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阅读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公开阅读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公开阅读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公开阅读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第Ⅰ卷(选择题)

●农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经济部门,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古代新疆地区种植棉花,出现棉纺织业,开始于:

A、东汉 B 、唐朝C、宋朝D.元朝

2、我国古代下列农作物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A、葡萄——棉花——甘薯

B、葡萄——甘薯——棉花

C、棉花——葡萄——甘薯

D、甘薯——棉花——葡萄

3、我国今天的粮食作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这种构成格局基本形式于:

A、南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据此回答4~8题。

4、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5、汉末饥荒之际,流民不断增多,为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社会秩序,曹操推行了:

A、均田制

B、租庸调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6、1946~1949年中国城市工人大量失业,农民大量流离失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①国民政府增加捐税与滥发纸币②官僚资本压制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④战争破坏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7、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与以前相比,大多采用合法斗争的方式,根本原因在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大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C、资产阶级主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财,并注重改善工人待遇

D、修正主义思想泛滥

8、1921年春俄国各地出现农民暴动,城市工人纷纷罢工。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协约国武装干涉

C、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对外战争

D、在投资和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向军事部门严重倾斜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再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主攻方向。据此回答9~11题。

9、“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唐人这些反映江南的诗句,说明唐代:①农业得到发展②江南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存在不合理的开发现象④中后期战火不断⑤人口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③⑤

10、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工业衰退

B、劳动密集型工业迅猛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1、罗斯福新政期间进行社会改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

A、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B、兴办公共工程

C、补偿农民减产的损失

D、实行工业复兴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也很值得借鉴。回答12~15题:

12、秦朝《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打柴、烧草木灰;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或陷阱。这些禁令,到七月才开始解禁。对秦《田律》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秦政府重视环境保护②反映秦朝立法规定生产活动③反映了“兼爱”理念④反映秦汉时人们已能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重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区域是在: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时

C、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

14、江南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持续开发不相关

...的是:

A、西汉时期西域作物的引进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宋朝时北方作物向南方传播

D、靖康之变宋室南迁

15、清朝康乾盛世,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额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

B、是我国农耕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体现

C、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

D、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赋税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制度。据此,请回答16~19题:

16、北魏至唐前期的赋税制度与此前的赋税制度相比的区别是:

A、按田亩征收

B、按财产征收

C、按人头征收

D、按户数征收

17、以下关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有:①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③实际上加重了农民负担④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从西汉到清前期,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是:①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②由征收实物逐渐向征收银两过渡③人口税在赋税中比重越来越少直至被取消④商品税在奴税中的比重日益减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负担比较沉重,但个别时期因政策调整也有所减轻。回答第20~22题。

20、秦朝的赋税非常沉重,其户税的征收标准是按:

A、人口多少

B、土地数量

C、土地好坏

D、户数总额平摊

21、隋炀帝时期农民负担沉重的直接表现是:

A、田租重

B、人口税重

C、兵役和徭役重

D、不能以庸代役

22、以下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①庸的实行②取消杂税、杂役③开始以土地和资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④收取免役钱⑤赋役征银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23~25题:

23、下列对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不正确

...的.是:

A、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B、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的增强

C、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D、助长了当时的土地兼并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原因是:①士族庄园经济的发展②连年战争的破坏③江南经济的开发④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前代,最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A、可以纳银代役

B、农村中“草市”兴起

C、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D、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逐渐活跃起来。据此回答26-27题。

26、下列事物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的是:①一条鞭法②《雨霖铃》③话本

④柜坊⑤《四库全书》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7、清朝前期“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种经营方式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自然经济解体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激化矛盾

D、使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农业宗法社会转变为工业法制社会。回答第28—30题。

28、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9、中国近代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和第一家炼钢厂分别设在:

A、福州、上海

B、福州、天津

C、上海、汉阳

D、天津、汉阳

30、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汲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徘徊十几年的?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回答31—34题。

31、汉唐时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2、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功绩之一,在这一点上拿破仑的主要措施是:

A、农民可以赎回一切永久地租

B、农村公有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C、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

