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设计§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教学设计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 潘潇菲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上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深入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节课在探索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一结论的过程时,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同学之间合作的过程,逐层深化归纳。在这块的探究过程的问题设计上,通过学号来引入,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会以更强的代入感来探究知识。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就已对小数与分数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所以从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教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薄弱,数感较差而且也比较懒,不愿意去动笔算。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将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会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2. 在“猜想—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体会化归思想;

3. 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培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PPT 等)和板书结合,采用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

1.回顾引入 提出问题

思考: 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

5019,21,3189

869,你能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吗?

方法(一)通分(化成同分母) 方法(二)化成同分子 方法(三)化成小数

【设计意图】 问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 有了一个明确、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

境,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究新知.

2.运用巩固 内化迁移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371631

(1),,,;

510254

419

(2),,.

27337

活动探究:请用你的学号作为分数的分母,以任意正整数作为分子,组成分数,并将其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归纳结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他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规律, 尝试去总结规律, 让他们品尝到探究数学知识的快乐和体会到数学的有趣和无穷魅力,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理性精神.

练习: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7641253145

.

812152512531

,,,,,,

【设计意图】巩固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在总结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例2 (1)把0.9,0.25,0.234分别化成分数;

(2)把2.9,2.12分别化成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例1中分数化为有限小数的等式,归纳出有限小数转化为分数的一般方法.

3. 课堂小结提炼本质

【设计意图】学生汇报收获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梳理所学知识的过程. 教师简短的总结也会激发学生今后学习、探索的欲望.

4. 课后探究巩固成果

思考题:将2

5

19

,

40

,0.4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课后作业:分层作业()

2.71

【设计意图】思考题强化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认识,课后作业全面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学习单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3 5

7 10

16 2531 4

4 271 3

9

37

活动探究:请用你的学号作为分数的分母,以任意正整数作为分子,组成分数,并将其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比如:

归纳小结:

例2:

(1)把0.9,0.25,0.234化成分数.

(2)把2.9,2.12化成分数.

课后反思

第一次接触六年级的学生,我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数感与数学思维都相对薄弱。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也不容乐观。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与教学方式。

我对教材更深入地思考与研读,并精心设计了通过计算以“学号”为分母的分数作为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充分给了学生学习自主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用分解素因数的方法来探究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我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方式。利用第一章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我恰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利用电脑投屏软件实时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增加探究活动的互动性,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书本的结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他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中,在“2和5”这一个句话的理解上,学生出现了偏差。只要含有2,或者含有5,或者还有2和5,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但因课本的表述不够严谨,让学生理解成必须同时含有2和5才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在出现问题后,又对结论加以补充解释。

2.7_分数小数互化详案

一、 引入 1. 分数与小数能否进行互化?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两个学生登山,小红从山底到山顶一共用了8 3,小明用了4.0小时,问你谁的速度快。你能不能直接判断出来?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分数和小数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师:那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全都统一成小数,或者,全都统一成分数再比较大小 2. 分数与小数表示阴影部分面积 师:统一就意味着要么把分数转化成小数,要么把小数转化成分数。那 分数和小数之间到底能不能互化呢? 师:我们来观察图片,如果整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那么阴影部分的面 积是多少? 生:10 3 师:根据我们小学学过的知识,除了用分数表示,还能用小数表示这个面积吗?用小数表示又是多少? 生:0.3 师:再来看这张图,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呢? 生: 100 25、25.0 二、 课题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大小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分数和小数之间可以相互怎么样? 生:进行互相转化。 师:因此分数与小数可以进行互化,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如何进行互相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板书: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三、 小数→分数 师:我们不妨先来看小数如何化分数。【板书:小数→分数】 1. 纯小数 师:在小学中我们学习过,一位小数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十分之几

