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一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配制溶液:

1、30% Acrylamide(14.5 g 丙烯酰胺,0.5g 双丙烯酰胺,加水溶解,定容至50 ml,4℃,棕色瓶中储存)

2、10% 过硫酸铵(0.5g APS,溶于5ml 去离子水中,4℃可储存数个月)

3、10 ×TBE 缓冲液(10.8g Tris,0.744g EDTA,5.5g 硼酸,定容到100ml)

4、TEMED

5、20-200 DNA marker

6、尿素

实验步骤:

1、配置10%的胶10ml:8M*10ml*60g/mol=4.8g 尿素

6.1ml water

3.3ml 30% Acrylamide

1ml 10 ×TBE

0.11ml APS

0.01mlTEMED

2、立即将胶倒入两块板间并插好梳子,放置,待凝固30min,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向电泳槽加入1×TBE,拔出梳子并用注射针筒多次洗涤点样孔,尽可能排除未聚合

的丙烯酰胺。

4、将DNA marker 加到点样孔中,以120V(10V/cm)进行电泳直到燃料走到靠近底部

的三分之一处,大约需要60-90分钟。

二银染实验

银染溶液的配置:实验之前准备4℃水

1、固定液(10%醋酸):20ml冰醋酸,180mlddH2O混匀(通风厨中进行)

2、染色液:将0.1g AgNO3溶解于100 ml ddH2O中,使用前加1.5ml37%甲醛溶液,必须

储存于避光瓶中,防止接触皮肤(通风厨中进行)

3、显影液:将30gNa2CO3溶解于ddH2O中,冷却至4℃,使用前加1.5ml37%甲醛溶液

(通风厨中进行),0.1M五水硫代硫酸钠150μl;(0.1M Na2S2O3。5H2O:将2.48g Na2S2O3。5H2O溶于100mlddH2O)。

注意事项:

1、染色液和显影液要现用现配;

2、显影液必须在4℃使用且必须保存在4℃;

3、甲醛蒸汽致癌,在通风厨内操作;

4、实验室中柔和的背景光线有利于降低背景颜色;

5、显色不能在透光的盒子中进行;

6、溶液不能直接倒在胶面上,应使盘倾斜后将溶液倒在盘的角上,或者将每种溶液各方

一盘,然后将胶从一个盘转到另一个盘;

7、溶液的体积必须足够将胶全部浸没;

8、显色过程中盘中须轻轻摇动。

实验步骤:

1、固定:用刀子轻轻分开玻璃板,将带有凝胶的一块玻璃板放入盛有200ml固定液的盘

子中,放在水平摇床上摇动20min或直至染料带完全消失

2、洗涤:把固定液倒回大烧杯中,然后用ddH2O清洗三次,每次2min

3、染色:把玻璃板放在盛有100ml染色液的盘子里,在水平摇床上摇动30min

4、显影:把玻璃板在预冷ddH2O中快速过一下(不超过10s),迅速放入预冷(4℃)的

显影液中,显色3-5min或直至所有的带都出现

5、停止:当出现清晰的条带时,加入先前用过的500ml固定液轻轻摇动,停止显影

6、用ddH2O将凝胶洗2次,每次2min

7、晾干,扫描

8、拍照观察

RNA的变性电泳原理

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原理 RNA电泳可以在变性及非变性两种条件下进行。非变性电泳使用1.0%--1.4%的凝胶,不同的RNA条带也能分开,但无法判断其分子量。只有在完全变性的条件下,RNA的泳动率才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要测定RNA分子量时,一定要用变性凝胶。在需快速检测所提总RNA样品完整性时,配制普通的1%琼脂糖凝胶即可。 基本过程同DNA电泳一样,但应明确一点的是,因为RNA分子对RNA酶的作用非常敏感,因此必须用对RNA酶有抑制作用DEPC水来配置所有溶液,所有与RNA接触的仪器和装置都要严格处理以尽量减少RNA酶对样品的降解;另外,因为RNA分子有二、三级结构可以影响其电泳结果,因此电泳时应在变性剂存在下进行,常用的变性剂为甲醛和戊二醛。 RNA非变性琼脂糖凝胶检测 实验材料、器具及药品 蘑菇的总RNA溶液。电泳仪,电泳槽,电子天平,移液器,枪头,微波炉,紫外透射检测仪等。琼脂糖,1XTAE电泳缓冲液,0.5μg/ml溴化乙锭(EB)10X载样缓冲液。 实验步骤 (1)用1×TAE电泳缓冲液制作琼脂糖凝胶,加1×TAE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凝胶。(2)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移液器吸取总RNA样品4 ul于封口膜上。在实验台上再加入5 ul 1×TAE电泳缓冲液及1 ul 的10X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小心加入点样孔。 (3)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至100V,使RNA由负极向正极电泳,约30min后将凝胶放入EB染液中染色5min,用清水稍微漂洗。在紫外透射检测仪上观察RNA电泳结果。

