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参数统计实验报告南邮

非参数统计实验报告南邮

非参数统计实验报告南邮
非参数统计实验报告南邮

实验报告

(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非参数统计

实验名称1、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2、中心位置的检验问题

3、多样本问题和区组设计问题的比较

4、相关分析

实验时间2012年 10月15-22日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学院(系)通达学院专业统计学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某航空公司为了解旅客对公司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对50名旅客作调查,要求他们写出对乘机服务、机上服务和到达机场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评分从0到100.分数越大,满意程度越高。下表是收集到得数据。

50名旅客对乘机服务、机上服务和到达机场服务的满意程度的评分

1、对50名旅客关于乘机服务的满意程度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

2、对50名旅客关于机上服务的满意程度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

3、对50名旅客关于到达机场服务的满意程度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

析;

4、对50名旅客关于这三个方面服务的满意程度数据作一个综合比较

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实验步骤

1、乘机服务

1)、直方图

2)、箱线图

3)、数值分析

2、机上服务

1)、直方图

机上服务满意程度评分直方图

14

12

10

8

6

4

2

25-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 2)、箱线图

C1 的箱线图90

80

70

60

1

C

50

40

30

20

3)、数值分析

3、到达机场服务

1)、直方图

SQL语言的应用 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与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茅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2年9月2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 右键 新建SQL Server注册 下一步 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 下一步 选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中“在 现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然后点击下一步 完 成 关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10001927db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点击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10001927db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要求:需为每张表建立主键,其他完整性约束可自己添加。

数学实验答案-1

1.(1) [1 2 3 4;0 2 -1 1;1 -1 2 5;]+(1/2).*([2 1 4 10;0 -1 2 0;0 2 3 -2]) 2. A=[3 0 1;-1 2 1;3 4 2],B=[1 0 2;-1 1 1;2 1 1] X=(B+2*A)/2 3. A=[-4 -2 0 2 4;-3 -1 1 3 5] abs(A)>3 % 4. A=[-2 3 2 4;1 -2 3 2;3 2 3 4;0 4 -2 5] det(A),eig(A),rank(A),inv(A) 求计算机高手用matlab解决。 >> A=[-2,3,2,4;1,-2,3,2;3,2,3,4;0,4,-2,5] 求|A| >> abs(A) ans = ( 2 3 2 4 1 2 3 2 3 2 3 4 0 4 2 5 求r(A) >> rank(A) ans =

4 求A-1 《 >> A-1 ans = -3 2 1 3 0 -3 2 1 2 1 2 3 -1 3 -3 4 求特征值、特征向量 >> [V,D]=eig(A) %返回矩阵A的特征值矩阵D 与特征向量矩阵V , V = - + + - - + - + - + - + D = { + 0 0 0 0 - 0 0 0 0 + 0 0 0 0 - 将A的第2行与第3列联成一行赋给b >> b=[A(2,:),A(:,3)'] b = 《 1 - 2 3 2 2 3 3 -2

1. a=round(unifrnd(1,100)) i=7; while i>=0 i=i-1; b=input('请输入一个介于0到100的数字:'); if b==a ¥ disp('You won!'); break; else if b>a disp('High'); else if b

mathematica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1:作出各种标准二次曲面的图形 ParametricPlot3D Sin u Sin v,Sin u Cos v,Cos u ,u,0,Pi ,v,0,2Pi,P Graphics3D ParametricPlot3D u Sin v,u Cos v,u^2,u,0,2,v,0,2Pi,PlotPoints30

Graphics3D ParametricPlot3D u,v,u^2v^2,u,2,2,v,2,2,PlotPoints30 Graphics3D ParametricPlot3D Sec u Sin v,Sec u Cos v,Tan u,u,Pi4,Pi4,v,0,2

Graphics3D t1ParametricPlot3D u^21Sin v,u^21Cos v,u,u,1,5,v,0,2Pi t2ParametricPlot3D u^21Sin v,u^21Cos v,u,u,5,1,v,0,2 show t1,t2 Graphics3D

Graphics3D show Graphics3D,Graphics3D ParametricPlot3D u Cos v,u Sin v,u,u,6,6,v,0,2Pi,PlotPoints60 Graphics3D 2:作出曲面所围的图形 t1ParametricPlot3D Sin u Sin v,Sin u Cos v,Cos u, u,Pi2,pi2,v,0,2Pi,PlotPoints60 t2ParametricPlot3D0.5Cos u12,0.5Sin u, u,0,2Pi,v,0,2Pi,PlotPoints60 t3Plot3D0,PlotPoints60 show t1,t2,t3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学号11003829 学生姓名____林钢_____ 指导教师胥备

