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黄石的 水 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 水 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 水 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 水 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水到底有多深?

兄弟们好!首先要讲的是田黄石里水很深,假货也很多,于是特开此贴给来本吧的田黄石爱好者进行解答。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说讲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各位只当参考,不要迷信。在认识田黄石的路上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一个问题:田黄石的硬度,指甲是否能划动田黄?答:指甲划不动田黄石,指甲能划动的石头一般都不是寿山石,寿山石硬度(或昌化,巴林,青田)是比指甲硬,比一般的金属软(如,小刀,钥匙等),我们是先用大拇指划,要是能划动(外表又是给人一种所谓田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是皂石染色的比较多(滑石成分),但是有的时候外表看着很像田黄的,但是钥匙或小刀刻不动的话说明硬度很硬,不是寿山石(或昌化,巴林,青田)很有可能就是石英质石(如黄龙玉,黑龙江玛瑙或其它石英类石)补充说明:寿山,昌化,巴林,青田为四大印章石(也叫四大国石)第二个问题:每年田黄石的开采数量真的很少吗?答:答案是很少,田黄石在清代雍正皇帝年代已经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了,皇帝及王公大臣们纷纷收藏田黄石(当然都是大的田黄印章居多)后来到了乾隆年间,尤其是乾隆80大寿的时候,和珅给乾隆的礼物中最名贵的礼物就是120联章(其中10枚田黄印章)直到民国初年田黄一直在产出,

但是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于是大家都以为已经绝产了,但是毕竟以前开采田黄主要是浅表地的田,80年代开始,由于台湾,日本商人纷纷到寿山高价采购田黄,于是几乎所有的田黄都被一网打尽,翻来覆去地挖,现在除了仅存的两亩地田黄地里还有点田黄以外,这十几年来几乎没听过有大田开采出来,偶尔会有一些成才的田,但是很少很少了。补充问题:资料上说历史上开采的田黄只有50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数据只是推测出来的,具体多少谁都说不清楚,只知道真正的田黄没有多少。补充问题:田黄现在每年只产1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也是推测的数据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鉴定证书才被认可?答:首先,证书只是参考,田黄不是哪个机构或哪个专家说这个是田黄就是田黄的,只有玩田黄多年的有经验的田黄玩家们认可的才可以是田黄。田黄玩家们比较认可的是1,总厂证书2,寿山石鉴定中心3,石雕厂(王一帆)4,林飞及石癫大师等大师出具的田黄证书5,戴信证书6,田黄石鉴定中心或田黄会所证书7,东南拍卖(无证书)东南拍卖对田黄的要求很高补充问题:其它机构的证书难道就没用了吗?答:其它机构的证书因为给太多的假田黄出了证书,于是可信度大打折扣。补充问题:有以上机构的田黄证书就证明是田黄了吗?答:不一定,因为有些公认的机构虽然出具了田黄证书,但是石头并不开门,这是因为鉴定标准下降导致的,我们一般认为高标准的田黄(特征明

显的,美丽的,质地稳定的)才能叫田黄,于是证书只能做参考,不能迷信证书。(不能做证书控)第四个问题:田黄石的真假怎么辨别?答:通常用以下几个方面辨别1,经验(眼学-看特征,上手-感受手感,雕刻-感受刀感)2,一些仪器的数据(如成分,比重等)田黄石的鉴定眼学占90%以上,主要是看石头本身的特征,(1)田光(宝光)-田黄特有的光泽(2)形状(标准形状)以下图但是田黄石由于生成条件不同,不一定都是标准形状,有的甚至有棱角(3)特征(皮,格,丝)所谓皮是自然皮(自然皮中有的是黄皮,有的白皮(银包金等),有的黑皮(乌鸦皮),有的双色皮(白皮黑皮黄皮或一些其它的皮在一起)(4)质地(稳定)作为田黄石,质地稳定是首要的特征,几千万年的洗礼造就的就是稳定的内在因素,如果您的所谓(田黄)吃色(颜色变化),或容易干燥(表皮起白)那就说明质地不够缜密,不是田黄的可能性很大,所谓的权威鉴定机构也常对这些质地不够稳定的(我们号称独石)也给出田黄证书,希望大家注意识别。(5)手感-玩田黄久的石友由把玩田黄石的时候积累的一些经验(如压手程度,把玩时的皮和肉的手感)来辨别(6)刀感-甚至有的石头外表及手感都极其像田黄时,可以拿刻刀刻一下看看刀感(这种方法属于很专业的领域)关于假田黄-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99%以上都是假田黄(除非是专业的寿山石专营店或印石专营店,正规的博物馆,正规的拍卖会上

能见到真田黄)地摊上的所谓(田黄)都是很低级的冒牌田黄(大批量生产的),于是大家不要幻想在地摊上找到真田黄。所谓仪器辨别就是用仪器检测石头的成份,密度,硬度等等,但是由于田黄石(寿山石)与昌化田黄,巴林,青田等甚至于老挝石等都是叶腊石矿组成的,于是除非是其它外省石(辽石,青海石等)及皂石染色的能用仪器区分,其它方面无法用仪器区分,问题是这些石头用经验也是绰绰有余的。第五个问题:田黄石的价格多少?答:田黄石没有绝对的价格标准,对于文玩来讲,价格可以是0元(白送)也可以是天价,但是一般情况下田黄石的价格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市场价(拍卖会,店铺价)另一类是行业价(石友之间的交易价)先谈谈市场价-田黄石的价格由大小(或重量),形状,质地(开门与否),品种,雕工,市场行情等因素有所变化。原石行情:以30克为标准(标准形状开门),市场价格大体为10万RMB(这个价格是2011年的价格)期间有所变化,但是目前大体上市场价为10万。2013年福州的石农对13克的开门田黄原石报价为3.2万2014年寿山石鉴定中心组织寿山石原石交流会13.4克价格为5万2015年东南春季拍卖会82克价格为97万成品(已雕刻)价格根据大小,形状,质地,雕工,证书,行情不同5克为成材(5克以下几十到几百不等)但是顶级质地的(超级开门的熟田)有可能也会很贵如虽然很小(4克左右)但是价格超过10005-10

