用以上两种封片剂的任何一种时,氢氧化钾溶液处理过的虫体经洗净后均无需脱水,直接放于载玻片上,除去多余的水分,滴加甘油明胶或培氏胶液,加盖玻片封固即成。

以上各法中,以加拿大胶封制的装片保存较久;其余各法的封固剂,时间过久后,会失去水分而干裂,有时在盖片周围用油漆环封,以减少水分散失,延长保存时间。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分的丧失。

(二)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描述及插图。

1.外部形态。昆虫具有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身体两侧对称,附肢分节,不同部分的体节相互愈合而形成头部、胸部和腹部。随着身体的分部,器官趋于集中,功能也相应有所分化。头部趋于摄食、感觉;胸部趋于运动和支持;腹部趋于代谢和生殖。(图14-6)

(1)头部。昆虫的头部有眼、触角和口器,有复眼(compoumd eye)1对,系由许多六角形小眼组成。还有很多昆虫尚有单眼(ocellus)。复眼为主要视觉器官。有触角1对,由许多节组成,着生于头部前面的两侧。第一节为栖节(scape),第二节为梗节(pedicel),其余各部分统称为鞭节(flagellum)。触角的形状和节的数目随昆虫种类不同而异。触角的功能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至少有触觉、嗅觉及湿度感觉等功能。口器是昆虫的摄食器官,由上唇(labrum)、上咽(epipharynx)、上颚(maudible)、下颚(maxilla)、下咽或小舌(hypopharynx)及下唇(labium)六个部分组合而成。由于昆虫的采食方式不同,其口器的形态和构造亦不相同。与家畜关系重要的昆虫,其口器有咀嚼式、刺吸式、刮舐式、舐吸式及刮吸式五种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由一个上唇、一个下唇、一个下咽、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五个部分组成。上唇位于口器的前方,悬垂于唇基的下方。上颚位于上唇的后方,用以切碎和咀嚼食物。下颚位于上颚的后方,附有下颚须(maxillary palpus)。下咽是两个下颚间的一个袋形构造,其基部有涎腺管通入。下唇位于口器的后方,有下唇须(labial palpus)。例如食毛虱。咀嚼式口器是比较原始的,其它各型的口器均由此种口器演变而来。(图14-1)

图14-1 咀嚼式口器(引自孔繁瑶,1981)

Ⅰ.上唇Ⅱ. 上颚Ⅲ.下颚 1.下颚须 2.茎节 3.轴节 4.外叶 5.内叶

Ⅳ.下唇 6.下唇须 7.侧唇舌 8.中唇舌 9.颊 10.亚颊

② 刺吸式口器。 由一个上唇咽、一个下唇、一对上颚、一对下颚和一个下咽共五部分组成,均成细长的针状构造。下唇背面凹陷,形如带槽的管子,成为口器其它附件的鞘,其末端为小唇。下唇的背面为上唇咽,其两侧向下凹曲成为深槽。下咽是较窄的片状构造,位于上唇咽下方,食物管由上唇咽和下咽相对而成,向后通入口,在下咽内有涎腺管通入。在食物管的两侧有一对刀状的上颚和一对锯齿状的下颚,用于穿刺皮肤,吸食血液。例如蚊、蠓等。(图14-2)

③ 刮舐式口器。 其构造基本上与刺吸式口器相似。唯口针粗大,适应于刮切或穿刺较厚的动物皮肤,舐吸血液。上唇咽位于口器的背面,其基部宽大,向末端逐渐变细。在上唇咽下方有一对刀状的上颚和一对锉状的下颚,后者基部与下颚须相连。下咽比较细长,形成食物管的底壁,内有一条涎腺管通过。下唇位于口器的腹面,其背面有纵沟,口器的其它部分都包存在唇沟内,其末端有两个唇瓣,在唇瓣上有很多似气管的结构,称“假气管”,能舐吸血液或其它液体食物。例如虻类。(图14-3)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图14-2 刺吸式口器(引自孔繁瑶,1981)

1.触角

2.下颚须

3.上唇咽

4.上颚

5.下颚

6.下唇

7. 下咽

8.唇瓣 图14-3 刮舐式口器(引自孔繁瑶,1981) 1.触角 2.下颚须 3. 下唇4.上唇咽 5.下咽 6.上颚 7.下颚 8.唇瓣

④ 舐吸式口器。 由上唇咽、下咽和下唇三部分组成。上颚和下颚均已退化,仅留下颚须,故不能穿刺吸血。上唇咽位于口器的背面,呈宽刺刀状,两边向下作成一槽。下咽呈窄刺刀状,居上唇咽下面,其内有涎腺管通过。采食时上唇咽与下咽相对作为食物管。在口器腹面有短而发达的下唇,末端有唇瓣具有强大舐吸能力。唇瓣的结构与刮舐式口器相似。采食时,喙伸出,唇瓣紧贴在食物上,能吸食液体或半液体食物;静止时,喙收存在头部下面的一个凹穴内。例如家蝇、绿蝇等。(图14-4)

⑤ 刮吸式口器。 构造与舐吸式口器相似,唯下唇细长而发达,其末端唇瓣角质化,唇瓣上有明显的角质齿,具有刮破动物皮肤的能力,吸食血液。例如螫蝇、角蝇等。(图14-5)

1 7

2

5 4

3 6 2

3 1

4

5 6

图14-4舐吸式口器(引自孔繁瑶,1981)

1.触角芒

2.触角

3.上唇咽

4.下唇

5.上唇咽

6.下咽

7.唇瓣

图14-5刮吸式口器(引自孔繁瑶,1981) 1.触角芒 2.下唇3.下颚须 4.上唇咽 5.下咽 6.唇瓣

(2)胸部。胸部由前胸(prothprax)、中胸(mesothorax)和后胸(metathorax)三节组成。每一胸节又由背板、侧板和腹板构成。以中胸最为发达,各胸节的腹面均有足一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由基部起依次分为基节(coax)、转节(trochanter)、股节(femur)、胫节(tibia)和跗节(tarsus),跗节又分1~5节不等,跗节末端有爪(claw)、爪间有爪间突(empodium)和爪垫(palmula)等。

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的背侧各有1对翅,分别称前翅和后翅。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仅留棒状突起,称平衡棒(halter;balancer);有些昆虫翅完全退化,如虱、蚤等。翅具有翅脉(vein)和翅室(cell)。

在前胸和中胸与中胸和后胸之间各有气门一对。

(3)腹部。昆虫腹部由8节组成,但有些昆虫的腹节相互愈合,通常可见的节数没有那么多,如蝇类只有5~6节。腹部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第1~8个腹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spirucle)。

