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 第1讲 序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 第1讲 序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 第1讲 序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 第1讲 序

第1讲序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仅仅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

1. 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电磁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四、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要跨越的阶梯

1. 从简单到复杂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通常被理想化,高中则要复杂很多,比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理想电表到实际电表,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从纯电阻到非纯电阻,从光的直线传播到折射、衍射、干涉,等等。

2. 从现象到本质

初中的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在高中则要深入到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 从具体到抽象

初中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如平面镜和透镜成像,物态变化等;高中则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瞬时速度、加速度、受力分析、冲量、功能关系、电场线、磁场线、电磁场、电磁波、光子、物质波、结合能,等等。

4. 从状态到过程

初中物理更多地研究密度、熔点、沸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常量,而高中物理则要研究很多变量的规律,如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初中以研究状态为主,高中则要更多地注重过程分析。

5. 从标量到矢量

高中引入了初中所没有的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一个知识点。要注意矢量的特征和运算法则。

6. 从一维到二维,甚至三维

研究范围从直线扩展到了平面,从只有直线运动发展到曲线运动,数轴已经不够用,要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讨论,甚至要渗透三维空间的概念。

7. 从定性到定量

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必要数学工具的支持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知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初中物理用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导数用于瞬时速度的概念,向量代数用于矢量的分析,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用于运动物体的轨迹问题。

8. 从演绎到归纳,再到建模

高中不再局限于演绎规律,出现了归纳统计规律,并利用其构建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很多实际问题就必须先建模才方便解决,而且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巧妙的解决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

9. 从零散到系统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开始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开始出现大量跨越各个板块的综合题,难度大幅度提升。

10. 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

高中研究对象的线度向两方延伸,在高中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论以及原子、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和规律。并且初步展现了微观、宏观、宇观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

(1)观察与实验(2)物理模型法(3)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4)类比法(5)数学图像法

六、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2)等效替代法(3假设法(4)临界值法(5)对称法(6)极限分析法(7) 微元法

七、物理实验中的相关知识

1. 误差

⑴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贯穿测量过程的始终,而且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⑵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从误差来源看,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①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原理不够完备、实验仪器精度不够或实验方法粗略产生的。系统误差的特点:实验结果对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具有相同的倾向性,即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某些系统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② 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而产生的。偶然误差的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等。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有: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偶然误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⑶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从分析数据的方法来看,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①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即真实值测量值-=?x ,它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大小。 ②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x ?与真实值0x 之比。%1000

??=x x η,它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 ③ 对于两个测量值的评估,必须考虑其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大者,其相对误差不一定大。

2. 有效数字

⑴ 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误差所在位。 ⑵ 有效数字位数的判定方法:

①从左往右数,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数到右边最末一位估读数字止。

②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可以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如=cm 0735.0cm 2

1035.7-?,都是三位有效数字。

③以从左往右第一个不为零数字为标准,其左边的“0”不是有效数字,其右边的“0”是有效数字。如0.0123是3位有效数字,0.01230是4位有效数字。

④作为有效数字的“0”,不可省略不写。如不能将1.350cm 写成1.35cm ,因为它们的误差不相同。

3. 误差与测量的错误(以长度测量为例)

误差与测量的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误是应该也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即无论你想什么办法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只是误差的大小不同而已。

⑴ 测量的错误是人为造成的。尺的放置和怎样读取结果有一定规则,按规则进行是正确操作,不按规则进行是错误操作,测量结果也是错误的。按规则测量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测量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⑵ 任何一个被测物体都有自己一定的尺寸,即都有各自的真实长度值—真实值,我们用尺去测量得到的结果称为测量值,真实值是唯一的,而测量值可以是多个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大方面:①与测量仪器有关;②与人有关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测量精确也好、准确也好,都是有误差的精确或准确,都是相对的精确或准确。

例如:用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1cm ;用小分度值是mm 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1mm ;用最小分度值是百分之一毫米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百分之一毫米,相对而言,最小分度值越小,测量的误差也就越小。

⑶ 减小误差的办法: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例如选用制作精确的尺,正确操作,估读认真细心些,在这些基础上,还可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① 一般来说,同一把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间距不可能绝对均匀,可能有轻微的不均匀现象。多次测量时,应该尽量用尺的不同部位来测量,如果刻度有轻微的不均匀现象,就可能某几次测量结果偏大,而另外几次测量结果偏小,取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就可以使偏大偏小相互抵消一些,从而使误差相应地小些。 ② 因为测量需要估读,而估读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在多次测量中,可能某几次估读偏大,而另外几次估读偏小,取平均值会使偏大偏小相互抵消一些,从而使误差相应地减少些。