克的以8克为例子,市场价2000-5000不等(甚至更贵)10克-20克一般都上万(10000-100000不等)20克以上开始属于大田,同等条件下(形状,质地)越大越值钱,因为市面上大田黄很少,越大越稀有。这里要讲的是田黄印章,田黄印章一般15克为标准15克以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于是价格会很高,章面越大越贵。17克田黄印章(清代)14万RMB61克价格为172万田黄石的行业价又是什么情况呢?所谓行业价就是石友之间的友情转让价,这里感情因素比较多,于是统计起来不是很方便,一般情况下行业价是市场价的50%-70%左右(有的甚至是赠送)因为石友普遍都具有石德,为了以石养石,只要不赔就出的情况比较多,又不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对于田黄石本身的价值来讲1,形状越敦实越值钱(太瘦的太扁的太细的,奇怪形状的都影响价值)2,有自然皮,尤其是有黄皮,白皮,黑皮的值钱(没有自然皮的价格会便宜很多,有皮无皮有的时候价格差距10倍以上都不止)3,其它特征明显的,如有红格(格不能太多,太多影响价值)有丝(丝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田黄丝是看不见的)4,杂质少的(如硬砂或其它杂质)5,重量越大越值钱6,品种来讲,黄金黄和橘皮黄是最名贵的(颜色很正)其余品种越接近这两个品种的越值钱(颜色越正越值钱)7,越灵通越值钱(简单讲就是越美丽的越值钱)补充问题:带权威证书的会不会贵?答:带玩家们认可的证书的田黄会比

不带证书的贵,因为有起码的保障(至少能保障是田石)补充问题:开门是什么意思?答:所谓开门是文玩术语,开门见山的意思,就是一个东西没有任何异议的特征很明显的真品的意思。田黄的开门主要取决于1,皮格丝等特征2,质地熟没熟?3,美丽与否(宝光)开门的田黄比同等条件的(如大小形状)不开门的贵上10倍以上都是有可能的。第六个问题:怎么知道我手中的是不是假田黄?答:是否假田黄对照一下以下几点便知1,是不是很容易得到的?(如地摊上,小店中,朋友赠送)真田黄不容易见到,更不容易得到,要是自己觉得检漏了,说明你被检漏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卖家也好上家也罢,除非是与你有很深的交情不然不会让你捡这个漏的,要知道你的上家绝对是比你更专业更厉害,你想在比你厉害的人那里检漏可能吗?除非是正规途径得到的,而且价格还是田黄的正常价(如正规拍卖会,正规印石店中,正规的网店,或值得信任的石友那里得到的正常价的石头)2,拍卖公司的专家说我这个是田黄,而且要求我上拍。。。正规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不多,我们老百姓能容易接触到的(尤其是追着你去鉴定上拍的)一般都是假的拍卖公司或艺术品中介公司,这些公司聘请一些所谓文博行业的专家来给你的(田黄)鉴定,而且鉴定结论往往是真品,价值连城,要是上拍会赚到很多钱,但是需交一定的前期费用,对了这些无德的公司就是为了在你身上赚取所谓的(前

期费用)一旦前期费用交完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就是一直演戏给你看(如假拍卖)结果就是一定流拍,但是这种行为是不违法的(只能说是法律的盲区)这种无德假拍公司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很多,被骗的人不计其数。目前田黄石的拍卖里比较正规的,值得信赖的拍卖公司有(1)嘉德拍卖(2)保利拍卖(3)匡时拍卖(4)西泠拍卖(5)东南拍卖(6)朵云轩拍卖等3,自测如硬度(比指甲硬,比钥匙软),手感(压手程度),外表特征(是否有火气,有火气的一般都是染色的)以下是染色的假田修形染色做皮(用强酸之类的染剂染色之后做出这种人工皮)除了以上几种开门假田之外,还有一种就是酸洗高山(无皮,有丝,颜色稍红)对初学者极其具有欺骗性被炸药水泡过的高山石比较难判断

的是没有染色的,同样也是寿山类的类田石(外表跟田黄比较像的)尤其是掘性高山(掘性杜陵或杜陵田,牛蛋田,掘性坑头或坑头田,掘性鹿目或鹿目田,或其它掘性石如金狮峰田都外表极其像田黄,这个时候需要认真对照田黄的各项特征-光泽,外表特征,形状等综合判断才可以辨认出来(这需要多年的经验)补充说明:在判断是不是田黄上,主要还是看石头本身的特点(如皮格丝质地)如果特征不明显那就得谨慎判断了,一旦有一点疑惑的地方就得全盘否认,带证书的田黄也是一样的,带证书的田黄(所谓公认证书)至少是田石,但是是不是正田(真正的田黄)就不一定了,现在

很多带证田黄都是二田(不是正田)第七个问题:没有丝(萝卜纹)的一定不是田黄吗?答:不一定,丝(萝卜纹)是判定田黄的很多特征里面的其中一种,不是所有的田黄都有萝卜纹的,有些田黄因为形成时间太久(如下板田和一部分中板田)或质地太凝腻的原因萝卜纹看不清楚,判断是不是田黄有丝当然好,但是即便没有丝也不能直接判断不是田黄,田黄得综合看。丝(萝卜纹)最清晰的是上板田或田黄冻,坑头田因为比较通透丝反而更容易看到,但是丝只是高山系的(如高山-鲎箕,荔枝,鸡母窝,坑头等)特征,于是带丝的田黄常见于坑头田,上板田及部分中板田中,下板田的情况是由于下板田的形成及母矿有点复杂(如非高山系形成的田黄,如母矿为杜陵,牛蛋,房栊岩等)所以无丝也是正常的。补充说明:有些顶级的田黄冻也是没有丝的,丝主要是2种,一种是原生母矿自带的丝(高山的丝)一般常见于坑头田,上板田的部分中板田,另一种是后期与皮一起生成的-就是皮长出来的时候一起生成的,这种丝一般与皮共生,很细小。第八个问题:哪些田黄石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答:首先要讲到的是有使用价值的章料,如15克以上的田黄章,当然抛去质地不说章面越大越有收藏投资价值,因为15克以上的章料不仅具备田黄石的所有潜在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了。田黄章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硬通货。这一点必须说明白。(图为16.7克田黄印