体被由几丁质(高分子含氮多糖)及其他无机盐沉着变硬而成。它不仅有保护内部器官及防止水分蒸发的功能,而且能与其内壁所附着的肌肉一起完成各种活动和支持躯体的作用。其功能与脊椎动物的内骨骼十分相似,因此称为外骨骼。

2.内部构造。

(1)体腔。为混合体腔,因其充满血液,所以又称为血腔。心脏呈管状,位于消化管的背侧,循环系统为开管式,血液自心脏流出,向前行至头部,再由前向后,进入血腔,又经心孔流入心脏。

(2)呼吸系统。少数直接利用体表,多数利用鳃、气门或书肺来进行气体交换。鳃是体壁外突形成的薄膜状构造,其中富含血管,因而能保证血液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气管由体壁向内凹陷形成,不分支或分支成网状,贯穿全身而以气门开口于体外。书肺也是体壁内陷而成,内有书页状突起,在书页状突起中有血管分布,因此可进行气体交换。

(3)感觉系统。神经主干位于消化管腹侧,许多神经节随着体节的愈合而合并。感觉特别发达,具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昆虫有复眼和单眼,复眼由许多小眼构成,能感受外界运动中的物体。单眼用于感光。

(4)消化系统。分前、中和后肠三部分。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和前胃,是贮存和研磨食物的地方;中肠又称为胃,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分;后肠包括小肠、直肠和肛门,能吸收肠腔中的水分及排出体外。

(5)排泄系统。通过马氏管行使排泄功能。马氏管是中、后肠交界处的肠管管壁向血腔突出的一些盲管,它从血液中收集废物,排入后肠,在那里把多余的水分重新吸收回体内,剩余的尿酸再随粪便排出体外。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有的为雌雄异形。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副性腺、阴茎及生殖孔等构造,还常有由脚须末端形成的交配器。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副性腺、生殖孔、生殖腔(阴道)等构造。不同虫种各部分构造的形态和大小有一定差异。

图14-6 昆虫的外部形态(引自汪明,2003)

1头 2胸 3腹 4前翅 5后翅 6前足 7中足 8后足 9复眼 10触角 11口器

12前胸 13中胸 14后胸 15气孔16腹板 17侧板 18产卵器 19尾须 20背板

(三)蚊、蝇(家蝇、舐蝇、虱蝇等)、蚋、虻、蚋、库蠓及白蛉的形态特征描述及插图。

1.蚊。属蚊科(Culicidae)。蚊是一种细长的昆虫,体狭长,翅窄,足细长。体长5~9mm,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呈球形,两侧各有一对大的复眼。头部前下方正中有一个细长的喙(口器),口器刺吸式,由上唇、下唇、舌各一个和上颚、下颚各一对组成。雌蚊的上、下颚发达,能穿刺皮肤吸血,而雄蚊的上、下颚不发达,不能穿刺皮肤吸血。在喙的两侧有下颚须1对,由3~5节组成。在下颚须两侧有一对触角,系由15~16节组成。雄蚊在触角上的毛密而长,而雌蚊触角上的毛稀而短。胸部的前、后胸退化,仅中胸发达,中胸背部有1对翅,在翅上有翅脉和鳞毛。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胸部下面有3对足。腹部由10节组成,通常仅8节,末端二节特化为外生殖器。腹部前八节的两侧各有1对气孔。(图14-7)

图14-7 蚊(引自杨光友,2005)

2.蝇。

(1)家蝇。家蝇属(Musca)为非吸血性蝇类,在我国常见的为舍蝇和家蝇。二种形态相似,长6~9㎜,体中型,少数小型,深灰色,眼红褐色,触角芒的上下面均有毛。口器舐吸式,悬垂于头下部,末端膨大。复眼具纤毛或微毛。胸部背板有4条宽度相等的黑色纵纹。翅透明,第四纵脉呈角状向上弯曲,其末端与第三纵脉相靠近。腹黄色,背面中央有一暗色纵纹。(图14-8)

(2)丽蝇。 丽蝇属(Calliphora )的蝇类是一种体色青黑,有金属色泽的大型蝇种,体上毛刺较多,其中红头丽蝇(C.erythrocephala )最为常见。头部两颊为红棕色,舐吸式口器,胸背前缘中央为两细窄的黑色条纹。第3期幼虫前细后粗,位于第一胸节两侧的前气门,具8~10个孔突,体后端平齐,凹窝内有两个后气门。第三期幼虫前端尖,前气门指突多,体节上有数行小刺。体后端平齐,在平齐面的凹窝内有2个后气门。幼虫滋生生于创伤口的腐败组织内。(图14-9)

(3)绿蝇。 绿蝇属(Lucilia )的蝇类成蝇体表呈绿色或铜绿色,并有金属光泽,中型蝇种,体长约5~10mm 。头部两颊为银色或金色,舐吸式口器,体表毛刺较少。第3期幼虫体型较小,体长约10mm,似丽蝇蛆,前气门10~12个孔突。幼虫滋生于动物的腥臭腐败的创伤口组织内或尸体内。常见种为有丝光绿蝇(Lucilia.cericata )和凯撒绿蝇(L.caesar )。(图14-10)

图14-8 家蝇雌虫(引自孔繁瑶,1997)

图14-9 丽蝇成蝇(引自孔繁瑶,1997)

(4)污蝇。 污蝇属(Wohlfhrtia )的蝇类成蝇为灰白色,具有黑色斑纹,无金属光泽的大型蝇种,体长约10~18mm 。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带,腹部背面浅灰色。第3期幼虫体长约10~17mm ,前端尖细,到第8节处最宽,每节上有向后的小刺。前气门有5~6个孔突,后气门环不完整。幼虫滋生于动物流血的创伤口内。常见种为黑须污蝇(W.magnifica )。(图14-11)

(5)伊蝇。 伊蝇属(Idiella )伊蝇属的蝇类成蝇体长约8~9mm ,舐吸式口器,未吸血幼虫乳白色,吸血后变为红色,有1对锐利的口前钩。常见种为三色伊蝇(I. tripartita )。

