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钟玉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钟玉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钟玉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钟玉萍

《图形的旋转》

瑞金市宝钢希望小学钟玉萍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例1、例2。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在四年级有进一步学习了平移和对称,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能够运

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

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助学单、钟面、风车、扇子、小棒、学具袋、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反馈课前实践单

一、情景驱动,激趣导入。(3分钟)

1、谈话:孩子们,这是哪儿?(课件出示一张倒着放的“瑞金主要景点的组合图片”) 预设:学生侧着头看图片,教师及时捕捉生成

谈话:照片这样放着,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侧着头看很吃力;侧着头看还是看不清了,我建议把图片旋转一下

(课件演示照片旋转过程)学生简单介绍图片中的景点。 谈话:在今天这节课中表现最出色的孩子,将有机会在五一假期和老师一起开启在瑞金 的红色、绿色、古色之旅。

2、谈话:回顾看照片过程,我们头和照片都在做什么运动?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把倒着照片旋转变换,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经验。同时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气氛迅速升温,又潜移默化渗透了瑞金的三色文化。】

二、唤醒原型,大胆猜想。(3分钟)

4、谈话:生活中,你在哪见过旋转现象呢?

预设: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成果,估计学生会带实物或工具演示旋转,课件再展示两个孩子采集的比较独特、旋转角度不是360度的旋转现象的视频。对学生课前的积极参与,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实践能力,我会给予肯定的评价。

5、谈话:请你大胆猜想,旋转运动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预设:中心点、方向、角度、次数、密度···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想我都会给予肯定: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采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课中观察、举例、模拟动作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从具体事物上抽象出旋转变换的概念,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三、展开探索,实践验证。

◆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5分钟)

过渡: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动画展示一片叶子由不同中心点按不同方向旋转形成后的图案)

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动态演示)

预设:它们都是由一个相同的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它们的中心点和旋转方向不同;

学生上台指着表述这两幅图的一个是按顺时针方向、一个是按逆时针方向通过旋

转形变换得到的。师及时抓住生成中的旋转方向进行追问。

2、追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

预设:从字面上学生马上就能想到和钟面上指针的转动的方向有关。从而发现:与钟面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与钟面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方向。学生汇报后动态演示钟面指针的转动。

(1)学生用手势感知时针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2)借助钟面,让学生按这两种旋转方向拨动指针

以12为起点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以9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以6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3)强化学生识别这两种旋转方向的方法。判断这3组三角形分别绕那个点按什么方向

旋转的?

3、谈话:那从这两幅图的旋转过程中,你发现图形的旋转和什么有关系?

预设: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及时板书: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2分钟)

过渡:那是不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一样的相同图形通过旋转变换出来的图案就一样呢?(课件出示旋转后分别是4瓣和8瓣的花朵)

4、谈话: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他们的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一样;他们旋转的次数不一样;他们旋转的角度不一样,

一个是依次旋转90度,一个是依次旋转45度

谈话:那图形的旋转还和什么有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按不同方式进行的旋转变换,学生在观察、操作演示中明确旋转方向和旋转中心这两个要素,让学生经历了猜想与验证的学习活动。】

◆观察描述旋转现象,深化认识。(7分钟)

5、认识了旋转的三要素,那你能准确地来说一说钟面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1)(课件出示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

预设:学生尝试描述可能会说的不太清楚,师则适时引导学生边拨动钟面的指针边完整叙述“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度”。

(2)(课件动态演示指针“从3到6”的旋转过程)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预设:学生基本都能用描述性语言完整描述“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让学生边操作边描述。

(3)同桌之间合作交流:

A、一人说出“从数字()到()”,另一人描述旋转过程

B、一人描述指针的旋转过程,另一人想象指针是从数字()到()

6、练习:课件出示道闸车杆

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按()方向旋转()°

右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按()方向旋转()°

预设: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如果有借助数学工具边演示边描述的,我会抓住生成,给予肯定评价。

7、谈话:在小组内说一说要把物体的旋转过程描述清楚要注意说清楚什么?

