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波基选择及小波发展

小波基选择及小波发展

小波基选择及小波发展
小波基选择及小波发展

问题:小波基如何选择?最近几年小波基有何发展?

解答:

1.小波函数特性:

由于小波变换是将原始图像与小波基函数以及尺度函数进行内积运算,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目的就是希望经小波分解后得到的三个方向的细节分量具有高度的局部相关性,而整体相关性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因此对于同一幅图像,选择不同的小波基进行分解所得到的数据压缩效果是不同的。本文即是对小波函数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小波基对图像压缩编码的影响。

小波变换以其优异的时域和频域局部化能力、方向选择能力和与人眼视觉特性相符的多分辨率分析能力,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时, 并非所有的小波基都适合图像分解, 小波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算法的编码能力、变换的复杂性和重构图像的质量, 因此小波基的选择是图像压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图像压缩来说理想的小波基应该具有下列性质:

(1) 正交性

用正交小波基由多尺度分解得到的各子带数据分别落在相互正交的L2(R2)的子空间中,使各子带数据相关性减小。但是能准确重建的、正交的、线性相位、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组是不存在的,此时一般放宽正交性条件为双正交。

(2) 紧支性与衰减性

称小波Ψ(t)是紧支的,如果它有紧支集;称小波Ψ(t)是急衰或急降的,如果当时t→∞时,它快速衰减或具有指数规律衰减。紧支性与衰减性是小波的重要性质,紧支宽度越窄或衰减越快,小波的局部化特性越好;紧支小波不需做人为的截断,应用精度很高,但是一个函数不可能在时域和频域都是紧支的,最多有一个是紧支的,另一个是急衰的。一般希望小波基能够在时域上具有紧支性。

(3) 对称性

对称或反对称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构造紧支的正则小波基,而且具有线性相位。Daubechies已经证明,除了Haar 小波基,不存在对称的紧支正交小波基。而对于双正交小波基,可以合成具有对称或反对称的紧支撑小波基。

1

,........1,0;0)(-==?+∞∞

-n k dt t t k ψ0)(=?+∞∞-dt t t

k ψ(4) 正则性

正则性是函数光滑程度的一种描述,也是函数频域能量集中的一种度量。若Ψ(t) 具有N 阶连续导数,正则性阶数r 越大,意味着Ψ(t)越光滑,其频域的能量越集中,一般而言数据压缩的结果也越好。

(5) 消失矩

小波基函数应具有消失矩性质,即:

其中Ψ(t) 有n 个连续的零点,我们说Ψ(t) 的消失矩为k 。当k = 0 时有,这表明Ψ(t) 是一个迅速衰减且平均值为0 的波。消失矩

的大小决定了用小波逼近光滑函数的收敛率。当图象光滑时,越大的消失矩,将导致越小的小波系数

2.小波函数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 小波基的选取标准不同,不同的小波基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小波变换中的小波基的选择转换为正交镜像滤波器组QMFB 的选择。 小波基的选取应从一般原则和具体应用两方面考虑。根据小波函数特征,一般原则如下:

(1)小波基的正则性阶数对图像压缩效果有影响。

正则性是函数光滑程度的的一种描述,也是函数频域能量集中的一种度量。在小波变换过程中,对于正则性较弱的滤波器,输入信号光滑部分会因变换级数的增加而发生不连续的情况,这种非信号本身的不连续性也将反映在图像压缩时的离散小波的变换系数中,量化过程使得这些系数出现误差,导致图像重建失真,正则性越弱,则图像变化部分越不光滑,视觉效果越差,反之小波函数正则性越强,图像重建效果越好。小波正交性、能量集中性和图像压缩小波基恰当选择使得信号经小波正交变换后,其能量大部分集中在其中k 个变换系数上,若k 越小,则表明该变换能量越集中。在图像压缩中,为提高压缩比可只保留权值较大的前n 个分量。可见,能量集中特性越好,图像压缩效果越好。

(2)小波滤波器长度的选择对称的双正交小波基可以满足图像处理中比较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要求,不仅可减少或消除重建图像的边缘失真,而且在级联

的塔型结构中无须相位补偿,同时支集较短便于快速实现和进行边界处理,因此在图像编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非平稳图像信号,则采用非对称滤波器(AFB )比传统滤波器(如FIR )图像重建后的视觉效果要好。小波基与待压缩图像的相似性对压缩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在小波函数基本图像与压缩图像的结构较相似的情况下,可以忽略正则性,结构越相似压缩效果越好。

(3)小波变换的级数由一维小波采用张量积构成的可分离的二维小波变换是将原始图像分解成一个低频信号和三个方向的高频分量信号。即每层分解为四个子带信号,每层的低频信号又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四个子带信号,总的子带数为3K+1,其中K 为分解层数。

3、小波基选择的评价标准

(1)熵

熵是信源平均信息量的一种度量,当熵的单位取为bps(位每符号) 时,熵便是信源在无失真编码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低比特率[6]。熵的定义为:

∑=-=L

i i p i p x H 1)

(lg )()(

式中:L 为灰度等级,p(i) 为第i 个灰度等级出现的概率。图像经小波变换后的熵可作为衡量滤波器优劣的一种尺度,熵越低,小波基的无失真编码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2) 编码增益

编码增益增益被广泛用作滤波器性能的一种度量,双正交情况下增益的表达式为: 式中:

2in δ为输入信号方差; 2i δ为第i 子带的方差;M 为子带数,L 为小波的长

度 (3) 最低频子带重构图像的信噪比PSNR

根据对人眼视觉特性的研究知,人眼对对低频信号敏感而对高频较不敏感。所以,在选择小波基时,可以甩掉小波变换系数的高频分量,仅保留最低频的子图像,用其重构图像的信噪比及视觉效果作为评价小波基性能的一个标准。PSNR

m L n M i

i in n g G 1101222))((∑∏-=-=δδ

越大,小波变得越“集中”,对量化误差的放大越不显著,因此,失真的可见度越低,视觉效果越好。

(4) 峰- 峰比PPR

在小波编码中,失真是由于对小波系数的量化引起的,一般说来,粗的量化引起大的失真,细的量化引起小的失真。但小波的长度、形状等对失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量化误差下,不同的小波引起的失真大小以及失真的可见性是不同的。小波系数的量化误差被综合小波)(t ψ 放大并带入重构图像中,放大的程度和范围由综合小波)(t ψ )的长度和振荡幅度决定。为了综合地刻划小波的长度、振荡幅度(形状) 对量化误差的放大作用。定义了一个称为峰- 峰比率(Peak-Peak Ratio)的量PPR 。

峰值的算术平均值第二与第三峰峰值

最大值--=PPR

由此定义知,PPR 越大,小波变得越“集中”,对量化误差的放大越不显著,因此,失真的可见度越低,视觉效果越好。

4.小波研究发展趋势

事实上小波分析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它包括:数学领域的许多学科;信号分析、图象处理;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军事电子对抗与武器的智能化;计算机分类与识别;音乐与语言的人工合成;医学成像与诊断;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大型机械的故障诊断等方面;例如,在数学方面,它已用于数值分析、构造快速数值方法、曲线曲面构造、微分方程求解、控制论等。在信号分析方面的滤波、去噪声、压缩、传递等。在图象处理方面的图象压缩、分类、识别与诊断,去污等。在医学成像方面的减少B 超、CT 、核磁共振成像的时间,提高分辨率等。

小波应用的范围虽广, 但真正取得极佳效果的领域并不多,人们也正在挖掘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小波分析刚刚打开一扇不稳定,不统一,非时间不变的信号处理的大门,这个领域远比Fourier 分析处理的时不变系统复杂.在这个大领域里,小波分析是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需要其他的理论和工具.

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将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模糊数学、分形分析、遗传优化等方法相结合,形成的小波神经网络、小波模糊网络、小波分形等方法是分析

非平稳,非线性问题的理想手段,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小波分析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将小波分析与其他理论的综合运用是今后小波变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主要有以下发展:

(1)第二代小波,称提升算法,可用于整数小波。

(2)嵌入零树法,获得更优良的效果。

(3)小波与统计理论结合。

(4)商品化,如“JPEG2000”小波图象压缩标准,MATLAB小波计算包等。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本篇是这段时间学习小波变换的一个收尾,了解一下常见的小波函数,混个脸熟,知道一下常见的几个术语,有个印象即可,这里就当是先作一个备忘录,以后若有需要再深入研究。 一、小波基选择标准 小波变换不同于傅里叶变换,根据小波母函数的不同,小波变换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现实中到底选择使用哪一种小波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1、支撑长度 小波函数Ψ(t)、Ψ(ω)、尺度函数φ(t)和φ(ω)的支撑区间,是当时间或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Ψ(t)、Ψ(ω)、φ(t)和φ(ω)从一个有限值收敛到0的长度。支撑长度越长,一般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且产生更多高幅值的小波系数。大部分应用选择支撑长度为5~9之间的小波,因为支撑长度太长会产生边界问题,支撑长度太短消失矩太低,不利于信号能量的集中。 这里常常见到“紧支撑”的概念,通俗来讲,对于函数f(x),如果自变量x在0附近的取值范围内,f(x)能取到值;而在此之外,f(x)取值为0,那么这个函数f(x)就是紧支撑函数,而这个0附近的取值范围就叫做紧支撑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除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外,函数为零,即函数有速降性”。 2、对称性 具有对称性的小波,在图像处理中可以很有效地避免相位畸变,因为该小波对应的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的特点。 3、消失矩 在实际中,对基本小波往往不仅要求满足容许条件,对还要施加所谓的消失矩(Vanishing Moments)条件,使尽量多的小波系数为零或者产生尽量少的非零小波系数,这样有利于数据压缩和消除噪声。消失矩越大,就使更多的小波系数为零。但在一般情况下,消失矩越高,支撑长度也越长。所以在支撑长度和消失矩上,我们必须要折衷处理。

小波分析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张天雷

小波分析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张天雷 学号:123408148 河南城建学院 2011年05月29日

小波分析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摘要:小波分析是傅里叶分析的重大突破,是当今许多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小波在现代通信中的一些应用,并指出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小波应用;通信 小波(Wavelet)这一术语,顾名思义,“小波”就是小的波形。所谓“小”是指它具有衰减性;而称之为“波”则是指它的波动性,其振幅正负相间的震荡形式。小波分波是自1986年以来由于Meyer、Mallat和Daubechies等的奠基工作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傅立叶分析划时代的发展结果。与Fourier 变换相比,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最终达到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解决了Fourier 变换的困难问题, 小波分析的目的是“既要看到森林(信号的概貌) ,又要看到树木(信号的细节) |”。因此,它被誉为“学显微镜”。 小波分析已经在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声学,信号处理,神经生理学,磁性谐振成像,地震测量,机械故障诊断,生物医学,医疗卫生,以及一些纯数学应用如解决一些微分方程式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应用。小波变换理论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小波函数提供的一系列正交基非常适合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波形设计,扩频特征波形设计,多载波传输系统的正交子信道划分等。 小波变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均衡、干扰抑制和多址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小波分析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动态 如何在各种信道环境下实现有效可靠的信息传输一直是通信领域关注的课