非变性电泳:上样量超过3ug,电压超过6V/cm,电泳缓冲液时间太长,均可能导致28S 和18S 条带分不开。使用2ug 上样量,电压小于6V/cm,使用新鲜的电泳缓冲液并且频繁混匀两极的缓冲液,是获得好的电泳结果的前提。(以DNA 标准为参照,28S 和18S 分别位于2.0kb 和0.9kb 左右。) 变性电泳条带变淡:EB 与单链的结合能力要差一些,故同样的上样量,变性电泳比非变性电泳要淡一些。另外的可能是甲醛的质量不高。 RNA的变性琼脂糖凝胶检测 试剂: (1)MOPS缓冲液(10*):0.4mol/L 吗啉代丙烷磺酸(MOPS)(PH7.0),0.1mol/L NaAc, 10mol/L EDTA。 (2)上样染料:50%甘油,1mmol/L EDTA ,0.4%溴酚蓝,0.4%二甲苯蓝。 (3)甲醛。 (4)去离子甲酰胺。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是根据DNA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解链行为的不同而导致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片段大小相同而碱基组成不同的DNA片段分开。具体而言,就是将特定的双链DNA片段在含有从低到高的线性变性剂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随着电泳的进行,DNA片段向高浓度变性剂方向迁移,当它到达其变性要求的最低浓度变性剂处,双链DNA形成部分解链状态,这就导致其迁移速率变慢。由于这种变性具有序列特异性,因此DGGE能将同样大小的DNA片段很理想地分开,它是一种很有用的分子标记方法。 DGGE最初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并证实了这种技术在研究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差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后十年间,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亲缘关系鉴定、基因突变检测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能够提供群落中优势种类信息,并同时分析多个样品,具有可重复和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于调查种群的时空变化。而且可通过对条带的序列分析或与特异性探针杂交分析,鉴定群落组成。DGGE通过逐渐增加的化学变性剂线性浓度梯度,可以把长度相同但只有一个碱基不同的DNA片段分离。 作为一种突变检测技术,DGGE具有如下的优点:(1)突变检出率高。DGGE的突变检出率为99%以上。(2)检测片段长度可达1kb,尤其适用于100~500bp的片段。(3)非同位素性。DGGE不需同位素掺入,可避免同位素污染及对人体造成的伤害。(4)操作简便、快速。DGGE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5)重复性好。但是,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而且合成带GC夹的引物也比较昂贵。 DGGE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DGGE不是将分子量不同的DNA分开,而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变性剂浓度梯度的不同,将序列不同的DNA分开。该方法的原理是根据DNA 的解链特性,不同碱基组成的DNA双螺旋发生变性所要求的变性剂浓度不同,混合双链DNA在变性剂浓度呈线性梯度增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当泳动到与DNA变性所需变性剂浓度一致的凝胶位置时,相对应的DNA发生解链变性,导致电泳迁移速率降低。由于泳动受阻DNA分子在凝胶中

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胶的配制(DNA电泳用)50ml体系: 丙烯酰胺有效分离 (bp) 丙烯酰 胺30% (ml) 10×TBE (ml) ddH2O (ml) TEMED (μl) 过硫酸铵 10%(μl) 3.5% 100-1000 5.83 5 39.17 25.0 250 5.0% 100-500 8.33 5 36.67 25.0 250 8.0% 60-400 13.33 5 31.67 25.0 250 12.0% 40-200 20.0 5 25.00 25.0 250 15.0% 25-150 25.0 5 20.00 25.0 250 20.0% 5-100 33.33 5 11.67 25.0 250 5ml体系: 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30%(ml) 10×TBE (ml) ddH2O (μl) TEMED (μl) 过硫酸铵 10%(μl) 3.5% 0.583 0.5 3.917 2.5 25 5.0% 0.833 0.5 3.667 2.5 25 8.0% 1.333 0.5 3.167 2.5 25 12.0% 2.00 0.5 2.5 2.5 25 15.0% 2.50 0.5 2.0 2.5 25 20.0% 3.333 0.5 1.167 2.5 25 1、丙烯酰胺30%为29:1(质量比,丙烯酰胺:双甲叉丙烯酰胺) 2、TEMED 可以加到1ul/ml。 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和DNA的有效分离范围表

