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排水设计专篇

给排水设计专篇

给排水设计专篇
给排水设计专篇

第六章给排水设计专篇

6.1设计依据

6.1.1.湖南晟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该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6.1.2. 湖南晟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6.1.3.主要法规和标准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06年版)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6)《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0)《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11)《气体灭火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2)《长沙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技术规定》

13)《长沙市建筑供水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技术导则》

1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 GB50788-2012

15)《长沙市绿色建筑项目管理规定》长政发[2015]8号

1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17)《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43/T314-2015

6.1.4.市政条件

给水条件:本小区南侧的兴联东路、东侧鹅秀路上设有DN300给水管,属环状管网;市政给水水压0.18MPa。

排水条件:在本小区东侧、北侧、南侧的鹅秀路、兴联东路市政道路上设有市政排水井可以接入。目前属雨水污水分流体制。

6.1.5.其他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有关资料。

6.2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属二期设计工程。

本次报建的1~7栋及地下室指标,1-6栋为高层住宅,7栋为高层办公楼;

1栋为34层,局部负一层(临街、非地下)、首层、二层局部为四个班的幼儿园,负一层临西面规划路。1栋建筑面积23177.08㎡,建筑高度99.90m。

2栋为1+33层,首层为架空层,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建筑面积25006.50㎡, 建筑高度99.90m。

3栋为1+33层,住宅首层为入户大堂及住宅,二层以上住宅层。建筑面积23968.24㎡,建筑高度99.90m。

4栋、6栋为33层,5栋层数为32层,均为带二层商业骑楼(临街、非地下)的高层住宅,商业骑楼首层层高为4.5米,二层为4.2米,首层入户大堂及架空空间层高为5.8米,二层以上住宅层高,建筑高度96.00m。

一期二期合用一套消防系统,二期分别单独设置住宅、办公生活给水系统。

消防水池及泵房位于一期8栋地下,本小区消防接管接自一期地下室预留消防管网。

其余概况详建筑说明。

6.3 设计范围

6.3.1. 本工程红线以内二期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

6.4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6.4.1. 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1)水源

a.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根据甲方提供资料,市政给水管道供水压力为0.18MPa。

c. 本工程从鹅秀路接入一根DN250的引入管(8#栋已设置消防水池、泵房,二期仅考虑

生活给水引入)。建筑红线内,与小区管网相连接。

2)生活用水量:最高日1210.57m3,最大小时136.77m3,平均小时73.25m3。

二期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

序号用水向

项目名

使用人数

或数单位

单位

用水量

标准

(L)

小时

变化

系数

(K)

使用

时间

(h)

用水量(m3)

平均

最大时最高日

1 住宅3898.00 每人/每日200 2.5 24 32.48 81.21 779.60

2 商铺6520.00 每㎡营业厅

面积每日

8 1.5 12 4.35 6.52 52.16

3 幼儿园120.00 每人每日50 2 10 0.60 1.20 6.00

4

办公

人员

3000.00 每人每日50 1.5 12 12.50 18.75 150.00

5 停车库30758.00 每日每㎡ 2 1

6 10.25 10.25 61.52

6 室外绿

化、道

路及硬

25620.00 每日每㎡ 2 1 8 6.41 6.41 51.24 小计66.59 124.34 1100.52

7 未预见

水量

按本表1至6项之和的10%计 6.66 12.43 110.05 合计73.25 136.77 1210.57

注:本期出图范围,空调均不需要补水。一期8#栋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

序号消防系统名称消防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

水量

备注

1 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 3h 432m3由消防水池供

2 自动喷水—泡沫

联用系统

60L/s 1h 216m3由消防水池供

3 室外消火栓系统40L/s 3h 432m3由消防水池供

合计1080m3

注:8栋分别从南侧、东侧市政路,各接一根DN100消防给水管,共两根引入管,进入消防水池,保证火灾时连续补水(DN100进水管,火灾时补水量>108m3),故消防消防水池容积定为972m2,分两个,每个486m3。

3)给水管道系统

a. 由于本工程内部使用功能不同,故在本小区的建筑物外对住宅、商业、办公楼部分分别设置水表。

4).管材

a 管径DN<10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

b 管径100≤DN≤15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沟槽式连接。

c 管径DN>150mm者,采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支墩。

d 管内壁涂塑材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

e 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6MPa。

5).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

6.4.2. 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

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

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小区统一设置。

3)管径DN<10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 管径100≤DN≤15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沟槽式连接。

4)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本期室外消防,从一期室外消防管网接入两根DN150给水管,供本期室外消防使用。一期已设置室外消防用消防水池、消防取水口、消防管网及加压系统,平时由稳压泵组稳压,发生火灾时,室外消防加压系统加压,供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5)室外设置环状消防管网,室外红线内给水环管接出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供城市消防车吸水,向着火楼房加压供水灭火。地上式消火栓距道路边小于等于 2.0m,距建筑物外墙大于等于

5.0m;间距不大于120m。

6.4.3. 室外污水工程设计

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位于本工程西南侧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

2)本工程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3)本项目不存在排放超标的液态污染源,污水属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和废水汇集并经化粪池处

理后,排入西南侧的城市污水管道。

4)本工程设总容积550m3化粪池。

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沙垫层基础。

6)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和盖座,为保证室外道路美观,排水检查井均设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

7)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90%计算(绿化用水不计在内):

一期日污水量:Q=1154.21 X 0.9=1038.79m3/d

6.4.4. 室外雨水工程设计

1)本工程西南侧设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

2)雨水量

a.长沙暴雨强度公式

q=1392.1(1+0.55gp)/(t+12.548)0.5452

b.设计重现期:P=3a

c.设计降雨历时:t=t1+mt2 ,m=2

d.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e.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5

f.雨水总量为1820.50L/s。

3).室外道路边设置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

4).本工程范围内雨水排放采用就近排入城市道路雨水管道内。

5).雨水管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沙垫层基础。

6).本项目设置场地透水铺装增加雨水入渗、地下渗透等措施。

(1)场地停车位、景观人行道、步行广场区域采用渗水型铺地材质。除机动车道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透水铺装地面的基层采用强度高、透水性能良好、水稳定性好的透水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室外可铺设雨水导流管将雨水引至项目区可渗透区域,室外雨水检查井采用渗透检查井。

(2)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或水体,其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为 30 %;通过植物截留、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等方式,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下凹式绿地、植物沟、树池等地面生态设施。