(6)螫蝇。 螫蝇属(Stomoxys )的厩螯蝇(S.calcitrans )是吸血蝇类。成蝇呈暗灰色,长6~8 mm ,外形似家蝇,体中型,眼高无毛,颊很低,刮吸式口器,喙细长,唇瓣小而角质化,喙从口器窝向前伸出,静止时不缩入口器窝内。下颚须1节,其长度不及中喙的一半。触角芒仅上侧具有长纤毛。胸部呈灰色,胸背板上具有四条不完整黑色纵纹。翅透明,第四纵脉向上呈轻度的弧状弯曲,与第三纵脉有较宽的距离。前胸基腹片向前扩展,两侧具有刚毛,前胸侧片中央凹陷处有纤毛。腹部呈灰色,在第二和第三节腹背板上有三个黑色圆点,一个居中,位于节的基部;两个居侧,位于节的后缘。(图14-12)

(7)角蝇。 角蝇属(Lyperosia ) 的蝇是吸血蝇类。在我国常见的有东方角蝇(L.exigua )。角蝇成虫呈灰黑色,体型比螫蝇小,长约3~5㎜。口器为刮吸式,喙较短,触角芒仅5侧有毛。胸部背板上有四条黑色纵纹,其中间两条较为明显。翅透明,第四纵脉似螫蝇,稍向上作弧形,弯曲更小。腹部为深灰色,腹背中央具有一条黑色纵纹。(图14-13)

图14-11 污蝇成虫(引自孔繁瑶,1997) 图14-12 厮螯蝇(引自杨光友,2005)

(8)绵羊虱蝇(Melophagus ovinus )。 虫体长4~6mm ,翅退化,体表呈革质,密被细毛。头短而宽,与胸部紧密相连,不能活动。头部和胸部均为深棕色。具有刺吸式口器,复眼小,椭圆形,两眼间距离大。触角短,位于复眼前方的触角窝内。胸部暗褐色,腹部大,呈卵圆形,淡灰褐色。肢强壮并有粗壮的爪。(图14-14)

(9)犬虱蝇 (Hippobosca capensis )。 雌蝇体长8mm ,雄蝇长6.8mm ,体扁,有翅,但不作长距离飞翔。体表角质,毛少而发亮,头胸界限明显,具有刺吸式口器,复眼大,触角两节呈球状陷入窝内,胸部背面有深棕色纹,腹部大,褐色,呈囊状。

3.虻。 虻属于虻科(Tabanidae ),我国已记载的虻约有151种。虻为大、中型吸血昆虫,体粗壮,虫体的颜色随虻的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呈灰色或黄色。体表光滑。头大,呈半球形;复眼大,几乎占头部的绝大部分。利用复眼可以区别雌雄。雄虻的两复眼之间为接眼式(两复眼在中缘相接触);雌虻为离眼式(两复眼间有较明显的距离)。单眼3个,有的付缺。触角1对,分为3节,第3节末端另有3~7个小节。雌虻吸血,口器为刮舐式,口针粗大,包括一个宽而长的上唇、其内壁具凹槽;一对刺刀状的上颚;一对锯齿状的下颚,其基部具有一对有感觉器官的下颚须;一个扁平的舌,其中央贯穿一条外注的唾液腺;一个似刀状的下唇,其背部有一条纵沟,末端有两个唇瓣等部分。雄虻口器退化,不吸血;只吸食植物汁液。胸部由3节组成,有翅1对和足3对。翅膀透明或有斑点,翅脉复杂,在翅中央有1个“似六角形”的中室。腹部可见第7节,末端为生殖器。(图14-15)

图14-13 东方角蝇(引自杨光友,2005)

图14-14 羊虱蝇成虫(引自孔繁瑶,1997)

4.蚋。 属蚋科(Simuliidae ),我国已记载的蚋有50余种。成蚋体小,粗短,黑色或褐色,体长2~5mm ,体长具有银白色粉被。翅脉透明,无色斑,第二径脉末端不分枝,前缘脉有毛和短刺,喙短。后足基跗节有跗突,第二跗节有跗沟。复眼大,呈肾形,雄蚋接眼式,雌蚋离眼式,无单眼。两复眼之间为额,额的宽度、高度、色泽和粉被依种类而异。触角1对,11节,呈短圆柱形,通常不及头的长度长。口器刺吸式。中胸特别发达,前、后胸小,盾片凸出隆起呈驼背状。中胸侧面膜上毛的有无是分属的重要依据。翅宽阔,翅脉透明,翅端钝圆,有发达的纵脉,尤以前缘的脉粗壮而显著。足3对,跗节分5节,跗节末端有爪1对。腹部呈卵圆形,由11节组成,第9~11腹节特化为雌、雄外生殖器。(图14-16)

5.蠓。 蠓属蠓科(Ceratopogonidae )。成蠓体小,粗短,黑色或灰褐色,体长1~3 mm 。头部半球形,宽略大于长,位于胸部前下方,头部近于球形。复眼1对,呈肾形,触角1对,细长呈丝状,由15节组成;雄蠓柄节和梗节均大于雌蠓,后面的13节统称为鞭节。胸部稍微隆起,前、后胸退化,中胸背板最发达。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静止时两翅重叠,平覆于腹背上,翅面覆以细毛,翅周缘有樱状毛,翅面具有不同数目和形状的暗斑和明斑。翅脉较简单。足细长,后足较短,跗节又分5节,跗节末端有爪1对,爪有齿或无齿,爪等长或不等长,足各节上生有鬃或毛,后足胫节端部有胫节鬃数根。腹部细长共10节,各节上生有鬃或毛,第一腹节有薄膜与后胸相连,第二腹节腹板退化,第3~8腹节背、腹板均有侧膜相连,第7、8腹节背、腹板骨化较强,第9、10腹节特化为雌、雄外生殖器。(图14-17)

图14-15 虻(引自孔繁瑶,1997) 图14-16 蚋(引自孔繁瑶,1997)

6.白蛉。 白蛉亦称沙蝇(Sandfly ),属毛蠓科(Psychodidae ),白蛉属(Phlebotomus )。成蛉体小,小的种类体长仅1.5mm 左右,大的种类体长达4mm 。体色呈浅灰或浅黄或棕色,随白蛉种类而不同;同种白蛉,也可因分布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在虫体的大小和体色上有差异。体表及翅有密集的细毛。复眼黑而大。翅狭长而尖,亚缘脉短,第二纵脉分枝的部位约在翅的中部,在停止时,两翅向上竖立,且左右分开,与其躯体形成约45°的角度。足细长,多毛。雄蛉的外生殖器很大,明显可见。(图14-17)

图14-16 库蜢(引自杨光友,2005)

图14-17 白蛉(引自孔繁瑶,1997)