SQL语言的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SQL语言的应用 指导教师:胥备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4*2 实验时间:2014年3月18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练习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产品,熟练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 掌握SQL语言中常用的语句:用DDL创建基本表;用DML插入、修改、删除数据;用QL查询数据等。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硬件:个人计算机; 软件:MS SQL SERVER环境。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用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操作步骤:1、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右键→新建SQL Server注册→下一步→在左侧的“可用的服务器”栏选中或输入CC-PC→点击中间 的添加将CC-PC添加到右侧的“添加的服务器”栏→下一步→选 中“登录时使用Windows身份认证”→点击下一步→选中“在现 有SQL Server组中添加SQL Server”→点击下一步→完成→关 闭。 2、单击左侧的SQL Server组下面可用的已注册子组里面的数据库→ 右键→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M11003829 2.用查询分析器在上一步创建的数据库中完成以下功能 1)进入查询分析器并选择操作的数据库 操作步骤:1、开始→程序→MS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设置:确认SQL Server(s)为CC-PC 选择Windows身份认证 确定 2、在工具栏的下拉链表种选择名为M11003829的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学生、课程和选课,写出DDL语句 建立学生表、插入数据。 学生 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S1 WANG 20 M S2 LIU 19 F S3 CHEN 22 M S4 WU 19 M S5 LI 21 F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VARCHAR(7) NOT NULL, SNAME VARCHAR(10)NOT NULL, AGE INT NOT NULL, SEX VARCHAR(7), Primary Key(SNO), ); use M11003829;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1' ,'WANG', '20',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2', 'LIU','19',' F');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3', 'CHEN' ,'22',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4', 'WU', '19', 'M');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S5', 'LI', '21', 'F'); 建立课程表、插入数据。

MATLAB实验练习题(计算机)-南邮-MATLAB-数学实验大作业答案

“”练习题 要求:抄题、写出操作命令、运行结果,并根据要求,贴上运行图。 1、求230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要求贴图) >> ('(x)-3*x^2',0) = -2*(-1/6*3^(1/2)) -2*(-11/6*3^(1/2)) -2*(1/6*3^(1/2)) 3、求解下列各题: 1)30 sin lim x x x x ->- >> x;

>> (((x))^3) = 1/6 2) (10)cos ,x y e x y =求 >> x; >> ((x)*(x),10) = (-32)*(x)*(x) 3)2 1/2 0(17x e dx ?精确到位有效数字) >> x; >> ((((x^2),0,1/2)),17) =

0.54498710418362222 4)4 2 254x dx x +? >> x; >> (x^4/(25^2)) = 125*(5) - 25*x + x^3/3 5)求由参数方程arctan x y t ??=? =??dy dx 与二阶导 数22 d y dx 。 >> t; >> ((1^2))(t); >> ()() = 1

6)设函数(x)由方程e所确定,求y′(x)。>> x y; *(y)(1); >> ()() = (x + (y)) 7) sin2 x e xdx +∞- ? >> x; >> ()*(2*x); >> (y,0) = 2/5

8) 08x =展开(最高次幂为) >> x (1); taylor(f,0,9) = - (429*x^8)/32768 + (33*x^7)/2048 - (21*x^6)/1024 + (7*x^5)/256 - (5*x^4)/128 + x^3/16 - x^2/8 + 2 + 1 9) 1sin (3)(2)x y e y =求 >> x y; >> ((1)); >> ((y,3),2) =

【VIP专享】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题 目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 评分内容评分标准总分评分 平时成绩10%认真对待课程设计,遵守实验室规定,上机不迟到早退,不 做和设计无关的事。 10数据设计是否完整、合理10流程设计是否全面、深入10 设计内容 30% 界面设计是否美观易用10 文档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清晰10 文档写作 20%文档格式是否符合要求10运行效果20 系统运行 40%现场问题的回答20 总评分 其他问题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翟丹妮日期2015.6.10

