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基本原则及安全原则

体育基本原则及安全原则

体育基本原则及安全原则
体育基本原则及安全原则

教学内容批注)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体育锻炼不同于人们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般躯体活动,更区别于动物所

具有的走、跑、跳、攀登等自然的本能动作。人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总是有

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身体活动过程,因此要发挥自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自

觉积极性是要求锻炼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健身目标,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

道理,树立起锻炼有益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得正确理念。把个人的切身需要

和身体锻炼的功效与民族体质、人口质量以及国家的兴旺结合起来,这样能

更好地激发自己的锻炼热情。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认真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

内容和方法,以及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身体锻炼之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

满足,感到乐趣、心情舒畅。人们进行感到有趣味的活动,就会对这项体育

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身心统一。总之,体育锻炼的效果、

信心、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结合才能做到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

炼。定期检测锻炼效果的信息反馈,可以使自己经常看到锻炼的效果和进步,

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助于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自身的条

件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每个参加锻炼者的主客观条件都不相同,如

性别、年龄、职业、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生活条件、锻炼目的等,因此在

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运

动负荷适量。

负荷适量是指体育锻炼时要有恰当的生理负荷。锻炼效果与锻炼时生理

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对适宜的负荷产生适应,负荷太

小,机体得不到适宜的刺激,身体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也就不好。

相反,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损害健康。

运动负荷大小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所组成。“负荷量”可以通

过练习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

强度”可以通过练习动作的速度、难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

单次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表现出来。量和强度要

处理适当。强度越大,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量也可以相应加大。要

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得疲劳为限。

从实际出发,除了因人而异外,还要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最佳锻炼

效果。因地和因时制宜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场地器材、环境卫生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锻炼内容和方法。

(三)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续地、系统地进行,使之成为作息制

教学内容批注

度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

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形

成与巩固,都有赖于较长时期经常性地锻炼,这样才能使机体在解剖形态、

生理机能、生化过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

都是通过机体活动进行反复多次经常的强化来实现的,体育锻炼是对机体给

于刺激的过程,每次刺激都产生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在机体内

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的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性,从而使体

质不断增强。锻炼效应具有不稳定性,当锻炼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而

出现中断或停顿时,已获得的良好锻炼效应就会逐渐消退乃至完全丧失,其

结果是体质逐渐下降。贯彻持之以恒的原则,应主意以下两点:

1. 坚持安排合理的锻炼时间

锻炼间隔时间长,锻炼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每次锻炼时间安排间隔要

合理。显然,要有长期计划、短期安排,计划的安排要根据身体适应运动负

荷的能力而定。

2. 持久锻炼、日积月累可使健身益心之效显著,兴趣逐渐产生,达到身

心愉悦、体魄健康的目的。

(四)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人体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人的实

际情况,在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方面逐步提高,使机体功能不断

得到改善和提高。循序渐进是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规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取得

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相反还会引起机体的损伤和运

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做到:

1. 选择合理的锻炼内容

在锻炼内容上,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体质不同锻炼的起点也

不同。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选择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各种竞技运动项目;

体质较弱的人,开始锻炼时可选择比较缓和的运动,如慢跑、徒手操、武术、

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选择保健体育的一些内容,如太极拳、散步

等。当体质逐渐变好时,锻炼内容也可以逐步由缓和变为较为剧烈的运动。

2. 运动量逐步加大

机体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有个缓慢的适应过程,锻炼时运动量要由小到

大,逐步增加。开始锻炼,时间要短,运动量不要过大,待机体适应后再逐

步加大。如果运动量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机体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小。机

体机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规律有节奏地

上升,运动量也应随着这种节奏来安排。病后或中断锻炼后再进行锻炼,尤

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免发生意外。

3. 每次锻炼过程也要循序渐进

每次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长跑锻炼前先进行5~10分钟慢跑),使

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进入良好的运动适应状态;锻炼后要做好整理活动(如

教学内容批注

长跑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做一些慢跑、慢走、伸展等一些整理恢复性活动),

使身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五)全面锻炼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的

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人体

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的有机统一整体,人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

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素质是人体

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能能力,它

们是通过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但同时反映着内脏器官的机能、肌肉工作时

的供能情况,以及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活动的配合协调情况。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各个运

动项目对身体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锻炼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侧重性。锻炼