师:两位小数表示的是? 生:百分之几 师:三位小数表示的是? 生:千分之几 师: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根据小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直接把小数表示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回到刚才一开始的图,3.0可以表示成10 3,那7.0呢?9.0呢?动手试试看将以下这些小数化成分数:07.0;91.0;123.0,要求,将这些小数化成分数。 生:…… 师:通过观察小数和分数,0的个数和小数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小数点后的位数有关系,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几个零作为分母。【板书:1添(小数位数)个零】 师:核对一下是不是这样,0.9是一位小数,分母一个零,0.65和0.07两位小数,分母两个零,0.234三位小数,分母三个零。那分子呢?分数的分子和小数的哪部分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关系? 生:小数的小数部分;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板书:小数部分】 2. 能约分的要约分 师:根据法则,将这些小数化成分数:65.0;036.0 生:20131006565.0==;250 9100036036.0== 师:化成以10、100、1000为分母的分数以后别忘了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板书:能约分的要约分】 3. 混小数 师:那如果这个小数是7.1、12.2呢?怎么化成分数? 生: 师:小数化分数,如果是纯小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如果是混小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添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部分作分子,原来的整数部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 师:我们再来试几个,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请同学上黑板来做。0.45、1.34、2.56 生: 四、 分数 小数 师:知道了怎么把小数化为分数,那么怎么把分数化为小数呢?老师给你三个分数,任意挑两个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1000432516107、、,大部分同学挑的是1000 43107、这两个?为什么呢? 生:因为可以根据将小数化成分数的那个原则把这两个分数化为小数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思考:同样大小的饼,3个饼5个人分,跟5个饼9个人分,你能比较哪一种分法每人分的饼多吗?知识精要 1、分数化小数 (1)一个最简分数,分母如果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而且有限小数中小数部分的位数等于分母中质因数2、5中较多的一个数的个数。 (2)一个最简分数,分母如果只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这个纯循环节的最少位数,等于9,99,999,…这些数中能被分母整除的最小那个数里9的个数。 (3)一个最简分数,分母如果既含有2、5这样的质因数,又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能化成混循环小数,它的不循环部分里的数字的个数,等于分母的质因数2、5中较多的一个数的个数。循环节的最少位数等于9,99,999,…这些数中能被分母中2、5以外的质因数(或除2、5以外的所有质因数的乘积)整除的那个数里9的个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直接把分数化成小数后来进行判断。 2、小数化分数 (1)有限小数化分数:可以先把它改成十进制分数,然后约分化为最简分数。 (2)循环小数化分数: ①纯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这个分数的分子是第一个循环节的数字组成的数,分母的各位数字都是9,9的个数等于循环节的位数。 ②混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这个分数的分子是第二个循环节以前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即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写到第一个循环节末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减去小数部分中不循环部分的数字所组成的数的差。分母的头几个数字是9,9的后面的数字全是0,9的个数和一个循环节中数字的个数相等,0的个数等到于不循环部分的数字个数。 热身练习 一、把下面的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设计§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教学设计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 潘潇菲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上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深入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节课在探索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一结论的过程时,经历观察、思考、比较、同学之间合作的过程,逐层深化归纳。在这块的探究过程的问题设计上,通过学号来引入,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会以更强的代入感来探究知识。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就已对小数与分数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所以从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教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薄弱,数感较差而且也比较懒,不愿意去动笔算。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将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会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2. 在“猜想—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体会化归思想; 3. 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培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PPT 等)和板书结合,采用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 1.回顾引入 提出问题 思考: 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 5019,21,3189 869,你能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吗? 方法(一)通分(化成同分母) 方法(二)化成同分子 方法(三)化成小数 【设计意图】 问题是学生探究知识的起点. 有了一个明确、富有启发性、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情 境,学生就会主动地探究新知. 2.