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新乡市黄河河务局第三工程处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第12标段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岸工程东平湖~济南段位于输水工程位于山东省西部,于海河流域的聊城市、德州市隔河相望,南靠泰山,西接东平湖,东至山地省省会——济南,途径泰安市的东平县、济南市的平阴县、长清区和槐阴区,至济南市的小清河睦里庄跌水,输水线路全长89.893km,所经4个县(区)区域面积为3436 km2。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贯穿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干线,缓解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恢复泉城的自然风貌,为胶东输水干线的全线贯通奠定基础,为今后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重点城市调引长江水创造条件。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以及水利部水总《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确定输水渠设计流量为50m3/s,加大流量为60 m3/s;渠首引水闸按远期供水规模建设,其设计引水水位为39.30m,设计流量为90 m3/s,加大流量为100 m3/s。

本合同段为标段12,主要工程内容为:孔集公路桥(桩号18+553),灌注桩基础,预应力空心板,跨径2×20米,桥宽净11+2×1.25米。刁山坡公路桥(桩号22+161),钢筋砼系杆桥,跨径60米,桥宽净12+2×1.0米。李山头节制闸(桩号24+630),3孔3.5米宽开敞式钢筋砼水闸。

2、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

供水区地处泰山北麓及西麓余脉,区内地形起伏、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和湖泊等。地势南高北低,自然坡降平均为1/2500,自南向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势最高处为南部长清境内的灵岩山,海拔683m,最低处为玉符河入黄河口处,地面高程不足30m。

输水线路基本平行黄河,线路以南部为丘陵区,北部为黄泛平原和洼地,沿线地形复杂、起伏较大,所经姜沟、亭山头、刁山坡、李山头、博士山及贵平山口等几处高地和山口,地势普遍较高,最高处为刁山坡,山顶高程为128m,输水渠处地面高程为66m。沿途经过的曹山洼、栾湾洼、贵平洼和孝里洼,为比相应黄河滩唇处低3~4m的自然封闭洼地,地面高程在35m左右。

输水线路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主要地貌类型有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低山丘陵、山前剥蚀~溶蚀丘陵等。

(2)、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属华北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季节性干旱特别严重。多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7℃,全年无霜期200~220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4.9mm,降水量随时空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汛期降雨又多集中在几场暴雨之内;二是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964年)1327.8mm,最小降水量(1988年)455.2mm,丰枯比2.92;

三是降水还具有连丰、连枯交替出现的特点;四是降水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南部山区降水多于北部平原,东部降水多余西部。多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mm,平均日照2552h,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24.5m/s。

(3)区域地质概况

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结构属华北陆台的一部分,地处泰山泰斜的南北两侧,中部为太谷代泰山变质岩组成的基底,所揭示的地层为寒武系九龙群灰岩、奥陶系石灰岩和第四系覆盖层。寒武系九龙群灰岩主要分布在东平、平阴县境内;奥陶系石灰岩只要分布在平阴县和长清区境内,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全新统冲积堆积的壤土、沙壤土、粘土、粉细砂、砾质粗砂等,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堆积的壤土及坡积洪积堆积的粘土。输水线路位于鲁西隆起区的西北端,沿线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断裂构造不甚发稍具规模的结构有常青断裂,走向NW330°,为一隐伏于第四系覆盖层下的平推式正断层。

(4)、水文地质

根据地下水的隐藏条件、赋存形式,输水线路沿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空隙潜水和岩溶裂隙水。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第四系沉积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临黄河段主要接受黄河水的侧渗补给,以地下缓径流及人工取水为主要排泄途径,主要含水层为粉细砂、砾质粗砂。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5~7m,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重碳酸镁型。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与基岩裂隙和岩溶中,其富水性受结构裂隙控制,埋深约为8~10m ,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

第二节编制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现行的国家和水利部颁发的施工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我公司现场考察所掌握的资料,以及我公司贯彻实施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施工总布置

第一节施工场地

本合同段按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分成3个作业区,设4个专业队伍,其中土石方施工队1个,建筑物施工队3个。停车场、砂石料场一般均设在输水渠右岸,拌合站设在施工点处,钢筋和木材加工在施工点处搭工棚解决,修理车间、水泥仓库、生活房屋、办公用房自建简易房,为砖瓦结构,项目部设在本标段李山头节制闸处,现场办公。

附:平面布置示意图

第二节施工交通

人员、机械设备和料场可经105国道,沿县乡级公路横穿输水线路,再经场外临时道路、场内临时路,运送到工地现场,现场交通比较方便。

第三节施工用电

尽量就近利用村镇用电和沿线已有的输电线路供电,无法利用的,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直接采用柴油机作动力。

第四节施工供水

生活及施工用水通过在生活区内打井或利用就近村庄生活水源的方式解决。通过现场观察,施工用水可从以下几种方式解决:1、充分利用线路附近原有坑塘蓄水;2、就近打集水井;3、深挖方地段可利用施工排水。

第五节施工通讯

本工程项目部设固定电话1部,对讲机3部,传真机1部。并对有关人员配备移动电话,以满足对外通讯和联系。

第六节施工测量布置

按照监理人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进行校核并布设施工上报监理人审批。

第七节施工导流与排水

由于原有渠道内尚有部分积水及当地群众生产排水,施工初期排水,根据渠内积水情况,分段填筑隔坝,抽排至两侧农田内或河沟内。施工期输水渠开挖除局部地段外,基本不受地下水影响。局部深挖方地段在开挖过程中,沿渠道中心线预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利用水泵抽排至外部农用沟渠或坑塘内。不论从任何水渠进入工作区的地表水和潜水均予截流、控制、疏导和清除,抽水采用4进4出或6进6出潜水电泵并备有可运行状态的水泵,以保证施工期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使施工区始终处于无水状态。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案