6.5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

6.5.1. 生活给水系统

1)、给水系统:

a、地下车库,临街商业等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其余楼层由生活水箱储存,经变频加压配置气压罐设备加压供水,住宅设置独立的加压及管网系统。

b、住宅给水系统在竖向四分个区:

两层临街商铺(与地下室相连)、地下室、幼儿园、住宅首层花园用水为一区;住宅二层至十一层为二区;住宅十二层至二十二层为三区;住宅二十三层及以上为四区。

办公楼首层至九层为一区;十层至十八层为二区;十九层及以上为三区。

分区保证用水点压力不大于0.3MPa,且按照节水措施要求,给水支管管压力超过0.20Mpa时,采用减压阀减压. 阀后压力为0.15Mpa.

c、给水加压系统采用不锈钢水箱与变频加压泵组供水,住宅水箱及加压设备设在住宅部分生

活泵房,生活水箱配置自洁式紫外线消毒器。

d、生活泵房设于4#楼地下一层,面积为193m2,层高5.4m;泵房内设置3个不锈钢水箱,共120m3。

水箱顶部与泵房顶的距离大于80cm,水箱设置透气管和罩,人孔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安装在水箱顶板,满足高出水箱面5cm以上要求,并有上锁装置,水箱内外设有爬梯。水箱安装在有排水条件的底盘上,泄水管设在水箱的底部,溢水管与泄水管均不与下水管道直接连通,水箱的材质和内壁涂料无毒无害,不影响水的感观性状。水箱的容积设计按用户日用水15%储存。

生活给水设施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

水箱安装自洁式紫外线消毒器。

水箱周围2m内不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水箱其余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设置。

e、住宅每户设一只水表,水表设于管道井,商铺单独设置水表计量。

f、管道系统。采用下行上给式管道系统。

g、管材:采用内涂塑钢管,零件接口。工作压力:1.6MPa。

保温:暴露在室外的给水管采用泡沫橡塑管壳保温。

2)、为减少管网漏失,采取如下措施:

a、选择的管材允许工作压力,需大于管材工作压力;管材与管件配套提供。

b、选用高性能阀门,保证阀门密闭性,减少漏失。

c、埋地敷设管道,均需设置砂垫层基础,车道下覆土小于0.7m时,采用混凝土保管保护。

d、水箱、水池设置溢流报警装置。

e、进水阀门采用自动联动装置。

f、设置防水锤的装置。

h、管材、管件需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2) 生活污水系统

a. 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

B. 本工程地面以上的生活污水重力流排出;地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

c. 各单元生活污水立管适当汇集转换为排水立管后排出室外。

d. 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溶剂粘接口。

e.卫生沉箱二次排水,采用同层排水回填层积水排除装置。

f.空调主机设于设备平台内,主机化霜排水,排至平台地漏;外墙设置冷凝水排水立管,接户内分体机冷凝排水。

6.5.2.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 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

2) 设计参数:

a.设计降雨历时:t=5min

b.设计重现期:P=10a;

c.屋面径流系数:Ψ=0.9

3)屋面雨水采用天沟外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6.5.3生活热水系统

1)设计范围:本项目幼儿园采用集中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其他楼热水用户自理。2)生活热水用水量。

主要项目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计算见表2-4所示。

主要项目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计算表表2-4

序号用水

项目

使用

数量

用水量标

使

小时

变化

系数

耗热量

用水量

最高日

(m3/d)

最大时

(m3/h)

平均时

(m3/h)

1 幼儿园120

20L/(人.d) 24 4.8 27.92KW 2.40 0.48 0.17

3)幼儿园设计热水温度为60℃,热水用水定额为20L/人·d,最高日热水用水量为2.4 m3/d,最大小时用水量0.48m3/h,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7.92KW。

4)太阳能集热板设置于幼儿园屋面,集热板面积为15 m2。

5)系统形式:采用同程机械循环形式,24小时供热水,热水供水温度60℃。

6)系统控制:系统循环采用定温温差循环,即当集热器温度T1大于设定温度60℃时,且集热器温度T1≥系统管道温度T28℃时,系统循环泵启动,集热器中的高温热媒输送至储热水箱内的换热盘管加热储热水箱中的自来水;当集热器温度到达设定温度45℃,或集热器温度T1≥系统管道温度T2 小于4℃时,系统循环泵停止运行。当某一水箱温度高于设定温度T3时,将启动过热保护系统,该水箱温度不会再升高,同时并不会影响其它未启动过热保护系统的水箱的正常得热。

●过热保护控制:当太阳能储热水箱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水箱前的电磁阀自动关闭,此时储

热水箱不再得热,避免水箱内水温过高,同时也避免了水箱内热量通过循环而流失。

●管材及保温:室内热水干管和立管采用热水型衬塑钢管,卡箍或丝扣连接,管道、管件及

阀门压力等级为1.0MPa;连接卫生器具的横支管热水管采用热水型PP-R管,热熔连接,管材及管件阀门选用S3.2系列。屋顶热水罐采用双层不锈钢,中间采用聚氨脂发泡保温,厚度50mm。

6.6室内消防工程设计(详见消防专篇)

6.7节水节能措施

6.7.1尽量采用直供方式,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

6.7.2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达到用水效率标准的三级指标。6.7.3住宅卫生间坐便器采用容积为4L的冲洗水箱;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小便器和蹲

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

6.7.4 各用水部门均采用水表计量收费;住宅每一住户设户用水表一只;商业每层每个卫生间

设集中水表一只;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6.7.5水池/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水池/箱长时间溢流排水。

6.7.6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45MPa,入户管

水压大于0.35MPa者设减压阀,阀后压力不大于0.20Mpa。

6.7.7用水计量分三级,第一级:小区进水设总表;第二级:住宅、商业、幼儿园、室外杂用

水等各支管设水表分项计量;第三级:住宅、商业分户计量,幼儿园厨房单独计量;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到100%,未出现无计量支路。

