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913042.html,

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作者:丁成梅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徐州高级中学省级课程基地及“汉代乐舞”校本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开设的缘起和意义,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舞蹈《相和歌》作品分析等四个方面陈述了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汉画像石;校本课程;汉代乐舞;相和歌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72-02

【作者简介】丁成梅,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江苏徐州,221009)教师。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古称“彭城”,有“五省通衢”之称,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和《吕氏春秋》等对徐州已有相关记载。西周时期,彭城属于宋国;公元前573年至前223年,彭城归秦;楚汉时,徐州是项羽管辖之地;公元前201年,刘邦封同父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建都彭城。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两汉文化在徐州留下了众多遗存,徐州高级中学依托良好的教育资源,在政府﹑教育局和徐州汉画像石馆多方力量的支持下修建了汉画像石人文教育馆,并在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阶段性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第。两年来,我校课程基地明确建设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了一批广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汉代乐舞”便是其中之一。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汉代乐舞”校本课程开设的缘起。

从周代就开始的礼乐制度,规定舞蹈是贵族少年子弟的必修课,贵族子弟到了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初级舞蹈教程《六小舞》,到了二十岁开始学习《六大舞》和各种祭礼。楚国崇尚细腰﹑纤细圆融之美,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姬,《西京杂记》记载戚夫人:“善翘袖折腰之舞,长袖飘举,仪态万千。”从帝王将相到王宫贵族﹑直至民间,在舞蹈审美追求上无一不崇尚“翘袖折腰”的轻盈﹑流畅之美。从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上我们看到栩栩如生的乐舞图像,这些凝固的动态美给了笔者诸多的遐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动态美,是《汉代乐舞》课程开设最初的动因。其次,生源成为开设汉代乐舞最重要的条件,我校是徐州音乐教育的特色学校,每年招收有舞蹈特长的学生,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舞蹈基础。最后,笔者参与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实践和资源等方面都有一些积累,为课程的成功开设提供了保证。

2.“汉代乐舞”的审美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