1.关于小波基函数选择的相关研究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 1011208041 材料学院 冯梦楠 多分辨率分析方法使小波分析成为一种实用的信号分析工具。同传统的Fourier 变换相比,理论上来说小波变换可以刻画信号的任意细节,但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分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小波基波的选择。因为与Fourier 变换不同,小波基不具有惟一性,它是不规则的,不同的小波基波波形差别很大,其支撑长度和规则性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同一个信号选用不同的小波基进行处理所得的结果往往不尽相同。同时,小波变换又是一种在基波可变的情形下其尺度仍可变的信号分析方法,它可在不同尺度下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因此这也意味着即使小波基选定,如尺度选择不当,对信号分析的效果仍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最优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就成为了小波分析在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它受到测不准原理、小波基函数的性质和具体应用的特点等多方面的综合制约。因此如何选择小波基函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标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是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结合小波基函数的性质和时频测不准原理进行经验性的选择。如Morlet 小波一般用于信号的表示和分类图像识别、特征提取;Mallat 小波多用于系统辨识;样条小波则常用于材料探伤;Shannon 正交基用于差分方程求解:对于数字信号则往往选择Haar 或Daubechies 作为小波基。同时我们也通过用小波基函数处理信号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来判断小波基函数的好坏,并由此选定小波基函数。 1.关于小波基函数选择的相关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了解到目前还是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性工作。宋国乡等人提出了根据小波消失矩来选择小波基的思想。消失矩的定义为:小波Ψ(x)称为具有n 阶消失矩,如果对于所有非负整数k ,0≤h ≤n ,均有()0k R x x dx ψ=?,选择方法是如果被检测信号的奇异度为α,n-1<α<n , 则需要具有n 阶以上的消失矩的紧支撑的小波。其理论依据是假设小波具有紧支撑和n 阶消失矩,且n 次连续可微(其中n 是正整数),设x 0为突变点,如果f(x) 在x 0的Lipschitz 奇异度为α(α<n),而在x 0附近n 次连续可微,则可以证明 ()S W f x 在x 0达到极大值。由此可以检测缓变信号的奇异点。 周小勇等提出了采用小波规则性系数相似性来选择小波基的方法,其思想来源于Fourier 变换。Fourier 变换是以正弦信号为基波,用其各次谐波来近似某一函数或信号,其Fourier 系数代表了各次谐波分量和原信号的相似性。小波系数的大小也反映了小波和函数某段的相似程度。同时函数和小波的规则性均表示着各自的可微和平滑程度。因此由相似性,可以用平滑的小波,即规则性系数大的小波表示平滑的函数;用不平滑的小波,即规则性系数小的小波表示非平滑的函数。当然这里所说的相似并不是绝对的相似或相近,而只是一种趋势。 2.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标准 从小波变换的原理出发,可以总结出选择小波基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小波变换详解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 近年来,小波变换在科技界备受重视,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信号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工程技术领域。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域局部化特性,且其可通过对高频成分采取逐步精细的时域取样步长,从而达到聚焦对象任意细节的目的,这一特性被称为小波变换的“变聚焦”特性,小波变换也因此被人们冠以“数学显微镜”的美誉。 具体到人脸识别方面,小波变换能够将人脸图像分解成具有不同分辨率、频率特征以及不同方向特性的一系列子带信号,从而更好地实现不同分辨率的人脸图像特征提取。 4.1 小波变换的研究背景 法国数学家傅立叶于1807年提出了著名的傅立叶变换,第一次引入“频率”的概念。傅立叶变换用信号的频谱特性来研究和表示信号的时频特性,通过将复杂的时间信号转换到频率域中,使很多在时域中模糊不清的问题,在频域中一目了然。在早期的信号处理领域,傅立叶变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定义信号(t)f 为在(-∞,+∞)内绝对可积的一个连续函数,则(t)f 的傅立叶变换定义如下: ()()dt e t f F t j ωω-? ∞ -∞ += (4-1) 傅立叶变换的逆变换为: ()()ωωπ ωd e F t f t j ? +∞ ∞ -= 21 (4-2) 从上面两个式子可以看出,式(4-1)通过无限的时间量来实现对单个频率