D、给小农土地所有制以法律保障

33、苏联(包括苏俄)经济政策的诸多失误严重影响其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对其政策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反映出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思想局限性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C、斯大林片面追求集体化速度,忽视农业的投资和发展

D、赫鲁晓夫提高农业税,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B、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

C、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和开放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35-37题。

35、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C、汉武帝以后,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36、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强盛的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

D、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37、最早认识到海军建设重要性的是:

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近代以来我国的经济成分与经济结构不断变化,据此回答38~41题。

38、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它是孕育于明清(前期)时期

B、近代先进技术的引进起了诱导作用

C、它直接采用近代机器化生产

D、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9、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40、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来源有:①帝国主义在华企业②官僚资本③国民政府的财产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41、1985年后,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资本主义经济得以恢复

B、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起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D、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在中国革命不同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42——47题。

42、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质是:

A、劳动农民的个人土地所有制

B、具有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关系

C、劳动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D、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所有制

43、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实质是:

A、使根据地渡过严重的经济困难

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建立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

D、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4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前线

C、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D、巩固新开辟的解放区

45、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蒋军,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指的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C、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6、1947年中共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政策代替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农民渴望获得土地

B、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巩固新开辟的解放区

4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世界历史的前进车轮与近代化和整体发展轨迹紧密相连。回答19—21题。

48、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不包含下列哪一项内容?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9、1929年与1857年两次经济危机相比较,其影响的不同点主要是:B

A、波及主要资本本主义国家

B、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

C、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

D、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50、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是:①互联网等技术打破时空界限,便利经济发展

②各国进一步开放,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更加深入③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成为扩张的主体力量

④国家间的济发展水平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历代?并税式改革?连同?易知由单?(法定税目表)这样的配套措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屡屡出现。由于我国传统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而在专制王朝费用刚性增长的条件下,财政安排只能?量出制入?而不能?量入为出?。为克服胡征乱派之弊、减少税收中途流失和官吏层层贪污中饱,并税——除费——简化税则,就成为主流的改革思路。仅在明清两代,便搞过?征一法?、?一串铃?、?一条鞭?、?地丁合一?等等。其宗旨都是要求把从朝廷到基层的明暗正杂诸税(赋、役)?悉并为一条?,?一切总征之?。并同时下令不得再征地他费。往往还给农民发放?易知由单?,允许农民照单纳税并拒纳所列税目以外的杂派。

一般说来,上述改革大都可以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中长期效果却无例外地与初衷相反。原因很简单:原来税种繁多时虽有官吏易于上下其手之弊,但这些税种包括了能够?巧立?的一切?名目?,也使后来者难以再出新花样。如今并而为一,诸名目尽失,恰好为后人新立名目创造了条件。时间稍移,人们?忘了?今天的?正税?已包含了以前杂派,一旦?杂用?不足,便会重出加派。黄宗羲精辟地把它总结为?积累莫返之害?。

材料二:就这样,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现代有史学家把这?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

bn=a+nx。

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正是出于对这一?定律?的恐惧,明清时的一些县志作者便在《赋役志》之类章节里把过去已经归并的各种杂派名目不厌其烦地列出,并告诫?后之好事者切勿轻言归并税则,以贻后患。?

——以上均见秦晖《?农民减负?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收到由友人史晓风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于2005年3月22日写了一封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据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材料四: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样,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的?皇粮国税?从2006年成为历史。——据2005年1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编写

(1)中国古代开始征收土地税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材料二写出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赋税制的名称。

(3)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古代税制变化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税制变化的其他规律。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怎样减轻抗日根据地农民的负担?这一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

(5)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当代中国是怎样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的?

52、“三农”问题是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我国政府由于关注民生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去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伟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给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我国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从何时被废除?简述其经过及意义?

(3)比较中外土地问题的解决,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4)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税费改革(不少于三次),并简要说明这些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共同重要作用。

53、概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任务的历史条件?说明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4、“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下面是二张有关中国在二战中的照片:

⑴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请再举一例类似以上信息的史实。(2分)

⑵图11中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2分)陕甘宁边区是(2)1941—1942,中共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2003年底,温家宝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抉择。

⑶世界近现代史上日本有哪两次崛起?(4分)比较促成日本两次崛起的因素,有何异同点?(5分)日本的两次崛起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⑷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作的努力。(10分)

55、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及地区繁荣稳定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最早可以上溯到哪一时期的哪一事件?

