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docx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又称为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等。这些应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加工、处理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工具书的检索与利用

所谓工具书.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作为工具使用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倘若一定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可简略地这样说: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收集某些资料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起来供人查考的图书.即可称之为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种类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分为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等类。

字典和辞典有时并为一类。总的说,它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我国古代没有字典、辞典之名,那时把解释字、词的书叫字书,旧的四部分类法中附属于“经部.小学类”。自清初《康熙字典》,始有字典之专称;辞典或词典则更是后起的名词。所以说,字典和辞典可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

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专供人们检索的工具。概括而言,有书籍索引,如《尚书通检》、《十三经索引》、《廿五史人名索引》;报刊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索引》。

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译名手册》。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政书是文化史专著,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

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有人也称它为百科全书,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类书是记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述而不作,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前者是完备的科学文

化知识的汇编.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而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各条目按字母或分门别类编排。后者所收条目则限于一个学科范围,只是较一般专科辞典为详备。

(二)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

1.根据需要确定检索范围

应当熟悉自己所要检索的资料的性质.看看属于哪个学科或哪一类.应尽量缩小检索范围,便于快速检索。如果一时确定不了比较正确的检索范围,就只能利用综合性工具书如《辞海》、百科全书了。

2.熟悉和利用现有的对口工具书

工具书种类繁多,必须对各种工具书比较熟悉,才能够按图索骥。各类工具书都有一定的收录范围和编纂目的。多多熟悉各种不同的工具书,检索资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查阅凡例和熟悉排检法.检索出所需资料

一般工具书的凡例说明了该工具书的编纂原则、编纂时间、出版时间、所收词目数量和范围、怎么注音、如何解释、如何使用检索等内容。目录里则排列出了本辞书的全部内容标题,列出了各种不同的排检方法。供熟悉不同排检法的人选择使用。如一部《辞海》就有六种排检法可供选择。所以,查阅凡例很重要。

4.摘录和复制资料

途径有:一是卡片摘录,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少的时候用的;二是复印,这是针对所需要的资料很多、长篇大论都可以用的时候用的;三是下载打印,这是针对电子数据或资料而用的;四是剪贴,这是针对自己订阅的报刊和书籍而用的,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报刊是绝对不能剪贴的;五是电脑保存,这是针对有自用电脑的人

而言的.但必须做好多个备份或保存到多个移动硬盘里,以免因计算机中病毒或重新安装系统或不小心格式化硬盘而造成数据或资料丢失。

5.整理资料。

一般是分类整理:有笔记式、卡片箱式、袋装式等各种形式。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排检方法

1.字顺法

字顺法又称字序法.它是一种排检单字或词汇的方法.也是工具书刊及数据库的主要编排查检方法。一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大都采用这种方法。根据汉字的形体和读音特点,可分为形序法和音序法两类。

(1)形序法

形序法是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找出它们在形体上某些共同点加以排列。它又分为部首法、笔嘶笔顺法和号码法。

①部首法

所谓部首,就是汉字的偏旁,其大多是指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把一些形体上有相同部分的字归为…部,这些字相同部分作为部首。部首法就是将同部首的字归为若干部,按部首笔画多少为序,同类部首的字按部首以外字形的笔画多少先后排列。

②笔画笔顺法

笔画法又称笔数法,它以汉字笔画数量多少为排列次序。相同笔画的字则按部首笔画或起笔笔形排列。这种检字法原理简单.易学易检,但繁简字体的差异和各人书写习惯不同.以及每一笔画汉字数量极为悬殊,给检索带来一定困难。

现在一般把笔画法和笔顺法结合使用.把汉字先按笔画归类,

相同笔画再按起笔笔顺集中,第一笔相同则比较第二笔、第三笔……依此类推,排列出汉字的先后顺序。

③号码法

号码法是形序法的一种变形,它把各种汉字的笔形用若干数字代码表示出来,再将数字依照一定规则连接成一个个号码,再按号码排列汉字。最常见常用的是四角号码法。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2)音序法

旨序法是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韵部法和注音字母法。

①汉语拼音字母法

汉语拼音字母法是根据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编排时将汉字按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第一个字母相同再按第二个字母的顺序排列,依此类推。读音相同的.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次序排列;渎音和声调都相同,则辅之以笔画笔顺等方法排列。