昆虫名录

云南师范大学动物学野外实习名录 昆虫纲(Insecta)名录 一、标本昆虫名录 1、蜻蜓目Odonata 差翅亚目Anisoptera 蜻总科Libelluloidea 蜻科Libellulidea 六斑曲缘蜻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 赤蜻属Crocothemis 竖眉赤蜻Sympetrum eroticum ardens McLachlan 茶色赤首缘蜻Brown Chishouyuanqing 2、鳞翅目 Lepidoptera 蛱蝶科 Nymphalidae 蓝地蛱蝶Precis Orithya 苎麻赤蛱蝶Vanessa indica Herbst 粉蝶科 Pieridae 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 铁刀木粉蝶Catopsilia pomona Fabricius 3、螳螂目Mantedea 螳螂科Mantidea,Manteidae 枯叶螳螂Deroplatys desiccate

4、蜚蠊目Blattaria 蜚蠊科Blattidae Handlirsch 凹缘大蠊Periplaneta fulginosa 5、鞘翅目Coleoptera 龙虱科Dytiscidae 龙虱Dytiscidae 瓢虫科Coccinellidae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水龟虫科(牙甲科)Hydrophilidae 水龟虫 water scavenger beetle 铁甲科Hispidae 甘薯腊龟甲Laccoptera quadrimaculata 6、膜翅目 Hymenoptera 胡蜂科Vespidae 胡蜂属Polistes 凹纹胡蜂Vespa velutina auraria Smith 7、直翅目Orthoptera 蝗科Acrididae 棉蝗属Chondracris 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 蟋蟀科Gryllidae;cricket 姬蟀Ji ophiomachus

第六章_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第六章昆虫的通讯与通讯方式 一、什么是信号? 昆虫的许多醒日的形态特征、许多行为方式,所分泌的许多化学物质以及由动物发出的大多数声音都可以认为是昆虫为了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应.并经常被看作是动物的信号.正如翅膀借助于在空气中搏击来完成其正常的飞行功能一样,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昆虫(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除了回声定位以外,由昆虫的特定发声器官所发出的全部声音,对其他动物来说都是一种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来吸引其他个体(如雄螅蟀用鸣叫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洞穴中来),也可以用来排斥其他个体(如工蚁分泌的报警激素),还可以对其他个体的生理状况产生某种长远影响(如蜂王分泌的蜂王激素可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 什么是信号? 一个信号往往是借助于影响另一个动物(经由感觉器官)来完成其正常的通讯功能.“信号”(signals)一词可以从字典中查出两个定义: 1) 信号是用于交流信息的任何符号,状态和标志等; 2) 任何能唤起动物行动的事物都是信号. 行为生态学家倾向于把信号理解为:信号是一个动物(信号发送者)利用另一个动物(信号接受者)肌力的一种手段. 二、信号的特点 1、以较少的能量获得较大的利益 这是信号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发信号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但靠利用其他动物的肌力却能得到较大的利益. 一只雄蟋蟀完全有能力到处跑动去寻找配偶.但它却呆在一个地点用叫声把雌蟋蟀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显然是利用了雌蟋蟀的肌力而节省了自己的肌力. 鮟鱇将猎物驱入自己的口中则不是靠自己的肌力,而是靠摇晃一个诱饵使猎物主动进入自己的口中,在这里鮟鱇是在巧妙地利用猎物的肌力. 寄生于蚂蚁巢的隐翅甲幼虫靠分泌化学物质引诱蚂蚁给其喂食。 2、信号的专一性 昆虫对信号的感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一只雌蟋蟀对百灵鸟动听的歌声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它对一只雄蟋蟀发出的唧唧的求偶声则特别敏感,会一往无前地向它奔去。 3、信号不变的刻板性(stereotype) 同一昆虫种群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极相似的方式发出同样的信号。每一种昆虫只有少量的信号和信息,有时某一特定信号在不同场合下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如蜜蜂蜂后所分泌的化学物质(trans-9-keto-2-decenoic acid)被护理它的工蜂带到蜂箱各处,其作用是抑制所有工蜂生殖腺的发育,以防蜂群中出现新的蜂后。但当蜂后在高空进行婚飞时,也分泌这种化学物质,此时的作用则是促使雄蜂聚集在自己周围,是一种性引诱剂。4、信号的梯度变化 声音信号、化学信号都有信号梯度的变化. 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蚂蚁、蝗虫)都能形成地面臭迹,并使种内其他个体发生跟随行为。它们的运动呈锯齿形跟随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是随着昆虫动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二节通讯方式及其功能 通讯(communication)是指昆虫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并能导致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具

几种野外昆虫的特征介绍及观察方法

几种野外昆虫的特征介绍及观察方法 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是孩子们真正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绝佳窗口。在进行实地观察之前,如果先适当了解一些基础昆虫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或功能,在观察的时候,也不防想一想,昆虫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好看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生存妙招呢?多存一份好奇,让自己自觉地走进神奇的昆虫世界。 1.萤火虫 该昆虫是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的一科,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记载10属54种,日本有约40种。喜欢生活在水边或湿润而洁净的环境,成虫夜间活动。肉食性,捕食巻贝等软体动物,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初夏时节是观赏萤火虫的最好时机。观赏的时候,不防让自己思考一下:萤火虫发的光是干什么用的? 萤火虫的成虫

夜幕下的萤火虫群舞萤火虫的幼虫

萤火虫的猎物的一种:放逸短沟蜷 2.青蛙 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这个小朋友们都知道。可青蛙的魅力远不止这一点。夏日的农田,不只是挥洒汗水的地方,更是青蛙王子们的王国。观察的时候,不防让孩子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有的青蛙会变成土褐色呢? 守卫卷心菜

守卫西红柿守卫水稻

3. 蜘蛛 很多蜘蛛并不像他们的外表它们在农田里徘徊,专门消灭害背上,直到小蜘蛛孵化出囊 外表一样那么恐怖。很多种类的蜘蛛也是庄稼的好朋友消灭害虫,保护庄稼。还有一些负子蜘蛛,它们会把 出囊,是不是很有爱? 架起网等待害虫的到来 冬眠刚刚苏醒 好朋友。比如狼蛛, 们会把卵囊时刻负在

