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在物理图像中的实现

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在物理图像中的实现

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在物理图像中的实现
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在物理图像中的实现

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在物理图像中的实现一:物理图像的三维目标内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物理图像的描绘过过程及能正确地画一些常见的物理图.

2、物理图像中的:轴、点、线、截、面、斜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3、理解用物理图像表达物理的过程、状态。

4、掌握用物理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

(二)过程、方法目标

1、掌握解决物理图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判断物理图线截距,过图线点的斜率及图线与轴所围成面积是否有意义及其意义

的内容。

3、掌握分析图像题的思维过程。

1、深刻理解和体会物理图像是直观表达物理规律的一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图像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广泛性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始终知道物理图像是一种活化了的自然现象的表达方式。

二、采用三字经来实现以上目标

(一):物理图像在物理学中地位及物理图像的描绘。

1、物理图像是高中物理知识、规律描述的一种基本方式。

知识链接:高中物理规律描述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等,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而图像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因为高中物理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图像作用,挖掘图像功能,大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值得我们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实践表明通过物理图像知识和方法教授,能有培养和提高同学的物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物理图像的描绘和理解物理图像

同学们画数学函数图像应该是比较熟悉吧!现在回忆画数学函数的步骤。(四步:计算点,建立坐标,描点,连线);画物理图像也有这四步,但最重要的区别是点的获取手段不同,函数图像的点一般是通过列表计算来获取点的,而画物理图像其点是通过实验来取得。这种点获取的方式不同反映了两学科的本质区别即数学是一种工具学科而物理学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

自然学科。一般地数学函数图像没有鲜活的意义,只有对其自变量和应变量赋予特定的意义后这个函数图像就活化了,如数学中的应用题。而物理图像可以说就是活化了的数学函数图像,理解物理图像就是要把握图线后面表达的意义、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即不能仅仅知道这样一条线,我们要理解线内在的意义。

怎样才能较快地,准确地把握物理图像表达的意义、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呢?

要较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图像老师们根据物理图像内在规律,总结了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应用。这几个方面是什么?同学思考做答。

六个方面(或五个方面)“轴、点、线、面、斜、截”

有了这六个方面同学们在解答物理图像题就得心应手了吗?

没有,是题目太难还是知识没有给你们介绍全面,其实这都不是,知识还是这些,这样的题也没有超过大纲。

那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没能如意呢?这是细节和思维没有做到位和能力的差别。

图像问题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基本是“轴、点、线、面、斜、截”。虽然便于记忆。但是同学们使用起来有时会无从下手,或者因为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导致出现“会而不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专题试图找到解决物理图像的行之有效的思维和方法。现以三字经的形式记忆图像的考点重点,挖掘细节和渗透思维,提高应对能力。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三字经的内容

1、遇图像,不要惊,按思路,往下行。

2、坐标轴,要看清,符号准,单位精。

3、由符号,猜关系,解题意,成雏形。

4、看原点,是否零,再计算,方才行。

5、先看点,符号现,交点同,拐点变。

6、看完点,再看线,长直线,最普遍。

7、

斜率意,纵除横,截斜观,联公式。 8、看完线,再积面,面积意,轴乘现。

9、画图题,规律找,变形式,得图像。 10、实验题,图像析,直线化,综合用。

11、审题意,角度多,图像法,常用之。 12、图像题,亦此般,此方出,笑容展。

(三)、三字经理解和举例

1、要较好地理解这三字经首先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图像要熟练掌握。

如: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振动(简谐运动)图像,波的图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U——I图像,正弦式或余弦式交流电的图像等课本中详细介绍过(或要求掌握)的物理图像。

例1:请说一说下列各条图线表示了物体做的运动性质。

S/m V/m/s

t/s t/s

同学们也可以画一些运动图线,再说说其运动性质。

例2.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

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

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

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参考答案:BD

例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

①该振动的振幅是cm;②振动的周期是s;③在t等于1

4

周期时,位

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cm。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点位

于x=0.5 m处。④该波的传播速度是m/s;⑤经过1

2

周期后,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

位移是cm。

参考答案:(1)①8 ②0.2 ③0 ④10 ⑤-8

例4、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所给的器材有:(A)电压表○V:0—3—15V;(B)电流表

○A:0—0.6—3A;(C)变阻器R1(总电阻20Ω);(D)变阻

器R2(总电阻100Ω);以及电键S和导线若干。

(1)电压表量程选用_______,电流表量程选用_______,

变阻器选用________。

(2)在右边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如图所示的U-I图上是由实验测得的7组数

据标出的点,请你完成图线,并由图线求出

E=________V,r=________Ω.