(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此后,大批中国人迁到南洋各地,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当时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在中国古代至少有三次被公认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也有共同的英勇抗争。请结合二战以前及二战期间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二战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走上经济发展道路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曾出现过三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概述这三次经济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及代表性国家。归纳总结上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6)结合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史实,指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

(7)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哪些国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8)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彼此加强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直接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并简述该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5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计划,并于1991年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如今的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的软件之都,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印度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其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见图3—5。

材料二:印度的国内软件市场很小,导致软件产业过分依靠欧美市场,受制于人,目前已出现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势头。软件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包”加工和服务,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1)1947年秋印度脱离的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的独立。结合史实概括西方殖民势力退出印度的主要原因。西方殖民势力退出后给新兴独立的国家造成的重大遗留问题有哪些?(10分)

(2)在图3—6中的A、B、C、D四个城市中,代表班加罗尔的是(填字母)班加罗尔成为印度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印度软件业产值中的63%都来自美国的订单,美国把自己的订单转交给印度公司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而在印度的软件出口地区中,比重最大的也是北美地区,其直接原因又是什么?(6分)

(4)我国同样也是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国家,谈谈发展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6分)

(5)结合材料二,谈谈从印度软件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4分)

2006届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专题训练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AADAC6~10DAABC11~15DCCAB16~20DCDBA21~25CBDAC

26~30CDCCB31~35CDDBC36~40CAACB41~45CBDBA46~50CCDBB

第Ⅱ卷非选择题

51、(1)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2)汉朝编户制度下的赋税徭役,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3)古代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反而加重农民负担。其他变化规律:收税的依据从以人口为主变为以土地为主。税收从实物为主变为货币为主。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4)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即“二五减租”)。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5)1987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全国全部取消农业税。

52、(1)法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这就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造成了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

美国:颁布《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支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块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有利于西部的开发,为美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大的国市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统一征收地税。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1952年底,1950年10月,中央政府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意义: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被废除了。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启示: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要想长治久安,必需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要想使革命成功,必需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①隋唐时期,“庸”规定可以纳绢代役;(任选其中三条);②“两税法”规定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两次收税;③明朝“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④清初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

共同作用:A、有利于保证农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赋税征银,有利于减轻农民人身依附,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3、(1)历史条件: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抗美援朝胜利已定,国际环境安宁;民主革命贵遛问题解决,人民政权巩固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借鉴苏联经验教训,总结本国建设经验,妈妈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集中主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全面建设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3)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完成了三大改造,但工作过粗过急也贵留了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片面追求高速度,违背了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不严重的困难。

(4)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54、(1)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密切合作,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

反映了二战期间中国与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密切合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反映了中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的提高)。举例:如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或1945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2)A、C。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3)日本的两次崛起:一次是19世纪中后期的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或成为亚洲强国);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共同因素:都进行了社会改革、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重视发展教育

不同因素:第一次走军国主义道路;第二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启示:走军国主义道路(或法西斯道路)给日本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必然失败;和平崛起才是正确的方式;科教兴国等。

(4)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5、(1)汉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2)①郑和下西洋,船队到达东南亚各国与这些国家进行友好贸易,中国的瓷器、丝绸销路很好。从东南亚国家购回珠宝、香料等,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②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友好联系的纽带,许多国家的使臣随郑和的船队到中国访问,促进了双方的联系,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加强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亚非各国间的优秀和平使者;对海洋交通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示了不畏艰险、勇敢探索的精神;严明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推动了南洋各国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南洋的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

(3)第一次是秦王朝的统一,他确立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的先进文明;第二次是隋唐的统一和繁荣,他的经济文化泽被东西,远播世界;第三次元统一后明朝的复兴,他是当时世界的强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4) 共同历史遭遇:受到英、法、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野蛮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共同英勇抗争: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中,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尼西亚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二战期间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取得抗日的胜利;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许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摆脱列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泰国、马来西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注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