大快朵颐负子蜘蛛

第六章 昆虫

第六章昆虫 一、选择题 【A型题】 6001.节肢动物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是() A.刺叮吸血B.直接寄生人体内C.传病媒介D.毒害E.作为过敏原6002.节肢动物中与医学最密切的纲是() A.倍足纲B.唇足纲C.甲壳纲D.蜘蛛纲E.昆虫纲 6003.昆虫纲最主要的特征是() A.具几丁质外骨骼B.有足三对C.有翅D.体分节附肢也分节E.有触角一对6004.蜘形纲最主要的特征是() A.体为头胸部和腹部或愈合成躯体B.足四对C.无翅D.无触角E.附肢分节6005.对人生命健康最具潜在威胁的医学昆虫是() A.蚊B.虱C.蚤D.软蜱E.白蛉 6006.虫媒病是指() A.蚊,蝇,蚤及白蛉等双翅目昆虫传播的疾病 B.蜱螨传播的疾C.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D.虱,蜚蠊传播的疾病E.医学昆虫传播的疾病 6007.既能机械性传病又能生物性传病的医学昆虫是() A.蚤B.蠓C.蝇D.虱E.蜚蠊 6008.蜱螨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几丁质外骨骼B.头胸腹愈合成躯体C.足四对D.无翅E.无触角6009.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

A.全沟硬蜱B.草原革蜱C.微小牛蜱D.嗜群血蜱E.亚东璃眼蜱6010. 生活史中多次更换宿主的蜱 A.草原革蜱B.亚东璃眼蜱C.乳突钝缘蜱D.微小牛蜱 E.残缘璃眼蜱 6011.下列哪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是亚东璃眼蜱() A.森林脑炎B.莱姆病C.新疆出血热D.蜱传加归热E.Q热6012.下列哪种虫媒病属自然源性疾病() A.鼠疫B.虱传斑疹伤寒C.虱传回归热D.疟疾E.丝虫病6013.下列除那种虫媒病外,其它均是人兽共患的疾病() A.Q热B.疟疾C.森林脑炎D.莱姆病E.鼠疫 6014.哪种螨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媒介并起贮存宿主的作用() A.疥螨B.恙螨C.尘螨D.粉螨E.革螨 6015.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人房最常见的蚊种是() A.中华按蚊B.白纹伊蚊C.淡色库蚊D.致倦库蚊E.三带缘库蚊6016. 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蚊种是() A.白纹伊蚊B.中华按蚊C.三带缘库蚊D.致倦库蚊E.淡色库蚊6017.蝇类主要传播的疾病() A.消化疾病的传染病B.呼吸道的传染病C.眼的传染病D.皮肤传染病E.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6018. 蝇类传病的主要途径() A.污染食物(包括水源)经口B.刺叮吸血C.经伤口D.经皮肤E.经鼻腔,泌尿道口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媒介昆虫形态学鉴定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媒介昆虫的形态观察,熟悉昆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2.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3.了解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一)挂图 1.昆虫构造模式图。 2.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形态图。 (二)标本 1.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 2.各种虻的针插标本。 (三)器材 1.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 2.标本针、眼科弯头镊子、表玻璃(或培养皿)、尺; 3.多媒体、幻灯机、显微镜投影仪(电视机、投影显微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机)及显微投影仪带领学生共同观察昆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2.教师讲解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操作要领。 3.学生分组后独立取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等昆虫的针插标本、浸渍标本和制片标本,分别肉眼及在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下详细观察它们的形态构造。 4.取各种虻的针插标本,观察其形态构造特点。 5.清理实验用品,完成课堂作业。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媒介昆虫的成虫针插标本,主要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着重观察其体表颜色、头、胸、腹及翅脉特点。 2.媒介昆虫的浸渍标本,用肉眼、放大镜和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着重观察其外部形态。 3.昆虫口器、翅等的制片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其构造。 4.按有关标本管理要求,将本次实验用标本放回原处。 五、实验报告 1.在虻的形态图中,标出各部位的名称。 2.简述蚊、蝇、虻、蠓、蚋及白蛉的形态特征。 附:参考资料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采集昆虫标本,首先应了解这些采集对象的发育规律和生活习性。如有些昆虫较长时间地寄生于畜体的皮肤和体表,但另一些昆虫仅短时间地附着于畜体上吸血,因此其采集方法不尽相同。 采集昆虫标本时,必须牢记昆虫皆是雌雄异体,防止缺少雄虫,将给鉴定带来困难。

昆虫鉴定

摘 要: 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根圈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对不同海拔高度( 800- 2 000 m) 的根圈土壤动 物进行了调查, 共获土壤动物10 268 个, 分属于 4 门 6 纲16 目。其中蜱螨目、近孔寡毛目, 后孔寡毛目为优势类群, 占全捕 量的69. 80% 。原尾目、蚰蜒目、中腹足目、垫刃目为稀有类群, 仅占总捕获量的 1. 87% , 其余为常见类群。根圈土壤动物的 多样性及其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 低海拔处土壤动物多样性大, 数量丰富, 随着海 拔高度的增加, 多样性逐渐降 低, 土壤动物数量减少。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 湿度, 植被状况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状态, 均对根圈土壤动物的数量及种类 构成产生影响。 关键词: 根圈;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壶瓶山 1 概况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西北石门县境内, 处于北纬20b58. ~ 30b08. , 东经 110b29. ~ 110b59. , 北与 湖北省的五峰和鹤峰两县相连, 属武陵山系, 总面积420 km2。区内海拔 1 000 m 以上的山峰有26 座, 以壶 瓶山( 海拔 2 098. 7 m) 和顶坪山( 海拔 1 860 m) 为主峰。区内从山脚到山顶相对高度极大, 海拔最低的江 坪河仅251 m, 相对高差一般在 1 000~ 1 800 m 之间。土壤垂直分布明显, 一般在海拔600 m 以下的山坡 为红壤或紫色土, 呈中性反应; 海拔600~ 1 400 m 的山坡及沟谷地带, 多为黄棕壤或山地黄壤, PH 值在 4. 5 ~ 5. 6 之间; 海拔 1 400 m 以上的山地为山地灰棕壤。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800 m 以下地区的植被多受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 大部分已被农业植被或人工植 被所取代, 在海拔800 m 以上的地段除少数坡地被开垦为农地或被采伐, 一般仍 有保存良好的森林植被。 这里的气候, 由于地处我国西部的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度地带, 明显受太 平洋的暖气流的 影响, 夏热多雨, 冬冷多雪。这里的年平均气温16. 6 e , 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28 e , 最冷月平均温 度约为- 4. 2 e , 在海拔 1 600 m 以上的地段低于0 e 的连续日可达122~ 134 d, 连续积雪可达30 d 左 右, 海拔 1 800 m 以上, 八月可见霜;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1 382. 1 mm, 以5~ 8 月份雨量最高, 年平均日照数 为 1 496. 8 d, 年平均积温 6 045. 1 e , 年平均相对湿度75% , 全年的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这里的动物资源相当丰富, 已知有陆栖脊椎动物171 种, 有陆生昆虫 4 145 种。这里的植物资源更具

