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鲁南艺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模拟考试

姓名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最终写在括号中,其他地方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1.在下列选项中,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就是统一,但有时候会出现对立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内部

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在统一关系

2.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棒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随时转化

3.右边漫画《你敢吗?》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4.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

境时,往往掉以轻心,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看,

这是因为()

A.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B.没有坚持用矛盾的普遍性观点看问题

C.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D.没有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7.造成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该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8.近年来,北京等地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相继出台,北京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关的一系列新政策陆续出台。高考从统一走向多样,这体现了矛盾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

9.人类在征服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广泛使用了抗生素,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结核、伤寒等,不再是不治之症。后来人们发现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长期服用还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病菌,一些新型疾病有可能出现并危及人类。这就要求我们( )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②.不要主观地、孤立地看问题

③.要正确、适度使用药物,趋利避害④.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A.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C.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11.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

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问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 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12.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生出了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不可能解决矛盾

④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14.“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自信,越是形势向好的时候越需要清醒。”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事物的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舍卒保车”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16.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肉类等.频遭绿色壁垒。但有关专家指出,绿色壁垒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治理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机遇。这种认识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D.变化和发展的观点

17.按国际通行看法,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20%被用于购房。中国的高房贷重压给我们一定的警示。这表明()

①应该坚持适度原则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③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一般性能指导个别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阅读下图,判断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①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没有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19.2010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优先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抓紧恢复基础设施功能和生产生活秩序。同步统筹规划实施受损宗教活动场所的恢复重建。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

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0.“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这段古文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具有平衡性

③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观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23.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

效益,制作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产品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有人主张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正确的态度是( )

A.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4.“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不是把公平与效率截然对立起来,而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这句话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5.如果对下图既判断:“这是一枝玫瑰”,又判断:“这不是一枝玫瑰”。两种判断之间()

玫瑰

A .是自相矛盾的关系 B.是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D.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要求

26.“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主要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A.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与支流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

D.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27.“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GDP负增长。这体现了()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综观2010年国际形势,一方面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地区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对2010年国际形势认识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③体现了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④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9.国际社会衡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既要包括GDP增长率这类增量指标,也应当包括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废物排放、污染程度,失业率,等减量指标。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有()

①事物的联系既有本质的又有非本质的②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③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④事物的内部既包含斗争性又包含同一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金融和外贸既有利也有弊,但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这启示我们认识问题要正确把握()

A. 新旧事物的区别,准备走曲折道路

B.主次矛盾,分清重点与非重点

C.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与支流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第Ⅱ卷(必做题,共25分)

二、辨析题(10分)

3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15分)

32.进入2010年来,住房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住房问题。为实现“住有所居”,某省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把解决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除重点改善城市特困群体住房条件,煤矿、林区的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外,还把其他工矿的棚户区改造逐步纳入资助范围。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有能力提供廉租房实物配租的地方,加快建设;没有能力的地方,保证廉租补贴的发放,维修和利用现有旧房,改善现有居民的住房条件。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说明某省政府是如何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

答案:1.A 2.C 3.C 4.C 5.B 6.C 7.D 8.B 9. D 10. D

11.D 12.A 13.D 14.C 15.C 16.C 17.A 18.C 19.B 20. C 题干中的古文意思是,和谐是创生事物的动力,万物趋同则不能促进事物永续发展。把许多不同的东西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它能够使事物丰盛而茁壮成长,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①③④肢符合题意;②肢说法错误。

21 D 22 B 23 C 24 C 25 A 26 B 27 A 28 B 29 D 30 C

二、辨析题

3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分)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3分)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3分)(答出黑体部分即可得到满分)

三、材料分析题

3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说明某省政府是如何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

①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某省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把解决最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重点解决城市特困住户,煤矿区、林区的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抓住了主要矛盾,同时还把其他工矿的棚户区改造纳入政府资助范围,恰当处理了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某省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地方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分)