……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问题描述 1.场景介绍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2.存在的问题 数据录入方式的问题,查询问题,sql语言的编写 3.解决方式 你的系统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使用ACCESS数据库来处理 二.系统分析 1.用户分析 教师、学生 2.流程分析 设计学生数据结构,输入信息,排版建立窗体搜索 3.数据分析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1)构建一个教学管理关系数据库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班级代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教师代号) 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考试时间) 教师(教师代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4.功能分析 针对各类用户,你的系统打算分别提供哪些功能 学生成绩的录入,搜索,排名等

数学实验4答案

第四次练习题 1、 编程找出 5,1000+=≤b c c 的所有勾股数,并问:能否利用通项表示 },,{c b a ? >> for b=1: 995 a=sqrt((b+5)^2-b^2); if(a==floor(a)) fprintf('a=%i,b=%i,c=%i\n',a,b,b+5) end end a=15,b=20,c=25 a=25,b=60,c=65 a=35,b=120,c=125 a=45,b=200,c=205 a=55,b=300,c=305 a=65,b=420,c=425 a=75,b=560,c=565 a=85,b=720,c=725 a=95,b=900,c=905 >> for c=6:1000 a=sqrt(c^2-(c-5)^2); if(a==floor(a)) fprintf('a=%i,b=%i,c=%i\n',a,c-5,c) end end a=15,b=20,c=25 a=25,b=60,c=65 a=35,b=120,c=125 a=45,b=200,c=205 a=55,b=300,c=305 a=65,b=420,c=425 a=75,b=560,c=565 a=85,b=720,c=725 a=95,b=900,c=905 {a,b,c}={100*n^2-100*n+25,10*n^2-10*n,10*n^2-10*n+5} 2、编程找出不定方程 )35000(122<-=-y Dy x 的所有正整数解。(学号为单号的取D=2, 学号为双号的取D=5) D=2(学号为单号) >> for y=1:34999 x=sqrt(2*y^2-1); if(x==floor(x)) fprintf('x=%i,y=%i\n',x,y) end

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 __学号____姓名_ 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222,1及x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 {v,vmin,vmax},选项] (1) (2)

四、程序运行结果 (1)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 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xy z =,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1=-+y x 。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3) 观察二次曲面族kxy y x z ++=22的图形。特别注意确定k 的这样一些值,当k 经过这些值时,曲面从一种类型变成了另一种类型。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 学会利用Mathematica 软件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线图形的特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南邮MATLAB数学实验答案(全)

第一次练习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本命令和操作,会作二维、三维几何图形,能够用Matlab 软件解决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补充命令 vpa(x,n) 显示x 的n 位有效数字,教材102页 fplot(‘f(x)’,[a,b]) 函数作图命令,画出f(x)在区间[a,b]上的图形 在下面的题目中m 为你的学号的后3位(1-9班)或4位(10班以上) 1.1 计算30sin lim x mx mx x →-与3 sin lim x mx mx x →∞- syms x limit((902*x-sin(902*x))/x^3) ans = 366935404/3 limit((902*x-sin(902*x))/x^3,inf) ans = 0 1.2 cos 1000 x mx y e =,求''y syms x diff(exp(x)*cos(902*x/1000),2) ans = (46599*cos((451*x)/500)*exp(x))/250000 - (451*sin((451*x)/500)*exp(x))/250 1.3 计算 22 11 00 x y e dxdy +?? dblquad(@(x,y) exp(x.^2+y.^2),0,1,0,1) ans = 2.1394 1.4 计算4 2 2 4x dx m x +? syms x int(x^4/(902^2+4*x^2)) ans = (91733851*atan(x/451))/4 - (203401*x)/4 + x^3/12 1.5 (10)cos ,x y e mx y =求 syms x diff(exp(x)*cos(902*x),10) ans = -356485076957717053044344387763*cos(902*x)*exp(x)-3952323024277642494822005884*sin(902*x)*exp(x) 1.6 0x =的泰勒展式(最高次幂为4).