昆虫名词解释(加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常见英文术语 一、形态学 1、entomology 昆虫学: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insect morphology 昆虫形态学:涉及昆虫的结构、功能、起源和演化。 3、head 头:昆虫体躯的第一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 4、thorax 胸:昆虫体躯的第二段,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组成。 5、abdomen 腹:昆虫体躯的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其内部包藏着主要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 6、somite 体节 7、tergut 背板:背面的骨化区(骨化:大多数成虫羽化后体壁很快硬化)。 8、ternum 腹板:腹面的骨化区。 9、pleuron 侧板:侧面的骨化区。 10、endoskeleton 内骨骼:沟下陷入部分呈脊状或板状称为内脊;呈或刺状或叉状者叫内突。 内脊和内突构成昆虫的内骨骼。 11、ecdysial line 蜕裂线:位于头部背面的一条常呈倒“Y”形的线。 12、frontoclypeal sulcus 额唇基沟:位于口器上方,为额与唇基的分界线,常为一条较深 的横沟,有时呈“?”形或中断甚至消失。 13、frons(front) 额:蜕裂线侧臂之下、额唇基沟之上、额颊沟之间的区域。 14、clypeus 唇基:额与上唇之间的区域。 15、occiput 后头:后颊以上的部分。 16、tentorium 幕骨:昆虫头部的内骨骼。 17、antenna 触角:着生于额区的一对分节附肢,其基部包被与膜制的触角窝内。由柄节、梗 节、鞭节三节构成。 18、scape 柄节:最基部的一节,常粗短。 19、pedicel 梗节:触角的第二节,较小。 20、flagellum 鞭节:触角的端节,常分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的昆虫中变化很大。

野外实习指导,陆生昆虫 采集与制作

一、陆生昆虫简介 昆虫纲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不仅数量大种类多,且分布广。陆生昆虫就是指生活于地面或土壤中的昆虫。除少数鞘翅目、半翅目以及幼虫期完全水生的蜉蝣目、蜻蜓目等昆虫外,几乎所有的昆虫均为陆生昆虫。陆生昆虫食性复杂,有的以植物茎叶为食,有的捕食其他动物,有的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有的则以地表腐殖质为食。 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陆生昆虫的身体及附肢分节,具有外骨骼,其主要识别特征为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区段,胸部具有三对足,通常还具有两对翅。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一)采集方法 1、观察搜捕法 首先需要找到昆虫生活的场所。许多昆虫都能够发声,例如蝉,蟋蟀等,可以凭借声音将其找到。另外许多昆虫虽然不会发声,但在它们生活的场所仍会留下蛛丝马迹,依照这些踪迹也可以将其采到。例如,可根据寄主的空洞及畸变来采集钻蛀型的昆虫,可根据叶片上被咬食的缺刻来采集咀嚼型的昆虫。在观察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扩大搜索范围,在发现有昆虫踪迹处附近的植物上、石块下、枯木中、树皮下、土壤中等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进行搜索。 2、震落法 许多昆虫都有假死的习性,当寄主植物突然受到猛烈震动时,许多昆虫会佯死而自行落下。在早上或傍晚温度较低,昆虫活动不甚活跃时进行震落效果最佳。除此之外,一些拟态性昆虫在受到震动后常会解除拟态而暴露自身。在使用震落法时还可在震动对象的下方放上伞、网或是白布等简单的工具,这样效果更佳。 3、诱捕法 许多昆虫都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天然特点,利用这些特性进行诱捕可以采到许多种类的昆虫。根据诱捕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化诱和光诱。 许多昆虫的成虫对灯光都具有趋向性。利用这种特性,只需在适宜的地方挂上一盏灯即可采集到很多的昆虫(较常使用的为荧光高压汞灯)。 许多昆虫对特殊的化学气味具有较强的趋性,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在地上埋设化学诱捕陷阱对昆虫进行采集。较常用的为巴氏罐法。巴氏液(糖醋混合液)的配制,即糖,醋,酒精和水按照2:1:1:20的比例混合均匀。 4网捕法 为昆虫采集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捕虫网对草丛或飞在空中的昆虫进行采集。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

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

昆虫学 (2)

两性生殖:雌、雄昆虫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每一粒卵发育成一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形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雌虫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可以以少量的个体、利用少量的营养,在短时间内繁殖人最的个体. 世代:是指昆虫从卵发育开始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重叠:二化型及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之为世代重叠。 世代交替:多化型昆虫在一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 昆虫钟(生物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如孵化、蛹化、羽化、飞翔、取食、交配和产卵等,形成了与自然界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 单食性:指昆虫只取食一种动物、植物草料,如:三化螟只危害水稻; 寡食性:指昆虫取食一科或近缘科的动、植物,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又称广食性昆虫,取食多种寄生植物的昆虫。 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始到翌年越冬虫态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是所表现的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 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内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行为: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一)——目的分类 目的: 了解昆虫纲分目的特征;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的主要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跳虫、蜚蠊、飞蝗、蠼螋、蜻蜓、蓟马、蝽象、蜡蝉、草蛉、地 老虎、粉蝶、金龟子、胡蜂、蜜蜂、食蚜蝇、大蚊标本等。户外采集 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昆虫的 特征,从中选定比较重大而稳定的特征,做成简短的文字条文排列而 成。因此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制是昆虫分类工作重要的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例如: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脉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膜翅目