第一节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为本合同段施工图纸所示的土方明挖工程,包括渠底、边坡的土方工程,永久性建筑物基础等合同内各项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基础开挖以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土方明挖工程。

土方开挖前,清除开挖工程区域内的全部树木、树根、杂草、垃圾、废渣以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有碍物,清除和掘除的材料放置在监理人指定的弃土场。

近距离土方开挖,采用55KW履带式拖拉机带2.5方拖式铲运机;远距离(0.5~2KM)土方开挖,采用1m3日本产小松挖掘机挖装,配15T自卸车运输。具体做法:

1、渠道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做到够宽、够深、够坡度、底平、坡顺、弯道园滑。

2、渠道断面尺寸按下列标准控制:

(1)渠底高程按设计从严控制,最大欠挖量、超挖量不得大于30mm,渠口和渠底脚的平面尺寸误差不大于30mm。

(2)施工分界处衔接顺直,不出现折线,不存在施工界墙,渠坡不出现凹凸不平等现象。

(3)运土道路一律做成斜马道。开挖土方按设计要求全部运往规定地点,零星散土随时清除干净。

(4)设立开挖标志,标出渠道中心线,渠底线,渠口开挖线的位置。

3、开挖线按施工图的规定进行。在开挖过程中,我们经常校核开挖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桩号、水准点、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并及时报告监理人。

4、开挖过程中,注意地面标志物所示的对施工有干扰的埋于地下的各种管、线,提出处理措施,并及时报监理人审批。

5、避免扰动开挖线之外的表土、土方。施工中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不出现欠挖,而且尽量不超挖。采用机械开挖后,为不破坏基础土壤结构,预留20cm保护层,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6、基础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时确保边坡安全,禁止采取自下而上或造成土体侧悬的开挖方式。在开挖过程中,如边坡

出现裂缝或滑动迹象,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监理人。

7、对开挖后的土料进行统一规划。监理人已确认的可用土料,用于永久或临时工程的填筑。

第二节土方填筑

土方填筑包括渠道边坡、堤身的土方填筑,其它永久及临时建筑物周围地表土以下土方回填及压实,以及监理人指定的基础处理回填土及压实等。

采用机械:对于近距离,用55KW履带式拖拉机带2.5m3

拖式铲运机运土;对于远距离,用8T自卸车运土。用55KW推土机整平,内燃压路机(6-8t)压实。用挖掘机收坡,55KW推土机整坡压实。

具体做法:

1筑堤土料一般利用挖渠、挖沟土方填筑。耕地中料区开挖前必须将其表层的杂质和耕作土、植物根系等清除;沟渠中料区开挖前将表层稀软淤土清除。填筑土料要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杂质土和冻土块等特殊土料筑堤,严禁将砂(砾)料作为筑堤土料;上堤土料中的杂质予以清除;清基弃土清除杂质后可填筑在堤外坡及堤顶,作为水土保持植树植草的表层土。

2、根据碾压机械、回填料的性质等进行碾压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报监理人批准。

3、填筑作业

(1)地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顺坡铺填,堤防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时,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

(2)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小于100m。

(3)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4)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各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以斜坡面相接。

(5)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要洒水湿润。

(6)用光面碾磙压实粘性土填筑层,在新层铺料前,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连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进行复压处理。

(7)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再铺填新土。

(8)施工过程中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

(9)在软土地基上筑堤,或用较高含水量土料填筑堤身时,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要在地基、坡面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指导安全施工。

(10)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临时坡度作补缺口处理,将已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

(11)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堤防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填平整。

4、铺料作业

(1)按设计要求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性土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予以清除。

(2)铺料至堤边时,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机械铺料30cm。

5、压实作业

(1)筑堤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1级堤防压实度不小于0.94。根据土质类别进行碾压试验,按照规定的堤防压实度确定筑堤干密度指标。

(2)分段填筑,各段设立标志,以防漏压、过压和欠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错开。

(3)碾压施工时: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平行于堤轴线;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于堤轴线不小于0.3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T-120履带推土机压实作业,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塔压宽度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实机械时,采用轮迹排压法,轮迹搭压轮宽的1/3;机械碾压要控制行走速度,平碾,铲运机不超过2档。

(4)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辅以夯具夯实,夯实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塔压宽度不小于1/3夯径。

6、接缝、堤身与建筑物接合部施工

(1)土堤碾压施工,分段间有高差的连接或新老堤相接时,垂直堤轴线方向的各种接缝,以斜面相接,坡度采用1:3~1:5,高差大时采用缓坡。

(2)在土堤的斜坡结合面上填筑时,随填筑面的上升进行削坡,并削至质量合格层;削坡合格后,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垂直堤轴线的堤身接缝碾压实时,要跨缝搭接碾压,其搭接宽度不小于3m。

7、雨天与低温时施工

(1)雨前及时压实作业面,并做成中央凸起向两侧微倾。当降小雨时,停止粘性土填筑。

(2)粘性土填筑面在下雨时行人不要践踏,并严禁车辆通行。雨天恢复施工,填筑面作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3)土堤不在负温下施工;具备保温措施时,允许在气温不低于—10℃的情况下施工。

