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前言

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4《塑料燃烧性测定:氧指数法》,结合纺织品的特点,对国标GB 5454-85进行修改,其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程序与国际标准一致。

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标准的名称、章节的编排及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编辑性修改,增加了"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并将其内容并人前言中。

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第1章范围中增加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在什么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内容,测定范围增加"包括单组分和多

组分"。

本标准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增加3个名词和4个名词的对应外文词,增加第5章"试验人员

的健康与安全"。

第6章将"仪器"修改为"设备和材料",其内容作了编辑性的修改,增加一节"气体减压计"。

第7章将"试样"修改为"试样及调温",裁样数修改为"对于一般织物经、纬向至少各取15块",删掉"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要缝上三根8~11Nm玻璃纤维……"制样试验方法。"试样平衡24h以上"

修改为"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

第8章增加"初始氧浓度的确定"、"升一降法","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代替原标准6.7条。

本标准第9章,氧指数计算增加"K值系数确定表"、"氧浓度间隔的校验"、"精密度"三节。

本标准增加"附录A 氧浓度的计算",将"附录A参考件"名称改为"附录B",增加"附录C设备的校正"

和"附录D典型试验结果示例"。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5年修订。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5454-85。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纯秀、赵淑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Textiles-Burning behaviour-Oxygen index method

GB/T 5454--1997

eqvISO 4589:1984

代替GB 5454-8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

度(亦称极限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类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

本标准仅用于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控制产品质量,而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或只能作分析某特殊用途材料发生火灾时所有因素之一。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529-86 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续燃时间 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2 阴燃时间 afterglow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3.3 损毁长度 damagedlength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3.4 极限氧指数 LO I%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 I%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4、原理

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5、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纺织材料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会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可将测试仪器安装在通风柜内,每次试验后排除烟雾和烟尘,但在试样燃烧过程中要关闭通风系统,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6、设备和材料

6.1氧指数仪(见图1)。同等效果的仪器也可使用。

图1 氧指数测定仪装置示意图

1一燃烧筒;2一试样;3一试样支架;4一金属网;5一玻璃珠;6一燃烧筒支架;7一氧气流量计;8一氧气流量调节器;9一氧气压力计;10一氧气压力调节器;11、16一清净器;12一氮气流量计;13一氮气流量调节器;14一氮气压力计;15一氮气压力调节器;17一混合气体流量计;18一混合器;19一混合气体压力计;20一混合气体供给器;21一氧气钢瓶;22一氮气钢瓶;23、24一气体减压计;25一混合气

体温度计

6.1.1 燃烧筒:由内径至少75mm和高度至少450mm的耐热玻璃管构成。筒底连接进气管,并用直径 3~5mm 的玻璃珠充填,高度为80~100mm,在玻璃珠的上方放置一金属网,以承受燃烧时可能滴落之物,维持筒

底清洁。

6.1.2 试样夹:试样夹为U形夹子,其内框尺寸为"140mm×38mm(见图2)。

6.2 气源:工业用氧气和氮气。

6.3 气体减压计:能指示钢瓶内高压不小于15MPa和供气体压力0.1~0.5MPa。

6.4 点火器:内径为2mm±lmm的管子通以丙烷或丁烷气体,在管子的端头点火,火焰高度可用气阀调节,

能从燃烧筒上方伸人以点燃试样,火焰高度为15~20mm。

6.5 秒表:精度为0.2s。

6.6 钢尺:精度为lmm。

6.7 密封容器:用于存放待测试样。

图2 试样夹

7 试样及调湿

7.1试样应从距离布边1/10幅宽的部位剪取,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58mm。对于一般织物,经 (纵)

纬(横)向至少各取15块。

7.2试样的调湿处理:按标准GB 6529的调湿要求,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后,取出放人密

封容器内待测,也可按有关各方商定的大气条件进行处理。

8 试验步骤

8.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分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及流量。放置30min,再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

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8.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8.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㈩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变化氧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8.4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连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

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

8.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

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8.6点燃点火器:将点火器管口朝上,调节火焰高度至15~20mm,在试样上端点火,待试样上端全部点燃后(点火时间应注意控制在10~15s内),移去点火器,并立即开始测定续燃和阴燃时间,随后测定损毁长

度。

8.7初始氧浓度的确定:以任意间隔为变量,以"升-降法"按8.7.1~8.7.3进行试验。

8.7.1试样点燃后立即自熄,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不到2min,或者损毁长度不到40mm时,都是