(4)若只选用两组数据,用欧姆定律算出E、r,

有可能误差较大;若选用第________组和第

________组数据误差最大。

参考答案:(1)0—3V,0—0.6A,R12分

(2)右图所示2分

(3)图线右图所示,1.5 ,0.5 3分

(4)5,6 2分

例5.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通过实验研究这一问题,实验室备有的器材是:电压表(0.3 V,3 kΩ)、电流表(0~0.6 A,0.1Ω)、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实验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以上.

(1)他们应选用下列电路图中进行实验.

(2)根据实验测得数据描绘出如图所示U-I图象,由图分析可知,小灯泡电阻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是。

(3)已知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标有1. 5 V字样,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求出小灯泡在1. 5 V 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是W.

参考答案:(1 )A (2 )R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3)0.69 W

例6.将阻值为5Ω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5 Hz

B.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

C.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2.5 W

D.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是5 V

参考答案:C

(四)、三字经解释及举例

1、遇图像,不要惊,按思路,往下行。

遇到图像问题,不要惊慌。按照给你的三字经解题思路往下做就一定可以处理问题。相信自已已具有解决高考范围内的各种图像类问题的能力。

2、坐标轴,要看清,符号准,单位精。

图像是由坐标轴组成,所以首先看清直角坐标系中,横轴、纵轴的符号及其代表的含义,即图像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单位及标度。

例7、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AC段和DE段的运动分别为()

A.AC段是匀加速运动;DE段是匀速运动

B.AC段是加速运动;DE段是匀加速运动

C .AC 段是加速运动;DE 段是匀速运动

D .AC 段是匀加速运动;D

E 段是匀加速运动

(2)在与AB 、AC 、AD 对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车在A 点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_段中的平均速度。下图中①表示物体 ②表示物体 参考答案:(1)C (2)AB ,

3、由符号,猜关系,解题意,成雏形。

由给定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物理量,来猜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与这两个物理量有关的物理规律。从而了解题目的旨意(考查的知识),形成解题的思路雏形(应用规律的步骤)。 例8、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 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 与小环速度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求:(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参考答案:.由图得:a =v t

=0.5m/s 2, 前2s 有:F 2-mg sin α=ma ,

2s 后有:F 2=mg sin α, 代入数据可解得:m =1kg ,α=30?。

例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为沿斜面向上为正)

参考答案:C

例如:

当给定的图像是F-x图像时,我们所学的知识中与力和长度有关的公式,常用的是胡克定律F=kx及功W=FS。再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缩小范围,从而快速解题。最好的实例就是探究弹簧的弹力做功。

4、看原点,是否零,再计算,方才行。

坐标轴看清之后,看看原点是不是零,只有在判断出是否为零时,在进行相应计算才可以。这一点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内电阻时最为常见。

例如:如前的例题4

5、先看点,符号现,交点同,拐点变。

当坐标轴和原点弄清之后,开始图像的研究。图像是由点组成的,点是图像的最基本单元。所以首先研究图像中的点。理解图像上的点是掌握图像的基础,一般说来,图像上的点表示一个状态,已知图像上的一点就可知对应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物理量值。

质点运动图像上的点表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状态;U - I图像上的点表示闭合电路的某一工作状态,交流电图像上的点表示某一瞬时的感应电动势、电流和电压值,等等。

在研究点的时候,最常见的是交点和拐点。一般研究交点的相同量,即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相同

而对于拐点则是多过程中的重点和关键,所以,多过程

中的拐点又称“黄金点”。拐点是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其相

同之处由图像可以直接得到。在研究拐点时,更多的是研究其变化,即两过程不同之处。

例10.如图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I/v为单位)D

例11、利用如左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滑块和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倾斜滑板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

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滑块A的速率-时间(v-t)图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先给滑块A一个沿滑板B向上的初速度,得到的v-t图像如右图所示。利用该图像可算出滑块A上滑时的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2)从图线可得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参考答案:(1)8m/s2(2)0.25

6、看完点,再看线,长直线,最普遍。

看完图像中的点再来看看由点组成的线。图像的线整体反映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即是

两个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物理中有这样的五种定量图像.