的内容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个作为每天必练的主要项目,同时加

强其它项目的锻炼以弥补主项的不足。全面锻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心理素质

的发展,如群体意识、个性的发展等。

二、运动锻炼的一般卫生要求

(一)运动锻炼的饮食卫生要求

1、适当的进餐时间

(1)进餐后不宜立即进行体育锻炼。因为饱食后进行体育锻炼会刺激

胃肠,使血液分配紊乱且影响锻炼效果。研究表明,大强度运动应在进餐后

两小时左右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应在进餐后一小时左右进行,小强度运动在

进餐后半小时左右进行最合理。

(2)体育锻炼结束后不宜立即进餐。锻炼后大量进餐会影响食物的消

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会导致消化不良或引发其他消化道疾病。合理的进餐

时间,一般在锻炼后半小时进行,剧烈运动后应间隔45分钟再进餐。

(3)进餐与锻炼时间不宜间隔太长。进餐3~4小时后,胃已基本排空;

进餐4~5小时后,会出现饥饿感或血糖下降情况,影响人的运动能力,故此

时不宜大强度运动。

2、合理的饮食习惯

(1)定时就餐。饮食最好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摄取的热量应分配合

理,保证早餐的热量供应尤为重要。如果不吃早餐,会使血糖降低,使人在

上午的工作、学习中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心慌等现象,且空腹时间过

长,易引发胃肠疾病。

(2)营养全面不偏食。体育锻炼后,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素。糖的补

充要适量适时,要少食脂肪,蛋白质补充要加强,但注意不能一次摄入过多。

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身体健康及强化人体活动能力。

3、科学的水分补充

体育锻炼时会大量排汗,导致机体内的水分及矿物质大量丧失。因此,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将会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但一次性大量饮水又会引

教学内容批注

起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饮水的方法。

(1)锻炼中或锻炼后,每次饮水量应根据排汗量多少来调整,并遵循

少量多次的原则。

(2)小强度运动中发生口渴或口干现象,是由于运动使呼吸加强,口

腔和咽部水分蒸发较快和唾液分泌减少的缘故,不一定表明体内缺水,故不

能凭一时感觉而大量饮水。可用温水漱口或喝30毫升左右少量的水,以缓

解口干症状。

(3)补水的水温以15摄氏度为宜。运动后不喝冰冻饮料,冰冻饮料会

刺激肠胃。导致胃肠痉挛,发生腹痛、恶心、呕吐等现象,还会使胃肠血管

收缩,血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大量出汗的补水可以考虑在水中加点盐、糖,以补充体内盐分、

能量的损失。但是,一般的健身锻炼,通常没有严重的脱水现象,可以不考

虑饮水中盐、糖的补充问题。

(5)锻炼开始前10~15分钟可饮水100~300毫升,以增加体内水分的

临时储备,这对维护运动时的生理机能、延缓疲劳的出现有良好的作用。

(二)运动锻炼的营养卫生要求

1、及时补充热量

人体运动时能量消耗较大,需要及时地补充充足的热量,一方面满足机

体的正常需要,另一方面使人体保持充沛的运动能力,并有一定的热量储备。

如果长期热量供应不足,会引起身体瘦弱,但热量摄取过多,也易引起脂肪

过多而发胖。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总的能量消耗不同。

为此,补充热量时要根据食物的发热量和人体能量消耗情况而定。

2、补充热量应注意比例

运动时的热能物质以糖为主,粮食类物质是糖的主要来源,每天进食的

数量应与一天热量消耗相适应,并以粗细粮搭配为宜,多种粮食混合食用。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瘦肉、鱼虾、蛋类、乳类、豆制品,

一般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1.2~1.5克,经常从事锻炼者比一般人

高50%~80%。如果长期蛋白质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或运动性贫血。

3、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由于运动时代谢旺盛,激素分泌增加,大量排汗,因而维生素的损失较

多,所以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因运动项目不同而有所区

别。长时间的耐力性项目对维生素E、维生素B、维生素C需要量较多。维

生素缺乏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免疫力减弱。一旦维生素得到

补充,因维生素缺乏而失去的能力将会随之得到恢复。过度服用某一种维生

素可影响维生素之间的平衡,会产生不不良影响。只有各种维生素摄入量保

持适当比例,才能使各种维生素在体内发挥良好作用。

(三)运动锻炼的环境卫生要求

1、锻炼时间的选择

(1)剧烈的体育锻炼不宜在睡前进行,否则会使中枢神经高度兴奋,

肌肉难以松弛,容易导致失眠。

(2)剧烈的体育锻炼不宜在起床后立即进行,应该醒来后在室内洗漱

教学内容批注

完毕,待大脑清醒后,再到室外去,从准备活动开始进行锻炼。

(3)一般傍晚锻炼的效果较好。由于生物钟的控制,人体体力一般在

傍晚达到最高峰。比如,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下午5~6时最为平衡,而

机体嗅觉、触觉、视觉等也在下午5~7时最敏感。另外,人体在下午4~7时

体内激素和酶的活性也处于良好状态,机体适应能力和神经的敏感性也最

好。

2、场地和器材的选择

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的选择,对提高锻炼效果、锻炼成绩以及预防意

外事故都很重要。所以,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锻炼场地和器材的选择。

一般锻炼的场地不能过窄,球场或跑道周围应留有一定的空地,以免发生碰

伤;场地应平坦,无碎石杂物,不要过硬、过软、过滑,否则会导致运动损

伤。锻炼前要有意识地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坚固,避免因器材损坏而导致伤害

事故发生;器械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以免发生意外。

3、服装的选择(略)