的频谱计算,该式表明()F ω这一频域过程的任一频率的值都是由整个时间域上的量所决定的。可见,式(4-1)和(4-2)只是同一能量信号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尽管傅立叶变换可以关联信号的时频特征,从而分别从时域和频域对信号进行分析,但却无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傅立叶变换在信号的局部化分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如地震信号分析、核医学图像信号分析等,研究者们往往需要了解某个局部时段上出现了哪个频率,或是某个频率出现在哪个时段上,即信号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傅立叶变换对于此类分析无能为力。 因此需要一种如下的数学工具:可以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结合起来构成信号的时频谱,描述和分析其时频联合特征,这就是所谓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即时频分析法。1964年,Gabor 等人在傅立叶变换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时间局部化“窗函数”g(t),改进了傅立叶变换的不足,形成窗口化傅立叶变换,又称“Gabor 变换”。 定义“窗函数”(t)g 在有限的区间外恒等于零或很快地趋于零,用函数(t )g -τ乘以(t)f ,其效果等同于在t =τ附近打开一个窗口,即: ()()()dt e t g t f G t j f ωττω-+∞ ∞--=?, (4-3) 式(4-3)即为函数f(t)关于g(t)的Gabor 变换。由定义可知,信号(t)f 的Gabor 变换可以反映该信号在t =τ附近的频谱特性。其逆变换公式为: ()()()ττωτωπ ωd G t g e d t f f t j ,21 ? ?+∞ ∞ --- = (4-4) 可见()τω,f G 的确包含了信号(t)f 的全部信息,且Gabor 窗口位置可以随着 τ的变化而平移,符合信号时频局部化分析的要求。 虽然Gabor 变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傅立叶变换缺乏时频局部分析能力的不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一、小波分析 1910年,Haar提出了L2(R)中第一个小波规范正交基,即Haar正交基。 (1)操作过程:Haar正交基是以一个简单的二值函数作为母小波经平移和伸缩而形成的。 (2)优点:Haar小波变换具有最优的时(空)域分辨率。 (3)缺点:Haar小波基是非连续函数,因而Haar小波变换的频域分辨率非常差。 1936年,Littlewood和Paley对傅立叶级数建立了二进制频率分量分组理论,(即L-P理论:按二进制频率成分分组,其傅立叶变换的相位并不影响函数的大小和形状),这是多尺度分析思想的最早起源。 1952年~1962年,Calderon等人将L-P理论推广到高维,建立了奇异积分算子理论。 1965年,Calderon发现了著名的再生公式,给出了抛物型空间上H1的原子分解。 1974年,Coifman实现了对一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原子分解。 1976年,Peetre在用L-P理论对Besov空间进行统一描述的同时,给出了Besov空间的一组基。1981年,Stromberg引入了Sobolev空间H p的正交基,对Haar正交基进行了改造,证明了小波函数的存在性。 1981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Morlet提出了小波的正式概念。 1985年,法国数学家Meyer提出了连续小波的容许性条件及其重构公式。 1986年,Meyer在证明不可能存在同时在时频域都具有一定正则性(即光滑性)的正交小波基时,意外发现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性函数以构造L2(R)的规范正交基(即Meyer基),从而证明了正交小波系的存在。 1984年~1988年,Meyer、Battle和Lemarie分别给出了具有快速衰减特性的小波基函数:Meyer小波、Battle-Lemarie样条小波。 1987年,Mallat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多尺度分析思想引入到小波分析中,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统一了在此前的所有具体正交小波的构造,给出了构造正交小波基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快速小波变换(即Mallat算法)。它标志着第一代小波的开始? (1)操作过程:先滤波,再进行抽二采样。 (2)优点:Mallat算法在小波分析中的地位相当于FFT在经典傅立叶分析中的地位。它是小波分析从纯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3)缺点: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直接在时(空)域中设计滤波器比较困难,并且计算量大。 1988年,Daubechies基于多项式方式构造出具有有限支集的光滑正交小波基(即Daubechies基)。 Chui和中国学者王建忠基于样条函数构造出单正交小波函数,并提出了具有最优局部化性能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的一般性构造方法。1988年,Daubechies在美国NSF/CBMS主办的小波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10次演讲,引起了广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的重视,将小波理论发展与实际应用推向了一个高潮。 1992年,Daubechies对这些演讲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扩展形成了小波领域的经典著作——小波十讲《Ten Lectures on Wavelet》。 1992年3月,国际权威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专门出版了“小波分析及其应用”专刊,全面介绍了此前的小波分析理论和应用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从此小波分析开始进入了全面应用阶段。 1992年,Kovacevic和Vetterli提出了双正交小波的概念。 1992年,Cohen、Daubechies和Feauveau构造出具有对称性、紧支撑、消失矩、正则性等性质的双正交小波。 (1)操作过程:利用两组互为对偶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实现函数的分解与重构。 (2)优点:具有正交小波无法同时满足的对称性、紧支撑、消失矩、正则性等性质。

小波变换的几个典型应用

第六章小波变换的几个典型应用 6.1 小波变换与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作为信号处理的一种手段,逐渐被越来越多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和应用,并在许多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小波变换取得了质的飞跃,在信号处理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小波变换可以用于电力负载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用于语音信号的分析、变换和综合,还可以检测噪声中的未知瞬态信号。本部分将举例说明。 6.1.1 小波变换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例6-1] 以含躁的三角波与正弦波的组合信号为例具体说如何利用小波分析来分析信号。已知信号的表达式为 应用db5小波对该信号进行7层分解。xiaobo0601.m 图6-1含躁的三角波与正弦波混合信号波形 分析: (1)在图6-2中,逼近信号a7是一个三角波。 (2)在图6-3中细节信号d1和d2是与噪声相关的,而d3(特别是d4)与正弦信号相关。 图6-2 小波分解后各层逼近信号 图6-3 小波分解后各层细节信号 6.1.2 小波变换在信号降躁和压缩中的应用 一、信号降躁 1.工程中,有用信号一般是一些比较平稳的信号,噪声通常表现为高频信号。2.消躁处理的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小波分解,由于噪声信号多包含在具有较高频率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利用门限、阈值等形式对分解所得的小波系数进行处理,然后对信号进行小波重构即可达到对信号的消躁目的。 小波分析进行消躁处理的3种方法: (1)默认阈值消躁处理。该方法利用ddencmp生成信号的默认阈值,然后利用wdencmp函数进行消躁处理。 (2)给定阈值消躁处理。在实际的消躁处理过程中,阈值往往可通过经验公式获得,且这种阈值比默认阈值的可信度高。在进行阈值量化处理时可利用函数wthresh。 (3)强制消躁处理。该方法时将小波分解结构中的高频系数全部置为0,即滤掉所有高频部分,然后对信号进行小波重构。方法简单,消躁后信号比较平滑,但易丢失信号中的有用成分。 小波阈值去噪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小波去噪方法之一。 3.信号降噪的准则: 1.光滑性:在大部分情况下,降噪后的信号应该至少和原信号具有同等的光滑性。

小波变换的发展简史

从时频分析方法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比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述了小波变换的 发展历史。 小波变换的概念是由法国从事石油信号处理的工程师J.Morlet 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通过物理的直观和信号处理的实际需要经验的建立了反演公式,当时未能得到数学家的认可。幸运的是,1986年著名数学家Y.Meyer 偶然构造出一个真正的小波基,并与S.Mallat 合作建立了构造小波基的同一方法枣多尺度分析之后,小波分析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与Fourier 变换、窗口Fourier 变换相比,它是一个时间和频率的局域变换,因而能有效的从信号中提取信息,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功能对函数或信号进行多尺度细化分析,解决了Fourier 变换不能解决的许多困难问题,从而小波变化被誉为“数学显微镜”,它是调和分析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势必取代傅立叶分析的位置。 1.小波分析的3个特点: ? 小波变换,既具有频率分析的性质,又能表示发生的时间。 有利于分析确定时间发生的现象。(傅里叶变换只具有频率分析的性质) ? 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度的变换,有利于各分辨度不同特征的提取(图象压缩,边缘抽取,噪声过滤等) ? 小波变换比快速Fourier 变换还要快一个数量级。信号长度为M 时, Fourier 变换(左)和小波变换(右)计算复杂性分别如下公式: M O M M O w f ==, log 2 小波基表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 4.信号的时频分析: ? 信号时频分析的重要性: -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信号的两个最重要的物理量。 -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 信号时频分析的主要方法: t d e (t)f )(F -t j -?+∞∞=ωω 傅里叶变换 (Fourier )基 小波基 时间采样基