(1)常数型图像。有静止物体的S--t图,匀速运动的V-t图,匀变速运动的a-t图,恒力F—t等等。这类图的特征是图线垂直于某一坐标轴,表示某一物理量不随另一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常数。

(2)正比例例如:

型图像。有匀速运动的s-t图,v0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 m一定的F合---a 图.。这类图的特征是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3)一次函数图像。有V。≠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路端电压与电流U-I图等等.(4)二次函数图像。如图7所示,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

(5)正(余)弦函数图像.如图8所示,有简谐运动的位移X-t图,正弦(余弦)交变电电压u-t、电流i-t图等等。

其中正比例型图像和一次函数图像最为常见,实验中更是如此。高中阶段,只有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中图像为曲线,其余实验会直线化。可见长直线是最为普遍的。

7、斜率意,纵除横,斜截观,联公式。

直线中的截距、斜率是研究重点。纵轴截距,一般代表物理过程的初状态情况,斜率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规律,这个物理量就是两个坐标轴相比得到的(同样可以从物理公式或单位的角度分析)。所以遇到直线问题应该先观察截距,计算斜率。

斜率:斜率是联系各变量的纽带,它反映一个物理量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应用斜率可以求出某些物理量,而且还可以直观地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分析物理量的变化。

例12.质量为2kg的物体以50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其动能的

变化与位移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为( ).

2(D)2s

(A)5s(B)4s(C)s2

答案:C

例13.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参考答案:B

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电压电流图像的斜率表示导体的电阻,电磁感应图像的斜率反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等。

这一类问题的练习,在各级各地的各次考试中正以惊人的频率出现,在此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截距:数学图像中的截距是表示某一函数对应的特殊解,即两个坐标当中一个坐标的值为零时所对应的另一个坐标的值。而物理图像中的截距反映的是一些特定状态所对应的物理量大小。

例14、如图a 所示的轮轴,它可以绕垂直纸面的光滑固定水平轴O 转动.轮上绕有轻质柔软细线,线的一端系一重物,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有间距为L 的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PQ 、EF ,在QF 之间连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其它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开始时金属杆置于导轨下端,将重物由静止释放,重物最终能匀速下降.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接触良好,忽略所有摩擦.求: (1)若重物的质量为M 时,则M 匀速下降的速度v 多大?

(2)对于一定的磁感应强度为B ,重物质量M 取不同的值,测出相应重物作匀速运动时v 的速度值,可得到v — M 实验图线,图b 中画出了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 1和B 2时的两条实验图线.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B 1和B 2的比值.

参考答案:、(1)金属棒达到匀速运动时,受绳子的拉力F 、棒的重力mg 、向下的安培力F 1平衡得: F=F 1+mg ① F=Mg ② 安培力:F 1=BIL BLE

R

=

③ 感应电动势:E=BLv ④ 由③④得:F 1 22B L v

R

= ⑤

图a

图b

/kg

可求速度:()22

M m gR v B L -=

(2)由⑥式得出v ——M 的函数关系式:22gR v M B L =22

mgR

B L - 从图象上获取数据,得到直线B 1的斜率:1160

1.6122

k -=

=-m/s ·kg 同理:290

0.9122

k -=

=- m/s ·kg 故有:122

1gR

k B L =

2222gR k B L =

所以得:123

4

B B == 例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2所示的R —1

l

图线,其中R 为电阻箱的读数,I 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 =___V ,r =___Ω。

参考答案:2.9 ; 0.9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

其截距表示初速度v 0;路端电压与电流 U -I 图像的纵坐标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E ,横坐标截距表示短路电流I=E/r 。因此,理解了图像截距的物理意义,就能直接读出特定状态的物理量。

8、看完线,再积面,面积意,轴乘现。

积点成线,围线成面。在研究完直线的相关特征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研究面。各图像中的“面积”大小均含有一种累积效应,所表示的物理量均为过程量.面积所代表的物理量含义正是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相乘得到的物理量。

例16、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水平金属导轨MN 、PQ 相距L ,在M 点和P 点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cdfe

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上、宽为d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长度也刚好为L 的导体棒ab 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

1

1- 8 4 2 0

-2

图2

左边界相距d 0。现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拉棒ab ,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 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 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F 随ab 与初始位置的距离x 变化的情况如图,F 0已知。求: (1)棒ab 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

(2)棒ab 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3)试证明:棒ab 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量与拉力F 的大小无关。