计算平均值时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原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是几位,取其平均值的数,有效数字也取几位。若多,则四舍五入;若少,则补零。

4.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⑴ 课本对近似数,有效数字的定义与说明。

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⑵ 从上面说明与定义,结合数字,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大家认识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①数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即精确数和近似数。

如(1)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2)我校有39个班级,其中一班五十三人,其中出现的数据是精确的,叫做精确数。再如:(3)14.3≈π(4)这本书的长度大约为14.72cm 。这些数据都是近似数,在这些近似数中,如14.3≈π,3、1这两位数字是准确的,末尾数字“4”是估计的,不准确。再如14.72中的1、4、7是准确的,而末尾数字“2”是估读的,不准确。近似数大致有这两类,一类是“计算时”四舍五入得到的,如14.3≈π,再一类是测量得到的,如这本书的长度大约为14.72cm 。

②测量与记录结果

如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的数据,在记录时应带上单位。如一位同学测数学课本宽为14.75cm 。倒数第二位“7”是十分位,所对应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mm ;倒数第一位是百分位,估计值,体现出测量的精确程度,在使用工具测量时,测量记录结果可以估读到最小刻度后一位。

③有效数字的认识

如(1)“1.235”这个数中有效数字为1、2、3、5。(2)0.001 200 350 00这个数中有效数字为1、2、0、0、3、5、0、0、0共九位,有效数字是这个数从左边第一位不为零的数字起,到这个数末位数字止的

④精确数位的认识

例如:我国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有1295330000人。(1)精确到万位,写为129 533万。(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写为9

1030.1?。再如013578.0。(1)保留小数点后三位,写为0.014。(2)精确到万分位,写为0.0136。(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写为0.014。

⑤两类特殊数的认识

第一类:“阿拉伯数+汉字”。如:1.2万

第二类:“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有效数字+数量级”。如:8106.9?

有些数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时,需要精确到哪位时,就用上面的这两类。如④中的例子。

八、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一)锐角三角函数

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⑴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如图所示,在直仍三角形ΔABC 中,∠C 是直角。则AC 、BC 叫做直角边,AB 叫做斜边。∠A 、∠B 都是锐角。对于∠A 来说,AC 叫做∠A 的邻边,BC 叫做∠A 的对边。

⑵ 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几何课本中给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依据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关于这点,我们看下图,图中的直角三角形AB 1C 1,AB 2C 2,AB 3C 3,…

都有一个相等的锐角A ,即锐角A 取一个固定值。如图所示,许许多多直角

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锐角叠合在一起,并使一条直角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

那么斜边必然都落在另一条直线上。不难看出: B 1C 1∥B 2C 2∥B 3C 3∥…,

∵△AB 1C 1∽△AB 2C 2∽△AB 3C 3∽…,

因此,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根据同样道理,由“相似形”知识可以知道,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分别是某个固定的值。

这样,在△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锐角A 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gA ;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于是我们得到锐角A 的四个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定义如下:设∠A=α,并令AC=x,BC=y,AB=r,则α的四个三角函数值定义为:

∠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三角函数(高中数学还将会学到其它的三角函数名称)。

2. 锐角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

⑴三角函数值只是一个比值,由角的大小唯一确定,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⑵Sinα、Cosα、tanα、cotα均为正值。

⑶当0<α<90°时,正弦与正切函数为增函数;余弦与余切函数为减函数

⑷对于同一个角α,存在如下的关系:

①平方和关系:

②比值的关系:

③倒数关系:

⑸若α、β互为余角,则有: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cotβ,cotα=tanβ

⑹半角、倍角公式、诱导公式(略)

3. 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

表格中的370和530角同学们在初中很少遇到,但我们在高中物理中经常

要用到它们。其实这两个角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还记得“勾3股4弦5”吧?在

这个直角三角形中,长为5的边所对的是直角,长为3的边所对的锐角就是

370,长为4的边对的角就是530。

(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三)直线方程、抛物线方程、圆方程、椭圆方程

直线方程:b kx y += 抛物线方程:c bx ax y ++=2

圆方程:222)()(r b y a x =-+- 椭圆方程:12222=+b

y a x (四)一元二次函数

c bx ax y ++=2

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除了我们熟知的“度、分、秒”以外,角还有一个国际单位—弧度,记作rad 。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即弧长公式:

l = θ r 。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

角称为1弧度的角。如图: ∠AOB=1rad ,∠AOC=2rad

2.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显然,一个平角对应的弧长就是一个“半圆”,如果半径是R ,那么这段弧长就是πR ,所以,180°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就是180°=R π/R =π弧度 ,即:πrad 。这个关系式可以作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式。 由上述关系式可知:

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省略不写。例:3表示3rad ,sin π表示πrad 角的正弦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你能推出30°、45°、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 吗?