丙烯酰胺(%) 有效分离范围(bp) 溴酚兰* 二甲苯青* 3.5 100~2000 100 460 5.0 80~500 65 260 8.0 60~400 45 160 12.0 40~200 30 70 15.0 25~150 15 60 20.0 10~100 12 45 *表中给出的数字为与指示剂迁移率相等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碱基对数目(bp). 凝胶的制备过程: 1、按要求装配好垂直电泳板,两块玻璃板的两侧及底部用1%的琼脂糖封边,防止封闭不严而使聚丙烯酰胺液漏出。 2、将装好的玻璃电泳板倾斜成45~60℃角。 3、按表3配制所需%浓度凝胶的毫升数。 4、加入TEMED后,立即混匀,缓缓倒入两玻璃板间的胶床中,直到液体接近溢出时为止。 5、立即插入适当的梳子,密切注意防止梳齿下产生气泡,用一有力的夹将梳子夹在一边的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斜靠在物体上,使成10°角,可减少液体泄漏的机会。 6、室温聚合一小时后,将玻璃板插入电泳槽中,上紧,倒入0.1XTBE缓冲液。 7、小心取出梳子,加样。 预电泳: 1.对于预电泳,有一种解释是为了除去没有聚合完全的丙烯酰胺分子和交联剂,其实最直接的理解就是预电泳会让胶跑的好看一点。 2.电压根据胶的长度来,是5~10V/cm,100V以下。 3.在预冷装置下电泳,防止局部温度高。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的分类 有三种常用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blue native(BN-PAGE),clear native (CN-PAGE),quantitative preparative native continuous(QPNC-PAGE)。 在一个典型的native PAGE方法中,复合物被CN-PAGE或BN-PAGE分离。然后可以用其它分离方法如SDS-PAGE或等电聚焦做进一步分离。随后切割凝胶,蛋白复合物每一个部 分都被分开。蛋白的每个条带可以消化后做肽链指纹图谱或重新测序。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蛋白复合物中单个蛋白的重要信息。 1. Blue Native PAGE Blue Native PAGE是最古老的Native-PAGE技术。是以考马斯亮蓝作为电泳分离后蛋白 质鉴定染料的一种电泳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考马斯亮蓝与蛋白的结合起到了去垢剂的作用,可能导致复合物的分离;并对化学发光或蛋白质辅基的荧光或荧光染料的标记具有潜在的猝灭作用。 Blue Native PAGE在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膜蛋白复合物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分离范围在100KDa-10MDa。在Blue native PAGE过程中,最重要的化合物就是考马斯亮蓝,除了增溶作用以外,蛋白质表面结合了大量的考马斯亮蓝染料而带上负电荷,这会导致即使碱性蛋白在pH7.5条件下也会向阴极迁移。但是,蛋白质虽然带有大量的负电荷,然而其分离依据的根本还是根据不连续的凝胶梯度-凝胶孔径的逐渐减小,蛋白质最终迁移 到其自身大小与凝胶孔径相近似的位置而停止。并且在分离膜蛋白的过程中,由于带有负电荷,而不会引起蛋白聚合,与酸性染料的结合,膜蛋白也由疏水性变成亲水性,溶解性大大提高。 1.2 Clear Native PAGE Clear Native PAGE是通过除染色以的其它方法如SLS鉴定蛋白的电泳技术。然而,这种方法最大的应用还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特别是和质谱联用。 Clear Native 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分离酸性水溶性蛋白和膜蛋白(PI<7)的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单体相互聚合成多条长链,再与N,N-甲叉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Bis)在引发剂和加速剂的作用下交联而成的凝聚胶多孔聚合物。凝胶孔径的大小可通过控制单体和交联剂的浓度来调节,从而满足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要求。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非变性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如表所示: 表1 DNA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有效分离范围 丙稀酰胺[%(w/v)]a有效分离范围(bp)二甲苯青FF b溴酚蓝b 3.51000-2000 460 100 5.080-500 260 65 8.060-400 160 45 12.040-200 70 20 15.025-150 60 15 20.0 6-100 45 12 a.N,N′-亚甲双丙稀酰胺占丙稀酰胺浓度的1/30 b.给出的数字是迁移率与染料相同的双链DNA片段的粗略大小(核苷酸对)。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和电泳都比琼脂糖凝胶更为费事。聚丙烯酰胺凝胶几乎总是铺于两块玻璃板之间,两块玻璃板由间隔片隔开冰封以绝缘胶布。在这种配置形式下,大多数丙烯酰胺溶液不会与空气接触,所以氧对聚合的抑制仅限于凝胶顶部的一个窄层里。聚丙烯酰胺凝胶一律是进行垂直电泳,根据分离的需要,其长度可以在10-100cm之间。聚丙烯酰胺凝胶与琼脂糖凝胶相比有3个主要优点:(1)分辨力强,长度仅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DNA分子即可分开;(2)所能装载的DNA分子量远远琼脂糖凝胶:多达10μg的DNA可以加样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一个标准样品槽(1cm×1mm)而不致显著影响分辨力;(3)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的DNA 纯度很高,可适用于要求最高的实验(如鼠胚胎微注射)。 常用的是两种聚丙烯酰胺凝胶: (1)用于分离和纯化双链DNA片段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2)用于分离、纯化单链DNA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9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xx)02—0063—0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迅速发展.人类基 因的神秘面纱已逐步揭开,越来越多的疾病或基因多 样性均与基因的突变有关。因此,对基因突变的筛选 或诊断无论对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 义。近年来,一系列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层出不穷 的同时,经典的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其中。由fischer 和lerman[ ,2】创立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 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历经多次改良,已发展成一类极具实用价值的常规突变检测技术.被广泛 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或相关基因的筛查、人类基因多态 性分析、微生物种群研究等各个领域。 一 、dgge基本原理 dgge是利用dna的物理性质进行突变分析的。 其原理是基于待测dna 片段双螺旋的解链温度 (melting temperature。tm)。tm值由dna片段的碱基数目和碱基组成共同决定。主要引起低温解链区域解 链。当dna片段在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浓度呈线 性梯度增加的凝胶中电泳时。起初双螺旋dna片段 以恒定的速率(由分子量决定)向前迁移,在抵达变性 效果相当于其tm值的变性剂浓度点时.双链dna开 始部分解链.部分解链后的dna分子呈分枝状使其 迁移速度极度减缓.几乎处于“停顿”状态。长度相同 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即使仅存在单个碱基改变。 也将影响邻近碱基间的相互作用.导致tm值的改变. 从而在不同的变性剂浓度点解链、“停顿”.这样dna 片段由于相同电泳时间内的不同位移而得以分离。 上述原理仅能检测dna片段中低温解链区存在 的序列差异或突变.而位于高温解链区的则无法检 出.因高温解链区解链的变性条件可使整个双链完全 解开导致序列依赖的凝胶迁移特性丧失。基于此.可 通过克隆或pcr方法在待检目的片段的5 端引入 3o 5o个gc碱基组成的寡核苷酸链.即gc—clamp。 使其成为片段中tm最高的区域,从而使目的片段高 温解链区解链时dna双螺旋不至于完全解链成单 链,极大增加dgge的突变检出率。[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电泳原理和技术 2.学习和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二、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因此可以利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三、试剂与器材 试剂:10%SDS、30%凝胶贮液(29%ACr-1%Bis)、分离胶缓冲液、浓缩胶缓冲液、10%过硫酸铵、TEMED、pH8.3Tris-Gly电极缓冲液、上样缓冲液、蛋白质maker、0.25%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液、甲醇:醋酸脱色液、异丙醇、tris-HCl(PH6.8)缓冲液、二硫苏糖醇、去离子水 器材: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脱色摇床、50ml小烧杯、移液枪、枪头、玻璃棒、滤纸、表面皿、手套、 四、实验步骤 1 SDS聚丙烯酰胺的灌制 ⑴按说明安装玻璃板,橡胶条放在两玻璃板之间,确定不漏液,玻璃板放入电泳槽时,有凹槽的一侧向里,时刻保持玻璃片间的压力。 ⑵根据表1制备分离胶溶液,加入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物,用1ml移液枪将其注入两块玻璃板之间的间隙中(灌制红色板的上边缘)。用枪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上小心的覆盖一层异丙醇。将凝胶垂直放于室温下。(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故操作时应注意不要吸入其粉末,实验时应戴手套,剩余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不要乱扔,待聚合后再处理) ⑶待聚合后(40min),倒掉覆盖层,用去离子水清洗凝胶顶部,尽可能倒掉凝胶上的液体,用滤纸吸干水分。 ⑷按表1配置浓缩胶,加完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注满玻璃板间隙,插入梳子(写有1.5mm 的一侧向里,先插入一侧,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压着插入,以排除气泡)将胶垂直放置于室温下。约30min聚合完成,拔出梳子(平行拔出),用去离子水冲洗胶孔,再用滤纸吸干水。取出玻璃板,取下橡胶条。 表1分离胶与浓缩胶配制

