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名言名句

<<荀子>>的名句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意思:没有站在高山的顶端,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没有俯瞰深深的溪谷,就不知道大地的厚重;没有聆听先王的教诲,就不知道学问的广博。

2、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意思: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3、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

意思: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是这样的?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意思:君子以没有修养为耻,不因为被污蔑为耻,以没有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警句:

1.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4.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5.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6. 不知戒,后必有。

7. 思索以通之。

8.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9.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0.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11.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2.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13.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14.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15.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6.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8.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9.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5.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6.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韩愈名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事业无穷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圣人无常师。(《师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古代名人名言警句 今代名人名言警语 一、谁言寸草口,报失三秋晖。——盂郊 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沉于鸿毛,用之所趋同也。——司马迁 三、试玉要烧三日谦,辨材须待七年期。——皂居难 四、山没有厌下,火没有厌深。——曹操 五、无情芍药露秋泪,有力蔷薇卧晓枝。——秦不雅 六、绳锯木断,积习沉舟。——宋·罗年夜京 七、地意怜幽草,世间重早晴。——李商显 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擅小而没有为。——刘备 九、全国事有易难乎,为之,则易者亦难矣;没有为,则难者亦易矣。——彭端叔 十、位亢已敢记愁国。——陆游 十一、一日暴之,旬日暑之,已有能熟者也。——《孟子》

十二、全国废殁,匹妇有责。——瞅炎武 1三、时危睹臣节,世治识奸良。——鲍照 1四、闻叙有前后,术业有博攻。——韩愈 1五、知无没有言,言无没有尽。——苏洵 1六、《阴秋》之直,战者必众;衰名之高,其真易副。——《后汉书模板》1七、衰名之高,其真易副。 1八、踩破铁鞋无寻处,失去齐没有费罪妇。——《火浒传》 1九、血瘠华夏瘦劲草,暑凝年夜天领秋华。——鲁迅 20、疏影竖斜火浑浅,幽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2一、身无彩凤单飞翼,口有灵犀一点通。——李商显 2二、地利没有如天时,天时没有如人战。——《孟子》 2三、愁逸能够废国,劳豫能够殁身。——欧阴建 2四、吾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五、先全国之愁而愁,后全国之乐而乐。——范仲淹 2六、至少反欠,至欠反少。——《吕氏年龄》

2七、星星之水,能够燎本。——《尚书模板》 2八、教无行境。——《荀子》 2九、莫等关,皂了长年初,空欢切。——岳飞 30、已经桑田易为火,除了却巫山没有是云。——元稹3一、岁暑,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 3二、教而没有厌,不厌其烦。——孔子 3三、长年辛劳末身事,莫背时光惰寸罪。——杜荀鹤3四、山下月小,真相大白。——苏轼 3五、无心甜争秋,一任群芳妒。——陆游 3六、答渠这失浑多么,为有源头死水去。——墨熹 3七、人熟自今谁无死,留与赤心照历史。——文地祥3八、因祸得福,焉知非祸?——《淮北子》 3九、教而后知有余。——《礼忘》 40、知己知彼附件,附件百和没有殆。——《孙子兵书》4一、欲贫千面纲,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100句带出处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100句带出处 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荀子》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况《荀子》 4、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况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况《荀子》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况 10、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13、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14、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1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荀子》 19、知而好学,然后能才。——荀况 20、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2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2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子《非十二子》 2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2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况 2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2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2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29、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况

庄子名言名句集锦

庄子名言名句集锦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名言名句集锦 1、“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2、“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苏轼区分匹夫之勇与大勇,庄周区分烈士之勇与圣人之勇。中国要末培养出凡夫,要末培养出圣人––––––高不可攀的人,几百年才一个。如明朝的刘基,清朝的曾国藩才是。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是直觉(神遇)主义者,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 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庄周是中国极少的有个性的人,但他的个性不敢声张。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庄周主张对知识、学问要适可而止,重在境界的提高。中国思想就是不求知识,唯求境界。 6、“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7、“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8、“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1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2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0、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2、不迁怒,不二过。 33、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1、小不忍则乱大谋。 4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 见而识之。 4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 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老子名言 1、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荀子的关于坚持的名言

荀子的关于坚持的名言 导语: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荀子的关于坚持的名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荀子的关于坚持的名言1、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4、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5、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7、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8、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9、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1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1、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2、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3、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14、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15、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6、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17、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1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9、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20、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21、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22、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23、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24、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2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6、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27、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2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29、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30、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31、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33、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34、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35、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36、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37、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38、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39、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4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42、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3、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44、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45、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46、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 4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48、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49、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庄子名言名句大全