②韵部法

韵部法是古代按字音编制的工具书采用的检字方法。唐宋时期的韵书,依据隋代《切韵》的206韵编排;南宋时归为l07韵;金元之际改为l06韵;明代《洪武正韵》订为76韵;其中最流行的是106“平水韵”。韵部法是按汉字所属韵部汇集,再依照平、上、去、入四声分类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纂诂》、《辞通》等都是按此法排列。现代人不熟悉古韵,查检困难,所以新出版的这些韵书,都附带其它检字法索引。如果研究工作需要了解古韵,可利用《辞源》、

《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查询。

2.时序法

时序法是按照事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物的生平事迹存贮和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用于编制历表、年表(大事记)和人物年谱,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列宁年谱》等。同时也常用于分类语言中的时代划分,如《中图法》就有“国际时代表”和“中国时代表”两个时代划分表。

3.地序法

地序法是按照一定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序排列文献信息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地理类和地方文献的检索工具,也用于分类语言的地域划分。如《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历代地理沿革表》、《中国地方志综录》、《浙江地方志考录》和《中图法》的“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等。

二、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一)图书信息检索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图书馆都以它丰富的藏书向我们提供多种信息,是我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过去,查找图书馆中的图书主要是通过目录,这是一种传统的图书查询方法。

现在,图书馆一般备有计算机书目检索终端,供我们检索、查询图书。书目检索系统提件了书名、作者、索书号、ISBN号。关键字等多种检索途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所掌握的相关信息选择检索途径;还可以将掌握的几条信息组配起来,检索同时满足几个条件的记录。

例如:

国家图书馆的xx是http://www.nlc.gov.cn。进入网页.单击“馆藏目录检索”按钮后就可进入目录检索页面。

(二)期刊信息检索概述——中国期刊网

中国期刊网是由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出版的。它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KnowledgeInfrastructure,简称CNKI)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了20xx年至今的5300种学术类核心或专业特色期刊全文,内容覆盖理工A(数理科学)、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分为九大专辑、126个数据库。

(三)目录搜索

为了帮助Internet用户方便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人们按照图书馆管理书目的方法设置了网上目录。网上目录一般以主题方式来组织,大主题下又包括若干小主题,这样一层一层地查下去.直到比较具体的信息标题。

这就是目录型检索丁具,也称主题目录或者主题指南,它是按等级排列的主题类索引.排列的方法有字母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地点法、主题法等,或者各种方法综合使用。它能让用户通过主题测览Web站点列表,检索相关信鼠.现在许多网站专门收集IntelTiet 上的信息地址.并编制成目录提供给网上用户,如Yah00、Sohu等网站。

目录型检索丁具的使用方法:

(1)选择目录大类中的项目,然后一步步地缩小范围。

(2)用一个含义较广的关键词(如教育、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等)查询,然后继续xxx更详细的标题。

(3)如果一个目录不能为你提供合适的结果,用另一个试试。通常目录间会有很大的差别。

(四)网页搜索引擎

如果希望得到与特定内容有关的具体信息.并且知道与之相关的标题词组或专用术语.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信息。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类软机器人,会不停地xxxIntelTIet站点并自动生成网页目录。它的工作机制是搜索引擎首先派出网页搜索工具在网上搜索信息.并把信息带回搜索引擎:然后,将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建立网页数据库:最后,通过Web服务器端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对用户来说就是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xxx“查询”之类的启动按钮.搜索引擎就会使用一定的检索算法从网页数据库中找出与查询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搜索引擎是用来查找明确信息的最佳手段,如已知的文档、图片或短语等。此外,大多数搜索引擎不仅提供一个或多个关键字的简单查询,还提供附加的查询选项。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1)选择搜索引擎。

(2)确定搜索主题,以决定搜索用的关键字。现在各种搜索引擎的设置都是非常简单实用的,只要根据提示单击相应按钮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了。

(3)缩小搜索范围。各种搜索引擎都有缩小搜索范围的功能,如Google的“高级搜索”和“在结果中再搜索”、百度的“在结果中找”等,只要对搜索条件进行限制,就能更精确地搜索到更有价值

的资源。拓展阅读

高级搜索

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提供了根据关键字、语言、文件格式、日期、字词位置和网域等条件,从而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网站中,排除某个特定网站的网页,将搜索限制于某种指定的语言,查找xx到某个指定网页的所有网页,查找与指定网页相关的网页。还可以查找一些特定网页。百度的“高级搜索”功能与其类似。例如,要找诗句“随风潜入夜”的下句,直接搜“随风潜入夜”,即可得到下句诗词。