最新省时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试剂及配制: a, 40 %丙烯酰胺单体凝胶贮存液。丙烯酰胺38 g,甲叉双丙烯酰胺 2 g,加双蒸水定容至 100mL,过滤,贮存于棕色瓶中。 b,变性剂。1 M NaOH 1 mL,甲酰胺 95 mL,溴酚蓝 0. 05 g,二甲苯青 0. 05 g,加双蒸水定容至100 mL。 C, 固定液。100 mL 冰醋酸溶于双蒸水定容至1 000 mL。 d, 银染液。硝酸银 1 g, 37 甲醛 1. 5 mL,加双蒸水定容至1000 mL。 f, 显影液。无水碳酸钠 30 g, 37 甲醛 1. 5mL, 10 mg /mL 硫代硫酸钠 200 μL,加双蒸水定容至 1 000 mL。 DNA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操作流程 6 %变性凝胶的制备:40 %的凝胶贮存液 11. 2 mL,尿素36.36g, 5 × TBE 15mL,加双蒸水定容至 75 mL。预冷至 4 ℃后,加入500 μL 10 过硫酸铵和 50 μL TEMD 混合均匀,灌胶。灌胶完毕,插入样品梳,在室温下聚合 30 ~60 min。聚合完全后,梳齿下可见二条折光线。 电泳:安装电泳装置,在电泳槽中加入1 × TBE缓冲液,使缓冲液覆盖样品孔。拔出样品梳,用移液器吸取适量缓冲液冲洗样品孔。打开变压器,恒定功率 60 W 预电泳 15 ~30 min。预电泳结束后,用移液器将 DNA 样品小心注入样品孔中( 加样量为 3 ~ 5 μL) ,电泳直至带型分开。