庄子名言名句大全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下面是关于庄子名言名句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 1、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2、不知其所以然。 3、化腐朽为神奇。 4、君子之交淡如水。 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7、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8、生有涯而知无涯。 9、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10、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1、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2、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13、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1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6、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17、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8、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9、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1、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22、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23、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24、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2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7、官知止而神欲行。 28、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2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3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1、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32、无迁令无劝成。 33、人之貌有与也。 34、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35、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36、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37、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8、临大难而不惧。 39、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40、若白驹之过隙。 41、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42、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4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4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6、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47、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8、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49、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荀子名言名句_名人名言

荀子名言名句 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2、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荀子 3、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5、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 9、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 10、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2、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荀子 13、学无止境。——荀子 14、酒乱其神也——荀子 15、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 1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 17、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 18、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 1 / 3

1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2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荀子 2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2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23、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2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 2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 27、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28、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30、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1、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 3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3、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3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2 / 3

古代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古代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古代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篇一:古代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古代 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微子》 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小雅》 1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我来完善“《孟子》名言”相关词条: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 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中庸大学尚书周易 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 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 中庸大学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 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性善论《大学章句》鱼我所欲也秦惠王管子 The Lonely Island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

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荀子名言名句大全 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荀子名言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名言荀子名言名句大全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劝学》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劝学》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劝学》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不苟》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不苟》公升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盛.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不苟》骄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不苟》怏怏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譬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行也.——《不苟》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不苟》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古人名言名句大全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7、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潜夫论》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3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

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精选古代先贤读书名言50条

精选古代先贤读书名言50条 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9.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1.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2.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3.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6.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17.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8. 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19.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1.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2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4.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25. 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陆九渊 1.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3.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4.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6.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7.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 读书贵博、贵精、贵通。——张之洞 9.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0.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12.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5.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6.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1. 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2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刘向 2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荀子的名言

荀子的名言大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7、敏而好学 一工精彩文档<■ ,不耻下问。 ■- ■ I ■ ■ .■ t I ■ ■ j ■ sail . ??■? ■ ■ ■ ■ a is ■: * 1 ?■??」■! ■■■ a ■aw, ■ ■ ■ ■ H ,? jp'l 1: ▲,/■ \ A If ; 、a ,古在 o R ■〔HH, Lj-r^-L' ■ F ? F i| <1 r * f p |J < h ■ r * / 'I ■ * I p >z p x *k,1 a J * - tfi !■/JB — r ■" -I 、J 、「、小 ’ ? I B ? ■ ‘ i ■ 9 i ■ I < I M A, I 丄J ? ■/ ■ I r A , a i d " |, Ll ■ ■ I ill i iiuj?i h _ 1 ]■疋■ * 9 i i _■_■_■ /jZ z=t J ,l==r ■ .p .. ■ 1 ?■卜 i ?[- I /~r 丿] 7. r ■ ■>! ? _ k a ] . q 4 |—?—|i - | / a a a 孔子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r r t t -a r - t a ■ n r v t ?■?* 而更加危险。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工 '5、德不孤?,必有邻。' !T ! ■ ■?* = r ■■'? ! - — ! I '6、听其言而观其行。' 【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孔.子孟子:谏言名句 译文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 二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 '0 ■ I B ? - ■ a H I 4 ? ■■ ■ I H ■ 一■ 3、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讷 e :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敏:敏捷 ■【译文】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 ,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_名人名言完美版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2、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3、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4、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8、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9、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2、光阴给咱们经验,读书给咱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不知道自我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15、饭能够一日不吃,觉能够一日不睡,书不能够一日不读毛泽东 16、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拉布雷 17、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8、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19、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20、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21、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2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我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24、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5、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26、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我。歌德 27、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好学很多。洛克 28、此刻,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0、我的发奋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但是是愈来愈发觉自我的无知。笛卡儿 31、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3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4、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7、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8、开卷有益。赵光义 3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0、学问是异常珍重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1、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43、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性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4、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忙下,建立起自我的思想。鲁巴金 4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古语名言名句大全

古语名言名句大全 在古语中,有教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世。以下是品才小编带来古语名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语名言名句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古语名言名句 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3、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7、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1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11、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12、三人行,需有我师焉。——孔子 古语名言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

《荀子》十大名言,警句迭出耐人寻味

《荀子》十大名言,警句迭出耐人寻味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 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译文: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非十二子》) 译文:士君子以自己的修养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诬蔑为耻;以自己不守信用为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为耻;以自己缺德少才为耻,不以不被人重用为耻。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而是遵循正道,严于律己,这才叫名副其实的君子。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译文:能力本来就达不到却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气小非要挑重担一样,除了伤筋断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对自己的品行和为人也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本来自己的品德恶劣却一味吹嘘自己是贤人,就好象是个驼背的人硬充高个子,别人看到后,只能指着他的脑袋讥笑他。 “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儒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