章)接下来就是开门的田黄,田黄里难能可贵的就是开门,因为标准的门槛降低之后很多【田黄】已经是看不懂了,可见开门田黄投资价值会如何,目前的趋势就是,开门的田黄价格比同重量不开门的田黄价格的10倍以上,两极分化加重。不管是谁鉴定的,不管有没有证书,最终我们看的还是石头本身。那么怎样的【开门】田黄值得投资呢?(重复一下哪些田黄的价值高)(1)带自然皮的(不管皮厚还是皮薄,也不管是白皮还是黑皮)(2)质地熟成的(3)杂少(4)红格不能太大,有那么1-2条能证明身份的(其实无格的田才是好田)(5)形状饱满的(6)颜色正的(黄金黄或橘皮黄等越黄越好)(7)宝光四射的(美丽动人的)(图为银包金乌鸦皮双皮随形章)满足以上【开门】条件之后,真正值得投资的就是大的田黄,越大越好,最好是10克以上。纯粹按品种来讲价格的话,银包金是最名贵的(因为所有银包金都是熟田,并且能散发出奇特的宝光),其次就是带黄皮(皮肉分界越明显越昂贵)的开门田,接下来就是金包银,关于乌鸦皮田黄的价值主要看肉熟没熟,坑头里带乌鸦皮的当然不会贵,但是肉熟的乌鸦皮就是开门田身份的象征价格自然没的说。(图为13.5克银包金观音)开门的田黄只会越来越贵,不太开门的虽然也是跟着行情一起涨价,但是涨幅远远没有开门的大,有些田黄真是看不懂,你说这样的能有什么前景呢?因为大家的审美及评判水准会越来越高,好田将会

越来越受追捧,一般的田可想而知未来会怎样。在田黄的投资上,没有买贵这一说,因为你即便按现在的行情性价比不高,但是长远看,还是便宜的,只是投资回报需要等待的时间长了而已,田黄的行情除非遇到了天灾或人祸不会停止脚步的(清代到民国价格一直在涨,到了新中国因某些原因才迅速减退的)其实作为投资很多老田黄(清代的)印章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太少太名贵,有资金,有魄力玩家应该多考虑这些精品的投资。(图为47克清代田黄印章)最后再说一句,一般的玩家应该怎样做投资呢?1)不急着投资,先自我充实,多学,多看,多问2)前期先入小田作为练手(作为投资的过渡品)3)慢慢更新好品质的,大的,熟的,开门田(出小的换大的)4)谨记:投资有风险,输不起的千万别投资第九个问题:田黄只有寿山有吗?答:是的!田黄只有寿山有。田黄石是福建寿山村田坑(田坑是孕育田黄的产地-丛高山边上水坑矿洞开始,向寿山村延伸的溪流冲击平原,说得只是有产田黄的产地.只在寿山溪的两边最宽不超过20米的区域.其中的主要独石,田黄和坑头田都是高山矿脉的独石,可以说是高山系的衍生物.也就是说溪水运送高山系脱落的矿石到田地里,其中一些经过种种磨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后形成了田黄.)鼎鼎大名的田坑,坑头溪一直流到与大段溪会合之后就是寿山溪即上坂是坑头溪流经的地域;中坂是坑头溪和大段溪汇合后流经的地域;下坂则

是坑头溪和大段溪汇合后又与大洋溪汇合后流经的地域。(上图就是中板沼泽地)最后的田黄保留地(2亩地)现在已被保护起来。现在号称田黄的除了真正的寿山田黄以外其余的都是借(田黄)两字进行炒作的。如:昌化田黄(昌化黄掘性)印尼金田黄(太阳石)河南田黄(河南黄)老挝田黄(老挝水料)第十个问题:假田黄都有哪些做的?答:市面上最常见的冒充田黄的石头是外省石-青海石,辽石,皂石,寿山石-掘性高山,坑头,鲎箕,连江黄,其它掘性石。(青海石染色)(辽石染色)(皂石染色)这里青海石和辽石还有皂石主要是染色后冒充田黄,不过这类的石头与田黄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好区别,但凡有一点点基础知识的朋友都可以区分开来,这类的石头主要是欺骗外行人。不过拿寿山石中有丝的一些品种(如高山等)进行染色后处理的不好区分,初学者很容易上当受骗,需要警惕。(高山石染色)福州樟林村批量生产的假田(修形染色做皮)有人说染色的石头可以用某种液体擦或泡仔某种液体上就可以判断,这些都是错误的,现在的染色技术早就克服了这些,只有最初级的染色才有可能用这种方法辨认,问题是最初级的染色用肉眼就可以判断,无需用这种低级的方法。(河南黄冒充的田黄)(老挝田冒充田黄)冒充的比较少,一般都叫老挝田(斯波石冒充田黄)yuaihe1018作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田黄石的鉴定与寿山石的保养