运用巩固 内化迁移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2.7(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年级 课题 日期 六年级(上) 2.7(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不经计算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为有限小数。 2、 会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来体会感悟分数小数的互化。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材 分析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不经计算判断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 相关链接 前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期:分数的四则运算等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后记 课前练习: 计算: (1)325 +212 ;(2)5-323 ;(3)138 ×4;(4)4÷45 ; (5)137 ×245 ;(6)145 ÷27 10 。 解:(1)325 +212 =3610 +2510 =51110 =61 10 。 (2)5-323 =433 -323 =113 。(3)138 ×4=118 ×4=112 =51 2 。 (4)4÷45 =4×54 =5。 (5)137 ×245 =107 ×14 5 =4。 (6)145 ÷2710 =÷2710 =95 ×1027 =2 3 。 新课探索一(1): 水星、冥王星、月球三个星体哪一个最大? 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1950 ,12 ,869 3189 , 请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说说你的比较方法。 新课探索一(2): 请说一说:比较1950 ,12 ,869 3189 大小的方法。 (1)通分(化成同分母)。(2)化成同分子。(3)化成小数。 化成小数: 1950 =0.38,12 =0.5,8693189 ≈0.27。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2、集体对答案。 教师面批分析 提高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解答,老师总结方法 练习都做时间过 长,所以要取舍。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含试卷)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佛罗镇丹村小学黎吉雄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明和小红最爱看动画片了,上个星期天,小明看动画片用了0.8小时,小红看动画片用了4/5小时,他们两谁看动画片的时间多些?(让学生先同桌交流想法,后全班反馈。) 2.引入课题。 师:0.8和平4/5,它们一个是小数,一个是分数,我们无法进行比较。不过大家不要灰心,学发今天的知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学习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互动新受 1.小数转化成分数。 师:我们首先来探究怎样把小数转化成分数。 (1)出示例1的题目。 (2)让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全班反馈。 (3)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从0.3=3/10 ,0.6=3/5,大家能不能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把小数化成分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①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提醒学生从小数的意义这方面去考虑) ②全班反馈。(先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由教师小结方法) (4)即时练习。 ①完成本课97页“自己试一试”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转化的过程。 ②解决新课导入时,情境提出的问题。 2.分数转化成小数。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出示题目:把0.7、9∕10、0.25、43∕100、7∕25、11∕45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师生共同分析题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动,后全班反馈。 ②方法比较优化选择。 通过比较,学生不难看出,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是分数化成小数的通用方法。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究出了分数化成小数的通用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除不尽,可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4)让学生解决例2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上,后全班反馈。) 三、巩固拓展 完成本课第97页“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优秀5 篇】 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进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师:有什么问题吗? 师:分数和小数之间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学生试做 反馈:指名回答·引导出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分组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研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组研究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集体交流 总结方法 练习: 把9/25、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把0·3、0·13、0·213化成小数· 二、巩固练习 1、小麦地的面积是7/8公顷,棉花地的面积是0·8公顷,什么地的面 积大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2、小军做了1·1小时,小明做了6/5小时,谁做得快一些?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交流· 集体交流· 三、思考题 A和B都是大于0的整数,当A()时,B/A是真分数; 当A()时,B/A是假分数;B/A能化成整数·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篇二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游泳比赛,小红行完全程用了0.8小时,小明行完全程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的速度更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个算式? 生:3÷10=0.3米3÷10=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0.6米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3=3/10 0.6=3/5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思路: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