第三节混凝土程

一、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骨料选择无杂质,粒径符合设计要求的新鲜骨料,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原料。拌合设备应由熟练工人操作。用前进行试车检查,经检查正常方可使用。拌合设备上料容量要严格控制,不任意增加,也不任意减少,并按砂、水泥、石子的顺序依次加入料斗,然后将水和生料同时注入拌筒搅拌,按规定的搅拌时间搅拌。

二、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符合迅速、安全、经济的原则。搅拌好的砼要立即运送,如积压过久,坍落度就会减小,造成砼初凝,影响质量。砼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摇晃颠簸,以免使砼发生离析泌水。拌合站尽量靠近浇筑仓,以缩短运输路程和时间。

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负责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走动或堵塞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固前抢修完好。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

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固前将次层浇完。间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小时。每层浇筑厚度视坍落度和振捣工具而定。进行斜坡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低处开始,自下而上浇筑,使混凝土保持分层水平上升,这样可以防止泌水集中流动而带走灰浆。混凝土灌进模板仓里,是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其中有很多空隙。振捣就是要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使混凝土密实,并使水泥砂浆均匀地包裹住石子,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振捣工具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点的间距一般为振棒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的方法有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振捣器每次插入混凝土中的时间,一般为20~30秒。振捣过程中,振棒不得碰撞模板和钢筋,须上下拔动,并应做到快插慢拔,防止振后留有插孔痕迹,造成振孔部位不密实。平板振捣器多用在工作面较大的部位,其移动纵横塔接长度以50mm为宜,避免漏振。

四、混凝土养护

针对本工程建筑物和不同情况,按监理人指示选用洒水或薄膜进行养护。

1、采用洒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18小时内开始进行,其养护时间根据所用的水泥种类而定,若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为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延长养护时间至少28天。

2、薄膜养护:在混凝土表面涂一层养护剂,形成保水薄膜,涂料要不影响混凝土质量。在狭窄的地段施工时,使用薄膜养护液要注意防止人工中毒。采用薄膜养护的部位,报监理人批准。

五、预应力混凝土

1、张拉

(1)采用先张法张拉程序时,应做到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一致,张拉后预应力筋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的4%,在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值。预应力筋的放张程序符合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

(2)采用后张法张拉程序时,必须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小值达到设计值(在相同养护条件下的试验值)时才能进行强拉。后张法的施工方法和程序以及张拉控制应力等要符合规范的规定。应力传递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允许应力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3)在张拉过程中,对预应力筋的应力和延伸率的测量记录应及时报送监理人审核,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控制方法和预应力筋伸长值的计算方法要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

(4)张拉过程中,预应力钢材(钢丝、钢铰线和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对后张法构件,不得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钢材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对先张法构件,不得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钢材总根数的5%,且严禁相邻两根断裂或滑脱。先张法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钢材必须予以更换。

(5)采用后张法张拉时,套管中的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应畅通无阻,不得交叉。

2、灌浆

(1)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在张拉前应用水冲洗和空气清扫,套管或孔洞中应无水、无污垢和无其它异物。所

有套管或孔洞在张拉完毕后都及时进行压力灌浆。

(2)采用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对空隙大的孔道,采用砂浆灌注。水泥浆及砂浆强度不小于20N/mm3。水灰比为0.4左右,浆液搅拌后3 h泌水率控制在2%,最大不得大于3%,当需增加孔道灌浆密实性时,水泥浆中可掺入对预应力筋无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3)灌浆前孔道湿润、洁净、灌浆顺序应先灌注下层孔道;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顺;在灌满孔道并封闭排气后,再继续加压至0.5~0.6Mpa,稍后再封闭灌浆孔。(4)灌浆后24小时内,预应力混凝土梁板上不得放置设备或施工其它荷载。

空心板梁预制工艺框图

第四节砌体工程

一、材料

1、石料:石料材质坚实新鲜,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表面无污垢、水锈等杂质,用于表面的石材,要色泽均匀。石料几何尺寸及物理力学指标要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2、砂:砂浆采用的砂,要求粒径0.15~5mm ,细度模数2.5~3.0,砌筑毛石砂浆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5mm ;砌筑料石砂浆的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3、水泥和水:水泥品种和标号按有关规定选用,到货的水泥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存,受潮湿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拌合及养护的水质按照用水质量标准选用,一般饮用水均可。

二、浆砌石砌筑

1、一般要求

(1)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2)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当气温变化昌,应适当调整。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要砂浆填充饱满,不得无浆直接贴靠,严禁先堆砌石再用砂浆灌缝

(3)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

(4)上下层砌石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一定空隙,以备勾缝处理。

(5)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 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避免振动下层砌体。

(6)砌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超过国家规范规定的范围。

2、毛石砌体

(1)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且将大面向下。毛石基础扩大,若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相应错缝搭接。

(2)毛石砌体应分皮卧砌,并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3)毛石砌体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

(4)毛石砌体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选用较大

的平毛石砌筑。

(5)毛石墙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大于2m。拉结石的长度,若其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少于墙厚的2/3。

3、料石砌体

(1)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采用丁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的上级阶梯料石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3。

(2)料石各面加工允许偏差按有关的规定执行。如有特殊要求,按监理人的指示加工。

(3)料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大于10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不大于20mm。