九、高中物理课程简介

十、课本必修1知识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引入运动学的参量:提出参考系、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为下一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引入了“质点”的物理模型,提出了科学抽象法。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运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最后介绍了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本章突出体现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研究的物理思想,并初步介绍了“微积分”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

第三章——相互作用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与初中知识联系密切,重点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这三种力的研究,突出体现从力的三要素出发,即从大小、方向及作用点这三个角度加深对三种常见力的认识,其中弹力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问题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学习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与数学图形紧密联系,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具体的问题学生常表现为不知道如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用图解法进行力的分解和求极值问题感到困惑,因而亦为本部分内容中的难点。另外,力的合成与分解为后面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打下基础。本章涉及到“假设法”、“等效替代法”的初步思想。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构成了整个高中物理的框架,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知识,也是经典力学的支柱。本章内容把前几章内容综合在一起,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从而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一起,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是本章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图像处理的方法,公式推导的过程,结论的表述,公式的意义等,都要作细致的分析与归纳。本章中,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是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必考内容。

另外,本章对“假设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分析推理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类比法”、“极限法”、“合理外推法”等物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重点领悟的。

新高一衔接班外呼话术

新高一衔接班外呼话术: XXX:您好!请问您是XXX同学的家长吗? 家长:是啊,你哪里?有什么事? XXX:家长,您好!我是XXX文化课辅导学校的。咱孩子不是今年初三刚刚参加完中考吗?考得怎么样?报了哪所高中学校了呀? 家长:有事吗?什么事,有事你就说! XXX:家长,其实中考只是一次分流考试,不管分到了哪所高中,都只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平台而已,关键的,还的看咱孩子接下来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表现和适应程度!您应该也早已听身边的人说过,很多孩子刚上高中都不适应,出现了数理化不及格的情况! 家长:恩,是。我们新高一的班课都已经报完了,不需要了! XXX:家长,今年我们XXX给您打电话,除了推展我们的新高一特色班组课,还有两件对您非常有益的事情: 第一:中考现场我们免费赠送了高考状元和我们教学老师联合编写的《高中英语牛人笔记》,由于资料多,现场人手有限,我们只发了英语一科,现在给您打电话就是告知您可以随时过来校区免费领取《数学牛人笔记》。如果是我们XXX的在籍学员,那么附送全科,还会有物理和化学笔记; --------这个笔记,现在24中校园网上就有卖的,好像是240元全套,现在的状元学生也都很有经济头脑了。 第二:本来我们想在7月1日这周三晚上7-9点,用我们XXX的重点高中一线在职数理化老师给各位新高一学生开个小型讲座“如何适应高中数理化学习完成平稳过渡”,但是鉴于目前辅导市场讲座太多,家长比较盲目盲从的现状,我们校领导经研究决定,7月6日、7日这两天的新高一衔接班首课免费对学生开放试听,实实在在从知识内容本身入手,体验一线重点高中老师授课的魅力。 此外,如果您再7月6日开班之前报名,我们“报一科赠一科”,比如:您报了新高一数学小班12次课,正课的新课是开到新高一期中考试进度左右,那么针对这一部分知识在刚开学的月考和期中考试的重点、难点、高频考点,我们“1+1导师模式”,开启了三个模块化专攻的特训拿分集训课程,7月6日之前报名,这部分课程免费随科赠送,过了7月6日再报名,就此优惠取消,正常收费了! 这个模块化专训课程,相当于“一线老师小班+特训专题训练”=一对一的效果! 此外,风雨12年,XXX教育集团还推出了免费赠送网上一对一答疑年卡一张! 以上,优惠活动截止7月6日,请您上门领取! 地址:XXX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202007170637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 2014 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开发特色课程。 —— 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 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 到17 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 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 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 ( 学习进阶、核心概念、 STEM教育?? )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 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 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 二)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新高一物理讲义01