三、信息处理

(一)信息的筛选与分类

1.信息的筛选

(1)鉴别真伪。即看信息内容与已掌握的可靠数据资料是否有明显冲突,同一条信息内容是否自相矛盾,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信息传输的方式是否可靠。

(2)价值鉴定。即确定信息是否有价值并评估价值的大小。信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2.信息的分析

分析信息首先要对信息分类。然后才能在同类事物中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

信息分类的第一步是辨类。即对信息做主题分析,分辨其所属类别;第二步是归类,即依据辨类的结果,将信息归位于分类体系中。

将信息分类后';。即对信息做进一步分析:

(1)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推理思维

方法。归纳法即从同类中的若干个别或特殊对象中推出有关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演绎法是以一般性原理为前提,推出有关特殊的个别事物的结论。调查研究中,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

(2)比较法和分类法。比较法即将一个事物同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研究,或将事物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对事物发展性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分类法是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调查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比较法和分类法有密切的联系。用比较法得到事物之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而对事物做分类后,又便于对不同类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而找出本质上的差异。

(3)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即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再分别加以研究考查的方法。综合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的认识组合为一个整体认识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反复运用,可以使研究不断深人。

(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

调查材料的定量分析.就是通过统计和概率计算,得出可靠的数据,从而揭示事物各个方面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趋势。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可靠性,结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事物规定性的研究来认识事物的方法。对调查材料的定性分析,就是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做出性质上的判断。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规定性,量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差别也表现为一定数量关系的不同。因此,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总是结合在一起进行。一般情况下,任何定性分析都应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其结论才更为可靠。

(5)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系统论的原理,把调查材料当作反映客观情况的集合来研究,从整体功能上去分析材料。而且,不但要研究调查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还要从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去综合考查调查对象。最后还要注意调查材料在时间、空间、功能、逻辑等各方面的有序性等问题。

3.信息的提炼

信息提炼是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和文字进行的再加工,即对质量还不高的信息材料,做必要的浓缩和提炼。浓缩是在不损失有用信息的前提下把篇幅过长的信息压缩成简短的信息材料,即对信息材料的概括。提炼则是通过对零散的、肤浅的、杂乱的“一次信息”分析逻辑推理得出高质量的“二次信息”。

信息的浓缩和提炼必须根据采用者的需求而不是按提供者的喜好和想法来加工。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文字两个方面:

(1)信息内容上。将没有用的部分去掉,把有价值的内容凸显出来:把“杂质”去掉,把本质挖掘出来:把虚的“水分”挤干。把实的内容留下。

(2)信息载体上。即对信息的文字、篇幅进行提炼。将多余的话和枝枝蔓蔓的文字去掉,将过长的篇幅进行压缩,以达到用最少、最精练的文字和篇幅承载最多、最大的信息量。

4.信息的综合

信息的综合是对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加工和提炼。或者从中找出更重要的线索进行追踪,从而形成内容更为全面充实,理由更为充分,价值更高的有系统、有一定深度的信息。

信息的综合即综合归纳.具体方法有:

(1)阶段性综合归纳。即在一段时间内,对某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进而分析出发展趋势、动态倾向和工作特点。

(2)专题性综合归纳。即针对某一重要问题,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类信息进行综合归纳,使分散的、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有机结合,形成专题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信息。

(3)地域性综合归纳。即按地域划分,对所属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其中以部分地区综合归纳较为普遍.也较灵活机动。

(4)追踪性综合归纳。即以初级信息为线索,组织力量进行追踪调研,然后加工成高层次的信息。

(二)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指信息经处理编写后,由信源(信息输出者)迅速通过信息载体和信道,及时传递给信宿(信息接收者),即信息输出。当信源输出的信息作用于信宿。产生的结果又作为新的信息被输送回来,即信息反馈。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

1.口头传递。如开会、面谈等方式,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开会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传递信息;面谈则适合传递紧急或机密的信息,或需要当面解释的信息,适用于小范围内的信息传递。

2.书面传递。如邮寄、专递等方式。邮寄又分邮政部门信函投送和机要交通部门专递两种。前者适合于普通信息传递。后者适用于机密信息的传递;专人递送主要用于近距离的、绝密或紧急的信息传递.需有必要的登记和签收手续,还要特别注意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电信传递。如xxxx、xxx、电报、网络等方式。xxxx速度