小波基选择及小波发展

问题:小波基如何选择?最近几年小波基有何发展? 解答: 1.小波函数特性: 由于小波变换是将原始图像与小波基函数以及尺度函数进行内积运算,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目的就是希望经小波分解后得到的三个方向的细节分量具有高度的局部相关性,而整体相关性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因此对于同一幅图像,选择不同的小波基进行分解所得到的数据压缩效果是不同的。本文即是对小波函数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小波基对图像压缩编码的影响。 小波变换以其优异的时域和频域局部化能力、方向选择能力和与人眼视觉特性相符的多分辨率分析能力, 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小波变换用于图像压缩时, 并非所有的小波基都适合图像分解, 小波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算法的编码能力、变换的复杂性和重构图像的质量, 因此小波基的选择是图像压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图像压缩来说理想的小波基应该具有下列性质: (1) 正交性 用正交小波基由多尺度分解得到的各子带数据分别落在相互正交的L2(R2)的子空间中,使各子带数据相关性减小。但是能准确重建的、正交的、线性相位、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组是不存在的,此时一般放宽正交性条件为双正交。 (2) 紧支性与衰减性 称小波Ψ(t)是紧支的,如果它有紧支集;称小波Ψ(t)是急衰或急降的,如果当时t→∞时,它快速衰减或具有指数规律衰减。紧支性与衰减性是小波的重要性质,紧支宽度越窄或衰减越快,小波的局部化特性越好;紧支小波不需做人为的截断,应用精度很高,但是一个函数不可能在时域和频域都是紧支的,最多有一个是紧支的,另一个是急衰的。一般希望小波基能够在时域上具有紧支性。 (3) 对称性 对称或反对称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构造紧支的正则小波基,而且具有线性相位。Daubechies已经证明,除了Haar 小波基,不存在对称的紧支正交小波基。而对于双正交小波基,可以合成具有对称或反对称的紧支撑小波基。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说课材料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本篇是这段时间学习小波变换的一个收尾,了解一下常见的小波函数,混个脸熟,知道一下常见的几个术语,有个印象即可,这里就当是先作一个备忘录,以后若有需要再深入研究。 一、小波基选择标准 小波变换不同于傅里叶变换,根据小波母函数的不同,小波变换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现实中到底选择使用哪一种小波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1、支撑长度 小波函数Ψ(t)、Ψ(ω)、尺度函数φ(t)和φ(ω)的支撑区间,是当时间或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Ψ(t)、Ψ(ω)、φ(t)和φ(ω)从一个有限值收敛到0的长度。支撑长度越长,一般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且产生更多高幅值的小波系数。大部分应用选择支撑长度为5~9之间的小波,因为支撑长度太长会产生边界问题,支撑长度太短消失矩太低,不利于信号能量的集中。 这里常常见到“紧支撑”的概念,通俗来讲,对于函数f(x),如果自变量x在0附近的取值范围内,f(x)能取到值;而在此之外,f(x)取值为0,那么这个函数f(x)就是紧支撑函数,而这个0附近的取值范围就叫做紧支撑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除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外,函数为零,即函数有速降性”。 2、对称性 具有对称性的小波,在图像处理中可以很有效地避免相位畸变,因为该小波对应的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的特点。 3、消失矩 在实际中,对基本小波往往不仅要求满足容许条件,对还要施加所谓的消失矩(Vanishing Moments)条件,使尽量多的小波系数为零或者产生尽量少的非零小波系数,这样有利于数据压缩和消除噪声。消失矩越大,就使更多的小波系数为零。但在一般情况下,消失矩越高,支撑长度也越长。所以在支撑长度和消失矩上,我们必须要折衷处理。

【免费下载】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科技文献检索作业 卷 试 料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测控技术1103 雷创新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1.小波分析的概念和特点 1.1小波理论的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和兴起的小波分析(wavelctanalysis)是20世纪 数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杰出成果之一。小波分析理论作为数学界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应用到了各种领域的研究当中,推动了小波分析在各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汲取了现代分析学中诸如样条分析、傅立叶分析、数值分析和泛函分析等众数学多分支的精华部分,替代了工程界中一直应用的傅立叶变换,它是一种纯频域分析方法,不能在时频同时具有局部化特性。而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思想,犹如一台变焦照相机,可以由粗及精逐步观察信号,在局部时频分析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有“数学显微镜”的美称。它能自动随着频率增加而调节成窄的“时窗”和宽的“频窗”,又随着频率降低而调节成宽的“时窗”和窄的“频窗”以适应实际分析需要。另外,小波变换在经过适当离散后可以够成标准正交基或正交系,这些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波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和现代数字信号处埋方法在科学技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数学家看来,基于小波变换的小波分析技术是当今数值分析、泛函分析、调和分析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最完美的结晶,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的数学分支。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模糊识别、语音识别、流体力学、量子物理、地震勘测、电磁学、CT成像、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等领域,它被认为是近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然而,小波分析虽然在众多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专家预言小波分析理论的真正高潮并没有到来。首先,小波分析尚需进一步完善,除一维小波分析理论比较成熟以外,向量小波和多维小波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其次,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实现的效果是有差别性的这一问题,对最优小波基函数的选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今后数年中,小波理论将成为科技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又一锐利数学工具,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及各个领域工程应用的新发展。 小波分析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法国地质物理学家 J.Morlet提出的,并通过物理直观和信号处理的实际经验建立了反