(4)砌筑料石砌体时,料石应放置平衡,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其高出厚度:细料石和半料石为3~5mm,粗料石和毛料石为6~8mm。

(5)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若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则每砌两皮后,应砌一皮丁砌层;若在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距不大于2米。

4、砌体养护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应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水泥砂浆砌体一般为14天,混凝土砌体为21天。

5、勾缝

(1)采用细料石水泥砂浆勾缝作为防渗体时,防渗用的勾缝砂浆采用细砂和较小的水灰化,灰砂比控制在1:1至1:2之间。

(2)防渗用砂浆应采用32.5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清缝在料石砌筑24小时后进行,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干净,不得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

(4)勾缝砂浆必须单独拌制,严禁与砌体砂浆混用。

(5)当勾缝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至少用浸湿物覆盖保持21天,在养护期间应经常洒水,使砌体保持湿润,避免碰撞和振动。

第六节灌注桩工程

一、钻孔

采用回钻机钻进注浆护壁成孔。钻孔过程中要保持钻孔垂直,并用泥浆比重斗经常检测孔中泥浆的稠度,使其满足护壁的要求。若遇坍塌或缩颈地段,为确保成孔质量,采用人工造浆护壁。

二、清孔及安放钢筋笼

钻孔至设计高程,经检查后即进行清孔(一次清孔),清孔用清水循环进行清洗。钢筋笼在钻进过程中提前进行加工制作,钢筋选购正规厂家合格产品,按设计图纸尺寸,根据钻机和吊车起吊能力分段制作,注意在同一水平面内搭接根数不得大于主筋总根数的1/2。钢筋偏差符合规定的要求。钢筋吊入钻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位徐徐埋放,避免硬撞孔壁,沉入过程中若遇阻碍不得强行下入,待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继续下至设计标高。

钢筋笼下入孔内时,加设导正管,保证钢筋处于居中位置。为确保安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安放前准确测量孔口方木标高,计算吊筋长度,保证安放准确。钢筋笼安放确认无误后,进行固定,以防掉笼或浮笼。

三、下导管及二次清孔

(1)下导管前准确量好导管长度,保证导管口与孔底的距离30~50cm,既使砼能埋住导管,又能使砼排出导管时畅通。

(2)检查导管,对接调试,编号,并检查其密封状况。

(3)导管安装完毕,进行第二次清孔,以减少孔内沉渣,待清孔达到要要求后,方可灌注砼。

四、水下混凝土制备和灌注

(1)水下混凝土制备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施工图纸的规定,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

2)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为18~22c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含砂率40~45%,并选中粗砂。

3)混凝土粗细骨料应选用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应不大于 4.0cm,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3和导管内的1/6。

(2)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顶混凝土灌注高程高出施工图纸规定的桩顶高程0.5m。

2)采用人工灌注混凝土桩,在桩顶高程以下4m时,应采用棒式振捣器捣实。

3)灌注时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3℃,桩顶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50%前不得受冻。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采取缓凝措施。

(3)孔内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或混凝土泵施工:

1)导管直径不得小于20cm,其通过能力不小于10m3/h;大直径灌注桩导管不小于30cm,其通过能力不小于25m3/h。导管内壁光滑圆顺。

2)导管应安置在钻孔中心,下端口应高出沉渣面30~50cm。

3)灌注混凝土时,应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 1.0m,入孔前混凝土连续搅拌均匀,保证入孔坍落度,防止混凝土离析和压入空气。

4)采用混凝土泵灌注孔内混凝土时,保持连续供料和连续灌注。

5)混凝土输送管的直径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直径选用:当粗骨料粒径为0.5~2.5cm时,选用直径60cm的输送管;当粗骨料粒径大于2.5cm时,输送管直径取最大粒径的4倍。

(4)灌注桩的实际灌注混凝土量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

五、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钻孔

(1)坍孔:发生孔口坍塌时,加长护筒护壁。发生孔内坍塌时,适当加大泥浆比重或者掺加冰胶护壁,必要时回填粘土混合物至坍孔处以上 1.0~1.2米。如坍孔严重时,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2)如发现失水现象,护筒内水位缓慢下降,补水投粘土。

(3)泥浆太稠,进尺缓慢时,抽清换浆。

(4)勤取清样,在不同地层中,采用不同钻进速度。

2、混凝灌注

(1)导管进水:如果因首批砼数量不足引起导管进水,立

南水北调教学设计

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新课程必修III(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

临沭第一中学 赵恒德 2011、10 【教材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而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分为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它们各有优缺点。在重点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要全面分析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课标要求】 (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 (2)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对学生进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 (2)使学生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1.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简介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京、津、冀、鲁地区和淮河流域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缺水,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显得更为紧迫。 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东线调水方案,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1990年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在此期间,还完成了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修订报告;广泛开展了有关环境影响专题研究、大型低扬程水泵的研制、穿黄工程勘探试验以及农业灌溉节水、水量优化调度方面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为科学比选东线调水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对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领导关于南水北调工作的指示,按照2000年12月国家计委、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座谈会的部署,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 本次规划是在以往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修订。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的规划相比,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本次修订规划突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论证东线工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修订供水范围、