参考答案:(1)设离开右边界时棒ab 速度为υ,则有 υεBI =

r

R I +=

ε

对棒有:020=-BIl F

解得:2

20)

(2l

B r R F +=

υ (2)在ab 棒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00

1022

F F W d +=

2

101202

W F d W m υ++=-安

由功能关系: E W =-电安

解得:2200044

2()3

(2)2mF R r E F d d B l +=+-电

(3)Bld E t t

φ?=

=??, E

I R r

=

+, Bld

q I t R r =?=+

通过电阻R 的电量与拉力F 的大小无关

N

Q

F 2F 0

9、画图题,规律找,变形式,得图像。

在图像题存在这样一类题即给定你一个物理过程要求用图像描绘出这个过程中某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这类题有难有易但思路相同:寻找联系这两个物理量的相关物理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应用规律,取得关系式,并对表达式进行必要的形式变换(常转化为函数表达形式),由表达式形式和数学相关的函数图像知识就可画出或选出正确答案。

08上海8.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 k代表动能,E p代表势能,h代表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

为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

10、实验题,图像析,直线化,综合用。

实验是自然学科的基本特色。用图像来对实验分析和处理是我们常用而且重要的方法,但常会直线化,这样关系明确且简单,所以在实验题的考查中常会在所体现。要解决这类题,就要综合应用前面的三字经。

例17、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θ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

图像。则当θ=30?时,s 为 ________m ;若悬线长L =1.0m ,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 ’为________m 。

参考答案:(1)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2)s

g

2(h -L )

(3)0.52,1.5,

例18、如图所示,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g 取9.80m/s 2

) ① 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 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 的交流电。用

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得OA=12.41cm ,OB=18.90cm ,OC=27.06cm , 在计数点A 和B 、B 和C 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kg 。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__J ;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锤的速度v B =__________m/s ,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__J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 ,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 ,以h 为横轴,以

2

2

1v 为纵轴画出了如图的图线。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_______。 A.19.6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 ①1.85 1.83 1.68 ②B

该同学做实验时先释放了纸带,然后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开关。(每空2分)

11、审题意,角度多,图像法,常用之。

同学们现在已经非常理解审题的重要性,但审题(分析题意)要注意方法,这样效率才会高。如我们常采用的有程序法,画过程图法,图表法,三角度法,模型法等图像法等等。图像法常用之,其优点慢慢会体会,有时不用图像法还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例19、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

AB 滑到底端时间为t 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 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 2,已知AC +CD =AB ,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

(A )t 1>t 2

(B )t 1=t 2

(C )t 1

(D )不确定

答案:A (提示:因斜面光滑,可知物体在D 点及B 点速度大小相等,分别作出它们的v -t 图像,根据题意,两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即可比较两次下滑的时间长短)

例20、一辆汽车在水平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m v ,现该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启动,发现在启动后0t 时刻正好达到最大速度。下列关于在这个阶段汽车行驶的距离S 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2/0t v S m >

B 、2/0t v S m =

C 、2/0t v S m <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A

例21.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向东的恒力F =8N ,历时1s ,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s ,接着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s ……

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4s .在这4s 内,画出此过程的a -t 图和v -t 图,并求这4s 内物体经过的位移.

答案:a -t 图、v -t 图,如图.位移为8m

例22、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 1与F 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力F 1不变,使力F 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 )

答案:B

12、图像题,亦此般,此方出,笑容展。

高中图像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这些东西。只要是静下心来,认真审题,按照本方法仔细做题,就一定可以轻轻松松得分,舒展胜利的笑容!

例23、如图所示,两根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其中一部分处于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并且

有上下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中。一根金属杆MN 保持水平并沿导轨滑下(导轨电阻不计),当金属杆MN 进 入磁场区后,其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不可能的是

参考答案:B

例24.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B 以水平初速度v 0从一端滑上A 的水平上表面,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线如图2所示。则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数据v 0、t 1及物块质量m ,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 A .木板A 获得的动能

B .A 、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C .木板A 的最小长度

D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参考答案:C

例2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框架cdeg 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 与金属框架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 、e 之间连接一个电阻R ,其他部分电阻

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 作用在金属杆ab 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在框架上滑

动,运动过程中杆ab 始终垂直于框架。图8为一段时间内金属杆中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则图中可以表示外力F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图2