(6)史实:①战后,印度实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相结合。②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③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④印度仍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素:①人口问题;②宗教问题;③民族问题;

④环境问题。

(7)缅甸、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8)都曾经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相互间经济、文化长期紧密联系,具有友好交流的历史传统和一定的经贸合作基础。

经济区域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56、(1)英国(1分)退出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国发展缓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势力进一步衰落;(4分)印度人民不断觉醒,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

遗留问题: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印巴的分立,给两国人民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民族、宗教、克什米尔问题等)。(3分)(2)B(2分)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2分)(3)印度的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和会讲英语)而廉价(3分)北美软件市场十分广大(3分)(4)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6分)(5)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把立足点放在国内,获取主动。结构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要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4分)

(4)特征:既妥协又争夺;从敌对关系演变为经济竞争对手和政治军事盟友。(4分)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冬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 戍边十五年。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 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 烧…… 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 抵住风雪的严寒。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杀掉狐 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 一声。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 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 腾跃着向雪野掠去…… 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 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 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 着喜马拉雅出发。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 天雪地之中。晶莹剔透湛蓝如镜的羊湖,冰挂如柱天地相接的珠峰口,穿越荒凉美丽的无人 区,把哥几个大老爷们激动得泪流满面。昆仑山口遇见的奔腾野驴,公路边旷地上悠然自乐 的野兔,峭壁上优雅挺立的藏羚羊统统收入相机中。还就是没有见到红狐狸。 ⑩夜晚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问寺中僧人,附近可否能见到红狐狸?僧人指着雪山说,以前有,经常可以看到,白雪间,一团火在跳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鞭炮拆了封。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六根气得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急啥?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拎灯笼的是谷子。六根喊:“谷子,这么早来了?”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这世道变了。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爹犯得着生气吗?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一一”六根就长长地叹气。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汇总汇编

小说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7题。 (1)植物的花香有着很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 授粉,不但表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 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 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 “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能够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绝大部分还有益 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动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因为大脑供氧充足,所以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 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 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 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 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 时的迟钝。 12.给加点字注音。 繁衍瞬时

13.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14.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答:① ② 15.第(4)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6.植物的花香“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中的“绝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 17.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物象)作用专题训练 一、【高考真题感知】(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6分) 玻璃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九大题型解题思路详解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九大题型解题思路详解 [ By: 平分秋色 ] 推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九大题型解题思路详解 1.细节事实题: ⑴标志: ①题干中明确提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 ②针对文章中的一句或几句发问 ③题干和选项之间是因果关系 ⑵做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 ①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返回原文 ②根据出题顺序返回原文(60%的准度) ③根据题干中的重点词或其同义词返回原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70%的准度) ④找原文中的难句定位,一般来说,难句都是出题点。 ⑶迷惑人的手段: ①单词替换 ②颠倒因果 ③扩大范围 ④常识判断

2.例证题: ⑴标志:case example illustration demonstration exemplify demonstrate illustrate ⑵做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例子支持的论点,而不在于能否看懂例子 ⑶做题的步骤: ①首先返回原文定位该例子 ②然后80%向上、20%向下搜索该例子支持的论点 ③在四个选项中寻找与找到的论点表达最一致、意思最接近的一个才是正确答案 3.词汇题: ⑴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某处的单词或词组,要求辨别其意思 ⑵做题的关键在于:该单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单词的上下文 ⑶如果该单词认识,并不超出大纲,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其正确答案是根据上下文推测的一个更加深刻的含义 ⑷做题的方法: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从上下文进行推理: ①代入替换法 ②在上下文中寻找同词性的词或词组 4.句子理解题: ⑴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的一句话,要求理解其意思 ⑵做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对出题的句子进行语法解析,要精确理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讲课讲稿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题点对点练7 联系文意,紧扣语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真题练习 令狐采学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风铃 于德北 老三的日子挺紧。他在街上租邢大妈的房子住,八九平米,一铺炕,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老三的媳妇是农村人,和老三说话时总是一副商量的口气,仿佛她一个人当不了家似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他年轻,身体好,又没有脾气,渐渐有了些固定的主顾。有从外地来这里市场批发衣服的,往返几次,和他熟了,定下固定的日子,到了这天,老三会准时在出站口处,待人来了,笑一笑接过对方手中的东西,一声不响地把人家送到市场入口处。 “您去吧,我在这儿候着。”主顾进里边上货,老三就蹲在车子旁抽烟,两角多钱的“姿丽”。带嘴的“蝴蝶泉”是少有的奢侈。偶尔买一包放在口袋里搭配着抽好几天。老三抽剩的烟蒂放在烟缸里。等抽下一支时再接上。同行们都说,老三怕是要娶二房吧,不然,怎么这么节省呢?老三笑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老三送客,连人带货一直送上扶梯,看着客人的背影消失了,才转回来,心里好像还惦记着人家一路上的平安。雇老三