供水目标和工程规模;研究东线工程建设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根据北方城市的需水要求,结合东线治污规划的实施,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一、东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规划的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包括天津、济南、青岛、徐州等特大城市和沧州、衡水、聊城、德州、滨州、烟台、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枣庄、济宁、菏泽、泰安、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蚌埠、淮北、宿州等大中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城市化率23.6%,耕地880万公顷,工农业总产值1.75万亿元,粮食产量为15576万t。 东线工程供水区地处黄、淮、海诸河下游,跨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多年平均降雨量从南向北为1000~500mm,由南向北逐步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内、年际不均,丰枯悬殊,连续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出现。 东线供水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地势较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生产基地和粮食等农产品主要产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黄河以北供水区处于海河流域下游,大部分河流已经干涸,可利用的地表水日益减少。由于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了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多种地质灾害。海河地表水已高度开发,地下水又严重超采,已到了仅仅依靠当地水资源难以解决缺水问题的程度。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一、系统背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该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特大型、综合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供水范围共涉及14个市,共107个县、市、区。供水区面积11.3万km2,覆盖了山东主要的经济发达区和大部分重点城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7%。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主干线自苏鲁省界进入山东省韩庄运河,经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三级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的下级湖,经下级湖湖内航道及东股引河至南四湖二级坝,由二级坝泵站提水进入南四湖上级湖,经湖内航道进入梁济运河,由长沟、邓楼两级泵站提水进入柳长河,再由八里湾泵站提水入东平湖(老湖区),经东平湖后,分两路分别向黄河以北和胶东地区供水。向黄河北供水线路,经穿黄隧洞过黄河,自流进入小运河至临清,一期工程向北经七一、六五河进入大屯水库;二期工程自临清向西经穿卫枢纽工程进入河北,向河北省、天津市供水。向胶东地区供水线路,由东平湖渠首闸引水,经胶东输水干渠输水,向济南市及其以东的胶东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境内分为南北、东西两大输水干线,形成“T”字形输水大动脉,干线长1191.81km。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山东干线调水业务为核心,以全线自动控制为重点,在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自动监控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信息应用与管理技术,构建面向东线工程山东段干线公司、管理局和管理处三级的具有个性化水量调度系统、综合会商、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通过“调度方案最优化、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维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安全保护全面化、应急响应预案化”,实现安全调水、精细配水、准确量水。全面提升各级管理部门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为科学调度、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量调度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闸(泵)站监控系统等五大部分,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水量调度业务和闸(泵)站监控系统是核心业务,信息采集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是辅助性业务。水量调度业务分为日常水量调度业务和应急水量调度业务,日常水量调度业主主要包括年、月、旬及实时调度业务,应急调度业务主要由于用水计划的临时调整或由于沿线水库等当地来水量的临时变化,需要调整调水计划,满足应急供水或农业与生态相机补水的要求。 信息采集系统为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水量调度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对工程安全、水质、水情的实时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为水量调度系统、综合会商系统和工程管理系统提供告警异常、评价信息。工程管理系统接收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工程安全评估信息,并将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维修养护方案上报至综合会商系统。综合会商系统接收工程管理系统、信息监测与管理系统及其他单位的告警信息,经分析、评价、会商制定处置方案,由水量调度、工程管理、综合办公等系统执行处理。水量调度系统则可接收综合会商决策方案,形成调度指令,由闸(泵)站监控系统执行。 三、应用系统架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调度运行管理水量调度、综合会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

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体布局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调水线路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以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在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约为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方。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东线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 599-2006)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 599-2006) 加入时间:2006-4-26 15:38:41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 599-2006) 2006-03-01发布2006-03-01实施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水质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青岛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刚贾洪玉武周虎韦亚男袁佐栋李劢沈浩松 本标准于2006年3月1日首次发布。 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山东省境内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汇水区域内69种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汇水区域内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因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同时,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研究以及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GB/T 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 7466 水质总铬的测定 GB/T 7467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 7468 水质总汞的测定 GB/T 7472 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 7474 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7475 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7478 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GB/T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7485 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7486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1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

图题123

1、读图,回答问题。 ⑴海峡A , 海洋B , 岛屿M ; ⑵城市C ; ⑶省E的简称是; ⑷图中虚线H的名称是, 在五带中该线以南是带,以北 是带 ⑸山脉F是山脉,最高峰 G是。G的经纬度约是; 山顶G的海拔是3997米,岛上同纬度的 某平原海拔为97米,平均气温是200C, 此时山顶上的气温大约是0C。 ⑹台湾岛的地形以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 ⑺台湾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该处属于火山地震带。 ⑻台湾的经济模式是:。 ⑼从“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地形东部为,西部为。地势,这种地势使河流的流向为。 ⑽台湾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台湾岛因盛产,素有“东方甜岛”的美称。 ⑾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海监船只加强对岛的行政执法力度来来反制日本在此岛问题上的挑衅举动。 2、读“等高线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形态名称 A.B. C.D. E. (2) 图中C点海拔为米。 (3)EF、FG两个山坡,坡度较缓 的是,判断理由 是 。 (4)根据图上比例尺计算AC的实际 距离是m。点F在点C的方向,点A在点F的方向。 (5)如果修水坝,选在点比较合适。 3.读"黄河流域图"和"黄河断流长度和天数"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断流长度和天数统计表 年份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年代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断流长度(千米) 135 179 683 ---- 704 ---- 断流天数9 11 121 133 126 137 断流起止月份5月---6月11月--------次年2月 事物名称: 海洋① 支流②③ 上、中、下游分界地④⑤ 水利枢纽工程⑥ (2)请你想一想,黄河断流应出现在 上、中、下游的河段。 (3)请你仔细阅读表中数据,描述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黄河断流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你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 (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的海洋F是。 (5)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其形成与下面哪一个水文因素最相关()a汛期短b含沙量大c有结冰期d流量小 (6)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一条河,针对泥沙的来源,治理的根本措施是() A中游加固堤坝B下游打坝淤地C下游修建蓄洪工程D上中游植树造林 (7)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哪一段()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上游和中游 4、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湖泊:①,②。支流:③,④。 运河:⑤。水电站:⑥。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是;中游、下游的分界点。(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4)长江发源于山,注入海。水能集中分布在游。 (5)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水旱灾害,1932年、1954年和1998年发生过三次大水,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主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