田黄石的鉴定和寿山石的保养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比较贵重和贵重的石种。鉴定田黄石的真伪现在主要靠:看外观、靠手感和科学仪器的鉴定。 田黄石上的这些红色的线条叫做红格或红筋。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出来的石头滚落到溪里,在被埋入到农田中形成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时内部难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缝,裂缝又在泥土中受到一些微量元素的侵蚀就会形成红色或其它颜色的经纹。 但是同为产地在福州市连江县的连江黄也会有这种筋格。因为只要石头受到外力影响出现裂缝,在有机会被埋进土中或落到水里,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有颜色的筋格。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也能形成红筋。 独石是寿山石中一个较大的种类。它是指一块石头因为自然原因脱离矿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石块。田黄石和掘形石都属于独石。产在寿山溪流域的独石是田黄石。 产在矿洞附近或上下一点的山谷是掘性石。田黄石的质地更加温润细腻。 而且田黄石经过切割,打磨后根本看不到这些经纹,所以经纹并不是鉴定田黄石的最主要特 征。

石皮是指石头受外界环境中其他微量元素的长期侵蚀,而在石头标便上形成的一层外皮,所以石皮是田黄石另一个外观特征。同样寿山石种的独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带有石皮。所以也不 能单凭石皮来鉴定田黄石。 萝卜丝纹也是田黄石的一个特征。但是其他高山石也会有类似的萝卜丝纹。所以必须综合查 看红筋、石皮、萝卜丝纹这三个外观特征才能比较准确的鉴定出田黄石的真伪。 高山石与田黄石的质地完全不同,所以凭手感是鉴定田黄石的第二个方法。 将田黄石放在手中一触一摸会有一种凝的感觉,就象将硬的年糕纳在手中那种滑尔不腻的感 觉。 根据最新的科学仪器鉴定,田黄石主要由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田黄石的比重是2.52-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将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中,田黄石会感觉更沉一些。 把玩寿山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石头放在桌案榻几旁时时的把玩。经常把玩寿山石的人手上和脸上的油就会在石头上形成一种油脂层,行话叫包浆。时间越久包浆越厚,寿山石石质越稳定,它呈现出来的味道也更淳厚。如果没有时间经常把玩,我们可以用一些动植物油 和矿物油来养护寿山石,以便让石头更加滋润。 经过了1500多年的历史变迁,寿山石形成了开采、雕刻、赏玩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它身上还呈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泱泱不息的人文传统。每一块寿山石都是一方不同的天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每一个人每一块石头之间也都在时刻演绎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姿多彩的故事。

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面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的自由水面。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潜水,shallow water;phreatic water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在中国,承压水的发现和利用始于距今2000多年。汉朝初,中国四川省开始打自流井取卤水生产食盐,井深可达100多丈。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盆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田黄石的-水-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水-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水到底有多深? 兄弟们好!首先要讲的是田黄石里水很深,假货也很多,于是特开此贴给来本吧的田黄石爱好者进行解答。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说讲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各位只当参考,不要迷信。在认识田黄石的路上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一个问题:田黄石的硬度,指甲是否能划动田黄?答:指甲划不动田黄石,指甲能划动的石头一般都不是寿山石,寿山石硬度(或昌化,巴林,青田)是比指甲硬,比一般的金属软(如,小刀,钥匙等),我们是先用大拇指划,要是能划动(外表又是给人一种所谓田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是皂石染色的比较多(滑石成分),但是有的时候外表看着很像田黄的,但是钥匙或小刀刻不动的话说明硬度很硬,不是寿山石(或昌化,巴林,青田)很有可能就是石英质石(如黄龙玉,黑龙江玛瑙或其它石英类石)补充说明:寿山,昌化,巴林,青田为四大印章石(也叫四大国石)第二个问题:每年田黄石的开采数量真的很少吗?答:答案是很少,田黄石在清代雍正皇帝年代已经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了,皇帝及王公大臣们纷纷收藏田黄石(当然都是大的田黄印章居多)后来到了乾隆年间,尤其是乾隆80大寿的时候,和珅给乾隆的礼物中最名贵的礼物就是120联章(其中10枚田黄印章)直到民国初年田黄一直在产出,

但是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于是大家都以为已经绝产了,但是毕竟以前开采田黄主要是浅表地的田,80年代开始,由于台湾,日本商人纷纷到寿山高价采购田黄,于是几乎所有的田黄都被一网打尽,翻来覆去地挖,现在除了仅存的两亩地田黄地里还有点田黄以外,这十几年来几乎没听过有大田开采出来,偶尔会有一些成才的田,但是很少很少了。补充问题:资料上说历史上开采的田黄只有50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数据只是推测出来的,具体多少谁都说不清楚,只知道真正的田黄没有多少。补充问题:田黄现在每年只产1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也是推测的数据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鉴定证书才被认可?答:首先,证书只是参考,田黄不是哪个机构或哪个专家说这个是田黄就是田黄的,只有玩田黄多年的有经验的田黄玩家们认可的才可以是田黄。田黄玩家们比较认可的是1,总厂证书2,寿山石鉴定中心3,石雕厂(王一帆)4,林飞及石癫大师等大师出具的田黄证书5,戴信证书6,田黄石鉴定中心或田黄会所证书7,东南拍卖(无证书)东南拍卖对田黄的要求很高补充问题:其它机构的证书难道就没用了吗?答:其它机构的证书因为给太多的假田黄出了证书,于是可信度大打折扣。补充问题:有以上机构的田黄证书就证明是田黄了吗?答:不一定,因为有些公认的机构虽然出具了田黄证书,但是石头并不开门,这是因为鉴定标准下降导致的,我们一般认为高标准的田黄(特征明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 别和联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