1 t/s

v

c

g

e

b a

d B

参考答案:B

例26、如图所示,光滑平行导轨MN 、PQ 固

定于同一水平面内,导轨相距L=0.2m ,导轨左端接有规格为:“0.6V ,0.6W ”的小灯泡,磁感应

强度B=1T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

导体棒ab 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寻轨向右运动,此过程中小灯泡始终正常发光,已知导轨MN 、PQ 与导体棒的材料相同,每米长度的电阻

r=0.5Ω,其余导线电阻不计,导体棒的质量=0.1kg ,导体棒到左端MP 的距离为x 。 (1)求出导体棒ab 的速度v 与x 的关系式;

(2)在所给坐标中准确画出aMPba 回路的电功率P 与x 的关系图像(写出分析过程,并画图) (3)求出导体棒从x 1=0.1m 处运动到x 2=0.3m 处的过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 解析:(1)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R=0.1Ω 灯泡正常发光,由P=UI 得电路中电流I=P/U=1A 灯泡电阻R=U/I=0.6Ω

ab 切割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Blv E = 根据完备合电路欧姆定律有xr

R R E

i 20++=

综合上述各式,代入数据后得s m x v /)5.35(+=

7.0)2(02+=++=x R R xr I P 灯图像如示

(3)m x 1.01=时,速度 s m v /41=,m x 3.02=时,速度s m v /52=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1222

121mv mv W W -=

+安拉 其中安培力所做的功x BIL W ?-=安 解得J W 49.0=安

物理图像是形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物理图像区别数学图像的根本就是它富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体现具体的物理内容,描述清晰的物

理过程。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是高中阶段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合理使用图像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有利于缩短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示波器几个重难点的方法 示波器的原理是高中物理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学生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示波器为什么能够直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扫描原理及扫描频率与完整波形的关系,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现笔者总结如下,希望对同学有所启发。 1.为了让学生弄懂原理笔者采取类比的方法,先根据以下装置设计一些问题,并现场演示所设计的问题。 装置,如图1,把漏斗吊在支架上,下方放一块硬纸板,纸板上画一条直线,漏斗 静止不动时正好在纸板的正上方,在漏斗里装满细沙。 问:纸板不动,只有沙斗摆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垂直的直线。 问:纸板沿匀速运动,沙摆不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的直线。 问:沙摆摆动同时纸板沿匀速运动,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正弦或余弦图,即单摆的振动图像。因为沿移动的位移除以速度即为时间。

问:以纸板为参照物沙摆怎样运动? 答:沙摆同时参与两个方向的运动,即垂直方向的简谐运动和沿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问:如果纸板不动怎样得到相同的图形? 答:沙摆摆动同时,使沙摆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纸板长度一定,怎样使纸条上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余弦)图?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答:设纸板的长度一定,纸板从始点运动到终点时间为纸条运动周期,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一倍正好得到一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二倍正好得到二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若纸板运动周期是沙摆振动周期三倍正好得到三副完整的正弦或余弦图。 补充:纸板运动的周期是沙摆周期的n倍就在纸板条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或沙摆频率是纸板频率n倍就在纸板上得到n个完整的正弦(余弦)波形。 2.示波器工作原理与沙摆类似,它的工作原理可等效成下列情况:如图2,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后,由小孔沿水平金属板间的中心线射入板中。在两板间加 上如图3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竖直偏转位移与偏转电压的关系,在两极板右侧且与右侧相距一定距离与两板中心线(图中虚线)垂直的荧光屏,中心线正好与屏上坐标原点相交。 如果前半个周期内B板的电势高于A板的电势,电场全部集中在两板之间,且分布均匀。在每个电子通过极板的时间内,电场视作恒定的,电子在竖直方向按正弦规律上下移动。 问:荧光屏不动,只在竖直方向加正弦电压看到什么现象? 答:看到沿y轴的一条直线。由于视觉暂留和荧光物质的残光特性,电子打的径迹可显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高中物理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学习物理应该懂得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宰割的,个别说,高测验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是联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经常是考查了多少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要漏掉。 全面温习不是机械地、简略地阅读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比如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严密接洽构成的一有机的整体,有骨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体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知识构造,使本人具备丰盛的、体系的物理知识,逐渐体会各知识点的位置、作用、分清主次,理解实践的本质,这是进步才能的基本。 高考试题知识笼罩面广,考生应答全部考试内容当真复习,该记忆的应该记忆,物理知识点杂而多,不另外要猜题、压题,不要以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陌生、冷清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 2、全面、深入、准确地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广泛的背景资料上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控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破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白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明白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确实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前提和实用范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地位,会利用它们剖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必定的认识、理解,然而应该晓得,根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穿了客观事物的实质,是人类经由长期波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存在深刻的、丰硕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思的理解是分档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尽力提高一个层次。 (2)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重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侧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质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如光电效应中电子脱离金属的逸出功是从能量转化来理解的;动量概念应联系动量定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电阻概念应联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来理解。电阻的定义是:R=U/I,按欧姆定律,我们来体会电阻的妨碍作用。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也由U 与I的比来理解。从焦耳定律来体会电阻是耗费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元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不能分开磁通量概念和感应电动势概念等等。 (3)比较易混的物理概念、规律。 比拟轻易混杂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异同、差别和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例如:动量和动能都是描写物体活动状况的,都与物体的品质、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效关联等。做功与传热都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在使物体内能变更上功与热量是等效的,功、热量、能量的单位也雷同。但传热产生在存在温度差的两物体之间,是物理间内能传递的一种方式。做功与两物体间的温度差无关,是物体间其余情势能与内能转化的一种方式。 (4)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高中生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我年轻,我梦想,我行动 —高中生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序 生涯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1.确立目标 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首先要确立志向,确定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2.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思维、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 3.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等。良好的职业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职业生涯策略 职业生涯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在确定具体的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例如,在职业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 5.评估与反馈 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些则难以预料。人是善变的,环境也是多变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订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三维目标教学思考 张可庆