Lesson 1 简单的运动 【沙场点兵】 1.质点 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作用或起次要作用时,为了研究方便,就可以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有质量的点。 如:描述汽车在马路上一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时,由于汽车的结构和各部分的运动和对我们的研究无关紧要,我们就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若要求汽车通过一座不长的桥,由于汽车的长度相对于运动的空间大小不可以忽略,此时汽车不可以看成质点。 再如对于地球而言,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尺寸相对于运动的半径而言可以忽略,可以将地球看做质点。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就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 例:以下物体或人,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从北京开往天津的一列高速列车 B.研究绕月球运动的“嫦娥三号”飞船 C.研究单杠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 D.转动着的砂轮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 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 D.质量和体积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做质点 2.参考系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

这个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对于初中所讲的参照物,将坐标系固连在参照物上,随参照物一起运动,形成一个参考系。 y x 3.时间和时刻 时间和时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刻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点表示,如图中的A点为2s末,B点为4s末,线段AB表示时间,即我们平时所说的2s。(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时间”,有时指物理上的时间,有时又指时刻,需要具体分析。 A B 0 1 2 3 4 t/s 例:下列说法中,指时间的是______,指时刻的是_______。 ①新闻联播开始播放的时间为19:00 ②他用了三年时间找到他的女儿 ③现在是什么时间? ④火车到站时间为13:17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1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 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讲义

绪言 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了,欢迎大家学习高中物理,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都比较浅易,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通过初中的学习,大家知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都需要物理学,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许多高新技术如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物理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与物理学直接有关的重要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呢? 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等。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来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 目录

2018级新高一物理衔接班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晏婴学校2018级新高一物理衔接班期末考试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共43分。第1~9题为单选,每题3分,第10~13题为多选,每题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 B.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情况 C.研究“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时 D.研究跨栏运动员跨栏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 2. 关于运动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右上方的路牌所标的“50”为车辆通行的平均速度 B.小强同学的标枪成绩为50.8m,其中50.8m为标枪在空中运动的路程 C.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这表明箭的惯性减小了 D.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为零 3. 竖直上抛一个小球,4s末落回抛出点,则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A.10m B.20m C.30m D.40m 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 A.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达到最小值 5. 如图所示为直升飞机由地面垂直起飞过程的v-t图象,则关于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15s内飞机在空中处于悬停状态 B.15~20s内飞机匀减速下降 C.0~25s内飞机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0m D.20s时飞机的加速度为零 6.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1:1:1 B. 5:3:1 C. 9:4:1 D. 3:2:1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3讲 牛顿第三定律(拔高版) 学生版讲义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 大量自然现象和实验都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典例精讲 【例1.1】(2019?云南学业考试)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所受重力为G、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F支,它对桌面的压力为F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G与F压是同一个力 B.F压与F支是一对平衡力 C.F压与F支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G与F支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1.2】(2018秋?安平县校级期末)“以卵击石,卵碎石全”下列关于卵、石之间作用力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是运动的,石头是静止的,所以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B.鸡蛋碎了,而石头没有碎,所以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平衡 【例1.3】(2018秋?桂林期末)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小B.t=2s时最大 C.t=8.5s时最小 D.t=8.5s时最大 【例1.4】(2017秋?宿州期末)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小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 D.地面对大人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静摩擦力大 【例1.5】(2013秋?陈仓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为F=40N时,质量为m=10kg 的木板可以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若在木板上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为使它们匀速前进,需加的水平拉力为60N,求铁块的质量M. 【例1.6】(2014春?大观区校级期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现把木箱放在地面上,如果我们所研究的物体只有木箱和地球,涉及木箱和地球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哪几对?木箱所受到的力是这几对中的哪几个?地球所受的力是其中哪几个? 2.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 ⑴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瞬时对应的。 ⑵同质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一对性质相同的力。

2021-2022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理

2021-2022 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衔接班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计32分) 1.人站在楼上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离开手后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 忽略空气阻力,能正确表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矢量的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 2.若有一星球密度与地球密度相同,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 A.0.5倍 B.2倍 C.4倍 D.8倍 3.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1 m/s,河岸笔直,河宽恒定,河水靠近岸边的流速为2 m/s,河中间的流速为3 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船速小于流速,船不能到达对岸B.船能垂直河岸过河 C.船航行中航向一直不变船过河的轨迹为一直线 D.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一定的4.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质量为5t的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a= 2起动,所受阻力为1.0×103,则汽车起动后第1秒末牵引力的瞬时功率是 ( ) A.2 B.11 C.20 D.22 5.如右图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实验时,先用弹簧片C将B球紧压在DE间 实用文档