氧浓度过低,记录反应符号为"O",则必须提高氧浓度。

8.7.2试样点燃后续燃、阴燃或续燃和阴燃时间超过2min,或者损毁长度超过40mm时,都是氧浓度过高,

记录反应符号为"X",则必须减小氧浓度。

8.7.3重复8.7.1~8.7.2步骤直到所得两个氧浓度相差≤1.0,其中一个反应符号为"O",另一个反应符号

为"X",从这对氧浓度中反应符号为"O"的就是初始氧浓度(co)。

8.8极限氧浓度的测定:

8.8.1用初始氧浓度C。,同时保持d=0.2%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操作,测得一系列氧浓度值及对应符号,其中最后一个反应符号"O"或"×",则为氧指数测定NE系列中8.8.2第一个数据(见附录D)。

8.8.2继续以d=0.2%氧浓度间隔重复8.7.1~8.7.2,再测四个试样,记下各次的氧浓度及其所对应值及

对应号,最后一个试样的氧浓度用cP表示(见附录D,第一部分实例)。

9 计算和结果表示

9.1极限氧指数的计算

以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LOI,按式(1)计算:

LOI=CF+Kd (1)

式中:LOI--极限氧指数,%;

CF--8.8.2中最后一个氧浓度,取小数一位,%;

d--8.8中两个氧浓度之差,取小数一位,%;

K--系数,查表1。

报告LOI时,取小数一位,计算标准差a时,LOI应计算到小数二位。

9.2 K值的确定

9.2.1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是"×",在表1第一栏中找出所

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a)项中再找出"O"数目相应的K值数。

9.2.2如果按8.8.1进行试验测得的最后五个氧指数值,第一个反应符号quot;O",在表l第6栏中找出所对应的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号,从表1(b)项中再找出"×"数目相应的K值系数,但K值数的符号与

表中正负数的符号相反。

1 2 3 4 5 6

(a)

最后五个测定的反

应符号

○○○○○○○○○○

×○○○○-0.55 -0.55 -0.55 -0.55 ○××××

×○○○×-1.25 -1.25 -1.25 -1.25 ○×××○

×○○×○0.37 0.38 0.38 0.38 ○××○×

×○○××-0.17 -0.14 -0.14 -0.14 ○××○○

×○×○○0.02 0.04 0.04 0.04 ○×○××

×○×○×-0.50 -0.46 -0.45 -0.45 ○×○×○

×○××○ 1.17 1.24 1.25 1.25 ○×○○×

×○×××0.61 0.73 0.76 0.76 ○×○○○

××○○○-0.03 -0.27 -0.26 -0.26 ○○×××

××○○×-0.83 -0.76 -0.75 -0.75 ○○××○

××○×○0.83 0.96 0.95 0.95 ○○×○×

××○××0.30 0.46 0.50 0.50 ○○×○○

×××○○0.50 0.65

0.68 0.68 ○○○××

×××○×-0.04 0.19 0.24 0.25 ○○○×○××××○ 1.60 1.92 2.00 2.01 ○○○○××××××0.89 1.33 1.47 1.50 ○○○○○

(b) 最后五个测定的反应符

××××××××××

9.3 氧浓度间隔的校验

氧浓度间隔校验按式(2)计算:

式中:d--8.8.1中所用的氧浓度大小的间隔,%;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按式(3)计算:

式中:--标准偏差;

ci--8.8中最后6个试样氧浓度;

n--次数;

LOI--按式(1)计算所得的氧指数值。

如果按式(3)计算测定的标准差符合下列公式:

则LOI有效,就按式(1)计算的结果报极限氧指数。

重复8.7.1~8.7.2步骤,直至满足式(2)为止。

除有关材料需要之外,一般d值不低于0.2%。

9.4 精密度

对于易点燃和燃烧稳定的材料,本方法具有表2所示的精确度。

表2

95%置信度近似值实验室内实验室间

标准偏差0.2 0.2

重复性r 0.5 --

再现性R -- 1.4

注:表中所示的数据,是于1978~1980

年间,由16个实验室

和12个样品所做的国际实验室间试验所确定的。

10 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说明该试验按本国家标准进行的,如有改变,应说明细节;

b)试样的描述:包括织物种类、名称、组织规格等;

c)试样的调湿处理条件,试验时的环境温、湿度;

d)试样经(纵)、纬(横)向各自的极限氧指数值;

e)燃烧特征,如炭化、熔融、收缩、卷曲等;

f)试验日期及人员;

g)声明本试验结果仅供评定在规定条件下材料的燃烧特性,不能用于推断该材料在其他条件下或者其他形

状下着火的危险性。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氧浓度的计算

A1当需要更准确地计算氧浓度时,按式A1计算:

式中:CO--以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氧浓度,%;

Vo--在23℃时单位容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体积;

VN--在23℃时单位容积混合气体中的氮气体积。

A2 当考虑氧、氮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内所含氧的比率时,例如混合气是由含氧量98.5%(y/y)的氧气和含有氧气量0.5%(y/y)的氮气组成,则氧浓度按式(A2)计算(假定几个气流量均在23℃和相同

压力时):

式中:Vo′——单位体积混合气中氧气体积;

VN′——单位体积混合气中氮气体积。

附录 B

(提示的附录)

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

氧浓度与氧气、氮气流量的关系见表B1

表B1

53.8 6.13 5.27

54.0 6.16 5.24

54.2 6.18 5.22

54.4 6.20 5.20

54.6 6.22 5.18

54.8 6.25 5.15

55.0 6.27 5.13

55.2 6.29 5.11

55.4 6.32 5.08

55.6 6.34 5.06

55.8 6.36 5.04

56.0 6.38 5.02

56.2 6.41 4.99

56.4 6.34 4.97

56.6 6.54 4.95

57.4 6.54 4.86

57.6 6.57 4.83

57.8 6.59 4.81

58.0 6.61 4.79

58.2 6.63 4.77

58.4 6.66 4.74

58.6 6.68 4.72

58.8 6.70 4.70

59.0 6.73 4.67

59.2 6.75 4.65

59.4 6.77 4.63

59.6 6.79 4.61

59.8 6.82 4.58

60.0 6.84 4.56

附录 C

(提示的附录)

设备的校正

c1 气体流速控制的校正

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流速,可用水封鼓式旋转计或其他等效装置进行校验。其准确度为流经燃烧筒流速的2mm

/s,也可用式(C1)计算:

式中:F——流经燃烧筒的气体流速,mm/s;

QV——在23℃±2℃下通过燃烧筒的气体总流量,L/s;

D——燃烧筒内径,mm。

C2 氧浓度控制的校正

进入燃烧筒的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应校准至混合气体的0.1%(v/v)。校准方法可以从燃烧筒中样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校正过的氧分析仪就地进行分析。至少校核三个不同的浓度,分别代表设备要用的氧浓

度范围的最大、最小和中间值。

C3 整台仪器的校正

通过试验一组已知氧指数的材料,用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

附录 D

(提示的附录)

试验结果示例

采用GB/T 5454标准测出的氧指数,试验结果记录可用如下形式:

材料:阻燃纺织品试验日期:94年10月16日。

试验时温湿度:温度25℃,相对湿度58%。

氧浓度变量(d):0.2%。

第一部分初始氧浓度的测定结果,记于表D1

表D1

氧浓度间距不大于1%的一对"×"和"○"反应中,"O"反应符号的氧浓度c。=30.0的就是初始氧浓度,作

为第二部分的首次测定值。

第二部分氧指数测定(按8.8.1和8.8.2)记于表D2。

表D2

根据9.2.2最后五个测定的第一个反应符号为"O",查表1在第6栏中得K=-1.24

LOI=cF+kd=29.8+(-1.24×0.2)=29.5%(小数一位)

或LOI=cF+Kd=29.8+(-1.2×0.2)=29.55%(小数二位,供第三部分计算和验证d用)

第三部分氧浓度间隔d%的验证。

计算过程记于表D3。

表D3

最后6

氧浓度

个实验

结果

Ci LOI Ci--LOI (Ci--LOI)平方

CF 1 29.8 29.55 0.25 0.062 5

2 29.6 29.55 0.05 0.002 5

3 29.

4 29.5

5 -0.15 0.022 5

4 29.6 29.5

5 0.05 0.002 5

5 29.4 29.55 -0.15 0.022 5 n

6 29.6 29.55 0.05 0.002 5

Σ=0.115 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3 无焰燃烧afterglow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3.4 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验报告 一、概要介绍 1.1 软件性能介绍 1.1.1 软件性能的理解 性能是一种指标,表明软件系统或构件对于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也是产品的特性,可以用时间来进行度量。 表现为:对用户操作的响应时间;系统可扩展性;并发能力;持续稳定运行等。1.1.2 软件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呈现时间+系统响应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请求数/秒,页面数/秒,访问人数/秒) 并发用户数:业务并发用户数; [注意]系统用户数:系统的用户总数;同时在线用户人数:使用系统过程中同时在线人数达到的最高峰值。 1.2 LoadRunner介绍 LoadRunner是Mercury Interactive的一款性能测试工具,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该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实时性能监控的系统行为和性能方式来确认和查找问题。 1.2.1 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 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