快,时效性强,适用于特别紧急的信息传递:xxx的特点是速度快,保持原样,准确无误,但保密性不强。电报尤其是密码电报的保密程度极高,但信息内容不宜过长.否则对保密和传递效率都有影响。网络传递是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可以集信息的收集、传递、应用于一体,但目前保密性还不能做到最好,故不能用于传递绝密信息。

(三)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即建立信息库,是指将有参考价值的各种信息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载体存储起来,以备使用。信息存储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1.信息存储的程序

(1)登记。是为建立存入的信息资料而做的完整记录。登记可分为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两种。总括登记一般只登记藏入册数、种类及总额等,反映一个信息库内所藏入信息资料的全貌。个别登记是对每一类、每一份、每一册信息资料的详细记录,以便掌握各类信息资料全貌的具体情况。登记的作用是掌握藏入信息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漏缺,以便补充配套。

(2)编码。是将一种信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信息形式的过程。信息工作中,通常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字母或数字信息。编码是实现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计算机处理的桥梁。信息资料的编码过程一般是:分析编码的信息资料选择最佳的编码方法确定数码的位数。在信息工作实践中,信息资料的编码方法有多种,运用最广泛的是分类流水编码法。

(3)排列。科学的存放排列对信息资料的查找利用尤为重要。通常的排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来源部门排列,即按信息资料的来源

地区和部门(结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其优点是便于查找信息源,但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二是按内容排列.即将信息资料按内容分类后依次排列,便于查找利用。三是按形式排列,便于做到存放整齐:如果按信息资料的载体形式来存放,又便于按不同载体的特性来妥善保管。

2.信息存储的方式

(1)从技术方式上说,有五种:一是文字纸张存储技术。这种传统的存储技术所占空间大,需要人员多,查找和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纸张又易发霉损坏,因此,这种存储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二是缩微存储技术,即用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高密度缩小化制成缩微品的技术。三是声像存储技术。即将信息通过录音或录像记录存储,它包括“声”、“像”两部分。四是光盘移动硬盘存储技术,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五是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即用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技术。

(2)从存储手段上说.有两种。一是手工存储,是指以文字卡片或书本为载体的、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存储。它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包括卡片柜、存储库房以及空调、消防器材、去湿机、自动测温测湿仪、清扫机、吸尘器和防盗报警装置等一系列辅助设备。手工信息的存储要按一定的方法、系统依次排架,排架有分类排架和形式排架两种。分类排架是按信息分类来排列信息的方法。形式排架是按照信息外部特征顺序排列信息的方法,其中又有登记号排架法和固定排架法两种。二是计算机存储。它需要建立清洁明亮、高大宽敞、温度恒定、防火防盗、防晒防潮的计算机房和信息库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置不同功能和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以及大量的用于存储信息的磁盘和移动硬盘。

3.信息存储的要求

(1)存储的信息要有价值。要存储已做处理的、对机关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长效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2)存储信息要方便利用。存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便利用的关键是便于检索,这就要求信息存储按信息检索的要求进行。要满足集中化、有序化、科学化和实用性的要求。

(3)存储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存储信息的密度大大增加.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有效地存储信息,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存储的集中化和高速化。因此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存储手段,实现信息存储的现代化。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育测量是对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测量要具备单位、参照点、量表。教育测量中所使用的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以图形、符号、操作要求形式出现的。

(一)基本概念

1.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教育测量泛指运用测量手段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量的测定。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需要并能够测量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在研究之列,如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各要素、教育的效果等。从狭义上讲,教育测量专指按一定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所进行的量的测定。通常所提及的多是狭义上的教育测量。

2.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活

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诸如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一般智能发展、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状况等评价。

3.测验及其种类

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教育测量的对象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测验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可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按测验的功用分类:(1)学绩测验;(2)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诊断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终结性测验。

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

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映

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

(2)目标参照测验

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标准参照测验。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绝对评价方法。例如,毕业考试就是以某一学段的教育目标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

4.测量的要素测量的三要素:

①参照点。分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教育测量所应用的参照

点都是相对零点。

②统一的单位。

③量具(测量工具)。教育测量常用的工具是试卷,而试卷由测题构成,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命题的研究。提高试题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整理

在教育测量中,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大量分数,这些杂乱无章的分数有三个问题:一是看不清它们的分布形态,二是不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三是每个分数表达的意义含混模糊。因此,需要对零乱分散的分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解释和评价。

1.分数整理。

(1)顺序排列表顺序排列是简单的整理分数的方法。它是将所有个体的成绩,按高低顺序排列,并且列于表中,称作顺序排列表。这种方法简明清晰,一眼便能看到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而且可以大致了解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