六年级数学上册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 沪科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案沪 科版 2、7(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 1、学会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和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2、在“猜想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3、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功,感受失败,在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流程设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你能说出九大行星吗? 2、讨论如果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分别约是地球直径的、、,你能比较它们直径之间的大小吗?[说明] 通过创设比较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大小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积极性、 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2,0、08,

2、045[说明] 复习有限小数化成分数方法,通过观察约分时约数的特点为后一环节提出猜想埋下伏笔。 三、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方法 1、探索能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吗?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2、讨论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猜想自编一些分数进行验证,教师适时指导) 3、探讨判断下列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吗? 、、、4、应用现在你会怎样比较水星、火星、冥王星的直径的大小呢? 四、自主小结,反馈学习 1、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反馈学习(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 64、1、0 42、2、65(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留三位小数)、、(3)判断下列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够的打“√”,不能的打“”)()()()()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P43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思路: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纠正。 并提问: (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2018沪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二课时word教学设计

2.7(2)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循环节的意义和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学会把分数化成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并且能读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用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设计 一、游戏激趣 1、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 2、玩游戏 先听老师拍手你们会按照这个节奏依次不断的重复拍下去吗?拍下

去能拍完吗?为什么? 3、找规律,猜图形 …… 你能猜出第十个是什么图形吗?第二十个呢?这里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为什么? 4、讨论 上面这些问题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循环) 5、说一说 你能说说身边的循环现象吗? [说明] ◆ 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地。另外, 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 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探索 列竖式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31、22 3 2、想一想 (1)如果继续除下去,结果会怎样? (2)你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9 4=0.4444……;

12 7=0.58333……; 44 17=0.……; (板书:循环小数) 3、交流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组际交流) 4、应用 (1)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1111……; 3.0002…… ; 5.317317……; ; 0.547745……; 8.6……. (2)在上述的循环小数中哪些数字重复出现。(板书:循环节) (3)试着写出一些循环小数,说出它的循环节。(组内互答) (4)练一练:用简便形式写出上面的循环小数。 (5)把下列分数化成循环小数: 92、2217、27 41 练习:P42 3、4(练习4先让同学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说明] 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认识循环小数,这就重视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2.7(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年级 课题 日期 六年级(上) 2.7(2)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操作,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的精神。 教材 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循环节。 相关链接 有限小数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后记 课前练习一: 下列哪些分数可化为有限小数? 213 ,58 ,279 ,37 ,3911 ,340 ,425 ,11 30 。 解:58 ,340 ,4 25 能化成有限小数。 2130 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为2和5,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课前练习二: 2.把下列小数化为分数。 0.5=12 , 1.5=112 ,0.25=14 , 2.25=214 , 0.125=1 8 , 3.125=318 ,0.375=38 , 4.875=478 。 0.05=1 20 , 0.8=45 , 3.032=34 125 。 课前练习三: 3.把下列分数化为小数。 710 =0.7, 23100 =0.23,33711000 =3.371,31000 =0.003, 51910000 =5.0019。 新课探索一(1): 分数13 和3 22 能否化为有限小数? 请把分数13 和3 22 分别化成小数。 观察:分数13 和3 22 分别化成小数的过程: 1.教师按课件提问. 2.学生口答,并说明 理由. 3.强调最简分数的前提. 1.学生口答,教师 点击出示答案. 提醒学生对特殊 结论的记忆! (常见分小数的互化要在上节课 后强强化,本节要做到大部分脱 口而出) 1.学生口答,教师点 击出示答案。 通过课后的练习, 要熟练掌握常见 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范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范文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1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百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

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准备题。 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21.50.3751.25 ②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2/2521/1007/83/5 ③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71/100120/100250/10012.5/100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2)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例1。 活动一: ①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学生说说0.24.1.4.0.123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铺垫。 ②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小数怎么办?之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学生可先看教材例1)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二课时)word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二课时)word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循环节的意义和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学会把分数化成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并且能读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用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激趣 1、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

2、玩游戏 先听老师拍手 你们会按照这个节奏依次不断的重复拍下去吗?拍下去能拍完吗?为什么? 3、找规律,猜图形 …… 你能猜出第十个是什么图形吗?第二十个呢?这里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为什么? 4、讨论 上面这些问题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循环) 5、说一说 你能说说身边的循环现象吗? [说明] ◆ 用游戏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直观,二是引人入胜,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地。另外,也使学生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 采用从直观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认识新的概念,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探索 列竖式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31、22 3 2、想一想

