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材料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材料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材料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材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建造合同或劳务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

·公允价值的确定;

·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10、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需考虑利润或股利的分配;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财务报告

1、控制:

·通过涉入被投资方的活动享有的可变回报;

·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一、调整分录

(一)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调整

假定管理用固定资产为例,假定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投资当年

借:固定资产—原价

贷: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管理费用(当年按公允价值应补提折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二)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当年

调整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例: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本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本年

二、与股权投资相关的抵消分录

(一)长投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长投投资收益的抵消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三、债权债务抵消

·坏账准备抵消

A计提的坏账抵消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B冲回的抵消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四、部销售业务抵消

(一)部销售商品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部销售净利)

(二)存货跌价准备抵消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消因本期销售存货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抵消个别报表中确定的减值损失: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五、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合并抵消

(一)未发生报废的部交易固定资产抵消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本期购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部销售利润抵消:A一方销售商品,另一方购入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本期部交易产生收入)

我自已自考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必看考点比较多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财务会计及特点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P6) 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势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 实质重于形势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P10,理解) 1会计的基本假设通常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计量 二、会计计量(P14,其中(1)(2)定义(3)计算(5)定义为重点) 1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1)历史成本: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2)重置成本:如果在现时重新取得相同的资产或其相当的资产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说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持有资产的成本,也叫现行成本。 (3)可变现净值: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 (4)现值 (5)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要具备3个条件:信息公开双方自愿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 第四节财务报告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章货币资金 第一节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P19) (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劳动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企业库存现金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边远地区可以超过5天但最多不超过15天。改变限额时应当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辨认。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存货在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作了相应地案例解析,着力解析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考生应重点掌握: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换方式、委托加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指标计算;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3.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从购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租入方式、投资转入方式、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和债务重组方式逐项解析了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则重点案例解析了折旧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最后讲解了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考点: 1.固定资产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数据计算,尤其是购入生产设备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各单项固定资产的分拆处理原则; 3.分次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的计算及期末“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入账成本的推算,尤其是挪用生产用原材料或产成品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5.高危行业企业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各期租金费用的推算; 7.弃置费用的处理原则; 8.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折旧的计算,尤其是减值计提与年限平均法的结合处理; 9.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会计处理原则; 10.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改良后固定资产原价和折旧额的推算; 1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2020年中级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通俗易懂版)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 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

中级会计知识点总结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已经变更,不得随意改变) 2、政策变更条件:法律要求变更;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相关信息。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4、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设计损益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5、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应交税费的调整。但追溯调整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应考虑递延所得税。 6、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 7、会计政策变更: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 ·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变更为成本法核算; 8、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的变更;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变更; ·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的变更; ·公允价值的确定; 9、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11、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不需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 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2、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日后取得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或需要调整原减值;·日后进一步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出售资产的收入;·日后发现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3、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日后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日后企业利润分配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4、日后调整事项不调整货币资金项目。 5、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的,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还要调增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数或本年发生数;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整理第十五章所得税.docx

第十五章所得税 所得税会计 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 VS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对于暂时性差异,未来期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调减→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纳税调增→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一般程序( 2)分别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 3)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增-纳税调减,乘以税率得出当期应交所得税 ( 4)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税前抵扣的金额 通常资产在取得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造成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税法: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规定了每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 融资产 其他资产 若会计折旧年限<税法最低折旧年限→ 会计折旧费用高于税法折旧费用的折旧产生的差异 部分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按加速折旧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减值准备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纳税调增 除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外,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会计:研究支出费用化,开发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 税法: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 资本化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内部研发形成 若会计摊销方法、年限、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每期纳税调减金额=(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后的摊销额)×50% →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50% 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摊销及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不确定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税法上不认可公允价值波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处置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计税基础=取得时的成本 账面价值=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 计税基础=历史成本 账面价值=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 +实际 - 名义 - 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国债)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减值准备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一、总论 1、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 2、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是印花税。 3、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5、收入的正确描述: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 6、能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是股东大会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7、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8、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的企业资源不属于资产这句话是对的。 9、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收入。 10、分配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会引起资产和负债的同时增加。 二、货币资金 1、现金溢缺的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有1、待处理财产损益 2、管理费用 3、其他应收款 4、营业外收入。没有营业外支出的原因是因为只有在查明原因后才能出来,现金的缺少一般都是人为的,不能由单位负担,应当由当事人承担。 2、有价证券不属于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1外埠存款2银行汇票出口款3银行本票存款3信用证存款4信用卡存款5存出投资款等。 3、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核销法:直接核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对于发生的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该笔应收款项。坏账收回时,则应先作一笔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2)备抵法:备抵法要求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对于估计收不回的应收