6.7.8采用高性能阀门,减少漏失。

6.7.9消防水池设自洁消毒器,延长换水周期,定期对水池除藻消毒,避免整池换水造成浪费,减少补水量。

6.8环境保护

6.8.1. 环保措施

6.8.1.1 给水支管的水流速度采用措施不超过1.0m/s,并在直线管段设置胀缩装置,防止水流噪音的产生。

6.8.1.2生活给水加压装置防噪隔振。

a. 泵组采用隔振基础;

b 水泵进水管、出水管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和弹性吊、支架,减少噪音及振动传递。

c 水泵出水管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减少噪音和防止水锤。

6.8.1.3 本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防止对城市污水管道造成淤塞。

6.8.1.4 地下层潜水泵坑均采用防臭密闭人孔盖,使室内环境不受影响。

6.8.2. 防疫措施

6.8.2.1 生活饮用水采用不锈钢生活水箱,以防二次污染。水箱顶部与泵房顶的距离大于

80cm,水箱设置透气管和罩,人孔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安装在水箱顶板,满足高出水箱面5cm以上要求,并有上锁装置,水箱内外设有爬梯。水箱安装在有排水条件的底盘上,泄水管设在水箱的底部,溢水管与泄水管均不与下水管道直接连通,水箱的材质和内壁涂料无毒无害,不影响水的感观性状。水箱的容积设计按用户日用水15%储存。生活给水设施管道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水箱安装自洁式紫外线消毒器。水箱周围2m内不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水箱其余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设置。

6.8.2.2消防水池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管末端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6.8.2.3本工程总水表之后增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6.8.2.4 公共卫生间采用脚踏开关,小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洗手盆采用感应式水嘴,以防止触摸交叉感染病菌隐患。

6.8.2.5 室内所用排水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6.8.2.6 空调机凝结水排水和机房地漏排水设独立排水系统,排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它排水管道的有污染气体串入室内。

6.9 卫生防疫措施

1、生活饮用水水箱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水箱上加设锁密闭人孔盖,水池及水泵共用一个

房间,并设有通风系统。生活泵房上部无污水管道。

2、变频泵供水设备的吸水管上装设紫外线消毒器,对二次供水进行消毒,防止水箱二次污

染,保证生活用水水质。

3、生活水箱设自洁式消毒器,并定期对池水进行循环,防止水质变坏。水池通气管及溢水

管管口加防虫网罩,防止杂物尘埃进入池内污染水质。

4、空调机冷凝水排水设独立排水系统,排至屋面或排水明沟,以防其他排水管道的有污染

气体进入室内。

5、生活引用水箱进水管与水泵吸水管对侧设置,以防短流,且水池进水管管口高出箱内溢

流水位,溢流管和泄水管的出口排至泵房内排水明沟,管底高出排水沟沿不小于0.15m。

所有水箱的顶盖设通气管。通气管、溢水管和泄水管口均设不锈钢放虫网罩。

6、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7、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感应式冲洗阀,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

8、室内污水排水管道系统设置专用通气管,改善排水水力条件和卫生间的空气条件。

9、室内所用排水地漏及存水弯的水封高度不小于50mm。

6.10综合设备表

主要设备器材表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一生活给水系统

1 住宅A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60m

P=15KW

3 两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 H=60m

P=2.2KW

稳压罐Ф900 1 2 住宅B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90m

P=22KW

3 两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H=90m N=3KW

稳压罐Ф900 1 3 住宅C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130m

P=30KW

3 两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H=130m

N=4KW

稳压罐Ф900套 1 4 办公楼A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60m

P=15KW

2 一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 H=60m

P=2.2KW

稳压罐Ф900 1

5 办公楼B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90m

P=22KW

2 一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H=90m N=3KW

稳压罐Ф900 1 6 办公楼C区加压泵组套 1

配给水泵Q=8.33L/S H=130m

P=30KW

2 一用一备

小流量泵Q=1.11L/s,H=130m

N=4KW

稳压罐Ф900套 1

9. 消防给水和灭火措施

9.1 设计依据

9.1.1.主要法规和标准

1)《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70-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7) 《长沙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技术规定》

9.1.2.建设方提供的的设计参数及资料

9.1.3.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9.2 设计范围

室外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等。

9.3 消防给水系统

9.3.1.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属二期工程,8栋地下已经设置消防水池、泵房,供整个小区使用。

一期8#栋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

序号消防系统名称消防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

水量

备注

1 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 3h 432m3由消防水池供

2 自动喷水—泡沫

联用系统

60L/s 1h 216m3由消防水池供

3 室外消火栓系统40L/s 3h 432m3由消防水池供

合计1080m3

注:8栋分别从南侧、东侧市政路,各接一根DN100消防给水管,共两根引入管,进入消防水池,保证火灾时连续补水(DN100进水管,火灾时补水量>108m3),故消防消防水池容积

定为972m2,分两个,每个486m3。

9.3.2.水源

一期已设置室外消防用消防水池、取水口、消防管网及加压系统,平时由稳压泵组

稳压,发生火灾时,室外消防加压系统加压,供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进

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一期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总有效容积为V=972m3,分两个,每个有效容积为V=486m3,消防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

一期原泵房设备表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位附注

1 室外消火栓加压泵Q=40L/s,H=40m

N=37KW

2 台一用一备

2 室内消火栓加压泵Q=40L/s,H=140m

N=90KW

2 台一用一备

3 自动喷淋加压泵Q=60L/S,H=140m

N=110KW

2 台一用一备

4 自动喷淋稳压泵Q=1L/S,H=40m N=3KW 2 台一用一备

5 稳压罐?600mm 1 套

6 室外消火栓稳压泵Q=1L/S,H=45m N=3KW 2 台一用一备

7 稳压罐?800mm 1 套

9 室内消火栓稳压泵Q=1L/S,H=45m N=3KW 2 台一用一备

10 稳压罐?800mm 1 套

9.4 消防系统

1) 室外消防系统

a. 室外采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平时由稳压泵组稳压,火灾是启动加压泵,加压供给。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共设两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消防水池设置消防取水口,供消防车取水用。

b. 管网上设有地上式消火栓。

c. 系统控制

室外消防给水加压泵,设手动及自动开启装置,手动启动由消防泵房启泵按钮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室外消防给水加压泵;自动装置,由压力开关控制,室外消防加压泵开启,其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

室外消防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室外消防给水加压水泵的备用泵应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2) 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a. 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b. 本小区一期4栋屋顶设置天面消防水箱(36m3),并配置稳压泵组,供建设初期使用。

c. 本工程商业、办公楼、车库、住宅架空层、消防电梯前室及楼梯平台等布置消火栓保护,保证室内任何一处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水枪的充实水柱为13m。消火栓竖向分两个区,栓口动压大于0.50MPa的,设置减压稳压消火栓。

d. 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 L25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自救卷盘小水喉1套,手提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3具(试验消火栓除外),报警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

e.各单体均设置水泵接合器,各单体消火栓系统各设有两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地下室外。

f. 系统控制

消火栓给水加压泵由泵房压力开关、屋顶消防水箱流量计和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开启消防给水加压泵。消火栓水泵开启后,其水泵运转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中心和消火栓处。该消火栓和该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消火栓的指示灯亮。