固定:关闭电源,卸下玻璃板,剥离玻璃板,将胶板置于固定液中固定 30 min,直到指示剂颜色褪去。 漂洗:将胶板转移到双蒸水中漂洗三遍, 每次 2 ~ 3 min。 染色:转移胶板至染色液中,在摇床上摇 动染色 30 ~ 40 min。 显影:将胶板在双蒸水中漂洗 5 ~ 10 s 后 立即放入预冷为 4 ℃~ 10 ℃的显影液中,摇动显 影直到带型完全出现。 定影:将出现带型的胶板放入固定液中定 影 2 ~ 3 min,再用双蒸水漂洗两次 ( 每次 2 min) 。 干胶:胶板置于室温自然干燥。 带型统计 改良方法:a,银染 0.5%HNO+0.1 %AgNO b,漂洗蒸馏水2-3s C,显影 1.5% NaOH+0.2%Na_CO+0.5%HCHO 2-5 min d, 终止 5%无水乙醇+ 0.5 %HNO1 m后用自来水冲洗1 min。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新的突变,以及测定高度多态基因的基因型的技术方法。 【实验原理】 在现代遗传学中DNA 序列突变的分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较大DNA 序列中检测一个细微的突变非常困难,因而现在人们建立了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能把长度相同而核苷酸顺序不同的双链DNA 片段分开。这种方法利用了DNA 分子从双螺旋型变成局部变性型时电泳迁移率会下降的现象。不同的DNA 片段发生这种变化所需梯度不同。DGGE 的凝胶中沿电场方向变性剂(甲醛和尿素)含量递增,当DNA 片段通过这种变性剂递增的凝胶时,不同分子的电泳迁移率在不同区域会发生降低。这就可使核苷酸顺序不同DNA 片段分开。此方法可作为测序的初始步骤在杂合个体中分离等位基因。许多研究表明变性递度凝胶电泳分离能力很强,它可以把相差仅1bp 的DNA 片段分开。 【仪器、材料与试剂】 1.50×TAE 缓冲液(2mol/LTris 乙酸盐,0.05mol/L EDTA pH8.0)1L 体积:242gTris碱,57.1mL 冰醋酸,100mL 0.5mol/L EDTA pH8.0,加水至lL。 2.丙烯酰胺贮存液:40%丙烯酰胺(38:2 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 3.过硫酸铵贮存液(10%):10mL 配制:1g 过硫酸铵加水至10mL。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4.变性剂贮存液:(0%)6%丙烯酰胺TAE 溶液。250mL 溶液:37.5mL 丙烯酰胺贮存液,5mL50×TAE 缓冲液,加水至250mL,过滤和排气。 5.变性剂贮存液(100%):6%丙烯酰胺,7mol/L 尿素,40%甲醛TAE 溶液。250mL配制:37.5mL 丙烯酰胺贮存液,5mL50×TAE 缓冲液,105g 尿素,100mL 甲醛,加水至250mL,过滤并排气。 6.染料:40%(W/V)蔗糖,0.25%溴酚蓝,0.25%二甲苯青和30%甘油。 7.塑料胶框、梳子和垫片,两个用于固定胶框中玻璃片的塑料支架。 8.一有柄和一无柄的两片玻璃板(尺寸:17.78cm 宽×20.32cm 长×0.635cm 厚),有柄的玻璃板有一个13.97cm 宽,2.54cm 厚的突出。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

D N 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 步骤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 最近需要做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需要用银染显示条带,但是找不到具体的配方和步骤,不知和蛋白PAGE电泳银染有什么差别,哪位师兄师姐有配方可否发一份,十分感谢!一、电泳试剂: 1、30%聚丙烯酰胺(29:1) 丙稀酰胺29克,Bis1克,水100ml。 2、10%过硫酸胺 过硫酸胺1克,水10ml。 3、TEMED 4、5xTBE Tris 27克,硼酸克, EDTA(pH 10ml,定容至500ml。 二、银染试剂 1、固定液:100ml无水乙醇,5ml冰醋酸,定容至1000ml。 2、% AgNO3:AgNO3 1克,水500ml。 3、% NaOH:NaOH 克,水500ml。 4、37%甲醛。 三、配胶(6%): 30%聚丙烯酰胺(29:1) 8ml,5xTBE 8ml,定容至40ml,加10%过硫酸胺 200ul;TEMED 20ul。室温凝固时间>1小时。 四、银染: 1、固定液固定10m。 2、水洗2m x3次。 3、% AgNO3 100ml +37%甲醛50ul,混匀,避光染色30~50m。 4、水洗 20秒x2次。