款项,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当坏账收回时,与直接核销法一样,先确认坏账时的相反分录,将坏账身份“恢复”为应收账款,再作正常的应收账款收回分录。 4、备抵法与直接核销法相比,其优点有:一是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及时记入费用,则避免虚增企业利润,符合谨慎性原则;二是“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的金额以净额列示,使报表阅读者更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三是使应收账款实际占用资金接近实际,消除了虚列的应收款项,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对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三、应收项目 1、当月的坏账准备的余额为当前余额*坏账准备率。 2、不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的是“为购货方垫付的运费”。 3、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2账龄分析法3年数总和法。 4、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1增值税销项税额2代购贷方垫付的保险费3销售货款4为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5、"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有:1按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回已确定坏账并转销的应收账款、补提得坏账准备。 6、会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有:1收回前期的账款2发生赊销商品的业务3结转到期不能收回的票据4、按规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7、现金折扣条件如2/10,1/20,n/30表示10天内付款享受2%的优惠,20天内付款享受1%,30天以内付款不违约。

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汇总

1. 2.仲裁开庭不公开属于一般情形。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劳动仲裁开庭并公开。 3.汇票和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本票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与收款人。 4.税率试点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下有四档税率,分别 为17%、13%、11%、和6%。具体规定如下:1、提供有形动 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2、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税率 为11%;(包括邮政业服务)3、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 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税率为6%。4、适用于小规模纳税 人以及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方法计税的特定项目,如公共 交通运输服务,电影放映服务,仓储服务,装卸搬运服务 和收派服务等,增值税征收率为3%。 5.提示承兑期限: 见票即付的票据(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无需承兑; 定日付款或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6.提示付款期限:1、见票即付的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2、定日付款和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3、本票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提示付款;4、支票的自出票日起10日内提示付款。 7.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 8.行纪合同的行纪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签订合同,必要时可介入交易活动,而委托合同的受委托人必须在委托人指示权限内从事工作,始终受委托人意志的控制。行纪合同必然是有偿合同,而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 9.普通合伙有二个以上合伙人。有限合伙由2-50个以下合伙人设立;普通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只有普通合伙中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10.变更登记:减资、合并、分立45日,其他30日。

2020年中级会计考点汇总

中级会计2020年考点汇总 考点一存货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注意相关税费的处理。 二、发出存货 取消后进先出法。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①如果存货可以直接出售,上式中“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为零。 ②注意生产用原材料可变现净值计算的特殊性:用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和相关销售税费来计算。 ③如果产成品没有减值,那么生产该产成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还是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不减值。 四、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按单个项目或按类别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做相反的分录。 转销: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考点二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的价值的,应当对实际支付的价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在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利率法)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与借款费用相结合) 自营方式: ①注意建造的是厂房或者是生产设备,其增值税的处理不同。 ②联合试车 ③安全生产费——“专项储备” 出包方式: ①“在建工程”为企业与建造承包商的结算科目。 ②待摊支出的分摊 3.租入固定资产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折旧 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资本化:改扩建 2.费用化:日常修理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1.“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2.盘亏和盘盈 考点三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自用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部分用于赚取租金部分自用,能够单独计量的,赚取租金部分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 2.公允价值变动、租金收入、折旧(摊销)、减值的会计处理 3.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政策变更)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处置时,同时结转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考点四长期股权投资 一、初始入账价值 1.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账面价值、差额记入资本公积或者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3.非合并: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考虑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权益法) 二、后续计量 1.成本法 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方均确认为投资收益。 2.权益法 ①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注意对净利润的调整)