的老板们,也都信得过他,时间长了,和老三成了朋友,会谈一些买卖上的酸甜苦辣。有时,为了候车,也约老三在车站斜对过的小茶馆喝茶,每每这时,老三就有兴趣和客人下上一盘象棋,客人自称善走炮或善走马,老三就一心提防着那炮或马,结果漏洞百出,几乎是屡战屡败。 但老三在生活上是不长败的。他高中毕业,没考上学,也没找到正式工作,在社会上干着干那,一点点摸索着自己生活的道路。他的媳妇,是他的同学,在他们班寄读了大半年,直到高考前才回原籍。在一起读书时,两个人没有说过什么话,后来,她进城来打工,老三才知道,大学对于她也只是个梦。 不知为什么,老三就突然想和她结婚了。看着自己父母残破简陋的家他沉默不响地带着他的新媳妇走了,只向他父母要了那辆在家闲置了多年的三轮车。他和媳妇开玩笑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说完之后,他自己都觉得这一点也不幽默,在床上梦呓似地喃喃:“累了,快睡吧。” 老三养了几盆菊花。秋高气爽,窗台上的菊花开了,白的、黄的、粉的,有小饭碗那么大。他也就极有兴致地休息一个下午,和媳妇一起上街买几个螃蟹,用清水煮了,就着酒兴看菊花,心里甜丝丝的。 老三在车站蹬三轮,蹬的是良心活,他不像有的同行,绕大圈,叫大钱。大家都蜂拥着拉主顾,他却靠在一边。如果主顾被嘲嚷声挤出了人群,他就会迎上前去,不紧不慢地说:“要不,就坐我的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gaining global popularity. According to a government white paper, TCM has been introduced in 183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Westerners' understanding of TCM, however, may be limited to acupuncture, cupping and massage(针灸,拔罐和按摩). For instance, the purple, injury-like marks left on U. S. swimmer Michael Phelps,back from cupping for the purpose of relaxing his muscles and reducing pain became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during the Rio Olympics in 2016. As a matter of fact, Chinese herb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getting rid of diseases and keeping the body in good condition in the TCM treatment system than physical treatment. It is therefore disheartening to know that while 10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mber countries have given approval to the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not many recogniz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CM falls far behind Western medicine owing partly to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s. Herbs are made into pills, powder and soup, and the kind of herbs used, their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processing of the ingredients (原材料) jointly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cription.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hich has standardized dru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CM lacks standardization, wi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its medicines being unclear and their effects being unstable. Fortunately, standardization has improved in recent decades,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actories producing patented TCM drugs. Another factor that has prev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rescription drugs is the lack of creativity. While Western medicine-making companies come up with new products every year, TCM drug producers tend to make medicines according to prescriptions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 Chinese chemist Tu Youyou's winning the 2015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er research into malaria (疟疾) treatment may drive creativity to some extent in China's TCM industry. However,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cannot be changed within a short time. (1)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example of Michael Phelps? A. Because he was injured in his swimming. B. Because cupping is a kind of important TCM treatment. C. Because westerners know a little about TCM. D. Because western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CM. (2)Why don't some member countries of WHO recogniz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 Because Chinese herbs can get rid of diseases. B. Because they only approve the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C. Because Western 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D. Because medicine made out of Chinese herbs develops slowly. (3)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hat is the weak point of TCM in Paragraph 4? A. The methods of planting herbs. B.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scription. C. Lacking in standardization. D. Its stable functions.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201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

