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第2章(备)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67
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结合电子工业特点,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电力设备运行,应以安全为主,全面执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八字方针。
第三条一切电气值班人员,维护检修、施工安装、试验、设计和主管领导及技术主管人员,必须执行本规程。
禁止非电气人员修理、拆卸电气装置。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10千伏及10千伏以下供配电系统;35千伏以上供电系统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第五条工作人员发现有违反本规程,足以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现象时,应予制止或拒绝执行之。
第二章电气安全工作基本要求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六条电气设备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种。
高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以上者。
低压:设备对地电压在250伏及以下者。
第七条电气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1.身体健康,经医生鉴定无防碍工作的疾病;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且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熟悉国家的有关规程及本规程,并经主管部门考试合格;3.必须会触电急救法和电气防火和救火方法。
第八条电气设备无论带电与否,凡没有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均得按有电看待,不得随意移开或越过遮栏进行工作。
第九条供电设备无论仪表有无电压指示,凡未经验电、放电,都应视为有电。
第十条经批准同意停电时,应按围停电,不得随意扩大停电围。
第十一条所谓运行设备系全部带电或部分带电,或一经操作即可带电的设备。
第二节变电站值班工作第十二条变电站值班人员,除符合第七条规定外,还应熟悉所管围电气设备性能,一、二次结线图,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与事故的处理。
第十三条变电站值班人员,每班不得少于2人,特殊情况下仅留1人时,此人必须具有独立工作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并只能监护设备运行,不得单独从事修理工作。
第十四条变电站值班人员主要工作:1.监护仪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正确果断地排除故障和事故;2.根据负荷大小、设备状况、检修试验等任务,调整运行方式,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配合完成作业任务;3.严肃认真,正确无误地记录运行日志,按时抄报所规定的表单和报表;4.做好调荷节电工作;5.做好设备缺陷的检查记录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6.保管好站消防器材及常用工具;7.做好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工作。
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所有电路安装、电器操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二条电工要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工作应认真负责,具有专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知识。
第二条设备动力科要建立健全电气方面的技术档案资料,如高压分布图,低压分布图,全厂架空线和电缆设置图,接地网络,避雷装置图,以及电器设备的技术状况登记等资料。
第三条一切电器设备必须接地可靠,使用手提移动电动器(如电钻、电枪等),要戴绝缘手套或配备电器保护装置手提移动电动器具,保护装置由设备处每季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四条变电所、各控制室等应符合用电安全规定,非工作人员不准随便进入。
第五条操作电器装置应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不得任意开动电源装置,严禁在电源装置上放置物件。
第六条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第七条操作电气装置应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不得随意开动电源装置,严禁在电源装置上放置物件。
电气安全管理规定(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电气安全的管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电气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学校、医院、宾馆、商场等。
第三条电气安全应以人的安全为中心,坚持安全预防第一的原则,以防范事故、减少危害为目标,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手段,落实电气安全管理责任。
第四条电气安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操作、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电气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电气安全管理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电气安全意识。
第六条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应与相关部门的工作相互配合,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共同提高电气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条电气安全管理部门和电气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职责,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电气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规范电气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行为,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电气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单位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企业、办公场所、住宅区域等各类场所。
第三条电气设备使用和操作单位应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电气设备使用和操作单位应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并及时排除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五条电气设备使用和操作单位应向员工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加强员工的使用和维护培训。
第六条电气设备使用和操作单位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电气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七条违反本规程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追责。
第二章用电安全第八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用电负荷标准配置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
第九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电气线路和接头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确保线路通畅可靠。
第十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电气设备保护装置,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确保电气设备的接地良好,定期检测接地电阻,确保安全接地。
第十二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电器设备的清洁和保养,防止积尘和杂物引起短路和火灾。
第十三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严禁临时接线和乱拉乱接电源线,严禁私拉乱接电缆,确保电源线路的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设备绝缘电阻符合标准。
第十五条临时用电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禁止使用老化和损坏的设备。
第十六条室外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采取防水、防雷等安全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电气设备使用单位应设立电气设备管理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第三章电器操作第十八条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电工证书,严禁无证操作。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包括电力工程建设、运行维护、设备检修等领域。
第三条在电气作业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有关电气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操作。
第四条本规程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不断改进”。
第二章作业管理第五条进行电气作业前,必须由安全负责人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内容、作业位置、工作时间、作业人员和必备工具设备等。
第六条进行电气作业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和交底,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七条严禁个别人员擅自进行有关电气作业,必须由经过安全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
第八条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第九条在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安全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第十条电气作业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第三章作业准备第十一条进行电气作业前,必须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有漏电、短路等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第十二条在作业前必须切断电源,并对电源线进行投下,确保电气设备无电工作。
第十三条进入电气设备作业区域前,必须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第十四条作业前必须了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能识别常见的电气故障。