(2)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是一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所谓频数是指一群数据在各个数值(或区问)上所出现的数据的个数,也称为次数。每一个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称为频率,或称相对次数。

(3)频数直方图

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方法是:以分数为横轴,频数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横轴上标出各组分数的组中值,频数值等距标在纵轴上;然后以组中值为底边中点,组距为底边,组频数为高作出各矩形.即得频数直方图。

(三)统计数据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2.方差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用符号或表示。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4.差异系数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它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单位相同、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用CV表示。

5.标准分数(z分数)

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度量单位的分数。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按照转换的方式和对分布形态的影响效果,可分为两类:

①不改变分布形态的标准分数

该学生处于优秀学生行列,但如果将他置于全国高考最好的省份,如平均分92.26分,标准差24.10分,则z≈0.529,仅能算中等偏上。

其中,为原始分数,X为参照群体的平均分,S为参照群体的标准差,Z为标准分数。这种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

6.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O.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验而言,当平均难度为0.5且题目组问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分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后者为负偏态。

7.区分度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可见.题目区分度的实质是用以鉴定一个题目有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变化对测验的质量具有深刻的影响。与题目的难度相比,人们更xx题目的区分度的高低,并以此作为筛选和修改试题的主要依据。

试题的区分度的计算比较方便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得分率求差法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R;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用D表示区分度,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2)得分求差法

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用D表示区分度。用日表示高分组得分总和,用L表示低分组得分总和,用n表示高分组(分组)人数,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则:

8.信度

信度是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1)分半相关

将全卷中全部试题按题号或分数适当分半.得到两个平行的“子试卷”,计算这两个子试卷考生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样求得的是半个试卷的信度,然后再用斯皮尔曼一布郎(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得到考试的分半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分半信度系数在O.90以上比较合适。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多数为选择题的试卷。

其中,分半信度系数,表示A、B两份试卷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其中,第是第i个受测者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n是受测人数。

应当注意,在应用上式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问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

(2)内部一致性信度

通常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一系数公式,它适用于非选择题(多重记分)较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

其中,是每个测试题目得分的方差,是整份测验总分的方差。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时,即用分半相关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1: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要点

《综合素质》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职业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基本涵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①要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标志)。 (3)在学校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①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②构建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容体系 ③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 ④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师德素养非常关键 ⑤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教师能动性的基础上,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就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容的多元化,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4)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现象以及对策探讨----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1、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重智育,轻德育-----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 相当多的中小学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 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违背了教育规律,使中学生教育部失衡, 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创新精神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缺乏 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 往,分数上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却没有的到全面的开发 ●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 知名度,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 而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2020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

2020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 试题及答案 (五) 2017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五) 1.李老师工作很认真,仔细学习了新课程大纲,由于学校说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讨论,课堂气氛好.同学们上他的课都很开心。但是在旁听课的老师说李老师上课缺乏语文味,没有效果。李老师的课堂中不存在的问题是()。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备课不充分 C.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D.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邻近期末考试,初二(5)班的班主任赵老师,就会用学生的音乐课或美术课时间来讲授学生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中的疑难问题,赵老师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 B.正确,有利于老师组织学生有效复习 C.错误,不利于学生xx全面发展 D.错误,不利于体育xx的发展 3.夏天午后的课堂上,有学生昏昏欲睡。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提醒。让学生站起来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 4.下面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xx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下()措施不可采取。 A.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B.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 C.xx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D.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发展先进带动后进机制 6.中学教师夏某安排成绩比较落后的两名同学考试时间上自习。 教师xx的做法()。 A.合法,教师正确履行了提高业务水平的义务 B.合法.教师有权安排学生的学习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7.放学以后.教师王某将小梅独自一人锁在教室,致使小梅独自留在学校一夜。王某的行为()。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写作题范文5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 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20篇范文

缤纷成就和谐 三个学生走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有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无类”。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尊重不同的学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对各个学生的学习陋习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学生;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学生……正是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完整真题及答案

2018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 完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全县校长经验交流会上,某校校长介绍完教育改革的情况后,强调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和增加课外活动,该校长认识(A) A、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 B、体现素质教育与学科的结合 C、符合提升学校实力的需要 D、符合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2、刚开学,班主任言辞恳切地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的说法(C)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性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会主动发展 3、张老师在班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分享知识”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班上分享收货,并及时加以点评。张老师做法(B)A、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B、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C、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D、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4、某班主任制定的班干部竞选条件中规定,成绩在后10名的不能参选,理由是“连自己都管不好,怎么能管好别人”。这种做法( D) A、正确有利于学困生安心学习B、正确有利于刺激学困生上进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未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战略目标。下列关于教育战略目标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C) A、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 D、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6、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机关是( A) A、教育行政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纪检部门 D、公安部门 7、中学教师黄某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侵犯其权利而提出申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其申诉的机关是( B)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答题模板(中学)