研究生《小波理论及应用》复习题

2005年研究生《小波理论及应用》复习题 1. 利用正交小波基建立的采样定理适合于:紧支集且有奇性(函数本身或其导数不连续)的函数(频谱无限的函数)。Shannon 采样定理适合于频谱有限的信号。 2. 信号的突变点在小波变换域常对于小波变换系数模极值点或过零点。并且信号奇异性大小同小波变换的极值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相对立。只有在适当尺度下各突变点引起的小波变化才能避免交迭干扰,可以用于信号的去噪、奇异性检测、图象也缘提取、数据压缩等。 3. 信号在一点的李氏指数表征了该点的奇异性大小,α越大,该点的光滑性越小,α越小,该点的奇异性越大。光滑点(可导)时,它的1≥α;如果是脉冲函数,1-=α;白噪声时0≤α。 4. 做出三级尺度下正交小波包变换的二进数图,小波包分解过程?说明小波基与小波包基的区别? 5. 最优小波包基的概念:给定一个序列的代价函数,然后在小波包基中寻找使代价函数最小的基――最优基。 6. 双通道多采样率滤波器组的传递函数为: ()()()()()()()()()()()()()z X z G z G z H z H z X z G z G z H z H z Y z Y z Y -??????-++??????+=+=∧∧∧∧212121请根据此式给出理想重建条件: 为了消除映象()z X -引起的混迭:()()()()0=-+-∧ ∧z G z G z H z H

为了使()z Y 成为()z X 的延迟,要求:()()()()k CZ z G z G z H z H -∧∧=+ (C,K 为任一常数) 7. 正交镜像对称滤波器()()n h n g ,的()jw e G 与()jw e H 以2π=w 为轴左右对称。如果知道QMF 的()n h ,能否确定()()()n h n g n g ∧ ∧,,? ()()()n h n g n 1-= ,()()()n g n h n 1--=∧ , ()()()n h n g n 1-=∧ 8. 试列出几种常用的连续的小波基函数 Morlet 小波,Marr 小波,Difference of Gaussian (DOG ),紧支集样条小波 9. 试简述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说明应用意义? 10. 从连续小波变换到离散小波变换到离散小波框架-双正交小波变换-正交变换、紧支集正交小波变换,其最大的特点是追求变换系数的信息冗余小,含有的信息量越集中。 11. 解释紧支集、双正交、正交小波、紧支集正交小波、光滑性、奇异性。 12. 已知共轭正交滤波器组(CQF )()n h 请列出()()()n g n h n g ∧ ∧,,。 ()()() ()()()()()()???????-=--=-=---=∧∧n h n N g n g n N h n h n N h n g n n 11 13. 共轭正交滤波器()()n g n h ,的()jw e G 与()jw e H 的关系与QMF 情况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 的小波基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波的几个术语及常见的小波基介绍 本篇是这段时间学习小波变换的一个收尾,了解一下常见的小波函数,混个脸熟,知道一下常见的几个术语,有个印象即可,这里就当是先作一个备忘录,以后若有需要再深入研究。 一、小波基选择标准 小波变换不同于傅里叶变换,根据小波母函数的不同,小波变换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现实中到底选择使用哪一种小波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1、支撑长度 小波函数Ψ(t)、Ψ(ω)、尺度函数φ(t)和φ(ω)的支撑区间,是当时间或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Ψ(t)、Ψ(ω)、φ(t)和φ(ω)从一个有限值收敛到0的长度。支撑长度越长,一般需要耗费更多的计算时间,且产生更多高幅值的小波系数。大部分应用选择支撑长度为5~9之间的小波,因为支撑长度太长会产生边界问题,支撑长度太短消失矩太低,不利于信号能量的集中。 这里常常见到“紧支撑”的概念,通俗来讲,对于函数f(x),如果自变量x在0附近的取值范围内,f(x)能取到值;而在此之外,f(x)取值为0,那么这个函数f(x)就是紧支撑函数,而这个0附近的取值范围就叫做紧支撑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除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外,函数为零,即函数有速降性”。 2、对称性 具有对称性的小波,在图像处理中可以很有效地避免相位畸变,因为该小波对应的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的特点。 3、消失矩 在实际中,对基本小波往往不仅要求满足容许条件,对还要施加所谓的消失矩(Vanishing Moments)条件,使尽量多的小波系数为零或者产生尽量少的非零小波系数,这样有利于数据压缩和消除噪声。消失矩越大,就使更多的小波系数为零。但在一般情况下,消失矩越高,支撑长度也越长。所以在支撑长度和消失矩上,我们必须要折衷处理。

五种常见小波基函数及其matlab实现

与标准的傅里叶变换相比,小波分析中使用到的小波函数具有不唯一性,即小波函数 具有多样性。小波分析在工程应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最优小波基的选择问题,因为用不同的小波基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信号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来判定小波基的好坏,由此决定小波基。常用小波基有Haar 小波、Daubechies(dbN)小波、Mexican Hat(mexh)小波、Morlet 小波、Meyer 小波等。 Haar 小波 Haar 函数是小波分析中最早用到的一个具有紧支撑的正交小波函数,也是最简单的一个小波函数,它是支撑域在[0,1]∈t 范围内的单个矩形波。Haar 函数 的定义如下: 1 021121(t)-1 t t ≤≤≤≤ψ=?????其他 Haar 小波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所以作为基本小波性能不是特别好。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 1. 计算简单。 2. (t)ψ不但与j (t)[j z]2ψ∈正交,而且与自己的整数位移正交,因此, 在2j a =的多分辨率系统中,Haar 小波构成一组最简单的正交归一的 小波族。 ()t ψ的傅里叶变换是: 2/24=sin ()j e a ψ-ΩΩ ΩΩ()j Haar 小波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Daubechies(dbN)小波 Daubechies 小波是世界著名的小波分析学者Inrid ·Daubechies 构造的小波函数,简写为dbN ,N 是小波的阶数。小波(t)ψ和尺度函数(t)φ中的支撑 区为12-N ,(t)ψ的消失矩为N 。除1=N (Harr 小波)外,dbN 不具有