消火栓给水加压泵在泵房内和消防控制中心均设手动开启和停泵控制装置。

消火栓给水加压水泵的备用泵应在工作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工作。

g. 管材:

室内外消防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为1.6MPa。

屋顶的消火栓给水管和消防水箱采用泡沫橡塑管壳及泡沫橡塑板进行保温,保温厚度50mm。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保护范围

地下车库,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下车库设置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普通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并联立式钢制带橡胶囊的泡沫罐,橡胶囊内装轻水泡沫浓缩液。当发生火灾时,闭式喷头出水,报警阀打开,消防水进入管网。一部分水进入泡沫罐的水室,利用水压将泡沫液挤过控制阀及比例混合器,通过消防水的引射作用,将泡沫液掺进消防水中。混合液从喷头喷出,在遇空气后自动生成灭火泡沫,灭火;10分钟后喷水冷却。泡沫罐容为1.5m3,直径800mm。比例混合器直径为150mm,混合比为6%。

(2) 设计参数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6.5L/min·m2;作用面积:465m2。

喷淋用水量,采用60L/s。

(3) 系统设计

a. 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接自一期低区喷淋环管。

b. 本工程在地下室设10组湿式报警阀,每个报警阀担负的喷洒头数不超过800个。

c. 喷洒头:地下车库采用DN15mm闭式直立式玻璃球喷洒头,动作温度为68℃、K=80。

d.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e.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两台给水加压泵,其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位于一期地下室一层水泵房内。两台水泵为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f. 地下车库喷淋系统设置四套水泵接合器。

g.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经稳压泵加压后,稳压泵为两台水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同时配置气压管,经稳压后管道接至报警阀前供水管。平时由天面水箱及稳压装置稳压,发生火灾时由地下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从贮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h.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的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

区和各楼层的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4) 系统控制

a. 湿式系统:

火灾发生后喷头玻璃球爆碎,向外喷泡沫(10分钟后喷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显示火灾发生位置并发出声光等信号。

系统压力下降,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动作,自动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给水加压泵,并关闭稳压装置,与此同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并敲响水力警铃向人们报警。给水加压泵运行状况在消防控制中心有信号显示。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加压泵的运行状况,应在泵房的控制盘上和消防控制中心的屏幕上均设有显示装置。

(5) 管材

a.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 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屋顶水箱间的管道采用厚度为50mm的泡沫橡塑管壳保温。

b. 室外埋地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沟槽式卡箍连接,并设支墩。

c. 全部管道的工作压力均为1.6MPa。

(5)泡沫喷淋系统用水量计算

按国家规范《低倍数泡沫系统设计》(GB50151-92) (2000年版)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年版),此泡沫喷淋系统的设计如下:

a. 设计原则:

泡沫液种类: 蛋白、氟蛋白

喷头设置高度: <10米

作用面积: 465m2

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按4L/s流量计算,不应大于3min,即比例混合器至最不利点喷头的管道容积不大于3×4×60=720L;泡沫比例式混合器应在流量大于和等于4L/s时符合水与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比规定;持续喷泡沫的时间不应小于10min。

b 计算:

水力计算与湿式自喷系统相同;自喷系统设计流量应为60L/s,则泡沫混合液量应为15600L~18000L;

按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计算泡沫混合液流量(每个喷头的出流量相同)

泡沫喷淋系统的最大保护面积(m2) –A2

泡沫喷淋系统的泡沫混

合液供给强度(L/min x m2) –

R2

泡沫喷淋系统的泡沫喷淋

系统的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

间(min) – T2

465 m2 6.5 L/min x m210min

9.5. 消防排水

a. 本工程各楼梯底部,设置消防电梯用集水井,有效调节容积不小于2m3,每个集水井配置两台潜水泵,每台潜水泵流量为10L/s。

b.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排水,利用地下车库排水沟、集水井、潜水泵坑进行排水。

9.6. 移动式灭火装置

1).按中危险级设置灭火器。

2).地下车库按B类火灾、电房按E类火灾,其余部分按A类火灾设置灭火器。

3).本工程均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车库、电房、电梯机房等灭火器最大保护

距离为12m,其余部分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20m。

4).本工程高低压配电房、电梯机房门口,配置两具MF/ABC5灭火器;地下车库各消火栓处,

配置两具MF/ABC4灭火器;其余各消火栓处,配置两具MF/ABC3灭火器。超过保护范围的,另加设同等级灭火器保护。

9.7. 气体消防系统

1).设计依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2).保护范围:地下电房。

3).灭火气体类型:采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4).气体设计参数如下:

防护区面积最高净空最低净空体积密度喷效时间喷口湿度设计用量实用数量

名称m2m m m3Kg/m3≤S≤°C kg kg

1#公变房 55.9 5.3 5.3296.27 8% 120 180188.13145 201

4#公变房 49.83 5.3 5.3264.099 8% 120 180167.702865 189

5#公变房 55.89 5.3 5.3296.217 8% 120 180188.097795 201

6#公变房 92.02 5.3 5.3487.706 8% 120 180309.69331 330

专变房 184.54 5.3 5.3978.062 8% 120 180 621.06937 680

高压开闭所 97.35 5.3 5.3515.955 8% 120 180 327.631425 350

防护区气瓶容积每瓶充

装量

实际打

开瓶数

实际储

存量

喷放

时间

泄压口

浸渍时

环境温度

海拔高

度修正

系数

充装压力

名称 L kg kg t(s) m2 min℃ K Mpa 1#公变房 70 67 3201 80.088881 5 20 1 2.5 4#公变房 70 63 3 189 8 0.08 5 20 1 2.5 5#公变房 70 67 3 201 8 0.05 5 201 2.5 6#公变房 70 66 5 330 8 0.1 5 20 1 2.5 专变房 70 68 10 680 8 0.3 5 20 1 2.5 高压开闭所 351 70 5 350 8 0.17 5 20 1 2.5

给排水设计规范(修订版的)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是道路桥梁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管道工程及其附属构筑物的施工、维护和管理。使学生初步具备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处理、解决城市管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系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管道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城市各种管道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日常维护、质量管理,通过学习,具备一定施工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能解决城市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例如,对于排水工程的任务要求达到了解;对于常见附属构筑物结构、种类等达到熟悉;对于管道的土石方工程以及管道开槽法施工达到掌握。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测量》、《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水力水文基础》等。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能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与《道路工程技术》同时开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1.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不同章节,布置课外作业方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去工地参观实习,加深消化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中,采用少而精,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重点和难点、讲概念和方法、讲学生自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4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音像教材和IP课件。IP课程是本课程的主要重要媒体之一,针对本课程特点,IP课程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重点精讲与交互式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与文字教材相配合。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是文字教材、IP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采用集中辅导、个别化学习、形成性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章的作业,并计入平时成绩。集中面授,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 本课程考试以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形成性考核成绩为考查学生获得学分与否的依据。期末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形成性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综合性的内容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管道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管道工程施工发展概况。