高中物理三维目标教学思考张可庆 发表时间:2012-07-31T15:45:29.0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3期供稿作者:张可庆[导读] 再次,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始终。 张可庆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262100 摘要: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我们要从这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式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操作技能上,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经验,甚至有许多成果都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上。但是从总体上说,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统治地位。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很显然,这些教学改革就其内在动机而言,主要还是面向各种考试,特别是应付高考的。 众所周知,在应试的重负之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都是从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演和解题的强化训练来立意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几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学生传授应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就被片面地当作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灌输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旧框框,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首先是情境创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样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比如,有的学生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学生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让人摸不着头脑。要避免这种情形出现,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指导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物理表述技巧,授学生以“渔”。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运用自如,并为以后力学与电学、磁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手段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改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 其次,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首先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公式”、“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等规律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测量数据,比较研究,得出实验的结果,总结物理规律。又如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专题教学时,先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推导得出粒子y偏移、射出磁场速度大小与偏角等相关结论。使学生在探究中自己感悟到它和平抛运动的相似性。这样比口头传授的“类比法”教学效果更佳。且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就理解得更为深刻,解题中便能灵活变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知识,亲自动手,这样就达到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方法。 再次,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始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我们老师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老师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搜集的课外资料并结合现状,抓住时机进行渗透。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滋养和熏陶。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袁新志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法《考试(教研版)》.2011年,第02期。 3.何必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4.刘树田《中学物理教法与学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2。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954726.html,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王光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91-01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才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它。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知识难点讲解汇总(带答案)

图2—1 弄死我咯,搞了一个多钟 传送带问题 一、难点形成的原因: 1、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等等,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基础知识模糊不清; 2、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判断错误; 3、对于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考虑不全面,出现能量转化不守恒的错误过程。 二、难点突破策略: (1)突破难点1 在以上三个难点中,第1个难点应属于易错点,突破方法是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方法、大小的决定因素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型题目的分析练习,让学生做到准确灵活地分析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第二,接触面不光滑; 第三,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前两个产生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困难,第三个条件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了。若物体是轻轻地放在了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那么物体一定要和传送带之间产生相对滑动,物体和传送带一定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关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滑动摩擦力一定要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先判断物体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可用假设法,若无摩擦,物体将停在原处,则显然物体相对传送带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要受到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传送带要受到向后的阻碍它运动的滑动摩擦力;二是根据摩擦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它的方向,物体只所以能由静止开始向前运动,则一定受到向前的动力作用,这个水平方向上的力只能由传送带提供,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传送带必须要由电动机带动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工作,电动机给传送带提供动力作用,那么物体给传送带的就是阻力作用,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 若物体是静置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由静止开始加速,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物体的加速就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和传送带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物体将跟不上传送带的运动,但它相对地面仍然是向前加速运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滑动摩擦力,同样物体的加速就是该摩擦力的结果,因此物体一定受沿传送带前进方向的摩擦力。 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则它们之间无摩擦力,否则物体不可能匀速运动。 若物体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沿传送带运动方向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将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直到减速到和传送带有相同的速度、相对传送带静止为止。因此该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若物体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开始减速,因物体速度越来越小,故受到传送带提供的使它减速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传送带则受到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若传送带是倾斜方向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因为在运动方向上,物体要受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分力作用,该力和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共同决定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例1:如图2—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 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 →B 的长度L=16m ,则物体从A 到B 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审题】传送带沿逆时针转动,与物体接触处的速度方向斜向下,物体初速度为零,所以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滑动(相对地面是斜向下运动的),因此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样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重力的下滑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 2014 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开发特色课程。 —— 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 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 到 17 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 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 ( 学习进阶、核心概念、 STEM教育?? )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 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 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 二)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高中物理教学成果展示