数学实验(MATLAB版韩明版)5.1,5.3,5.5,5.6部分答案

练习 B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函数的图形,通过观1、仿照本节的例子,分别画出二项分布()7.0,20 察图形,进一步理解二项分布的性质。 解:分布规律编程作图:>> x=0:1:20;y=binopdf(x,20,; >> plot(x,y,'*') 图像: y x 分布函数编程作图:>> x=0::20; >>y=binocdf(x,20, >> plot(x,y) 图像: 《

1 x 观察图像可知二项分布规律图像像一条抛物线,其分布函数图像呈阶梯状。 2、仿照本节的例子,分别画出正态分布()25,2N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图形,通过观察图形,进一步理解正态分布的性质。 解:概率密度函数编程作图:>> x=-10::10; >> y=normpdf(x,2,5); >> plot(x,y) 图像: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x y 分布函数编程作图:>> x=-10::10; >> y=normcdf(x,2,5); ~ >> plot(x,y) 图像:

01x y 观察图像可知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图像像抛物线,起分布函数图像呈递增趋势。 3、设()1,0~N X ,通过分布函数的调用计算{}11<<-X P ,{}22<<-X P , {}33<<-X P . 解:编程求解: >> x1=normcdf(1)-normcdf(-1),x2=normcdf(2)-normcdf(-2),x3=normcdf(3)-normcdf(-3) x1 = x2 = ) x3 = 即:{}6827.011=<<-X P ,{}9545.022=<<-X P ,{}9973.033=<<-X P . 4、设()7.0,20~B X ,通过分布函数的调用计算{}10=X P 与{}10> x1=binopdf(10,20,,x2=binocdf(10,20,-binopdf(10,20, x1 = x2 =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篇一: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 XX / XX 学年第二学期)? ?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一、数据库原理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 数据库表的建立与管理【二】、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库及表的建立、删除、更新等操作。 注:本次实验题目,除了特殊要求,以T-SQL为主,并将所有语句标注好题号,留存在查询界面上,方便检查。【三】、实验题目及其解答: 1、创建一名为‘test’的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st 2、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部门表“部门”,输入列:name(char,10位),ID(char,7位),manager (char,10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Solution: use test CREATE TABLE 部门 (ID CHAR(7) NOT NULL,name CHAR(10) NOT NULL,manager CHAR(10) NOT NULL) 结果: 3、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员工表,命名为 “员工”。在表中输入以下各列: name(char,10位),personID(char,7位),Sex(char,7位),birthday(datetime),deptID(char,7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CREATE TABLE 员工 (name CHAR(10) NOT NULL, personID CHAR(7) NOT NULL, sex CHAR(7) NOT NULL, birthday datetime NOT NULL, deptID CHAR(7) NOT NULL) 结果: 4、修改表的操作练习: 1)将‘部门’表中的列ID设为主键; 2)将‘员工’表中personID设为主键,并将deptID设置为外键,关联到‘部门’表上的‘ID’列; 3)在‘部门’表中,添加列quantity(char, 5); 4) 删除‘员工’表中的列‘sex’; 5)修改‘员工’表中列name为(varchar,8) ALTER TABLE 部门 ADD CONSTRAINT C1 PRIMARY KEY(ID) ALTER TABLE 员工ADD CONSTRAINT C2 PRIMARY

MTLB实验练习题计算机南邮MATLAB数学实验大作业答案

“M A T L A B ”练习题 要求:抄题、写出操作命令、运行结果,并根据要求,贴上运行图。 1、求230x e x -=的所有根。(先画图后求解)(要求贴图) >> solve('exp(x)-3*x^2',0) ans = -2*lambertw(-1/6*3^(1/2)) -2*lambertw(-1,-1/6*3^(1/2)) -2*lambertw(1/6*3^(1/2)) 2、求下列方程的根。 1) 5510x x ++= a=solve('x^5+5*x+1',0);a=vpa(a,6) a = 1.10447+1.05983*i -1.00450+1.06095*i -. -1.00450-1.06095*i

1.10447-1.05983*i 2) 1 sin0 2 x x-=至少三个根 >> fzero('x*sin(x)-1/2', 3) ans = 2.9726 >> fzero('x*sin(x)-1/2',-3) ans = -2.9726 >> fzero('x*sin(x)-1/2',0) ans = -0.7408 3)2 sin cos0 x x x -=所有根 >> fzero('sin(x)*cos(x)-x^2',0) ans = >> fzero('sin(x)*cos(x)-x^2',0.6)

0.7022 3、求解下列各题: 1)3 0sin lim x x x x ->- >> sym x; >> limit((x-sin(x))/x^3) ans = 1/6 2) (10)cos ,x y e x y =求 >> sym x; >> diff(exp(x)*cos(x),10) ans = (-32)*exp(x)*sin(x) 3)2 1/2 0(17x e dx ?精确到位有效数字) >> sym x; >> vpa((int(exp(x^2),x,0,1/2)),17)