二、运动锻炼的安全防护——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一)运动性肌肉酸痛

运动性肌肉酸痛是指在身体做不习惯运动后(大量运动、突然增减强度

和动作幅度)一段时间内肌肉产生的酸痛。这种现象多见于初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或停止锻炼时间较长重新锻炼者。关于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目前很

多专家认为肌肉酸痛的原因是由于运动后肌肉局部痉挛造成缺血、缺氧。局

部缺血、缺氧使组织释放一种致疼的P物质,P物质致疼后,通过神经中枢

反馈活动,又造成肌肉的进一步的痉挛。预防和处理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主要

方法有四:第一,可用双手在疼痛处进行自我按摩或热敷;第二,运动后做

一些伸展性练习;第三,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逐步提高;第四,坚持经常锻炼。

(二)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腹痛多发生在长跑运动中。其部位主要在右上腹。其原因是:第

一,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胃充盈食物引起牵扯痛和胀痛,或锻炼前大量喝水

特别是饮凉水引起胃痉挛;第二,准备活动不充分,血流不能及时回心,造

成肝脾淤血肿胀,牵扯其被摸,引起疼痛;第三,呼吸节律受到破坏,造成

缺氧,胸内压上升,静脉血回心受阻,血液在肝脾瘀滞,引起右上腹疼痛。

运动时发生腹痛,一般要放慢跑速,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

疼痛就会减轻以至消失。假如疼痛没有减轻,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上述措

施均不见效,疼痛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自主地突然性强直收缩,并伴有较为剧

烈的疼痛现象。痉挛产生的原因是:在剧烈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性收

缩,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交替关系破坏,特别是局部肌肉处于疲劳时,

更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或因情绪过于紧张,也可以引

起肌肉痉挛。处理肌肉痉挛的方法是:立即对痉挛部位的肌肉进行牵引,最

好有同伴协助,切忌施力过猛。此外,可配合局部按摩、点穴,以加速痉挛

的缓解和消失。

教学内容批注

(四)运动性晕厥

运动中,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氧债不断积累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发生暂

时性知觉丧失,这一现象称为运动性晕厥。运动性晕厥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剧

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导致大量血液积累在下肢,回心血流量减少,导致脑

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昏厥状态。跑后如立即停止不动,亦可出现“重力性休克”

现象。发生运动性晕厥征象是全身无力、眼前一时发黑、面色苍白、手足发

凉、失去知觉而昏倒。生理检测脉搏慢而弱、呼吸缓慢、血压降低等。预防

方法是:第一,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疾跑后不要立即停下来;

久蹲后也不要突然起立;第三,最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 2、体育社会学 3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5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为指导。 7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的逻辑过程。 8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9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 10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信度是指 11随机抽样分为 12、社区体育是指 13、宗教是 14、宗教的基本命题是 15、宗教的要素是 16、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有 17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18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19、现代化是指 20、现代社会的特征是 二、单选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 A横断学科B综合学科C边缘学科D自然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A《体育社会学》B《体育运动与文化》C《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A结构功能主义B冲突理论C符号交换理论D技术统治论 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 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C社会的文化变迁D经济变迁 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D单一定性判定标准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A1984年奥运会B1988年奥运会C1992年奥运会D1996年奥运会

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A硬控制B软控制C外界控制D内在控制 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A结构性协调B功能性协调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D层次协调 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 A社会流动B社会控制C社会分层D社会变迁 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D社会的经济制度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 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 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 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B前体育文化形态 C准体育文化形态D亚体育文化形态 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A运动处方科学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 C先进的体育理论D管理的科学化 14、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 A制度层次B价值观念 C器物层次D理论方法 15、冬泳协会是属于( A竞技体育类社团B社会体育类社团 C体育娱乐享受类社团D体育经济类社团 三、判断题 1、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结构,可临时组成。( 2、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属于功能群体。( 3、体育社团具有盈利的性质。( 4、体育社团具有完成某些政府职能的功能。( 5、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曲线的运动。( 6、体育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