一、教师观: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现代教师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者 2.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 4.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二、职业理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学生观: 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不同的学生之间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或者)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公平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 的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教师职业道德: 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一、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 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 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 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 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份合集

2017年上半年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吐血推荐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

综合素质题型(总分150) 一、选择题:(29*2=58) 二、材料分析题:(14*3=42) 1)职业理念的角度(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老师的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老师的行为 3)阅读理解:一般包括两问,一是某字词句的含义,二是结合全文理解某句话的含义或文章整体主旨。 三、写作(50分):一般不少于1000字。 考点一: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征 1、复杂性: 考察方式: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考察方式: 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每时每刻都在体现 考察方式: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延续性和广延性: 考察方式: 时间:延续性——夜深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 空间:广延性——课堂、办公室、家访 5、长期性和间接性 考察方式: 长期:滞后性、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启蒙老师 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 6、个体性和社会性: 考察方式: 劳动方式:个体性——“我的课堂我做主” 劳动成果:群体性——众多老师的共同影响 考点二:教师观 角色转变: 1、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考察方式:· 教学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育人方面:道德培养、情绪情感 2、建设者与开发者: 考察方式: 建设者:从有到优——改变现有课程 开发者:从无到有——开发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反思的研究者: 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4、社区型开放教师: 学习型社会,走向社会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 第三步:组织答案 总:总体评价 分:原理+分析材料 总:怎么做 (3)答题技巧 第一,分析材料过程中,将原理写在旁边,与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组织答案过程中,紧密联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于材料本身。 第三,先写好答题提纲,确认理论与材料严格匹配,再落笔作答 第四,分条列点,标志词明显,字迹工整。 第五,将最有把握的内容写在最前面。更多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资料,请查看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大众化的教

育。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師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

精心整理-教师资格综合素质11篇高分范文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也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鲁迅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关爱学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关爱学生,要爱全体学生,在整个班集体中,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关爱学生,要使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还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既有积极的因素,又有消极的因素,作为教师,要充分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引导其通过利用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完全的性格特征。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老师重视他。他们都很在乎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每个学生身上都汇集着不同色彩的光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他学习好与不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潜力,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教师要热爱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用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把自己最真诚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好学生。 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尊重学生: 营造温情氛围呵护学生自尊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教育教学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温情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1.【答案】A。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2.【答案】D。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3.【答案】C。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4.【答案】D。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答案】D。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B.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6.【答案】B。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7.【答案】B。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8.【答案】A。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9.【答案】A。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0.【答案】D。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15篇作文

十五篇题目是: 1“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2“职业道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3“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4“爱心在教学中的力量”5“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争做人民满意教师7我为什么要当老师8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9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10我的教师观11 宽容和仁爱12教师的责任13教育需要换位思考14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15教师的基本素养 1、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孔子曾经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只有喜欢上了这令老师,才有可能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真正接受这个老师传授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涵是一回事,而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呢?我认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关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尊重、关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他们会在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意见满腹。尊重学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教师做到真正地尊重、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发自心的尊敬和热爱教师。 二、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教师易当,但当好难。因为教师不但要把书教好,而且还要把人育好。我们不但要扮演”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家长”、”朋友”的角色,而且不但要扮,还要扮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个学生曾这样写道:”课堂上能用眼神关怀我,当我疲倦、厌学时给我以提醒,课下能够静听我的心声、排解我心中烦恼的老师,才是我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信赖的朋友!”还有一个学生写道:”老师,我缺少的不是批评和斥责,而是关怀、理解和包容。”从这些学生真挚、诚恳的话语中,我们是否读懂了学生那颗既需要严又需要爱,既需要教又需要哄的幼稚无邪、天真烂漫的童心呢?一方面,他们那颗充满求知欲望的心需要我们去满足,他们那颗童稚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塑造。另一方面,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所遇到的诸多烦恼,又需要我们去引导、去解脱,使他们愉快地度过青春期,排除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从而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而且要在生活中积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在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 三、技高一筹,德才兼备,以德服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

奥奔教育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