南邮信息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三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班级 B130114 学生学号 B13011413 学生超

实验一电视节目制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使用,掌握非线性系统节目编辑流程,熟悉编辑软件的功能及应用。了解大洋资源管理器主要功能,掌握故事板文件和项目文件的创建,掌握素材的选中,素材的排序、复制、粘贴、删除、移动、导入、导出,以及素材创建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容 1、素材的导入和管理及采集 (1)练习在项目窗口中导入素材文件; (2)熟悉素材的管理; (3)熟悉素材的采集方法。 2、编辑影片 (1)练习在“时间线”窗口中添加、删除素材的方法; (2)练习在“时间线”窗口中处理素材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 打开premiere软件,新建项目“1316”。 1、制作倒计时片头 新建一个序列,在视频轨道添加五个数字的字幕,将每个数字时间设置为1秒,从5到1倒序排放。 新建字幕,设计背景。新添时钟式擦除的效果,设置时间为5秒。

2、插入图片或视频作为容 点击“文件”、“导入”,将节目素材导入Premiere软件,从项目面板中拉出节目素材,使用对齐功能紧贴在倒计时之后。 3、制作字幕

新建一个字幕。设置为滚动播放,选择开始于屏幕外,结束于屏幕外。新添文本框,输入标题“28-304”与正文部分“B130111413”、“B13011416”的文字。效果如下图。 四、实验小结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remeire软件制作视频,重点掌握了包括开头倒计时、视频图像等素材插入以及结尾字幕等基本操作;在动手制作简短视频的同时,也极激发起对于对非线性系统节目编辑的兴趣与实践能力。 实验二 TS码流离线分析 一、实验目的 在了解MPEG-2 TS码流复用原理之后,利用码流分析软件观察实际MPEG-2码流结构。 二、实验容 利用码流分析软件观察实际MPEG-2码流结构,查看码流的SI信息、PID分配使用情况、带宽使用情况及特定PID包数据。

MAAB数学实验第二版答案胡良剑

数学实验答案 Chapter 1 Page20,ex1 (5) 等于[exp(1),exp(2);exp(3),exp(4)] (7) 3=1*3, 8=2*4 (8) a为各列最小值,b为最小值所在的行号 (10) 1>=4,false, 2>=3,false, 3>=2, ture, 4>=1,ture (11) 答案表明:编址第2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4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12) 答案表明:编址第2行第1列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2行第2列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Page20, ex2 (1)a, b, c的值尽管都是1,但数据类型分别为数值,字符,逻辑,注意a与c相等,但他们不等于b (2)double(fun)输出的分别是字符a,b,s,(,x,)的ASCII码 Page20,ex3 >> r=2;p=0.5;n=12;

>> T=log(r)/n/log(1+0.01*p) Page20,ex4 >> x=-2:0.05:2;f=x.^4-2.^x; >> [fmin,min_index]=min(f) 最小值最小值点编址 >> x(min_index) ans = 0.6500 最小值点 >> [f1,x1_index]=min(abs(f)) 求近似根--绝对值最小的点f1 = 0.0328 x1_index = 24 >> x(x1_index) ans = -0.8500

>> x(x1_index)=[];f=x.^4-2.^x; 删去绝对值最小的点以求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x2_index]=min(abs(f)) 求另一近似根--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 = 0.0630 x2_index = 65 >> x(x2_index) ans = 1.2500 Page20,ex5 >> z=magic(10) z = 92 99 1 8 15 67 74 51 58 40 98 80 7 14 16 73 55 57 64 41 4 81 88 20 22 54 56 63 70 47 85 87 19 21 3 60 62 69 71 28

Matlab数学实验一2015(标准答案版)