实践研修成果展示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要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于学习。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在学习了远程教育技术能力的课程之后,针对高中物理的这些特点,着重多媒体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关键,有些物理情景难以演示、难以被学生想象,不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认识上的障碍。如:微小的形变,两球碰撞时先压缩、后恢复过程,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等概念,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等,单凭语言是不易讲清楚的。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如天体的运动规律等,教师只能用语言讲解运动的过程,无法体现各天体的运动规则,又如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就可以模拟运动过程、模拟裂变过程、聚变过程,使课堂上无法直接演示的、无法表现的、不便于观察的现象更生动、更形象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实现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能力。问题情境的设立,是探究式学习能否恰当实施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可以迅速改变实验条件和物理参数,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典型的教学信息,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有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动力,学生根据提供的感性材料,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物理规律。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主动掌握知识,加深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和教材所给予的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强课堂的信息量和教学容量 现在是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

精选高中生个人生涯规划范文

高中三年是是人生成长重要的三年,我们要做好每一个规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高中生个人生涯规划范文以供大家学习。 关于高中生个人生涯规划范文一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理想并不难,难得是有一个为实现理想而攀登的规划和决心。为此,制定一个高中三年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写下了这份高中三年学习计划书。 (一)高中六个学期的分析和自我目标 为实现以下规划必须做到:树立信心,满怀激情,走好成功第一步。切忌盲目激情,要有计划分步骤的学习,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1、高一上半学期是一个初中走入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积极适应各科老师的教学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识,同时稳住脚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所以我这个学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适应、稳定。 2、高一下半学期是一个适应后的寻求及养成期期。这个时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因此对各学科特点有了一定掌握。这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学习,全面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规律。 3、高二上半学期是一个定位起飞期。此时,高中生活早已适应,学习方法、习惯已经成熟,所以,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有所突破。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进入一本梯队。 4、高二下半学期是一个稳步发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学期的起飞和突破之后,又要开始稳住脚跟了,这时要全面地、客观地看待自我和他人,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时期最主要的目标是:稳定自我水平,基本确定自己在年级的学习地位。 5、高三上半学期是一个扎实复习期。经过高二的认知后,自己的学习地位也稳定下来,不再轻易后退。就要完全静下心来稳扎稳打地复习。此时也要注意调整心态,摆正主观态度。时刻保持新鲜的自信心、坚韧的性格。不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履行自己的计划,做到步步为营。 6、高三下半学期是一个加速冲刺期。可以适当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查缺补漏,扫除残敌,不留后患。还有此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时刻摆正心态,注意情绪的变化,做到自我及时调整,自我鼓励和认定。就如爱迪生所说:“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二)我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144页全套)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 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 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 (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 (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

高一物理质点教案 【篇一: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质点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1】 质点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 普遍的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 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质点 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之后,我们再来研究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 运动情况。还是看刚才的三幅图。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 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 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析:当我们讨论地球 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学生: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 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把它视为一个点。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刚才,同学们其实已经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什么伟大的事呢,在研 究某一问题时,对结果影响非常小的因素把它忽略掉,突出研究对 象的主要方面,这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学中称之为物理模型。例如,刚才研究地球公转时把地球本身的大小、形状忽略不计,突出 地球具有质量,而把地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就是建立了物理模型,物理学中称这种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 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属于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思想的演化。 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课时安排要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重磅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 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 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 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b = 又 a <c ,即00<A <090, ∴0 60. =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在?ABC 中,a=3,b=4,?=∠60C ,求c 边的长。 2. 在?ABC 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 中,若() 222tan a c b B +-=,求角B 的大小。 5.?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求角C 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 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 纪昌武 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 ;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