(答出黑体部分即可得到8分—12分)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答题模板

思想政治答题模板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⑤“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 2.劳动者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五课内容总结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企业的经营者 知识点总结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3.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4.公司: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6.有限责任公司: (1)50个以下股东; (2)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3)无须向社会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5)股东表决按出资比例; (6)组织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7.股份有限公司: (1)发起人:2人以上200人以下; (2)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3)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4)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5)股东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 (6)组织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8.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4.企业兼并: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意义: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5.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到第十二课知识点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在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第五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每个“全面”,都是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这一战略布局必将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这里可以看出() A.正确的意识因其如实反映客观存在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B.创新性的认识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D.理论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3、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空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这意味着()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静止中包含着运动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图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C.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5、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50年前预言,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按钮的方式改变天花板和墙壁的背景颜色,普通的玻璃将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强烈紫外线的特殊玻璃。而且,这些玻璃的阳光折射率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定好的数值而进行自动调整。如今,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因其主动创造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使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达到了可谓前所未有的程度;还进一步优化了环保“约谈制度”,由“约谈企业”改为“约谈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外披露,百度目前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百度大脑”的项目,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已经可以做到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如它的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近乎和人际交流相同。预计累积10-20年后,人工智能的“大脑”可能会发生质变,赶上或超过人脑。下面对“百度大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百度大脑”一经人们的创造,就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②“百度大脑”将会在自主意识的指导下,能实现人的某些功能 ③“百度大脑”的制作和使用,凸显了人类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 ④“百度大脑”将实现具有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第一框

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学习目标】计划与市场、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自主学习】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 (1)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的_______________ 和人的需要的_____________的矛盾,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或两种手段)是什么?“有形手”和“无形手”分别是什么?2、市场经济 (1)含义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来配置资源。(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比较及时、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注意:为什么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因此,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必要性) ②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意义) ③市场秩序混乱的危害: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造成损失,败坏国家信誉和改革开放的形象。(危害)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及其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②、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国家要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⑤、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 ①表现形式②内容 5、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⑴必要性:__________ 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_____混乱、_____盛行,进而导致_____不足、______萎缩、______衰退 ⑵内容: ⑶要求: ①要切实加强________建设,大力建设________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________和_________

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5.1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就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 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总结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2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 ②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2、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双重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 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全章概述 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税收及其种类二、依法纳税 新课标基本要求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新课程学习 9.1 税收及其种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

政治必修四模拟考试五第九课矛盾观

鲁南艺术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九课模拟考试 姓名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最终写在括号中,其他地方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1.在下列选项中,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就是统一,但有时候会出现对立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内部 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在统一关系 2.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棒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随时转化 3.右边漫画《你敢吗?》主要体现了() A.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4.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 境时,往往掉以轻心,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看, 这是因为() A.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B.没有坚持用矛盾的普遍性观点看问题 C.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D.没有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B.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7.造成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该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8.近年来,北京等地实施新课改高考方案相继出台,北京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关的一系列新政策陆续出台。高考从统一走向多样,这体现了矛盾具有(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 9.人类在征服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广泛使用了抗生素,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如天花、肺结核、伤寒等,不再是不治之症。后来人们发现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伤害,长期服用还会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病菌,一些新型疾病有可能出现并危及人类。这就要求我们( ) 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②.不要主观地、孤立地看问题 ③.要正确、适度使用药物,趋利避害④.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A.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 C.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11.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长期看,此举有利于( ) ①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③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弥补原有市场机制调节的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优点。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强调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2.“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在( ) ①可以迅速集中财力、物力进行大型建设 ②通过制定计划,调节长期的供需变化 ③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④通过价格变动的信息,及时协调生产和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来实现的,③④当选,①②不符合题意。 3.2013年8月29日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决议》,该决议将有利于实现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石家庄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是( ) ①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要求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③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中东西三大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石家庄市中东西部的优势,让全体石家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②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4.读下图漫画《我惧内!》,能有效扭转漫画现象的合理措施是( ) 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国家以行政手段为主,强制取缔违法食品生产企业 ③依法加大食品生产质量监管,提升企业违法成本 ④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引导消费者购买内地食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漫画反映了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对内地食品的不信任,内地食品企业濒临信任危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强食品质量监管,故选①③。②错误,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不是主要手段;④与题意无关。 5.2013年9月16日,央视报道: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奶粉企业不惜拿出巨资,贿赂医生和护士,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医院给初生婴儿喂自家品牌的奶粉,让孩子产生对某个奶粉的依赖,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些企业的做法体现了( )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政府经济职能有待加强 解析:选A。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某些奶粉企业为谋取利益,采取贿赂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故选A项。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6.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撤销铁道部,重新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这一改革( )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含解析