体育锻炼遵守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 品质等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锻炼的目的。要达到这 一点,?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运动项目,如跑步, 游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它锻炼项目。值得注 意的是不要过分单一性锻炼。 (二)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是指应坚持长期的、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宜贵有恒。人的有机体,?只 有在经常地体育锻炼中方能得到增强。根据"用进废退"的法则,如 果长期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减退,体质就会逐渐 下降。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 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即锻炼效果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 到质变的逐渐积累的复杂过程。如果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健康。所以进行身体 锻炼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 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其原则是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 (四)个别性原则 个别性原则是指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锻炼内容和方法,安排运动负荷。客观的讲,每个参加体育

锻炼的人,情况都不尽相同,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基础、营养条件、生活及作息制度等。因此锻炼者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正 确估计,从实际出发,使锻炼的负荷量适合自己的健康条件,以期 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五)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指进行身体锻炼,出自锻炼者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锻炼在于自觉,锻炼者应把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和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形成或保持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调 动和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以期更好的锻炼效果。 1、可预防心血管病。 2、可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功能。 3、可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脑血液量和能量供应增加,促进 脑组织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 4、可使肌纤维变粗,增强肌肉、关节的韧性和伸展性,改善对 骨的血液供应,促进骨的发育,对身体的增高有帮助。 5、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队精神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1、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以 运动后立即测脉搏,脉搏每分钟跳动130-170次,感到有些累,经 过休息能较快消除疲劳为宜。 2、全面锻炼:青少年要进行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以保证身体 的均衡发展。 3、个别对待:要根据年龄、性别、健康和爱好等方面来安排锻炼。 4、经常锻炼: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才能逐渐获得效果。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一、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但无论选用什么样的运动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二、注意动作速度。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存在动作速度问题,负荷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锻炼者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合理安排,对于青少年来说,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练习时,选择适宜的负荷,尽量加快动作速度,对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练习次数。对于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力量训练,即使是为了专门发展肌肉力量,采用隔天力量练习,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进行力量练习,不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造成整体机能的不协调发展。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注意这些本原则。 (一)秩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二)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三)区别对待原则: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四)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则: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

绪论 1.体育的分类:竞技、学校、大众 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成人 教育。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 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4.社会体育是对实现社会功能结构的研究,终身体育是对人的体育参与的研究,身体锻炼 是对实现社会体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6.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文献阅读法、数理 统计法。 第一章第一节 1.社会体育:只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社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 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是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 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4.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提哦啊姐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5.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6.体育休闲:指人们怀着自由自在心态,在余暇时间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着特定目的的、 不拘于一定形式身体娱乐活动。 7.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 1.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 ①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 2.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原因: 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 ②余下增多大众体育造成了良好条件 ③都市化石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 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 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形式 3.当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①政府重视、依法治体 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 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 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

健身运动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精)

健身运动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在饮食和工作方式中存在着不良习惯,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活动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全民健身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体育总局于2011年1月17日发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白皮书,全面介绍了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到2010年的15年内,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白皮书指出,1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提高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健身运动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国民体质显著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但全民健身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群众体育组织覆盖面不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体育发展资源与公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为能充分发挥,新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未能完全建立,这五大矛盾成为当前全民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健身运动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体育健身运动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而全面地选择运动项目 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运动项目,还有许多运动项目可供选择,如:交谊舞、健身舞、广场舞、健身球类活动、健身器械活动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兴趣和爱好,选择几项适宜本人的健身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2、善于利用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效果上的互补 不同的健身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不同,一种健身运动项目一般不可能全面促进人体各项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要充分挖取适合自身条件的各种“黄金搭档”健身项目 健身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1. 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 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方式的互助性。 6. 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则? (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8.简述妇女体育的特点? (1)健身是主要目的; (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 (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详细论述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一审批稿