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田黄科学鉴定采样样本的缺陷探讨

田黄科学鉴定采样样本的缺陷探讨 从上个世纪80年底起,田黄的科学鉴定兴起。“王宗良、任磊夫、高天钧、崔文元、汤德平等专家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对田黄的矿物组成作了测试与研究,认为其主要由地开石与珍珠石组成,还含有少量或微量的高岭石、伊利石、黄铁矿、辉锑矿等。1”因为系很早的学术会议论文,中国知网、万方等均未收录该文,故其样本情况不明。不过,由陈吉主编,2001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最权威的历史巨著《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并没有采纳。该书在寿山石矿物成分中,明确指出:寿山石的矿物成份主要有: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叶腊石、石英等,偶见绿泥石,硬水铝石、铝绿泥石、红柱石、水白云母、黄铁矿、榍石、锆石等 15 个品种以上。 2006年3月,陈石、刘爱珠著,鹭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寿山石图鉴》;2010年12月,王翠芝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州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2012年4月,颜培金,王乐编著,泰山出版社出版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雕》; 2016、1,第18卷第1期,王冠玉等在《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寿山红色月尾石与老岭石宝石学特征对比》;以及201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越著《一代大师雕百帝》,都清楚地指出,田黄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次为叶蜡石、绢母石、石英等,偶见绿帘石、绿泥石、伊利石、硬水铝石等。而绿泥石质玉型田黄,更被马越先生推崇为“田黄王朝中的流亡贵族”。马越先生认为:“举世公认田黄石是高档寿山石二次成矿的产物,就不排除有以叶腊石、伊利石、绿泥石等为主要物料成分的寿山石形成的田黄石”2 上述不和谐的“科学结论”,华旭,林德景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迄今为止第一部专门研究的煌煌巨著《田黄学概论》,客观分析道:“造成此现象的根源所在在于:不管是传统鉴定还是地矿鉴定的方式或相关研究都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矿研究所取样板及系统研究很有限,严重影响到精确的地矿解读;传统方式就王先生所言,亦多有不够深入处,这些局限都可能成为鉴定工作的破绽。” “当然对照有关和田玉的地矿学研究,田黄石的地矿学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为单项、个体、个案性研究,缺乏系统的、广泛的、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开创性的研究。”3 真是一针见血! 我们先来看看“田黄就是地开石”的采样。 据《田黄学概论》,王敬之所依据的是一小块田黄。某著名大学珠宝鉴定中心依据这观点,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测试了他们从高山峰和寿山溪流域采集的寿山石和“田黄仔”(几克重的不成材小田黄)样品,发现这些样品的矿物组分都是地开石为主型或珍珠陶石为主型。于是,在2007年的一次田黄研讨会上,他们为鉴定田黄设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那就 1注:王宗良.田黄石的矿物组成及色彩机理初探[C].中国田 黄石学术讨论会,1 987. 2注:见百度文库《寿山石标准商榷之一》。又见马越田黄说之———浅议寿山田黄鉴定标准的得失,载华 夏古翡翠交流中心2018-08-24 3注:见华旭,林德景著,田黄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06,第155页、第173页。

如何鉴别真假田黄、寿山田黄

真假田黄的鉴别 更多珠宝及知识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306061491.html,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一、田黄外观特征: ①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②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③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④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⑤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二、田黄的物理性质: 折射率为1.56,密度为2.5-2.7g/cm3。需用折射仪和测比重的仪器进行测定。 三、田黄的矿物成分为: 迪开石或珍珠陶土。需用X光衍射分析法准确测定。 四、田黄部分问题问答: Q:与田黄相似的玉石有哪些? A:与田黄相似的玉石主要是由高岭石、伊利石、叶蜡石、白云母、斜绿泥石及滑石等粘土类矿物组成的玉石类,例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及巴林石等。 Q:如何鉴别田黄与其相似的玉石? A:由于组成田黄及其相似玉石的矿物,都很细小,特别是玉石颜色、透明度、折射率、密度等相差很小,所以,用一般宝玉石鉴定方法,很难定论。最有效、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是使用X光机(大型仪器),运用X光衍射分析法,利用反映它们结构特征不同的图谱,准确鉴别它们。 Q:市场上,田黄的仿制品(假田黄)是什么材料做的?如何鉴别它们? A:常用褐红、褐黄色、微透明的塑料来仿造田黄。 五、关于田黄的几点鉴别:

浅谈田黄石鉴定证书问题种种

田黄石非常名贵,不过相应地假货太多 由于太名贵,田黄石的仿造从清代就已经盛行了,各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识别真假是收藏田黄(玩田之人)的首要之务,不过这个识别又不是一两天就能达到的,于是我们初期只能靠一些专家的鉴定证书来学习和守卫我们的利益。 我个人简单总结一下目前(2013年为止)田黄石界里的种种乱象及问题吧 1)假货太多 用外省石冒充(如青海石,辽石,河南石,湖广石及其等等) 用寿山石冒充(如高山染色,掘性高山冒充,连江黄,掘性石冒充等等) 2)无德拍卖行假鉴定,假拍卖,真收费 有一些无德拍卖行(一小撮老鼠)请(顾)来一些假专家(往往号称某某博物馆的专家或上某某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等等)来给老百姓鉴定田黄(老百姓往往都是在地摊上或小店里低价买来的假田),鉴定结论往往是--真田黄,只要上拍或通过中介能以高价格出手,不过得交一部分前期费用,,,,这些无德拍卖行或中介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叫前期费用。这样一小撮无德中介吧中国的拍卖行形象彻底毁了。希望我们国家能尽早规范这些问题,让老百姓能少吃点亏。 3)无资格的鉴定机构给很多假田出鉴定证书 这个对田黄收藏界危害更大!这些鉴定机构或专家本身就不知道田黄,也没有资格去鉴定田黄,给很多假田一个真正的身份证,于是很对一知半解的初学者或还没入行的朋友们深受其害。因为对于一个处于学习阶段的初学者来讲最初对田黄石的理解很重要,这些因素会陪伴这个人很长时间,只要以假田黄作为模板来评判其它的石头,那么对判断自然就起到误导作用,有些人能及时地改过来,但有些人很固执,于是出现玩田收藏田黄一辈子的老藏家一辈子收来的都是假田黄这样的悲剧!还有一些是上过中央台的鉴宝栏目的,也出过书的所谓专家,结果收的都是假田,于是种种原因导致自杀等悲剧。 为了给初学者一个警钟,我起草了这个文章,还是那句话,我说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朋友们能积极参与,并修正。 现在讲讲一些鉴定证书方面的内容(一眼假田的真田黄鉴定证书)