(1)如果继续除下去,结果会怎样? (2)你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9 4=0.4444……; 12 7=0.58333……; 44 17=0.38636363……; (板书:循环小数) 3、交流 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组际交流) 4、应用 (1)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1111……; 3.102100210002…… ; 5.317317……; 1.2121213.1415926……; 0.547745……; 8.347564756……. (2)在上述的循环小数中哪些数字重复出现。(板书:循环节) (3)试着写出一些循环小数,说出它的循环节。(组内互答) (4)练一练:用简便形式写出上面的循环小数。 (5)把下列分数化成循环小数: 92、2217、27 41 练习:P42 3、4(练习4先让同学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判断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投影片若干 板书设计: 1/4=1÷4=0.25 9/25=9÷25=0.36 17/40=17÷40=0.425 5/6=5÷6≈0.833 3/14=3÷14≈0.214 16/33=16÷33≈0.485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 1、把下面几个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10、39/100、1又51/1000 2、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小数 3、请同学们和老师比赛,判断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4、揭示课题:为什么老师判断的这么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 二、合作探究(新授) 1、尝试练习提出问题 出示例3 把1/4 17/40 5/6 3/14 16/33化成有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根据计算结果,板书 根据结果,可以把这些分数分成几类? 根据分类,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本节课核心问题 2、自愿分组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自愿分组讨论 教师参与学生讨论 3、汇报交流形成成果 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小结: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子无关;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分母能化成分母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完整版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使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可以利用这一基础进行教学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节课在探索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时,经历观察、独立思考、比较、同桌之间合作、小组合作、逐层归纳深化的过程;在练习巩固时,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知识向能力过渡的过程,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小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的复习,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问题的进一步解答,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2.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1、填空。 (1)0.9表示()分之()。 (2)0.07表示()分之()。 (3)0.013表示()分之()。 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师小结:所以,我们可以说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第1篇:分数与小数互化说课稿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以下是分数与小数互化说课稿,欢迎阅读。 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例3、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例4是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只要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教学例3、例4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一、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

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整体*、启发*、主体*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 (二)大胆探索,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准备题。 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说课稿0.451.20.3673/2515/863/100 ②分别把下面各数的小数点移动,你有什么发现? 2.550.481.2510.3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2)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例1。 活动一: ①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学生说说0.132.60.875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铺垫。 ②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小数怎么办?之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学生可先看教材例1)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 2.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会将分数化成小数. 2•在“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体会化归思想. 3.通过规律的探索,养成思维的严密性,感受优化数学方法的选择. 重点: 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难点: 探索、发现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规律.

2.12 =212“ 100 212 53 _3 = 二2—— 100 25 25 或 2.12 =2 0.12 =2 12“ 100 由此例,你发现小数化成分数的简便方 法了吗? (学生归纳不完整教师补充) 小数化成分数如果是纯小数,原来有几 位小数,就在1 的后面添几个零作分母, 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 的化成最简分数.如果是混小数,原来 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 添几个零作 分母,原来的小数部分作分子,原来的 整数部分做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 2 19 例题3:将2、19、0.45按从小到大的 5 40 顺序排列. 0.4 V 0.45V 0.475 ; 2 19 V 0.45 V —— 5 40 4 2 0.4 =4亠 10 = 10 5 1.34 =134“100」34 二67 100 50 2. 选D 预设: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是将 0. 27化 成分数还是将这四个选项化成小数更 =2 12 =2 2 3 100 25 3 25 解:- =0.4 ; 19 40 =0.475; 四、课堂练习 1.将下列小数分别化成最简分数: 0.22 、 学生黑板板演 1. 22 11 0.22 =22100 = 100 50 小数化成分 数,要化成 最简分数, 强调约分. 0.15 =15“100 15 100 3 20 ; 分数化成小 数(建议让 学生在草稿 上计算后口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思路: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纠正。 并提问: (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