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1.2.2 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1)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记录并将其转发给服务器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流,记录并返回给客户端。 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以为在一个真实运行环境中,虚拟脚本生成器能通过这种方式截获数据流;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在截获数据流后对其进行了协议层上的处理,最终用脚本函数将数据流交互过程体现为我们容易看懂的脚本语句。 2)压力生成器则是根据脚本内容,产生实际的负载,扮演产生负载的角色。 3)用户代理是运行在负载机上的进程,该进程与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是线程协作,接受调度系统的命令,调度产生负载压力的进程或线程。 4)压力调度是根据用户的场景要求,设置各种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设置同步点等。 5)监控系统则可以对数据库、应用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性能计数器进行监控。 6)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是辅助测试结果分析。 二、LoadRunner测试过程 2.1 计划测试 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需响应时间等。 2.2 创建Vuser脚本 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录制、编写)到脚本中,并对脚本进行修改,调试等。协议类型:取决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协议;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关键词:燃烧实验法;限氧指数法;表面燃烧实验法;发烟性试验法;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阻燃整理热分析;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 1、燃烧实验法 燃烧实验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这类实验比45°方向、水平方向燃烧更为剧烈。垂直燃烧实验又分垂直损毁长度法,垂直向火焰蔓延性能测定法、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测定法和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法。GB/T5456-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的点火器所产生的规定点火火焰,按规定点火时间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蔓延至标记线(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以秒计)。亦可同时观察、测定和记录试样的其他有关火焰蔓延的性能。GB8746-88规定了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GB8745-88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项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垂直法可用于测定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 2、限氧指数法 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为氧所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数。GB/T5454-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建材制品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操作规程

建材制品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操作规程 1、首先压缩已称量质量为0.5g左右的苯甲酸粉末,用制丸装置将其制成小丸片。将坩埚放入分析天平上,并去皮后将小丸片放入坩埚内称量并记录质量,精确到0.1mg。 2、再次去皮后往苯甲酸丸片周围放入0.5g左右样品粉末称量并记录质量,精确到0.1mg,苯甲酸与样品质量合计不应大于1g。 3、将已称量的点火丝连接到两个电极,且制成“V”型并接触到苯甲酸丸片。检查两个电极和点火丝确保其接触良好,在氧弹中倒入10ml的蒸馏水,用来吸收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气体。 4、拧紧氧弹密封盖,连接氧弹和氧气阀门,小心开启氧气瓶,给氧气充氧至压力达到3.0MPa~3.5MPa,持续15s。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内桶的三角托架上,盖上盖子并打开设备的“电源”按钮。 5、打开电脑,双击桌面“热值试验程序”,点击“初始化”按钮,指示灯变亮表示仪器与电脑通讯连接正常。点击“搅拌”“注水”“排水”查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6、点击界面左下角,选择软件“第一次试验”,点击“开始”,自动弹出试验参数输入框。将样品、苯甲酸、点火丝等各项参数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此后系统为内桶水自动注水并稳定水位1分钟,自动打开搅拌器并保持内桶水温恒定2分钟后开始进入试验环节。

7、等待10min后自动点火,30min左右试验结束指示灯变亮,此次试验自动结束。如果11分钟软件提示“点火失败”并结束试验,请重新试验。 8、取出氧弹,将气体放出后将坩埚取出,放到电阻炉上加热以去掉上面的附着物。 9、重复以上操作直到三组样品全部测试完毕;进入“试验报告”,点击“生成试验报告”并保存报告。 10、试验全部结束后,关闭电源、气源、计算机,对氧弹及其他使用过的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

(整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

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试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LoadRunner的使用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LoadRunner的使用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 LoadRunner简介: LoadRunner 是一种适用于各种体系架构的自动负载测试工具,它能预测系统行为并优化系统性能。LoadRunner 的测试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系统,它通过模拟实际用户的操作行为和实行实时性能监测,来帮助您更快的查找和发现问题。此外,LoadRunner 能支持广范的协议和技术,为您的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2. 熟练使用LoadRunner进行Web系统测试和压力负载测试。 3. 掌握LoadRunner测试流程。 二、实验设备 PC机:清华同方电脑 操作系统:windows 7 实用工具:WPS Office,LoadRunner8.0工具,IE9 三、实验内容 (1)、熟悉LoadRunner的工具组成和工具原理 1.LoadRunner工具组成 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捕获最终用户业务流程和创建自动性能测试脚本,即我们在以后说的产生测试脚本; 压力产生器:通过运行虚拟用户产生实际的负载; 用户代理:协调不同负载机上虚拟用户,产生步调一致的虚拟用户;压力调度:根据用户对场景的设置,设置不同脚本的虚拟用户数量;监视系统:监控主要的性能计数器; 压力结果分析工具:本身不能代替分析人员,但是可以辅助测试结果的分析。 2.LoadRunner工具原理 代理(Proxy)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中介人,LoadRunner 就是通过代理方式截获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①虚拟用户脚本生成器通过代理方式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