“石中帝王”田黄鉴赏(六)

“石中帝王”田黄鉴赏(六) 在高山上,有一些本身带萝卜丝的石种,如荔枝,太极,鸡母窝,水洞高山等,这些石种虽然带萝卜丝,但都是矿洞出产的山料,他们没有独石的外形和石皮,萝卜丝的形状和田黄有比较大的区别,加之这些石头和田黄相比,不及田黄来得温润,油腻,所以是不难区别的。 荔枝 荔枝的萝卜丝是类似田黄的丫形或根絮状,不过他们的萝卜丝的个头比较大,加上荔枝石经常有黑色砂和黄白的棉砂,不难鉴别,前些年有染色荔枝冒充田黄的,也只能骗骗外行了。太极 太极的萝卜丝比较特色,萝卜丝边缘有些毛茸茸,总体上看,太极的萝卜丝很像棉絮,和田黄萝卜丝也是有所明显区别的(这里的是旧太极,不是最近出产的新性太极)鸡母窝 鸡母窝的黄色一般没有萝卜丝,而白色鸡母窝的萝卜丝是类似萝卜皮脉络的形状,鸡母窝石常有土黄色和赭石矿洞石皮,内部有球状包裹体,和有朱砂巧色,这些都是田黄没有的特征。水洞高山 水洞高山多红黄巧色,属于典型的高山石种,润泽度上和田黄有很大差距,萝卜丝较清晰,细密有致。黄色高

山系矿石 黄色高山山料大多没有萝卜丝,有也和田黄萝卜丝形状不同,这些黄色山料常有黄色矿洞石皮和田黄的独石石皮是有所区别的。被炸药水泡黄的山料 矿洞用炸药开采矿石,炸药爆炸后的气体和矿洞内潮湿空气结合后会形成黄色酸性积水,一些矿石掉进去后,时间久了,就会被染色,这类矿石由于形成的过程和染色基本是一样的,石性比较干燥,油养才能有一点润泽,否则发干,裂格半透明,表面的凹凸痕是矿石剥落形成的半月形凹痕。掘性高山石 一些掘性高山卵石形,但质地上和田黄的温润细结凝腻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们的石皮土味很重,萝卜丝比较散乱。 有些人用掘性大洞高山冒充白田,这种掘性高山色白,有薄薄的黄皮,多裂纹,有时有丝。其实他们和白田很好区别,可以说完全不同,黄皮而白地,形状没有独石的特点,质地也不如田黄有贵气,差不多就是白高山石有一层薄薄的土皮。 鲎箕田 高山靠近芹石村这面有一形似鲎箕的山包,这就是

田黄石的收藏价值和鉴赏技巧

田黄石的收藏价值和鉴赏技巧 田黄被称为“石中之帝”,只有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层中才有,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产量已非常稀少。常雕琢为印章、玩件,是印章中的极品,被誉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因其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 这块成交价格高达580万元的田黄石,其实尺寸并不大,高仅17厘米,只有一本小开本书大小,据介绍重量也就1560克,但这跟一般的田黄相比,已经是相当罕见的了,现场有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田黄只有福建寿山出产,所以产量少,现在民间拥有的一小块的田黄都非常值钱,以前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现在形容其价值,已经是“一两田黄十两金”了。尤其是,这块田黄石上雕的是“松下问童子”的图案,雕工十分细腻,也为其价值在“后天”加了点分。 按这块石头的重量来算,每一克的价格高达3700多元。以总成交价格看,也相当于两三套上百平方米的南京市区公寓了。“这块田黄的成交价,也不算太意外”,昨天拍卖方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是顶级的田黄,质地好、雕刻又上乘的,价格可以达到一万元一克。 另外拍卖价格较高的,还有一块名为“老子出观”的灵璧石,以底价18万元被拍走。 无底价石头被抬到两三千元

一些价格在数千元的雨花石、黄蜡石等石头,拍起来也是颇受追捧。记者现场所见到,比如一块黄蜡石“玉柱”,底价是2800元,最后拍到了3800元;一块名为“元宝”的乌江石,底价是3800元,最后卖出4100元,而且它们均只要两三轮举牌,就被顺利而迅速地买走了。 更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无底价”的普通拍品,被竞买人抬至相当高的价格,举个例子,一块玲珑石,外形有点像艘船,因此得名“远航”,由于是无底价的,从100元可以加价,最后在多位竞买人的争夺下,竟然拍出了3400元!另外一块名为“史前怪兽”的红灵璧,也是“无底价”的,但一开拍,就有人直接出1000元的价格,最后成交价格高达2800元。 他们是它们的伯乐 玩石的有普通市民,也有亿万富翁 到底是哪些人在购买这些石头?投资石头是纯为收藏还是获利?昨天,记者在现场遇到的参与者中,据了解有原本就收藏石头的“石友圈”人士,也有一些来参观的普通市民。 66岁企业股东,只看几十万元的精品石 站在现场人堆中的南京人赵先生气定神闲,他告诉记者,他本身是一家制造企业的股东,最大爱好之一就是收藏石头,“我今年66岁,从20岁刚工作起就开始收藏了”。一开始多是收藏