万科在给排水设计阶段的个成本优化点

万科在给排水设计阶段的44个成本优化点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核心工作之一,而设计阶段具备项目成本的最大可控性和最大决定权,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楼盘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 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包括选材用料)占有70%~80%的份量,因此在设计阶段应选择客户认可价值与支付代价最大差值的方案与部品,不宜单纯追求效果,也不宜片面追求低成本。 在各阶段设计和单项设计中,都应持续地开展方案优化工作,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所带来品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物业维护成本、客户使用成本,从中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 ? 一?、前期规划 1.产品组合实施原理:根据不同的产品组合,追求土地的价值最大化和项目的利润最大化。优化原则:根据项目获取前期七对眼睛的工作成果,综合确定规划设计中的最优产品组合。

2.成熟产品选用实施原理:使用成熟产品不仅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后期的变更签证费用,从而降低产品建造成本。成熟产品的大量使用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优化原则:在符合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熟产品。 3.建筑体形实施原理:建筑外部体形的长宽比例、对称性以及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结构成本高低,同时建筑体形对节能产生较大影响。 优化原则:高层建筑单体应选择对称形式;地层建筑尽量形体简单;考虑抗震及成本要求。 4.土方工程实施原理:外运及外购土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成本而且耗费极大精力,且为隐性成本,对客户并无直接价值体现,应尽可能减少土方外运及外购量。 优化原则:尽可能按原有地势建造产品,例如在坡地上建造坡地建筑,在洼地中建造地下室,能有效减少动土量。 5.山地建筑实施原理:山地建筑的处理较为复杂,因地制宜是最好的选择。 优化原则:(1)根据山体高差确定产品类型;(2)山地建筑赠送的地下室面积应根据地形设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XXXX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浙江省杭州市波克酒店给排水设计 专业班级:建环 102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还必须考虑到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控制,结合新工艺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舒适性和经济性间寻求平衡点将室内给排水噪声减到最低,树立整体环境意识,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酒店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酒店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酒店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该毕业设计,提高资料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的能力;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达到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最初尝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室内噪声越来越重视。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已占全天的90%,因此对室内噪声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安装和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及卫生设备的选型不当,加上水泵自身的机械振动等诸多因素,室内的噪声环境愈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噪声过大而干扰人们的

建筑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探讨

建筑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6-07-15T15:29:21.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李同[导读]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给排水设计工程中存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深圳市博普森机电顾问有限公司摘要: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我们应该保障给排水的设计能发挥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需要考虑节能环保。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给排水设计工程中存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不足;优化设计1、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要点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时候,最先考虑的就是要避免交叉施工中出现无压排水管道倒坡的情况,因此在施工设计说明中要明确给排水管道施工时要坚持“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的原则。此外,在管道安装之前,要保证管道内无杂物,同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使用排水配件,安装管道的时候,要尽量保证管道的坡度,同时排水管的端部要采取临时性的封堵措施,为了避免建筑结构对排水管道造成影响,要在立管上设立乙字管。设计说明要考虑排水管道的毛细现象,在存水弯的p出口一侧,很有可能因为进入一些毛发之类的杂物,由于毛细现象吸出了存水弯里面的水,使得存水弯遭到破坏,因此要在存水弯安装完成之后,采取临时性的封堵措施,避免存水弯被杂物堵塞;在安装排水管道的时候,要埋地排出管与立管暂时不进行连接,在立管的检查口端部使用托板支牢,同时要及时的补好立管穿楼板的孔洞,等到确认立管已经固定之后,再拆除临时的支撑物,此时管口应该尽量避免土建施工将其作为临时的污水排出口。再次就是在排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地漏以及屋内的关口免受石子,黄沙或者是垃圾掉入到排水管内。要对所有的地漏,雨水关口以及深处屋外的透气管采取封堵措施,同时要经常检查封闭的关口是否被其他施工人员挪用过,一旦发现管口发生泄漏,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2、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难点问题2.1管道的敷设 建筑房屋管道的敷设主要包括铺设水、电、煤气的管道等,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选择的管道级别不同。建筑墙面内的管道和管道穿越的路面是不同的,选择管道的钢管壁厚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的关系,在建筑墙面内部需要研究的项目有:由于土层厚度引起的周围管道的压力、地面每平米的受力情况等。第二,要观察管道直径的大小以及对管道周围产生的压力大小。通过土层的厚度对周围管道造成的压力进行计算,选择使用管道的级别,对于一些比较寒冷的地区,需要把给排水的管道设置在冻土线的上面,可以做好加厚保温的工作,这种做法的运行成本相对来讲比较高。另外,给排水管道铺设完成后,在进行土层回填的工作时,应当做好隐蔽、防腐处理工作,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铺设套管,在铺设室外的给排水管道时应设在冻土层之下0.15m,生活给排水的管道埋藏深度应当高于0.3m。 2.2自动放气阀的设置 自动放气阀一般位于管道的最高点,而且具有噪音,一般在设置时不要把自动放气阀放置于卧室内,通常施工人员会把自动放气阀放置于暖气上面,暖气可以通过自带的跑风放气,立管的最上端一般设置的是高点放气阀。当系统内部没有气体聚集的时候,自动放气阀处于自动关闭的状态,不会产生任何的噪音。此外,供水管道逆坡,回水管道顺坡的情况是存在的,只是存在的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回水管排气使用起来比较困难,顺坡铺设管道则有利于管道进行排气。但是,在传统的采系统设计中,上供中回的使用情况比较多,而且水流的速度也比较大。 2.3卫生间的排水设置以及防水的处理工作 卫生间排水管道的设置可以根据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设置卫生间的防水时,需要在填坑之前先做一层防水,还要进行防水的检测工作,检查是否出现漏水的现象,完成填坑的工作在进行瓷砖铺设之前还需要做一层防水处理。根据我国建筑设计的施工标准,卫生间的防水工作一般都是根据房屋的情况做好自防水工作,卫生间的地方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在房屋竣工之前,要在卫生间蓄水24小时,确认无漏水现象才可以存档。根据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在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万一局部出现漏水,情况反而更难处理,因此在进行实际处理时,要确保各项工作的完整性,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活动式。见下图。 2.4排水管的管径 排水管道的管径一般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方法进行划分的,住宅在30层以下的立管为DN100或者DN150,商业,综合型的建筑在30层以上的,立管为DN125或者DN150,还需要根据水流的速度以及管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立。另外,根据不同管道的水流速度就可以确定管径的大小,统计整个房间的用水点,例如,一个房间有3个大便器。三个洗手盆,1个小便器,通过计算分析,找出各种卫生器具的用水量,再把房间内所有器具的用水量相加,就可以确定房间需要的管径大小。 图1 固定式图2 活动式3、建筑给水排水的优化设计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黄村镇(枣园)1#办公楼等4项工程给排水设计说明 规范图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四册(给水、排水、卫生、煤气工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八册(管道工程) 《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03S401 《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2 《给水工程》 91SB3 《排水工程》 91SB4 《暖卫工程》 91SB1 《综合本》(2000版) 91SB-X1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京01SSB1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 96S406 1( 本公司土建专业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 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工程名称:大兴区黄村镇(枣园)商业项目 建筑地点:大兴区黄村镇 建筑面积及楼层: 1#楼总建筑面积:18479?,其中办公16988?,商业等1491?,地上20层,建筑高度63.7米;