垂直燃烧性能测试操作规程

1 目的: 本操作规程目的在于对垂直放置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施加火焰后的燃烧行为进行分类,以指导质量控制试验和选材试验,但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 2 仪器:垂直燃烧仪。 3 步骤: 3·1:状态调节:按SFP/C-ZP-T-F3塑料试样状态调节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方法调节。 3·2 插入电源。 3·3 把仪器橡皮管(或尼龙管)的一端接到可燃气源上。 3·4 关闭灯燃气开关及火焰调节阀(都按顺时针方向),然后缓缓打开可燃气源总开关。 3·5 打开灯燃气开关,调节火焰调节阀(在远离试样约150mm的地方),点着本生灯(按一下电火花按钮),调节燃气流量,使之产生20±2mm高的黄色火焰,然后缓慢打开灯的空气进口,使原黄色火焰变为兰色。这样反复调数次,以确保本生产20±2mm高的兰色火焰。至此灯火焰调整完毕。 3·6 把预先准备好的试样装在燃烧箱内的试样夹上,调好试样与灯口火焰的高度,并打开电源开关。 3·7 按“手动”“10秒”、“快进”按钮,10秒钟后本生灯自动撤回原处,此时立即记录试样离火后的有焰燃烧时间。 注:如点火时间不是10秒钟,可以调节时间微调,直至正确为止。 3·8 试样的火焰灭后,要立即按第6条再施加火焰10秒,并分别记录移开火焰后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有炽亮但没有火焰)时间。

4 结果评价: 4·1 将材料的燃烧性按下表规定分为FV-0;FV-1;FV-2三级(见下表)。 4·2 如果每组5个试样施加10次火焰后,总的有焰燃烧时间不超过50秒或250秒,则允许有一次施加火焰后有焰燃烧时间超地10秒或30秒。 4·3 如果一个组5个试样中有1个不符合表中要求,应再取一组试样进行试验,第二组的5个试样应全部符合要求。 4·4 如果第二组中的仍有一个试样不符合表中相应的要求,则以两组中数字最大的级别作为该材料级别。如果试验结果超出FV—2相应要求,则不能用本方法评定。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图 图2 支撑非自撑试样的框架结构 4.1.3 流量测量和控制系统 能测量进入燃烧筒的气体流量,控制精度在±5%(V/V)之内的流量测理和控制系统,至少2年准一次. 设备校正,参见附录A. 4.2 气源 用GB 3863中所规定的氧和GB 3864中所规定的氮及所需的氧,氮气钢瓶和调节装置.气体使用的压力不低于1Mpa. 4.3 点火器 由一根金属管制成,尾端有内径为2±1㎜的喷嘴,能插入燃烧筒内点燃试样.通以末混有空气的丙烷,或丁烷,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点燃后,当喷嘴垂直向下时,火焰的长度为16±4㎜. 注:仲裁试验时,须以未混有空气的丙烷作为点燃气体. 4.4 排烟系统 能排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灰粒,但不能影响燃烧筒中的温度和气体流速.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 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一、美国纺织品服装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修订,由美国国会颁布,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该法案主要包含了服装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技术规范,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具有高度易燃性的纺织品服装。据此,CPSC还制订了: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0);乙烯基塑料膜可然性标准(16 CFR 1611);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0~6X号(16 CFR 1615);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7~14号(16 CFR 1616);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0);小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1);床垫的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2)。 以上皆为美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所有进人美国市场销售的相关纺织品服装都必须据此进行检测,并要达到其规定的阻燃性能要求。另外,美国一些州也有针对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技术法规,如加利福尼亚技术公告117号,主要是针对家庭装饰用纺织品,对多孔弹性材料、非人造纤维填充材料、人造纤维填充材料、蓬松材料等的阻燃性能和测试方法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1.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 1.1适用范围 16 CFR 1610《服用织物易燃性标准》适用于所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经过某种整理或未经整理的织物,以及由这些织物制成的服装。不适用于帽子、手套和鞋袜,以及衬里布。 1.2燃烧性能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和燃烧性能要求。将燃烧性能分成三级,根据产品的类型规定了具体的指标(见表1)。明确指出1 级适用于服装;2 级仅针对绒面纺织品和服装;3 级不可用于制作服装,并且禁止进口到美国。 表1 级数可燃性纺织品类型性能要求 1级常规可燃性无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4s 有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7s;或闪燃 时间在0~7s, 未点燃底布或底布未熔融。