第十五条在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并进行合理摆放,确保易取易用,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十六条在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有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第四章作业过程第十七条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方法。
第十八条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配备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带等。
第十九条进行高温作业时,必须穿戴防火防热的防护服装,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第二十条不得在电气设备上随意增设临时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202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必背考点第一节 ·电气事故及危害1.电气事故分类: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路事故等。
2.电击类型:①按照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带电:直接接触电击(正常条件)、间接接触电击(故障条件);②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方式:单向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3.电伤:电弧烧伤(最危险的电伤,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永久性斑痕)、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眼(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4.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持续时间、通过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学天教育安全工程师教研组)5.电流值:(1)感知电流:男性 1.1mA,女性0.7mA;(2)摆脱电流:男性16mA,女性10.5mA(3)室颤电流:①T>Tc,室颤电流50mA;②T≤Tc,室颤电流约500mA;③T<0.1s,只有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 以上引起心室颤动④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6.左手至胸部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为 1.5,是最危险的途径。
7 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及个体特征等。
8.触电事故规律①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②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③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④移动式设备和临时性设备触电事故多⑤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⑥每年6-9 月触电事故多⑦潮湿、高温、混乱、多移动式设备、多金属设备环境的事故多⑧农村触电事故多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1.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性能指标。
电性能:作为绝缘结构,主要性能是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
电气设备安全维修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气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在维修电气设备的过程中,维修人员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并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如发现设备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向上级汇报,确保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四条维修作业应按照设备维修工艺规范进行,严禁违反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第五条维修作业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禁止无证无照人员进行维修操作。
维修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关操作证件方可上岗。
第六条公司将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和在职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第七条任何违反本规程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或法律责任。
第二章维修前准备第八条维修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故障现象,了解设备的维修历史和维修计划。
第九条维修前应查看设备维修图纸和维修工艺规范,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十条维修前应检查维修所需的工具和器材是否完整,并确保其完好可用。
第十一条维修前应对维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杂物和障碍物,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维修前应将设备断电并进行停电确认。
确保设备在维修期间不会有电源供应,避免维修人员触电。
第三章维修操作规范第十三条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操作前,应穿戴好统一的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维修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遵守以下规定:1. 维修人员应关注设备的运行指示灯和报警系统,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应对。
2. 维修人员应按照工艺规范对设备进行拆卸、清洗、更换损坏零部件等维修操作。
3. 维修人员应使用规范的工具和器材,禁止随意更换工具和器材。
4. 维修人员应按照工艺规范对设备进行调试和试运行,并记录相关数据。
5. 维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现场的安全,禁止随意触摸设备内部元件,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事故及危害表1 触电事故种类记忆知识点★★★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表2 绝缘材料★★★表3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各个系统汇总★★★中文英文特点适用范围(一般接地电阻R≤4Ω,其他要求≤10Ω)保护接地IT中性点不接地设备外壳接地设备低电阻接地,故障电压安全;不接地配电网中,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才能保证故障电压安全工作接地TT中性点接地设备外壳接地故障电压不安全;故障电流不太大,不能及时切除故障电流;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适合未装备配电变压器,直接引入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保护接零TN 中性点接地电压不安全;迅速切断电源;TN-S 设备外壳接零爆炸、火灾及安全要求高的场所TN-C N与PE分开无火灾爆炸、用电设备少、用电线路简单、安全条件好TN-C-S 前PEN后分开厂内设有总变电站,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非生产性楼房等电位连接是保护接零(TN)系统的组成部分;TN-S高要求场所TN-C触电小、简单安全场所TN-C-S厂内低压场所不能限制电压必设漏电保护器不能断开电源不能降低故障电压到安全范围表4 TN系统速断和限压要求★表6 安全电压★★Ia+Ib+Ic=I(零序电流)对直接接触触电(≤30mA)箭头处发生脱扣,自动断开电路,保护人身安全。
表8 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场所第三节电气防火防爆技术表9 电气引燃源种类统计表★★★表10 爆炸危险环境★★★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表11 雷电的危害★★★建筑物防雷类别★★表12第五节电气装置安全技术表14 低压电气设备防尘防水等级IPAB★表15 电气设备触电防护分类表16 绝缘电阻测量。
电气作业安全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电气作业的安全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包括电力工程施工人员、运维人员、检修人员等。
第三条所有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安全操作。
第四条本规程的内容包括电气作业前的准备、作业时的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处理等方面。
第二章电气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条在进行电气作业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第二条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作业。
第三条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进行相应的培训,熟悉作业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四条在进行电气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运行状态良好,没有故障和隐患。
第五条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第三章电气作业时的安全措施第一条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二条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作业,严禁违反操作规程。
第三条在进行高压电气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程序进行,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条在进行电气作业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封锁,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第五条作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严禁在疲劳、酒精影响或药物作用下进行作业。
第六条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七条在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并进行必要的警示。
第八条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在发生事故时立即采取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一条任何作业事故的发生都必须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第二条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人员的安全,严禁出现二次事故。
第三条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