Matlab数学实验一——matlab初体验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 熟悉MATLAB软件的用户环境; [2] 了解MATLAB软件的一般目的命令; [3] 掌握MATLAB数组操作与运算函数;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熟悉matlab的基础应用,初步应用MATLAB软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实验内容 1.认识matlab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了解matlab的数据输出方式(format) 3. MATLAB软件的数组(矩阵)操作及运算练习; 三、实验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原理→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或图形→心得体会) 完成如下题目,并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1.在commandwindow中分别输入如下值,看它们的值等于多少,并用matlab的help中查询这些缺省预定义变量的含义,用中文写出它们的意义。 ijeps inf nan pi realmaxrealmin 2.分别输入一个分数、整数、小数等,(如:a=1/9),观察显示结果,并使用format函数控制数据的显示格式,如:分别输入format short、format long、format short e、format long g、format bank、format hex等,然后再在命令窗口中输入a,显示a的值的不同形式,并理解这些格式的含义。 3.测试函数clear、clc的含义及所带参数的含义(利用matlab的help功能)。 4. 写出在命令窗口中的计算步骤和运行结果。 (1)计算 1.22 10 (ln log) 81 e ππ +- ; >>(log(pi)+log(pi)/log(10)-exp(1.2))^2/81 >>ans = 0.0348 (2) >> x=2;y=4; >> z=x^2+exp(x+y)-y*log(x)-3 z = 401.6562 (3)输入变量 13 5.3, 25 a b ?? ==?? ?? ,在工作空间中使用who,whos,并用save命令将变量存入”D:\exe0 1.mat”文件。测试clear命令,然后用load命令将保存的”D:\exe01.mat”文件载入>> a=5.3 a=

南邮 数据库报告

/ 学年第学期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实验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了解SQL Server 2005与设计数据库模型 二、实验目的:了解SQL Server 2005,熟悉如何在SQL Server 2005环境下建数据库和表,学会建数据库、表、视图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 1.打开SQLServer,建立一个新数据库。 2.建立基本表 首先,我们建立相关表结构。本实验表结构如下所示:Student (Sno, Sname, Sex,Sage,Sdept); SC (Sno, Cno, Grade); Course (Cno, Cname,Cpno,Credit); 以上数据库表的含义为: Student—学生:Sno(学号),Sname(学生姓名),Sex(性别),Sage(年龄),Sdept(系) Course—课程: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Cpon (选课人数),credits(学分) SC—成绩:Sno(学号),Cno(课程号),Grade(成绩)(1) 创建表 鼠标右键单击所要建表的数据库,“新建”→“表…”弹出如图1所示界面,在别名里输入字段名,然后选择数据类型,确定数据长度,是否允许为空。也可以填写有关列的部分属性。

图1 (2)修改表 在相应的数据库中选定要修改的名,右键单击,或选择菜单“操作”,选择“设计表”,弹出如图2所示界面,可以对表的列进行修改,增加或删除列等操作。 图2 (3)删除表 选择要删除的表,右键单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删除,踏出如图3所示的界面,选择按钮“全部除去”。 图 3

数学实验报告

多元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5.6 对28名一级和25名健将标枪运动员测试了6个影响标枪成绩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成绩)为:30米跑(x 1)投掷小球(x 2)、挺举重量(x 3)、抛实心球(x 4)、前抛铅球(x 5)和五级跳(x 6)。全部数据列于下表: 另有14名未定级的运动员也测试了同样6个项目,数据列表如下: 假定两组数据均来自于多元正态总体,且c(12)=c(21)。 (1) 对14名未定级的运动员,假定1p =2p ,试在∑ 1=∑ 2=∑ 和∑ 1 ≠ ∑ 2 的两 种情形下分别对他们归属何组作出贝叶斯判别: (2) 试按(5.2.10)和(5.2.11)两式分别对(1)的误判断概率作出估计: (3) 假设∑ 1 =∑ 2 =∑,1p =0.8,2p =0.2,试对这14名未定级的运动员的归属作 出贝叶斯判别。 6.5 下表中列出各国家和地区男子径赛记录的数据,试分别用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 均值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前先对各变量作标准化变换。 proc cluster data =tmp1.exec65 standard method =ward pseudo ; run ; 结果中首先给出了数据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面的信息,如上图所示。各列数据依次为特征值、与相邻特征值之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占总方差累计百分比。紧随特征值的两行给出的是样本均方根标准差以及样本间均方根距离。

运行结果的第二部分为聚类分析的完整过程,如上图所示。 聚类分析过程包含的内容按列划分从左到右依次为: “NCL”为类别数量,表示新类别形成后类别的总数。 “Clusters Joined”为合并的类别,指明这一步合并了哪两个类,有两列。其中OBXXX表示某一个原始样品,而CLXXX表示在某一个聚类水平上产生的类。 “FREQ”表示这次合并得到的类有多少个样品。 “SPRSQ”是半偏R2,“RSQ”是R2,“PSF”为伪F统计量,“PST2”为伪t2统计量,“Tie” 指示距离最小的候选类对是否有多对,本例全无。 确定分类个数 1)统计量(列标题为RSQ)用于评价每次合并成NCL个类时的聚类效果。越大说明NCL个类越分开,故聚类的效果好。的值总是在0和1之间,而且的值总是随着分类个数NCL的减少而变小。通过查看值的变化,可以确定n个样品分为几类最为合适。本题中,分为3个类之前(NCL>3)的并类过程中的减少是逐渐的,改变不大;当分为3类时的=0.702,而下一次合并后