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淮河也有类似现象。华北地区降雨受季风影响,七、八两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50%~6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调蓄困难,可利用的径流不多,造成汛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却又严重缺水。 表1 全国及江、淮、黄、海流域人均、亩均水量区域 总面积 /万k m2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新乡市黄河河务局第三工程处

山东省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第12标段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岸工程东平湖~济南段位于输水工程位于山东省西部,于海河流域的聊城市、德州市隔河相望,南靠泰山,西接东平湖,东至山地省省会——济南,途径泰安市的东平县、济南市的平阴县、长清区和槐阴区,至济南市的小清河睦里庄跌水,输水线路全长89.893km,所经4个县(区)区域面积为3436 km2。本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贯穿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干线,缓解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恢复泉城的自然风貌,为胶东输水干线的全线贯通奠定基础,为今后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重点城市调引长江水创造条件。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以及水利部水总《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东平湖~济南段输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确定输水渠设计流量为50m3/s,加大流量为60 m3/s;渠首引水闸按远期供水规模建设,其设计引水水位为39.30m,设计流量为90 m3/s,加大流量为100 m3/s。 本合同段为标段12,主要工程内容为:孔集公路桥(桩号18+553),灌注桩基础,预应力空心板,跨径2×20米,桥宽净11+2×1.25米。刁山坡公路桥(桩号22+161),钢筋砼系杆桥,跨径60米,桥宽净12+2×1.0米。李山头节制闸(桩号24+630),3孔3.5米宽开敞式钢筋砼水闸。

2、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 供水区地处泰山北麓及西麓余脉,区内地形起伏、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和湖泊等。地势南高北低,自然坡降平均为1/2500,自南向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势最高处为南部长清境内的灵岩山,海拔683m,最低处为玉符河入黄河口处,地面高程不足30m。 输水线路基本平行黄河,线路以南部为丘陵区,北部为黄泛平原和洼地,沿线地形复杂、起伏较大,所经姜沟、亭山头、刁山坡、李山头、博士山及贵平山口等几处高地和山口,地势普遍较高,最高处为刁山坡,山顶高程为128m,输水渠处地面高程为66m。沿途经过的曹山洼、栾湾洼、贵平洼和孝里洼,为比相应黄河滩唇处低3~4m的自然封闭洼地,地面高程在35m左右。 输水线路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主要地貌类型有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积平原、低山丘陵、山前剥蚀~溶蚀丘陵等。 (2)、水文气象 工程所在区域属华北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季节性干旱特别严重。多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7℃,全年无霜期200~220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4.9mm,降水量随时空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汛期降雨又多集中在几场暴雨之内;二是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964年)1327.8mm,最小降水量(1988年)455.2mm,丰枯比2.92;

关于同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

关于同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 研究报告的批复 章丘市发改委: 你委和水务局《关于呈报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章发改字[2013]37号)、《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水利局《关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变更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济水字[2013]24号)及有关建设条件意见均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变更的必要性 我委于2012年12月12日以济发改农经[2012]754号文对你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出批复,批复该配套工程设计年分配水量1700万m3,其中,向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年供水量为1470万m3,向章丘化工工业园年供水量230万m3,工程总投资9279.2万元。

由于原规划用水户之一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项目未能批复,且随着另一规划用水户章丘化工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具备足够纳水能力的实际情况变化,需对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变更。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2013年7月15日已以鲁调水计财字[2013]27号文原则同意济南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申报的调整该工程建设方案,取消原建设方案中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供水线路建设,将1700万m3用水指标全部用于章丘化工工业园供水线路建设。因此,同意对原续建配套工程进行必要变更。 二、工程规模与标准 章丘市续建配套工程供水对象由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和章丘化工工业园两家变更为章丘化工工业园一家,章丘化工工业园年承接用水量由230万m3变更为1700万m3(流量由0.08m3/s变更为0.54m3/s)。 工程等别与设计标准不做变更。 三、主要建设内容 变更后续建配套工程主要由向章丘化工工业园9300m输水管线和东湖泵站组成。 输水管线分引水管线和输水管线前后两段。其中:引水管线自东湖水库分水口(桩号0+000)至东湖泵站(桩号0+200)长200米,采用1根Ф1200螺旋钢管;输水管线自东湖泵站至末端受水口(桩号9+300)长9100m,采用1根Ф80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线。输水管线穿越沟、渠、河道

南水北调知识点归纳

南水北调知识点汇总目录: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 2、局部航道整治工程 3、部分闸站改造工程 4、兴隆水利枢纽工程 三、“引江补汉”的作用 1、调水线路 2、工程估算 3、“江水北调” 4、东线工程的13个梯级抽水站 5、东线工程的源头