详细论述社会体育的基 本要素一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详细论述社会体育的基本要素: 社会体育基本要素可分为社会体育参与者、社会体育活动、社会体育设施、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方法等方面。社会体育的参与者: 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有: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以及活动方法的指导者。一、社会体育的参加者(一)按年龄分类(二)按性别分类(三)按健康状况分类:正常人参与者、亚健康参与者、病患参与者、残障人参与者。二、社会体育的管理者 (一)行政管理人员:在各级政府中从事与社会体育有关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社会体育管理中,要坚持“政社分开、官办分离”的方针,具体工作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社会体育事业工作人员:在各级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从事与社会体育有关的工作人员。(三)社会体育商业服务人员:在各种商业性体育机构从事社会体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人员。三、社会体育指导者 (一)志愿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依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被政府认定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主要在业余时间志愿从事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一般没有报酬。(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依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被政府认定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主要在专业性服务机构从事商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社会体育活动: 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一)按社会体育活动的目的分类 享乐型社会体育活动:以追求运动乐趣为目的,通过运动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保健型社会体育活动:以追求健康为目的,通过运动保持和增进健康,或者通过运动治疗疾病进行功能恢复等。 社交型社会体育活动:以获得社交满足为目的,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增进友谊和感情。 自我开发型社会体育活动:以追求自我实现为目的,通过体育活动,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持之以恒原则 体育锻炼对机体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的刺激作用则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体育锻炼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是最难做到但却是最有效的体育锻炼原则。 2.兴趣性原则 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锻炼能否坚持下来的前提。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关注体育明星的竞赛动向、把体育锻炼作为家庭业余活动的主要项目、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等,这些都对激发锻炼者的兴趣有积极作用。 3.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的变化,负荷是否适宜,对锻炼效果的好差扮演很大的作用。运动负荷的大小因人、因时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不同的时间,人体对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随时调整运动负荷,逐步提高锻炼水平。 4.全面性原则 人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影响和协调,各种运动素质也相互影响和制约。不能片面追求运动成绩,偏重单项训练,尤其是少年儿童要特别强调全面锻炼,避免身体向单一方面发展。只有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才能使身体正常发育,并保证专项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以上各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顾此失彼。 二、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 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有利于内脏器官和运动系统逐渐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防止受伤。 2.运动后要有整理活动 运动后,肌肉和内脏器官由紧张恢复到安静状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停止运动前,要逐渐减少运动量,如做深呼吸、慢跑、行走等整理活动,再慢慢静止下来。如果停止活动后立即坐下、躺下,可导致下肢静脉淤血而使大脑和

社会体育学

1.社会体育的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 2.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哲学家(孔德) 3.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异形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 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按照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 5.社会学是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和预测功能。 6.按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可将体育群体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群体三种形式。 7体育学习群体是由教师、教练和青少年共同组成的,主要承担教育和社会化功能的体育群体。 8.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刚要》,是指导国民健身的纲领性文件。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9社区体育构成要素中,社区居民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场地设施和经费是社区体育的物质保证,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 10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的个人支出。 11.余暇时间的长短和支配余暇时间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12.大众体育是一种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现象,具有大众化和社会化两个重要特点。 判断 1.合理的社会分层体系有助于社会流动,从而达到良性地分配社会财富的目的,降低社会冲突。V 2.人口构成老龄化是社会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v 3.有的人在参加长跑前要朗诵一段经文,有的运动队在比赛前要进山烧香,这都属于体育社会现象。x 4.体育运动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v 5.我国45~60岁的年龄段时体育参与极其不稳定的群体。x 6.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国家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因此具有强制性的特点。x 7.社会体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体育场馆经营应遵循经济利益原则x。 8.生活方式是社会健康的基石。v 9.体育消费是一种必需消费。x 10.人们的健康需求、生命需求是参与体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动因。v 11.生活质量取决于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家庭或个人不能决定的,而生活水平则是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有较大程度改变的。x 12.体育社团以盈利为目的。x 13.余暇是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主要用于娱乐和休息。v 14.大众传播媒介是传送视听信息的个体性传播工具。x

社会体育

1、社会体育可划分为健身体育、健美体育、康复体育、休闲体育等,这一划分依据是:( 3 ) 1)社会体育的分布地域;2)社会体育产生的渊源;3)社会体育的功能;4)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健康状况。 2、社会体育最本质的特点是:( 1 ) 1)健身性和娱乐性;2)全民性和普遍性;3)余暇性和主动性;4)公益性和社会性。4 3、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推行于:() 1)1949年;2)1950年;3)1951年;4)1952年。 4、《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于:() 1)1994年;2)1995年;3)1996年;4)1997年。 5、我国当前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以()为线。 1)体育社会团体;2)体育活动中心;3)体育指导站;4)体育活动点。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所体现的体育构成看,我国体育分为() 1)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2)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3)休闲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军队体育;4)健身体育、健美体育、康复体育、休闲体育。 7、社会体育的(),决定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1)余暇性与主动性;2)多样性和灵活性;3)全民性和普遍性;4)民族性和世界性。 8、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中的停滞阶段是:() 1)1949年10月-1952年10月;2)1952年11月-1957年5月;3)1957年6月-1966年5月;4)1966年6月-1976年9月。 9、“显著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是社会体育事业的()1)根本目标;2)基本内容;3)基本任务;4)基本方针。 10、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 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4)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二、判断题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著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气象情况,夏季预防中暑、冬季预防冻伤。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场地锻炼。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患急性病时必须暂停锻炼。患慢性病时,要接受医生的指导。锻炼开始时要进行充分地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技术规范,避免冲撞和外伤;结束时要放松和拉伸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利恢复。 体育锻炼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并在锻炼中不断调整。这不同于生活中的体力劳动,不能用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要使人体在形态、机能各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如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柔韧性等许多项目协调地进行。鉴于体育锻炼每一个项目,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项目、方法单一,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比如举重、铁饼等运动员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突出个别方面的训练后,其体型已经并非正常健康的形态了。因此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要力求均匀全面进行。 6.避免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体育锻炼中引起的一慢性病理状态,亦有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取得了统一的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的水平上进行,或整个机体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日常所见的过度疲劳除由于大运动量训练以及激烈比赛后发生外,常为体育锻炼者急于求成或不考虑