田黄石中最上品珍贵品

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 搜集计划: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 在搜集的一起,能够帮您专业的剖析您藏品的商场特性和价值,关于藏友中有陶瓷类的藏品,能够进行热释光检测,热释光检测年法的利益是:查验准确度比较高。查验2000 年以内的物品,必定过错能够小于20 年,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可将过错缩小到0.5 ﹪。凡热释光检查到代的藏品、一概免任何前期费用免费帮你运作,卖不掉包退。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橘皮红田:主要产于上坂和中坂。又名“红田”、“红田石”,橘皮红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鲜艳通明,称“橘皮红田”。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其质细嫩凝润,微透明,肌理隐含萝卜纹,是稀有的石种。上述图片来源:1、红田石_百度百科;2、田黄冻石、金裹银、乌鸦皮田黄,来自“初山工作室品种田黄石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田黄石历史记载

田黄石历史记载 田黄石历史记载有藏品出手联系李经理135--8039--6027 田黄石历史记载有藏品出手联系李经理135--8039--6027 田黄石历史记载有藏品出手联系李经理135--8039--6027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 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 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 搜集计划:田黄石历史记载有藏品出手联系李经理135--8039--6027 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 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 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 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 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 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 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 在搜集的一起,能够帮您专业的剖析您藏品的商场特性和价值,关于藏友中有陶瓷类的藏品,能够进行热释光检测,热释光检测年法的利益是:查验准确度比较高。查验2000 年以内的物品,必定过错能够小于20 年,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可将过错缩小到0.5 ﹪。凡热释光检查到代的藏品、一概免任何前期费用免费帮你运作,卖不掉包退。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0元。 田黄石历史记载有藏品出手联系李经理135--8039--6027

寿山石的鉴定标准

寿山石的鉴定标准 寿山石的评价鉴定标准有别于一般的宝玉石鉴定,也不同于通常的矿物鉴定。工艺用寿山石原料鉴定应包括矿石肉眼鉴定和室内仪器检测两部分,即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并了解掌握寿山石形成的多期性、复杂性以及成因类型的多样性和寿山石加工工艺性能等基本知识是鉴定的有效 方法,赏析寿山石优劣好坏应从寿山石的质量和物性特征入手,现将其具体定性、定量指标如下: 肉眼观察指标 (1)色彩 这一指标是绝大多数宝玉石包括寿山石和矿物最重要 的评价特征,也是最令人注目的方面。白色寿山石主要矿物是地开石或高岭石,即纯地开石或高岭石组成,除了硅、铝和钠外,其它组分极少;红色主要是由大量铁组分引起的;绿色的寿山石主要由镁铁和铬组分引起的;紫红色由于少量铁组分引起;黄色的寿山石主要由氧化铁或氧化钙或氧钒或氧化铬等因素引起的;金色或黄橙色寿山石主要由氧化镍组分引起的,也可能由辉锑矿氧化物引起。 (2)质地 是指寿山石的石质、结晶程度。致密、纯净、硬度适中、孔隙度小、触摸时细腻而固实,没有风化为好,而质地疏松

多孔并已风化槽配者为差,若是质地致密均匀、细腻、表面光洁、可鉴为优质品。 (3)纹理 指寿山石肌理结构的花纹,纹理只有组成一定的图案或有顺序地排列才有意义,寿山石肌理形态十分丰富,不同寿山石品种各具不同的纹理形态,如田黄石的“罗卜纹”就有似萝卜皮纹理;有的纹理内涵丰富,可以是人物、动物、花鸟虫鱼、也可是山水故事、或是抽象图案。故纹理是评价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纹理特征中可以了解到各种矿物组分和多种颜色离子的存在。 (4)光泽 指寿山石表面洁度、透明度等方面,其寿山石表面光泽等指标要素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润”、即是呈透明或半透明,光洁明亮、洁白无瑕,更显得玲珑剔透。 (5)丰度 指寿山石的种类品种分布情况,产出量的丰富程度或稀少程度。 (6)完整度 指寿山石的块度大小,石头表面没有任何新的损伤痕迹和大的缺陷,肌理花纹图案稀奇,富有变化,色彩搭配合理,这样才称上完美,也是评价指标之一。理化指标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潜水的特征:12、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4、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1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2板,、动态比较稳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 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6、受污染时难治理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上层滞水的形成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有相对隔水层,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 载。.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 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水层顶板的距离)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田黄石的 水 到底有多深

田黄石的水到底有多深? 兄弟们好!首先要讲的是田黄石里水很深,假货也很多,于是特开此贴给来本吧的田黄石爱好者进行解答。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说讲述的内容不一定完全正确,希望各位只当参考,不要迷信。在认识田黄石的路上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第一个问题:田黄石的硬度,指甲是否能划动田黄?答:指甲划不动田黄石,指甲能划动的石头一般都不是寿山石,寿山石硬度(或昌化,巴林,青田)是比指甲硬,比一般的金属软(如,小刀,钥匙等),我们是先用大拇指划,要是能划动(外表又是给人一种所谓田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是皂石染色的比较多(滑石成分),但是有的时候外表看着很像田黄的,但是钥匙或小刀刻不动的话说明硬度很硬,不是寿山石(或昌化,巴林,青田)很有可能就是石英质石(如黄龙玉,黑龙江玛瑙或其它石英类石)补充说明:寿山,昌化,巴林,青田为四大印章石(也叫四大国石)第二个问题:每年田黄石的开采数量真的很少吗?答:答案是很少,田黄石在清代雍正皇帝年代已经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了,皇帝及王公大臣们纷纷收藏田黄石(当然都是大的田黄印章居多)后来到了乾隆年间,尤其是乾隆80大寿的时候,和珅给乾隆的礼物中最名贵的礼物就是120联章(其中10枚田黄印章)直到民国初年田黄一直在产出,