中级财务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课后重点总结

(1+i)^n./1(1+i)^n 债券利息费用(实际票价*实际利率),债券支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库藏债券=库藏股。 酸性实验比率=(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与员工有关的债务:工薪扣款、支付者(员工)借:工资与薪水费用。贷:应付(代扣所得税)。 带薪休假(当年工资)借:工资费用。贷:应付假期工资 债券的清偿(回购价):账面净值=面值-未摊销发行利得 优先股:最积优先股,参与优先股,可转换…可提前兑回…..可赎回…. 普通股权益利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权益均值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在外发行数量 13章流动负债与或有事项 l描述流动负债的性质、种类及计价。流动负债是一种义务,公司合理地预期其清偿需要使用流动资产或增加新的流动负债。从理论上来讲,债务应当按照未来清偿所耗用现金数额的现值进行计量。在实践中,公司通常按照流动负债的到期值对其进行记录和报告。流动负债有几大类:(1)应付债款,(2)应付票据,(3)即将到期的长期负债,(4)应付股利(5)顾客预收款与保证金.(6预收,(7)应交税金,(8)与员工相关的债务。2解释与预期再融资的短期债务分类相关的问题。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短期债务被排除在流动负债之外;(1)公司必须打算在长期基础上对债务进行再融资; (2)公司必须对其完成再融资的能力进行说明。3确定与员工相美债务的种类。与员工相美的债务是:1.工薪扣款(2)带薪缺勤;(3)奖金协议。 4.确定对或有利得及或有损失进行会计处理爰披露所使用的标准。或有利得是不被记录的。当或有利得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时,在附注中对其进行披露。只有在以下的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公司才应当按照应甘制记录费用和负债,确认或有损失所估计的损失:(1)财务报表报出前所能获得的信息说明,在财务报表日该债务很可能已经发生了(2)损失的金额能够合理估计。5解释对不同种类的或有损失进行的会计处理。对于决定是否就未决的或可能发生的诉讼以厦实际的或可能的索赔和税捐,确认一项负债,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产生结果的潜在原因所发生的时期;(2)不利结果发生的可能性;(3)对损失金额做出合理估计的能力。如果在与售出商品和服务相关的保修条款之下,顾客可能会提出索赔要求,并且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其成本,那么公司应当使用应计制。在应甘制的基础之1.将保修成本借记销售当期的营业费用。奖励、提供的赠券以厦折扣是用来刺激销售的。公司应当将它们的成本借记奖励计捌获益当期的费用。当公司对相关长期资产的报废负有法定责任,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公司必须确认资产报废义务。6.指出如何对负俄殛或有事项进行披露和分析。流动负债账户通常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与股东权益部分的第一级分类中。在流动负债部分,公司可能按照到期日的顺序、金额的顺序或者清算优先权的顺序进行列示。有关流动负债的详细信息及补充信息应当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如果或有损失或是可能发生,或是能够被估计,但是并不同时满足两者,并且至少还存在合理的可能性公司会承担债务,那么公司应当在附注申披露该或有事项的性质以及对可能损失的估计。用于分析流动性的两个指标分别是流动比率与酸性试验比率。 14章长期负债 l描述发行长期债务的正式程序。发行长期债务通常有一个正式的程序,企业的章程一般会要求经董事会和股东的同意,公司才能发行债券或者从事其他长期债务安排。通常长期债务具有各种条款或者限制。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这些条款以厦协议的其他条件会在债券契约或者票据协议中注明。2辨别债券发行的种类。债券的类型包括:(1)担保债券和无担保债券,(2)定期债券、分期还本债券、可赎回债券.(3)可转换债券、与商品绑定债券以及高折扣债券,(4)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5)收益债券和收入债券。债券区分为这么多类型是为了吸引不同投资者和风险承受者的资本,以满足债券发行公司的现金流需求。3描述债券发行日的会计计量。投资者是按照债券本金和利息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对债券进行计价的,用来计算这些现金流现值的利率是与债券发行公司债券的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可接受的投资报酬率。这一写入债券契约中、井通常在债券凭证上注明的利率是票面利率或者叫做名义利率。债券发行公司设定这一利率,并把它表示成债券面值(也被称做本金)定百分比的形式。如果债券购买者所用利率与票面利率不同,他们计算的债券现值就台不等于债券面值。债券面值和现值之间的差异就构成折价或者溢价。4应用债券折溢价的摊销方法。折价(溢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摊销并借记或者贷记利息贽用中。折价的摊销会增加债券的利息费用,而溢价的摊销会减少债券的利息费用。会计职业界倾向于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或者溢价。在实际利率法下:(1)债券的利息费用是用期初的实际利率与债券账面价值相乘而得;(2)债券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是通过比较债券利息赞用与应当支付的利息来确定的。5描述债券清偿的会计处理。在回购长期负债时,未摊销的滥价或者折价以及债务的发行成本应当直摊销壬回购日。回购价格是指在债务到期前清偿或者齄回债务所支付的金额,包括赎回溢价和回购费用。在任一时点上,债务的账面净值等于经未摊销溢竹或者折价以及发行费用调整后的到期时应付款项。回购价格超过账面净值的部分属于债务清偿损失。债务清偿利得和损失应当在当期收益中加以确认。6解释长期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票据和债券的会计程序类似。像债券那样,票据也是按照它的预期未来利息和本金的现金流的现值计价的,相关的折价或者溢价也要在票据的存续期内摊销。每当票据面值不能合理地代表上述现值时,公司必须对整个债务安排进行估计,以便正确记录交易及其后续利息。7解释对表外融资安排的报告。表外融资是指公司试图避免在报表上报告负债的融资方式。表外融资安排的例子包括:(1)非合并子公司;(2)特殊目的实体(3)经营租赁。