最全的体育运动小常识

最全的体育运动小常识 张斌 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的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发生肌肉痉挛现象。由于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不仅不利于运动,还会伤害心脏。 此外,大量饮水会使胃酸浓度降低,影响食物消化。长期大运动后饮水容易得胃病。 以下是几个不宜运动的时间: 进餐后进餐后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到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如果这时参加运动就会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择地:在不适当的地点运动会带来伤害 由于运动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呼吸从外界摄入大量新鲜氧气,以满足健康的需求,故运动前一定要选择好地点,以平坦开阔,空气新鲜的公园、河滩、体育场等处最佳。 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运动 运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心理的锻炼。当你生气、悲伤时,不要到运动场上去发泄。运动医学专家的解释是: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而情绪的变化又产生于大脑深部,并扩散到全身,在心脏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将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 选择最佳运动量 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数评定法、心率评定法、库珀评定法、菲克斯评定法、疲劳评定法、简便评定法、阶段评定法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安静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不同情况来决定。为了使大家学会选择最佳运动量的方法,现将世界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法(计算公式)简介于后:通常我们选择最简单的心率测定法(靶心率测定)靶心率=(220—年龄)×(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来参考运动量的大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

社会体育学重点知识点2013—2014学年 2014.06.15. 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即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身体锻炼。 2.社会体育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人文科学类的应用科学。 3.社会体育的概念: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区别: ①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②社会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它不涵盖学校中的体育教育,也不包含武装力量的军事体育训练。 ③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竞技体育而言的;在狭义(本质)上它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广泛开展的,人们以身体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锻炼,获得娱乐享受,提高健康水平,在身心健全发展上不断超越自我,并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 5.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 ①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阶段(1992~今) 6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大众体育率先在联邦德国和挪威兴起,继而扩展到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7.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①“文明病”的蔓延求助于大众体育。 ②大众体育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消遣娱乐手段。 ③人口构成老龄化是大众体育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大众体育与人口的都市化倾向和就业的脑力劳动化倾向关系密切。 ⑤大众体育是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形式。 8.社会体育的结构,就是指构成社会体育的内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9.▲论述社会体育的要素有哪些?并分析。 ①人的要素:参与者与组织管理者 ②时间要素:余暇时间是人们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空间要素:开展社会体育的场地条件。 ④财的要素:社会体育的过程是一个消耗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有资金投入。 ⑤物的要素:社会体育发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⑥信息要素:体育锻炼的科普知识、社会体育的管理经验、社会体育的报道性新闻、社会体育的科研成果、政府关于社会体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⑦管理要素:是社会体育的必要因素。 10.社会体育的功能:①健身功能;②文化娱乐功能;③社会情感功能;④经济功能;⑤稳定社会的政治功能;⑥教化社会的道德功能。 11.简述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㈠㈡㈢㈣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亲爱的同学们: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了每位同学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经常坚持体育锻炼能够使你们体质增强、体形健美、运动能力提高,但不科学的身体锻炼不但降低了锻炼效果,可能还会损害您们的健康。同学们在课余体育锻炼时,应该把握科学的体育锻炼原则,合理制定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提高锻炼效果。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下列体育锻炼的五项基本原则,希望能够运用于体育锻炼实践中。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体育锻炼不同于人们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一般性躯体活动,更区别于动物所具有的走、跑、跳、攀登等自然的本能动作。人们所从事的体育锻炼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识的身体活动过程,因此要发挥自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性是要求锻炼者首先要有明确的健身目标,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树立起锻炼有益于学习、工作和生活得正确理念。把个人的切身需要和身体锻炼的功效与民族体质、人口质量以及国家的兴旺结合起来,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锻炼热情。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认真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内容和方法,以及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使身体锻炼之后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到乐趣、心情舒畅。人们进行感到有趣味的活动,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身心统一。总之,体育锻炼的效果、信心、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应密切结合才能做到积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定期检测锻炼效果,可以使自己经常看到锻炼的效果和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心,有助于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地原则是指根据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自身的条件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每个参加锻炼者的主客观条件都不相同,如性别、年龄、职业、体育基础、身体状况、生活条件、锻炼目的等,因此在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运动负荷适量。 负荷适量是指体育锻炼时要有恰当的生理负荷。锻炼效果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机体对适宜的负荷产生适应,负荷太小,机体得不到适宜的刺激,身体功能的变化不明显,锻炼效果也就不好。