并与A球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用小锤F击打弹簧片C,A球被水平抛出,同时B球自由下落。实验几次,无论打击力大或小,仪器距离地面高或低,我们听到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这个实验() A.说明平抛物体的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说明平抛物体的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是匀速运动 C.说明平抛物体的运动的两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 D.说明平抛物体的运动是自由落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6.如图所示一架飞机水平地匀速飞行,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地前四个铁球彼此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 7.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 动时,物体A的运动及受力情况是()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拉力等于重力 D.拉力小于重力 8.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是一个四分之一圆周的光滑轨道,轨道下端切线水平.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方向从轨道下端以初速度v0滑上小车, 实用文档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设计思想]本节课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到自由落体的概念与规律,在阻力可忽略不计 时,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学生由于受日常生活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印象很深,故做好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地理解自由落体的定义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避免学生死记公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是在理想条件下的 运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 学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练习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会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处理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再次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的模型思想。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总结,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有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与重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规律的得出 [教学内容及变化] 原教材是将本节内容放在第一册第二章第八节进行教授的,直接引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新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第三章第六节教授,利用学生在生活上已有的对物体的下落运动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辨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重力公式把自由落体运动和前面知识结合,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学手段与方法]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 at t v x += (3)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1) (2) (3) (4) ()2aT n m n -= 一、x-t . 图象与x 图象与t 在x —t 阴影部分面积没有任何意义。 在x —t 图象中如何判断物体运动方向(速度方向为正还是负) 如果斜率为正(如②③⑤)则速度方向为正;如果斜率为负(如④)则速度方向为负。 二、v —t 图象(右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1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2时速度为0,然后向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表示物体以初速度V 4开始向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 1时速度为0接着又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021-2022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

2021-2022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试题理衔接班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0是单选,11~15多选) 1.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 ) A.2∶1 B.4∶1 C.16∶1 D.60∶1 2.如右图所示,AB是某点电荷电场中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P处自由释放一个负试探电荷时,它沿直线向B点处运动,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电荷重力)( ) A.电荷向B做匀加速运动 B.电荷向B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电荷向B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 D.电荷向B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 3.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4.电场中有A、B两点,A点的电势φA=30 V,B点的电势φB=10 V,一个电子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力对电子做功20 eV,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20 eV B.电力克服电场力做功20 eV,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20 eV C.电场力对电子做功20 eV,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20 eV D.电子克服电场力做功20 eV,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20 eV 5.如下图所示,正电荷q在电场中由P向Q做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由此可以判定,它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 6.如下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带负电荷的粒子射入电场,虚线是它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粒子所受重力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场线方向向下 B.粒子一定从a点运动到b点 C.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7.如下图所示的真空空间中,仅在正方体中的黑点处存在着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则图中a、b两点电场强度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 8.在静电场中,将一电子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5 eV,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是由b到a B.a、b两点间的电压是-5 V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首先是他们进了重点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 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 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 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 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 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 低了对新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①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 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 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 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熞员闵峡问庇心康奶讲,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 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 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 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 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 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 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学而思高一物理讲义

第一讲直线运动4级公式法运动学计算 循序渐进:阶梯成长体系 本讲难度:★★★★☆ 高考难度:★★★☆☆ 直击高考:高考考点分值 高考比重平均0~6分 高考初级考点(概念层面)物理抽象概念应用 高考中级考点(间接考察)运动学基本公式 高考高级考点(综合考察)运动状态分析 高考考题20062007200820092010 例题18 画龙点睛:重点中学试题 1.(09北京四中期中)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答案】C D

知识点睛 一、知识网络图 二、 例题精讲 概念纠错题 机械运动 【例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有() A.人体心脏的跳动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小提琴琴弦的颤动D.电视信号的发送【答案】D 质点 【例2】在下列各运动的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有()A.汽车的后轮,研究汽车牵引力的来源 B.沿斜槽下滑的小钢球,研究它沿斜槽下滑的速度