8说明如何列报和分析长期债务。具有大量、多种长期债务的公司常常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报告一个金额,而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评论和列示。任何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都应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在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当列示为流动负债,除非公司准备用非流动资产偿还。如果公司计划以再融资、将债务转换成股票,或者用偿债基金的方式偿债,公司必须继续将债务报告为非流动负债,同时在附注中说明债务清偿的方法。公司需要披露未来5年内每年偿债基金偿付情况以及长期债务的本金。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是提供公司偿债能力和长期偿付能力信息的两个财务比率。 15章股东权利 1.讨论不同公司组织形式的特征。在众多公司形式的具体特征中, 影响会计处理的是:(1)州公司法的影响;(2)股本或者股票制的使用;(3)各种所有者利益的发屉。如果没有其他限制性条款,每股股票按比例分享以下权利:(1)利润或者损失.(2)管理权(选择董事会的投票权).(3)清算后的公司资产(4)新发行的同类股票(被称为优先购股权)。2识别股东权益的关键组成部分。所有者权益被划分为以下两类:投入资本和赚得资本,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表示在股奉上投入的所有金额。换言之,也就是股票持有者预支给公司用于经营话动的金额。投入资本包括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面值和扣减发行折扣后的溢价。赚得资本来自公司经营盈利累积的资本。它包含所有留存并投资于公司中的未分配利润。3解释发行股票的会 计处理程序。根据不同的股票类型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面值股票:(a)优先股或者普通股,(b)超过面值的股本溢价或者追加缴入资本,(c)股票折扣。无面值股票:普通股;在使用设定价值时: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同其他证券一起发行的股票(揽子交易)可以使用的两种方法是:(a)比例分配法}(b)增量法。非现金交易的股票: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兜价值或 者非现金资产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记录为获得服务或实物资产而不是现金的股票发行,选择哪种标准应视哪个价格更容易取得。4描述库藏股的会计 处理。公司一般使用成本法进行库藏股相芰会计处理。这种方法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公司按照回购这些股份的成本来记录库藏股票科目。在成本法下,公司按照股票的取得成本借记库存股票科目。在重新发行时,按照相同金额贷记库藏股科目。股份的原始价格不影响回购或重新发行时的分录。5解释优先股的会计处理和报告。优先股是一类特殊的股票,拥有 与普通股不样的优先权或者特点。通常与优先股相关的一些特点包括:(1)优先获得股利权;(2)优先分配清算资产权(3)可转换为普通股(4)公司拥有可提前兑回选择权;(5)无投票权。发行优先股时的会计处理和发行普通股类似。当可转换优先股被实施转换时,公司应当使用账面价值法借记优先股和相关的追加缴_凡资本;贷记普通股和追加缴人资本(如果存在超额)。6描述各种胜利支付政策。州公司法通常会提供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法定限制条款。但是几乎没有公司会按照合法可用的限制金额来支付股利。这部分归因于公司使用留存收益所代表的资产来进行经营。如果公司考虑进行股利发放,那么它必须先弄清楚两个问题:1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符合法律 的要求吗2公司支付股利的条件经济合理吗?7识别各种股利支付的形式。股利通常有如下类型:(1)现金股利l(2)财产股利;(3)清算 股利(柬源于除了留存收益以外科目的股利);(4)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 公司向原有股东币需任何对价的等比例发行)。8解释小额、大额股票艘利相股票分割的会计处理。GAAP要求小额股票股利(小于20“或25)的会计处理需要基于已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当宣告股豢股利时,公司按照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借记留存收益。分录还包括按照每股面值乘以股票份额贷记可支付的普通股股利科目,同时将二者的差额贷记超过面值的实收资本。如果发行的股票股利超过发行在外般票的20%或25% (大额股票 股利).公司应当按照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借记留存收益和贷记可分配的普通股——这个分录中投有实收资本溢价科目。股票股利是~种对留存收益的资本化,通过减少留存收益,增加某些缴^资本科目,没有改变每股面值和股东权益总额。股东保持了与原来相同的股东权益比例。而股票分割导致发行在外股票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每股票面价值或设定价值。股票分割不需要作会计分录。9.筒述如何到报和分析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滥价和留存收益。有些公司可能还包括额外项目,比如库藏股聚和累积其他综合收A。公司缝常提供所有者权益报表。通常使用的所有者权益金额的指标包括普通股权益净利率、股利支付率和每股账面价值。 17章投资 l识别债务证券的三种类别,分荆描述各种类别债务证券的合计和报告 处理方法。(1)采用摊余成本记录和报告持有至到期债务证券。(2)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债务证券,同时将未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计入净收益。(3)出于报告目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债务证券,同时将来实现持有利得或损失报告为其他全面收益,井作为股东权益的独立组成部分。2理解债券投资的折价和溢价摊销程序。类似于应付缋券, 公司必须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投资的折价或溢价。将实际利率或收益率乘以各个利息期间投资的期初账面价值,以计算取得的利息收入。3识 别权益证券的种类,井分别描述各种类别权益证券的盒计和报告处理方法。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