2#楼总建筑面积:11005?,其中办公9423?,商业1582?,地上8层,建筑高度27.7米; 3#楼总建筑面积:21090?,其中办公20356?,商业734?,地上25层,建筑高度80米; 5#楼总建筑面积:24829?,其中办公23636?,商业等1193?,地上25层,建筑高度80米; 建筑使用性质:地上部分为办公,首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库房及设备用房。高层一类。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一级,地下车库防火分类?类,车库地下二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 本施工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室内的消防给水,生活给水,中水给水,污水排水,雨水系统。 (一)生活给水系统 1.由兴华大街的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根DN200的市政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管网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18Mpa,本工程用水量;各建筑物用水量详见附表一~三 2.给水系统分区 a.给水系统分三个区(低区,中区,高区) b.首层及首层以下为低区,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c.二层至十三层为中区,由小区生活水泵房内中区变频加压供水装置(水泵扬程82米)供给;超压部分经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d.十四层以上为高区,由水泵房内的高区变频加压供水系统(水泵扬程120米)供给;超压部分经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3.生活水泵房设置于小区2号楼地下一层水泵房内 4.中区生活供水变频机组由三台变频泵和一个气压罐组成,三台泵二用一备。

医院给排水设计规范

医院给排水设计规范 heijindishi发表于: 2009-3-20 13:38 来源: 给排水论坛|中国给排水资源网 摘自《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全文见: https://www.doczj.com/doc/308846309.html,/bbs/viewthread.php?tid=1943) 6 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 6.1 一般规定 6.1.1 医院新建、扩建和改建时应对医院院区范围内的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工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6.1.2 医院建筑的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理等工程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本章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执行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6.1.3 给水排水管道不应架空穿越洁净室、强电和弱电机房、CT和核磁共振等无菌或重要设备室,当必须穿越时管道应采取防漏措施。 6.2 给水 6.2.1 医院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和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标准的规定。 6.2.2 医院生活用水量定额应符合表6.2.2 的规定。

6.2.3 医院锅炉用水和空调用水等应根据工艺确定。 6.2.4 烧伤病房、中心供应等部位的用水点或冲洗水龙头应根据医院工艺要求设置给水管道或者冲洗水龙头。 6.2.5 下列场所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具体要求如下: 1 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斗、公共卫生间的大便器; 2 产房、手术刷手池室、护士站室、治疗室、洁净无菌室、供应中心、ICU、血液病房和烧伤病房等房间的洗手盆; 3 诊室、检验科和配方室等房间的洗手盆; 4 其他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场所的卫生器具。 6.2.6 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的用水点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应采用感应自动水龙头、小便斗应采用自动冲洗阀,,蹲式大便器宜采用脚踏式自闭冲洗阀或感应冲洗阀; 2 产房、手术刷手池、护士站、治疗室、洁净室和消毒供应中心、ICU和烧伤病房,等房间的洗手盆应采用感应自动水龙头、膝动或肘动开关水龙头; 3 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防止交叉感染场所的卫生器具应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水龙头或冲洗阀。

给排水设计分析

给排水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供水量和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同时实施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使水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也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一切都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 引言 作为给排水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适应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要求。 一、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给水管道的减压与降噪。在卫生间的设置方面开始采用双卫设置,而且厨房和卫生间的距离也随之增加。管道的铺设距离较大,因此在设置分户水管时应该尽量采用25,以免在供水 端产生噪声,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由于供水网压力过高而导致用水时出现管道共振而产生噪声。 2、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当前大量采用塑料给水管进行建筑给排水。与金属管道相比,塑料管道不但具有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健康卫生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抗压性强、重量轻、易于安装、输送液体阻力小等特点。前主要采用的塑料管道材料包括:硬聚氯乙烯(一U)、