一、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 图:中线工程图 2002年中线工程开工后,湖北省南水北调办、湖北省环保局联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次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果不考虑中下游治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航运条件好的中水历时大幅度减少,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合适的鱼类越冬场、肥育场所面积减少,水温

降低,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在提出“四减少,四降低,四增加”的危害之后,湖北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应与调水工程同步实施的针对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 从1987年至2002年,湖北省不断调研、论证甚至顽强论辩,终于收回成效:中线首期调水规模由原本设定的145亿立方米一降再降,2002年开工时减为95亿立方米。加之补充论证、规划,原本在计划外的中下游补偿工程,原定于2010年的开始调水期限,也推迟至2014年. 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获投资额80亿元。 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介绍 1、“引江济汉”工程(2010年3月26日开工——预计2014年竣工) 2010年3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动工。4年后,长江水将在荆州河段龙洲垸沿一条1500米宽的口子,然后向内收缩,最后成为宽约110米的水面,穿过荆江大堤、318国道、汉宜高速,跨越长湖,直抵67公里外的另一端——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的汉江兴隆河段。耗资60亿元的“引江济汉”工程,将打造中国现代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工程完工后,可通航千吨级轮船。 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地跨荆州、荆门两地级市所辖的荆州区和沙洋县,以及省直管市潜江市。 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进口渠底高程26.10米,出口渠底高程25.00米,渠底宽60米,渠道内用砼块护砌,左岸渠顶设计宽7米,渠堤外坡脚有宽4米的绿化草为保护地,渠道以通水为主,兼顾灌溉与通航两种功能,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引江济汉”若得以实施,年平均汇入汉江的长江水将达31亿立方米,汇入东荆河6亿立方米。而“引江补汉”工程的预计引水量,目前也已提至100亿立方米,与南水北调中线首期调水量基本持平。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2005年8月16日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 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的1.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7,比全国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 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的标准,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流域人均 292m3 、开发率达94 %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下游从1972~1999的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 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和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年超采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深层地下水30亿 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续下降,京广铁路、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和扩大,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 2003年8月25日 中国环境规划院 一、总论 (一)编制目的 为落实朱镕基、温家宝同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有关指示,体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保证东线调水水质,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等部门及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安徽、河南等省、直辖市共同编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将其纳入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输水干线联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下游区域,这四大流域污染物将对输水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需要加快这一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进程。制定并实施东线治污规划不仅是东线工程发挥效益的保障,而且是对这一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 (二)编制原则 1.确保输水水质原则 确保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使长江水安全输送至天津,实现清水优先保护;建立水质目标、排污总量、治污项目、工程投资四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制定水质保证方案。 2.治污促进节水的原则 淮河、海河流域结构性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也严重,必须在建设治污系统的同时,全面落实节水措施,减少工农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率,降低人均综合用水系数,实现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全社会珍惜北调水量,保护好北调水质。 3.突出调水工程要求的原则

规划以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为基础,突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水质的需求,围绕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及分期进度编制东线工程治污规划,并纳入主体工程规划。 4.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 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与治理措施,逐级分解到省市县,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政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确保输水干线水质目标的实现。 (三)东线调水工程概况 东线工程根据北方缺水形势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分期实施,逐步扩大工程效益,规划在2007年、2010年、2030年分别完成抽江500立方米/秒、600立方米/秒、800立方米/秒调水规模。 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现有工程,扩大至抽江规模500立方米/秒,过黄河50立方米/秒,向胶东片供水50立方米/秒;向京浦铁路沿线和胶东片城市补充水量,改善苏北农业用水条件。 第二期工程:供水范围扩大至河北省、天津市,抽江规模为600立方米/秒,过黄河100立方米/秒,到天津5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50立方米/秒。 第三期工程:工程规模扩大到抽江800立方米/秒,过黄河200立方米/秒,到天津100立方米/秒,向胶东地区供水90立方米/秒。 (四)治污规划分区 1.规划范围 治污规划区域包含23个市(地级市)、105个县(县级市、县城和区),其中江苏省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5市以及江都、高邮、宝应、邗江、金湖、盱眙、泗洪、洪泽、楚州区、淮阴区、泗阳、宿豫、邳州、铜山、沛县、睢宁、丰县17县,山东包括枣庄、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济南、菏泽、莱芜、临沂、淄博10市以及苍山、沂源、沂水、蒙阴、沂南、罗庄(临沂)、平邑、郯城、费县、台儿庄、山亭区(枣庄)、滕州、峄城、薛城、鱼台、嘉祥、梁山、微山、邹城、兖州、曲阜、金乡、汶上、泗水、东平、肥城、新泰、宁阳、临清、莘县、冠县、阳谷、东阿、夏津、武城、曹县、成武、单县、定陶、鄄城、郓城、东明、巨野43县,河北包括沧州、衡水2市以及大名、馆陶、沧县、青县、泊头、吴桥、南皮、东光、桃城区(衡水)、景县、武强、枣强、武邑、故城、阜城、冀州、清河、临西、饶阳、安平、宁晋、新河、南宫、献县24县,天津包括市区以及静海、西青、大港3县(区),安徽包括淮南、蚌埠、淮北、宿州4市和五河、濉溪、泗县、灵璧、凤台、怀远、固镇、明光8县,河南包括焦作、新乡、鹤壁、安阳4市以及博爱、修武、卫辉、辉县、获嘉、淇县、滑县、浚县、林县、汤阴10县。 2.规划分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 一.南水北调的背景: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示意图如下: 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 1.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2.工程近期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1.东线方案中自北向南沟通的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2.路线: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基本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需新招位临运河进入京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终点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规划分三期实施。 3.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由于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所处位置地势较低,受高程限制,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解决苏北、山东东部和河北东南部农业以及津浦铁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并可作为天津市的补充水源? 主要受益地区是苏北和山东的鲁西南及胶东地区。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优点: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和河道,工程较简单,投资较小,易于分期建设。 4.工程布置: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1).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①. 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和湖泊。京杭运河为输水主干线,部分输水河段增