预设:有的学生会根据板书说出旋转的三要素,有的学生会强调的更清楚,如: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操作与描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钟表上,边拨动边用三要素描述其运动过程,体会旋转的含义。适时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明晰描述的方法。】

四、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8分钟)

(一)研究线段的旋转

◆模拟操作

1、谈话:如果把车杆看做一条线段OA,想象一下线段OA可以怎么旋转?

预设:学生可能会选取线段上的端点作为旋转中心,并按不同方向旋转任意角度。

我会对他们的个性化想象给予表扬和肯定。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个性化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些同学更是借助身边物体,随手操作展示自己的想法,

由抽象到具体,为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画中理解

2、谈话:同学们的想象能力真不错,那画图能力怎么样呢?请在助学单第三大

题第一小题独立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1)请学生先说说画图的要求。

(2)画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师巡视,收集出现问题的作品。

◆辨析深化

3、学生在展台汇报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多让一些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

预设:旋转时中心点O固定不动,往逆时针方向画出一个直角,再确定旋转后线

段的长度。

辨析:这里还有几份画得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问题?

(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线段长度错)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在画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

4、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的旋转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环节中精心设计了多种探究活动,将观察想象、模拟操作、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研究面的旋转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过渡:我们研究了线的旋转,你还想研究什么?

5、谈话:(课件出示由三角形旋转四次后形成的图形)借助学具三角形在助学单上摆一摆、转一转,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图案是怎样形成的?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的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在展台演示汇报,汇报后课件演示按两种不同旋转方向旋转的形成过程。

预设:生1: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都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

生2、3、4:旋转后的三角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

◆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6、谈话:刚才我们是以O点为中心点进行的旋转。如果三角形绕A点依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连续三次,最终会形成一个什么图案?请你想象一下?动态演示风车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借助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是为下节课教学例3“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作好铺垫。从“线段的旋转到图形的旋转”的设计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在操作、想象和交流中理性分

析,感悟到图形的旋转可以转化为线段的旋转、点的旋转。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整体旋转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关注局部与整体,倒推图形的变换。

7、谈话: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变换出不同的图案,请看(出示五角星)它是由那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预设:学生会有3种想法,学生汇报后课件动态演示五角星由不同图形变换得到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与图案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的图案,借助想象、倒推图形的变换,从中初步获得用图形的旋转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也加深了学生对旋转变换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想动手设计的欲望,为下一环节做了良好铺垫。】

五、创新设计,发展能力。(9分钟)

1、谈话:旋转真奇妙,你想利用旋转来设计作品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设计师”,请你们借助学具袋里的图形,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设计一副漂亮的图案,尽情展现你的创造能力吧!

(1)在小组内合作动手操作,大胆设计,尝试创新。(给足学生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2)展示成果,交流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学汇报作品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开放地创造空间,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更丰富的图形运动的经验,体验图案设计的方法,感受图案设计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拓展延伸,综合应用。(3分钟)

过渡:你们真有创造力,可以担当“小小设计师”的称号,那你们想看大师设计的作品吗?

(1)欣赏荷兰的版画大师“埃舍尔”的作品《神奇的鱼》《不可能的世界》

(2)由旋转变换而来的惊艳图案

(3)体现生活应用价值的旋转(旋转楼梯、旋转门、飞机、风车发电、中医治便秘)

(4)天文知识中的旋转(地球的公转和自传、古代的日晷)

(5)艺术领域的美学体现(千手观音舞蹈)

(6)旋转的德育之效(“愁脸”旋转变换成“笑脸”)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精美图案、视频等,让学生用心感受着各领域、各种状态的旋转变换的神奇和美妙,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借助《千手观音》视频渗透德育,传递坚强、快乐地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这样的“点睛之笔”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六、课外实践作业

1、进一步欣赏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更多作品,再综合运用学旋转、平移、轴对称等变换方式设计更具创造性的作品。

2、试着把你课前实践、课堂探究等活动中的数学发现、思考、感受以及采用的数学方法等用“数学日记”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数学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发现、遇到的问题等来提升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启迪新的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