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When times get tough, we all look for ways to cut back. When we're hungry, we eat at home instead of going out. We take buses instead of taxis. And we wear our old designer jeans just a few months longer. With college expenses at all-time highs,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eager to do anything to cut the cost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One cost-cutting proposal is to allow college students to get a bachelor's degree in three years instead of fou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actively exploring ways to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fficient. But there's a question: Would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uffer? Few US universities have formally approved a "three-year degree" model. I doubt that mainstream North American colleges will carry out a three-year curriculum any time soon. For one thing, most universities already allow highly qualified students to graduate early by testing out of certain classes and obtaining a number of college credits. In addition, at famous universities, the committee who determine which courses are required and which courses are electives are unlikely to suddenly "throw out" one quarter of the required credits. Professors will resist "diluting (稀释)"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they offer. In my opinion, a quality four-year education is always superior to a quality three-year education. A college education requires sufficient time for a student to become skilled in their major and do coursework in fields outside their major. 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water down education, any more than it's not a good idea to water down medicine. If we want to help students find their way through university, we should help them understand early on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need to have upon graduation. We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test out of as many courses as possible. We should give them a chance to earn money as interns (实习生) in meaningful part-time jobs that relate to their university studies, such as the five-year co-op program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um up the main idea? A.It's time to shorten the learning process. B.Best learning takes place over time. C.University education should be watered down. D.College education calls for reform. (2)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most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against the "three-year degree" model B.many famous US universities are considering adopting the "three-year degree" model C.professors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three-year degree" model D.The "three-year degree" model can make college learning more efficient (3)In most US universities, ________. A.college students are offered the co-op program B.electives' credits make up one quarter of the required credits C.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finish four-year education before graduation D.some excellent students can graduate ahead of time

2020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2020040811135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小通吃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 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 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 发不梳,身上披着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围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 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 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 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 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 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 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 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

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 和其他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 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 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 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 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 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 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中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想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 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 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英语】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解析

【英语】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邪恶) and new study claims there may be some truth behind the saying.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 announced on February 27 that rich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do immoral things, such as lie or cheat, than poorer people. The scientists did a series of eight experiments. They published their findings online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They carried out the first two experiments from the sidewalk near Berkeley. They noted that drivers of newer and more expensive cars were more likely to cut off other cars and pedestrians at crosswalks. Nearly 45 percent of people driving expensive ears ignored a pedestrian compared with only 30 percent of people driving mow modest cars. In another experiment, a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asked if they would do immoral things in various everyday situations. Examples included taking printer paper from work and not telling a salesperson when he or she gave back more change. Students from higher — class families were more likely to act dishonestly.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s, rich people often think money can get them out of trouble. This makes them less afraid to take risks. It also means they care less about other people's feelings. Finally, it just makes them greedier. “Higher wealth status seems to make you want even more, and that increased want leads you to bend the rules or break the rules to serve your self- intere st,” said Paul Piff, lead scientist of the study. Piff pointed out that the findings don't mean that all rich people are untrustworthy or all poor people honest. He said the experiments were to show how people living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express their instincts(本能)and values in different ways. (1)By saying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the author wants to . A. link wealth with bad behavior B. draw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C. show how the saying proves the findings D. defend rich people who do immoral things (2)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s, which is NOT the factor that makes rich people immoral? A. They welcome risks. B. They have more desires. C. They believe money talks. D. They become more selfish. (3)Why did the scientists do the experiments? A. To show how social status affects people's morality. B. To show people's instincts and values in different ways. C. To test whether the saying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is true. D. To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er - class people and lower - class people. (4)What does the passage really want to show us? A. The poor are respectable. B.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C. All rich people are untrustworthy. D. The rich are more likely to act badly. 【答案】(1)B (2)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