但是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于是大家都以为已经绝产了,但是毕竟以前开采田黄主要是浅表地的田,80年代开始,由于台湾,日本商人纷纷到寿山高价采购田黄,于是几乎所有的田黄都被一网打尽,翻来覆去地挖,现在除了仅存的两亩地田黄地里还有点田黄以外,这十几年来几乎没听过有大田开采出来,偶尔会有一些成才的田,但是很少很少了。补充问题:资料上说历史上开采的田黄只有50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数据只是推测出来的,具体多少谁都说不清楚,只知道真正的田黄没有多少。补充问题:田黄现在每年只产10公斤是真的吗?答:这个也是推测的数据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鉴定证书才被认可?答:首先,证书只是参考,田黄不是哪个机构或哪个专家说这个是田黄就是田黄的,只有玩田黄多年的有经验的田黄玩家们认可的才可以是田黄。田黄玩家们比较认可的是1,总厂证书2,寿山石鉴定中心3,石雕厂(王一帆)4,林飞及石癫大师等大师出具的田黄证书5,戴信证书6,田黄石鉴定中心或田黄会所证书7,东南拍卖(无证书)东南拍卖对田黄的要求很高补充问题:其它机构的证书难道就没用了吗?答:其它机构的证书因为给太多的假田黄出了证书,于是可信度大打折扣。补充问题:有以上机构的田黄证书就证明是田黄了吗?答:不一定,因为有些公认的机构虽然出具了田黄证书,但是石头并不开门,这是因为鉴定标准下降导致的,我们一般认为高标准的田黄(特征明

田黄石鉴定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重要问题

田黄石鉴定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重要问题 来自yyg1958 2011-06-13 22:48:03| 分类:寿山石、田黄石|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福寿田园藏:田黄石鉴定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重要问题提要:质地凝腻,嫩润,萝卜丝纹、红格、红筋,无论表面呈现何 种颜色,其内在必定透出黄色。 田黄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一种,被誉为“石中王”或“石帝”。自清朝以来,田黄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其价值非凡,在民国时期,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如今一块普通的田黄的价格也要几万元,精品的价格更是惊人,每克竟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如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田黄雕瑞狮纸镇重207克,以393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4167万元)的天价拍出,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

然而,目前社会上对田黄的界定和鉴别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分析讨论和明确以正确把握,下面就3个 重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田黄名称的泛化和滥用问题 田黄的名称有其既定的产地成因概念及历史文化内涵。它是寿山石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产于福州市北部30多km处的寿山村寿山溪旁长约8km、宽约几十米、总面积约1km2的田地里,自西向东可分为上坂、中坂和下坂(包括碓下坂)3个地段。然而,近来市场上却出现了众多产地名称的田黄,如“昌化田黄”、“巴林田黄”等,使购买者迷惑不解,在行内引起了混乱,在学术界引起争论。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田黄 名称的泛化和滥用,是不能允许的,应该予以纠正。

众所周知,寿山石是一种火山热液蚀变型粘土矿床,从地质产状来讲可分为山料、残坡积料(当地俗称为“掘性石”)和河料3种,它们分属于原生矿床、残破积矿床和冲积矿床(图1)。田黄为河料,属冲积矿 床,相当于和田玉中的仔料,有一系列自身的特征。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相对隔水层(粘性土充填的部位),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由雨水、融雪水等)向下部渗透过程中(渗入时),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上层滞水仅能用作季节性的小型供水,并容易受到污染。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是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承压水,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即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

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如何鉴定田黄(图)

如何鉴定田黄(图) 如何鉴定田黄(图)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鴛咫呎卵B環田黃石印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我们可依此来鉴定田黄的真伪。 台灣故宮博物館~清鴛咫呎卵B環田黃石印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有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金代都提控印和皇太后之宝 金代都提控印和皇太后之宝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

田黄石会焕发出一种其他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天津博物馆的田黄山子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橘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田黄石雕“岁寒三友”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田黄?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里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田黄?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在十几年前的广州交易会上,一条条橘黄色的“田黄石”竖立在陈列台上,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走近观看,章体上雕的多是薄意山水人物,很精致,有的还是在福州颇有名气的工艺师雕的。这种章料,尺寸大约在

抗浮水位及防水水位的定义及区别 (4)

1.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 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2. 设防水位的含义应该更具有严格的内涵,例如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都 是提供抗浮设计用的,但严格程度不同,抗浮设防水位应该包含有多少年一遇的水位的内涵,或者讲超越概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作概率分析,这个水位没有多少年一遇的内涵,则只能通称为抗浮水位而不能说是抗浮设防水位。对防水水位和防水设防水位的区别,也是这个意思。 3. 由于分析设防水位的超越概率需要长期观测的地下水历史资料,对于没有 建立长期观测地下水位站网的城市和地区,最好不要轻易谈设防水位,只凭勘察时观测的地下水位是得不到设防水位的。 4. 按照楼主说的概念,上面的说法只是指具有地下水位的场地而言,一般说, 潜水和承压水都具有浮力,抗浮设计时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5. 楼主所说的“无水黏性土”情况,不存在可测的地下水位,勘察报告中也不 能提供地下水位,这就没有抗浮水位和防水水位的问题。楼主说到的施工时没有处理好回填土,由于地表水的下渗,形成了局部滞水,这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在工程勘察中不能预见,不能允许把这种情况作为一种常态出现。在地下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这种不利情况的发生,如果真的连回填质量控制都无能为力,那只好采取上部的封堵,或者底部的抽泄措施。总之这种情况不能作为抗浮时必然出现的作用来考虑。 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除了埋藏条件不同外,还有一定的区别。 潜水的补给主要是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部分河湖水。承压水则是依靠大气降水与河湖水通过潜水补给的。 潜水受重力影响,具有一个自由水面(即随潜水量的多少上下浮动),一般由高处向低处渗流。承压水受隔水顶板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有一个受隔水层顶板限制的承压水面和一个高于隔水层顶板的承压水位(即补给区和排泄区水位的连线)。承压水是由静水压力大的地方流向静水压力小的地方。 潜水埋藏较浅,受气候特别是降水的影响较大,流量不稳定,容易受污染,水质较差;承压水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的影响较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潜水以地面蒸发或出露为地表水和泉水的方式排泄;承压水则转化为潜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