C.人造卫星,研究它绕地球的转动 D.海平面上的木箱,研究它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先滑动还是先滚动 【解析】A与汽车的结构形状有关不能看成质点,D与木箱的结构有关,因为判断滚动要考虑杠杆因素【答案】B C 匀速与匀变速 【例3】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匀速转动的旋转餐厅 B.公共汽车在两个车站间的直线运动 C.国庆阅兵时军人正步走过主席台 D.跳伞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后的落体运动 【答案】C 【例4】速度及加速度的定义是运用了() A.控制变量法B.建立物理模型法C.等效替代法D.比值法 【答案】D 【例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相同位移内速度的变化相同D.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答案】B 【例6】关于加速度和速度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 B.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大,表示了速度变化快 C.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 D.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 【解析】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对,加速度越来越大时,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快,但速度不一定越来越大,A错;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与速度是否同向,若同向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对. 【答案】B D 概念应用题 参考系 【例7】在无云的夜晚,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在很快移动这是因为此时我们选择了为参考系的缘故,而此时必须是有风的夜晚,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答案】浮云、浮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意料完成复出之战 图2-3-10 A.当点燃火药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时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的加速度可能为零 D.根据图中数据可求出110 m栏比赛中任意时刻的速度 6.一物体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其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物体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7.一个物体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的速度大小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8.(2012·郑州高一检测)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大小是6 m/s,第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10 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A.2 m/s2B.4 m/s2 C.-4 m/s2D.-2 m/s2 9.(2013·福州三中高一检测)小明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2-3-11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 第17讲 相对滑动类问题(一)

第17讲相对滑动类问题(一) 一、滑块类问题 常用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直线运动规律动量+能量 二、传送带问题 难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往往存在多种可能的结论,即需要分析确定到底哪一种可能情况会发生;其二,决定因素多,包括滑块与传送带动摩擦因数大小、斜面倾角、滑块初速度、传送带速度、传送方向、滑块初速度方向等.这就要对传送带问题做出准确的动力学过程分析。 1. 水平传送带动力学问题图解 2. 倾斜传送带动力学问题图解

思考与练习: 1.如图,小车质量M 为2.0 kg ,水平地面对它的阻力忽略不计,物体质量m 为0.5 kg ,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g 取10 m/s 2,求: (1)小车在外力作用下以1.2 m/s 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2)欲使小车产生3.5 m/s 2的加速度,需给小车提供多大的水平推力? (3)若要使物体m 脱离小车,则至少用多大的水平力推小车? (4)若小车长L =1 m ,静止小车受到8.5 N 水平推力作用时,物体由车的右端向左滑动,则物体滑离小车需多长时间?(物体m 可看作质点) 解析:(1)m 与M 间最大静摩擦力F f =μmg =1.5 N ,当m 与M 恰好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为 a =F f m =1.50.5 m/s 2=3 m/s 2,所以此时m 与M 未相对滑动,则F f 1=ma 1=0.5×1.2 N =0.6 N. (2)当a 2=3.5 m/s 2时,m 与M 相对滑动,摩擦力F f =ma =0.5×3 N =1.5 N 隔离M ,有F -F f =Ma 2 ,F =F f +Ma 2=1.5 N +2.0×3.5 N =8.5 N. (3)当a =3 m/s 2时,m 恰好要滑动.F =(M +m )a =2.5×3 N =7.5 N. (4)当F =8.5 N 时,a 车=3.5 m/s 2 ,a 物=3 m/s 2 ,a 相对=(3.5-3) m/s =0.5 m/s 2 L =12 a 相对t 2,所以t =2 s 答案:(1)0.6 N (2)8.5 N (3)7.5 N (4)2 s 2.如图甲,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木板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 和bcd 所示,a 、b 、c 、d 点的坐标分别为a (0,10)、b (0,0)、c (4,4)、d (12,0).根 据v -t 图像,求: (1)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物块质量m 与长木板质量M 之比. 答案:(1) 20 m (2) 32 解析:(1)由图像可得,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Δx =10+42×4 m -42 ×4 m =20 m. (2)设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达相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木板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对物块,μ1mg =ma 1 对木板,μ1mg -μ2(m +M )g =Ma 2 对整体,μ2(m +M )g =(m +M )a 由图像可得,a 1=1.5 m/s 2,a 2=1 m/s 2,a =0.5 m/s 2 由以上各式解得m M =32 .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物理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_____、最一般的_____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____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____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____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____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____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____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____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_____能力,养成良好的_____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_____和共同要求。 9、_____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___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____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