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07.04))【知识点】存货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存货的分类分为三类 (1)存货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2)存货按存放地点可以分为在库存货、在途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 (3)存货按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 3.存货的确认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存货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外购存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①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采购成本+支付加工方加工成本+运费等合理支出+消费税(?) 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费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②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库存商品=完工生产成本=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

2020《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XX《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不少考生开始备战xx年中级会计师考试,will帮助大家高效备考。下面是网提供给大家关于《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供大家复习。 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佘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不同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子公司不对外提供报表,由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中级会计实务之知识点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之知识点总 结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持有红牛公司承兑的不带息应收票据25 000元,票据到期,由于红牛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法院裁定,进行债务重组,重组协议规定:红牛公司以一台设备抵偿8 750元的债务,将13 750元的债务转为5%的股权,一年后再支付2 000元清偿剩余债务,假设该设备的原值为12 500元,累计折旧为5 000元,评估确认的原价为12 500元,评估确认的净价为8 750元;债务人的新注册资本为250 000元,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评估确认价为13 75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双方已将应收、应付票据转入应收、应付账款。那么红牛公司确认的债务重组损益金额为()元(不考虑设备的增值税)。 A.500 B.1 250 C.750 D.1 750 2、2009年2月28日,甲公司因购买原材料而欠乙公司购货款及税款合计200 000元。乙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了20 000元的坏账准备。由于甲公司现金流量不足,短期内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货款,于2010年3月16日经协商。假定乙公司同意甲公司支付120 000元货款,余款不再偿还。甲公司随即支付了120 000元货款。那么甲公司应该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金额为()元。

A.30 000 B.80 000 C.10 000 D.20 000 3、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债务重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B.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以债转股方式抵偿债务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C.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债务重组具有调节损益的可能性 D.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在没有减少利息或本金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是重务重组 一、多项选择题 1、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其中,债权人作出的让步包括()。 A.债权人减免债务人部分债务利息 B.允许债务人延期支付债务,但不减少债务的账面价值 C.降低债务人应付债务的利率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归纳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总论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要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而行政法规的效力则要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2.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法产生民事法律效力的合法行为. 3.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如债务的免除、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4.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依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如合同行为等. 5.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现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6.无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进行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7.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8.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他们可以独立地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 9.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包括: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

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10.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①无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④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⑤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 ⑥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11.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①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②显失公平的;③乘人之危的. 12.代理适用于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13.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或行为性质的限制,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的行为,则不能代理,如订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应由本人实施却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 14.表见代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包括:①被代理人对第三人表示已将代理权授予他人,而实际并未授权;②被代理人将某种有代理权的证明文件(如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文本、合同专用章等)交给他人,他人以该种文件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③代理授权不明;④代理人违反被代理人的意思或者超越代理权,第三人无过失地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⑤代理关系终止后未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使第三人仍然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并与之进行法律行为. 15.一裁终局原则: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