, ,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努力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 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三权分置从根本上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流转后仍归集体所有 ③村民土地经营权流 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④三权分置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017· 河北冀州期中)近年来,市场上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时有发生, 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材料中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市场调节的( ) A.盲目性 B.自发性 C.滞后性 D.法制性 3.(2017· 广东梅州期末)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 求有序开放电信市场,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电信市场可能带来的发展趋势是( ) ①信息消费品价格下降 →扩大信息消费 →拉动有效投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信息消费品价格下降 →企业 盈利能力减弱 →劳动者收入下降 →企业生产规模缩小 ③信息消费品价格下降 →居民购买力提高 →居民消费 水平提高→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 ④信息消费品价格下降→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大众创业→促进“互联网+”的 快速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7· 湖北黄冈一模)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中央定价目录》新目录大幅缩减定价范围,只保留了天然气、水 利工程供水、电力、重要交通运输服务、特殊药品及血液等 7 种(类),保留项不到 3%。之所以保留极少数政府 定价项目,是因为( ) ①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供求并引导资源配置 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③在公用事业和 公益性服务等供给方面存在市场失灵 ④定向精准调控有利于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7· 河南平顶山模拟)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该模型认 为,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常常会导致实际的 产能过剩或不足。这反映出( ) 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B.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C.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不高 D.市场规律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领域失灵 6.(2017· 山东青岛一模)杠杆化是指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 ,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 , 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长过快,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去杠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下 列有利于去杠杆的传导措施是( ) ①债权转为股权 —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②企业依法破产 —实施企业破产结算 —取消企业债务 —降低资产负债率 ③发展股权融资 —完善股权资本市场 —拓宽融资渠道 —引导储蓄转为股 本投资 ④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优势企业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的这句话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是( ) ①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直接干预 ②相信群众会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不要试图引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矛盾分析法课练

第九课矛盾分析法课练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 1.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2011年广东汕头二模)在2011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说,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树立信心。“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体现了() 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统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众所周知,当香蕉成熟时,它会由青变黄,然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却发现了一种鲜蓝色的香蕉,能发蓝光。鲜蓝色的香蕉的发现主要体现了() A.矛盾具有特殊性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2011年广东汕头一模)“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五年间我国GDP总值在世界的排位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我国的发展表明() ①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5.(2011·潍坊模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全党既要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当前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反映了()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2011·济南模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诗句有() 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③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的这一段话表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8(2011·南京调研)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当家做主 5-7课复习提纲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注意:在我国,人民是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①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注意: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基于我国的国情,人大代表的产生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办法。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 (1)审议权(2)表决权(3)提案权(4)质询权 4.人大代表的义务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八九课知识点总结

发展观 1.普遍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是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3.新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判断标准: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4.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 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刚开始比较强大,总能抵抗扼杀新事物。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悉心熟悉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 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我们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物质的飞跃。 矛盾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与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基本属性:同一 性和斗争性 2.普遍性原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 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原理: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 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正确解决。他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 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 地位的是次要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政治必修三第五课(完整版) 文化创新人教版

第五课文化创新 课文导入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E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失去了创新能力,也就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1第九课测试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 《公司的类型》教学设计 阆中中学政治组何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企业、公司的基本含义;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以及公司制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分析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公司制”这一新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知法、用法、守法,树立主人翁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优秀的企业家。 [教学重难点]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法,鼓励学生课上进行思考和合作探究,课 后去思考。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流程] 一、关注社会经济热点,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多少家吗?(请举例) 你想创业吗?(创业需要知识,知识带来财富) 二、预学检测 1.按所有制划分,我国企业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3.请判断下面哪些是属于企业?() A.阆中市人民政府 B.阆中中学 C.沃尔玛商场 D.上海大众股份有限公司 三、观世界500强企业,感知社会责任 1.探究活动一:阅读世界500强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相关材料思考: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它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吗? (2)梳理企业的相关知识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