相反,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损害健康。 运动负荷大小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所组成。“负荷量”可以通过练习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负荷重量等特征表现出来;“负荷强度”可以通过练习动作的速度、难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单次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表现出来。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强度大,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量也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就是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限。 从实际出发,除了因人而异外,还要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因地和因时制宜是根据外界环境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场地器材、环境卫生等,选择适合于自身的锻炼内容和方法。 三、持之以恒原则 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续地、系统地进行,使之成为作息制度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体质增强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有赖于较长时期经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 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 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 (二)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由行政走向市场 (四)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 (二)生活节奏 (三)生活空间 (四)生活消费 (五)行为习惯 7、健康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 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发展状况 5.适应能力 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 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 则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科学锻炼的七大基本原则 1.自觉愉悦、积极锻炼 首先应该树立“科学锻炼有益健康”的信念,自觉克服各种怕动、懒惰和对体育锻炼的麻痹或恐惧心理,而代之以自觉、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充分认识到适量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如果一个人以某些理由放弃体育锻炼,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恶果,但是长期的代价必定是体质下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也有的同学即便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不情不愿的心理状态,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消极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2.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锻炼时,要根据环境和个人的身体条件,如季节、气候、场地和运动器材,以及自身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等,科学安排锻炼项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和身体负荷等。各种锻炼项目都要逐步适应,不要一暴十寒,急于求成。很多人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结果产生运动疲劳和损伤,以致很长的时间缓不过气来。锻炼时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不能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密度也不要过于集中,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3.因人而宜、区别对待 日常锻炼,可根据性别、体格、基础条件等选择适当项目。如男女分组,按照自己体质选组,对运动量、锻炼密度、计划进程等不强求一致。就是体育教学中非必修项目在可允许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与个人兴趣和能力相适应,不要不分对象地“一刀切”。确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锻炼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4.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体育锻炼需要经常、反复、持久地进行,方逐步取得进展、提高。就是已经取得的效果仍需巩固,中断训练也会消退。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应不断强化,锻炼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显着的效果,只有坚持,才能逐步巩固、积累和提高。 5.注意安全、全面发展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害健康的因素,必须注意预防,以保证安全。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和气象情况,夏季预防中暑、冬季预防冻伤。大风、大雾天气不宜跑步。不宜在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和高低不平的场地锻炼。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患急性病时必须暂停锻炼。患慢性病时,要接受医生的指导。锻炼开始时要进行充分地准备活动;锻炼过程中要遵循技术规范,避免冲撞和外伤;结束时要放松和拉伸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利恢复。 体育锻炼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并在锻炼中不断调整。这不同于生活中的体力劳动,不能用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要使人体在形态、机能各器官功能以及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包括如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柔韧性等许多项目协调地进行。鉴于体育锻炼每一个项目,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项目、方法单一,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比如举重、铁饼等运动员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突出个别方面的训练后,其体型已经并非正常健康的形态了。因此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要力求均匀全面进行。 6.避免过度疲劳

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

填空 1.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一,社会体育政策宣传;二,社会体育组织;三,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四,社会体育经费;五,社会体育场地设施 2.社会体育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指导性原则;二,以宣称教育为主的原则;三,依法管理的原则;四,以扶助支持为主的原则;五协作性原则 3.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一,政府管理型;二,社会管理型;三,结合管理型 4.体育资源的特点:1,社会性;2,继承性;3主导性;4,流动性;5非均衡性 5.社会体育计划的特征:1,目的性;2,先行性;3,前瞻性;4,普遍性;5,时效性 6.社会体育组织结构: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事业部式 7.社会体育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即时控制,反馈控制 8.全面健身计划的对象和重点: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9.行政领导方法的结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10.社会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一经济方法为主要管理手段 11.社区体育管理的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福利的功能,社会参与的功能