5、% NaOH 100ml,加37%甲醛,混匀,显色3~10m。 6、水洗若干次,终止显色。 电泳时间:150v x 3h,溴酚兰的位置相当于40bp。 银染后胶面积将膨胀10%。 在终止显色过程中,将依惯性继续显色,所以不等显色到位即可进行终止显色。 显色到位后立即拍摄,水浸泡过夜将使背景加深转贴!!!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常用的一种技术。我们实验室应用该项技术进行基因组甲基化的筛选,取得了一定结果。因为全基因组的筛选需要很高的灵敏度,背景干扰降到最低,因此在对凝胶进行染色时,往往采用同位素法或银染法,而且配制的胶往往很大,我们配制的是大约40×35cm的胶,厚。同位素十分灵敏,特异,但是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许多实验室开展有一定困难。银染法相对简便易行,便于一般的实验室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与筛选基因组的银染往往采用测序胶的染色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灵敏性,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银染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下面是网上的一个银染方法,我们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然后以此为基础,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测序凝胶的银染 染色过程要求凝胶浸在塑料盘中。因而至少使用两个盘子,大小与玻璃板类似。在盘中加入新鲜溶液之前须用高质量的水洗涤盘子。 1. 电泳完毕后用一个塑料片子小心地分开两板,凝胶应该牢固地附着在短玻璃板上。 2. 固定凝胶:将凝胶(连玻璃板)放入塑料盘,用固定/停止溶液浸没,充分振荡20分钟或直至样品中染料完全消失,胶可在固定/停止溶液中保存过夜(不振荡)。保留固定/停止溶液,用于终止显影反应。 3. 洗胶:用超纯水振荡洗胶3次,每次2分钟。从水中取出, 当转移至下一溶液时拿着胶板边沿静止10-20秒,使水流尽。 4. 凝胶染色:把凝胶移至染色溶液充分摇动30分钟。 5. 凝胶显影: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的研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细胞癌基因的突变类型已如上所述,对于基因突变的检测,1985以前,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以筛选出基因的缺失、插入和移码重组等突变形式。对于用该法法不能检测的突变,只能应用复杂费时的DNA序列测定分析法。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突变研究中的最重大进展,使基因突变检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都是建立于PCR的基础之上,并且 由PCR衍生出的新方法不断出现,目前已达二十余种,自动化 程度也愈来愈高,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很提高。其中包括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m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和异源双链分析法(heteroduplex analysis,HA)。下面分别介绍几种PCR衍生技术及经典突变检测方法,可根据 检测目的和实验室条件选择时参考。 PCR-SSCP法PCR-SSCP法是在非这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短的单链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构象, 一个碱基的改变将影响其构象而导致其在凝胶上的移动速度改变。其基本原理为单链DNA在中性条件下会形成二级结构,这种二级结构依赖于其碱基组成,即使一个碱基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而出刺同的迁移率。由于该法简单快速,因而被广泛用于未知基因突变的检测。用PCR-SSCP法检测小于200bp 的PCR产物时,突变检出率可达70%-95%,片段大于400bp时,检出率仅为50%左右,该法可能会存在1%的假阳性率。应用PCR-SSCP法应注意电泳的最佳条件,一般突变类型对检测的灵敏度无大的影响,同时该法不能测定突变的准确位点,还需通过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降低了对流运动,故电泳的迁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的。已知摩擦系数是分子的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因此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构成或形状的差异,以及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便可以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开来。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的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因呈离子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讲,D N A 和RNA多核苷酸链可叫做多聚阴离子( Polyanions ) 。因此,当核酸分子被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们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 磷酸骨架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而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比分子量较大的DNA 分子迁移要快些。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3.1 凝胶电泳的分类 按照分离物质来分凝胶电泳可以分为核酸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凝胶电泳;按照分离介质来分可以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AGE凝胶电泳。本次实验我们采用按介质的分类方法来学习的。 3.1.1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其分析原理与其他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实验 一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配制溶液: 1、30% Acrylamide(14.5 g 丙烯酰胺,0.5g 双丙烯酰胺,加水溶解,定容至50 ml,4℃,棕色瓶中储存) 2、10% 过硫酸铵(0.5g APS,溶于5ml 去离子水中,4℃可储存数个月) 3、10 ×TBE 缓冲液(10.8g Tris,0.744g EDTA,5.5g 硼酸,定容到100ml) 4、TEMED 5、20-200 DNA marker 6、尿素 实验步骤: 1、配置10%的胶10ml:8M*10ml*60g/mol=4.8g 尿素 6.1ml water 3.3ml 30% Acrylamide 1ml 10 ×TBE 0.11ml APS 0.01mlTEMED 2、立即将胶倒入两块板间并插好梳子,放置,待凝固30min,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向电泳槽加入1×TBE,拔出梳子并用注射针筒多次洗涤点样孔,尽可能排除未聚合 的丙烯酰胺。 4、将DNA marker 加到点样孔中,以120V(10V/cm)进行电泳直到燃料走到靠近底部 的三分之一处,大约需要60-90分钟。 二银染实验 银染溶液的配置:实验之前准备4℃水 1、固定液(10%醋酸):20ml冰醋酸,180mlddH2O混匀(通风厨中进行) 2、染色液:将0.1g AgNO3溶解于100 ml ddH2O中,使用前加1.5ml37%甲醛溶液,必须 储存于避光瓶中,防止接触皮肤(通风厨中进行) 3、显影液:将30gNa2CO3溶解于ddH2O中,冷却至4℃,使用前加1.5ml37%甲醛溶液 (通风厨中进行),0.1M五水硫代硫酸钠150μl;(0.1M Na2S2O3。5H2O:将2.48g Na2S2O3。5H2O溶于100mlddH2O)。 注意事项: 1、染色液和显影液要现用现配; 2、显影液必须在4℃使用且必须保存在4℃; 3、甲醛蒸汽致癌,在通风厨内操作; 4、实验室中柔和的背景光线有利于降低背景颜色; 5、显色不能在透光的盒子中进行; 6、溶液不能直接倒在胶面上,应使盘倾斜后将溶液倒在盘的角上,或者将每种溶液各方 一盘,然后将胶从一个盘转到另一个盘; 7、溶液的体积必须足够将胶全部浸没;

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

————————————————————————————————作者:————————————————————————————————日期:

论文题目:凝胶电泳 专业:化学 年级:10级 学号:10101550203 姓名:马慧 摘要 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或称胶体电泳,也可称为扁平式电泳法,是一大类技术,被科学工作者用于分离不同物理性质(如大小、形状、等电点等)的分子。它是以淀粉胶、琼脂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法。凝胶电泳通常用于分析用途,但也可以作为制备技术,在采用某些方法,如质谱、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DNA测序或者 免疫印迹检测之前,进行部分提纯分子。通过学习,了 解凝胶电泳的类别、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制备,类别,定义,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正文 一、凝胶制备 1、设备与试剂:琼脂糖凝胶电泳分为垂直及水平型两种。其中水平型可制备低浓度琼脂糖凝胶,而且制胶与加样都比较方便,故应用比较广泛。核酸分离一般用连续缓冲体系,常用的有TBE(0.08mol/L Tris?HCl,pH8.5,0.08mol/L硼酸,0.0024mol/L EDTA)和THE(0.04mol/L Tris?HCl。pH7.8,0.2mol/L醋酸钠,0.0018mol/L EDTA)。 2、凝胶制备:用上述缓冲液配制0.5%-0.8%琼脂糖凝胶溶液,沸水浴或微波炉加热使之融化,冷至55℃时加入溴化乙锭(EB)至终浓度为0.5μg/ml,然后将其注入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组装好的模子中,厚度依样品浓度而定。注胶时,梳齿下端距玻璃板0.5-1.0mm,待脱凝固后,取出梳子,加入适量电极缓冲液使板胶浸没在缓冲液下1mm处。