液体燃料燃烧性能综合实验

《液体燃料燃烧性能综合实验》 实验指导书 航空动力综合实践基地 2006年10月

液体燃料燃烧性能综合实验 1 实验目的 1)熟悉液体燃料综合燃烧性能试验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2)观察双头部燃烧室火焰筒内火焰形状; 3)熟悉双头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和燃烧效率的测量方法。 2 实验内容及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1、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点火和熄火试验; 2、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燃烧效率试验; 3、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 基本原理如下: 1、点火性能和熄火性能对燃气轮机的可靠起动和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双头部燃烧室试验件的结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方式与目前实际应用的主流燃气轮机燃烧室结构相同,燃烧室主燃区稳火方式采用双旋流器加主燃孔的方式。点火试验在一定的空气流量下首先对其中之一的燃烧室供油,然后点火,如点火不成功,逐渐加大供油量,直到点燃。燃烧室点燃后,开始向另一个燃烧室供油,点燃该燃烧室,至此,点火试验成功;熄火试验的原理是在燃烧室稳定工作状态下,逐渐减少供油量,当主燃区回流的高温燃气提供的热量小于新鲜混气着火要求的热量时,火焰就会熄灭,此时的油气比就是贫油熄火油气比。 2、燃烧效率试验采用燃气分析法,在燃烧室稳定工作状态下,采用水冷采样感头采集燃烧室出口燃气样气,利用9000B型燃气分析仪测出燃气样气中的CO(一氧化碳)和UHC(未燃碳氢)体积浓度值,通过换算得到燃烧效率。 3、出口温度分布采用电偶耙子固定在一维位移机构上,电偶耙子上分布7根电偶,通过位移机构的一维等间距移动,就可以给出燃烧室出口二维温度分布,采集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给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云图。 3 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实验装置 液雾燃烧综合实验台主要由双头部燃烧室、供气装置、供油装置、点火装置、测试装置和总控制台组成。其中,测试装置不仅可以对出口燃气组成进行测试还可以通过更换电偶耙子测试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总控制台控制燃油流量、空气流量、点火、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双头部燃烧室采用双旋流器加主燃孔稳定火焰,旋流器可以更换,主燃孔、掺混孔大小可调。进入燃烧室的空气由罗兹风机提供,燃油系统采用挤压式供油方式,排气分析仪采用9000B便携式红外线汽车排气分析仪。试验系统的原理简图如下所示:

离心泵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心泵的性能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离心泵的操作,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 2、 学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 3、了解单级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扬程、轴功率、效率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二、 实验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主要是指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均随流量的大小改变。即扬程和流量的特性曲线H=f (Q );功率消耗和流量的特性曲线N 轴=f (Q e );及效率和流量的特性曲线?=f(Qe);这三条曲线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他们与离心泵的设计、加工情况有关,必须由实验测定。 三条特性曲线中的Qe 和N 轴由实验测定。He 和?由以下各式计算,由伯努利方程可知: He=H 压强表+H 真空表+h 0+g u u 22 1 20- 式中: He ——泵的扬程(m ——液柱) H 压强表——压强表测得的表压(m ——液柱) H 真空表——真空表测得的真空度(m ——液柱) h 0——压强表和真空表中心的垂直距离(m ) u 0——泵的出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u1——泵的进口管内流体的速度(m/s ) g ——重力加速度(m/s 2 ) 流体流过泵之后,实际得到的有效功率:Ne= 102ρ HeQe ;离心泵的效率:轴 N N e =η。在实验中,泵的周效率由所测得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 入计算:N 轴=η传η电N 入 式中: Ne ——离心泵的有效功率(kw ) Qe ——离心泵的输液量(m3/s) ρ——被输进液体的密度(kg/m3) N 入——电机的输入功率(kw ) N 轴——离心泵的轴效率(kw ) η——离心泵的效率 η传——传动效率,联轴器直接传动时取1.00 η电——电机效率,一般取0.90 三、 实验装置和流程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第一章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很多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启动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相关试验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首次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87),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方法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标准对我国防火规范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现行版本《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2)本节将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随着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材料及制品燃烧特性的内涵也从单纯的火焰传播和蔓延,扩展到了材料的综合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包括燃烧热释放速率、燃烧热释放量、燃烧烟密度和燃烧生成物毒性等参数。国外(欧盟)在火灾科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相关分级体系,分为A1、A2、B、C、D、E、F七个等级。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 8624—2012),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一)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见下表2-3-2。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1)材料。材料是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2)燃烧滴落物/微粒。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