昆虫采集用具介绍

昆虫采集用具介绍 发布日期:2008-06-05 10:45 共23人浏览 采集袋 用于装载各种小型采集用具和昆虫标本。昆虫采集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肩背式,一种是腰围式。前者能携带多种采集用具,后者只能携带指管,但适于爬山上树。采集时可同时准备两种采集袋。 捕虫网 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工具,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三种类型。 ①捕网。捕网又名抄网,专门用来采集蝶、蛾、蜂、蜻蜓等空中飞翔的昆虫。网由网柄、网框、网袋三部分组合而成。捕网可以自己制作。网柄用0.7~1米长、直径1.5~2厘米的木棍或竹竿制成。网框直径约30厘米,由粗铅丝弯成,两端折成直角,固定在网柄上。网袋最好用珠罗纱或尼龙纱制作,以便能减少空气阻力、加快挥网速度。网袋的长度应该是网框直径的两倍,其底部要作成圆形,直径应不小于7厘米,以便于取出采到的昆虫。制作网袋时,可将布料剪成4块,再进行缝合。 ②扫网。用于在草地、灌丛中扫捕隐藏在枝叶间的昆虫。网的结构与捕网相似,但网柄较短,网袋质地为结实的白布或亚麻布、网底开口。用时将网底扎住,也可在网底开口处缝上松紧带,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瓶,这样可以及时看清扫入网中的昆虫种类和数目。 ③水网。专门用来采集水生昆虫。网的结构也由网柄、网框和网袋三部分组成,但形式和质地却多种多样,主要根据水域的深浅、河溪的宽窄、水草的疏密以及所要采集的昆虫种类来选择形式和质地。其网袋常用铜纱、尼龙纱、马尾毛、棕榈纤维或亚麻布制成。 吸虫管 用于吸取隐居在树皮、墙缝、石块中的小型昆虫。采集时,将吸管口对准或罩住要采集的昆虫,按动吸气球将昆虫吸入管内。吸管中还可以放入沾有乙醚等麻醉药剂的小棉球,将能飞善跳的种类熏杀后,再移入其它容器或纸袋中保存。 烤虫器 用于收集隐藏在枯枝落叶和烂草等腐烂物中的昆虫。使用时,将野外采来的腐烂物放入有隔筛的铁皮圆筒中,用电灯或其它热源增高温度,利用热量将腐烂物中的昆虫驱赶到圆筒的下方的漏斗中,再从漏斗落入毒瓶或酒精瓶内,达到采集的目的。烤虫器的形式很多,可根据其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但使用时要严防火灾。 采虫筛 用于收集隐藏在土壤中的昆虫,筛的形式和质地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制作时,用铁丝编制成不同大小眼孔的圆框,几个圆框按一定距离套叠在一起,大眼孔框在上方,小眼孔框在下方,将套框装进在一个上下开口的布口袋中,下口扎上一个收集昆虫的毒瓶,便制成了采虫筛。使用时,将野外采来藏有昆虫的土壤,从袋口装入上层铁丝框中,提起口袋用力抖动,昆虫便被筛出,并按体型大小,分别留在不同层次的铁筛上或落入下面的毒瓶中。 卧式趋光采虫器 用于收集枯草烂叶中的昆虫。采虫器用粗铁丝作支架,四周用黑布作罩,形成一个长口袋,袋的前端连一方盒,盒正面按装玻璃,盒的下方连一收集瓶,收集瓶上口与方盒相通。用时,将野外收集的含虫的枯草烂叶,从袋后端装入袋中,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其向透光的方盒集中,最后落入下面的收集器内。这种采虫器适于收集无翅昆虫。

学院馆藏天牛科昆虫分类鉴定及特征记录毕业论文

学院馆藏天牛科昆虫分类鉴定及特征记录毕业论文 目录 目录......................................................................................................I 摘要 (Ⅳ) 正文 (1) 1.前言 (1) 1.1分类地位 (1) 1.2研究背景 (1)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2.材料与方法 (2) 2.1材料 (2) 2.2方法 (2) 3.施秉云台山地区天牛鉴定结果分类及外部形态特征描述 (3) 3.1天牛科 Cerambycoidea幽天牛亚科Aseminae (3) 3.1.1椎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 (3)

3.2天牛科Cerambycoidea花天牛亚科 Lepturinae (3) 3.2.1金丝花天牛,Leptura aurosericans Fairmaire (3) 3.3天牛科 Cerambycoidea天牛亚科 Cerambycinae (3) 3.3.1缨红闪光天牛(雾社深山天牛)Aeolesthes oenochrous Fairmaire (3) 3.3.2脊胸缨天牛(细鸢色天牛)Allotraeus gracillimus Mitono (4) 3.3.3竹绿虎天牛(竹虎天牛)Chlorophorus annularis (4) 3.3.4裂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separatus Gressitt (4) 3.3.5十三斑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tredcimmaculatus (4) 3.3.6断纹刺虎天Demonax pseudonotabilis Gressittet Rondon (5) 3.3.7五瘤红天牛(蓬莱红天牛)Erythrus formosanus Bates (5) 3.3.8金绿多带天牛Polyzonus auroviridis Gressitt (5) 3.3.9长跗天牛♀Prothema signata Pascoe (5) 3.3.10连环艳虎天牛Rhaphuma elongate Gressitt (6) 3.3.11脊胸天牛 Rhytidodera bowringii White (6) 3.3.12拟蜡天牛(四星粟天牛)Stenygrium quadrinotatum Bates (6) 3.4天牛科Cerambycoidea沟胫天牛亚科 Laminae (7) 3.4.1刺角天牛Trirachys orientalis Hope (7) 3.4.2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i (7) 3.4.3黄荆重突天牛Astathes episcopalis Chevrolat (7) 3.4.4纤角长额天牛Aulaconotus gracilicornis (8) 3.4.5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8) 3.4.6白斑灰天牛Blepehaeus yagii Hayashi (8) 3.4.7花莲克利天牛Cleonaria taiwana Hayashi (8) 3.4.8红足并脊天牛Glenea silhetica (8) 3.4.9顶斑瘤筒天牛Linda fraternal (9) 3.4.10墨天牛Monochamus kaszabi Heyrovsky (9) 3.4.11黑翅脊筒天牛 Nupserha infantul a (9) 3.4.12筒天牛Oberea formosana Pic (10) 3.4.13灰尾筒天牛Oberea griseopennis Schwarzer (10) 3.4.14粗点筒天牛 Oberea nigricep s (10) 3.4.15苎麻双脊天牛 Paraglenea fortunei (11) 3.4.16黄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 (11) 3.4.17刺胸毡天牛Thylactus simulans Gahan (11) 4.其他地区天牛鉴定结果分类 (12) 4.1天牛科 Cerambycoidea锯天牛亚科Prioninae (12) 4.1.1本天牛(密齿天牛)Bandar pascoe (12) 4.1.2华薄翅天牛Megopia sinica (12) 4.1.3华薄翅天牛(薄翅天牛)Megopia sinica (12)