Marr小波基函数不同值下的波形

1.题目:完成Marr小波基函数不同值下的波形图。程序:syms f f1 f2 f3 f4 f5 b f =2^(1/2)*(1-4*b^2)*exp(-2*b^2) subplot(3,1,1); ezplot(f) f1 = 2^(1/2)*(1-4*(b-8)^2)*exp(-2*(b-8)^2) hold on ezplot(f1,[5,10]) axis([-15 20 -1.4 1.4]) hold off f2 =(1-b^2)*exp(-1/2*b^2) subplot(3,1,2); ezplot(f2) f3 =(1-(b-8)^2)*exp(-1/2*(b-8)^2) hold on ezplot(f3,[4,12]) axis([-15 20 -1.4 1.4]) hold off f4=1/2*2^(1/2)*(1-1/4*b^2)*exp(-1/8*b^2) subplot(3,1,3) ezplot(f4) f5=1/2*2^(1/2)*(1-1/4*(b-8)^2)*exp(-1/8*(b-8)^2) hold on subplot(3,1,3); ezplot(f5,[0,16]) axis([-15 20 -1 1])

Marr小波基函数图像图像如下: 21/2 (1-4 (b-8)2) exp(-2 (b-8)2) b (1-(b-8)2) exp(-1/2 (b-8)2) -15-10-505101520 b 1/2 21/2 (1-1/4 (b-8)2) exp(-1/8 (b-8)2) b

对应的频域波形如图: 程序:syms f f1 f2 a b c f =2^(1/2)*(1-4*b^2)*exp(-2*b^2) subplot(3,1,1); F=fourier(f) ezplot(F) axis([0 10 0 2]) f1 =(1-b^2)*exp(-1/2*b^2) subplot(3,1,2); F1=fourier(f1) ezplot(F1); axis([0 10 0 2]) f2 = 1/2*2^(1/2)*(1-1/4*b^2)*exp(-1/8*b^2) subplot(3,1,3); F2=fourier(f2) ezplot(F2); axis([0 10 0 3]) 对应波形: 1/4 π1/2 w2 exp(-1/8 w2) w ) 21/2π1/2 w2 exp(-1/2 w2 Array w 8 π1/2 w2 exp(-2 w2) Array w

五种常用小波基含MATLAB实现

1.给出五种常用小波基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与标准的傅里叶变换相比,小波分析中使用到的小波函数具有不唯一性,即小波函数(t)ψ 具有多样性。小波分析在工程应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最优小波基的选择问题,因为用不同的小波基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信号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的误差来判定小波基的好坏,由此决定小波基。常用小波基有Haar 小波、Daubechies(dbN)小波、Mexican Hat(mexh)小波、Morlet 小波、Meyer 小波等5种。 (1)Haar 小波 Haar 函数是小波分析中最早用到的一个具有紧支撑的正交小波函数,也是最简答的一个小波函数,它是支撑域在[0,1]∈t 围的单个矩形波。 Haar 函数的 定义如下:其他 1212 1 001-1(t)≤≤≤≤?????=ψt t Haar 小波在时域上是不连续的,所以作为基本小波性能不是特别好。但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如: 计算简单; (t)ψ不但与t)2(j ψz][j ∈正交,而且与自己的整数位移正交。 因此,在2j a =的多分辨率系统中Haar 小波构成一组最简单的正交归一的小波 族。 ()t ψ的傅里叶变换是: 2/24=sin ()j e a ψ-ΩΩ ΩΩ()j

Haar 小波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图 -1.5 -1 -0.5 0.5 1 1.5 t haar 时域 x 10 5 1 2 3 4 5 6 75 f haar 频域 i=20; wav = 'haar'; [phi,g1,xval] = wavefun(wav,i); subplot(1,2,1); plot(xval,g1,'-r','LineWidth',1.5); xlabel('t') title('haar 时域'); g2=fft(g1); g3=abs(g2); subplot(1,2,2);plot(g3); xlabel('f') title('haar 频域')

机械振动发展史

公元前1000多年,中国商代铜铙已有十二音律中的九律,并有五度谐和音程的概念。在战国时期,《庄子·徐无鬼》中就记载了同频率共振现象。人们对与振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工作,他通过试验观测得到弦线振动发出的声音与弦线的长度、直径和力的关系。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经过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于 1 5 8 2年得到了单摆等时性定律。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c.Huygens)于1 6 7 3年著《关于钟摆的运动》,提出单摆大幅度摆动时并不具有等时性这一非线性现象,并研究了一种周期与振幅无关的等时摆。法国自然哲学家和科学家梅森(M.Mersenne)于1623年建立了弦振动的频率公式,梅森还比伽利略早一年发现单摆频率与摆长平方成反比的关系。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 Hooke)于1 6 7 8年发表的弹性定律和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I. Newton)于1 6 8 7年发表的运动定律为振动力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在下面对振动发展史的简述中,主要是针对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以及振动信号采集和处理这三个方面进行的。而关于线性振动和非线性振动发展史的简介中,又分为理论研究和近似分析方法两个方面。 . .