耐磨材料及性能测试课程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

实验一、表面纳米化实验 一、实验设备:普通数控车床,USP-125表面加工装置,待加工钢锭。 二、实验原理:应用球形超硬材料工具头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表面强化和光整加 工,原理图如下所示: 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信号经过换能器变幅杆的转换和放大使球形工具头产生超声波机械振动,工具头以一定静压力对工件挤压的同时,对工件表面进行超声波冲击强化。在工具头静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下,工件表面的微观凹、凸峰谷产生挤压塑性变形而压平表面,使得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层金属组织得到强化,表面层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 三、实验流程 1、将待加工件装夹在机床卡盘上,由于此次加工的是厚度约5mm的圆钢锭, 用螺钉在其周向均匀固定。 2、通过机床卡块将超声波加工装置固定在车床刀架上,调节高度使得硬质加 工球中心与待加工钢锭回转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3、确认主机机箱正面开关处于管断状态,用220V电源线接通主机电源,然后 打开电源开关,主机接通电源,红色电源指示灯亮。 4、拧动电源旋钮,使液晶屏幕上的预设为合适的值,按下执行机构开关,绿 色工作指示灯亮,约为2—5秒钟后频率值较为稳定,电流值也稳定在预设值左右波动,表明设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执行机构可以开始工作。 5、开启冷却液冷却加工球,缓慢地向零件方向进给刀架,加工球与零件表面 接触,继续进给,直至加工球对零件表面的静压力逐渐增大到预设的值。在施加静压力的过程中,电流值会变化较大,停止进给刀架后,待2—15分钟,使电流值稳定在预设值左右波动,可以开始往加工方向进给刀架,加工零件。 6、处理过程中,可随时调整静压力和振幅。由于加工参数对负载影响较大,

在加工过程中参数改变不宜过快。参数的调整也可在关闭执行机构开关后(仍保持超声波电源工作)进行。 7、结束加工,先关闭执行机构开关,再关断超声电源。 四、注意事项 1、设备工作时,操作人员如对执行机构振动声音感到不适,应佩戴防护耳塞与 防护耳套。 2、应该先用超声电源线连接超声电源与执行机构,再接通主机与220V电源。 最后按下执行机构开关。结束工作时则要先按下关闭执行机构开关,再断开主机与220V电源,最后取下超声电源线。 3、用220V电源线为主机接通电源之前,应保电源开关处于关断状态。执行 机构开关按下之前,电路调节旋钮最好不要扭到电流最大处,根据所处理材料、静压力的不同应使用相应的电流加工。 4、定期(实际加工时间超过10小时后开始)检查加工球,当加工球表面光 洁度显著降低时,应更换新的加工球,否则影响加工效果。 5、每次使用后务必将加工装置上的油污、冷却液清理干净,尤其将进入前 盖内的冷却液清理干净,否则装置内的换能器长期接触冷却液会损坏。可以每次使用后使用吹风机热风吹干冷却液。 五、实验感悟及分析 超声波表面振动加工是一种机械冲击式的压力光整加工,它利用金属在常温下的冷塑性特点,利用表面施加预紧力,加以高频超声波振动,使得原有的微观波峰熨平,,使其填入波谷,从而使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具体可表现在: 1、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在强烈的高频振动下,工件表面上微观的波峰被 冲击变形、碎裂,填入波谷,原有的波峰波谷高低差值降低,使得工件 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一般可降低2—4级。表面粗糙度的降低对于零件 接触面的耐磨性、防止零件表面应力集中和提高其疲劳强度都有好处。 2、工件表面金属硬化。工件表层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冷作硬化, 表面硬度提高,一般可提高3—4倍,并且从工件表面到内部呈阶梯式逐 渐降低。与其他表面强化技术比起来,即在不改变原有材料基础上提高 了工件综合性能。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实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规范参照采用国际规范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实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实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规范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实验的规范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实验确定规范测试立法和重复性和再现性。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缩试样的制备。 GB 11997 塑料多用途试样的制备和使用。 3.方法提要 将试样垂直固定在燃烧筒中,使氧,氮混合气流由下向上流过,点燃试样顶端,同时记时和观察试样燃烧长度,与所规定的判据相比较。在不同的氧浓度中实验一组试样,测定塑料刚好维持平稳燃烧时的最低氧浓度,用混合气中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4.实验设备 4.1 氧指数仪 氧指数仪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 图1氧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1.点火器。 2.玻璃燃烧筒。 3.燃烧着的试样。 4.试样夹。 5.燃烧筒支架。 6.金属网。 7.测温装置。 8.装有玻璃珠的支座 9.基座架。10.气体预混合结点。11.虐待截止阀。12.接头。 13.压力表。14.精密压力控制器。15.过滤器。16.针阀。 17.气体流量计。18.玻璃燃烧筒。19.限流盖 4.1.1 燃烧筒 最小内径75㎜,高450㎜,顶部出口的内径为40㎜的耐热玻璃管,垂直固定在可通过氧.氮混合气流的基座上.底部用直径为3~5㎜的玻璃珠充填,充填高度为80~100㎜.在玻璃珠的上方装在金属网,以防下落的燃烧碎片阻塞气体入口和配气通路. 4.1.2 试样夹