“南水北调东线大型贯流泵站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南水北调东线大型贯流泵站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 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在我国防洪、排涝、调水等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贯流泵具有流道顺直、水力损失小、装置效率高等突出优点,是最合适的泵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快速推进对大型泵站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与之不相适应。本项目自2000年起,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948”项目等对此进行了持续研究,研究成果使我国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贯流泵设计及生产制造技术,为大型贯流泵机组设备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1、主要技术内容: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开展了贯流泵水力模型及装置研发、泵机组结构关键技术、泵站结构优化设计及抗振安全度评价、泵站选型评价体系及优化运行理论等四个方面的研究。 (1)高性能贯流泵水力模型及装置研发。提出了基于叶轮非线性环量分布的轴(贯)流泵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水泵叶轮非线性环量设计理论、数学模型、高性能轴(贯)流泵设计原则及方法。提出贯流泵装置整体优化设计理论及面向对象的贯流泵水力模型与进、出水流道的优化组合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贯流泵装置3套,有关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建设中应用。 (2)泵机组结构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对机组的总体结构型式及其对水力性能的影响、机组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实用新型的贯流泵机组结构型式;开发了环保型组

合式调节系统,创新地提出了贯流泵机组传动方式选用原则和方法、机组工况调节方式定量选择方法。 (3)泵站结构优化设计及抗振安全度评价研究。开发了基于有限元内力法的大型泵站结构分析软件,提出了大型泵站施工期温控防裂技术。开发了考虑大型贯流泵站流体诱发振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泵站振动响应联合预测方法,建构了大型贯流泵站抗振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泵装置水力设计、泵机组结构型式选择及泵站系统振动分析等相互反馈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橡胶垫减振措施及其非线性分析理论。 (4)泵站选型评价体系及优化运行理论。建立了水泵装置模型数据库,提出了泵型选择的装置特性3D(流量、扬程、效率)表示方法;创新地采用能量特性法分析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包括能量特性(经济)、可靠性和稳定性三方面综合评判泵型选择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大系统理论提出泵站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2、授权专利情况 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 3、技术经济指标 研发了适用于扬程1~4.5m运行的2套高性能灯泡贯流泵装置模型(GL-2008-01、02和GL-2010-03、04),最优工况点效率分别达到79.4%、81.9%、82.02%和80.22%,空化比转速均在1100以上;竖井贯流泵1套SJGL-2010-02,最优工况点效率达到83.72%,空化比转速1000以上。开发的贯流泵装置效率远高于《泵站设计规范》、《南水北调泵站工程水泵采购、监造、安装、验收指导意见》规定的60%、68%的指标要求,降低了泵站运行成本。新型贯流泵结构提高了机组的运行可靠性,降低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布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布置 规划战略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年第1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布置 李庆林王蓓 (中水淮河工程责任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1)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位处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下游,涉及津,冀,苏,鲁,皖五省市,特别是 在鲁,皖,苏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且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相对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必须考虑 尽量利用现有河道与工程,既要降低工程投资,又要尽可能减少工程占压土地资源,从而形成了调水线路及方 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方案比较线路选择 1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 短缺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从长 江上,中,下游调水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形成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相互连通的"四横 三纵"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范围在东经115.~122.,北 纬32.~40.之间,涉及津,冀,苏,鲁,皖五省 市,总面积24.3万km.,是我国人口集中,经济 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东线工程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

游调水,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及工业用水,改善淮北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农业和部分生态 环境用水. 东线工程拟在2030年以前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首先调水到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 有效缓解该地区最为紧迫的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天津市应急供水创造条件.规划工程规模为抽江500m./s,人东平湖lOOm./s,过黄河50m./s,送 山东半岛50m./s.第一期工程施工总工期6年, 2007年建成输水. 第二期工程增加向河北,天津供水,在第一期 工程的基础上扩建输水线路至河北省东南部和天津市,扩大抽江规模至600m./s,过黄河lOOm./s, 到天津50m./s,送山东半岛50m./s.在东线治污 取得成效,满足出东平湖水质达Ⅲ类标准前提下, 于2010年建成向河北,天津供水. 第三期工程继续扩大调水规模,抽江规模扩大 至800m./s,过黄河200m./s,到天津lOOm./s, 送山东半岛90m./s.计划于2030年以前建成.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 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供水范围是苏北,皖 东北,鲁西南,鲁北和山东半岛.规划工程规模为 抽江500m./s,入东平湖lOOm./s,过黄河50m./ S,送山东半岛50m./s.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抽 江水量88.52亿m.,调入下级湖30.00亿m.,过 黄河4.63亿m.,送到胶东8.92亿m..江苏段三 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山东段胶东输水干线西 段济平干渠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开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