线性振动理论在1 8世纪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瑞士数学家、力学家欧拉(L. Euler)于1728年建立并求解了单摆在有阻尼介质中运动的微分方程;1 7 3 9年研究了无阻尼简谐受迫振动,并从理论上解释了共振现象;1 7 4 7年对九个等质量质点由等刚度弹簧连接的系统列出微分方程组并求出精确解,从而发现线性系统的振动是各阶简谐振动的叠加。法国数学家、力学家拉格朗日(J.L.Lagrange)于1 7 6 2年建立了离散系统振动的一般理论。最早被研究的连续系统是弦线,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哲学家达朗伯(J. le R.d,Alembert)于1 7 4 6年发表的《弦振系统是弦线,法国数学家、力学家、哲学家达朗伯(J.1e R.d,Alem bert)于1 7 4 6年发表的《弦振动研究》将他发展的偏微分方程用于弦振动研究,得到了弦的波动方程并求出行波解。瑞士数 学家约翰第一·伯努利(J.Bernoulli)于1 7 2 8年对弦的振动进行了研究,认为弦的基本振型是正弦型的,但还不知道高阶振型的性质。与约翰第一·伯努利为同一家族的瑞士数学家、力学家丹尼尔第一·伯努利(D.I.Bernoulli)于1 7 3 5年得到了悬臂梁的振动方程,1 7 4 2年提出了弹性振动理论中的叠加原理,并用具体的振动实验进行验证。 . .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word版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作业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电研111 梁帅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1.小波分析的概念和特点 1.1小波理论的发展概况 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和兴起的小波分析(wavelctanalysis)是20世纪数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杰出成果之一。小波分析理论作为数学界中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应用到了各种领域的研究当中,推动了小波分析在各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汲取了现代分析学中诸如样条分析、傅立叶分析、数值分析和泛函分析等众数学多分支的精华部分,替代了工程界中一直应用的傅立叶变换,它是一种纯频域分析方法,不能在时频同时具有局部化特性。而小波分析中的多尺度分析思想,犹如一台变焦照相机,可以由粗及精逐步观察信号,在局部时频分析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有“数学显微镜”的美称。它能自动随着频率增加而调节成窄的“时窗”和宽的“频窗”,又随着频率降低而调节成宽的“时窗”和窄的“频窗”以适应实际分析需要。另外,小波变换在经过适当离散后可以够成标准正交基或正交系,这些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波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和现代数字信号处埋方法在科学技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数学家看来,基于小波变换的小波分析技术是当今数值分析、泛函分析、调和分析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最完美的结晶,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的数学分支。在工程领域,特别是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模糊识别、语音识别、流体力学、量子物理、地震勘测、电磁学、CT成像、机械故障诊断与监控等领域,它被认为是近年来在工具及方法上的重大突破。然而,小波分析虽然在众多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专家预言小波分析理论的真正高潮并没有到来。首先,小波分析尚需进一步完善,除一维小波分析理论比较成熟以外,向量小波和多维小波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其次,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实现的效果是有差别性的这一问题,对最优小波基函数的选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今后数年中,小波理论将成为科技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又一锐利数学工具,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及各个领域工程应用的新发展。 小波分析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法国地质物理学家J.Morlet提出的,并通过物理直观和信号处理的实际经验建立了反演公示,但当时该理论未能得到数学家的认可。1986年法国数学家YMcyer偶尔构造出一个真正的小波基,并与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

[转载]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 已有 1441 次阅读2010-6-13 13:07|个人分类:学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时频分析,发展 傅立叶分析的发展历程 1807年,法国学者Fourier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一系列正弦波来表示,开创了傅立叶分析。 (1)操作过程:从数学角度而言,对一个函数进行傅立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FT)。从信号处理的角度而言,对任意信号f(t) 的频谱F(ω)进行分析。 (2)优点:能够准确刻画平稳信号在整个时(空)域的频率性质。 (3)缺点:不能反映非平稳信号在局部区域的频域特征及其对应关系,即FT 在时域没有任何分辨率,无法确定信号奇异性的位置。 1946年,Gabor提出了短时傅立叶变换(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 (1)操作过程:对信号进行加窗,再对加窗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从而得到信号在局部区域的频谱。 (2)优点:能够分析信号局部频域特征。 (3)缺点:由于STFT中时间窗的宽度与频率无关,它仍然是一种恒分辨率分析。 1948年,Ville提出了维格纳-威尔分布(Wigner-Ville Distribution,WVD),并引入时频信号分析。 (1)操作过程:信号中心协方差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2)优点:具有对称性、时移不变性、真边缘性、平均瞬时频率等优良性质,WVD的时频分辨率比STFT的分辨率高。 (3)缺点:存在交叉干扰项(Cross-Term Interference,CTI),这是二次型时频分布的固有结果,大量的CTI会淹没或严重干扰信号的自项,模糊信号的原始特征。 小波分析的发展历程 一、小波分析 1910年,Haar提出了L2(R)中第一个小波规范正交基,即Haar正交基。 (1)操作过程:Haar正交基是以一个简单的二值函数作为母小波经平移和伸缩而形成的。 (2)优点:Haar小波变换具有最优的时(空)域分辨率。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_李世雄

现代数学讲座 小波变换及其应用 李世雄 (安徽大学数学系 合肥 230039)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在各种领域中都会涉及各种信号(语音,音乐,图像,金融数据,……)的分析、加工、识别、传输和存储等问题。长期以来,傅里叶变换一直是处理这方面问题最重要的工具,并且已经发展了一套内容非常丰富并在许多实际问题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用傅里叶变换分析处理信号的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弱点,傅里叶变换提供了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详细特征,但却把时间域上的特征完全丢失了。小波变换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数学分支,它是傅里叶变换的发展与扩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傅里叶变换的弱点与局限性。本文从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角度来介绍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使具有微积分基础的读者通过本文能对这一新的数学分支有一初步了解。小波变换在函数论、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1][4]。 (一)从傅里叶变换谈起 数学中经常用变换这一技巧将问题由繁难化为简易,初等数学中用对数将较繁难的乘除法化为简易的加减法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傅里叶变换(简称FT )则是利用积分将一个函数f (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