GB 8624-2012中国建筑材料防火等级如何划分测试常见问题

GB 8624-2012中科易朔-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防火测试(中国标准) 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8624-2012: Classification for burning behavior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GB 8624-2012中科易朔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防火测试(中国标准) GB8624在实施的十多年中,作为我国建筑材料及建筑物内部使用的部分特定用途材料燃烧性能分级的准则,对进行材料防火性能评价、指导防火安全设计、实施消防安全监督、执行防火设计规范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GB 8624-201中科易朔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防火测试(中国标准)-适用建筑材料 -非地面材料(塑料,木板,墙体、涂料等) -地面材料(PVC地板,实木地板,地毯等) -窗帘幕布、家具制品装饰织布 -电线电缆、电器设备外壳 -软质家具、硬质家具 GB 8624-2012建筑材料-非地面材料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地面材料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窗帘幕布、家具制品装饰织布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2012建筑材料-软质家具、硬质家具阻燃性能等级如下: GB 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具体材料应用范围 -隔音隔热材料(矿棉板,玻璃棉,塑料件等) -纺织品(窗帘等) -地面铺装材料(竹地板,木地板,塑料地板,地毯,橡胶地板等等) -管件(空调管等) -等等 GB 8624-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防火测试(中国标准)–其他相关标准GB/T 5464:建筑制品燃烧性能试验—不燃性试验(idt ISO 1182) GB/T 5907:消防安全词汇第二部分:火灾试验术语(mod ISO 13943) GB/T 8626: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11785:铺地材料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idt ISO 9239-1) GB/T 14402:建筑材料燃烧热值试验方法(neq ISO 1716) 中科易朔-LEO-2020

CPU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CPU性能测试 1、实验目的 了解CPU参数的含义,以及各个参数对CPU性能的影响 2、实验环境 ①实验硬件环境(计算机的型号、基本配置) 宏基4741G华硕K401E联想Y560 处理器型号Intel酷睿i3370M Inter Pentium T4400Intel酷睿i5460M 处理器主频 2.4GHz 2.2GHz 2.53GHz 内存容量2G1G4GB 硬盘容量320G320G500G 显卡芯片NVIDIA Geforce GT320M NVIDIA Geforce310M ATI Mobility Radeon 操作系统Windows7Wiindows XP Windows7 ②实验软件坏境(操作系统、测试软件等) CPU-Z,是一款检测CPU使用程度最高的一款软件,它可以提供一些关於处理器的资讯,包含了制造厂及处理器名称,核心构造及封装技术,内部、外部频率,最大超频速度侦测,也可以查出处理器相关可使用的指令集。最新的1.5.5版加入了可侦测处理器的核心电压、L2快取汇流排频宽、Windows NT/2000环境下的双处理器模式侦测,及记忆体时脉(如CAS Latency,RAS to CAS,RAS Precharge)。 Everestultimate(原名AIDA32)一款强大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详细的测试PC每一个方面的信息。支持CPU、FPU基准测试,提供C PU Queen、CPU PhotoWorxx、CPU ZLib、CPU AES、FPU Julia、FPU Mande、FPU SinJulia基准测试模块,最新版支持三核心AMD Phenom、六核心Inte l Dunnington Xeon处理器; SuperPi cpu性能测试软件原理是计算圆周率小数点的位数SuperPi是一个测试CPU性能的计算软件;它的工作原理是计算圆周率小数点的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