交联聚乙烯()、改性聚丙烯(一R,—C)、聚乙烯()、铝埋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钢塑复合管材等。给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是经济与性能比较的过程,在结合业主对建筑档次要求的基础上,从供水压力、温度、安装方式以及使用环境等几个方面作出综合性能较佳的选择。 3、建筑储水池的卫生防护。为了保证水池的正常使用和卫生健康,应该对水箱的入水孔、溢流管道、通气管道等设置防虫网,避免昆虫进入水池。在水池的安装过程中将入水孔与底盖紧密密封,可以采用食品级的发泡材料在接缝处进行密封。在选择防虫网时,应该选择铜丝网,或者是其他耐腐蚀材料制作成的网罩,且溢水管道尽量采用:二次排水的方式。然后通过沟渠排入集水井中。同时,为了提高水池的卫生水平,在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该对防止水箱污染的设计施T 措施进行详细说明,保证水池的卫生状况达到最高要求。 4、给水支管的敷设。当前,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主要采用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由于受到管道材料或者是安装技术的限制,传统的供水管材一般采用明装的方式。这种安装方式便于维修,且造价较低。缺点则是暴露在外的管道影响美观,且容易在表面结露、积灰。随着管道材料的丰富多样、管道敷设技术的提高,管道安装成为了建筑给水支管敷设的重要方式。给水支管应该敷设于楼面的找平层中,或者是墙体的管槽当中。但是,敷设其中的管道外径应该小于25。采用安装管道的方式额可以对管道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对管道造成破坏,且不占用室内空间,保证室内整洁、美观。为了尽量降低安装管道泄露时维修的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例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省内地方法规及本院专业技术统一措施。(2)本工程方案会审、扩初会审及管线协调会审批意见。 (3)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水、污水、雨水管网资料。 (4)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本设计范围在地块红线以内的室内外给水、排水、雨水设计。 (2)消防系统另详消防工程水系统部分。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一层,地面十八层,地下室为平战结合的人防兼车库及设备用房,一至三层商场,四至十八层为住宅,商场与住宅之间设有管道夹层,住宅共三栋塔楼,建筑高度58.20m。 四、给水系统 (1)水源:本楼水源接自XX路市政给水管,市政供水压力P=0.20MPa。最高日用水量为481m3/d。引入管DN150,设置DN150消防旁通管。 (2)给水方式:总进水管上设二只LXS—50型水表,一只供商场用,带DN150消防旁通管,另一只供住宅使用。 本楼供水共分三个系统,商场分二个系统A、B,住宅一个系统C,具体分系统如下: A、地下室、一、二层及三层与人体接触的洗涤盆、污水盆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 供水。 B、杂用水系统:由设于地下室的640m3水池(其中杂用水28 m3)经变频泵加压 供三楼大便器、小便器用水,以确保三层水压及消防水水质,变频泵型号:QBWS-1-5-40,Q=6 m3/h,H=35m,N=1.5kW×2,配小气压罐一台。 C、生活用水系统:由设于地下室的100 m3生活水池经水泵加压至三栋楼屋顶生 活水箱,再下给供水。控制详电施。 A、B、C三栋楼屋面水箱分别为35 m3、20 m3、60 m3,其中C栋楼水箱设有18 m3 消防专用水。 各水箱高度均能保证顶层分户水表前给水静压不小于50kPa。当系统压力大于350 kPa时,采取减压措施。加压泵型号80LG36-20(1)×5,Q=35 m3/h,H=90m,N=18.5kW(一用一备)。 五、热水供应 住宅设电热水器供应热水,每个卫生间预留电源N=1.5kW,热水器由用户自理。 六、排水系统 (1)生活污水、废水与雨水分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XX路市政污水管网。 地下室排水集中至各集水池,设排污潜水泵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集水池均设盖板,另详土建图。泵启闭均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消防电梯井底设有2.2m3的排水井和11.3L/s流量的排污潜水泵,提升后排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招标文件。 2.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三、设计内容: 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四、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分别从学府大道及20米规划路各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供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按照0.15MPa考虑。 2.生活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230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125m3/h。 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地下一和地上一、二层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地上二层以上用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 4.热水供应: 根据各单体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年管理费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本工程热水供水方案如下: 1)酒店考虑集中热水系统,热媒为锅炉房热水,经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客房卫生间及厨房等需用生活热水的地方。 2)办公、公寓等其他建筑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配以电辅设加热系统和贮热水罐,为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提供所需用的生活热水。 3)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一致,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 5.饮水供应 自饮水供应由小型一体式直饮水供水设备在各供应点直接供应。 五、排水系统: 1.本工程各建筑室内采用生活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或中水处理间的调节水箱;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地下室的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厨房排水须经过隔油处理); 3.室外污水管道统一排至室外化粪池,所有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20米规划路污水管道。 六、中水系统: 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本工程设有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水源为各单体建筑的盥洗用水,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基地的冲厕、绿化、道路洒浇和车库地面冲洗。中水工艺流程为: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时间:2006-03-11 浏览次数:4449 中国工程检测网: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达到防止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埋城镇、工业与农业之间,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5条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与污泥处理和处置协调。 二、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污水和污泥。 三、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协调。 四、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五、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第1.0.6条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1.0.7条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宜设置检测设施。 第1.0.8条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9条排水工程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备器材的质量和供应情况,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主要工艺,应首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第1.0.10条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11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排水量 第一节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第2.1.1条层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第2.1.2条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宜按表2.1.2采用。

万科在给排水设计阶段的44个成本优化点

万科在给排水设计阶段的44个成本优化点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核心工作之一,而设计阶段具备项目成本的最大可控性和最大决定权,是成本控制的关键。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楼盘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 成本控制在设计阶段(包括选材用料)占有70%~80%的份量,因此在设计阶段应选择客户认可价值与支付代价最大差值的方案与部品,不宜单纯追求效果,也不宜片面追求低成本。 在各阶段设计和单项设计中,都应持续地开展方案优化工作,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所带来品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物业维护成本、客户使用成本,从中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 一、前期规划 1.产品组合实施原理:根据不同的产品组合,追求土地的价值最大化和项目的利润最大化。 优化原则:根据项目获取前期七对眼睛的工作成果,综合确定规划设计中的最优产品组合。

2.成熟产品选用实施原理:使用成熟产品不仅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后期的变更签证费用,从而降低产品建造成本。成熟产品的大量使用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优化原则:在符合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熟产品。 3.建筑体形实施原理:建筑外部体形的长宽比例、对称性以及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结构成本高低,同时建筑体形对节能产生较大影响。优化原则:高层建筑单体应选择对称形式;地层建筑尽量形体简单;考虑抗震及成本要求。 4.土方工程实施原理:外运及外购土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成本而且耗费极大精力,且为隐性成本,对客户并无直接价值体现,应尽可能减少土方外运及外购量。 优化原则:尽可能按原有地势建造产品,例如在坡地上建造坡地建筑,在洼地中建造地下室,能有效减少动土量。 5.山地建筑实施原理:山地建筑的处理较为复杂,因地制宜是最好的选择。 优化原则:(1)根据山体高差确定产品类型;(2)山地建筑赠送的地下室面积应根据地形设计而不完全按营销要求。

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最新规范)2015

第六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方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该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2、建设方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3、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1年版)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8)、《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节水型生活用水洁具》CJ164-2002 1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4、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 和设计资料。 二、工程概况 详见建筑说明。 三、设计范围 1、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 2、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与施工。 四、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㈠、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1、水源 本工程区域设计DN150的一个给水环网,区域环网分别从一路和二路分别引入DN150和DN200两根引入管,接入管处安装水表、阀门和倒流防止器。可以保证本单体的生活水源。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为0.35MPa(相对于绝对标高31.40m)。 2、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205.26m3,最大小时29.04m3,平均小时24.83m3。 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1-1。