南邮数学实验

第一次练习题 1.求解下列各题: 1)3 0sin lim x mx mx x ->- >> limit((1834*x-sin(1834*x))/(x^3)) ans = 3084380852/3 2)(10) cos ,1000.0 x mx y e y =求 >> diff(exp(x)*cos(1834*x/1000.0),10) ans = -4262767519435573449/9765625000000000*exp(x)*cos(917/500*x)+2969869727171403/1953125000000*exp(x)*sin(917/500*x) 3)4 22 4x dx m x +? int(x^4/(1834^2+4*x^2),x) ans = 1/12*x^3-840889/4*x+771095213/4*atan(1/917*x) 4 0x =展开(最高次幂为8). >> taylor(sqrt(1834/1000.0+x),9,x) ans = 1/50*4585^(1/2)+5/917*4585^(1/2)*x-625/840889*4585^(1/2)*x^2+156250/771095213*4585^(1/2)*x^3-48828125/7*4585^(1/2)*x^4+2441406250/92629354652051*4585^(1/2)*x^5-9/849411*4585^(1/2)*x^6+25177/5452373373*4585^(1/2)*x^7-10228125/499982363688330647123041*4585^(1/2)*x^8 2.求矩阵 21102041A m -?? ?= ? ?-?? 的逆矩阵1-A 及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逆矩阵: >> A=[-2,1,1;0,2,0;-4,1,1834];inv(A) ans = -0.5005 0.2501 0.0003 0 0.5000 0 -0.0011 0.0003 0.0005 特征值: >> A=[-2,1,1;0,2,0;-4,1,1834];eig(A) ans = 1.0e+003 * -0.0020 1.8340 0.0020 特征向量: >> A=[-2,1,1;0,2,0;-4,1,1834];[P,D]=eig(A) P = -1.0000 -0.0005 0.2425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迭代,体会迭代思想的重要性。 2、通过在mathematica环境下编写程序,利用迭代的方法求解方程的根、线性方程组的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解。 3、了解分形的的基本特性及利用mathematica编程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方法,在欣赏由mathematica生成的美丽的分形图案的同时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哲理的高度理解这门学科诞生的必然性,激发读者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 4、从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的迭代出发,利用mathematica认识混沌现象及其 所 蕴涵的规律。 5、.进一步熟悉Mathematic软件的使用,复习总结Mathematic在数学作图中的应用,为便于研究数学图像问题提供方便,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数学问题以及问题的实际意义。 6、在学习和运用迭代法求解过程中,体会各种迭代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收敛速度上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环境: 学校机房,mathematica4环境 三、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迭代(一)—方程求解 函数的迭代法思想: 给定实数域上光滑的实值函数)(x f以及初值 x定义数列

1()n n x f x +=, ,3,2,1,0=n , (1) n x , ,3,2,1,0=n ,称为)(x f 的一个迭代序列。 (1)方程求根 给定迭代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利用(1)迭代得到数列n x , ,3,2,1,0=n .如果数列收敛到某个*x ,则有 )(**x f x =. (2) 即*x 是方程)(x f x =的解。由此启发我们用如下的方法求方程0)(=x g 的近似解。 将方程0)(=x g 改写为等价的方程 )(x f x =, (3) 然后选取一初值利用(1)做迭代。迭代数列n x 收敛的极限就是方程0)(=x g 的解。 为了使得迭代序列收敛并尽快收敛到方程0)(=x g 的某一解的条件是迭代函数)(x f 在解的附近的导数将的绝对值尽量小,因此迭代方程修订成 x x f x h x )1()()(λλ-+== (4) 选取λ使得|)(|x h '在解的附近尽量小. 为此, 我们可以令 ,01)()(=-+'='λλx f x h 得 ) (11 x f '-= λ. 于是 1 )()()(-'-- =x f x x f x x 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