凝胶电泳实验原理与步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琼脂糖电泳法鉴定D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于分离、鉴定和提纯DNA片段的标准方法。琼脂糖是从琼脂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具亲水性,但不带电荷,是一种很好的电泳支持物。DNA在碱性条件下(pH8.0的缓冲液)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通过凝胶介质向正极移动,不同DNA分子片段由于分子和构型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液不同。溴化乙锭(EB)可嵌入DNA分子碱基对间形成荧光络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分出不同的区带,达到分离、鉴定分子量,筛选重组子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实验14提取的DNA样品, 四、器具及药品 电泳仪,电泳槽,紫外透射反射仪,恒温水浴锅,微波炉,微量进样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醋酸钠,EDTA,琼脂糖,溴酚蓝,溴化乙锭。 五、实验步骤 1、安装电泳槽 将有机玻璃的电泳凝胶床洗净,晾干,用胶带将两端的开口封好,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插上样品梳。 2、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称取琼脂糖溶解在电泳缓冲液中,(按0.3-1.5%的琼脂糖含量,1-25kb大小的DNA用1%的凝胶,20-100kb的DNA用0.5%的凝胶,200-2000bp的DNA用1.5%的凝胶)置微波炉或沸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化(不要加热至沸腾),取出摇匀。 3、灌胶 将冷却到60℃的琼脂糖溶液轻轻倒入电泳槽水平板上。 4、待琼脂糖胶凝固后,在电泳槽内加入电泳缓冲液,然后拔出梳子。 5、加样 将DNA样品与加样缓冲液按4:1混匀后,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加到样品槽中,每槽加10-20μl,记录样品的点样次序和加样量。 6、电泳 安装好电极导线,点样孔一端接负极,另一端接正极,打开电源,调电压至3-5V/cm,电泳1-3hr,当溴酚蓝移到距凝胶前沿1-2cm时,停止电泳。 7、染色和观察 取出凝胶,放在含有溴化乙锭的染色液中染色30min,即可在254nm的紫外灯下观察,有橙红色荧光条带的位置,即为DNA条带,或在紫外灯下照相记录电泳图谱。溴化乙锭是致癌剂,操作时要小心,必须戴手套。 附: ⑴5×TBE(tris-硼酸及EDTA)缓冲液的配制(1000ml): Tris 54g,硼酸27.5g,0.5mol/L EDTA 20ml,将pH调到8.0,定容至1000ml,4℃冰箱保存,用时稀释10倍。 ⑵加样缓冲液的配制: 0.25%溴酚蓝,40%(W/V)蔗糖水溶液,4℃冰箱保存。 ⑶溴化乙锭的配制: 称取0.1g溴化乙锭,溶于10ml水,配成终浓度为10mg/ml的母液,4℃冰箱保存。染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 最近需要做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需要用银染显示条带,但是找不到具体的配方和步骤,不知和蛋白PAGE电泳银染有什么差别,哪位师兄师姐有配方可否发一份,十分感谢!一、电泳试剂: 1、30%聚丙烯酰胺(29:1) 丙稀酰胺29克,Bis1克,水100ml。 2、10%过硫酸胺 过硫酸胺1克,水10ml。 3、TEMED 4、5xTBE Tris 27克,硼酸13.75克,0.5M EDTA(pH 8.0) 10ml,定容至500ml。 二、银染试剂 1、固定液:100ml无水乙醇,5ml冰醋酸,定容至1000ml。 2、0.2% AgNO3:AgNO3 1克,水500ml。 3、1.5% NaOH:NaOH 7.5克,水500ml。 4、37%甲醛。 三、配胶(6%): 30%聚丙烯酰胺(29:1) 8ml,5xTBE 8ml,定容至40ml,加10%过硫酸胺 200ul;T EMED 20ul。室温凝固时间>1小时。 四、银染: 1、固定液固定10m。 2、水洗2m x3次。 3、0.2% AgNO3 100ml +37%甲醛50ul,混匀,避光染色30~50m。 4、水洗 20秒x2次。 5、1.5% NaOH 100ml,加37%甲醛 0.5ml,混匀,显色3~10m。 6、水洗若干次,终止显色。 电泳时间:150v x 3h,溴酚兰的位置相当于40bp。 银染后胶面积将膨胀10%。 在终止显色过程中,将依惯性继续显色,所以不等显色到位即可进行终止显色。 显色到位后立即拍摄,水浸泡过夜将使背景加深转贴!!!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常用的一种技术。我们实验室应用该项技术进行基因组甲基化的筛选,取得了一定结果。因为全基因组的筛选需要很高的灵敏度,背景干扰降到最低,因此在对凝胶进行染色时,往往采用同位素法或银染法,而且配制的胶往往很大,我们配制的是大约40×35cm的胶,0.4mm厚。同位素十分灵敏,特异,但是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许多实验室开展有一定困难。银染法相对简便易行,便于一般的实验室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与筛选基因组的银染往往采用测序胶的染色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灵敏性,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银染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下面是网上的一个银染方法,我们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然后以此为基础,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测序凝胶的银染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审批稿