昆虫考试复习资料分析

考试地点: F317(下午班) D201,D207(晚上班)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 一.考试题型 1.填空题 50空/50分 2.选择题 20题/20分 3.问答题 3题/30分 二.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方面 1.何谓昆虫,昆虫的特征 头、胸、腹、足、翅 头部:取食中心-口器 感觉中心-触角、复眼和单眼 胸部:运动中心-3对足和2对翅 呼吸器官:气管 功能与特点:胚后发育、变态 2.二名法(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名后为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如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 3.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课件第七讲) 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 法。有害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害虫,鼠害和农田杂草等。害虫生物防治的 对象是害虫,是害虫防治的方法之一。 4.植物检疫:(第八讲) 国家或国家地方政府利用法律手段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 本国,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 5.害虫综合治理(第八讲) 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是一个多学科的、偏重于生态学的,对害虫种群的管理方法。它利用各种防治方法配合成为一个协调的害虫管理系统,在它的实施中,害虫综合治理乃是多战术的战略,但是在这些战术中,要充分地利用自然防治因素,而只是在必要时,采用人工的防治害虫方法。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1/不彻底消灭害虫,容忍一部分害虫的存在,维持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利于生态平衡; 2/不单纯采取某一种害虫防治方法; 3/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盘考虑; 4/操纵害虫生态系统来治理害虫。 6.天敌昆虫:指昆虫作为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 7.昆虫天敌:指以捕食昆虫作为其食料或以昆虫作为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对昆虫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讲解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昆”为“众多”之意, “虫”为小型动物,昆虫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动物。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分布广,作为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的成员,在维持生态自然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一些昆虫为人类提供了明显的益处和丰富的资源,仅有极少数昆虫对人类有害成为害虫,大部分昆虫还未被发现或鲜为人知。昆虫形态各异,发现、描述、鉴定和命名昆虫,尽可能地利用昆虫的资源而控制其为害,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识别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 ●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 ●说明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 ●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 能力目标 ●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 ●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 ●能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 ●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

1.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还有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蚰蜒)、重足纲(马陆)和蛛形纲(蜘蛛、蝎子)(图2.1.1),均为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成对分节的附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 (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 部分内脏,末端生有外生殖 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图2.1.2)。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 议一议 色彩斑斓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 蜂,引吭高歌的知了,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吐丝的蜘蛛,蜇人的 蝎子,还有虾、蟹、马陆、蜈蚣等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 4 5 图2.1.1 常见节肢动物 1.蟹 2.蝗虫 3.蝎子 4.蜘蛛 5.马陆 1 2

探索昆虫的世界(一) 中班户外游戏

探索昆虫的世界(一) 中班户外游戏 游戏目的 1.能主动发现昆虫、观察昆虫。 2.会使用放大镜、镊子、昆虫瓶等工具捕捉昆虫。 3.仔细观察不同的昆虫,发现其特点,并积极动脑思考。 游戏准备 材料:放大镜、镊子、昆虫瓶 游戏过程 幼儿自由组合“探索小队”若干组,分别在后院寻找昆虫,并尝试捕捉昆虫。把捕捉到的昆虫装在昆虫瓶中,用放大镜细致观察,活动后将昆虫带回教室,自由活动时幼儿可自主选择一个昆虫瓶进行观察,借助发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昆虫的头、胸、腹、足、触角、翅膀等特点。 观察记录 活动时间:2019年4月23日 开始时间:上午9:10分结束时间:10:20分 观察对象:中二班6名幼儿 组织观察者:曹瑛 案例描述: 教师带领中二班全体幼儿到后院观察昆虫,教师先请会使用工具的幼儿示范,然后讲了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幼儿

自由分组,每组人数不定。教师重点观察了两组幼儿。 第一组幼儿:张顺凯、杨雅涵 两名幼儿选择在一棵树下作为“观察基地”,最初两名幼儿在一 起观察昆虫,各自寻找昆虫。很快杨雅涵发现了蚂蚁,并兴奋的叫好朋友来看。随后两人决定要捕捉蚂蚁,可是蚂蚁跑的太快了两个好朋友都使用镊子去夹蚂蚁,怎么也夹不到。好不容易夹到一只,可是小蚂蚁却很快又逃跑了,再夹到一只小蚂蚁,但杨雅涵一个手拿着放大镜、另一只手拿着镊子扭不开瓶盖,这时候找了好朋友张顺凯帮忙扭开瓶盖把小蚂蚁放进瓶子里。最后两人决定由张顺凯拿着瓶子,杨雅涵拿着放大镜和镊子,两人合作捕捉蚂蚁。很快两人捉到了4只小蚂蚁,并开心地呼唤其他小朋友来看,侯景博、李书茂兴奋地跑来看,睁大眼睛盯着瓶子笑的也很开心。 第二组幼儿:李欣怡、徐雨彤、林思颖、何怡阳 四个女孩最初是氛围两组进行观察的,活动进行了30分钟后李 欣怡和徐雨彤在地面上发现了一只较大的蚂蚁,两人立即开始捕捉,但是蚂蚁跑的特别快,就是捉不到。于是徐雨彤向我求助,“曹老师 能不能帮我们捉一下蚂蚁?”“我觉得你们一定能捉到的在想想办法!”被我拒绝后徐雨彤重新开始投入到捉蚂蚁的活动中。两人紧张的样子吸引了一旁的林思颖和何怡阳两人,她们也加入到捕捉蚂蚁的队伍中,四个女孩子把小蚂蚁围在中间,李欣怡主要负责捕捉,其他三人起到围堵的作用。几次尝试之后,还是没捉到,徐雨彤再次想我求助“曹老师,我们真的捉不到,你帮帮我们吧!”“我觉得你们马上就要成功

昆虫分类检索表

昆虫分类和检索表的使用 昆虫纲隶属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已知100 多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的75% 。根据变态的有无和类型,腹部运动附肢的有无,翅的有无、数量、质地和类型,以及口器、触角及胸足的类型等特征,一般将昆虫纲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使用下面的“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学习分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将老师提供的或自己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到它们所属的目。检索表中列有1、2、3……等若干条,每条都含有一对(两项)互相对立的特征描述。鉴定标本时,仔细观察待鉴定标本的形态特征,并从检索表第1 条开始逐条查对。昆虫标本特征符合两项对立描述的中的那一项,就按该项描述后面的数字(数字表示条的编号)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该昆虫所属的目为止。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先置于昆虫纲无翅亚纲中的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很可能并不属于昆虫。但它们的分类地位尚不很明确,故将这三个目仍暂放在此处的检索表中。 1. 翅无或极退化……………………………………………… .……………………… ..…… .(. 2) 翅 2 对或 1 对……………………………………………….… ..……………………… ..(. 23) 2. 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 露出寄主腹节外……………………………………………………… 捻翅目 (Strepsiptera ) 有足,头和胸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 (3) 3.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运动附肢…………………………………………… . (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运动附肢……………………………………………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