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08846309.html, 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措施 作者:陈健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0期 摘要: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发的完善。但是,在城市地下水给排 水管线的设计方面,却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并且在特殊天气给人民带去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铺设的管线能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去不竭的发展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管线的铺设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水管线在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城市带去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地下管线的铺设,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给排水;管线设计;优化设计 在整个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排水管线的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管线质量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去极大的便利。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基本情况,整体设计的目标以及城市未来愿景发展规划设计,结合传统的设计经验进行方案的优化,另外还需要高强的施工安装技术,从而更好地完成市政给排水管线的设计安装工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对于给排水管线设计工作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帮助这项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 1 设计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朝着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城市排水方面。但是因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整个城市的给排水管线设计越来越复杂。因为城市给排水管线是城市正常工作运行的血管,作为日常所需要的水资源的输送点,为整个城市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而在城市的给排水管线中,种类类型特别多,不仅包括给水管道,还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多种管道线路。 但是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越来越拥挤,用地越发的紧张。为了进一步释放城市的土地,缓解土地压力,城市建筑物朝着高层的方向发展,然而城市在地下给排水管线为了进一步适应整个城市建筑物的更变和发展,以及保证管线的合理利用。所以,要想进行管线设计,必须要以道路作为主要的载体进行积水管线的设计和安放。 2 优化市政排水管线系统设计的关键点 2.1 优化泄洪的设计方案 现代城市排水管线的设计优化过程中,关键一点在于整个城市的泄洪排洪能力的优化设计。因为近些年,随着城市地表主要使用沥青铺设,经常性的出现城市内涝的现象,并不仅仅

给排水专业设计规范及图示

给排水专业设计规及图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 50015-2003 (2009年版)?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60-2011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 50336-2018 ?室外排水设计规GB 50014-2006(2016年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GB 51039-20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2-200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1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建筑屋而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42-201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68-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 (2018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GB50974-2014实施指南?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图示15S90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GB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GB50084-2017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GB50370-2005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GB50219-201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GB 50338-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50140-200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 200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2016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2010 泵站设计规GB50265-201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501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 污水综合排水标准GB8978-1996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201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098-2009 农村防火规GB50039-20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图集 1、12S101矩形水箱 2、14S104二次供水消毒设备选用及安装 3、12S108-1倒流防止器选用及安装 4、12S108-2真空破坏器选用及安装 5、12S109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

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给排水设计技术也相当完善,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给排水系统也常出现事故,如下水设施遭到破坏,臭气外溢等等。这一方面是设计时水力计算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设计者施工常识的缺乏。这里我们就对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系统;给排水;设计;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a drainage design technique was fairly well, an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re is often an accident in the drainage system. here we have some problems in the drainage design to explore 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s.key 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用水量随之提高,用水器具的质量和档次也随之升高。虽然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日益成熟,但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 环境档次的追求。需要给水排水设计工作者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又要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同时还要完善建筑内给水排水的设计,

给排水专业设计规范及图示

给排水专业设计规范及图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2009年版) ?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60—2011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 50336-201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42—201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实施指南?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图示15S909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201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63:200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2010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501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2018 污水综合排水标准GB8978-1996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图集

给排水设计工作情况分析情况总结

给排水设计工作总结 给排水设计工作总结 本人于X年X月毕业于XX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从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X年,非常热爱本专业工作。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与工作态度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认真负责,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踏实,责任心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熟练专业岗位职责,能完成项目部安排的任务。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路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给排水这个行业,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项目,我都坚持圆满完成,并做出成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抢工期,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我都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一个个给排水工程顺利地完成,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中的给排水工程竣工完成,我心中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自己曾经付出的无数艰辛和汗水,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我内心也就无怨无悔,心满意足了。 三、学识水平、专业能力 本人现任职于X公司,负责给排水工程技术及现场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提

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努力学习,我已经取得了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专业的资格考试,正在准备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对于给排水行业的新规范、新标准,每一次一出台,我必购买并认真学习和研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把规范、标准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实际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技术管理、现场管理方面的各个细节,我都认真作好工程记录,并整理成册,经常分析和研究记录,总结自己通过工程管理的实践,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自己在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具体的岗位职责如下: 1、负责现场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进度控制和管理; 2、审核给排水工程招标文件的技术部分; 3、参与给排水专业施工图图纸审核及投资控制优化; 4、参与解决给排水专业施工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并实施质量监督; 5、做好本专业有关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 6、参与给排水工程设备的招标。 给排水设计工作总结 本人于XXX年进入XXXXXXXXX公司工作,从事XXX;XXX 年XX月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至今我从事XXX工作已经X 年了,在这X年中,我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在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 摘要:给排水工程属于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细节上的设计或是总体 上的掌握都关系到住宅户未来用水的便利程度,其中管道和阀门等作为排水系统 正常运行的管材,一定要考虑管材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排水系统是否有用。要想保证排水工程质量,为住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给排水 工程方案。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优化设计 引言 只有科学合理的给排水体系才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的经济性能与给排水安全性能,因此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当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建设单位的需要,来对其建 筑给排水体系进行合理的选择与优化。而在建筑给排水优化设计过程中,其整个 给排水体系布置以及调整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因为只有当 遵循设计原则将建筑给排水体系控制在最为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其整个给排水 体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1.1影响范围广 给排水设备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由于给排水设备使用范围 较广,给水量和排水量基数较大,一旦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停水或排水故障会造成 大范围的影响。因此,给排水施工工程质量必须得到保证。给排水也必须依靠安 全可靠的水源、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合理通气的排水管道等等。 1.2消防设计要求 当代房屋建筑大多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其功能、格局等都较为复杂,失火 可能性也随之提升,一旦发生火灾,火灾会很快在建筑内蔓延,这给建筑内人员 疏散以及火灾扑救都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排水系统 就需要进行不断优化设置,以达到消防要求。 1.3防震防噪要求 高层建筑对于防震防噪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管线有着较 长的排设,其中多种管材种类震源、噪声源等等繁多,因此对应管道需要进行防 噪声、防沉降及防震等多种措施,保证管道处于封闭环境,避免漏水情况发生, 并且抑制震源和噪声的扩散传播。 1.4其他 由于高层建筑中有较多的排水、消防、空调及电气等各类管道,所以应对综 合布线工作做好,为日后的维修提供便利。 二、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的主要问题 2.1管道渗漏问题 造成给排水工程管道渗漏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足以及材 料选择不合理两方面。在施工技术方面主要是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足,导 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而在施工材料选择方面主要还是由于 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在材料选择上选择价格低质量差的材料,导致施工 材料不符合施工标准,最终造成了无法满足管道耐热以及耐冷性的需求使得管道 出现渗漏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