D N 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 骤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配方及步骤 最近需要做DNA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需要用银染显示条带,但是找不到具体的配方和步骤,不知和蛋白PAGE电泳银染有什么差别,哪位师兄师姐有配方可否发一份,十分感谢!一、电泳试剂: 1、30%聚丙烯酰胺(29:1) 丙稀酰胺29克,Bis1克,水100ml。 2、10%过硫酸胺 过硫酸胺1克,水10ml。 3、TEMED 4、5xTBE Tris 27克,硼酸克, EDTA(pH 10ml,定容至500ml。 二、银染试剂 1、固定液:100ml无水乙醇,5ml冰醋酸,定容至1000ml。 2、% AgNO3:AgNO3 1克,水500ml。 3、% NaOH:NaOH 克,水500ml。 4、37%甲醛。 三、配胶(6%): 30%聚丙烯酰胺(29:1) 8ml,5xTBE 8ml,定容至40ml,加10%过硫酸胺 200ul;TEMED 20ul。室温凝固时间>1小时。 四、银染: 1、固定液固定10m。 2、水洗2m x3次。 3、% AgNO3 100ml +37%甲醛50ul,混匀,避光染色30~50m。 4、水洗 20秒x2次。

5、% NaOH 100ml,加37%甲醛,混匀,显色3~10m。 6、水洗若干次,终止显色。 电泳时间:150v x 3h,溴酚兰的位置相当于40bp。 银染后胶面积将膨胀10%。 在终止显色过程中,将依惯性继续显色,所以不等显色到位即可进行终止显色。 显色到位后立即拍摄,水浸泡过夜将使背景加深转贴!!!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子生物学常用的一种技术。我们实验室应用该项技术进行基因组甲基化的筛选,取得了一定结果。因为全基因组的筛选需要很高的灵敏度,背景干扰降到最低,因此在对凝胶进行染色时,往往采用同位素法或银染法,而且配制的胶往往很大,我们配制的是大约40×35cm的胶,厚。同位素十分灵敏,特异,但是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许多实验室开展有一定困难。银染法相对简便易行,便于一般的实验室开展。 需要指出的是,应用与筛选基因组的银染往往采用测序胶的染色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灵敏性,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银染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下面是网上的一个银染方法,我们使用后觉得效果不错,然后以此为基础,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测序凝胶的银染 染色过程要求凝胶浸在塑料盘中。因而至少使用两个盘子,大小与玻璃板类似。在盘中加入新鲜溶液之前须用高质量的水洗涤盘子。 1. 电泳完毕后用一个塑料片子小心地分开两板,凝胶应该牢固地附着在短玻璃板上。 2. 固定凝胶:将凝胶(连玻璃板)放入塑料盘,用固定/停止溶液浸没,充分振荡20分钟或直至样品中染料完全消失,胶可在固定/停止溶液中保存过夜(不振荡)。保留固定/停止溶液,用于终止显影反应。 3. 洗胶:用超纯水振荡洗胶3次,每次2分钟。从水中取出, 当转移至下一溶液时拿着胶板边沿静止10-20秒,使水流尽。 4. 凝胶染色:把凝胶移至染色溶液充分摇动30分钟。 5. 凝胶显影: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摘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1ectrophoresiS,DGGE)是由Fisher 和Lerman发明用于检测DNA突变的技术,其主要是基于突变型和野生型棱酸序列的不同而导致其变性浓度的差异,利用变性梯度凝胶进行分离, 该手段分辨率达一个碱基。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DGE)、瞬时温度梯度电泳(TT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是由DGGE经改进而成。它们在突变分析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恒定变性凝胶电泳、瞬时温度梯度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 1、前言: 随着结构基因组计划接近尾声,人类基因神秘的面纱已逐步揭开,GenBank中已知基因的数目也与日俱增,各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但是,在找到了候选基因后,还需要在相关的遗传病病人中进行突变检测,只有找到了相应的突变。才能真正确定该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服务于临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突变分析方法。该方法经改进,又发展出了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onstant denaturant gel elec—trophoresis,CDGE)、瞬时温度梯度电泳(temporaltemperature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TT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现在上述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突变分析和肿瘤相关基因的筛查等许多方面。 2、基本原理 2.1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由Fisher和Izrman口3于1983年创立,以后该技术和PCR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突变分析。它主要是利用梯度变性胶来分离DNA片段。电泳开始时,DNA在胶中的迁移速率仅与分子太小有关,而一旦DNA泳动到某一点时,即到达该DNA变性浓度位置时,使得DNA双链开始分开,从而大大降低了迁移速率。由于不同的DNA片段的碱基组成有差异,使得其变性条件产生差异,从而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条带。目前常用的变性荆有尿素(urea)和甲酰胺(formamide)。根据DGGE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是否一致,可将其分为两种形式的DGGE:垂直DGGE和平行DGGE。垂直DGGE的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垂直,可用于优化样本的分离条件,也可用于分析PCR产物的组成;平行DGGE的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可用于同时分析多个样本。检测某种突变的变性剂浓度一般通过变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