12.职工体育的目:增强职工体制,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为提高生产力服务;任务:建立组织并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包括工间操,医疗体育和多种体育竞赛活动,开办运动队,办业余训练,通过体育进行企业间货企业与外部的经济交流 13.影响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内部因素:残疾人自身的生理因素,残疾人的心理因素,残疾人的经济状况,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 14.影响社会体育管理绩效的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科技因素,环境因素 15.社会体育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性,权威性,经常性,抓住重点 16.社会体育控制的过程:制定标准,发现偏差,分析偏差,纠正偏差 名词解释 1.社会体育计划的概念与内容:计划是指为实现体育工作目标而制定的理论规划及活动方案。社会体育计划为社会体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是管理者行动的依据,同时还是管理者进行组织以及实施控制的标准 2.社会体育控制:指为保证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的各项活动按预期计划及目标进行而采取的管理活动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一、判断题 1、早晨运动,如果太阳还没有出来,最好不要在树林里活动,因为此时植物还未进行光合作用,排 出的二氧化碳较多。(√ ) 2、上午是进行激烈运动的最适宜时间,因为上午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 ) 3、各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采用 210 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 ) 4、决定运动负荷大少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 5、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动作来增加负荷的方法叫连续锻炼法。(× ) 6、为一般人增强体质进行负重锻炼,应该采用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血输出量以下的负荷。(√ ) 7、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扩张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 8、耐力练习一般主要采用长时间持续低负荷的方法,强度在中等水平。(√ ) 9、健步行走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傍晚。(√ ) 10、健身锻炼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 11、体育锻炼是维持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进化的有效手段。(√ ) 12、康复体育是指部分器官和组织有残疾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 13、自然力锻炼不适合老年人。(× ) 14、格斗性体育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徒手或持器械的攻防技术的体育锻炼。(√ ) 15、每周锻炼计划安排运动负荷应做到大中小相结合,大运动量负荷每周 2-3 次为宜。 (× ) 16、下午课外活动可进行较剧烈的运动,运动量以不过分疲劳,不影响晚上的活动为宜。(√ ) 17、锻炼效果的好差,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 18、体育锻炼时,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还会损害健康。(√ ) 19、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肌肉活动进行短时间的强化来实现的。(× ) 20、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 21、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 ) 22、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体能力。(√ ) 23、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的方法叫重复锻炼。(× ) 24、负重锻炼法,既用于普通人为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又用于各项运动员进行身体锻炼,还可用于解决身体疾患的康复。(√ ) 25、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 26、采用大重量、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最有利于减肥。(× ) 27、采用中重量、中次数、高组数、短间歇的练习可以达到突出肌肉线条的效果。(√ )

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30%

社会体育指导员(五级)公共理论题库30% 1.体育最邻近的属概念是文化活动。 2.体育手段的特点是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运动项目“钩强”类似于现代的拔河。 4.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国家体育总局。 5.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 6.感官系统有眼、耳、皮肤等。 7.中枢神经系统中,担负着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功能的是小脑。 8.血液成分中,担负参与血液凝固功能的是血小板。 9.“侏儒症”产生的原因是脑垂体过少的分泌了生长素。 10.应付压力的方式有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如:分析问题来应付压力就属于问题 定向应付。 11.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俗称逆境商。 12.健身指导者最根本的指导方法是讲解与示范。 13.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指导者应保护与帮助交替进行。 14.适合于老年人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锻炼方法是持续训练方法。 15.进行健身器材练习时,适宜重量的基本标准是用正确的联系姿势联系15次。 16.职业运动员采取间歇练习法,其开始第二次训练时的心率应恢复到120-140次/分。 17.采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安全性。 18.研究表明,一天内人的身高是变动的,故测量身高最适宜的时间是上午。 19.哈佛台阶试验中,成年女子台阶高度为42厘米。 20.锻炼后温水浴最适宜的水温是40摄氏度左右。 21.《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实施时间是1994. 22.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影响或改变着心里压力,其中情绪具有决定性影响。 23.人体力量基本是从四肢肌肉、腰部肌肉、臀部肌肉等这些大肌肉群发出来的。 24.健身车、跑步机等有氧健身器械的锻炼可每天坚持、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 25.严重贫血患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心脏损伤。 26.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条件有: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通过 初级运动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取得体育中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 27.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职能:能够运用基本技能指导练习对象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和 提高基本运动素质;能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练习者的情况指导练习者提高专项技术水平,进行健身活动。 28.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1、让练习者在跑、跳之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 如快速改变方法跑、各种躲闪和突然启动练习以及迅速转体练习。2、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如:利用体操器械做各种复杂的动作。3、各种复杂多变的组合练习。如“之字跑”、“躲闪跑”、“立卧撑”等相互组合练习。4、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游戏。5、对各种信号做出应答反应的游戏。 29.体育的本质特性是健身性。 30.我国将体育本体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 31.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国是希腊。 32.“全民健身121工程”中第一个“1”的具体含义是倡导全民每天进行1次以上体育活 动。 33.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向职业化方向迈出新步伐的标志是《社会体育指导国家职业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